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10246A -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10246A
CN106210246A CN201510223947.3A CN201510223947A CN106210246A CN 106210246 A CN106210246 A CN 106210246A CN 201510223947 A CN201510223947 A CN 201510223947A CN 106210246 A CN106210246 A CN 106210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ialing
call
network signal
incoming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39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冲
刘涵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239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10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10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0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如果未到达阈值,则发出用于提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以供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是否继续拨号。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收到提示信息后,可以选择放弃拨号,并移动至信号强度高的地方,重新拨打电话,即保证了通话质量,又避免了话费的无谓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网络的普及,手机等具备通话功能的移动终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由于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讯终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信号强度也不尽相同,而只有当信号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通讯终端才能够拨出电话,与对方建立通讯连接。但是,即便能够建立与对方的通讯连接,有时由于信号太弱,仍会出现通话双方听不清对方讲话、讲话断断续续或根本听不到声音的情况,造成用户电话费的无谓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避免用户在网络信号弱时直接拨号,虽然建立了通信连接,但是无法保证通话质量,浪费了用户的电话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若否,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
响应用户的第一操作,执行与该第一操作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继续拨号或放弃拨号,与继续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发起通话,与放弃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撤销本次通话。
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第一提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
第一用户响应单元,用于响应用户的第一操作,执行与该第一操作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继续拨号或放弃拨号,与继续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发起通话,与放弃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撤销本次通话。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控制方法,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如果未到达阈值,则发出用于提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以供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是否继续拨号。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收到提示信息后,可以选择放弃拨号,并移动至信号强度高的地方,重新拨打电话,即保证了通话质量,又避免了话费的无谓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话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通话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第一判断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第一判断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话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通话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讯终端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方法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0、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若否,执行步骤S110;
具体地,这里用户发起的通话指令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切换至拨号页面,或者拨打数字等等。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预先通过实验确定出在保证基本通话质量(也即,通话过程不会出现断续、听不到声音等情况)的情况下,网络信号强度的最低值,并将该值确定为上述阈值。
步骤S110、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
具体地,如果检测到网络信号强度未达到阈值,则可以进行提示。提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弹框提示文字信息,或者语言播报提示信息等。具体地提示信息主要包括:提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等。若通过弹框的形式进行文字提示,则可以在弹框中提供选择图标,分别对应继续拨号和放弃拨号。
步骤S120、响应用户的第一操作,执行与该第一操作对应的动作。
具体地,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继续拨号或放弃拨号,与继续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发起通话,与放弃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撤销本次通话。
用户在收到提示信息后会根据自身需要而选择放弃拨号或者继续拨号,如果用户选择放弃拨号,则可以控制撤销本次通话,进一步可以退出拨号界面。如果用户选择继续拨号,则可以控制发起本次通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控制方法,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如果未到达阈值,则发出用于提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以供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是否继续拨号。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收到提示信息后,可以选择放弃拨号,并移动至信号强度高的地方,重新拨打电话,即保证了通话质量,又避免了话费的无谓浪费。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介绍几种检测用户发起通话指令的方式。
在一种最简单的逻辑中,我们可以认为当用户终端的界面切换至拨号界面时,意味着用户即将要拨打电话。此时,可以进行网络信号强度的判断,如果网络信号强度低于阈值,则直接提示用户,避免用户拨完号码后才发现网络信号强度弱,而多做一些无用功。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控制逻辑存在一定的误判。例如,当用户不小心触碰到拨号图标而使终端界面切换至拨号界面时,此时用户并不想拨打电话,如果按照上一种控制逻辑会确定用户发起了通话指令。为此,在另一种控制逻辑中,我们可以认为终端界面切换至拨号界面,且用户在拨号界面输入数字时,才确定用户发起通话指令。
对于第二种控制逻辑,在某些场景下仍会出现误判。例如,当用户想要存储一个号码而非拨打一个号码时,此时用户会在拨号界面输入数字,而第二种控制逻辑会据此认为用户发起了通话指令。
为了避免上述列举的几种控制逻辑的误判现象,我们可以在检测到用户触发终端的拨号界面的拨号图标时,确定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根据人们的拨号习惯,一般会打开拨号界面,输入要拨打的号码,最后点击拨号图标。为此,当用户点击拨号图标时可以认定用户确实要发起通话指令。
当然,上述列举的几种控制逻辑并未包含所有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包含其它的方式,例如当用户终端支持语音拨号时,我们可以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语音拨号指令时,确定用户发起通话指令。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我们介绍另一种通话控制方式。结合图1和图2可知,在上述步骤S120具体为步骤S1200:响应用户的放弃拨号操作,控制撤销本次通话时,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130:持续检测网络信号强度,当确定所述网络信号强度达到阈值时,提示用户可以拨号。
在一个具体的实例中,如果用户在收到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后,选择放弃拨号。一般性的,用户会选择移动到其它位置处,寻找一个信号强度较高的地方。则本实施例中会持续对网络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在检测到网络信号强度达到阈值时,可以直接对用户进行提示,使得用户能够尽快的拨打出电话。
接下来通过一个应用场景来介绍该方案:
某一时刻用户在室内给朋友拨打电话,本申请的通话控制装置检测到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未达到阈值,对用户进行提示。用户选择放弃本次拨号,并走向室外,寻找网络信号强度高的地方准备再次拨打电话。本申请的通话控制装置持续对网络信号强度进行监控,在用户走到某位置处,检测到网络信号强度达到阈值,可以对用户进行提示。此时用户无需再次移动,在当前位置处即可拨号电话。
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公开了又一种通话控制方式。结合图1和图3可知,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300、在检测到其它用户的来电请求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所述阈值;若否,执行步骤S310;
步骤S310、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接听来电的提示信息;
具体地,如果检测到网络信号强度未达到阈值,则可以进行提示。提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弹框提示文字信息,或者语言播报提示信息等。具体地提示信息主要包括:提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接听来电等。若通过弹框的形式进行文字提示,则可以在弹框中提供选择图标,分别对应继续接听来电和放弃接听来电。
步骤S320、响应用户的第二操作,执行与该第二操作对应的动作。
具体地,所述第二操作包括接听来电和拒绝接听来电,与接听来电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接听本次来电,与拒绝接听来电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挂断本次来电。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公开了在终端收到其它用户的来电请求时的一种通话控制方式。与第一个实施例相似的,在收到来电请求时,仍进行网络信号强度的判断,如果网络信号强度未达到阈值,则意味着即便用户接听电话,仍会出现通话质量过低的现象,即无法保证双方的正常通话,还会给通话发起方造成无谓的话费浪费。为此,可以提示用户是否接听通话,以供用户进行选择。
我们假定通话请求发起方为A,通话请求接收方为B。考虑到如果B主动挂断电话,此时A可能并不知B是由于网络信号差而挂断的电话。为此,在响应用户的拒绝接听来电操作,并控制挂断本次来电之后,可以将预置的信息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给通话请求方。
这里,预置的信息可以是“当前网络信号差,稍后给您回电”等等类似的信息。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控制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通话控制装置与上文描述的通话控制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通话控制装置4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41,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第一提示单元42,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41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
第一用户响应单元43,用于响应用户的第一操作,执行与该第一操作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继续拨号或放弃拨号,与继续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发起通话,与放弃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撤销本次通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控制装置,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如果未到达阈值,则发出用于提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以供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是否继续拨号。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收到提示信息后,可以选择放弃拨号,并移动至信号强度高的地方,重新拨打电话,即保证了通话质量,又避免了话费的无谓浪费。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第一判断单元的一种可选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判断单元41可以包括:
界面判断单元411,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终端的界面切换至拨号界面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数字判断单元412,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在终端的拨号界面输入数字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拨号判断单元413,用于在检测到用户触发终端的拨号界面的拨号图标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对比来看,界面判断单元和数字判断单元的判断逻辑均存在一定的误判情况,例如当用户不小心触碰到拨号图标而使终端界面切换至拨号界面时,此时用户并不想拨打电话,如果按照面判断单元的控制逻辑会确定用户发起了通话指令;当用户想要存储一个号码而非拨打一个号码时,此时用户会在拨号界面输入数字,而数字判断单元会据此认为用户发起了通话指令。而拨号判断单元的判断逻辑符合人们正常的拨号习惯。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第一判断单元的另一种可选结构,如图6所示,上述第一判断单元41还可以包括:
语言指令判断单元414,用于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语音拨号指令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通话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可选结构,结合图4和图7可知,通话控制装置4还可以包括:
第二提示单元44,用于在响应用户的放弃拨号操作,控制撤销本次通话后,持续检测网络信号强度,当确定所述网络信号强度达到阈值时,提示用户可以拨号。
在一个具体的实例中,如果用户在收到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后,选择放弃拨号。一般性的,用户会选择移动到其它位置处,寻找一个信号强度较高的地方。则本实施例中会持续对网络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在检测到网络信号强度达到阈值时,可以直接对用户进行提示,使得用户能够尽快的拨打出电话。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通话控制装置的又一种可选结构,结合图4和图8可知,通话控制装置4还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45,用于在检测到其它用户的来电请求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所述阈值;
第三提示单元46,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45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接听来电的提示信息;
第二用户响应单元47,用于响应用户的第二操作,执行与该第二操作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接听来电和拒绝接听来电,与接听来电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接听本次来电,与拒绝接听来电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挂断本次来电。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公开了在终端收到其它用户的来电请求时的一种通话控制方式。与第一个实施例相似的,在收到来电请求时,仍进行网络信号强度的判断,如果网络信号强度未达到阈值,则意味着即便用户接听电话,仍会出现通话质量过低的现象,即无法保证双方的正常通话,还会给通话发起方造成无谓的话费浪费。为此,可以提示用户是否接听通话,以供用户进行选择。
我们假定通话请求发起方为A,通话请求接收方为B。考虑到如果B主动挂断电话,此时A可能并不知B是由于网络信号差而挂断的电话。为此,在响应用户的拒绝接听来电操作,并控制挂断本次来电之后,可以将预置的信息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给通话请求方。
这里,预置的信息可以是“当前网络信号差,稍后给您回电”等等类似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讯终端,该通讯终端能够进行通话控制,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该通讯终端可以包括上述所述的通话控制装置,对于通话控制装置的描述可参照上文对应部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的硬件结构进行描述,下文描述中涉及通话控制方法的部分可参照上文对应部分描述。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该通讯终端可以包括:
处理器91,通信接口92,存储器93,通信总线94,和显示屏95;
其中处理器91、通信接口92、存储器93和显示屏95通过通信总线9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选的,通信接口92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如GSM模块的接口;
处理器91,用于执行程序;
存储器93,用于存放程序;
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处理器的操作指令。
处理器9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9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程序可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若否,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
响应用户的第一操作,执行与该第一操作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继续拨号或放弃拨号,与继续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发起通话,与放弃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撤销本次通话。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若否,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
响应用户的第一操作,执行与该第一操作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继续拨号或放弃拨号,与继续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发起通话,与放弃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撤销本次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包括:
在检测到用户终端的界面切换至拨号界面时,确定用户发起通话指令;
或者,
在检测到用户在终端的拨号界面输入数字时,确定用户发起通话指令;
或者,
在检测到用户触发终端的拨号界面的拨号图标时,确定用户发起通话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包括:
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语音拨号指令时,确定用户发起通话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为放弃拨号时,在响应用户的放弃拨号操作,控制撤销本次通话后,还包括:
持续检测网络信号强度,当确定所述网络信号强度达到阈值时,提示用户可以拨号。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检测到其它用户的来电请求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所述阈值;
若否,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接听来电的提示信息;
响应用户的第二操作,执行与该第二操作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接听来电和拒绝接听来电,与接听来电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接听本次来电,与拒绝接听来电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挂断本次来电。
6.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发起通话指令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第一提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继续拨号的提示信息;
第一用户响应单元,用于响应用户的第一操作,执行与该第一操作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继续拨号或放弃拨号,与继续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发起通话,与放弃拨号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撤销本次通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
界面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终端的界面切换至拨号界面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数字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在终端的拨号界面输入数字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拨号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触发终端的拨号界面的拨号图标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还包括:
语言指令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语音拨号指令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提示单元,用于在响应用户的放弃拨号操作,控制撤销本次通话后,持续检测网络信号强度,当确定所述网络信号强度达到阈值时,提示用户可以拨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其它用户的来电请求时,判断当前的网络信号强度是否达到所述阈值;
第三提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发出用于指示网络信号强度弱,是否接听来电的提示信息;
第二用户响应单元,用于响应用户的第二操作,执行与该第二操作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接听来电和拒绝接听来电,与接听来电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接听本次来电,与拒绝接听来电对应的动作为控制挂断本次来电。
CN201510223947.3A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210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3947.3A CN106210246A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3947.3A CN106210246A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0246A true CN106210246A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5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3947.3A Pending CN106210246A (zh) 2015-05-05 2015-05-05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1024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6753A (zh) * 2017-09-19 2017-12-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异常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012236A (zh) * 2017-12-29 2018-05-08 刘光明 自动提示不便接听状态的方法
CN115087052A (zh) * 2021-03-11 2022-09-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529381A (zh) * 2021-06-25 2022-12-27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8773A (ja) * 2008-11-11 2010-05-27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
CN102104686A (zh) * 2011-01-11 2011-06-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手机来电及通话处理方法
CN103685751A (zh) * 2013-12-12 2014-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通话提醒方法和终端
CN103763432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手机通话中断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18773A (ja) * 2008-11-11 2010-05-27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
CN102104686A (zh) * 2011-01-11 2011-06-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手机来电及通话处理方法
CN103685751A (zh) * 2013-12-12 2014-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通话提醒方法和终端
CN103763432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手机通话中断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6753A (zh) * 2017-09-19 2017-12-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异常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012236A (zh) * 2017-12-29 2018-05-08 刘光明 自动提示不便接听状态的方法
CN108012236B (zh) * 2017-12-29 2021-09-21 吴平 自动提示不便接听状态的方法
CN115087052A (zh) * 2021-03-11 2022-09-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087052B (zh) * 2021-03-11 2023-11-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529381A (zh) * 2021-06-25 2022-12-27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2267269A1 (zh) * 2021-06-25 2022-12-29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529381B (zh) * 2021-06-25 2024-03-01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1657B2 (en) Call method of mobile terminal, mobile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1402194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ifying or Disabling the Ringtone for an Incoming Call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of Previous Calls from the Same Caller
CN107920160B (zh) 呼叫转移方法、智能终端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04270827B (zh) 一种转移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72280A (zh) 一种移动终端自动挂断电话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470194A (zh) 网络电话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10246A (zh)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CA2784651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device for reestablishing a call
CN103716849A (zh) 一种自动切换语音电话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70111513A1 (en) Communicatio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circuit switch domain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297592A (zh) 移动终端、延迟接听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924335B (zh) 一种呼叫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0637502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54233A (zh) 一种去电提醒方法及终端
US20140148137A1 (en) Convers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3763439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631273A (zh) 呼叫转移业务更改方法及装置
CN108429849A (zh) 数据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453828A (zh) 一种通话切换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5828458A (zh) 通话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48737B (zh) 一种界面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通信终端
CN103220400B (zh) 一种连接状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244208A (zh) 语音呼叫方法、系统和通信终端
CN104023120A (zh) 电话呼叫的方法及设备
JP2008527796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