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8439B - 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98439B CN105698439B CN201610217154.5A CN201610217154A CN105698439B CN 105698439 B CN105698439 B CN 105698439B CN 201610217154 A CN201610217154 A CN 201610217154A CN 105698439 B CN105698439 B CN 1056984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heat exchanger
- compressor
- magnetic valve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35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6—Heat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urce of low potential hea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7/00—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 F24D17/02—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4/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eat pumps
- F24H4/02—Water hea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及其控制方法,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的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第三电磁阀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本发明可以根据港区要求实现空调制冷、制热和生活热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码头港区建筑室内空气调节及热水供应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码头港区分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而港区生产辅助建筑物:包括综合办公楼、候工楼、餐厅等,冬夏季需对建筑室内空气进行室温调节;同时,还需为生产作业人员提供生产生活热水,由于港区位置远离市区,很难采用城市热网。港区空调一般设置中央空调系统,热水系统采用电辅型热泵热水器。夏季空调制冷,大量的冷凝热散发到室外大气中,产生热污染,冬季供暖,当室外温度过低时,造成空调机组的停机保护现象;港区用生活热水,需从新设计一套热源,不仅增加初投资,同时降低了能源利用率。
港区水源充足,对于大型水体,如江河、海水,由于水体蓄热作用,水温受气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延迟。因此,港区空调、热水供应可充分利用江水、海水等低温热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港区空气调节及热水供应需提供两套系统,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筹资多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可根据港区要求实现空调制冷、制热和生活热水功能,减少了初投资,节约能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的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
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一节流阀;
循环泵连接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截止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不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一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带走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凝热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上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不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四通阀、第二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上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分两路循环:一路通过第一四通阀经过第三电磁阀进入第一换热器冷凝放热;另一路经第二压缩机压缩,通过第二四通阀经第二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与第一换热器冷凝放热的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带走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凝热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上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通过第二四通阀、第二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一次节流,经第一节流阀二次节流,二次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上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同时调整第一四通阀转向;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三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经过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的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经过第二四通阀、第二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分两路循环:一路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另一路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二次节流,进入第三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上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三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换热器不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经第二四通阀进入第三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三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节流,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上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分两路循环:一路经过第一四通阀、第一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节流;另一路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经过第二四通阀进入第三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三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节流,经过第一节流阀节流后的制冷剂与经过第二节流阀节流后的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实施本发明的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及其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由于电磁阀的自动控制以及四通阀的转向调节功能,可根据季节或港区要求实现空调制冷、制热和生活热水等多种功能,减少了初投资,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
图中:1、第一压缩机,2、第一四通阀,3、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5、第三电磁阀,6、第四电磁阀,7、第二四通阀,8、第一换热器,9、第二换热器,10、第三换热器,11、第一节流阀,12、第二节流阀,13、第一截止阀,14、第二截止阀,15、循环泵,16、第二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7,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6,第二压缩机16,及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第三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缩机1连接第一四通阀2与第二压缩机16,第一四通阀2连接第一电磁阀3、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6,第二四通阀7连接第二电磁阀4、第四电磁阀6、第三换热器10、第二压缩机16;
第一四通阀2与第二四通阀7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第一四通阀2与第一换热器8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5;
第一换热器8与第二换热器9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12,第二换热器9与第三换热器10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阀12、第一节流阀11;
循环泵15连接第一截止阀13,第一截止阀13连接第一换热器8,第一换热器8连接第二截止阀14。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需求,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具有如下多种控制方法:
夏季运行时:
S1、单独制冷工况
开启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6,关闭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第二换热器9和第二压缩机16不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7进入第一压缩机1,经过第一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第一四通阀2进入第一换热器8冷凝放热,由第一换热器8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11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10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7进入第一压缩机1,再次进行循环。
水源通过循环泵15进入第一换热器8,带走第一换热器8内的冷凝热经过第二截止阀11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S2、单独生活热水
开启第二电磁阀4、第三电磁阀5,关闭第一电磁阀3、第四电磁阀6,第三换热器10不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一四通阀2进入第一压缩机1,经过第一压缩机1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16再次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四通阀7经第二电磁阀4进入第二换热器9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9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12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8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2进入第一压缩机1,再次进行循环。
水源通过循环泵15进入第一换热器8,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14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S3、制冷兼部分热回收
开启第二电磁阀4、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6,关闭第一电磁阀3;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7、第四电磁阀6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1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分两路循环:一路通过第一四通阀2经过第三电磁阀5进入第一换热器8冷凝放热;另一路经第二压缩机16压缩,通过第二四通阀7经第二电磁阀4进入第二换热器9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9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12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与第一换热器8冷凝放热的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11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10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7、第四电磁阀6进入第一压缩机1,再次进行循环。
水源通过循环泵15进入第一换热器8,带走第一换热器8内的冷凝热经过第二截止阀14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S4、制冷兼全热回收
根据用热水量大小,制冷兼全热回收可分为一般工况和极端工况:
a、一般工况,用热水量较小,第一换热器8不工作。
开启第二电磁阀4、第四电磁阀6,关闭第一电磁阀3、第三电磁阀5;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7、第四电磁阀6进入第一压缩机1,经过第一压缩机1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16再次压缩,通过第二四通阀7、第二电磁阀4进入第二换热器9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9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12绝热膨胀进行一次节流,经第一节流阀11二次节流,二次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10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7、第四电磁阀6进入第一压缩机1,再次进行循环。
b、极端工况,用热水量较大,第一换热器8蒸发吸热。
开启第二电磁阀4、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6,关闭第一电磁阀3,同时调整第一四通阀2转向;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三电磁阀5、第一四通阀2与经过第二四通阀7、第四电磁阀6的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压缩机1压缩,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16再次压缩,经过第二四通阀7、第二电磁阀4进入第二换热器9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9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12绝热膨胀进行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分两路循环:一路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8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2进入第一压缩机1;另一路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11绝热膨胀进行二次节流,进入第三换热器10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7、第四电磁阀6进入第一压缩机1,再次进行循环。
水源通过循环泵15进入第一换热器8,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14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冬季运行时:
S1、单独供暖
开启第三电磁阀5,关闭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4、第四电磁阀6,第二换热器9不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2进入第一压缩机1,经过第一压缩机1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经第二四通阀7进入第三换热器10冷凝放热,由第三换热器10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11绝热膨胀进行节流,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8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2进入第一压缩机1,再次进行循环。
水源通过循环泵15进入第一换热器8,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14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S2、单独生活热水
同夏季运行单独生活热水工况。
S3、供暖兼生活热水
开启第一电磁阀3、第三电磁阀5,关闭第二电磁阀4、第四电磁阀6;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2进入第一压缩机1,经过第一压缩机1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分两路循环:一路经过第一四通阀2、第一电磁阀3进入第二换热器9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9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12绝热膨胀进行节流;另一路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经过第二四通阀7进入第三换热器10冷凝放热,由第三换热器10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11绝热膨胀进行节流,经过第一节流阀11节流后的制冷剂与经过第二节流阀12节流后的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8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2进入第一压缩机1,再次进行循环。
水源通过循环泵15进入第一换热器8,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14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实施例
某码头港区靠泊两条100,000DWT散货船,后方陆域需生产生活热水量80t/d,夏季办公区公共建筑冷负荷240kW,冬季热负荷150kW;系统采用本发明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状态为制冷兼全热回收极端工况。制冷剂采用R22,蒸发温度2℃,冷凝温度60℃,生活热水进水温度20℃,出水温度55℃。
传统设计采用空调器+空气能热水器,制冷量240kW的空调器一套;制热水量为2t/h的空气能热水器3台(2用1备),额定功率:17.9kW/台,每天运行20h。
图2为本发明制冷剂循环压焓图,过程线1-2表示制冷剂在第一压缩机1、第二压缩机16内的压缩过程,过程线2-3表示制冷剂工质在第二换热器9中冷凝放热制取生活热水过程,过程线3-4表示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12的节流过程,过程线4-1表示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8和第三换热器10内的蒸发过程。
本发明与传统空调器+空气能热水器的能效对比分析
表一 制冷剂状态点的参数值
一、本发明的能效计算
机组单位制冷能力q=h1-h4=405.8-277.6=128.2kJ/kg
通过第三换热器10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第二换热器9回收热量
W2=Q·ρ·C·Δt=10×4.2×103×35÷3600=408.3kW
通过第二换热器9的制冷剂质量流量
经第一换热器8吸收的热量
W3=(M2-M1)·(h1-h4)=(2.37-1.87)×128.2=64.1kW
循环泵15消耗功率
循环泵流量L=5.5m3/h,扬程H=10mH2O,效率η=0.9
第一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16消耗总功率
P=M2·(h2-h1)=2.37×(450-405.8)=104.8kW
本发明的综合能效比为
本发明夏季工况耗电量
M=(104.8+0.17)×8×120=1.0×105kWh
二、传统空调器+空气能热水器的能效计算
空调器用电功率
P=M1·(h2-h1)=1.87×(450-405.8)=82.7kW
传统机组夏季工况耗电量
M=17.9×2×20×120+82.7×8×120=1.7×105kWh
通过本发明与传统空调器+空气能热水器对比,夏季工况可节约电量0.7×105kWh。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7)
1.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的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
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一节流阀;
循环泵连接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截止阀;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不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一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带走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凝热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2.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的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
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一节流阀;
循环泵连接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截止阀;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不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四通阀、第二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3.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的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
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一节流阀;
循环泵连接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截止阀;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分两路循环:一路通过第一四通阀经过第三电磁阀进入第一换热器冷凝放热;另一路经第二压缩机压缩,通过第二四通阀经第二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与第一换热器冷凝放热的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带走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凝热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4.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的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
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一节流阀;
循环泵连接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截止阀;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通过第二四通阀、第二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一次节流,经第一节流阀二次节流,二次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
5.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的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
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一节流阀;
循环泵连接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截止阀;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同时调整第一四通阀转向;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第三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经过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的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经过第二四通阀、第二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分两路循环:一路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另一路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二次节流,进入第三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四通阀、第四电磁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6.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的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
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一节流阀;
循环泵连接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截止阀;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三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换热器不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经第二四通阀进入第三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三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节流,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7.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所述的第一压缩机连接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二四通阀连接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三换热器和第二压缩机;
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之间依次设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一节流阀;
循环泵连接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截止阀;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经过第一压缩机压缩后的中温中压制冷剂分两路循环:一路经过第一四通阀、第一电磁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二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节流;另一路经第二压缩机再次压缩,经过第二四通阀进入第三换热器冷凝放热,由第三换热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绝热膨胀进行节流,经过第一节流阀节流后的制冷剂与经过第二节流阀节流后的制冷剂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蒸发吸热,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四通阀进入第一压缩机,再次进行循环;水源通过循环泵进入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后经过第二截止阀排出,循环可往复进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17154.5A CN105698439B (zh) | 2016-04-08 | 2016-04-08 | 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17154.5A CN105698439B (zh) | 2016-04-08 | 2016-04-08 | 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98439A CN105698439A (zh) | 2016-06-22 |
CN105698439B true CN105698439B (zh) | 2018-01-23 |
Family
ID=5621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17154.5A Active CN105698439B (zh) | 2016-04-08 | 2016-04-08 | 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9843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36328B1 (ko) * | 2009-12-22 | 2016-07-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히트 펌프 장치 및 그 실외기 |
CN102506520B (zh) * | 2011-10-31 | 2014-12-10 | 刘雄 | 空调制冷设备 |
CN103900288B (zh) * | 2014-04-04 | 2016-08-24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港区用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N204438618U (zh) * | 2014-11-29 | 2015-07-01 | 刘雄 | 空调制冷设备 |
CN104501461A (zh) * | 2015-01-06 | 2015-04-08 | 刘雄 | 热泵设备 |
CN204438597U (zh) * | 2015-01-06 | 2015-07-01 | 刘雄 | 热泵设备 |
CN104764241A (zh) * | 2015-03-30 | 2015-07-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 |
CN205641684U (zh) * | 2016-04-08 | 2016-10-12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 |
-
2016
- 2016-04-08 CN CN201610217154.5A patent/CN10569843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98439A (zh) | 2016-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96380B (zh) | 一种制冷剂过冷热量再利用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 | |
CN101713599B (zh) | 空调热泵装置 | |
CN102997499A (zh) | 一种可同时制取冷水与热水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 |
CN103090485A (zh) | 用于餐馆的空调系统 | |
CN102538112A (zh) | 一种户式热湿分控辐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446756A (zh) |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 |
WO2011113295A1 (zh) | 多功能空调、热水系统 | |
CN110749018A (zh) | 一种单机双级压缩中间抽气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 |
CN107024031A (zh) | 一种适用于大温差的三压力高效风冷热泵机组 | |
CN109357426B (zh) | 用于机房和房间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836792B (zh) | 热泵与热水加热组合系统 | |
CN109186114A (zh) | 一种热泵设备 | |
CN205641684U (zh) | 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 | |
CN105698439B (zh) | 一种调控港区热湿环境的水源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716744A (zh) | 一种双冷热源热泵驱动的空调系统 | |
CN110749004B (zh) | 土壤与相变材料耦合蓄能的新风多级处理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01799223B (zh) | 全年候空气源热泵三用机组及其运行方法 | |
CN208091006U (zh) | 可实现冬季复叠循环供暖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 |
CN108679868B (zh) | 一种自力式多功能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966696A (zh) | 带太阳能喷射的冷媒辐射墙一体化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
CN106895474B (zh) | 一种多模式太阳能热泵冷热水系统 | |
CN107101417A (zh) | 前置水换热器四模态冷暖热水三用机 | |
CN2457532Y (zh) | 具有生活热水的风冷热泵装置 | |
CN203798017U (zh) | 一种港区用热泵机组 | |
CN103900288B (zh) | 一种港区用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