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65C - 锚具传力件 - Google Patents

锚具传力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065C
CN1058065C CN93104421A CN93104421A CN1058065C CN 1058065 C CN1058065 C CN 1058065C CN 93104421 A CN93104421 A CN 93104421A CN 93104421 A CN93104421 A CN 93104421A CN 1058065 C CN1058065 C CN 105806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transmission element
force transmission
mentione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04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159A (zh
Inventor
D·罗戈斯基
E·西格弗里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SL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VSL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SL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VSL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0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0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8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s
    • E04C5/12Anchor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63Assembling or joining with prestressing of part
    • Y10T29/49874Prestressing rod, filament or strand

Abstract

一种传力件,它包括基本呈环形的第一组件,它最好由铸钢制成,第二组件,它最好由能硬化的可浇注材料制成。将第二组件与第一组件整体浇注。锥形孔内套有漏斗形塑料件,该塑料件至少与第一组件的一部分相迭靠。第一组件有一承压面,该面背向结构物,它牢固挡靠在包括各根预应力筋的锚头上。将以集中力形式作用于锚具上的预应力,从锚头经第一组件传到第二组件上,然后该预应力从该第二组件传到结构物上。第二组件基本呈平截头锥体形状,该平截头锥体背向第一组件延伸并逐渐缩小。第二组件外形成表面的区域内设有环形收缩面,该环形收缩面有一环带面,该环带面与背向第一组件的锥体中具有较小面积的端面一起将预应力传递给结构物。这样作用于结构物混凝土上的压应力便会降低。借助上述特定结构和给定形状,本发明的传力件与承压板、浇注型锚体或已有的锚具相比更容易制作。

Description

锚具传力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锚具,特别是张拉锚的传力件,上述锚具用混凝土浇注于结构物混凝土体中,其承压面牢固挡靠在包含各根预应力筋的锚头上。上述传力件包括至少两个组件,其中基本呈环形的设有承压面的第一组件,置于第一组件背向上述承压面一侧的第二组件,第二组件为空心体,它包括外表面和内形成面,上述外表面又分为二个基本呈环形圈的面和一个外形成表面。
对于锚具,如埋入结构物的混凝土体中的张拉锚来说,力的传递区的大小是特别重要的。对于包括一根或多根筋部件的预应力束来说,在对该预应力束预先张拉,并且待结构物混凝土硬化后,呈现预应力状态的预应力通过至少一个锚具以集中力的形式传递到结构物上。对于预应力束的张拉操作可在待施加预应力的结构物的外侧进行或在该结构物体中进行。在后一种情形中,能够得知接着会发生预应力束粘接于结构物中被施加预应力的部分中的现象。原先预应力束的一端是固定于张拉锚中的,上述预应力束中各根预应力筋包括钢丝、钢绞线、钢杆或其类似物。上述张拉锚在多数情况下包括钢制承压板和锚头,上述承压板位于待施加预应力的结构物的上面或埋入其中,上述锚头带有容纳楔形夹块的锥形孔;预应力束中的预应力筋穿过上述承压板和锚头。在预先张拉的步骤之后,承压板将预应力传递给结构物,一般呈正方形的上述承压板的尺寸应按如下方式确定,即承压板的弯曲程度应在一定限度内从而保证作用于结构物上的力是基本上均匀传递的,为满足上述要求,目前人们设计的承压板厚度较大并且相应地使重量也较大。
目前人们经常使用称为套管的浇注型锚体来代替上述承压板。上述锚体象喇叭状,它可实现预应力束中的预应力筋由固定于锚头的扇形分布过渡到穿入管道中的连接型分布。上述锚体至少设有一个环状凸起部,该凸起部沿径向向外凸出,该凸起部可与传力前面一起将预应力传递给结构物。上述给定形状的结果是,上述套管轻于前述的钢制承压板。
在FR-2,628,777和EP-A-0,344,608中公开了上述浇注型锚体。在FR-2,628,777中,有一个第二浇注体可以松弛地插入浇注型锚体中,并且在预应力钢筋束处于应力状态下,用于将在两锚体的两个喇叭状表面之间的套管端牢固地固紧。
为降低重量人们还提出过一种锚定钟形管。它包括柱状钢制空心体,该空心体埋入待施加预应力的结构物混凝土中。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在钟形管内部开有凹槽,该凸槽开口朝向中心,然后将钟形管放入模板内。上述凹槽用来在下面程序中接纳锚定板,该锚定板的作用与前述的锚头的作用一致。在上述钟形管周围设有能吸收膨胀力的螺旋加强件,作为附加的增强件,对于所有锚具,只要对其施加作用力则在结构物中就会出现上述膨胀力,上述锚具要求使用与施工的结构物成整体的混凝土。在浇注结构物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将混凝土浇注到上述锚定钟形管的空腔内,并且不能产生气泡,但这样做会造成下述严重问题。如设置在锚定钟形管周围的上述螺旋加强件及其它加强件会阻碍上述浇注的混凝土进入钟形管空腔内。因此就不易保证在施加预应力时或之后上述锚定板或锚头伸入到混凝土中。
在由Dr.Ing.Fritz Leonhardt所著的1973年第三版的名称为《Spannbeton für die Praxis》一书中的3.75号插图中给出了另一种形式的锚具。其结构为:其中锚固有预应力筋的钢制锚体周围浇注有混凝土体,该混凝土体位于钢板制成的锥形筒内。上述混凝土体在施加预应力之前设置在制成的结构物体上,它用来在张拉过程中或之后将预应力传递给结构物。实际上上述张拉锚具还没有进行过试验。
在GB1103345号专利说明书中描述了一种用混凝土浇注于结构物中的锚具。它包括金属环和锥形混凝土体,该环设有锚头的承压面,该混凝土体埋设在外侧的锥状线圈及内侧的金属管之间,并与金属环中背向上述承压面的一侧相连。锚具的外侧直径从金属环开始连续加大;其最大直径位于完全伸入结构物内部的锚具的端部。上述混凝土体的强度大于结构物混凝土体的强度。
然而上述锚具重量较大。其缺点是在对锚固于锚具上的预应力筋进行预张拉后,混凝土体表面中背向金属环的边缘会产生很高的压应力峰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力件,它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改进得到的,它的重量比上述引用文献中所描述的承压板,套及锚具的重量要轻,该传力件用来将预应力传递到结构物上。对于锚头应保证提供安全的、具有足够强度的支承。本发明的传力件应当设计成使传递的力全部能被吸收并进入结构物中。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传力件。
上述目的可由下述传力件完成,外形成表面基本呈平截头锥体形状,其具有较大面积的端面朝向另一组件,上述外形成表面至少具有一个径向环形的收缩面,一个由收缩面形成的环带面,收缩面与锥体中具有较小面积的端面共同用于将预应力传递给结构物。
本发明的传力件可以认为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第一组件,它最好由金属制成,它紧密贴靠于第二组件上,第二组件最好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组件用于吸收来自锚头的力,并将其传递给第二组件。第二组件将被吸收的预应力传递给结构物。上述两个组件的材料以及所传递力的有效作用面应彼此相协调。可以知道有效作用面是第二组件的外形成表面中为力作用线所经过的区域。上述收缩面的作用是使预应力向结构物的传递,不仅是只经过上述具有较小面积的端面来进行,位于结构物内的第二组件上形成有二个外表环形边,这两个边沿传力件轴向相互隔开。这样上述提及的压应力峰值就会被分散开,从而可使力更加均匀地传递。因此会形成预应力向结构物的逐步传递,从而降低了结构物中的应力。另一方面,上述方式还改善了传力件与结构物混凝土的粘接性能。上述结构的传力件与已有技术中的承压板、浇注型锚体和其它锚具相比重量降低了,并且改善了传递给结构物的力的传递方式。
可以对传力件的给定形状加以选择,从而使在上述锚定钟形管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序上得到解决。
如果第二组件采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则吸收来自第一组件的预应力的第一有效作用面,小于将被吸收的预应力传递给结构物的第二有效作用面。第一有效作用面的大小基本与朝向第一组件的具有较大面积的端面相同,第二有效作用面的大小基本上等于具有较小面积的端面与环形面的面积之和。
最好环形面相对传力件纵轴向稍稍有点倾斜。环形面相对于与传力件纵轴向相垂直的平面成30°角。上述环形面的外侧边缘沿传力件纵向轴,距具有较小面积的端面的距高,大于环形面内侧边缘沿传力件纵向轴,距具有较小面积的端面的距离。由于上述面积的增加,对给定的预应力来说,最后传递到结构物上的压力将减小。
预制好的第一组件可与第二组件整体浇注在一起,或者第二组件与第一组件整体浇注。第二组件的外表面可设置斜面、肋和/或凸起部件。从而可使其与结构物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更好地粘接在一起。特别是当设置一个(或多个)沿径向的周边凸起部分时,则可增加第二有效作用面,从而可使作用于结构物混凝土上的压应力进一步减小。当在收缩区域内设置沿传力件轴向延伸的肋时,该肋也可实现上述功能。
第二组件最好由能硬化的可浇注材料制成,该材料中最好选用砂浆。砂浆的强度介于第一组件的强度和结构物混凝土强度之间。砂浆的强度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第二组件所选定的形式,另一方面取决于锚头在第一组件承压面上沿径向的长度。最好使用硬化后具有至少60N/mm2强度的砂浆。砂浆最好能够在冷环境下浇注。在此情况下,对模的要求较少,这样模的造价就较低。当然也可采用非砂浆的其它材料,如电绝缘材料。
第二组件除了协调的砂浆和合适的给定形状以外,还可以有补充的加强件,以调节第二组件和第一组件以及和结构物混凝土之间的强度关系。
在本发明的特别适合的实施例中,第一组件截面基本呈U形,而第二组件则突出伸入到由上述U形两侧壁和U形底部构成的环形收缩区内。上述U形截面底部形成一个环,该环形成承压面,该承压面背向上述U形槽。最好由U形截面侧壁形成的第一组件的外环圈背向上述环向外倾斜,它相对传力件纵轴向的倾角为10°~45°,其中最好为20°~30°,这样以45°方向穿过锚头边缘而进入结构物中的膨胀力就会被吸收,从而不致使第一组件尺寸过大。为了保证在张拉期间外环圈不会因预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可设置支壁,该支壁沿径向设置并与外环圈和由U形内侧形成的内环圈相连。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传力件的内形成面内套有基本呈漏斗形的塑料件。在塑料件中朝向承压面的一端,该塑料件至少部分地与第一组件内环圈迭靠在一起。塑料件的另一端从传力件中伸出,在该端部上设有与下一节漏斗形或管形塑料件相连的连接部件。上述两个塑料件共同形成喇叭管。上述第一塑料件设有连接部件,它与第二组件相连,并且可防止塑料件分别相对第二组件或第一组件作轴向移动。
本发明的传力件可浇注于建筑物中或在施工现场浇注。
下面结合附图的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详细描述:
图1为呈埋入状态的第一传力件的纵剖面图;
图2为单独放置的如图1所示传力件的纵剖面图;
图3为如图2所示的传力件的俯视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传力件的改进形式的纵剖面局部图;
图5为本发明传力件第二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传力件第三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7为如图6所示的传力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8为图6所示传力件中的管导向通道的剖面图。
图1为本发明传力件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该传力件1完全浇注于结构物的混凝土体9中。上述传力件1包括基本为环形的第一组件5和第二组件6,该第二组件6与第一组件5相连。该第二组件6由可浇注的且能硬化的材料制成,最好用砂浆制成,对于第一组件5,采用金属制造较好,其中最好采用铸钢。第一环形组件的截面最好基本呈U形,该U形的二个侧壁分别构成环形内圈11和环形外圈12。该内外圈朝向第二组件6。上述U形截面的底部形成环13,该环13最好为圆形,上述底部将内外环圈11和12背向第二组件6的一侧连接起来。该圆环13背向第二组件6的表面构成承压面2,该面2用来抵靠锚头4。锚头中开有一个或多个锥孔39,这样通过楔形夹块30可将筋束中的每根预应力筋3。以拉伸状态固定于每个相应的孔中。相互邻接的内环圈11、外环圈12和环13共同构成连通槽,在该槽中伸用第二组件6的砂浆体。最好外环圈12背向环13向外侧延伸,这样从锚头4的外缘40沿大约45°角的方向作用于传力件1的预应力或膨胀力就会被最大程度地吸收。上述外环圈12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传力件1纵轴15方向的夹角应当为10~45°,最好为20°~30°。在图2中已标上了上述角度16,从上述描述的实施例可知,第二组件6中朝向第一组件5的区域被第一组件5包覆住,这样第一组件5所承受的张拉力和膨胀力就可最大程度地传递到第二组件6上。
在第一组件5的槽中设有相互隔开的支壁14,该支壁14与内外环圈11和12相连。上述支壁在出现较大膨胀力时,起加强作用并抵抗第一组件5可能出现的变形。上述支壁14最好均匀地环绕布置。
传力件1一般应按下述特性制造,即第二组件6的砂浆体的强度小于优选的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组件5的强度。而第二组件6的砂浆体的强度应大于结构物混凝土体9的强度。
第二组件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而形成平截头圆锥体,它包括内锥状形成面8,其开口朝向第一组件5。第二组件6还包括外表面7,该表面7分为二个面7a、7d和外形成面7b、7c。可以知道具有较大面积的朝向第一组件5的面7a就是第二组件6中抵靠第一组件5的全部表面。它主要包括第二组件6的外形成面7中伸入到第一组件5槽中的那部分表面。具有较小面积的面7d为第二组件6中背向第一组件5的那部表面,该表面7d基本与第一组件纵向轴相垂直。如果没有环状收缩面7b、7c,则外形成表面为平截头锥体的表面,上述锥体从第一组件5逐渐缩小至具有较小面积的表面7d。环带面7b和环状收缩形成面7c构成环形收缩面。环带面7b与具有较小面积的表面7d一起用来将预应力从第二组件6传递到结构物混凝土体上,环状收缩形成面7c与具有较小面积的表面7d按一定角度相交,并沿传力件轴向朝着环状面7b延伸,面7c与面7d的外环线和面7b的内环线相连。在一变化的优选实施例中,面7c最好呈锥状,如图中延长线所示,该锥体从面7d开始沿环带面7b方向逐渐变小。上述结构措施的结果是增加了传递预应力的有效作用面,即实际作用面为具有较小面积的表面7d和环带面7b之和。但如果环状收缩形成面7c与传力件纵向轴相平行,或如果锥体进一步朝环带面7b延伸,如图中标号为7c的虚线所示,则上述传递预应力的有效面就不会加大。
肋28位于收缩面区域内,它最好沿传力件轴向延伸并均匀设置在传力件周围。由于设置上述肋28,结果添加了表面7e,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传递预应力的有效作用面。
第二组件6的内形成表面8形成锥状孔19,其较大直径的一侧靠近承压面2。内形成表面8内套有基本呈漏斗形的塑料件18,该塑料件18最好采用聚乙烯制成。塑料件18朝向承压面2的一端,并至少与第一组件5的环圈11部分迭靠。塑料件18背向承压面2的一端伸出第二组件6之外,其前侧带有连接部件20,该连接部件20用来将塑料件18与下一节段的漏斗形或管状塑料件21连在一起。上述连接部件20可以包括向内侧凸起的环状圈,该圈将塑料件的端部包住。塑料件21最好在相应端部设置一个向外侧凸起的环状圈36。这样可将塑料件21从承压面2送入传力件锥状孔19中直至上述的两个环状圈20,36相互连接在一起。在设计时可使环状圈20和36搭锁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将它们锁定在一起。
为了避免塑料件18在第二组件6中的锥状孔19中发生纵向移动,可在塑料件18的外形成表面上设置向外侧凸起的固定部件24,25,该固定部件为伸入第二组件6中的环状凸部。
在塑料件18中从第二组件6伸出且背向承压面2的一侧区域设有注浆口22,该注浆口22与出口或注浆管23相连。在注浆口22内侧塑料件18壁上开有孔,从而形成一出口和/或注浆孔33。第一组件5上设有法兰31,其沿径向向外伸出,该法兰31开有出口或注浆管23的导向孔32,并且上述法兰31与注浆口22相连。
可以使第二组件6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与结构物混凝土体9的强度保持协调。这可通过以下二个方面来实现,即对砂浆体的组成材料进行相应选择以及在第二组件6内设置加强件10,比如纤维加强件。
本发明的传力件最好接下述方式制成,即将预制的第一组件5与第二组件6整体浇注或将第二组件6与第一组件5整体浇注。在浇注过程中第一组件5和漏斗形塑料件18用作浇注模的模板部件。为此,在浇注之前,要将在其内侧环状圈上设有凸起41的第一组件5放在漏斗形塑料件18具有相应结构的端部。根据注入浇注模中砂浆量的多少,还可调整第二组件6的尺寸,以适应待修建的结构物混凝土体的大小。浇注过程可在施工现场进行,这样可省去运输费用。当然也可在浇注完结构物混凝土之后再制造第二组件6。为此,要将第一组件和相应浇注模板固定于待浇注的结构物混凝土成型模板上。在浇注完混凝土之后,向浇注模之间的空间内注入砂浆,上述浇注模最好由塑料制成。
可接已知方式设置环绕位于结构物混凝土体9中的锚具1的螺旋加强件26。显然在本发明的传力件中要设置一个将传力件固定于待浇注的结构物混凝土体19成型模板上的装置,该装置在图中未示出,上述措施无需在这里作特别描述。
图2和3表示的是处于未埋入状态的本发明的传力件。图2为传力件的纵剖面图,图3为从第一组件方向看的传力件平面图。
作为上述描述内容的补充,下面利用附图对传力件组件或各个表面中的斜面、坡等如何进行有效的设计加以描述。如上所示,外环圈12背向环13向外延伸,其延伸方向与传力件纵向轴15的夹角16在10°~45°之间,其中最好为20°~30°。从承压面2方向看肋28的外环形表面也向外侧倾斜,其倾斜方向与上述纵向轴15的夹角17为5°~30°,其中最好为10°~20°。每两个肋之间形成的凹部27侧面为坡度较小的坡面,其坡度为5°~20°。环带面7b和肋28的前端面7e倾斜成下述状态,即从第二组件传出的作用力流的作用线几乎呈直角,并进入与前端面邻接的结构物混凝土体中。上述面的倾斜方向与和纵向轴15相垂直的平面的相应夹角42,43为5°~20°。
第二组件6的内形成面8的倾斜方向与漏斗形塑料件18的锥度相一致,其倾角35约为3°。同样第一组件5的内环圈11的倾斜方向与内形成面的倾斜方向也是一致的。
锥状环形收缩形成面7c与纵向轴15的夹角为+/-5°~+/-20°左右。
第二组件6应设计为砂浆无问题地浇注到浇注模内,而不会产生气泡,并且在将制造好的传力件放入待浇注混凝土的结构物中时,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不产生有空气的空间。
通过对不同表面的倾角和斜率加以选择,就可使从锚头传递至结构物混凝土体上的集中作用力经过第二组件而均匀分散开。
图4为图1所示结力件的改进形式的纵剖面局部图。实际上漏斗形塑料件18完全与第一组件5的内环圈11迭靠在一起。第二组件6的内成形面8与第一组件5内环圈11的内形成面共同构成传力件呈连续状的锥形孔。塑料件18中朝向承压面2的端部,不超过内环圈11高度的端部区域内,其壁的强度减小。在上述位置设有一环形绝缘中间层37,该层截面为L形。上述中间及37中不贴靠在塑料件18上的一侧,设在传力件的前端,并至少贴靠在承压面2的一部分。由于上述绝缘中间层37设置于传力件中锚头4和第一组件5的相邻表面之间,从而当锚头4放置于传力件的第一组件5上时,可实现电绝缘。对于具有较大强度的绝缘材料,可选用CeVolite。
图5表示本发明的传力件的第二实施例。该传力件在设计上有一简单的变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其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在环状收缩区域7b、7c内没有设置轴向延伸的肋。
上述设计的进一步变换形式参见图6~8所示的第三实施例。该传力件与前述传力件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组件6的给定形状及出口或注浆管23的布置。
第二组件6也可由可浇注的材料制成,该材料可以实现硬化,该第二组件6为空心体,该空心体相对纵轴15旋转而形成。如前面所示,该第二组件6可与第一组件整体浇注。为了进一步增加与结构物混凝土体的连接面积,第二组件6的外形成表面设有环状凸起29,它沿径向向外突出,它设置于环状收缩面7c的区域内,而不是设置于沿传力件周边布置的凹部区域中轴向延伸的肋区域内。上述凸起29在朝向较小面7d的一侧形成有环状面7f。该环状面7f也可呈倾斜状态并与环带面7b基本保持平行,还可对上述环状面7f和面积较小的面7d的倾斜角度加以选择,从而使从第二组件6传递出来和进入结构物中的力的作用线尽可能相互保持垂直状态。上述第二组件的给定形状是这样设计的,即既不在第二组件的浇注期间内产生气泡,也不在给传力件浇注混凝土的期间内产生气泡。
凸起29沿径向延伸,其延伸最终位置顶多位于由具有较大面积的面7a所确定的第二组件6的最大直径处。上述凸起29的直径最好小于第二组件的最大直径。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第一组件5不仅设有出口或注浆管23的导向孔32,而且还设有成整体的管子导向通道38,通过该通道38出口或注浆管可伸入至位于第一组件5区域内的传力件锥形孔19中。另外在漏斗形塑料件18与第一组件5与相贴靠的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设有出口或注浆孔33。图7和8给出了上述法兰及管子通道38的形状和结构。上述管子通道的壁同时成为内外环圈11、12的加强连接部件。
图6中还给出了一种改进形式,它由位于环状收缩区域内的虚线表示。不带有凸起的环状收缩形成面7c朝向具有较大面积的面7a呈锥状逐渐缩小。
虽然在本说明书中首先提出传力件采用旋转对称体,但是本发明的传力件也可考虑采用其它结构,如平截头角锥状体。

Claims (15)

1.一种用于锚具的传力件(1),上述锚具用混凝土浇注于结构物(9)混凝土体中,其承压面(2)牢固挡靠在包含各根预应力筋(3)的锚头(4)上,该传力件包括至少二个组件,其中基本呈环形的第一组件(5),其上设有承压面,以及第二组件(6),它置于第一组件中背向上述承压面的一侧,第二组件为空心体,它包括外表面(7)和内形成面(8),上述外表面又分为二个基本呈环形的面(7a,7d)和一个外形面表面(7b,7c),上述外形成表面呈平截头锥体形状,其较大面积的端面(7a)朝向第一组件,上述外形面表面至少具有一个径向环形收缩面(7b,7c),该收缩面形成环带面(7b),该环带面(7b)和第二组件的较小面积的端面(7d)共同用于将预应力传递给结构物,
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组件(5,6)坚固地互相连接,两个组件的相邻端至多部分搭接,制成第二组件的材料其强度小于制成第一组件的材料的强度,但大于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收缩面(7b,7c)除形成有环带面(7b)外,还形成有另一表面(7c),该表面与锥体中较小面积的端面(7d)相连,它沿传力件轴向延伸,并朝向锥体中具有较大面积的端面(7a)呈锥状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带面(7b)与和传力件纵向轴(15)相垂直的平面的夹角至多为30°,该环带面的内环线朝向锥体中面积较小的端面(7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第二组件中的外形成表面在环形收缩区域(7b,7c)内至少设有一个向外伸延的径向环形凸起部件(29),上述凸起部件的最大径向直径小于第二组件(6)中朝向第一组件(5)的表面区域(7a)的最大径向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收缩区域(7b,7c)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肋(28),该肋分布在环形周边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第二组件(6)由能硬化的可浇注材料制成,该材料最好为砂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件(5)最好由铸钢制成,它的截面基本呈U形,该U形截面的两侧壁形成外环圈和内环圈(11,12);U形截面底部形成环(13),该环上形成有承压面(2),第二组件(6)突出并伸入到由上述环(13)和相对设置的环圈(11,12)表面所形成的收缩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件(5)的外环圈(12)从环(13)向外延伸,其延伸方向与传力件(1)纵向轴(15)的夹角(16)为10°~45°,第一组件中还设有支壁(14),该支壁基本沿径向延伸,它与上述内外环圈(11,12)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形成表面(8)呈锥形,该内形成表面所形成的锥形孔(19)的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承压面(2)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内形成表面(8)内套有基本呈漏斗形的塑料件(18),塑料件中朝向承压面(2)的端部区域与第一组件(5)的内环圈(11)至少部分叠靠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塑料件(18)中背向承压面(2)的端部从第二组件(6)的锥形孔(19)中伸出,该端部设有与一管形塑料件(21)相连的连接部件(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料件(18)的伸出端部中设注浆管(23)连接装置(22)。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位于内形成表面(8)的区域内的塑料件(18)上连通有注浆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塑料件(18)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二组件(6)的连接部件(24,25),从而可防止塑料件(18)相对第二组件(6)作轴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力件,其特征在于,在制作第二组件(6)时第一组件(5)和塑料件(18)用作模板。
CN93104421A 1992-03-24 1993-03-24 锚具传力件 Expired - Lifetime CN10580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2810216.9 1992-03-24
EP92810216 1992-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59A CN1083159A (zh) 1994-03-02
CN1058065C true CN1058065C (zh) 2000-11-01

Family

ID=8211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0442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58065C (zh) 1992-03-24 1993-03-24 锚具传力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345742A (zh)
JP (1) JP3224896B2 (zh)
CN (1) CN1058065C (zh)
AU (1) AU657208B2 (zh)
DE (1) DE59306005D1 (zh)
ES (1) ES2102632T3 (zh)
NO (1) NO930985L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8635B2 (ja) * 1991-11-26 1998-02-04 ファウエスエル・インターナチオナル・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構造部分のプレストレス要素のための張り定着装置
DE59305764D1 (de) * 1993-01-11 1997-04-17 Vsl Int Ag Spannverankerung für mindestens ein innerhalb eines Hüllrohres verlaufendes Zug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 Spannverankerung
US5596854A (en) * 1994-01-19 1997-01-28 Vsl International Ag Post-tensioning anchor head assembly
US5720139A (en) * 1996-02-26 1998-02-24 Sorkin; Felix 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a multi-strand anchorage system
US5939003A (en) * 1997-01-31 1999-08-17 Vsl International Post-tens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012867A (en) * 1997-08-18 2000-01-11 Sorkin; Felix L. Multi-strand anchorage system with an anchor body for receiving a grout tube
US6027278A (en) * 1998-01-15 2000-02-22 Sorkin; Felix L. Wedge-receiving cavity for an anchor body of a post-tension anchor system
US6017165A (en) * 1998-01-15 2000-01-25 Sorkin; Felix L. Wedge-receiving cavity for an anchor body of a post-tension anchor system
US6234709B1 (en) * 1998-01-15 2001-05-22 Felix L. Sorkin Wedge-receiving cavity with radiused edge for an anchor body of a post-tension anchor system
FR2794484B1 (fr) * 1999-06-03 2001-08-03 Freyssinet Int Stup Dispositif d'ancrage d'un cable de structure
US6764105B1 (en) * 2002-05-07 2004-07-20 Felix L. Sorkin Duct coupler apparatus for use with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al construction
US7566101B2 (en) 2002-07-15 2009-07-28 Hennessy Industries, Inc. Vehicle wheel balance weights
ES2303737B1 (es) * 2003-06-02 2009-05-01 Universidade Da Coruña Procedimiento de diseño y fabricacion de elementos pretensados de armadura pretesa hibridos.
US7597505B2 (en) * 2006-03-28 2009-10-06 Price Herbert S Roof bolt plate
JP5014236B2 (ja) * 2008-04-22 2012-08-29 三井住友建設株式会社 外ケーブル定着構造
US20110101679A1 (en) * 2009-10-13 2011-05-05 Crigler John R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segmental duct couplers
JP2013515179A (ja) * 2009-12-23 2013-05-02 ジオテック、プロプライエタリー、リミテッド 固定システム
CA2698434C (en) * 2010-04-01 2017-08-08 William James Ekins Duct grip anchor system
WO2012058808A1 (zh) * 2010-11-03 2012-05-10 杭州神列锻压件有限公司 预应力锚垫板
CA2771580C (en) 2011-03-08 2019-04-09 Plombco Inc. Overmolded wheel-balancing weight
CN102182146B (zh) * 2011-03-29 2012-07-0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预应力筋张拉设备、系统、方法及混凝土连续箱梁
CN103132457B (zh) * 2013-03-25 2014-12-0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多束锚杆或锚索张拉锁定力自均衡空心球铰及施工方法
WO2014204947A1 (en) 2013-06-17 2014-12-24 Structural Technologies, Llc Duct coupler devices,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3306488B (zh) * 2013-07-10 2015-10-21 耿晓梅 预应力筋张拉回缩量自动控制的张拉机
US9926698B2 (en) * 2014-05-19 2018-03-27 Felix Sorkin Cap for anchor of post-tension anchorage system
WO2016063960A1 (ja) * 2014-10-22 2016-04-28 新日鉄住金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及び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US10508447B2 (en) * 2017-04-28 2019-12-17 Precision-Hayes International Inc. Sealing cover for concrete anchor
CN108222375B (zh) * 2018-02-07 2023-08-01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填补加强式锚垫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0787813B2 (en) 2018-04-19 2020-09-29 Precision-Hayes International Inc. Tendon coupler
EP4182515A1 (en) * 2020-07-15 2023-05-24 CCL Stressing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ncrete post-tensioning anch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71882A (en) * 1940-10-28 1945-03-20 Freyssinet Eugene Tensioning and anchoring of cables in concrete or similar structures
US2609586A (en) * 1949-12-13 1952-09-09 Raymond Concrete Pile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ssing concrete
DE1124220B (de) * 1956-11-12 1962-02-22 Hermann Donath Bewehrungsstab fuer Beton, insbesondere fuer Spannbeton
GB894240A (en) * 1959-06-25 1962-04-18 Stup Procedes Freyssinet Improvements in anchorage devices for prestressing reinforcements
BE608227A (fr) * 1961-11-30 1962-01-02 Stressed Concrete Design Ltd Perfectionnements à la précontrainte de bâtiments ou d'ouvrages
BE663446A (zh) * 1964-05-21
BE674339A (fr) * 1965-01-04 1966-04-15 Travaux Comp Ind De Dispositif de réalisation de béton précontraint
CH444441A (de) * 1965-09-16 1967-09-30 Losinger Ag Einrichtung zum Spannen und Verankern von mehreren, zusammen ein Spannkabel bildenden Spanngliedern
AU1752167A (en) * 1967-02-09 1968-08-15 Tensioning device for pres-stressed concrete components
DE2423741A1 (de) * 1974-05-16 1975-11-20 Dyckerhoff & Widmann Ag Verankerungsvorrichtung fuer buendelspannglieder fuer spannbeton
DE3125166C3 (de) * 1981-06-26 1993-12-02 Dyckerhoff & Widmann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nachspannbaren Verpreßankers
EP0314708A1 (fr) * 1987-02-04 1989-05-10 Stanislas Bielecki Ancrage en nappes radiales pour armatures de precontrainte, haubans ou amarres
FR2628777B1 (fr) * 1988-03-18 1990-08-17 Vsl France Dispositif d'ancrage de cables precontraints pour ouvrages du type maconneri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59306005D1 (de) 1997-05-07
JPH0649951A (ja) 1994-02-22
AU657208B2 (en) 1995-03-02
AU3540293A (en) 1993-09-30
ES2102632T3 (es) 1997-08-01
NO930985L (no) 1993-09-27
JP3224896B2 (ja) 2001-11-05
US5345742A (en) 1994-09-13
CN1083159A (zh) 1994-03-02
NO930985D0 (no) 1993-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65C (zh) 锚具传力件
US6739797B1 (en) Interlocking erosion control block with integral mold
CN206109970U (zh) 适用于中强震区的预制装配式桥墩
CA2255903C (en) Composite concrete metal encased stiffeners for metal plate arch-type structures
US6705058B1 (en) Multiple-part pole
US5107785A (en) Floating dock and breakwater
CN1011426B (zh) 钢筋拼接套
CN1225969A (zh) 用于构造锚定装置的方法、构件和钢索
CN113718765A (zh) 一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支护桩
CN110685434A (zh) 现浇多曲面双层斜交混凝土网格结构模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US20080304908A1 (en) Gutter Block Structure, Water Channel Formed by Gutter Block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utter Block Structure
CN209775994U (zh) 一种高强度雕塑结构
CN213114514U (zh) 一种水利施工护坡装置
CN112211184A (zh) 一种内置加强筋的建筑管桩
CN210420850U (zh) 预制高强混凝土组合式桥墩结构
CN108457192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立柱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10031776U (zh) 一种齿槽式型预制rpc管桩结构
CN1084818C (zh) 锚具
JP3320049B2 (ja) 杭の製造方法
CN1215240C (zh) 锚垫板
CN110103318A (zh) 一种铅笔桩的制造方法及铅笔桩
EP0171422A1 (en) A sliding form for casting columns
CN216193747U (zh) 新型临时道路结构
CN220318512U (zh) 间隔螺旋肋高强预应力桩
JP2008101327A (ja) 連結コンクリート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