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5019A -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5019A
CN106005019A CN201610464208.8A CN201610464208A CN106005019A CN 106005019 A CN106005019 A CN 106005019A CN 201610464208 A CN201610464208 A CN 201610464208A CN 106005019 A CN106005019 A CN 106005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energy absorption
foamed aluminium
ri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42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吉清
罗丹
兰凤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6104642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050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05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50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包括前纵梁和车架,在前纵梁与车架之间设置吸能结构,吸能结构由推动板和固定板拼接而成的内部呈框架结构的条形吸能杆。固定板为条形结构,其两端向内弯折,形成对称的两个外侧板,在两个外侧板之间间隔设有多个吸能竖板,仅在吸能竖板与吸能竖板之间设置吸能横板,该吸能竖板和吸能横板构成吸能框架主体;仅在与两个外侧板相邻的吸能竖板之间的空格内填充泡沫铝。本吸能结构在电动汽车发生同等正碰条件时,可以同时实现提高整车以及电池组的碰撞安全性、抗冲击性以及车身轻量化的问题,并兼具提升行驶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前纵梁与车架之间的吸能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因为零排放和无污染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并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由于电动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和交通事故所带来的巨大损失,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正面碰撞发生的概率要远高于其他碰撞形式所发生的概率,而且正面碰撞给驾乘人员带来的伤害和对汽车的损害都是最大的,因此提高汽车的正面碰撞安全性尤为重要。电动汽车在能量储存方式、驱动形式和整车布局等方面与传统的燃油车存在着较大差异,同时由于电动汽车的质量较大、质心偏低以及电池和高压电的作用,所以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具有特殊性。
目前提高汽车正碰安全性主要是通过提高吸能盒、前纵梁以及保险杠的性能来实现,一般通过优化其形状或者在其内部设置局部加强结构的方式来实现。由于在相同碰撞条件下,同一等级的电动汽车较传统燃油车的碰撞可能更为剧烈,所以电动汽车对前端碰撞吸能装置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是目前的设计车架前端吸收的能量有限,部分冲击力会传到后部,可能对电池包产生一定的撞击。电池受到撞击时可能会造成壳体变形,电池内部压力升高,容积减小,继而发生爆炸,或者电解液可能从裂缝或壳体和盖之间的缝隙溅出等危险情况,所以不能满足碰撞安全性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吸能性能好、重量轻的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包括前纵梁1和车架8,在前纵梁1与车架8之间设置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由推动板2和固定板4拼接而成的内部呈框架结构的条形吸能杆。
所述推动板2的横截面形状为U型结构槽;所述固定板4为条形结构,其两端向内弯折,形成对称的两个外侧板42,在两个外侧板42之间间隔设有多个吸能竖板41,仅在吸能竖板41与吸能竖板41之间设置吸能横板5,该吸能竖板41和吸能横板5构成吸能框架主体;仅在与两个外侧板42相邻的吸能竖板41之间的空格内填充泡沫铝7。
所述吸能竖板41与固定板4内侧面连接角的外缘,设有自锁扣6;在推动板2的上下侧板的内侧,分别设有与自锁扣6形状、位置相应的凸起3;当推动板2与吸能框架主体扣合时,自锁扣6与凸起3之间彼此卡扣嵌合在一起,进而将推动板2和固定板4固定拼接在一起,形成条形吸能杆。
所述前纵梁1为曲线形状,两侧设置有溃缩引导槽11。
所述吸能横板5上开设有多个吸缓冲孔51。
所述前纵梁1的末端,分别连接在条形吸能杆的两个端部的外侧端面;车架8的前端分别连接在条形吸能杆的两个端部的内侧端面。
所述固定板4、吸能竖板41和吸能横板5为铝合金,且它们之间的连接为焊接。
所述焊接采用搅拌摩擦焊、钨极氩弧焊或者熔化极氩弧焊。
所述泡沫铝7为六面体结构。
所述前纵梁1和车架8为空心结构,其材质为铝合金。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根据碰撞时力的传递路径,通过由推动板和固定板拼接而成的内部呈框架结构的条形吸能杆,可以实现在力的传递方向上吸能最佳,在提高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电动汽车轻量化的问题。
本发明吸能结构在汽车的碰撞时,通过变形充分的吸收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有效降低碰撞时车辆受到的最大冲击力,避免电池箱受到过大的冲击,同时降低了驾乘人员受伤害的程度。
本发明推动板的横截面形状为U型结构槽;固定板为条形结构,其两端向内弯折,形成对称的两个外侧板,在两个外侧板之间间隔设有多个吸能竖板,仅在吸能竖板与吸能竖板之间设置吸能横板,该吸能竖板和吸能横板5构成吸能框架主体。这种结构,在发生正面偏置碰撞,碰撞一侧变形过大时,可以通过拉伸另一侧的吸能竖板、吸能横板及缓冲孔等变形,来减小碰撞侧和未碰撞侧间的变形大小。
本发明吸能结构的固定板和推动板通过自锁固定连接后再进行焊接,分开制造有利于提高其精度,同时解决了焊接时板件的移动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效提高了焊接质量。
本发明的吸能结构是由铝合金以及泡沫铝材料制造,铝合金的密度只有钢材的1/3,比强度约为钢的2~3倍,比刚度为钢的7倍;泡沫铝的密度仅约为铝密度的1/10,比刚度也明显高于钢,并且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铸造工艺性能,能够实现电动汽车车架结构等强度、等刚度下的轻量化设计。
本发明中的主要连接方式均为焊接,铝合金板件均采用液压成型方式成型,相比冲压成型大大提高了零件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解决了结构板件成型困难、变形回弹的问题。
本发明的泡沫铝结构还兼具良好的吸噪性、散热性,能衰减路面传递过来噪声,吸收车身振动,增强车身散热能力,提升车辆行驶舒适性。
本发明前纵梁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曲线形状,可以通过拓扑优化设计,得到最优化的形状,使得质量在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达到性能要求。
本发明中前纵梁上的溃缩引导槽沿车身方向,设计可采用拓扑优化技术,根据其最优化的形状和尺寸计算结果来设计,使其达到最佳吸能情况的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配前的全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配后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前纵梁1以及溃缩引导槽11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推动板2和固定板4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固定板4内侧端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包括前纵梁1和车架8,在前纵梁1与车架8之间设置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由推动板2和固定板4拼接而成的内部呈框架结构的条形吸能杆。
所述推动板2的横截面形状为U型结构槽;所述固定板4为条形结构,其两端向内弯折,形成对称的两个外侧板42,在两个外侧板42之间间隔设有多个吸能竖板41,仅在吸能竖板41与吸能竖板41之间设置吸能横板5,该吸能竖板41和吸能横板5构成吸能框架主体;仅在与两个外侧板42相邻的吸能竖板41之间的空格内填充泡沫铝7。所述吸能横板5上开设有多个吸缓冲孔51。采用这种结构,当汽车发生正面偏置碰撞时,一侧的变形较大时,吸能横板5可以通过对另一侧吸能竖板41的拉伸和中间缓冲孔51的变形来减小碰撞侧和未碰撞侧间的变形差距。
所述吸能竖板41与固定板4内侧面连接角的外缘,设有自锁扣6;在推动板2的上下侧板的内侧,分别设有与自锁扣6形状、位置相应的凸起3;当推动板2与吸能框架主体扣合时,自锁扣6与凸起3之间彼此卡扣嵌合在一起,进而将推动板2和固定板4固定拼接在一起,形成自锁功能的条形吸能杆。这种自锁功能,有利于推动板2和固定板4两者位置的固定,为加强两者的连接强度在对其接缝进行焊接。
所述前纵梁1为曲线形状,两侧设置有溃缩引导槽11。通过优化设计来确定最佳的形状尺寸,发生碰撞时溃缩变形可以充分的吸收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有效降低碰撞时车辆受到的最大冲击力,避免电池箱受到过大的冲击,同时降低了驾乘人员受伤害的程度。
所述前纵梁1的末端,分别连接在条形吸能杆的两个端部的外侧端面;车架8的前端分别连接在条形吸能杆的两个端部的内侧端面。
所述固定板4、吸能竖板41和吸能横板5为铝合金,且它们之间的连接为焊接。
所述焊接采用搅拌摩擦焊、钨极氩弧焊或者熔化极氩弧焊。
所述泡沫铝7为六面体结构。
所述前纵梁1和车架8为空心结构,其材质为铝合金。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包括前纵梁(1)和车架(8),在前纵梁(1)与车架(8)之间设置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由推动板(2)和固定板(4)拼接而成的内部呈框架结构的条形吸能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板(2)的横截面形状为U型结构槽;所述固定板(4)为条形结构,其两端向内弯折,形成对称的两个外侧板(42),在两个外侧板(42)之间间隔设有多个吸能竖板(41),仅在吸能竖板(41)与吸能竖板(41)之间设置吸能横板(5),该吸能竖板(41)和吸能横板(5)构成吸能框架主体;仅在与两个外侧板(42)相邻的吸能竖板(41)之间的空格内填充泡沫铝(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竖板(41)与固定板(4)内侧面连接角的外缘,设有自锁扣(6);在推动板(2)的上下侧板的内侧,分别设有与自锁扣(6)形状、位置相应的凸起(3);当推动板(2)与吸能框架主体扣合时,自锁扣(6)与凸起(3)之间彼此卡扣嵌合在一起,进而将推动板(2)和固定板(4)固定拼接在一起,形成条形吸能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1)为曲线形状,两侧设置有溃缩引导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横板(5)上开设有多个吸缓冲孔(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1)的末端,分别连接在条形吸能杆的两个端部的外侧端面;车架(8)的前端分别连接在条形吸能杆的两个端部的内侧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吸能竖板(41)和吸能横板(5)为铝合金,且它们之间的连接为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采用搅拌摩擦焊、钨极氩弧焊或者熔化极氩弧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铝(7)为六面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1)和车架(8)为空心结构,其材质为铝合金。
CN201610464208.8A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Pending CN1060050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4208.8A CN106005019A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4208.8A CN106005019A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5019A true CN106005019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8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4208.8A Pending CN106005019A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050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9332A (zh) * 2017-09-01 2017-12-2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车辆、排障器安装结构及其排障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64537A (en) * 1979-06-04 1980-12-22 Nissan Motor Co Ltd Shock absorbing part
CN2835033Y (zh) * 2005-10-31 2006-11-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正面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平头轻型客车
CN101279613A (zh) * 2008-04-25 2008-10-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架的前部吸能结构
DE102010011296A1 (de) * 2010-03-13 2010-10-28 Daimler Ag Querträger, insbesondere Biegequerträger, für eine Karosserie eines Kraftwagens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Querträgers
CN102574491A (zh) * 2009-09-15 2012-07-1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的布置
CN202557458U (zh) * 2012-03-29 2012-11-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后横梁
DE102011053784A1 (de) * 2011-09-20 2013-03-21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Stoßfän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4443039A (zh) * 2014-11-19 2015-03-25 湖南大学 一种用于电池包分布式安装的电动汽车车架结构
CN104724018A (zh) * 2015-02-13 2015-06-24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及车辆
CN205836946U (zh) * 2016-06-22 2016-12-2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64537A (en) * 1979-06-04 1980-12-22 Nissan Motor Co Ltd Shock absorbing part
CN2835033Y (zh) * 2005-10-31 2006-11-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正面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平头轻型客车
CN101279613A (zh) * 2008-04-25 2008-10-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架的前部吸能结构
CN102574491A (zh) * 2009-09-15 2012-07-11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的布置
DE102010011296A1 (de) * 2010-03-13 2010-10-28 Daimler Ag Querträger, insbesondere Biegequerträger, für eine Karosserie eines Kraftwagens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Querträgers
DE102011053784A1 (de) * 2011-09-20 2013-03-21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Stoßfän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2557458U (zh) * 2012-03-29 2012-11-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后横梁
CN104443039A (zh) * 2014-11-19 2015-03-25 湖南大学 一种用于电池包分布式安装的电动汽车车架结构
CN104724018A (zh) * 2015-02-13 2015-06-24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及车辆
CN205836946U (zh) * 2016-06-22 2016-12-2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9332A (zh) * 2017-09-01 2017-12-2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车辆、排障器安装结构及其排障器
CN107499332B (zh) * 2017-09-01 2019-08-20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车辆、排障器安装结构及其排障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3683B2 (en) Front rail reinforcement system
US1114872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JP2013216153A (ja) 自動車の車体側部構造
JP5862555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19010999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7159895A (ja) 車両用構造部材
CN204415518U (zh) 前舱纵梁后段结构与汽车
CN103950418B (zh) 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结构
CN205836946U (zh)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CN106005019A (zh) 一种泡沫铝非均一填充式吸能结构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104760554A (zh) 车用插片填充式泡沫铝吸能盒
CN207274774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
KR100929528B1 (ko)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 어셈블리
CN204956648U (zh) 车用铰链加强板、立柱总成及汽车
CN208530701U (zh) 门槛梁及车辆
CN110588792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框架式铝合金型材前端模块结构
JP2013147189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05239416U (zh) 夹层竖管式吸能缓冲汽车防撞杠
CN211196369U (zh)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CN210062906U (zh) 一种8字形防撞缓冲板
CN211844628U (zh) 汽车前纵梁及汽车
CN216401565U (zh) 一种车辆后地板前横梁结构、车辆地板结构以及车辆
CN212289737U (zh) 一种镁合金吸能盒
CN214930131U (zh)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