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0043A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0043A
CN105960043A CN201610310449.7A CN201610310449A CN105960043A CN 105960043 A CN105960043 A CN 105960043A CN 201610310449 A CN201610310449 A CN 201610310449A CN 105960043 A CN105960043 A CN 105960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deep bead
electromagnetic oven
air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04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义
王飞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104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600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60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00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45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 H05B6/1263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using coil coo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H05B6/42Cooling of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炉。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包括:上盖(10)、设置在上盖(10)顶面的盖板、底壳(20)、设置在底壳(20)内的电路板(21)、线圈盘(22)、风扇(30)、以及设置在风扇(30)外围的导风罩,底壳(20)的侧壁(25)上设置有侧进风口(23),导风罩靠近侧进风口(23)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入风口,导风罩靠近电磁炉内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出风口,至少部分所述导风罩设置在所述上盖(10)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不仅防止杂质吸入到电磁炉内部,还降低了电磁炉的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加热的家用电器。电磁炉在工作时,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以使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对电磁炉上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现有电磁炉包括盖板和底壳,底壳内设置有线圈盘、风机组件以及电路板等器件。风机组件用于对线圈盘以及电路板等器件进行散热。具体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设置在在底壳的底壁上对应风机组件的正下方的位置。风机组件中的扇叶将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从进风口吸入,然后吹向线圈盘和电路板等发热器件,以便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
然而,由于进风口直接设置在底壳的底壁上,而底壳的底壁一般放置在烹饪台面上,造成扇叶将外部冷却风从进风口吸入的过程中,将烹饪台面上的水份等固体及液体杂质吸入到电磁炉内部,影响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到的杂质从电磁炉底壁吸入到电磁炉内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炉。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上盖、设置在所述上盖顶面的盖板、底壳、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电路板、线圈盘、风扇、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扇外围的导风罩,所述底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侧进风口,所述导风罩靠近所述侧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入风口,所述导风罩靠近电磁炉内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出风口,至少部分所述导风罩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底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侧进风口,导风罩靠近侧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入风口,导风罩靠近电磁炉内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出风口,有效避免了风扇将液体、固体等杂质吸入到电磁炉内部,至少部分导风罩设置在上盖上,不需要在底壳的底壁上增加风扇罩零件,降低了底壳的底壁的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
可选地,所述导风罩包括进风挡风板和出风挡风板,所述进风挡风板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出风挡风板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底壁上。
可选地,所述出风挡风板的顶面不低于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低面。
本实施例通过出风挡风板的顶面高于风扇的扇叶的最低面,出风挡风板可以对从进风间隙进人的冷却风起到聚拢作用,防止从进风间隙进入的冷却风产生漏风现象,从而保证了风量。
可选地,所述进风挡风板的底面不高于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低面。
本实施例通过进风挡风板的底面低于风扇的扇叶的最低面,因此,可以对扇叶产生的气流进行聚拢,增大风量,并防止扇叶产生的气流从进风挡风板的底部漏出。
可选地,所述进风挡风板的下方形成所述风扇入风口,所述出风挡风板的上方形成所述风扇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风扇与所述底壳的底壁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
本实施例通过风扇与底壳的底壁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即在风扇的正下方形成了有效的聚风空间,使得风扇不仅可以从侧进风口吸入风,还可以从风扇底部形成的有效的聚风空间吸入风,增加了风扇的进风量,从而提高了风扇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出风挡风板的顶面向上超出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低面的距离介于0至4毫米之间。
可选地,所述进风挡风板的底面向下超出所述风扇的扇叶的最低面的距离介于0至2毫米之间。
可选地,所述进风挡风板和所述出风挡风板均为弧形挡风板。
可选地,所述底壳相对于所述风扇出风口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风扇出风口至少部分正对所述电路板,至少部分正对所述线圈盘。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磁炉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5所示的电磁炉的阻挡槽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7所示的电磁炉的阻挡槽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盖 20-底壳 21-电路板
22-线圈盘 23-侧进风口 24-底壁
25-侧壁 26-侧出风口 30-风扇
31-进风挡风板 32-出风挡风板 33-第一聚风板
34-第二聚风板 35-风扇入风口 36-风扇出风口
341-阻挡板 342-阻挡槽 27-进风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电磁炉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上盖10、设置在上盖10顶面的盖板(未示出)、底壳20、设置在底壳20内的电路板21、线圈盘22、风扇30、以及设置在风扇30外围的导风罩,底壳20的侧壁25上设置有侧进风口23,导风罩靠近侧进风口23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入风口35,导风罩靠近电磁炉内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出风口36,至少部分导风罩设置在上盖10上。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上可以放置锅具等,线圈盘22可以对盖板上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在底壳20的侧壁25上设置有侧进风口23,导风罩靠近侧进风口23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入风口35,导风罩靠近电磁炉内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出风口36。风扇30可以通过底壳20的侧壁25上设置的侧进风口23吸入冷却风,吸入的冷却风通过风扇入风口35进入导风罩,导风罩对扇叶产生的气流进行聚拢,以提高风扇30的出风量,最后冷却风通过风扇出风口36吹向发热器件,例如电路板21、线圈盘22,从而对电路板21和线圈盘22散热。对应地,底壳20相对于风扇出风口36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出风口26,最终,电路板21和线圈盘22散热产生的热风通过侧出风口26吹向电磁炉外部。此外,为了提高电路板21和线圈盘22的散热效率,风扇出风口36至少部分正对电路板21,至少部分正对线圈盘2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罩包括进风挡风板31和出风挡风板32,进风挡风板31设置在上盖10上,出风挡风板32设置在底壳20的底壁24上。进风挡风板31的下方形成风扇入风口35,出风挡风板32的上方形成风扇出风口36。具体地,进风挡风板31和出风挡风板32围设形成环形容置空间,风扇30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优选地,进风挡风板31和出风挡风板32均为弧形挡风板,该环形容置空间为圆环形容置空间。在导风罩中的风扇30工作时,从侧进风口23吸入的冷却风,通过该进风挡风板31的下方形成的风扇入风口35进入导风罩,进风挡风板31可以对风扇吸入的冷却风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吸入的冷却风不会从错误的方向漏出,且进风挡风板31和出风挡风板32形成容置空间围设在风扇的外部,使得该容置空间可以聚拢更多的扇叶产生的气流,从而提高风扇30的出风量,可以使风扇30的出风量达到最佳出风量。最终,风扇30将冷却风通过出风挡风板32的上方形成的风扇出风口36吹向发热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挡风板31设置在上盖10上,出风挡风板32设置在底壳20的底壁24上。本实施例通过将进风挡风板31设置在上盖10上,而没有设置在底壳的底壁上,不需要在底壳的底壁上增加风扇罩零件,降低了底壳的底壁的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底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侧进风口,导风罩靠近侧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入风口,导风罩靠近电磁炉内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出风口,有效避免了风扇将液体、固体等杂质吸入到电磁炉内部,至少部分导风罩设置在上盖上,不需要在底壳的底壁上增加风扇罩零件,降低了底壳的底壁的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风扇30与底壳20的底壁24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27,即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高于侧进风口23的最低面,从侧进风口23进入的冷却风,一部分流入该进风间隙27,风扇30同时还从进风间隙27直接吸入冷却风,由于该进风间隙27的存在,相当于在风扇30正下方形成一个聚风空间,风扇30将风扇30正下方的冷却风吸入,然后冷却风向上轴向流动进入导风罩,然后导风罩对扇叶产生的气流进行聚拢,最后冷却风通过风扇出风口36吹向发热器件,从而提高了风扇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风扇30的下方形成有效的聚风空间,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与底壳20的底壁24之间的距离B不小于7毫米。
可选地,在保证有效的聚风空间的基础上,为了控制电磁炉的厚度,使得电磁炉具有美观性,本实施例中的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与底壳20的底壁24之间的距离B不大于15毫米。
进一步地,出风挡风板32的顶面不低于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由于出风挡风板32的顶面高于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出风挡风板32可以对从进风间隙27进人的冷却风起到聚拢作用,防止从进风间隙27进入的冷却风产生漏风现象,从而保证了风量。
此外,进风挡风板31的底面不高于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由于进风挡风板31的底面低于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因此,可以对扇叶产生的气流进行聚拢,增大风量,并防止扇叶产生的气流从进风挡风板31的底部漏出。
特别地,在出风挡风板32的顶面不低于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进风挡风板31的底面不高于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时,即进风挡风板31与出风挡风板32在高度上存在部分重叠时,导风罩对扇叶产生的气流进行聚拢的效果达到最佳,出风量也较大。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出风挡风板32的顶面向上超出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的距离A介于0至4毫米之间。进风挡风板31的底面向下超出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的距离C介于0至2毫米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出风挡风板32的一端具有第一聚风板33,另一端具有第二聚风板34,第一聚风板33的端部和第二聚风板34的端部与底壳20的侧壁25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聚风板33和第二聚风板34同样围设在风扇30的外围,该第一聚风板33和第二聚风板34可以对冷却风产生进一步的聚拢作用。进一步地,第一聚风板33与第二聚风板34平行设置。通过第一聚风板33与第二聚风板34平行设置,在加强聚拢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风扇的进风,也不会影响风扇的出风,保证了风扇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为了防止扇叶产生的气流吹向不需要散热的地方,使得风扇产生的出风量达到充分利用,第一聚风板33的顶面以及第二聚风板34的顶面不低于风扇30的扇叶的最高面。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第一聚风板33以及第二聚风板34的高度满足高于风扇30的扇叶的最高面的高度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高度,来调整该第一聚风板33的顶面以及第二聚风板34的高度,若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高度较高,则可以将该第一聚风板33的顶面以及第二聚风板34的高度增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聚风板33与第二聚风板34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制。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3和图4所示,进风挡风板31设置在上盖10上,出风挡风板32设置在底壳20的底壁24上。
进一步地,进风挡风板31与出风导风板32构成导风罩的交接处存在缝隙,容易使风漏散。因此,为了防止在交接处漏风,在本实施例中,出风挡风板32的一端具有阻挡部,阻挡部与进风挡风板31的一端叠合,或者,进风挡风板31的一端具有阻挡部,阻挡部与出风挡风板32的一端叠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若没有阻挡部,则在风扇30旋转,风吹向侧进风口23时,会存在漏风的现象,本实施例的阻挡部设置在漏风处,该漏风处与风扇30的旋转方向有关。具体地,出风挡风板32或进风挡风板31的一端具有阻挡部,该阻挡部使得进风挡风板31与出风挡风板32存在叠合部分,从而消除该缝隙,阻挡了风从该缝隙漏出。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阻挡部为阻挡板341。图3和图4示出了出风挡风板32的一端具有阻挡板。具体地,出风挡风板32的一端沿进风挡风板31的内侧延伸形成阻挡板341,出风挡风板32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聚风板33。
进一步地,若风扇30为顺时针旋转,风扇30产生的风为顺时针方向的风,以图3当前视图为例,则出风挡风板32的左端沿进风挡风板31的内侧延伸形成阻挡板341。若风扇30为逆时针旋转,风扇30产生的风为逆时针方向的风,以图4当前视图为例,则出风挡风板32的右端沿进风挡风板31的内侧延伸形成阻挡板341。
对于出风挡风板32的一端沿进风挡风板31的内侧延伸形成阻挡板的方式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图5所示的电磁炉的阻挡槽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图7所示的电磁炉的阻挡槽放大示意图。
图5至图7示出了出风挡风板32的一端具有阻挡槽。具体地,出风挡风板32的一端具有阻挡曹342,出风挡风板32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聚风板33。
请参考图5和图6,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风扇30为顺时针旋转,风扇30产生的风为顺时针方向的风,以图5和图6当前所示的视图来说明,出风挡风板32的左端具有阻挡槽342,进风挡风板31的左端位于阻挡槽342内。
请参考图7和图8,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风扇30为逆时针旋转,风扇30产生的风为逆时针方向的风,以图7和图8当前所示的视图来说明,出风挡风板32的右端具有阻挡槽342,进风挡风板31的右端位于阻挡槽342内。
对于进风挡风板31的一端具有阻挡槽,出风挡风板32的一端位于阻挡槽内的实施例与此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磁炉,包括:上盖(10)、设置在所述上盖(10)顶面的盖板、底壳(20)、设置在所述底壳(20)内的电路板(21)、线圈盘(22)、风扇(30)、以及设置在所述风扇(30)外围的导风罩,所述底壳(20)的侧壁(25)上设置有侧进风口(23),所述导风罩靠近所述侧进风口(23)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入风口(35),所述导风罩靠近电磁炉内的一侧设置有风扇出风口(36),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导风罩设置在所述上盖(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包括进风挡风板(31)和出风挡风板(32),所述进风挡风板(31)设置在所述上盖(10)上,所述出风挡风板(32)设置在所述底壳(20)的底壁(2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挡风板(32)的顶面不低于所述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挡风板(31)的底面不高于所述风扇(20)的扇叶的最低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挡风板(31)的下方形成所述风扇入风口(35),所述出风挡风板(32)的上方形成所述风扇出风口(3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30)与所述底壳(20)的底壁(24)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2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挡风板(32)的顶面向上超出所述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的距离介于0至4毫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挡风板(31)的底面向下超出所述风扇(30)的扇叶的最低面的距离介于0至2毫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挡风板(31)和所述出风挡风板(32)均为弧形挡风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20)相对于所述风扇(30)出风口的侧壁上设置有侧出风口(26)。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出风口至少部分正对所述电路板(21),至少部分正对所述线圈盘(22)。
CN201610310449.7A 2016-05-11 2016-05-11 电磁炉 Pending CN1059600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0449.7A CN105960043A (zh) 2016-05-11 2016-05-11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0449.7A CN105960043A (zh) 2016-05-11 2016-05-11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0043A true CN105960043A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11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0449.7A Pending CN105960043A (zh) 2016-05-11 2016-05-11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60043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49317U (zh) * 2013-05-22 2013-12-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电磁炉
CN104197383A (zh) * 2014-09-22 2014-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49317U (zh) * 2013-05-22 2013-12-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电磁炉
CN104197383A (zh) * 2014-09-22 2014-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97401B1 (en) Induction cooking device
JP6083653B2 (ja) 加熱調理器
AU2018258899A1 (en) Induction cooking hob with integrated down-draft hood
JP667056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20230254950A1 (en) Cooking appliance with microwave heating function
CN205606658U (zh) 电磁炉
JP560438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5960043A (zh) 电磁炉
CN205641036U (zh) 电磁炉
CN209310060U (zh) 电磁炉
CN209310058U (zh) 电磁炉
CN209310057U (zh) 电磁炉
CN204730270U (zh) 一种电磁炉
CN208029132U (zh) 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JP201210424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63928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805307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2104803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7928902U (zh) 一种嵌入式灶具
JPS62145Y2 (zh)
CN206755276U (zh) 电磁炉用散热风机
CN216317052U (zh) 电磁炒菜锅用防水组件、电磁炒菜锅及自动炒菜装置
JP688739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9588120U (zh) 电磁炉
CN205655346U (zh) 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