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23190A -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23190A
CN106123190A CN201610435384.9A CN201610435384A CN106123190A CN 106123190 A CN106123190 A CN 106123190A CN 201610435384 A CN201610435384 A CN 201610435384A CN 106123190 A CN106123190 A CN 106123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using
inlet
blower fan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53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波
赵一波
张镇涛
赵廷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yu Shaoxing W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yu Shaoxing W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yu Shaoxing W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yu Shaoxing W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353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23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23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3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2Induction nozzles without swirl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室内停车场通风换气装置,公开了一种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包括一风机、一用于容纳所述风机的壳体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侧表面的喷嘴装置;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进风室以及排风室;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风室以及排风室的隔层;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室内,风机排风口穿过所述隔层与所述排风室相连通;所述进风室室内空腔由被所述隔层分隔的部分壳体和所述风机外壳围成;所述进风室侧壁上设置有壳体进风口;所述壳体进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进风室室内空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解决了现有贯流装置工艺复杂,通风效率不高,气流通道无法很好形成导致室内废气不能很快沿着气流通道排出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停车场通风换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贯流换气装置是一种多应用于大型的室内停车库的通风换气装置,用于驱散并引导停车库内的汽车尾气并最终将其排至室外。通常而言,上述贯流换气装置均是应用于具有相当面积的停车库,需要安装多个贯流换气装置,依次排列的贯流换气装置连续地进行喷气形成一个连续的气流通道,并通过该气流通道将停车库内的汽车尾气排出。对于停车库而言个,汽车尾气的污染物具有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在个别时间段,若干区域内可能出现有污染高峰期,对此现有贯流换气装置采用的策略包括稀释和排气通风,所谓的驱散即通过风机的开启,让集中在某个区域的污染物分散到周围区域,降低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所谓的排气通风是指通过开启一系列的贯流换气装置,陆续地推动废气向停车库出口流动并最终排出停车库。
现有的贯流换气装置的问题在于,贯流换气装置的内部结构设置不合理,装配工艺复杂,且通风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形成气流通道,导致停车库的室内废气不能很快地沿着气流通道排出。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贯流换气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其通风换气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贯流换气装置的安装工艺复杂,通风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通过重新设计贯流换气装置的内部结构,提高了装置各部分的兼容性,降低了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贯流换气装置的通风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包括一风机、一用于容纳所述风机的壳体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侧表面的喷嘴装置;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进风室以及排风室;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风室以及排风室的隔层;
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室内,风机排风口穿过所述隔层与所述排风室相连通;
所述进风室室内空腔由被所述隔层分隔的部分壳体和所述风机外壳围成;所述进风室侧壁上设置有壳体进风口;所述壳体进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进风室室内空腔;
所述排风室室内空腔由被所述隔层分隔的部分壳体围成,风机排风口朝向所述喷嘴装置。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进风口设置在风机下方。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室的下方以及侧面的侧壁上,其中,设置于壳体下方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大致朝向所述风机进风口。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于进风室侧面的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进风室的远离所述喷嘴装置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室侧面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的进风口。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于壳体下方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具有大致相当于所述风机进风口的形状和大小。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机排风口以及喷嘴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排风室的对向两侧。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喷嘴装置包括左、中、右三个喷嘴;左侧喷嘴和右侧喷嘴分别设置于中喷嘴的两侧且喷嘴出口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所述风机排风口的宽度大致相当于2个喷嘴直径的距离。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中、右三个喷嘴分别具有一沿着所述喷嘴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的内径;所述左侧喷嘴以及右侧喷嘴相对于所述中喷嘴的沿着喷嘴的延伸方向的侧壁向外突出呈弧形。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喷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直管段。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显著技术效果:
通过优化贯流换气装置的结构,实现了将壳体和风机等部件的分离,不仅能够降低整个贯流换气装置的工艺难度,降低工艺成本,也可以提高其兼容性,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停车库选择不同的风机并有针对性的对贯流换气装置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内部设立的独立的进气室和排气室可以对气流进行整流,提高通风效率,结合对壳体进气口和排气口结构上的调整,能够有效地提高通风效率,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的由喷嘴装置方向进行观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的由侧面进行观察的另一个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打开后由底部斜向进行观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的程序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包括一风机100、一用于容纳所述风机100的壳体200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壳体200外侧表面的喷嘴装置300。所述的贯流换气装置是对现有的贯流换气风机的改进,尤其是针对通风效率和换气效率进行改进,调整了换气装置的内部结构。所述风机100为一电流驱动的转子风机,由风机100的转子轴向方向进风,径向方向排风。本实施例中对于风机100的型号和大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符合贯流换气装置的大致应用场景即可。为了防止风机颤动,所述风机100采用顶部固定的方式,且由于贯流换气装置的顶部无进风口,因此风机可以较为轻易地进行固定,减少震动。其次,装置与现有的贯流换气装置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贯流换气装置采用通道通风的形式,贯流换气装置安装在气流通道的顶部,通过底部和后侧部的壳体进风口204不断地将位于气流通道内的空气由壳体进风口204吸入风机100,并向前喷射,被向前喷射的空气流动形成气流通道,并且在一定距离处再次被吸入下一段的风机100。本实施例记载的贯流换气装置的优点在于,能够将气流通道内的空气尽量地保持在通道内部,从而提高通风效率。相比现有的其他贯流换气装置,本实施例记载装置的进气和排气均在气流通道内,有效防止空气扩散,有利于建筑物内的废气尽快排出。本实施例所述的风机100是完全地被包裹于壳体200内的,所述壳体200为一独立的外壳,与风机100分别制造装配,壳体200内部兼为风机100安装空间和进风室201,因此风机100可以采用通用型号,无需进行额外的设计。所述喷嘴装置300设置于壳体200上,与壳体200内部空间相连通并引导空气向预定方向进行喷射。
所述壳体200内部设置有进风室201以及排风室202。和现有换气装置不同的是,所述壳体200内部单独地设置进风室201和排风室202。其中,所述壳体200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风室201以及排风室202的隔层203。所述隔层203垂直地设置于壳体200内,并将壳体200内部的空间分割成为两部分,其中较大的空间为进风室201,进风室201还兼具容纳风机;另外较小的空间为排风室202,由风机100排出的空气经过排风室202停留进行整流后,沿着喷嘴装置300向外喷射。
所述风机100设置于所述进风室201内,风机排风口101穿过所述隔层203与所述排风室202相连通;风机100的顶部与壳体200固定连接,风机100的外壳小于进风室201,风机100大致被放置在进风室201的中部,且进风室201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也稍大于风机100的高度,由壳体进风口204进入的空气沿着风机100的外壳流动并最终进入风机进风口102,流动的空气在风机100的外侧形成一气流层,有利于降低风机100的转动噪音,令风机100的运行更为平稳。
所述进风室201室内空腔由被所述隔层203分隔的部分壳体200和所述风机100外壳围成,所述部分壳体200是指风机壳体200的用于容纳风机的那部分,该部分的壳体200和风机100的外壳共同围成的空腔用于风机进风口102所需空气的通道,空气经过所述通道时,不仅可以吸收一部分的风机噪音,由于该部分空腔的通道截面积要大于壳体进风口204的截面积,减少由于空气流速过高导致风机进风口102进风不畅的问题,令由壳体200上不同的进风口进入壳体200的空气可以均匀地进入风机进风口102内;所述进风室201侧壁上设置有壳体进风口204;所述壳体进风口204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进风室201室内空腔,所述侧壁是指围成贯流换气装置的外壳的板,包括位于侧面的侧壁以及位于贯流换气装置顶部和底部的侧壁。
所述排风室202室内空腔由被所述隔层203分隔的部分壳体200围成,风机排风口101朝向所述喷嘴装置300。壳体200和隔层203单独地围成一个排风室202,于本实施例中,排风室202为位于壳体200一侧的由隔层203隔离出的一个空腔,呈正方体,本实施例中的排风室202的截面积大于或者远大于喷嘴装置300的截面积,降低排风室202内的空气流速,令空气有充分的时间由排风室进风口均匀地涌到各个喷嘴301、302、303内,防止出现各个喷嘴301、302、303流速不均的问题。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风机100采用的是通用风机,不同的风机排风口101形状和开口不尽相同,因此排风室202的设置也可以提高风机100选用的兼容性。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进风口102设置在风机100下方。和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风机进风口102向下设置,令风机100可以借助其顶部直接固定在壳体200上,提高壳体200和整个贯流换气装置的结构牢固程度。风机进风口102设置在风机100下方是指风机100的转子轴竖直地设置,其设置在转子轴向一端的进风口竖直地朝向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200上设置有两处的壳体进风口204,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进风室201的下方以及侧面的侧壁上,设置在壳体200下方的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204为主要的进风口,其中,设置于壳体200下方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204大致朝向所述风机进风口102,设置在侧面的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204为辅助进风口,减少位于壳体200下方的壳体进风口204在进风时对经过贯流换气装置的气流的扰动。本实施例记载的贯流换气装置是设置在室内的顶部的,气流在贯流换气装置的驱动下自贯流换气装置的下方经过,在多个贯流换气装置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贯流通道引导气流排出。
进一步地,于所述设置于进风室201侧面的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204设置于所述进风室201的远离所述喷嘴装置300的侧壁上。该壳体进风口204可以进一步帮助形成气流通道,特别是当贯流换气装置被安装在室内空间的上方时,后侧的壳体进风口204可以由贯流换气装置的后侧将散逸的气流吸入,重新引导进入气流通道中。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室201侧面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的进风口,减少进风口的气流流速,通常而言,位于后方侧面的壳体进风口204的大小要略小于位于壳体下方的壳体进风口204,有利于减少位于后方侧面的壳体进风口204的空气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于壳体200下方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204具有大致相当于所述风机进风口102的形状和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排风口101以及喷嘴装置300分别设置于所述排风室202的对向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装置300包括左、中、右三个喷嘴301、302、303;左侧喷嘴301和右侧喷嘴302分别设置于中喷嘴303的两侧且喷嘴出口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中喷嘴303倾斜地朝向下方,左侧喷嘴301和右侧喷嘴302则分别朝向左侧和右侧,且相对中喷嘴303而言,左侧喷嘴301和右侧喷嘴302倾斜朝向下方的角度更大;所述风机排风口101的宽度大致相当于2个喷嘴直径的距离,所述风机排风口101的宽度是指风机出口的水平方向的距离,风机100的出口大致应当能够覆盖2个喷嘴。
进一步地,所述左、中、右三个喷嘴301、302、303分别具有一沿着所述喷嘴301、302、303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的内径,该逐渐减小的半径是针对于每一个自壳体200向外延伸的喷嘴的延伸方向而言的,对于中喷嘴303而言,其大致是沿着一直线延伸的,而对于左侧喷嘴301和右侧喷嘴302而言,其延伸方向分别呈一曲线;所述左侧喷嘴301以及右侧喷嘴302相对于所述中喷嘴303的沿着喷嘴的延伸方向的侧壁向外突出呈弧形,换而言之,左侧喷嘴301和右侧喷嘴302的半径的减小并非均匀的,其半径减小的幅度是随着延伸距离的增大而逐渐的增大的,大致的形状是呈现略微鼓起的形状。上述的喷嘴301、302、303能够适当的提高由喷嘴喷出的气体的流速,有利于增大贯流换气装置的喷射距离,减少需要布置的贯流换气装置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301、302、30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直管段304,所述直管段304是指该部分的喷嘴301、302、303在延伸方向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半径。
如图4所示,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贯流换气装置由壳体和风机组件等两部分装配而成,壳体以及喷嘴装置300采用钣金工艺或者其他类似金属成型工艺进行加工,有利于减小加工成本,完成壳体后,将风机和智能控制器安装到壳体200上,即可完成整个贯流换气装置的安装工序。此外,除了风机100外,贯流换气装置上还设置有一个程序控制器400,所述程序控制器400的作用是能够提供多种可选的工作模式,为了提高程序控制器的稳定性,在该程序控制器400内置的信号输出端401与电磁接触器402之间添加了一个三极管403,三极管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电磁接触器402,另一个输出端则重新将信号连接至程序控制器400内置的处理器,为程序控制器400提供了另外一个控制回路,可以提高程序控制器400对于电磁接触器402的控制精度。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风机(100)、一用于容纳所述风机(100)的壳体(200)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壳体(200)外侧表面的喷嘴装置(300);
所述壳体(200)内部设置有进风室(201)以及排风室(202);
所述壳体(200)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风室(201)以及排风室(202)的隔层(203);
所述风机(100)设置于所述进风室(201)内,风机排风口(101)穿过所述隔层(203)与所述排风室(202)相连通;
所述进风室(201)室内空腔由被所述隔层(203)分隔的部分壳体(200)和所述风机(100)外壳围成;所述进风室(201)侧壁上设置有壳体进风口(204);所述壳体进风口(204)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进风室(201)室内空腔;
所述排风室(202)室内空腔由被所述隔层(203)分隔的部分壳体(200)围成,风机排风口(101)朝向所述喷嘴装置(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进风口(102)设置在风机(100)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进风口(204)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进风室(201)的下方以及侧面的侧壁上,其中,设置于壳体(200)下方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204)大致朝向所述风机进风口(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于进风室(201)侧面的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204)设置于所述进风室(201)的远离所述喷嘴装置(300)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室(201)侧面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彼此间隔的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于壳体(200)下方侧壁上的壳体进风口(204)具有大致相当于所述风机进风口(102)的形状和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排风口(101)以及喷嘴装置(300)分别设置于所述排风室(202)的对向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装置(300)包括左、中、右三个喷嘴(301、302、303);左侧喷嘴(301)和右侧喷嘴(302)分别设置于中喷嘴(303)的两侧且喷嘴出口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所述风机排风口(101)的宽度大致相当于2个喷嘴直径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中、右三个喷嘴(301、302、303)分别具有一沿着所述喷嘴(301、302、303)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的内径;所述左侧喷嘴(301)以及右侧喷嘴(302)相对于所述中喷嘴(303)的沿着喷嘴的延伸方向的侧壁向外突出呈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301、302、30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直管段(304)。
CN201610435384.9A 2016-06-16 2016-06-16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 Pending CN106123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5384.9A CN106123190A (zh) 2016-06-16 2016-06-16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5384.9A CN106123190A (zh) 2016-06-16 2016-06-16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3190A true CN106123190A (zh) 2016-11-16

Family

ID=57470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5384.9A Pending CN106123190A (zh) 2016-06-16 2016-06-16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231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9045A (zh) * 2017-02-13 2017-05-17 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工业类高大空间建筑内部纵向通风兼火灾排烟集成系统
CN107062505A (zh) * 2017-04-20 2017-08-18 嘉兴巴玛电气有限公司 智能吸顶式凉霸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000A (zh) * 1996-04-01 1998-04-01 日本富列克特株式会社 通风装置
JPH10160213A (ja) * 1996-11-28 1998-06-19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車庫用換気装置
CN2539860Y (zh) * 2002-04-04 2003-03-12 吴顺益 风机新构造
CN2578581Y (zh) * 2002-10-24 2003-10-08 上虞市专用风机厂 超薄型诱导风机
CN1508485A (zh) * 2002-12-17 2004-06-30 北京新安特玻璃钢设备有限公司 诱导风机
CN2921379Y (zh) * 2006-04-26 2007-07-11 陈耀乾 送风机结构
CN101403528A (zh) * 2008-10-31 2009-04-08 上海理工大学 用于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的室内二次气流设备
CN201416974Y (zh) * 2009-03-26 2010-03-03 杭州威仕顿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无风管诱导风机
CN203978890U (zh) * 2014-07-28 2014-12-03 钱青松 一种智能型节能诱导风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000A (zh) * 1996-04-01 1998-04-01 日本富列克特株式会社 通风装置
JPH10160213A (ja) * 1996-11-28 1998-06-19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車庫用換気装置
CN2539860Y (zh) * 2002-04-04 2003-03-12 吴顺益 风机新构造
CN2578581Y (zh) * 2002-10-24 2003-10-08 上虞市专用风机厂 超薄型诱导风机
CN1508485A (zh) * 2002-12-17 2004-06-30 北京新安特玻璃钢设备有限公司 诱导风机
CN2921379Y (zh) * 2006-04-26 2007-07-11 陈耀乾 送风机结构
CN101403528A (zh) * 2008-10-31 2009-04-08 上海理工大学 用于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的室内二次气流设备
CN201416974Y (zh) * 2009-03-26 2010-03-03 杭州威仕顿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无风管诱导风机
CN203978890U (zh) * 2014-07-28 2014-12-03 钱青松 一种智能型节能诱导风机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9045A (zh) * 2017-02-13 2017-05-17 轨道交通节能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工业类高大空间建筑内部纵向通风兼火灾排烟集成系统
CN107062505A (zh) * 2017-04-20 2017-08-18 嘉兴巴玛电气有限公司 智能吸顶式凉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61014U (zh) 落地空调的室内机及落地空调
TWI507647B (zh) 氣流交換裝置
CN106642322A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102848879A (zh) 鼓风机吸气装置
CN106247460A (zh)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34183Y (zh) 电机降噪通风装置
KR20080035900A (ko) 환기장치
CN205878293U (zh) 吸油烟机
CN106403134A (zh) 天花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23190A (zh) 智能型贯流换气装置
CN105115051A (zh) 一种具有导流板的空气净化器
CN106287989A (zh)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0205601A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ユニット
CN105570991A (zh) 轴流柜机
JPH04140A (ja) 排気方法
CN110778511A (zh) 一种高效大风量离心式诱导风机
CN205316624U (zh) 轴流柜机
CN216790567U (zh) 一种静音热泵
TW201437569A (zh) 換氣扇
CN106225090A (zh)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682C (zh) 空气调节器及其送风方向控制方法
CN106122101A (zh)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CN112325390B (zh) 移动空调
CN214945262U (zh) 风机的蜗壳导流机构、以及风机过滤机组的送风单元
CN1288965C (zh) 层流通风箱体式孵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