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8547A - 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8547A
CN105868547A CN201610179498.1A CN201610179498A CN105868547A CN 105868547 A CN105868547 A CN 105868547A CN 201610179498 A CN201610179498 A CN 201610179498A CN 105868547 A CN105868547 A CN 105868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health
module
health r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94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794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8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8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8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Landscapes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将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来的经服务器端分析所得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本发明能使移动电子设备多功能化,并能获取用户个人健康状况信息,实时地对用户健康状况信息的跟踪及分析,给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信息及提醒。同时还能降低设备损耗以及得到更合理的医疗建议。

Description

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明显,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随之而来的是慢性疾病的高发率趋势。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信息处理通常是一种仪器用于处理一种数据信息,具体地,如被测对象需要测量自己的心率、血压、脉搏等各种体征信息时,被测对象往往需要一系列仪器来达到其模块,并且,现有技术中的仪器不能对体征信息和环境信息和被测对象的运动等状态数据进行综合检测和综合诊断。
现有的检测设备的功能过于单一,且对于测量所得数据没有系统的分析处理,在智能化方面存在不足,且不能对被测对象进行实时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功能单一和不能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将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来的经服务器端分析所得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健康风险指数是否正常;若是,则拉长所述检测时间间隔;若否,则缩短所述检测时间间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判断所述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若否,则发出提示;若是,则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和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所述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将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接收所述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
其中,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对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疗进行建议和提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动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并将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并判断所述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若否,则发出提示,若是,则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和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所述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所述服务器端根据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健康风险指数,并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反馈给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并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种移动电子设备,该移动电子设备包括检测模块、第一通讯模块和调整模块;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来的经服务器端分析所得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其中,所述移动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和所述调整模块之间,用于判断所述健康风险指数是否正常,若正常,则所述调整模块拉长所述检测时间间隔,若不正常,则所述调整模块缩短所述检测时间间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第二通讯模块、第二判断模块、提示模块和计算模块;第二通讯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以及接收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第二判断模块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连接,用于判断所述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提示模块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体征数据不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发出提示;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和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体征数据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和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所述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以及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所述移动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提示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对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疗进行建议和提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移动电子设备、智能终端和服务器端;其中,所述移动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
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来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
调整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第二通讯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以及接收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
第二判断模块,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连接,用于判断所述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
提示模块,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体征数据不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发出提示;
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体征数据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和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根据所述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以及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所述移动电子设备;
所述服务器端与第二通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健康风险指数,并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反馈给所述智能终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并发送给智能终端,通过智能终端的计算和服务器端的分析获得用户健康风险指数,同时根据该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从而能使移动电子设备的多功能加,并能对检测的数据通过智能终端的计算以及服务器端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获取用户个人健康状况信息,并通过持续、实时地对用户健康状况信息的跟踪及分析,给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信息及提醒。同时,还根据用户的个人健康状况调整检测时间间隔,从而能降低设备损耗以及得到更合理的医疗建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中移动电子设备端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是图1中步骤S104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中智能终端一端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步骤S308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发明移动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发明移动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发明移动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发明用户健康状态分析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智能终端一实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的移动电子设备是一种具有通讯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独立的移动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设备,手机附件,连接于其他智能设备的附属设备,通用或专用的带有通讯能力的小型传感设备等。以下实施例中以穿戴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的智能终端是一种具有通讯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具备类似功能的个人电子设备等。以下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中移动电子设备端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
具体而言,用户的体征数据包括例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血压、体脂含量和体温等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主要以用户的血压数据为主。在这个过程中,穿戴设备需要具备血压等体征数据监测功能,血压数据的监测法包含但不限于脉搏波传感器测量、生物电传感器测量等。而用户体温数据则由穿戴设备获得用户体表的温度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穿戴设备需具备温度感受功能,对体表温度进行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所处环境信息为用户所在环境的大气压值,穿戴设备需具备气压计功能。
用户的体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运动状况、运动距离和运动量等数据,可以通过该G-sensor的三维运动传感器或GPS获取。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方法首次实施的时候,本步骤之前,需要将移动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建立连接,该连接可以通过蓝牙或者无线网络连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进行。当用户身体上穿戴或持有该移动电子设备的时候,该移动电子设备主动开始进行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进行检测,而不是像目前市面上的心率表或者带有心率功能等的穿戴设备那样需要在某种情况,如跑步、打球等情况下,被动要求开始检测用户身体状态变化才开始检测,本发明将“被动工作”变为“主动检测”。
S102、将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
步骤S102主要是把检测到的信息发送给智能终端,由智能终端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S103、接收智能终端发来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
S104、根据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中步骤S104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104具体包括:
S1041、判断所述健康风险指数是否正常;若是,则进入步骤S1042;若否,则进入步骤S1043。
S1042、拉长检测时间间隔。
步骤S1042是在健康风险指数正常时,拉长了检测时间间隔,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检测的次数减少,从而能降低设备的损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S1043、缩短检测时间间隔。
步骤S1043是在健康风险指数异常时,缩短检测时间间隔,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检测的次数增加,从而能获取更多的数据,做出更加精确的分析,以便于后期给出更加合理的医疗建议。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并发送给智能终端,通过智能终端的计算和服务器端的分析获得用户健康风险指数,同时根据该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从而能增加移动电子设备的功能,并能对检测的数据通过智能终端的计算以及服务器端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获取用户个人健康状况信息,并通过持续、实时地对用户健康状况信息的跟踪及分析,给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信息及提醒。同时,还根据用户的个人健康状况调整检测时间间隔,从而能降低设备损耗,或能得到更合理的医疗建议。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中智能终端一端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
S202、判断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若否,则进入步骤S203;若是,则进入步骤S204。
具体地,在本方法初次实施之前,在智能终端中预先设定了安全数据范围,当接收到用户的体征数据之后,将该体征数据作为初始数据与该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进行比较,确定该体征数据是否在该安全数据范围内。
S203、发出提示。
步骤S203中,智能终端在确认接收的体征数据步骤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后,发出提示,以便于用户确认实际情况是否是外在的偶然因素导致体征数据不在安全数据范围。如果是外在因素导致,可以及时排除该外在因素,并能及时发现错误数据而不再继续计算、分析该错误数据,降低终端和服务器端的损耗。
S204、根据体征数据和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本实施例的步骤S204中,智能终端通过用户体温数据,周边气压值等信息,结合用户实测血压数据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
智能终端通过移动电子设备的G-sensor的三维运动传感器或GPS获取的信息获取了运动状况和运动量等数据,再经过相关数据算法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S205、将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
步骤S205主要是将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给服务器,以利于服务器在已有的数据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健康风险指数,并将该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及分析结果保存,从而能在长期的持续检测中收集用户个体的数据而整合成为一个大型的数据库。
S206、接收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
S207、将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07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对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疗进行建议和提醒的步骤。在经过了服务器端的大数据分析之后,能获得比较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状况的分析结果,针对该分析结果,智能终端提出相应的医疗建议和健康提醒,以便于用户获知自己的健康状况、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等,使用户拥有类似于一个实时私人体检医生的感受,提升用户身体安全状况体验。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移动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并将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
具体而言,用户的体征数据包括例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血压、体脂含量和体温等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主要以用户的血压数据为主。在这个过程中,穿戴设备需要具备血压等体征数据监测功能,血压数据的监测法包含但不限于脉搏波传感器测量、生物电传感器测量等。而用户体温数据则由穿戴设备获得用户体表的温度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穿戴设备需具备温度感受功能,对体表温度进行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所处环境信息为用户所在环境的大气压值,穿戴设备需具备气压计功能。
用户的体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运动状况、运动距离和运动量等数据,可以通过该G-sensor的三维运动传感器或GPS获取。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方法首次实施的时候,本步骤之前,需要将移动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建立连接,该连接可以通过蓝牙或者无线网络连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进行。当用户身体上穿戴或持有该移动电子设备的时候,该移动电子设备主动开始进行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进行检测,而不是像目前市面上的心率表或者带有心率功能等的穿戴设备那样需要在某种情况,如跑步、打球等情况下,被动要求开始检测用户身体状态变化才开始检测,本发明将“被动工作“变为”主动检测“。
S302、智能终端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并判断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若否,则进入步骤S303,若是,则进入步骤S304。
具体地,在本方法初次实施之前,在智能终端中预先设定了安全数据范围,当接收到用户的体征数据之后,将该体征数据作为初始数据与该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进行比较,确定该体征数据是否在该安全数据范围内。
S303、发出提示。
步骤S303中,智能终端在确认接收的体征数据步骤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后,发出提示,以便于用户确认实际情况是否是外在的偶然因素导致体征数据不在安全数据范围。如果是外在因素导致,可以及时排除该外在因素,并能及时发现错误数据而不再继续计算、分析该错误数据,降低终端和服务器端的损耗。
S304、则根据体征数据和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本实施例的步骤S304中,智能终端通过用户体温数据,周边气压值等信息,结合用户实测血压数据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
智能终端通过移动电子设备的G-sensor的三维运动传感器或GPS获取的信息获取了运动状况和运动量等数据,再经过相关数据算法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S305、智能终端将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
S306、服务器端根据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健康风险指数,并将健康风险指数反馈给智能终端。
具体地,在步骤S306中,服务器接收了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后,在已有的数据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健康风险指数,并将该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及分析结果保存,从而能在长期的持续检测中收集用户个体的数据而整合成为一个大型的数据库。
S307、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并将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
S308、移动电子设备根据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请参阅图5,图5是图4中步骤S308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地,步骤S308包括:
S3081、判断所述健康风险指数是否正常;若是,则进入步骤S3082;若否,则进入步骤S3083。
S3082、拉长检测时间间隔。
步骤S3082是在健康风险指数正常时,拉长了检测时间间隔,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检测的次数减少,从而能降低设备的损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S3083、缩短检测时间间隔。
步骤S3083是在健康风险指数异常时,缩短检测时间间隔,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检测的次数增加,从而能获取更多的数据,做出更加精确的分析,以便于后期给出更加合理的医疗建议。
本发明能增加移动电子设备的功能,并能通过智能终端的计算以及服务器端获取用户个人健康状况信息,通过持续、实时地对用户健康状况信息的跟踪及分析,给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信息及提醒,同时,还根据用户的个人健康状况调整检测时间间隔,从而能降低设备损耗,或能得到更合理的医疗建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电子设备,请参阅图6,图6是发明移动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该移动电子设备包括检测模块11、第一通讯模块12和调整模块13。
其中,检测模块11用于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
举例而言,用户的体征数据包括例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血压、体脂含量和体温等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主要以用户的血压数据为主。在这个过程中,穿戴设备需要具备血压等体征数据监测功能,血压数据的监测法包含但不限于脉搏波传感器测量、生物电传感器测量等。而用户体温数据则由穿戴设备获得用户体表的温度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穿戴设备需具备温度感受功能,对体表温度进行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所处环境信息为用户所在环境的大气压值,穿戴设备需具备气压计功能。
用户的体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运动状况、运动距离和运动量等数据,可以通过该G-sensor的三维运动传感器或GPS获取。
第一通讯模块12与检测模块11连接,用于将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以及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发来的经服务器端分析所得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
调整模块13与第一通讯模块12连接,用于根据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例如,在健康风险指数异常时,缩短检测时间间隔,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检测的次数增加,从而能获取更多的数据,做出更加精确的分析,以便于后期给出更加合理的医疗建议。
请参阅图7,图7是发明移动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移动电子设备检测模块21、第一通讯模块22、调整模块23和第一判断模块24。其中,检测模块21和第一通讯模块22的连接关系和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一判断模块24连接在第一通讯模块22和调整模块23之间,第一判断模块24用于判断健康风险指数是否正常,若正常,则调整模块23拉长检测时间间隔,若不正常,则调整模块23缩短检测时间间隔。
请参阅图8,图8是发明移动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二通讯模块31、第二判断模块32、提示模块33和计算模块34。
具体而言,第二通讯模块31用于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以及接收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
第二判断模块32与第二通讯模块31连接,用于判断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
提示模块33与第二判断模块32连接,用于在第二判断模块32判断体征数据不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发出提示。以便于用户确认实际情况是否是外在的偶然因素导致体征数据不在安全数据范围。如果是外在因素导致,可以及时排除该外在因素,并能及时发现错误数据而不再继续计算、分析该错误数据,降低终端和服务器端的损耗。
计算模块34分别与第二通讯模块31和第二判断模块32连接,用于在第二判断模块32判断体征数据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根据体征数据和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其中,计算模块34过用户体温数据,周边气压值等信息,结合用户实测血压数据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移动电子设备的G-sensor的三维运动传感器或GPS获取的信息获取了运动状况和运动量等数据,再经过计算模块34的相关数据算法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第二通讯模块31还用于将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以及将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示模块34进一步用于根据健康风险指数对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疗进行建议和提醒。在经过了服务器端的大数据分析之后,能获得比较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状况的分析结果,针对该分析结果,智能终端提出相应的医疗建议和健康提醒,以便于用户获知自己的健康状况、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等,使用户拥有类似于一个实时私人体检医生的感受,提升用户身体安全状况体验。
请参阅图9,图9是发明用户健康状态分析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用户健康状态分析系统包括移动电子设备40、智能终端50和服务器端60。
其中,移动电子设备40包括检测模块41、第一通讯模块42和调整模块43。
其中,检测模块41用于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
举例而言,用户的体征数据包括例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血压、体脂含量和体温等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主要以用户的血压数据为主。在这个过程中,穿戴设备需要具备血压等体征数据监测功能,血压数据的监测法包含但不限于脉搏波传感器测量、生物电传感器测量等。而用户体温数据则由穿戴设备获得用户体表的温度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穿戴设备需具备温度感受功能,对体表温度进行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所处环境信息为用户所在环境的大气压值,穿戴设备需具备气压计功能。
用户的体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运动状况、运动距离和运动量等数据,可以通过该G-sensor的三维运动传感器或GPS获取。
第一通讯模块42与检测模块41连接,用于将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以及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发来的经服务器端分析所得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
调整模块43与第一通讯模块42连接,用于根据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例如,在健康风险指数异常时,缩短检测时间间隔,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检测的次数增加,从而能获取更多的数据,做出更加精确的分析,以便于后期给出更加合理的医疗建议。
智能终端50包括第二通讯模块51、第二判断模块52、提示模块53和计算模块54。
具体而言,第二通讯模块51用于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以及接收服务器60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
第二判断模块52与第二通讯模块51连接,用于判断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
提示模块53与第二判断模块52连接,用于在第二判断模块52判断体征数据不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发出提示。以便于用户确认实际情况是否是外在的偶然因素导致体征数据不在安全数据范围。如果是外在因素导致,可以及时排除该外在因素,并能及时发现错误数据而不再继续计算、分析该错误数据,降低终端和服务器端的损耗。
计算模块54分别与第二通讯模块51和第二判断模块52连接,用于在第二判断模块52判断体征数据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根据体征数据和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其中,计算模块54过用户体温数据,周边气压值等信息,结合用户实测血压数据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移动电子设备的G-sensor的三维运动传感器或GPS获取的信息获取了运动状况和运动量等数据,再经过计算模块54的相关数据算法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第二通讯模块52还用于将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60,以及将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40。
服务器端60与第二通讯模块51连接,用于根据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健康风险指数,并将健康风险指数反馈给智能终端50。
具体地,服务器端60接收了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后,在已有的数据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健康风险指数,并将该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及分析结果保存,从而能在长期的持续检测中收集用户个体的数据而整合成为一个大型的数据库。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智能终端一实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相关内容请参见上述方法中的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该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70、与处理器70耦合的存储器80。
存储器80用于存储操作系统、设置的程序和数据。
处理器70用于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以及接收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
处理器70还用于判断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
处理器70还用于在判断体征数据不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发出提示。
处理器70还用于在判断体征数据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根据体征数据和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处理器70还用于将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以及将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70还用于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对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疗进行建议和提醒。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增加移动电子设备的功能,并能持续、实时地对用户健康状况信息的跟踪及分析,给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信息及提醒,同时还能降低设备损耗以及能得到更合理的医疗建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
将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来的经服务器端分析所得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
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健康风险指数是否正常;
若是,则拉长所述检测时间间隔;
若否,则缩短所述检测时间间隔。
3.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
判断所述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
若否,则发出提示;
若是,则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和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所述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将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
接收所述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
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移动电子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对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疗进行建议和提醒。
5.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移动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并将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
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并判断所述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
若否,则发出提示,若是,则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和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所述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所述智能终端将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
所述服务器端根据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健康风险指数,并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反馈给所述智能终端;
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并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所述移动电子设备;
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6.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
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来的经服务器端分析所得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
调整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和所述调整模块之间,用于判断所述健康风险指数是否正常,若正常,则所述调整模块拉长所述检测时间间隔,若不正常,则所述调整模块缩短所述检测时间间隔。
8.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讯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以及接收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
第二判断模块,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连接,用于判断所述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
提示模块,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体征数据不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发出提示;
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和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体征数据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和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并根据所述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以及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所述移动电子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对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疗进行建议和提醒。
10.一种用户健康状态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电子设备、智能终端和服务器端;
所述移动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
第一通讯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体征数据、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所述体外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来的用户健康风险指数;
调整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健康风险指数调整检测时间间隔;
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第二通讯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体征数据、用户所处环境信息和用户的体外数据,以及接收服务器端反馈的健康风险指数;
第二判断模块,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连接,用于判断所述体征数据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
提示模块,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体征数据不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发出提示;
计算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体征数据在预设的安全数据范围内时,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和所述用户所处环境信息计算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根据所述体外数据计算出用户行为状态数据;
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以及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发送给所述移动电子设备;
所述服务器端与第二通讯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实际健康状态数据和所述用户行为状态数据分析得出用户健康风险指数,并将所述健康风险指数反馈给所述智能终端。
CN201610179498.1A 2016-03-24 2016-03-24 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 Pending CN105868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9498.1A CN105868547A (zh) 2016-03-24 2016-03-24 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9498.1A CN105868547A (zh) 2016-03-24 2016-03-24 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8547A true CN105868547A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26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9498.1A Pending CN105868547A (zh) 2016-03-24 2016-03-24 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8547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5703A (zh) * 2017-03-21 2017-09-08 孙煜 一种实时动态大数据采集和应用系统
WO2018090533A1 (zh) * 2016-11-17 2018-05-24 深圳市行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状态的分析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8245145A (zh) * 2018-01-18 2018-07-06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健康监测系统
CN110101375A (zh) * 2019-05-09 2019-08-0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重症监护数据采集和预警系统
WO2020133339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护系统、数据采集端、数据接收显示端及监护方法
CN112244797A (zh) * 2020-11-11 2021-01-22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身体状态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446803A (zh) * 2020-11-30 2021-03-05 五八到家有限公司 监测系统及方法、设备、介质
CN112768075A (zh) * 2021-01-20 2021-05-07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健康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0079A (zh) * 2021-05-07 2021-07-16 清华大学 基于用户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82205A (zh) * 2021-09-16 2021-12-10 广州爱牵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老人夜间风险防控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203A (zh) * 2010-12-10 2011-07-27 北京邮电大学 手机健康伴侣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551676A (zh) * 2012-03-01 2012-07-11 崔志强 个人健康监测系统
CN104490375A (zh) * 2014-12-19 2015-04-08 苏州大学 多功能智能游泳手环及用于游泳时对身体状况的监控方法
WO2015059606A1 (en) * 2013-10-22 2015-04-3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enso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vital sign of a subject
CN104834827A (zh) * 2015-05-26 2015-08-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设备及云计算存储的健康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193397A (zh) * 2015-08-24 2015-12-30 浙江大学 一种采样频率可变的人体参数测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203A (zh) * 2010-12-10 2011-07-27 北京邮电大学 手机健康伴侣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551676A (zh) * 2012-03-01 2012-07-11 崔志强 个人健康监测系统
WO2015059606A1 (en) * 2013-10-22 2015-04-3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enso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vital sign of a subject
CN104490375A (zh) * 2014-12-19 2015-04-08 苏州大学 多功能智能游泳手环及用于游泳时对身体状况的监控方法
CN104834827A (zh) * 2015-05-26 2015-08-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设备及云计算存储的健康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193397A (zh) * 2015-08-24 2015-12-30 浙江大学 一种采样频率可变的人体参数测量系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533A1 (zh) * 2016-11-17 2018-05-24 深圳市行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状态的分析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7145703A (zh) * 2017-03-21 2017-09-08 孙煜 一种实时动态大数据采集和应用系统
CN108245145A (zh) * 2018-01-18 2018-07-06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健康监测系统
WO2020133339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护系统、数据采集端、数据接收显示端及监护方法
CN110101375A (zh) * 2019-05-09 2019-08-0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一种重症监护数据采集和预警系统
CN112244797A (zh) * 2020-11-11 2021-01-22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身体状态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44797B (zh) * 2020-11-11 2024-06-04 深圳市沃特沃德信息有限公司 身体状态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446803A (zh) * 2020-11-30 2021-03-05 五八到家有限公司 监测系统及方法、设备、介质
CN112768075A (zh) * 2021-01-20 2021-05-07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健康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0079A (zh) * 2021-05-07 2021-07-16 清华大学 基于用户状态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82205A (zh) * 2021-09-16 2021-12-10 广州爱牵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老人夜间风险防控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8547A (zh) 用户健康状态分析方法、设备、终端及系统
US1118573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ersonalised exercise guide therefor
JP5640265B1 (ja) 体温測定装置、体温測定システム、体温測定方法
CN104305977B (zh) 应用于糖尿病康复的运动监护与管理系统
CN201691930U (zh) 一种人体运动状态监测装置
CN203107107U (zh) 无线通用健康监测腕带
CN104523281A (zh) 一种运动监护方法、系统和衣物
US20180158542A1 (en) Senso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lth care
CN104615851A (zh) 一种睡眠监控方法及终端
CN110353641A (zh) 生命体征监测方法及系统
US20210022636A1 (en) Bio-signal detecting headband
CN107085668A (zh) 一种健康监测系统
CN205268152U (zh) 健康监测系统
CN106361309A (zh) 一种人体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
CN106126959A (zh) 一种运动风险分析方法和装置
WO2020010275A1 (en) Physical parameter measuring devices
KR102186414B1 (ko) 개인의 상황을 파악한 개인 맞춤형 비정상 생체 신호 감지를 위한 사물 인터넷 디바이스 연동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031636A (zh) 一种跌倒检测方法及相应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及监护方法
CN110200599A (zh) 一种脉搏波检测方法、终端设备及系统
CN114271804B (zh) 基于消费级设备的心率状态辅助检测系统、心脏状态监控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
KR101809149B1 (ko) 순환계질환 발생잠재도를 판단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200031355A (ko) 대규모 작업을 수행하는 작업자의 작업효율성 평가 및 알림 방법
Zhang et al. An ECG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android
KR102475793B1 (ko) 의료 데이터 제공 방법, 및 의료 데이터 제공 방법이 저장된 기록매체
CN217118429U (zh) 穿戴式跌倒预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