CN106236857B -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6857B
CN106236857B CN201510484999.6A CN201510484999A CN106236857B CN 106236857 B CN106236857 B CN 106236857B CN 201510484999 A CN201510484999 A CN 201510484999A CN 106236857 B CN106236857 B CN 106236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group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49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6857A (zh
Inventor
张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6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6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6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6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临床治疗领域的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其包含以重量份数计的下列四组原料:A组:选自酒军和/或生大黄,10~25;B组:选自丹参和/或丹皮,11~18;C组:选自赤芍和/或丹皮,11~18;D组:包含当归10~14、生龙骨25~50、生牡蛎25~50、蒲公英10~20。利用本申请组合物的技术方案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达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保护残肾功能的疗效,延缓患者进入透析,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 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的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更进一步说,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慢性肾衰(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慢性肾功能减退,肾脏不能维持其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分泌和调节各种激素代谢等基本功能,从而出现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和各系统受累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慢性肾衰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用于慢性肾脏病治疗的费用也越来越高,给社会、更为患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CRF患者治疗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缓解CRF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其二延缓CRF病情进展。其基本对策是:①纠正造成肾功能损伤的可逆病因,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炎等,同时避免或消除CRF恶化的某些危险因子,如血容量不足、严重高血压、肾毒性药物、严重感染、泌尿道梗阻等;②控制CRF进行性发展的各种因素,控制或减慢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行的速度,保护健存肾单位,预防或延缓肾脏病进展;③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④减少体内毒素积蓄;⑤恰当选择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并进行充分的替代治疗前准备。
西医对CRF主要采取饮食控制及对症治疗的方案,通过控制血压、低蛋白饮食加服必需氨基酸(或a-酮酸)、调整血脂、减少尿蛋白、控制血糖、运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措施延缓慢性肾衰竭病情的进展,而终末期主要采取透析和肾移植治疗。
胃肠透析,应属于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它利用胃肠粘膜的生物半透膜特性,向肠腔内灌入透析液,借助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肠腔内的透析液中溶质(毒素)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以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潴留的过多水分。此外,因胃肠粘膜选择性的吸收和排泄功能,通过肠道给药,一方面可刺激肠道粘膜,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体内氮质等毒物经肠道分泌排出体外;另一方面药物的吸收亦加速食物残渣的排泄,抑制某些肠道菌群的生长,从而减少肠腔内蛋白分解,使肠源性氮质减少。在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普及之前,一些西方国家曾广泛使用口服透析液进行胃肠透析,因口服液量较大,增加某些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所以现口服大量透析液的传统胃肠透析在发达国家濒临淘汰。但胃肠透析因其有效、方便、无创、经济等优点受到较多学者的研究、改良,并在临床使用中有较好的疗效。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医家对大黄等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衰竭进行了初步观察,证实了非终末期CRF患者经大黄等药物灌肠后,乏力、厌食、呕吐、瘙痒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也对经胃肠道排泄“毒性物质”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之后的近30年间,不断有学者对CRF患者的中药保留灌肠法进行研究和实验,灌肠药物的不断丰富、灌肠方法的改良、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等,现简述如下:
一、保留灌肠的药物
·单独中药制剂灌肠:
杨梦华等(杨梦华,陈仲川,王卫.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医学,2007,27(12):93-94.)使用中药保留灌肠观察其对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减轻肾功能损害程度上的作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煎剂(大黄10g、牡蛎20g、蒲公英30g,加水煎至100ml)制成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的后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为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郭兆安等(郭兆安,武文斌,姜锡斌,等.清氮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1):10.)用清氮灌肠液治疗CRF1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清氮灌肠液治疗,对照组66例用包醛氧化淀粉治疗,结果治疗组用药后MMS、PTH、SP、SCr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慧萍(康慧萍.中药灌肠制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山东医药,2008,48(42):89-90.)将70例CR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中药灌肠,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尿毒清颗粒,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认为中药灌肠制剂能延缓CRF进展,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相对安全、高效的中药治疗手段和新剂型。
·中药口服联合中药制剂灌肠:
陈晓等(陈晓、李奕徘.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临床观察.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3):12.)将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口服中药汤剂(方药组成:藿香15g,白芷15g,佩兰15g,酒大黄10g,牡蛎20g,茯苓30g,白术15g,苍术15g,代赭石15g,半夏15g,附子10g,红花15g),治疗组同时加用灌肠药物治疗(方药:生大黄15g,牡蛎30g,槐花20g,蒲公英20g,白鲜皮15g,地肤子20g,泽泻15g,附子5g当归20g,金银花30g,加水浓煎至200ml,高位灌肠),2组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刘力等(刘力,邓宏韬.大黄蟅虫丸联合中药灌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临床分析.中医药通报,2008,7(5),48-50.)将12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3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用大黄蛀虫丸3g,2次/日,联合中药灌肠(生大黄(后下)20g,煅牡蛎50g,蒲公英50g,制附子10g,川芎10g,六月雪20g,浓煎至150ml)1次/日;对照组57例,用包醛氧化淀粉酶胶囊5-10粒/次,3次/日,餐后服。2组均以2月为一个疗程,治疗1、2疗程后复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72.73%,对照组总有效率43.86%,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其1、2疗程后及治疗组与对照组1、2疗程后比较: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观察项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生存质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大黄蟅虫丸联合中药灌肠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有效,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西药联合中药制剂灌肠:
陈伟平等(陈伟平,刘笑云,等.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0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2005,21(4):13-14.)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及尿毒症早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休息,治疗原发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感染时适当使用抗生素,并口服降压药物卡托普利6.25~25mg,每天2~3次;抗血小板药物潘生丁25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处方:生大黄50g熟附子15g牡蛎30g崩大碗30g枳实30g)取汁100ml保留灌肠,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BUN、SCr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食欲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综上,无论是单味大黄、中药单方制剂、中药口服联合中药制剂还是西药联合中药制剂灌肠的方案,目前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药灌肠制剂都离不开大黄,研究证明,大黄能使粪氮量增加,也可通过减少系膜细胞基质增生而阻滞肾硬化的进展过程。大黄还可以抑制蛋白质分解代谢,促进氮质利用,从而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可抑制肾脏肥大,减轻肾小球高灌注和肾小管的高代谢状态,降低氧耗,减少肾组织的能量代谢,减少ATP酶消耗,从而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和恶化被延缓。
近年来有人提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认为中医综合疗法是当前最有希望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取得突破的方法之一,该疗法以二联疗法与三联疗法为主,亦有三联以上的多联疗法,如四联、五联,甚至更多的多联疗法。二联疗法以中药内服为基础,联合灌肠或药浴或中药注射液静脉点滴等方法。三联疗法一般都在中药内服与灌肠的联合基础上,再选用穴位注射或穴位离子导入或药浴等治法。中药灌肠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比以“六腑以通为用”为立方之本,以通为补,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泄浊、通腑排毒、推陈致新的作用。主治以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舌质暗,舌苔腻,脉细涩或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其包含以重量份计的下列四组原料:
A组:选自酒军(熟大黄)和/或生大黄,10~25,优选10~20;
B组:选自丹参和/或丹皮(牡丹皮),11~18,优选11~15;
C组:选自赤芍和/或丹皮(牡丹皮),11~18,优选11~13;
D组:包含当归10~14、生龙骨25~50(优选25~35)、生牡蛎25~50(优选25~35)、蒲公英10~20(优选10~15);
其中,优选包含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A组:酒军(熟大黄)10~25(优选10~20)、B组:丹参和/或丹皮11~18(优选11~15)、C组:赤芍和/或丹皮11~18(优选11~13)、D组:当归10~14(优选11~13)、生龙骨25~50(优选25~35)、生牡蛎25~50(优选25~35)、蒲公英10~20(优选10~15);
更优选包含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酒军10~25(优选10~20)、丹参11~18(优选11~15)、赤芍11~18(优选11~13)、当归10~14(优选11~13)、生龙骨25~50(优选25~35)、生牡蛎25~50(优选25~35)、蒲公英10~20(优选10~15);
具体地,可优选包含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A组:酒军(熟大黄)15、B组:丹参和/或丹皮15、C组:赤芍和/或丹皮12、D组:当归12、生龙骨30、生牡蛎30、蒲公英15。更优选包含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酒军15、丹参15、赤芍12、当归12、生龙骨30、生牡蛎30、蒲公英15;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可包括桃仁、红花、连翘、土茯苓、泽兰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以重量份计,(当取酒军(熟大黄)和/或生大黄为10~25,优选10~20时)桃仁8~13,优选9~12,更优选10;红花8~13,优选9~12,更优选10;连翘11~13,优选12;土茯苓10-30,优选13~17,更优选15;泽兰10-20,优选13~17,更优选15。
中药灌肠疗法历史悠久,其精粹即为利用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而降浊,针对慢性肾衰之病机,灌肠是为积聚的秽浊邪毒开辟出路。
对于外感邪毒导致慢性肾衰病情加重者,因少阴肾脉注入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中药灌肠,可给侵犯肾之膜原、血络之邪毒以出路,从而延缓肾衰进展;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吸收药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朝百脉”而将药物输布于全身,发挥整体的治疗作用。
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肾衰的病程进展是正虚渐甚,邪浊内蕴渐重,故治疗需标本兼治,后期当急则治其标,其中本虚以脾肾两虚为主,标实以水、湿、浊、热、瘀为主。临床予中药口服、灌肠联合治疗。因“六腑以通为用”,故本研究中所用中药灌肠方以通腑泄浊,祛湿活血,清热解毒为主,兼补气血以扶正。选取临床常用灌肠药物酒军、丹参、生龙牡、桃仁、赤芍、连翘、公英、当归共8味成方。
方中大黄为君,《神农本草经》有云:“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此为降浊之要药。现代药理及实验研究表明,大黄灌肠后,通过增加肠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快肠蠕动,增加大肠水分而发挥泻下排毒作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抑制肾小管细胞的高代谢状态及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蛋白质代谢,减少尿素氮与肌酐的来源,增加尿毒素肠道和尿液途径的排泄;抗凝血、降血粘度而改善肾脏血液循环;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并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改善低钙高磷血症等等。此外,大黄还有抗感染、止血、降压等作用。大黄有生大黄和酒制大黄之区别,酒制大黄又名酒军,泻下力缓,专功活血祛瘀,泻火解毒,结合患者病情虚实选用不同制剂。
龙骨、牡蛎质重,煅用重在收敛固涩精微,防大黄攻泄太过;生用偏于平肝潜阳,防肝阳上亢。因含多种钙质,既可有助于钙、磷代谢的调节,又可增加灌肠液的渗透压,利于体内有毒物质向肠腔排出;可使治疗药物附着于肠粘膜便于吸收,而且能直接吸附肠道内有毒物质,促进其排出,使血中肌酐、尿素氮下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牡蛎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新陈代谢、降血脂等功效。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凉血,以助大黄解毒泄浊,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还可抑制氮质产物的肠肝循环,增加大黄的导泻作用。
赤芍、当归辅佐丹参,与大黄配伍,既可补血,又可助大黄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缺血性肾损伤的作用,可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抗脂质过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扩张冠脉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粘度增加等因素均导致肠粘膜毛细血管血流量差,进而影响结肠透析效果,故灌肠方中配伍丹参能增加肾和肠壁血流量,提高肠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血中代谢产物向肠腔分泌。此外,丹参能保护胃粘膜,调整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抗过敏作用。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能显著提高耐缺氧能力,可以兴奋肠道平滑肌,具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以及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体外血栓形成,有轻度抑制凝血系统与增强纤溶活性的作用,此外还具有强心作用。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风散热。现代医学证实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抗炎,同时具有强心、利尿作用。
土茯苓:解毒除湿。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作用,同时对于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血瘀表现明显,可加桃仁、红花、泽兰;热毒湿盛表现,可加入连翘、土茯苓。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分加水煎煮后,取滤液浓缩而成。所述制备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水煎法。
具体地,所述制备方法可包括:
(1)加水浸泡药材;其中龙骨、牡蛎单独用水泡,然后用该泡过的水进行第一煎;
(2)第一煎:取龙骨、牡蛎,加水,先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煎煮后,滤取药液;
(3)第二煎:余药加水,与第一煎药液及药材混合,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后,滤取药液;
(4)第三煎:余药加水,与第二煎药液及药材混合,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后,滤取药液;
(5)将三煎药液合并,浓缩药液。
更具体地,所述制备方法可包括:
(1)加水浸泡药材,其中龙骨、牡蛎单独用水泡,然后用该泡过的水进行第一煎;所述水的加量可按水/总药量为7~10mL/g计算,优选10mL/g,浸泡药材不少于30min;
(2)第一煎:取龙骨、牡蛎,加水量按水/总药量为7~10mL/g计算,先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20~40min,煎药过程中至少搅拌药材2~3次,滤取药液;
(3)第二煎:余药加水,第二煎加水量按水/总药量为7~10mL/g计算,与第一煎药液及药材混合,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50~70min,滤去药液;
(4)第三煎:余药加水,第三煎加水量按水/总药量为7~10mL/g计算,与第二煎药液及药材混合,继续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50~70min,滤去药液;
(5)将三煎药液合并,浓缩药液,浓缩药液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具体可为0.3~1.5ml/g,优选0.4~1.5ml/g,更优选0.6~1.0ml/g,进一步优选0.6~0.8ml/g。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由包括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通常辅料在内的组分制成,所述中药制剂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目的之三为包含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内的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药物可为汤剂。所述药物可为外用灌肠药。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用本领域常用的灌肠方法,优选使用改良保留灌肠方法,将药物浓煎后行高位保留灌肠,操作时以输液器取代肛管,插入肛门25~30cm(达乙状结肠部位),采取滴注式方法灌入,并嘱患者变换体位尽量使药物在肠腔充分接触。这样可有效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临床观察证实,在给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行中药保留灌肠时,适当增加肛管插人深度,可以明显延长药液保留时间,收到较好的灌肠效果。由于以输液器取代肛管,采取滴注式方法灌入,操作时尽量轻柔、缓慢,以患者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故观察期间未因灌肠直接引起不良反应。
具体地,优选的灌肠方法包括:
以输液器取代肛管,采取滴注式方法进行中药保留灌肠。
(1)药物及器材准备:取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100~150mL,温度38~40℃。去掉滤器及针头的一次性输液器一根,吸痰管一根,一次性治疗巾一块,液体石蜡,弯盘。
(2)操作方法:嘱患者精神放松,以取得配合,治疗前排空大小便,采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臀部垫高15~20cm,或头低臀高位,臀下垫治疗巾,输液器与吸痰管相连,插入中药瓶内,按输液法排气后关闭调节器,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轻轻插入肛门25~30cm(达乙状结肠部位),打开调节器调滴速至60~80滴/分,以患者感下腹部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滴注完毕后拔管,嘱患者变换体位尽量使药物在肠腔充分接触,并保留2~4h,每日一次。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病病情不断恶化进展至晚期的综合病症。任何疾病(包括各种慢性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该阶段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特点,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除在终末阶段采用肾替代治疗外,西医目前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经验,是中医治疗优势所在。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复杂,病程慢长,往往需要长期用药,但患者往往消化系统症状突出,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口服制剂的顺应性较差。而中药灌肠作为中医外治法,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有效给药途径,通过灌肠能使药物既在局部发挥治疗作用,又能通过肠粘膜吸收药物入血循环,从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可起到作用快,疗效明显,持续时间长以及用药少的特点。同时外用药灌肠液经肠道吸收,不经消化道吸收,可以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但有严重肠道疾患不能耐受灌肠者、慢性腹泻患者、痔疮、肛裂、肠道手术后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患者不宜灌肠。
本申请的组合物在临床实验多年,实验患者数百例,疗效明确,方药组成稳定。采用本申请的组合物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平行、对照临床治疗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本申请组合物的技术方案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对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的全身症状亦有较好的疗效。(2)利用本申请组合物的技术方案进行治疗具有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疗效,其降低血肌酐、增加肌酐清除率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组。(3)利用本申请组合物的技术方案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可能与灌肠方药可改善患者浊毒证候,缓解胃肠道症状,增加患者食欲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关。
综上所述,利用本申请组合物的技术方案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达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保护残肾功能的疗效,延缓患者进入透析,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临床试验实施例的60例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图;
图2为临床试验实施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体疗效比较图;
图3为临床试验实施例的治疗组疗效百分比构成图;
图4为临床试验实施例的对照组疗效百分比构成图;
图5为临床试验实施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证候疗效比较图;
图6为临床试验实施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证候总改善率比较图;
图7为临床试验实施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血肌酐比较图;
图8为临床试验实施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比较图;
图9为临床试验实施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操作,或按照生产厂家推荐的条件操作。实施例或对比例中所涉及的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正文各药材项下的有关各项规定。投料前,通过鉴定,各味药材实物与名称相符,质量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具体药材鉴定办法参照药典标准执行)。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中药组合物制备实施例
取下列原料组分:
实施例1:酒军15g、丹参15g、赤芍12g、当归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蒲公英15g、桃仁10g、红花10g、土茯苓15g;
实施例2:酒军15g、丹参15g、赤芍12g、当归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蒲公英15g、连翘12g、泽兰15g。
药物制备方法:
(1)加冷水约1200mL浸泡药材,不少于30min;其中龙骨、牡蛎单独用水泡,然后用该泡过的水进行第一煎;
(2)第一煎:取龙骨、牡蛎,加水量按水/总药量为7~10mL/g计算,先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约30min,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材2~3次,滤取药液;
(3)第二煎:余药加水,加水量按水/总药量为7~10mL/g计算,与第一煎药液及药材混合,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50~70min,滤去药液;
(4)第三煎:余药加水,加水量按水/总药量为7~10mL/g计算,与第二煎药液及药材混合,继续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50~70min,滤去药液;
(5)将三煎药液合并,浓缩药液,浓缩为100-150mL。即得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临床试验实施例
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及尿毒症早期患者进行随机、平行临床治疗性试验研究;采取区组随机法将符合标准的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水平(肾功能、临床症状、年龄、病程等情况)基本相同。
1病例选择方法: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选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
1.2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的标准制定。
①内生肌酐清除率<80ml/min;
②血肌酐>133umol/l;
③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
1.3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期标准
根据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的标准制定。
·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80-50ml/min,Scr133-177umol/l。
·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50-20ml/min,Scr178-442umol/l。
·③肾功能衰竭期:Ccr20-10ml/min,Scr443-707umol/l。
·④尿毒症期:Ccr<10ml/min,Scr>707umol/l。
1.4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为18~80岁的慢性肾病患者。
②符合慢性肾衰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5排除标准
参考2002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②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③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
④合并有感染性疾病包括尿路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疾病患者。
⑤正在使用皮质类固醇、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或免疫抑制剂。
⑥存在急性尿路梗阻性疾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
⑦拟行紧急透析。
⑧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下消化道出血、肠激惹、痔疮。
2.实验方法
2.1分组方法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
2.2治疗方案
2.2.1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治疗方案(A、辨证论治中药汤剂+B、西医基础治疗);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灌肠综合方案(A、辨证论治中药汤剂+B、西医基础治疗+C、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灌肠)。
其中,关于A.辨证论治中药汤剂,采用本领域常用汤剂(以下汤剂均为口服),具体地,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具体举例如下:
1)正虚诸证及其代表方药
①脾肾气虚
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党参15g、北芪15g、白术15g、淮山15g、茯苓15g、山萸肉10g、首乌15g、春砂5g(后下)、陈皮5g。
②脾肾阳虚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
代表方:实脾饮合肾气丸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白术15g、茯苓15g、党参15g、干姜15g、仙灵脾15g、山萸肉10g、熟地15g、菟丝子20g。
③气阴两虚
主症: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参芪地黄汤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北芪15g、山萸肉10g、党参15g、熟地15g、淮山15g、茯苓15g、丹皮15g、首乌15g、菟丝子20g。
④肝肾阴虚
主症: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山萸肉10g、熟地15g、淮山15g、茯苓15g、丹皮15g、女贞子15g、旱连草15g、白芍15g、泽泻15g。
⑤阴阳两虚
主症: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
次症: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肉桂3g(另焗)、仙灵脾15g、山萸肉10g、熟地15g、茯苓15g、泽泻10g、淮山15g、女贞子15g、旱连草15g。
2)邪实诸证及其代表方药
①湿浊证:证见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身重困倦,舌苔厚腻。
可选用药物:法半夏10g、春砂仁5g(后下)、藿香15g
②湿热证:证见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
可选用药物:石苇15g、土茯苓30g
③水气证:证见全身浮肿、心悸、气促,甚则不能平卧。
可选用药物:猪苓15g、茯苓皮15g
④血瘀证:证见肌肤甲错、皮下瘀斑、舌质暗。
可选用药物:丹参15g、桃仁10g、田七1.5g(冲服)
⑤浊毒证:证见恶心呕吐、口有氨味、纳呆、皮肤搔痒、尿量少。
可选用药物:大黄5g、崩大碗(积雪草)
其中,关于B、西医基础治疗,采用本领域常规疗法,具体措施包括以下:
1)治疗原发病
慢性肾衰的原发病有些是可以经积极的治疗后得到逆转的,如狼疮性肾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过敏性血管炎、肾结核、镇痛性肾损害以及新近几个月发生的尿路梗阻等,当其病变活动时,可引起或加重肾衰的发展。
2)消除可逆因素
去除诱发和加剧肾衰进展的各种因素,如合理控制血压,治疗感染、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心衰、尿路梗阻等。
3)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疗法。
4)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①水、钠调节
一般来说钠及及钾的入量限制于2-3g/d,维持尿量在1500-2000ml的尿量。如果尿量较少,水的摄入应限制,必要时给予利尿剂。
②高钾血症的处理
慢性肾衰竭病人,高血钾时应积极处理,当血钾高于5.5mmol/L,可先用内科办法处理,必要时给予透析治疗。
③钙、磷调节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磷摄入量应限制在600-800mg以下(每克蛋白饮食含磷15mg)。磷的结合剂,较为理想的是碳酸钙,随饮食服用,每日3-10g,分3次服。氢氧化铝凝胶对高磷血症也有效,但不可常期使用,以防铝在体内蓄积。
5)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慢性肾衰竭患者,轻度酸中毒应口服碳酸氢钠,一般3-10g/d,分3次服。中度酸中毒,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针。严重的(如CO2-CP<10mmlo/L)应考虑透析治疗。
6)贫血的治疗
严重贫血可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
7)控制血压
常用的降压措施有低盐饮食的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等,尽量控制血压在目标值。
(2)灌肠操作方法:
以输液器取代肛管,采取滴注式方法进行中药保留灌肠。
①药物及器材准备:取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100mL,温度38~40℃。去掉滤器及针头的一次性输液器一根,吸痰管一根,一次性治疗巾一块,液体石蜡,弯盘。
②操作方法:嘱患者精神放松,以取得配合,治疗前排空大小便,采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臀部垫高15~20cm,或头低臀高位,臀下垫治疗巾,输液器与吸痰管相连,插入中药瓶内,按输液法排气后关闭调节器,石蜡润滑吸痰管前端,轻轻插入肛门25~30cm(达乙状结肠部位),打开调节器调滴速至60~80滴/分,以患者感下腹部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滴注完毕后拔管,嘱患者变换体位尽量使药物在肠腔充分接触,并保留2~4h,每日一次。
(3)治疗及观察周期
治疗组疗程为4周。
2.3.观察指标
2.3.1症状观察指标
参考2002年5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制定。主要对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恶心、呕吐、水肿、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大便干结、夜尿清长的主要症状进行疗效分析。并据此进行辨证分型。
2.3.2症状分级量化表
参考2002年5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制定。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症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无该症状计为0分,症状轻为1分,中为2分,重为3分。详见表1:
表1症状分级量化表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181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191
2.3.3主要观察指标
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注:内生肌酐清除率采用Cockcroft-Grault公式计算
Ccr(ml/min)=[(140-年龄)×体重×(0.85女性)]/(0.818×Scr)
2.3.4营养学指标
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定量(HGB)。
2.3.5安全性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心电图。
2.3.6终点指标
血肌酐倍增、进入透析、死亡。
2.4疗效评价标准
以上主要观察指标、营养学家指标、安全性指标、终点指标的测定均参考2002年5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
2.4.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②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
③血肌酐降低≥20%。
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
(2)有效
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②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
③血肌酐降低≥10%。
④治疗前后以血肌酐的对数或倒数,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其斜率有明显意义者。
以上①项必备,其他具备1项,即可判定。
(3)稳定
①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②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
③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
(4)无效
①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②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③血肌酐增加。
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
2.4.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表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表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01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11
2.5统计方法
应用SAS 9.2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完成统计分析。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法进行统计学描述。
3结果
3.1临床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均选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名,女性30名,男性30名;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38岁,平均为(74±19)岁,分布见图1;病程呈非连续性分布,最短者为0(即入院时刚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最长者10年,中位数为12个月,四分位数间距为32个月;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高血压肾损害10例,多囊肾3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药物性肾损害2例,原发病不详者11例。
采用简单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情况及临床分期对比见表3、表4。
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30 30
平均年龄(岁) 72±22 76±16
男/女(例) 16/14 14/16
病程(月) 11±29 14±36
原发病
糖尿病肾病(例) 12 8
慢性肾小球肾炎(例) 5 6
高血压肾损害(例) 3 7
多囊肾(例) 1 2
慢性肾盂肾炎(例) 2 1
药物性肾损害(例) 2 0
原发病不详者(例) 5 6
注:表中年龄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病程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病程长短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
表4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分期对比
临床分期 治疗组 对照组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例) 3 2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例) 13 16
肾功能衰竭期(例) 9 8
尿毒症期(例) 5 4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分期具有可比性。
3.2两组治疗总体疗效比较
3.2.1总体疗效改善情况
3.2.1.1疾病总体疗效比较
依据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各组疗效情况并进行比较,经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U=2.003,P<0.05),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详细情况见表5、图2。
表5两组治疗总体疗效比较
3.2.1.2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对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的百分比构成进行统计,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稳定例数)/总例数*100%)并进行比较,经X2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X2=5.4545,0.01<P<0.025),说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果详见表6、图3、图4。
表6两组总体疗效的百分比构成
组别 显效 有效 稳定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3.34% 30% 43.33% 13.33% 86.67%
对照组 6.67% 20% 33.33% 40% 60%
3.2.2证候疗效改善情况
3.2.2.1两组证候疗效比较
依据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进行评价,统计各组疗效情况并进行比较,经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Uc=2.5360,P<0.05),治疗组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详细情况见表7、图5。
表7两组治疗证候疗效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41
3.2.2.2两组治疗的证候总改善率
对两组患者证候疗效的百分比构成进行统计,计算总改善率(临床痊愈+显效改善+有效改善例数/病例总数*100%)并进行比较,经X2检验,治疗组证候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X2=7.1243,0.005<P<0.01),说明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8、图6。
表8两组证候疗效的百分比构成
组别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改善率
治疗组 0 46.67% 50% 3.33% 96.67%
对照组 0 26.67% 40% 33.33% 66.67%
3.3两组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变化比较
3.3.1两组治疗前后倦怠乏力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倦怠乏力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9。
表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倦怠乏力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42
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表同。
3.3.2两组治疗前后食少纳呆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食少纳呆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详见表10。
表1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食少纳呆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51
3.3.3两组治疗前后腰膝酸软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膝酸软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详见表11。
表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膝酸软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52
3.3.4两组治疗前后畏寒肢冷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畏寒肢冷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2。
表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畏寒肢冷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53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61
3.3.5两组治疗前后恶心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恶心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详见表13。
表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恶心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62
3.3.6两组治疗前后呕吐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呕吐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4。
表1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呕吐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63
3.3.7两组治疗前后水肿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水肿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详见表15。
表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水肿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71
3.3.8两组治疗前后脘腹胀满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脘腹胀满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详见表16。
表1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脘腹胀满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72
3.3.9两组治疗前后大便不实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不实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7。
表1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不实症状比较
3.3.10两组治疗前后大便干结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干结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详见表18。
表1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干结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81
3.3.11两组治疗前后夜尿清长症状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夜尿清长症状积分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布、两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9。
表1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夜尿清长症状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282
3.4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3.4.1两组治疗前后Scr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Scr的比较见表20、图7。
表20两组治疗前后Scr(umol/L)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组 30 412.47±276.47 366.37±235.21 -44.93±85.81
对照组 30 323.25±239.06 313.42±224 -9.83±104.56
注:表20中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下表同。
对治疗组a和对照组b治疗前Scr进行比较,经正态性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Pa=0.0044,Pb=0.0002,P<0.05拒绝H0),经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Z=1.4785,P=0.1393two side),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Scr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分别进行疗前疗后Scr比较,治疗组c和对照组d治疗前后Scr差值经正态性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Pc<0.0001,Pd=0.0002),经Wilcoxon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Z=-1.8778,P=0.0604two side),说明两组治疗均可降低患者Scr水平,治疗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但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4.2两组治疗前后BUN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BUN的比较见表21、图8。
表21两组治疗前后BUN(mmol/L)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组 30 17.4±8.07 15.98±6.5 -2.27±4.43
对照组 30 15.15±7.32 15.10±7.6 -0.02±6.41
对治疗组a和对照组b治疗前BUN进行比较,经正态性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Pa=0.0379,Pb<0.0001),经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Z=0.8584,P=0.3907two side),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BUN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分别进行疗前疗后BUN比较,治疗组c和对照组d治疗前后BUN差值经正态性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Pc<0.0001,Pd=0.0013),经Wilcoxon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Z=-1.8185,P=0.0690two side),说明两组治疗均可降低患者BUN水平,治疗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但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4.3两组治疗前后Ccr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Ccr的比较见表22、图9。
表22两组治疗前后Ccr(ml/min)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组 30 25.20±15.95 27.64±17.45 2.44±4.71
对照组 30 27.97±15.57 29.62±18.19 1.65±6.97
对治疗组a和对照组b治疗前Ccr进行比较,经正态性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Pa=0.0084,Pb=0.0314),经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Z=-0.6283,P=0.5298two side),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Ccr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分别进行疗前疗后Ccr比较,治疗组c和对照组d治疗前后Ccr差值经正态性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Pc=0.0003,Pd=0.0009),经Wilcoxon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Z=1.3011,P=0.1932two side),说明两组治疗均可升高患者Ccr水平,治疗组上升水平大于对照组,但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5Ccr不同水平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由于入组患者Ccr组内差异较大,故依据Ccr不同水平,将患者分为两个层次,Ccr≥20ml/min和Ccr<20ml/min,按不同层次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
3.5.1Ccr≥20ml/min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两组Ccr≥20ml/min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结果见表23。
表23Ccr≥20ml/min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301
对两组治疗前Scra、BUNb、Ccrc进行比较,经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Za=1.5703Pa=0.1164,Zb=0.7218Pb=0.2861,Zc=0.9732 Pc=0.47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Ccr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分别进行疗前疗后Scrd、BUNe、Ccrf比较,由于两组治疗前后Scr、BUN、Ccr差值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经Wilcoxon秩和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Zd=-0.2761 Pd=0.7825,Ze=0.8825 Pe=0.3069,Zf=0.5348 Pf=0.5928),说明对于Ccr≥20ml/min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降低Scr、BUN,升高Ccr的疗效无差异。
3.5.2Ccr<20ml/min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两组Ccr<20ml/min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结果见表24。
表24Ccr<20ml/min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311
注:*表示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ΔP<0.05。下表同。
对两组治疗前Scra、BUNb、Ccrc进行比较,经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Za=-1.0544 Pa=0.2917,Zb=-0.4852 Pb=0.1936,Zc=0.3386 Pc=0.0861),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Ccr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分别进行疗前疗后Scr、BUN、Ccr比较,由于两组治疗前后Scr、BUN、Ccr差值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经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Scrd、Ccre有显著性差异(Zd=1.9774 Pd=0.0456,Ze=1.9862 Pe=0.047),BUNf无显著性差异(Zf=1.6205 Pf=0.1051),说明对于Ccr<20ml/min的患者,治疗组降低Scr、升高Ccr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降低患者BUN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3.6营养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对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定量(HGB)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见表25。
表25两组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
Figure BDA0000777197380000321
治疗组a和对照组b治疗前ALB,经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Pa=0.0577,Pb=0.3030);两组治疗前ALB进行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t=0.75,P=0.4599),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ALB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a和对照组b治疗前HGB,经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Pa=0.2166,Pb=0.0545);两组治疗前HGB进行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t=-0.26,P=0.7978),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HGB具有可比性。
两组治疗前后ALB、HGB差值,经正态性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治疗前后ALB、HGB分别比较,经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HGBa有显著性差异(Za=1.9928,Pa=0.0417),ALBb无显著性差异(Zb=1.0274,Pb=0.5029),说明治疗组改善患者HGB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改善患者ALB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3.7安全性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后均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ALT、AST较治疗前有轻度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组治疗前后ALT、AST变化的自身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ALT、AST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心电图改变。说明治疗组对肝功能、心功能无影响,具有安全性。
4.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对CRF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4.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对CRF患者总体疗效评价
根据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对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测定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中药灌肠组30例中显效4例,有效9例,稳定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无效率13.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2例,有效6例,稳定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无效率40%。中药灌肠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方面的疗效较好,且具有稳定病情,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综合疗效优于单纯综合治疗。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肌酐倍增、进入透析、死亡等终点事件。4.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对CRF患者证候疗效评价
根据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对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疗效、总改善率进行统计,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灌肠治疗组证候疗效:没有临床痊愈;显效改善14例;有效改善15例;无效1例;证候总改善率为96.67%。对照组证候疗效:没有临床痊愈;显效改善8例;有效改善12例;无效10例。证候总改善率为66.67%。中药灌肠治疗组患者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在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综合治疗。
4.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改善CRF主要临床症状的疗效评价
4.3.1CRF主要临床症状病机分析
CRF患者的中医诊断多为慢关格、水肿,脾肾阴阳衰惫是本,湿浊瘀毒邪内蕴是标,故本病病理表现为本虚标实。在本病病变过程中,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行,湿浊瘀毒邪内蕴,气不化水,肾关不开,则小便不利;湿浊内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可致腹泻或便秘;湿浊毒邪上逆犯胃,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故脘腹胀满,纳呆呕恶。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阳气虚衰,不能温养腰府及骨骼,则腰膝酸软疼痛;不能温煦肌肤,故畏寒肢冷。脾肾两虚不能温煦体形、振奋精神,湿浊之邪困阻气机,故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脾肾不足,膀胱气化功能障碍,水液内停,溢于肌肤则肢体困重,甚则全身浮肿。
4.3.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改善CRF主要临床症状的疗效评价
对CRF主要临床症状的观察结果可得: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恶心、水肿、脘腹胀满、大便干结症状;单纯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倦怠乏力、水肿症状;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对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脘腹胀满、大便干结症状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综合治疗。
本观察所使用的灌肠方药以通腑泄浊,祛湿活血,清热解毒为主,兼补气血以扶正。湿浊去,则脾之气机通畅,中焦运化恢复,纳呆、脘腹胀满、恶心、大便不调之症自然得到缓解;补益气血、调补阴阳,则肾虚减轻,腰府及骨骼得到温养,则腰膝酸软疼痛改善;气机通畅、正气复原、阴阳调和,则精神得之振奋,倦怠乏力症状好转。综上,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是针对CRF病机根本施法用药,不仅可以有效改善CRF胃肠道症状,对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的全身症状亦有较好的疗效。
4.4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对CRF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的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Cc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和单纯综合治疗,均可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增加肌酐清除率,但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是由于本研究入组患者Ccr组内差异较大、病例数较少导致样本离散性较大所致。故依据Ccr不同水平,将患者分为两个层次,Ccr≥20ml/min和Ccr<20ml/min,按不同层次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Ccr≥20ml/min患者,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和单纯综合治疗均可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但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Ccr<20ml/min患者,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在降低患者血肌酐、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综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治疗方案改善患者BUN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此结果说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具有改善CRF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患者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的疗效,优于单纯综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中药灌肠属于结肠透析的范畴,药液在结肠内通过结肠黏膜吸附出体内各种毒素,并及时排出,这样可有效降逆泄浊,降低血肌酐等尿毒症毒素。
4.5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对CRF患者营养学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血红蛋白上升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研究中中药灌肠对辅助肾性贫血的治疗有效,这可能与灌肠方药可减轻患者浊毒证候,缓解患者胃肠道症状,增进食欲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关。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验证。
两组治疗方案对血清白蛋白的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例数较少、疗程较短有关。
4.6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对CRF患者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两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有轻度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心电图改变。说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对肝功能、心功能无影响,具有安全性。
5结论
本研究重点观察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治疗CRF的临床疗效。共完成观察病例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治疗方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方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西医对症治疗+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
研究结果显示:
(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CRF患者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恶心、水肿、脘腹胀满、大便干结症状;其中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脘腹胀满、大便干结症状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综合治疗。
(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具有改善CRF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患者肾功能的疗效,其降低血肌酐、增加肌酐清除率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综合治疗组。
(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降低尿素氮水平的效果不显著,与单纯综合治疗无显著差异。
(4)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方案对于改善CRF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单纯综合治疗方案。可能与灌肠方药可改善患者浊毒证候,缓解胃肠道症状,增加患者食欲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关。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保留灌肠综合治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达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延缓疾病进展的疗效。

Claims (8)

1.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含以重量份计的下列四组原料:
A组:酒军,10~25;
B组:丹参,11~18;
C组:赤芍,11~18;
D组:包含当归10~14、生龙骨25~50、生牡蛎25~50、蒲公英10~20;
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含以重量份计的下列原料组分:桃仁8~13,红花8~13,连翘11~13,土茯苓10~30,以及泽兰1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组:酒军10~20,B组:丹参11~15,C组:赤芍11~13,D组:当归11~13,生龙骨25~35,生牡蛎25~35,以及蒲公英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桃仁9~12,所述红花9~12,所述连翘11~13,所述土茯苓13~17,所述泽兰13~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将所述的原料组分加水煎煮后,取滤液浓缩的步骤在内的方法制备。
5.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权利要求1~4之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内的组分制成。
6.包含权利要求1~4之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内的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汤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外用灌肠药。
CN201510484999.6A 2015-06-04 2015-08-07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 Active CN106236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3087 2015-06-04
CN2015103030874 2015-06-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6857A CN106236857A (zh) 2016-12-21
CN106236857B true CN106236857B (zh) 2020-01-10

Family

ID=5762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4999.6A Active CN106236857B (zh) 2015-06-04 2015-08-07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368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4234B (zh) * 2021-07-07 2022-05-06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5484A (zh) * 2003-06-14 2005-01-19 张世岭 清毒保肾灌肠粉
CN102283912A (zh) * 2011-07-29 2011-12-21 仝小林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707A (zh) * 2012-11-26 2013-03-13 王祥生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
CN103735925A (zh) * 2013-11-25 2014-04-23 张宁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配方
CN103751450B (zh) * 2014-01-27 2018-05-25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5484A (zh) * 2003-06-14 2005-01-19 张世岭 清毒保肾灌肠粉
CN102283912A (zh) * 2011-07-29 2011-12-21 仝小林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707A (zh) * 2012-11-26 2013-03-13 王祥生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
CN103735925A (zh) * 2013-11-25 2014-04-23 张宁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配方
CN103751450B (zh) * 2014-01-27 2018-05-25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李莲花等;《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215;第17卷(第12期);第77-7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6857A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9959B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648A (zh) 一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4189789A (zh) 一种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548015A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
CN103611004A (zh) 一种治疗尿毒症的中药汤剂
CN101559203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
CN104225319A (zh) 一种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中药制剂
CN106236857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
CN102641471B (zh)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
CN104435545B (zh) 一种治疗苯中毒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制剂
CN102935214B (zh) 一种治疗尿毒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40820A (zh) 一种治疗腹泻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10756B (zh) 一种治疗肾性血尿的中药组合物
CN1234390C (zh) 一种治疗积水、水肿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33078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50954A (zh) 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789A (zh)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汤剂
CN103784690B (zh)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800561A (zh) 一种治疗肾性血尿的中药
CN108904746A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50731B (zh) 一种清热除湿通痹方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14917310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397B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61696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中药组合物
CN101985027A (zh) 治疗肝硬化的中草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