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8589A - 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28589A CN106028589A CN201610405657.5A CN201610405657A CN106028589A CN 106028589 A CN106028589 A CN 106028589A CN 201610405657 A CN201610405657 A CN 201610405657A CN 106028589 A CN106028589 A CN 1060285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 control
- information
- network
- electrical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29910004682 ON-OFF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702 transmitt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1 modify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9771 cogn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9—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室内预定位置上光照度计采集到的光照度,与光照度阈值比较后生成光照度信息;接收来自室内红外感应器采集到的室内人员数量和分布区域后生成室内人员信息;基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协议获取室内运行的用电设备信息;接收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的室内温度信息;根据光照度信息、室内人员信息、用电设备信息及室内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通过网络接收室内用电控制指令;将室内用电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控制器。本发明可以对室内用电情况进行智能实时监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照明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的通信感知技术结合应用于融合的网络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节能及智能控制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的两大研究课题。并且现在响应国家号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要想实现节约能源,首要工作就是要能先识别出能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在全球变暖、能源短缺、能源成本上升的今天,如何真正实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能源进行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是人类不断研究的课题和追求的目标。
在社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用电造成的电能消耗是现今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餐饮行业、大型车间、会议中心、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等照明设备多的场合,人走灯不灭的现象随处可见;学校、餐饮行业、大型车间、会议中心、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等场合中灯具多而且集中,办公或营业用的电子设施多,如投影仪、监控器、摄像头、空调、打印机、电子窗帘、电子门禁、大屏幕等,如果监控不到,就容易造成浪费。依靠人的自觉性,显然无法杜绝用电浪费的“死角”,而如果依靠人工挨个断电,不仅人工成本太高、而且容易遗漏,采用人工统一“拉闸断电”又容易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
同样,在照明设备、电气设备、耗能设备集中的场合,各类能源的消耗存在很大的节约空间,精细化管理和节约能源都需要一种高效、智能的监控系统。现有的用电控制系统存在控制手段单一、实际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无法实时控制、运行不稳定、安装辅设复杂、升级麻烦等问题。
对于智能用电控制领域,利用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Digital AddressableLighting Interface,缩写为DALI)标准/协议定义了用于照明控制应用中的通用通信协议和物理接口标准。该设计采用现有的评估转换器和电平转换电路板以实施照明器件类型控制机构。设置在评估转换器上的微控制器负责执行与电脑CPU之间的通信,而计时器资源主要用于控制淡出率和照明器件的亮度。基于DALI可以通过现场总线对各类计量装置的能耗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获取现场用电设备的用电、运行及故障情况,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在物联网领域,通过RS485通信(又名TIA-485-A、ANSI/TIA/EIA-485或TIA/EIA-485)实现仪器/仪表的联网功能,使用RS485通信标准的数字通信网络能在远距离条件下以及电子噪声大的环境下有效传输信号,且还使得廉价本地网络以及多支路通信链路的配置成为可能。
因此,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的用电控制系统存在控制手段单一、实际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无法实时控制、运行不稳定、安装辅设复杂及升级麻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室内预定位置上光照度计采集到的光照度,与光照度阈值比较后生成光照度信息;
接收来自室内红外感应器采集到的室内人员数量和分布区域后生成室内人员信息;
基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协议获取室内运行的用电设备信息;
接收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的室内温度信息;
根据所述光照度信息、室内人员信息、用电设备信息及室内温度信息生成感知信息后,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
通过网络接收所述控制器反馈的将所述感知信息与室内原始用电配置信息进行比较后结合处于用电控制时间段内的正常时钟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控制指令;
将所述室内用电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通过参数配对链接到所述网络后发送的移动控制请求,根据所述移动控制请求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
通过网络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根据所述感知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将所述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系统时间、系统运行及通信状态、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室内人员信息以室内温度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本地控制请求断开与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并根据所述本地控制请求内容生成本地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灯具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
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一定时间后自动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请求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进一步地,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室内用电设备控制表在断开与所述网络的通信链接情况下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进一步地,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外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
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内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
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关闭状态下的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开启状态下的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第三接收模块、第四接收模块、生成模块、网络信息获取模块及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室内预定位置上光照度计采集到的光照度,与光照度阈值比较后生成光照度信息;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室内红外感应器采集到的室内人员数量和分布区域后生成室内人员信息;
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协议获取室内运行的用电设备信息;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的室内温度信息;
所述网络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照度信息、室内人员信息、用电设备信息及室内温度信息生成感知信息后,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通过网络接收所述控制器反馈的将所述感知信息与室内原始用电配置信息进行比较后结合处于用电控制时间段内的正常时钟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控制指令;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室内用电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移动控制模块,所述移动控制模块用于:
接收移动终端通过参数配对链接到所述网络后发送的移动控制请求,根据所述移动控制请求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
通过网络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根据所述感知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将所述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其中,该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
获取系统时间、系统运行及通信状态、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室内人员信息以室内温度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其中,该系统还包括:本地控制模块,所述本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本地控制请求断开与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并根据所述本地控制请求内容生成本地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灯具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
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一定时间后自动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请求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进一步地,其中,该系统还包括:断网控制模块,所述断网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预先存储的室内用电设备控制表在断开与所述网络的通信链接情况下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进一步地,其中,该系统还包括:采集控制模块,所述采集控制模块用于:
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外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
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内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
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关闭状态下的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开启状态下的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通过网络传输采集器从室内采集到的用电状态信息到控制器,并接收控制器通过网络下达的控制指令执行室内相应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基于网络远程集中监控用电设备密集区域用电情况,基于网络通信方式稳定可靠、信息传达准确及时的特征对室内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及故障排除,实现了对室内用电设备的网络智能控制。
(2)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将监测到的室内用电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或移动终端,基于控制器系统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保证用电数据的透明化和上报的及时性,能根据用户的关注重点和需要上报用电数据,并分析曲线、报表、预警图形为用户提供用电决策依据,解决用电浪费和管控死角的问题,节电方案可定制,更为人性化,在保证实际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用电管理的精细化。
(3)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通过系统智能化管理多个室内不同用电设施,对多个灯具、投影仪、空调、风扇、电子窗帘、监视器/摄像探头、电子警报器、电子门禁等用电设备进行用电监测和控制,确保人走灯灭、房空落锁,所有用电设备在无人使用时及时断电,提高了安保级别。
(4)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还能够通过设置与监测用电设备周围亮度的光照度计链接,根据用户用电策略和不同时段用电特点控制和调节用电设备的亮度。
(5)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利用与已经稳定成熟的网络链接使得系统运行稳定性好、运行成本低、提供的照明管理方案简单方便;并且系统可实时连接到移动通信设备以实时地告知所监控目标的用电情况,从而实现了移动通信设备对用电的实时监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2中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利用本实施例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应用结构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通过对室内用电设备信息的智能采集和分析后结合室内的实际状况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实现了室内用电的智能控制。该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01、接收来自室内预定位置上光照度计采集到的光照度,与光照度阈值比较后生成光照度信息。
步骤102、接收来自室内红外感应器采集到的室内人员数量和分布区域后生成室内人员信息。
步骤103、基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协议获取室内运行的用电设备信息。
步骤104、接收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的室内温度信息。
步骤105、根据所述光照度信息、室内人员信息、用电设备信息及室内温度信息生成感知信息后,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
步骤106、通过网络接收所述控制器反馈的将所述感知信息与室内原始用电配置信息进行比较后结合处于用电控制时间段内的正常时钟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控制指令。
步骤107、将所述室内用电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步骤108、接收移动终端通过参数配对链接到所述网络后发送的移动控制请求,根据所述移动控制请求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
步骤109、通过网络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根据所述感知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将所述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通过网络传输采集器从室内采集到的用电状态信息到控制器,并接收控制器通过网络下达的控制指令执行室内相应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基于网络远程集中监控用电设备密集区域用电情况。按照此方法的智能调光器都可以通过在线或远程硬件构件升级、调试,升级简捷、方便。并且本实施的方案还可扩展到外部温度传感器等检测设备,实现对室内空调、风扇、投影仪、电子窗帘、电子门禁等的智能开关,确保及时断电以杜绝浪费。
本发明采用物联网的架构: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加上以下各个采集部分组成了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监控系统:
应用层,处于本发明的控制器内,是本系统直接面向用户需求的应用环节,把物联网和用能、节能结合,是智能化管理的中心枢纽,通过应用层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下达控制指令通过网络层传输至各个用电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控制器内,作为应用层的远程监控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完成下发配置信息和控制命令、查询运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用电和节电数据、报警等功能。
本发明的控制器可以由安装有监控系统的上位机、服务器组、光敏设备等组成,各部分关系说明:
监控系统安装在上位机和服务器中,主要作用是与采集器通信、下发配置信息、根据采集信息与服务器中存储原始数据比较后生成开关控制指令、远程升级、远程查询现场用电信息、计分析用电数据、以图表形式反馈用电和节电报告、潮汐分析,为用户提供节电推荐方案等。
通过远程监控管理中心实时操作上位机中的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提供的界面输入用户账号和密码、下达监控命令、查看数据、获得图文报表等,在这个过程中实时了解现场用电设备用电、运行、故障情况,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上位机与光敏设备相连,实时获取用户所在地的光照度信息,为监控系统智能远方控制用电设备提供依据。用户预先设置光照度阈值(lux值),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按时间开关用电设备和按预设的光照度阈值开关灯具。
服务器和上位机通信、各服务器之间通信,进行数据共享和交互,实现跨地域远程监控和异地服务器联网运行。监控系统采用CS结构形式实现,服务器端主要提供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及系统维护和并发控制等,客户端程序主要完成用户的具体的业务,客户端程序安装在用户的控制设备上。
监控系统支持移动办公设备和智能监控终端设备,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既可以在监控管理中心室内操作上位机定点办公,也可以携带移动办公设备或者智能监控终端进行移动式远程监控,真正实现实时智能监控。
网络层的智能数据采集器组是整个方法系统的信息集散中心和传输中心,负责指令和信息的上传下达,与应用层的远程监控管理中心通过Internet互联网、GPRS\CDMA\4G\3G运营商公网进行通信;与智能调光控制器组之间通过RS485通信,满足协议DL/T645或者用户指定协议。
智能数据采集器主要功能是,通过现场总线对各类计量装置的能耗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同时,接受上位机远程进行配置管理、生产检测、在线升级。
本发明方法可应用于M287核心板,即U-Boot+Linux内核+UBI文件系统+应用程序的形式。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界面(可以是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将用户指令信息传输至室内各个用电设备进行控制,优选地,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操作,并展示当前的运行状态、所连接的计量装置、设备信息、支持最基本的网络、采集通道参数设置。核心应用程序负责具体业务功能的实现,包括根据配置信息定时采集计量装置的能耗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上位机之间进行交互、将能耗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的数据中心。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还设置了对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本地控制及远程控制方案。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201、接收来自室内预定位置上光照度计采集到的光照度,与光照度阈值比较后生成光照度信息。
步骤202、接收来自室内红外感应器采集到的室内人员数量和分布区域后生成室内人员信息。
步骤203、基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协议获取室内运行的用电设备信息。
步骤204、接收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的室内温度信息。
步骤205、根据所述光照度信息、室内人员信息、用电设备信息及室内温度信息生成感知信息后,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
步骤206、通过网络接收所述控制器反馈的将所述感知信息与室内原始用电配置信息进行比较后结合处于用电控制时间段内的正常时钟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控制指令。
步骤207、将所述室内用电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步骤208、接收移动终端通过参数配对链接到所述网络后发送的移动控制请求,根据所述移动控制请求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
步骤209、通过网络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根据所述感知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将所述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步骤210、获取系统时间、系统运行及通信状态、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室内人员信息以室内温度进行显示。
步骤211、根据本地控制请求断开与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并根据所述本地控制请求内容生成本地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灯具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一定时间后自动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请求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步骤212、根据预先存储的室内用电设备控制表在断开与所述网络的通信链接情况下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步骤213、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外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内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关闭状态下的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开启状态下的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中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其中,控制器301包括:装有监控系统的上位机311、光敏设备312及服务器313,控制器301与智能采集器321及智能用电设备控制器322相连接,采集器321分别从温度传感器331、光敏传感器332及红外探测器333采集信息数据,而智能用电设备控制器322接收上位机生成的指控指令传输至各个用电设备334进行控制。智能数据采集器有4个485采集通道,连接智能用电设备控制器、水表、电表、气表等计量设备,采集能耗数据,如:用电量、用水量、用气量等。
图4为利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应用结构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其步骤如下:
步骤401、感知层采集灯具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运行数据及被监控地温度、光照度(lux)、红外探测器信息等并上报给网络层。
步骤402、网络层接收被监控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电子门禁、投影仪、电子窗帘等)等信息汇总并上报给应用层,并计量用电设备的能耗数据。
步骤403、应用层接收采集信息,与存储的原始室内信息比较后制定控制策略并下达控制指令,包括:汇总、分析、报告、报警、展示和报告;下发不同灯具组的调光阈值、开关灯时间表、各检测设备的地址等运行配置信息;下发开关灯、调光、开关电子设备等控制命令;监控人员监控、决策、远方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将监测到的室内用电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或移动终端,基于控制器系统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解决用电浪费和管控死角的问题,节电方案可定制,更为人性化,在保证实际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用电管理的精细化。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第一接收模块501、第二接收模块502、第三接收模块503、第四接收模块504、生成模块505、网络信息获取模块506及处理模块507。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501与所述生成模块505相藕接,用于接收来自室内预定位置上光照度计采集到的光照度,与光照度阈值比较后生成光照度信息;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502与所述生成模块505相藕接,用于接收来自室内红外感应器采集到的室内人员数量和分布区域后生成室内人员信息;
所述第三接收模块503与所述生成模块505相藕接,用于基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协议获取室内运行的用电设备信息;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504与所述生成模块505相藕接,用于接收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的室内温度信息;
所述网络信息获取模块505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501、第二接收模块502、第三接收模块503、第四接收模块504及生成模块506相藕接,用于根据所述光照度信息、室内人员信息、用电设备信息及室内温度信息生成感知信息后,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
所述生成模块506与所述网络信息获取模块505相藕接,用于通过网络接收所述控制器反馈的将所述感知信息与室内原始用电配置信息进行比较后结合处于用电控制时间段内的正常时钟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控制指令;
所述处理模块507与所述网络信息获取模块506相藕接,用于将所述室内用电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移动控制模块508,所述移动控制模块508与所述处理模块507相藕接,用于:接收移动终端通过参数配对链接到所述网络后发送的移动控制请求,根据所述移动控制请求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网络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根据所述感知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将所述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509,所述显示模块509与所述处理模块507相藕接,用于:获取系统时间、系统运行及通信状态、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室内人员信息以室内温度进行显示。
该系统还包括:本地控制模块510,所述本地控制模块510与所述处理模块507相藕接,用于:根据本地控制请求断开与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并根据所述本地控制请求内容生成本地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灯具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一定时间后自动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请求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该系统还包括:断网控制模块511,所述断网控制模块511与所述处理模块507相藕接,用于:根据预先存储的室内用电设备控制表在断开与所述网络的通信链接情况下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该系统还包括:采集控制模块512,所述采集控制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507相藕接,用于: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外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内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关闭状态下的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开启状态下的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通过以上各个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通过网络传输采集器从室内采集到的用电状态信息到控制器,并接收控制器通过网络下达的控制指令执行室内相应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基于网络远程集中监控用电设备密集区域用电情况,基于网络通信方式稳定可靠、信息传达准确及时的特征对室内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及故障排除,实现了对室内用电设备的网络智能控制。
(2)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将监测到的室内用电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或移动终端,基于控制器系统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保证用电数据的透明化和上报的及时性,能根据用户的关注重点和需要上报用电数据,并分析曲线、报表、预警图形为用户提供用电决策依据,解决用电浪费和管控死角的问题,节电方案可定制,更为人性化,在保证实际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用电管理的精细化。
(3)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通过系统智能化管理多个室内不同用电设施,对多个灯具、投影仪、空调、风扇、电子窗帘、监视器/摄像探头、电子警报器、电子门禁等用电设备进行用电监测和控制,确保人走灯灭、房空落锁,所有用电设备在无人使用时及时断电,提高了安保级别。
(4)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还能够通过设置与监测用电设备周围亮度的光照度计链接,根据用户用电策略和不同时段用电特点控制和调节用电设备的亮度。
(5)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利用与已经稳定成熟的网络链接使得系统运行稳定性好、运行成本低、提供的照明管理方案简单方便;并且系统可实时连接到移动通信设备以实时地告知所监控目标的用电情况,从而实现了移动通信设备对用电的实时监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室内预定位置上光照度计采集到的光照度,与光照度阈值比较后生成光照度信息;
接收来自室内红外感应器采集到的室内人员数量和分布区域后生成室内人员信息;
基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协议获取室内运行的用电设备信息;
接收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的室内温度信息;
根据所述光照度信息、室内人员信息、用电设备信息及室内温度信息生成感知信息后,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
通过网络接收所述控制器反馈的将所述感知信息与室内原始用电配置信息进行比较后结合处于用电控制时间段内的正常时钟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控制指令;
将所述室内用电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通过参数配对链接到所述网络后发送的移动控制请求,根据所述移动控制请求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
通过网络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根据所述感知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将所述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系统时间、系统运行及通信状态、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室内人员信息以室内温度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本地控制请求断开与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并根据所述本地控制请求内容生成本地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灯具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
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一定时间后自动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请求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室内用电设备控制表在断开与所述网络的通信链接情况下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外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
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内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
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关闭状态下的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开启状态下的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6.一种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第三接收模块、第四接收模块、生成模块、网络信息获取模块及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室内预定位置上光照度计采集到的光照度,与光照度阈值比较后生成光照度信息;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室内红外感应器采集到的室内人员数量和分布区域后生成室内人员信息;
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协议获取室内运行的用电设备信息;
所述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的室内温度信息;
所述网络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光照度信息、室内人员信息、用电设备信息及室内温度信息生成感知信息后,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控制器;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通过网络接收所述控制器反馈的将所述感知信息与室内原始用电配置信息进行比较后结合处于用电控制时间段内的正常时钟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控制指令;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室内用电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移动控制模块,所述移动控制模块用于:
接收移动终端通过参数配对链接到所述网络后发送的移动控制请求,根据所述移动控制请求将所述感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
通过网络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反馈的根据所述感知信息生成的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将所述室内用电移动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室内用电设备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并根据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每个室内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
获取系统时间、系统运行及通信状态、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室内人员信息以室内温度进行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地控制模块,所述本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本地控制请求断开与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并根据所述本地控制请求内容生成本地控制指令发送至室内灯具继电器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
根据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判断室内每个用电设备的实际开关状态进行显示一定时间后自动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请求链接到所述网络的控制链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断网控制模块,所述断网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预先存储的室内用电设备控制表在断开与所述网络的通信链接情况下控制室内用电设备的开与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控制模块,所述采集控制模块用于:
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外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
在所述用电控制时间段内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
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关闭状态下的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开启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根据接收到的处于所述光照度计及红外感应器开启状态下的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指令控制关闭所述光照度计或红外感应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05657.5A CN106028589B (zh) | 2016-06-08 | 2016-06-08 | 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05657.5A CN106028589B (zh) | 2016-06-08 | 2016-06-08 | 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28589A true CN106028589A (zh) | 2016-10-12 |
CN106028589B CN106028589B (zh) | 2018-11-16 |
Family
ID=57091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405657.5A Active CN106028589B (zh) | 2016-06-08 | 2016-06-08 | 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28589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9466A (zh) * | 2016-10-20 | 2017-04-19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 | 一种楼宇用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8095169A1 (zh) * | 2016-11-28 | 2018-05-31 | 庐意光电有限公司 | 照明与空调控制系统 |
CN108377288A (zh) * | 2018-01-12 | 2018-08-07 | 佛山杰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照明系统控制方法 |
CN108398927A (zh) * | 2018-02-09 | 2018-08-14 |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06984A (ja) * | 1994-09-30 | 1996-04-23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
JP2005071873A (ja) * | 2003-08-26 | 2005-03-1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
CN101854281A (zh) * | 2010-05-19 | 2010-10-06 | 山东建筑大学 | 建筑用电设备物联网系统 |
CN102123550A (zh) * | 2011-01-10 | 2011-07-13 | 中山兴瀚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照明控制方法 |
CN102411345A (zh) * | 2011-06-28 | 2012-04-11 | 于佳辉 | 一种建筑物联网系统及用于建筑上的物联网方法 |
CN202617455U (zh) * | 2012-05-30 | 2012-12-19 | 吕红兵 | 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 |
CN104883774A (zh) * | 2015-04-20 | 2015-09-02 |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2016
- 2016-06-08 CN CN201610405657.5A patent/CN1060285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06984A (ja) * | 1994-09-30 | 1996-04-23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
JP2005071873A (ja) * | 2003-08-26 | 2005-03-1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
CN101854281A (zh) * | 2010-05-19 | 2010-10-06 | 山东建筑大学 | 建筑用电设备物联网系统 |
CN102123550A (zh) * | 2011-01-10 | 2011-07-13 | 中山兴瀚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照明控制方法 |
CN102411345A (zh) * | 2011-06-28 | 2012-04-11 | 于佳辉 | 一种建筑物联网系统及用于建筑上的物联网方法 |
CN202617455U (zh) * | 2012-05-30 | 2012-12-19 | 吕红兵 | 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 |
CN104883774A (zh) * | 2015-04-20 | 2015-09-02 |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9466A (zh) * | 2016-10-20 | 2017-04-19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 | 一种楼宇用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8095169A1 (zh) * | 2016-11-28 | 2018-05-31 | 庐意光电有限公司 | 照明与空调控制系统 |
CN108132605A (zh) * | 2016-11-28 | 2018-06-08 | 如万亿私人有限公司 | 照明与空调控制系统 |
CN108377288A (zh) * | 2018-01-12 | 2018-08-07 | 佛山杰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照明系统控制方法 |
CN108398927A (zh) * | 2018-02-09 | 2018-08-14 |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28589B (zh) | 2018-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11518B (zh) | 一种智能城市照明系统 | |
CN105050224B (zh) | 一种路灯及景观亮化监管系统及监管方法 | |
CN201708814U (zh)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 |
CN101883455B (zh) |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照明节电测控系统 | |
CN106028589A (zh) | 基于物联网进行用电智能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5959380A (zh) | 基于物联网的led云路灯智能控制及决策系统 | |
CN104902654B (zh) | 基于GTiBee技术的智慧照明路灯高效节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6061059B (zh) | 基于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进行调光控制的方法 | |
CN102413611A (zh) | 基于物联网的路灯节能与管理系统 | |
CN106604507A (zh) | 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 | |
CN101334133A (zh) | 室外照明系统 | |
CN104105265A (zh) | 一种城市物联网路灯系统 | |
CN104424785B (zh) | 分布式无线视讯接触网开关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 |
CN105913635A (zh) | 一种基于路灯物联网的市政井盖监测系统 | |
CN102933006A (zh) | 数字化照明控制系统 | |
CN205987498U (zh) | 用于照明网络的控制系统 | |
CN110324945A (zh) | 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 | |
CN105554945A (zh) | 基于太阳能路灯的控制系统、单灯控制器、集中控制器 | |
CN110243416A (zh) | 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光伏阵列汇流箱监测系统 | |
CN107911922A (zh) | 一种教室照明节能系统 | |
CN104955207A (zh) | 一种物联网无极灯城市照明控制系统 | |
CN206960921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景观亮化控制装置 | |
CN201700070U (zh) | 远程控制的无极灯照明系统 | |
CN103763816B (zh) | 一种用于户外照明系统的集中供电系统 | |
CN203801127U (zh) | 一种城市路灯照明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