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9809A - 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9809A
CN105969809A CN201610513053.2A CN201610513053A CN105969809A CN 105969809 A CN105969809 A CN 105969809A CN 201610513053 A CN201610513053 A CN 201610513053A CN 105969809 A CN105969809 A CN 105969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straw
acidification
biogas
excess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30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69809B (zh
Inventor
王森
张安龙
王学川
张素风
张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uining Pa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5130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69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69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9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69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9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5/00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or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12P5/02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or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acyclic
    • C12P5/023Metha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02F11/04Anaerobic treatment; Production of methane by such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20Sludge proces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包括:秸秆和剩余污泥预处理、厌氧接种污泥的培养、秸秆‑污泥厌氧发酵体系的启动、水解酸化液的产生和预处理、沼气化工艺优化等步骤。厌氧消化污泥在自制水解酸化罐中接种培养完成后,投加已预处理的秸秆和剩余污泥进行水解酸化液的制备,再以沸石作为吸附剂对水解酸化液进行预处理,再对厌氧复合床反应器进行启动,以水解酸化预处理液为外加碳源,通过调节进水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和反应器内pH值,确定沼气化最优工艺条件,产生高纯度的沼气。本发明不仅容积产气率高,平均比产沼气速率快,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理想,而且制备沼气和处理成本也较低,对外界环境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业废弃物秸秆和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质是一种通过大气、水、大地以及阳光产生的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可持续性资源,如农业废弃物秸秆、林木杂草等。我国是一个耕地面积约亿亩的农业大国,潜在的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秸秆综合利用率还不很高,大量剩余秸秆被遗弃田间地头,全国各地露天焚烧稻秆现象十分普遍,直接焚烧不仅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而对生产生活也有很多危害。因此研究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大势所趋,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一方面,可以减少增加利用减少石化能源的消耗,缓解能源危机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含水率高(脱水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易腐烂发臭,并且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铬、汞等重金属,另外还会释放二嗯英等“三致”物质,但污泥中还含有丰富的、等水体富营养物体。污泥若不经处理随意堆放,其渗滤液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造成污染,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随着废物资源化思想的提出,国内外研究者们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进一步证实了有机质可以转化为能源,面对国际能源日益紧张的形势,开发废水中的有机质能源已成为废水处理新的发展方向。关于有机污染的治理,最佳技术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它比化学和物化处理技术效果好而且处理费用低。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后产物是清洁能源,固体物质被消化以后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动力消耗较低,需要能量少,因而使用成本降低;同时厌氧消化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厌氧消化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达国家关于厌氧发酵技术研究开始较早,自18世纪70年代以来,利用厌氧发酵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S.Menardo等研究了颗粒大小和加热预处理对四种农业废弃物(小麦稻、大麦稻、稻秆、玉米秸秆)甲烷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械切割后四种稻秆的甲烷浓度可以提高80%,小麦和大麦秸加热预处理后甲烷浓度可提高60%,另外无论是机械处理还是加热预处理,小麦稻的甲烷浓度都是提高最多的。国际上污泥处理以厌氧消化和堆肥为主,污泥处置以土地利用、焚烧、灰渣利用为主。美国地区主要通过厌氧消化、堆肥、投碱稳定污泥,稳定化处理后的浓缩污泥可土地利用。加拿大则采用三等级质量系统,将污泥分门别类地应用于绿化、农业、林业。而欧洲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地,焚烧比例较高,英国、挪威、丹麦等则侧重土地利用,但对重金属的含量有严格的要求,并规定不能施用污泥的作物类型。日本和韩国由污泥焚烧、热干化、填海转向堆肥、灰渣利用,并将堆肥产品用于园林、绿地,或利用污泥发电、供热。
国内的关于厌氧发酵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直到80年代初,才有较大的进展。近来厌氧发酵技术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用于处理有机废弃物产沼气和转化为二次能源。康佳丽以稻秆作为原料,研究中温条件下经堆沤、固态预处理后不同负荷下的厌氧消化产气性能。傅国志研究了不同接种泥、不同有机负荷下,纯稻秆厌氧消化的启动情况以及搅拌与沼液回流对对麦稻序批次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杜静等在35℃恒温下研究了底物浓度和接种率对稻秸沼气发酵的影响,在我国,常见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直接烘干等。据统计,污泥填埋占20%,堆肥土地利用的比例为10%,焚烧占6%,仍有60%多的污泥未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大部分都是外运弃置或简易堆放,严重影响周边卫生。冼超彦等用ABR作为两相厌氧工艺在产甲烷反应器进行了启动研究。韩耀霞通过把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分别置于两个独立反应器,通过控制剩余污泥投配比、pH考察产酸反应器得到的水解酸化液性质对产甲烷的影响。
通过以上有关秸秆和污泥厌氧发酵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此类研究很多,而且主要以农作物結杆为原料。研究的内容,针对原料预处理方法的较多,还有就是关于原料配比和工艺条件的优化。但是传统的污泥厌氧处理工艺还是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限制:一是如果污泥挥发分含量低,相对的能源回收效率就地;二是污泥厌氧消化后,上清液污染物含量高。因此,如何高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污泥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利用农业废弃物秸秆联合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水解发酵产沼气的研究,不仅解决了污泥在厌氧发酵过程中自身的碳水化合物等含量低的问题,而且还会提高厌氧产沼气的效率和纯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秸秆切割过筛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秸秆,测其含水量保存备用;
步骤二:将生活污水厂处理车间获取的剩余污泥取回后去除杂质,得到预处理剩余污泥,密封恒定水分备用;
步骤三: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以厌氧消化污泥中消化液里的溶解性有机物质为碳源,曝气培养后加入到水解酸化罐中;
步骤四:将步骤一中预处理秸秆和步骤二中预处理剩余污泥按照(1~2):(2~1)的质量比加入水解酸化罐中,反应温度为30~50℃,pH值为8~10,厌氧发酵10~20d后,取水解酸化罐的上层清液即为水解酸化液;
步骤五:将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按5~15g/L加入到步骤四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中,调节反应pH值为8~10,进行反应10min~30min,得到水解酸化预处理液;
步骤六: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按质量比(1~2):(2~1)投加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预处理液,在中温条件下反应即产生沼气。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将秸秆切割后过60目筛后,按照1:1的固液比,将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秸秆中,于50℃下预处理30min得到预处理秸秆。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曝气培养时间为7d,接种污泥的加入量为水解酸化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控制反应体系中VS含量为50g/L,投配率为20%。
进一步地,步骤七中所述的中温条件为35±0.5℃。
进一步地,步骤七中在中温条件下,进行内循环,采用顶部回流,当检测顶部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400mg/L时停止回流,调节反应器内pH值为6.5~7.5,水力停留时间为1~2d后得到沼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以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不仅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的,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还解决了固体废弃物二次污染问题;本发明以制浆工艺方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不仅可以获得富含挥发性脂肪酸的高有机浓度水解酸化液,而且还可有效地缩短厌氧反应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以沸石对碱性水解酸化液进行吸附预处理,由于沸石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所以它不仅可以保证COD损失率很低的情况下提高水解酸化液的比例,而且处理成本低廉;本发明采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以外加碳源形式加入到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对厌氧微生物无毒无害,而且还不会残留在水中对水体产生二次危害;本发明采用的工艺技术,不仅容积产气率和COD去除率高,而且平均比产沼气速率更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用的水解酸化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用的厌氧复合床反应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技术路线流程图。
其中,1、罐体;2、温度计;3、搅拌器;4、进料口;5、出气口;6、排泥口;7、酸化罐集气瓶;8、进水槽;9、进水泵;10、厌氧复合床反应器本体;11、出水槽;12、厌氧污泥;13、取样口;14、填料;15、水封瓶;16、气体流量计;17、反应器集气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秸秆检测其主要指标(如表1),切割过60目筛后,按照1:1的固液比,将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秸秆中,于50℃下预处理30min得到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后测其含水量保存备用;
步骤二:将生活污水厂处理车间获取的剩余污泥取回后去除杂质,密封恒定水分备用,检测剩余污泥及其上清液的各成分指标(如表2)。
步骤三: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外观椭圆,色泽深灰色,性能良好(见表3)。以厌氧消化污泥消化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为碳源,曝气培养7d后以提高水解酸化菌的活性,随后加入到水解酸化罐(如图1)中,其中接种污泥的加入量为水解酸化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步骤四:以反应体系中VS(Volatility solids)含量为50g/L投加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剩余污泥,将预处理过的秸秆和剩余污泥按照质量比(1~2):(2~1)加入上述水解酸化罐中(容积为5L),控制反应温度为30~50℃,改变发酵pH值为8~10,控制投配率为20%,搅拌速率为150rpm,厌氧发酵周期10~20d后,最后取水解酸化罐的上层清液即为水解酸化液。
步骤五:将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按5~15g/L加入到步骤四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中,调节反应pH值为8.0~10.0,进行反应10min~30min,得到水解酸化预处理液。
沸石改性过程如下:首先取研磨后的的沸石粉与0.2mol/L的醋酸混合,在室温下搅拌6h,将酸化后的沸石粉过滤后再用去离子水清洗,最后将沸石粉在80℃下干燥备用。将20g的壳聚糖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200mL0.2mol/L的醋酸溶液,在60℃下持续搅拌直到壳聚糖完全溶解形成粘稠状的胶体。最后取80g的酸化沸石粉加入一些去离子水逐渐加入壳聚糖胶体中,在60℃下搅拌6h。反应结束后逐滴在混合物中加入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以形成多孔隙的壳聚糖结构。最后将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至洗液pH值接近7。最后将样品进行冷冻干燥作为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备用。
步骤六: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如图2)中按质量比(1~2):(2~1)投加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为35±0.5℃,开始进行内循环,采用顶部回流,当检测顶部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400mg/L时停止回流,开始连续注入水解酸化预处液,调节控制反应器内最适pH值范围为6.5~7.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d后得到沼气,检测分析反应体系容积产气率、反应后气体中甲烷含量及进出水水质变化,得到厌氧复合床在中温条件下高效产沼气的运行工艺参数。
表1秸秆主要成分(%)
表2初始剩余污泥性质
表3厌氧接种颗粒污泥特性
其中,步骤三中的水解酸化罐为自制,如图1所示,水解酸化反应罐材质为有机玻璃,总有效容积为5.0L(内径为30cm),搅拌器3插入罐体1内,出气口5通过管道连入酸化罐集气瓶7内,装置密封性良好,罐体1上设有温度计2,罐体1上部设有进料口4,下部设有排泥口6,整个装置控制温度为35±0.5℃,搅拌器3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电机转速控制在150r/min左右,以定时器控制搅拌时间。
其中,步骤六中的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为自制,如图2所示,厌氧复合床反应器本体10为有机玻璃,总有效容积为10.0L(内径为10cm,有效高度0.5m),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分为三相分离器,中部装有填料14,防止污泥上浮,下部装有厌氧污泥12。水解酸化液进入进水槽8后,通过进水泵9提升至厌氧复合床反应器本体10,经过厌氧污泥12厌氧消化,反应时会在取样口13进行取样检测,泥水混合物上升通过填料14至三相分离器进行泥、水、气分离,分离后的水流至出水槽11;分离后的沼气经水封瓶15后经气体流量计16计量后进入反应器集气瓶17储存。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步骤一:将秸秆检测其主要指标,切割过60目筛后,按照1:1的固液比,将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秸秆中,于50℃下预处理30min得到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后测其含水量保存备用;
步骤二:将生活污水厂处理车间获取的剩余污泥取回后去除较大杂质,密封恒定水分备用,检测剩余污泥及其上清液的各成分指标。
步骤三: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外观椭圆,色泽深灰色,性能良好,以厌氧消化污泥消化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为碳源,曝气培养7d后以提高水解酸化菌的活性,随后加入到水解酸化罐中,其中接种污泥的加入量为水解酸化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步骤四:以反应体系中VS(Volatility solids)含量为50g/L投加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剩余污泥,将预处理过的秸秆和剩余污泥按照质量比2:1加入上述水解酸化罐中(容积为5L),控制反应温度为50℃,改变发酵pH值为9,控制投配率为20%,搅拌速率为150rpm,厌氧发酵周期15d后,水解酸化罐产出的水解酸化液COD平均为18256.3mg/L,SCOD/COD为94.2%,ThODHAc/ThODVFAs平均为76.2%,其中,SCOD/COD为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ThODHAc/ThODVFAs为醋酸理论需氧量与挥发性脂肪酸理论需氧量的比值。
步骤五:将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按10g/L加入到步骤四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中,在常温条件下,调节反应pH值为9,进行反应30min,得到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此时COD平均为17142.6mg/L,SCOD/COD为95.1%。
步骤六: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按质量比1:2投加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为35±0.5℃,开始进行内循环,采用顶部回流,当检测顶部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400mg/L时停止回流,开始连续注入水解酸化预处液,调节控制反应器内最适pH值范围为7.0,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d后,容积产气率高达243.8L/(m3·d),而且纯度很高,甲烷比例为88.7%,同时,COD去除率为81.2%。
实施例2
步骤一:将秸秆检测其主要指标,切割过60目筛后,按照1:1的固液比,将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秸秆中,于50℃下预处理30min得到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后测其含水量保存备用;
步骤二:将生活污水厂处理车间获取的剩余污泥取回后去除较大杂质,密封恒定水分备用,检测剩余污泥及其上清液的各成分指标。
步骤三: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外观椭圆,色泽深灰色,性能良好。以厌氧消化污泥消化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为碳源,曝气培养7d后以提高水解酸化菌的活性,随后加入到水解酸化罐中,其中接种污泥的加入量为水解酸化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步骤四:以反应体系中VS(Volatility solids)含量为50g/L投加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剩余污泥,将预处理过的秸秆和剩余污泥按照质量比1:2加入上述水解酸化罐中(容积为5L),控制反应温度为50℃,改变发酵pH值为9,控制投配率为20%,搅拌速率为150rpm,厌氧发酵周期20d后,水解酸化罐产出的水解酸化液COD平均为15815.4mg/L,SCOD/COD为91.8%,ThODHAc/ThODVFAs平均为69.8%。
步骤五:将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按10g/L加入到步骤四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中,在常温条件下,调节反应pH值为10,进行反应20min,得到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此时COD平均为14936.2mg/L,SCOD/COD为92.1%。
步骤六: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按质量比2:1投加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为35±0.5℃,开始进行内循环,采用顶部回流,当检测顶部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400mg/L时停止回流,开始连续注入水解酸化预处液,调节控制反应器内最适pH值范围为7.0,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d后,容积产气率为222.5L/(m3·d),甲烷比例为85.1%,同时,COD去除率为80.4%。
实施例3
步骤一:将秸秆检测其主要指标,切割过60目筛后,按照1:1的固液比,将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秸秆中,于50℃下预处理30min得到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后测其含水量保存备用;
步骤二:将生活污水厂处理车间获取的剩余污泥取回后去除较大杂质,密封恒定水分备用,检测剩余污泥及其上清液的各成分指标。
步骤三: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外观椭圆,色泽深灰色,性能良好。以厌氧消化污泥消化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为碳源,曝气培养7d后以提高水解酸化菌的活性,随后加入到水解酸化罐中,其中接种污泥的加入量为水解酸化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步骤四:以反应体系中VS(Volatility solids)含量为50g/L投加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剩余污泥,将预处理过的秸秆和剩余污泥按照质量比1:1加入上述水解酸化罐中(容积为5L),控制反应温度为50℃,改变发酵pH值为10,控制投配率为20%,搅拌速率为150rpm,厌氧发酵周期20d后,水解酸化罐产出的水解酸化液COD平均为17468.7mg/L,SCOD/COD为93.5%,ThODHAc/ThODVFAs平均为71.4%。
步骤五:将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按5g/L加入到步骤四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中,在常温条件下,调节反应pH值为10,进行反应10min,得到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此时COD平均为16869.2mg/L,SCOD/COD为94.0%。
步骤六: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按质量比1:1投加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为35±0.5℃,开始进行内循环,采用顶部回流,当检测顶部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400mg/L时停止回流,开始连续注入水解酸化预处液,调节控制反应器内最适pH值范围为6.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d后,容积产气率为226.8L/(m3·d),甲烷比例为86.2%,同时,COD去除率为82.5%。
实施例4
步骤一:将秸秆检测其主要指标,切割过60目筛后,按照1:1的固液比,将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秸秆中,于50℃下预处理30min得到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后测其含水量保存备用;
步骤二:将生活污水厂处理车间获取的剩余污泥取回后去除较大杂质,密封恒定水分备用,检测剩余污泥及其上清液的各成分指标。
步骤三: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外观椭圆,色泽深灰色,性能良好。以厌氧消化污泥消化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为碳源,曝气培养7d后以提高水解酸化菌的活性,随后加入到水解酸化罐中,其中接种污泥的加入量为水解酸化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步骤四:以反应体系中VS(Volatility solids)含量为50g/L投加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剩余污泥,将预处理过的秸秆和剩余污泥按照质量比2:1加入上述水解酸化罐中(容积为5L),控制反应温度为50℃,改变发酵pH值为9,控制投配率为20%,搅拌速率为150rpm,厌氧发酵周期10d后,水解酸化罐产出的水解酸化液COD平均为18236.7mg/L,SCOD/COD为92.8%,ThODHAc/ThODVFAs平均为70.7%。
步骤五:将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按15g/L加入到步骤四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中,在常温条件下,调节反应pH值为9,进行反应20min,得到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此时COD平均为16132.5mg/L,SCOD/COD为92.5%。
步骤六: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按质量比2:1投加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为35±0.5℃,开始进行内循环,采用顶部回流,当检测顶部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400mg/L时停止回流,开始连续注入水解酸化预处液,调节控制反应器内最适pH值范围为6.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d后,容积产气率为210.6L/(m3·d),甲烷比例为81.4%,同时,COD去除率为76.8%。
实施例5
步骤一:将秸秆检测其主要指标,切割过60目筛后,按照1:1的固液比,将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秸秆中,于50℃下预处理30min得到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后测其含水量保存备用;
步骤二:将生活污水厂处理车间获取的剩余污泥取回后去除较大杂质,密封恒定水分备用,检测剩余污泥及其上清液的各成分指标。
步骤三: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外观椭圆,色泽深灰色,性能良好。以厌氧消化污泥消化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为碳源,曝气培养7d后以提高水解酸化菌的活性,随后加入到水解酸化罐中,其中接种污泥的加入量为水解酸化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步骤四:以反应体系中VS(Volatility solids)含量为50g/L投加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剩余污泥,将预处理过的秸秆和剩余污泥按照质量比2:1加入上述水解酸化罐中(容积为5L),控制反应温度为30℃,改变发酵pH值为9,控制投配率为20%,搅拌速率为150rpm,厌氧发酵周期20d后,水解酸化罐产出的水解酸化液COD平均为17241.1mg/L,SCOD/COD为89.7%,ThODHAc/ThODVFAs平均为71.6%。
步骤五:将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按10g/L加入到步骤四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中,在常温条件下,调节反应pH值为8,进行反应10min,得到水解酸化预处理液。
步骤六: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按质量比1:2投加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为35±0.5℃,开始进行内循环,采用顶部回流,当检测顶部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400mg/L时停止回流,开始连续注入水解酸化预处液,调节控制反应器内最适pH值范围为7.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d后,容积产气率为218.2L/(m3·d),甲烷比例为84.8%,同时,COD去除率为78.5%。
实施例6
步骤一:将秸秆检测其主要指标,切割过60目筛后,按照1:1的固液比,将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秸秆中,于50℃下预处理30min得到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后测其含水量保存备用;
步骤二:将生活污水厂处理车间获取的剩余污泥取回后去除较大杂质,密封恒定水分备用,检测剩余污泥及其上清液的各成分指标。
步骤三: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外观椭圆,色泽深灰色,性能良好。以厌氧消化污泥消化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为碳源,曝气培养7d后以提高水解酸化菌的活性,随后加入到水解酸化罐中,其中接种污泥的加入量为水解酸化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步骤四:以反应体系中VS(Volatility solids)含量为50g/L投加预处理秸秆-预处理剩余污泥,将预处理过的秸秆和剩余污泥按照质量比2:1加入上述水解酸化罐中(容积为5L),控制反应温度为50℃,改变发酵pH值为8,控制投配率为20%,搅拌速率为150rpm,厌氧发酵周期15d后,水解酸化罐产出的水解酸化液COD平均为17937.1mg/L,SCOD/COD为93.1%,ThODHAc/ThODVFAs平均为74.6%。
步骤五:将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按10g/L加入到步骤四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中,在常温条件下,调节反应pH值为8,进行反应20min,得到水解酸化预处理液。
步骤六: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按质量比1:1投加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预处理液,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为35±0.5℃,开始进行内循环,采用顶部回流,当检测顶部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400mg/L时停止回流,开始连续注入水解酸化预处液,调节控制反应器内最适pH值范围为7.0,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d后,容积产气率为232.6L/(m3·d),甲烷比例为86.6%,同时,COD去除率为80.5%。

Claims (6)

1.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秸秆切割过筛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秸秆,测其含水量保存备用;
步骤二:将生活污水厂处理车间获取的剩余污泥取回后去除杂质,得到预处理剩余污泥,密封恒定水分备用;
步骤三: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以厌氧消化污泥中消化液里的溶解性有机物质为碳源,曝气培养后加入到水解酸化罐中;
步骤四:将步骤一中预处理秸秆和步骤二中预处理剩余污泥按照(1~2):(2~1)的质量比加入水解酸化罐中,反应温度为30~50℃,pH值为8~10,厌氧发酵10~20d后,取水解酸化罐的上层清液即为水解酸化液;
步骤五:将利用壳聚糖改性的沸石按5~15g/L加入到步骤四制备的水解酸化液中,调节反应pH值为8~10,进行反应10min~30min,得到水解酸化预处理液;
步骤六: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按质量比(1~2):(2~1)投加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预处理液,在中温条件下反应即产生沼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秸秆切割后过60目筛后,按照1:1的固液比,将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秸秆中,于50℃下预处理30min得到预处理秸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曝气培养时间为7d,接种污泥的加入量为水解酸化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控制反应体系中VS含量为50g/L,投配率为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所述的中温条件为35±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在中温条件下,进行内循环,采用顶部回流,当检测顶部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400mg/L时停止回流,调节反应器内pH值为6.5~7.5,水力停留时间为1~2d后得到沼气。
CN201610513053.2A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 Active CN105969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3053.2A CN105969809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3053.2A CN105969809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9809A true CN105969809A (zh) 2016-09-28
CN105969809B CN105969809B (zh) 2019-11-05

Family

ID=5695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3053.2A Active CN105969809B (zh) 2016-07-01 2016-07-01 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6980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0105A (zh) * 2016-12-08 2017-03-08 郑州凯山生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微贮农业秸秆和水热处理污泥以生产沼气的方法
CN106701837A (zh) * 2016-12-08 2017-05-24 郑州凯山生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秸秆和剩余污泥混合微贮稳定化预处理方法
CN108358417A (zh) * 2018-03-22 2018-08-03 湖南大学 一种提高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甲烷产量的方法
CN109971794A (zh) * 2019-03-15 2019-07-05 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秸秆水解酸化工艺
CN110143740A (zh) * 2019-06-06 2019-08-20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废弃农作物和污泥综合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CN111647631A (zh) * 2020-06-30 2020-09-11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秸秆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的方法
CN112979120A (zh) * 2021-04-26 2021-06-18 昆山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厌氧反应器的污泥厌氧消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4996A (zh) * 2012-01-19 2012-07-25 天津大学 一种低强度超声波破解污泥与发酵液预处理农作物秸秆混合发酵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609691A (zh) * 2015-02-15 2015-05-1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造纸剩余污泥沼气化的工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4996A (zh) * 2012-01-19 2012-07-25 天津大学 一种低强度超声波破解污泥与发酵液预处理农作物秸秆混合发酵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609691A (zh) * 2015-02-15 2015-05-13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造纸剩余污泥沼气化的工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卜秋平等主编: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管理》", 31 May 2002,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杨桂华主编: "《最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 第10辑 综合分册》", 31 January 2015, 中国农业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0105A (zh) * 2016-12-08 2017-03-08 郑州凯山生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微贮农业秸秆和水热处理污泥以生产沼气的方法
CN106701837A (zh) * 2016-12-08 2017-05-24 郑州凯山生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秸秆和剩余污泥混合微贮稳定化预处理方法
CN108358417A (zh) * 2018-03-22 2018-08-03 湖南大学 一种提高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甲烷产量的方法
CN109971794A (zh) * 2019-03-15 2019-07-05 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秸秆水解酸化工艺
CN110143740A (zh) * 2019-06-06 2019-08-20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废弃农作物和污泥综合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CN111647631A (zh) * 2020-06-30 2020-09-11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秸秆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的方法
CN111647631B (zh) * 2020-06-30 2021-05-14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秸秆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的方法
CN112979120A (zh) * 2021-04-26 2021-06-18 昆山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厌氧反应器的污泥厌氧消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9809B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9809B (zh) 一种利用秸秆联合剩余污泥制备沼气的方法
CN101760481B (zh) 纤维废弃物发酵产氢气和/或甲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971324B (zh) 一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沼渣减量化资源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500604B (zh) 固体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及可再生生物碳循环方法
CN105855275A (zh) 一种污泥与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
CN101724655B (zh) 一种利用餐饮有机废物生产清洁能源甲烷的方法
CN110451743B (zh) 一种市政污水厂剩余污泥资源化方法
CN104152493B (zh) 一种用于提高生物质原料厌氧消化产甲烷产量的方法
CN101565719A (zh) 一种两相多级厌氧发酵有机固体废弃物生产沼气的方法
CN102212561B (zh) 干法湿法联合发酵秸秆的加工方法
CN101275150A (zh) 水葫芦沼气能源化发酵方法及其产品利用
CN1269747C (zh) 一种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法
CN201372280Y (zh) 一种秸秆混合原料发酵产沼气的装置
CN104745639B (zh) 一种湿法—干法联合的两级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
CN102876727B (zh) 浒苔与秸秆类生物质组合发酵制取沼气的方法
CN106754294A (zh) 一种醋糟固液分相厌氧消化产沼气的装置和方法
CN101215049B (zh) 一种生态型农村污水与有机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理的工艺
CN104593434A (zh) 凹凸棒土混合作物秸秆及粪便发酵生产沼气的方法
CN101445810B (zh) 一种使用生物预处理秸秆发酵制备氢气的方法
CN1769220A (zh) 用厨余物、秸秆、畜禽粪便和活性污泥为原料的沼气生产技术
CN108128999A (zh) 一种太湖蓝藻及污水厂污泥及餐厨垃圾协同处理方法
CN100532564C (zh) 一种矿化垃圾协同泔脚废物和污泥联合产氢的方法
WO2018047200A1 (en) A process for generation of biogas from organic matter via its liquefaction to liquid biocrude
CN103451236B (zh) 一种餐前与餐厨垃圾耦合厌氧发酵联产氢气与甲烷的方法
Zhang et al. Anaerobic digestion of waste for biogas pro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710300 dawangwubei, Hu County,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HUINING PAPE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 Weiyang District university garden, Xi'an,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of Utilizing Straw Combined with Surplus Sludge to Produce Bioga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

Pledgee: Xixian New District Financing Guarantee Co.,Ltd.

Pledgor: XI'AN HUINING PAPER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9000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