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9578A - 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49578A CN105649578A CN201610070757.7A CN201610070757A CN105649578A CN 105649578 A CN105649578 A CN 105649578A CN 201610070757 A CN201610070757 A CN 201610070757A CN 105649578 A CN105649578 A CN 1056495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suspension sleeve
- coal
- coal seam
-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7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41000252254 Catostom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8398 formation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41000521257 Hydrop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34 co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2010 grow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2368 Ang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2961 Apl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129 oil wel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SXYIRMFQILZOAM-HVNFFKDJSA-N (3R,5aS,6R,8aS,9R,10S,12R,12aR)-10-methoxy-3,6,9-trimethyldecahydro-3,12-epoxypyrano[4,3-j][1,2]benzodioxepines Chemical compound C1C[C@H]2[C@H](C)CC[C@H]3[C@@H](C)[C@@H](OC)O[C@H]4[C@]32OO[C@@]1(C)O4 SXYIRMFQILZOAM-HVNFFKD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0584 Calmodul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41952 Calmodul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738 Limesto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17 coal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1 light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28 lime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6—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4—Obtaining from a multiple-zone wel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是在井内设置一个管道,管道中有三个彼此隔离的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侧壁分别与两个煤层连通,实现两个煤层的气分别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排至井口,两个煤层的液体分别流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底部,在井中实现气液分离;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以及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设置单向阀,避免在井底形成积液同时又同时将两个煤层的液体共同抽出井外。本发明利用单井分别对上、下煤层产出的气、水进行同采同抽,在井底就进行了气液分离,实现了“气走气路,水走水路”,分隔了两套煤层的压力系统,减小了开发中的层间干扰,有效提高了产气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层气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沁水盆地是我国主要的煤层气研究区和开发区,发育有3#和15#两套可采煤层。15#煤层及其围岩含大量地层水,并且储层稳定性欠佳,在开采中易产生大量煤粉,而3#煤层具有较有利的水文地质条件[1],因此,15#煤层尚未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现有的生产井网主要针对3#煤层进行部署。为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煤层气产量目标,要求在现有生产井网的基础上,逐渐实现3#和15#煤层的共同开发。
发明内容
采用常规双层合采方式对3#煤层和15#煤层同时进行开发,能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井网,节约开发成本,但由于两套煤层压力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和储层物性的差异,容易产生层间干扰,影响开发效果。采用两套井网对3#煤层和15#煤层进行分层开采,能够减小层间干扰,但将导致生产井数和开发成本的增加。
沁水盆地南部水文地质条件对排采的影响
沁水盆地南部二叠系山西组3#煤层和石炭系太原组15#煤层间相距约71.01~97.36m。3#煤层以上数米虽发育有砂岩裂隙含水层,但3#煤层顶板含水性较弱,裂隙不发育,对地层水有较好的封隔作用。因此,3#煤层的开发具有较有利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反,15#煤层的直接顶板K2灰岩层是区内太原组含水层系中的主要含水层,在开发过程中,地层水可沿渗透性较好的区域向煤层渗流。15#煤层底板以下5~60m发育有含裂隙岩溶的承压含水层。该含水层水头标高一般高于15#煤层底板标高,在裂隙和断层发育带,地层水可沿断裂或构造裂隙上窜至煤层,上述因素极大地增加了15#煤层排水降压的难度。
二者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使得15#煤层的排水难度远大于3#煤层,15#煤层产水量更多,排水时间更长,产气量更少。在合采时,应当尽量避免3#煤层产出的地层水经由井筒流至15#煤层,与15#煤层产出水一起在井筒中形成积液,封堵15#煤层的排水及产气通道,导致15#煤层压力下降缓慢,煤层气难以解吸;同时,3#煤层产出的地层水无法及时排出地层,也不利于3#煤层排水降压的进行和煤层气的产出。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及其装置,利用单井就可对上、下煤层进行同采同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在井内设置一个管道,管道中有三个彼此隔离的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侧壁分别与两个煤层连通,实现两个煤层的气分别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排至井口,两个煤层的液体分别流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底部,在井中实现气液分离;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以及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设置单向阀,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单向阀出口朝向第二通道,避免第二通道的液体进入第一通道形成积液又同时将两个煤层的液体共同排至第三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的单向阀出口朝向第三通道,避免第三通道的液体进入第二通又同时通过第三通道将两个煤层的液体共同抽出井外。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道与上煤层连通,第一通道与下煤层连通。避免了上煤层产出的地层水经由井筒流至下煤层,与下煤层产出的水一起在井筒中形成积液,封堵下煤层的排水及产气通道,导致下煤层压力下降缓慢,煤层气难以解吸;同时,上煤层产出的地层水能及时排出地层,有利于上煤层排水降压的进行和煤层气的产出。
优选的,所述管道为生产套管,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是通过在生产套管内设置悬挂套管、在悬挂套管内设置油管实现的,即生产套管与悬挂套管之间的环空构成第一通道,悬挂套管与油管之间的环空构成第二通道,油管为第三通道。
优选的,将两个煤层的液体共同抽出井外是通过在第三通道内设置抽油杆,以及在抽油杆底部设置与第三通道内壁适配的柱塞实现的,所述柱塞内部设有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上设有只允许液体从下往上流的单向阀。驱动抽油杆向上运动,第一通道的液体经过单向阀进入第二通道底部,第二通道的液体经过单向阀进入第三通道,驱动抽油杆向下运动:第三通道内的水经由柱塞的单向阀进入柱塞上部,并随着抽油杆的上升被不断排出井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与其中一个煤层的连通,是通过在第二通道的侧壁上设置连通装置实现的。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装置包括中空的环形装置和连通管,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环形装置的内部与其中一层的通油孔连通;所述环形装置的侧壁与第一通道配合密封,将第一通道隔离为上下两部分,在环形装置上设置一圈连通管将第一通道的上下两部分连通。
一种用于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的装置,包括双层分压合采采气管柱,所述双层分压合采采气管柱包括生产套管、设置在生产套管内的悬挂套管、设置在悬挂套管内的油管,设置在油管内的抽油杆,以及设置在抽油杆底部的柱塞,所述柱塞外壁与油管内壁适配,所述悬挂套管底部与生产套管底部之间、悬挂套管底部与油管底部之间均有间隙,生产套管的侧壁在上、下煤层处均设有通油孔;
所述悬挂套管与油管之间的环空通过连通装置与其中一个煤层的通油孔连通,所述其中一个煤层的通油孔与悬挂套管与生产套管之间的环空不连通,所述连通装置不封堵生产套管与悬挂套管之间的环空;
所述柱塞内部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上设有游离阀,所述油管和悬挂套管的底部均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分别设有固定阀A和固定阀B,所述游动阀、固定阀A和固定阀B均为单向阀,游动阀、固定阀A和固定阀B的出水方向均朝上。驱动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抽油杆向上运动:下煤层产出的水沿生产套管与悬挂套管的环空流到生产套管底部,再先后流经固定阀B和固定阀A进入油管;上煤层产出的水沿悬挂套管与油管的环空流到悬挂套管底部,经由固定阀A进入油管;抽油杆向下运动:油管内的水经由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并随着抽油杆的上升被不断排出井口;上煤层和下煤层产出的煤层气,分别从悬挂套管与油管的环空以及生产套管与悬挂套管的环空排至井口。
优选的,所述连通装置包括中空的环形装置和连通管,所述悬挂套管与油管之间的环空通过环形装置的内部与其中一层的通油孔连通,所述环形装置与生产套管与悬挂套管将之间的环空配合密封,将将生产套管与悬挂套管之间的环空分为上下隔离的两部分,所述连通管贯穿所述连通装置的顶面和底面将生产套管与悬挂套管上下两部分的环空连通。
优选的,所述悬挂套管与油管之间的环空与上煤层的通油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沿环形装置均布设有一圈。
优选的,所述悬挂套管与环形装置一体制造。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充分利用现有井网的基础上,利用单井对上、下煤层同时进行开采,分别对上、下煤层产出的气、水进行同采同抽;
2.双层分压合采使上煤层的地层水从产出到流至井口的全过程,不会对下煤层造成影响,有效分隔了两套煤层的压力系统,避免了层间干扰的发生;
3.两套煤层的地层水经由油管及时排至井口,避免了井筒积液,促进了煤层的排水降压;
4.本发明中“气走气路,水走水路”,在井底即进行了气液分离;
5.上、下煤层产出的气体经由不同的通道到达井口,可对上、下煤层的产气量进行分层计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在煤层气井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区块累产气量数值模拟结果图;
图4是区块累产水量数值模拟结果图;
1-生产套管、2-悬挂套管、3-油管、4-抽油杆、5-连通管、6-柱塞、7-游动阀、8-固定阀A、9-固定阀B、10-连通装置、11-3#煤层、12-15#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在井内设置一个管道,管道中有三个彼此隔离的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侧壁分别与两个煤层连通,实现两个煤层产出的气分别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排至井口,两个煤层产出的液体分别流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底部,在井中实现气液分离;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间设置单向阀,优选的,单向阀设置在第二通道底部,只允许第一通道的液体流入第二通道,避免第二通道的液体进入第一通道形成积液又同时将两个煤层的液体共同抽出井外。第二通道与其中一个煤层的连通,通过在第二通道的侧壁上设置连通装置10实现的,连通装置10包括中空的环形装置和连通管5,第二通道通过环形装置的内部与其中一层的通油孔连通;所述环形装置的侧壁与第一通道配合密封,将第一通道隔离为上下两部分,在环形装置上均匀设置一圈连通管5将第一通道的上下两部分连通。
第三通道用于将两个煤层的液体共同抽出井外,第三通道与第二通道间设有单向阀,只允许第二通道的液体流入第三通道。第三通道可以是抽油泵(比如管式泵、杆式泵等)的泵筒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如在生产套管1内设置悬挂套管2、在悬挂套管2内设置油管3,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之间的环空构成第一通道,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构成第二通道,油管3为第三通道。环形装置可以与悬挂套管2一体制造,即悬挂套管2侧壁具有外凸的结构,这个外凸的结构穿过第一通道与其中一个煤层连通。将两个煤层的液体共同抽出井外可以通过上述的抽油泵或者在第三通道内设置潜水泵、或抽油杆4以及在抽油杆4底部设置与第三通道内壁适配的柱塞6实现的柱塞6内部设有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上设有只允许液体从下往上流的单向阀。通常情况下,下煤层的水含量高于上煤层,所以将第二通道与上煤层连通,第一通道与下煤层连通,避免上煤层的水流入下煤层中堵塞通道。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的装置,包括生产套管1、设置在生产套管1内的悬挂套管2、设置在悬挂套管2内的油管3,设置在油管3内的抽油杆4,以及设置在抽油杆4底部的柱塞6,柱塞6外壁与油管3内壁适配,优选的,生产套管1、悬挂套管2、油管3同轴设置。悬挂套管2的底部与生产套管1的底部之间、悬挂套管2的底部与油管3的底部之间均有间隙,生产套管1的侧壁在上、下煤层处均设有通油孔,优选的,上、下煤层的通油孔均绕生产套管1设有一圈。柱塞6内部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上设有游离阀7,油管3和悬挂套管2的底部均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分别设有固定阀A8和固定阀B9,优选的,固定阀A8和固定阀B9分别设于油管3、悬挂套管2底部的中央。游动阀7、固定阀A8和固定阀B9均为单向阀,游动阀7、固定阀A8和固定阀B9的出水方向均朝上,仅允许流体从下向上流动。
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通过连通装置10与其中一个煤层的通油孔连通,这一个煤层的通油孔与悬挂套管2与生产套管1之间的环空不连通,连通装置10不封堵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之间的环空。当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通过连通装置10与上煤层的通油孔连通时,上煤层产出的煤气依次通过通油孔A、连通装置10、悬挂套管2与油管3的环空排至井口,下煤层产出的煤气通过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之间的环空直接排至井口,从而使上、下煤层产出的煤层气分隔开;当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通过连通装置10与下煤层的通油孔连通时,下煤层产出的煤气依次通过通油孔A、连通装置10、悬挂套管2与油管3的环空排至井口,上煤层产出的煤气通过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之间的环空直接排至井口,从而使上、下煤层产出的煤层气分隔开。
连通装置10可以是与通油孔适配的管道或者连通装置10包括环形装置和连通管5,环形装置为中空结构,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通过环形装置的内部与其中一层的通油孔连通,优选的,环形装置形成环形空腔,保证上煤层产出的煤层气及时排出。环形装置同时又将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将之间的环空分为上下隔离的两部分,连通管5贯穿所述连通装置10的顶面和底面将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上下两部分的环空连通,连通管的个数是不同情况具体设置,优选的,连通管5沿环形装置均布设有一圈。当连通装置10为与通油孔适配的管道时,连通装置10与悬挂套管2可以一体制造也可分别成型;当连通装置10包括环形装置和连通管5时,环形装置与悬挂套管2可以一体制造也可分别成型。当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通过连通装置10与上煤层的通油孔连通时,下煤层产出的水沿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的环空流到生产套管1底部,再先后流经固定阀B9和固定阀A8进入油管3;上煤层产出的水沿悬挂套管2与油管3的环空流到悬挂套管底部,经由固定阀A8进入油管3;当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通过连通装置10与下煤层的通油孔连通时,上煤层产出的水沿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的环空通过连通管5流到生产套管1底部,再先后流经固定阀B9和固定阀A8进入油管3;下煤层产出的水沿悬挂套管2与油管3的环空流到悬挂套管底部,经由固定阀A8进入油管3。
使用时可以将双层合采采气管柱整体放入煤层气直井中或者按下列顺序放入:
a1.将生产套管1放入煤层气直井中;
a2.将悬挂套管2放入生产套管1中,悬挂套管2底部与生产套管1底部留有间隙;
a3.将有柱塞6和抽油杆4的油管3放入悬挂套管2中,油管3底部与悬挂套管2底部留有间隙,生产套管1、悬挂套管2和油管3的顶部均连接到井口。
驱动抽油杆4上下往复运动:以连通装置10设置在上煤层处为例:抽油杆4向上运动:下煤层产出的水沿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的环空流到生产套管1底部,再先后流经固定阀B9和固定阀A8进入油管3;上煤层产出的水沿悬挂套管2与油管3的环空流到悬挂套管2底部,经由固定阀A8进入油管3;抽油杆4向下运动:油管3内的水经由游动阀7进入柱塞6上部,并随着抽油杆4的上升被不断排出井口;上煤层和下煤层产出的煤层气,分别从悬挂套管2与油管3的环空以及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的环空排至井口。
下面以沁水盆地南部的3#煤层10和15#煤层11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介绍。由于沁水盆地南部二叠系山西组3#煤层和石炭系太原组15#煤层间相距约71.01~97.36m。3#煤层以上数米虽发育有砂岩裂隙含水层,但3#煤层顶板含水性较弱,裂隙不发育,对地层水有较好的封隔作用,15#煤层的直接顶板K2灰岩层是区内太原组含水层系中的主要含水层,所以将连通装置10设置在3#煤层处,这样15#煤层产出的水可以直接排到生产套管底部,而不需要流经连通装置10。
如图2所示,生产套管1、悬挂套管2与油管3共同构成了两套煤层的产气、产水通路。在3#煤层处,均匀布置的一圈连通管5将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之间的环空连通。排采时,上冲程抽油杆4向上运动,带动游动阀7和柱塞6向上运动,15#煤层12产出的水沿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的环空流到生产套管1底部,再先后流经固定阀B9和固定阀A8进入油管3;3#煤层11产出的水沿悬挂套管2与油管3的环空流到悬挂套管底部,经由固定阀A8进入油管3。下冲程抽油杆4向下运动,在油管3内的水经由游动阀7进入柱塞6上部,并随着抽油杆4的上升被不断排出井口。抽油杆4不断往复运动,产出的水便不断从煤层中排出井口。
同时,15#煤层12产出的煤层气沿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的环空向上流动,流至3#煤层时,经由连通管5穿过3#煤层11,继续沿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的环空向上流至井口;3#煤层11产出的气沿悬挂套管2与油管3的环空直接向上流动至井口。因此,3#煤层11和15#煤层12产出的煤层气,分别从悬挂套管2与油管3的环空以及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环空排至井口。
双层分压合采使3#煤层的地层水从产出到流至井口的全过程,未对15#煤层造成影响,有效分隔了两套煤层的压力系统,避免了层间干扰的发生。两套煤层的地层水经由油管及时排至井口,避免了井筒积液,促进了煤层的排水降压。该方法还实现了“气走气路,水走水路”,在井底即进行了气液分离。此外,3#和15#煤层产出的气体经由不同的通道到达井口,还可以对3#和15#煤层的产气量进行分层计量。
双层分压合采可行性分析
为验证双层分压合采的可行性,以沁水盆地南部区块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双层分压合采与常规双层合采的开发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区块面积为39.444km2,发育的3#煤层平均厚度约6.24m,15#煤层平均厚度约4.14m。15#煤层顶板K2灰岩层厚约9m,并富含地层水。区块煤层气地质储量如表1所示。
表1:区块地质储量统计表
采用300×250m直井井网对该区块进行开发。以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为平台,结合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建立区块的煤层气数值模型。考虑煤层压裂缝的影响,采用等效方法对煤层压裂缝进行处理[10]。相关的建模参数如表2所示。
表2:模型储层参数表
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情况,让所有气井均在井底流压为0.2MPa下,分别采用双层分压合采与常规双层合采方式生产,计算并预测2010年至2025年15年间的产气量、产水量。
如图3所示,双层分压合采的产气量大于常规双层合采的产气量,并且常规双层合采的产气量甚至低于双层分压合采时3#煤层的产气量。如图4所示,双层分压合采的产水量大于常规双层合采的产水量,并且常规双层合采的产水量甚至低于双层分压合采时3#和15#煤层单层的产水量。
这是由于常规双层合采时,两套煤层产出的地层水经由井筒互相干扰。3#煤层产出的地层水流至15#煤层,导致15#煤层井底积液严重,封堵了15#煤层排水通道。同时,由于3#煤层产出的地层水未及时排至地面,地层水在井筒中的累积也极大地影响了3#煤层排水降压,最终导致了两套煤层的地层水均难以及时排出。排水过程的效果不佳,地层压力难以降低,阻碍了煤层气的解吸与产出。
相反地,依靠双层分压合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的特殊设计,使双层分压合采能有效避免层间干扰,3#和15#煤层产出水均能及时排出,其排水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双层合采的排水效果,两套煤层排水降压效果的提高,促进了煤层气的解吸与产出,从而获得了更大的产气量。因此,双层分压合采能够同时实现两套煤层的经济、高效开采。
沁水盆地南部15#煤层含水量大,产水多,水文地质条件不利于煤层气的排采,采用常规双层合采方式开发3#和15#煤层,难以有效地排水降压,造成大量煤层气在基质中难以解吸,开发效果欠佳,本发明实现了利用单井分别开采3#和15#煤层,有效分隔了两套煤层的压力系统,避免了层间干扰,有利于排水降压的进行,促进了煤层气的解吸与产出。该方法还充分利用了现有生产井网,节约了开发成本。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井内设置一个管道,管道中有三个彼此隔离的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侧壁分别与两个煤层连通,实现两个煤层的气分别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排至井口,两个煤层的液体分别流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底部,在井中实现气液分离;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以及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设置单向阀,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单向阀出口朝向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的单向阀出口朝向第三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与上煤层连通,第一通道与下煤层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生产套管(1),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是通过在生产套管(1)内设置悬挂套管(2)、在悬挂套管(2)内设置油管(3)实现的,即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之间的环空构成第一通道,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构成第二通道,油管(3)为第三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个煤层的液体共同抽出井外是通过在第三通道内设置抽油杆(4),以及在抽油杆(4)底部设置与第三通道内壁适配的柱塞(6)实现的,所述柱塞(6)内部设有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上设有出口朝上的单向阀。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与其中一个煤层的连通,是通过在第二通道的侧壁上设置连通装置(10)实现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装置(10)包括中空的环形装置和连通管(5),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环形装置的内部与其中一层的通油孔连通;所述环形装置的侧壁与第一通道配合密封,将第一通道隔离为上下两部分,在环形装置上设置一圈连通管(5)将第一通道的上下两部分连通。
7.一种用于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分压合采采气管柱,所述双层分压合采采气管柱包括生产套管(1)、设置在生产套管(1)内的悬挂套管(2)、设置在悬挂套管(2)内的油管(3),设置在油管(3)内的抽油杆(4),以及设置在抽油杆(4)底部的柱塞(6),所述柱塞(6)外壁与油管(3)内壁适配,生产套管(1)的侧壁在上、下煤层处均设有通油孔;
所述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通过连通装置(10)与其中一个煤层的通油孔连通,所述其中一个煤层的通油孔与悬挂套管(2)与生产套管(1)之间的环空不连通,所述连通装置(10)不封堵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之间的环空;
所述柱塞(6)内部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上设有游离阀(7),所述油管(3)和悬挂套管(2)的底部均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分别设有固定阀A(8)和固定阀B(9),所述游动阀(7)、固定阀A(8)和固定阀B(9)均为单向阀,游动阀(7)、固定阀A(8)和固定阀B(9)的出水方向均朝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装置(10)包括中空的环形装置和连通管(5),所述悬挂套管(2)与油管(3)之间的环空通过环形装置的内部与其中一层的通油孔连通;所述环形装置与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之间的环空配合密封,将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之间的环空分为上下隔离的两部分,所述连通管(5)贯穿所述连通装置(10)的顶面和底面将生产套管(1)与悬挂套管(2)上下两部分的环空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5)沿环形装置均布设有一圈。
10.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用于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套管(2)与环形装置(10)一体制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70757.7A CN105649578B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及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70757.7A CN105649578B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及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49578A true CN105649578A (zh) | 2016-06-08 |
CN105649578B CN105649578B (zh) | 2018-11-13 |
Family
ID=56489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7075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49578B (zh) | 2016-01-29 | 2016-01-29 | 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及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49578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1025A (zh) * | 2016-10-28 | 2017-01-11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系统及应用方法 |
CN106988707A (zh) * | 2017-04-10 | 2017-07-28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双煤层四通道封隔器分层控压联合排采装置及方法 |
CN107313753A (zh) * | 2017-07-24 | 2017-11-03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煤层气井分采分出泵及装置 |
CN109281641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分层采气管柱组件及具有其的采气装置 |
WO2020082716A1 (zh) * | 2018-10-24 | 2020-04-30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多煤层独立含气系统控压单泵排采装置及排采方法 |
CN112065339A (zh) * | 2020-09-02 | 2020-12-1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多储层气藏合采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386794C1 (ru) * | 2009-02-27 | 2010-04-20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 Насос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раздельной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двух пластов одной скважиной |
CN103161432A (zh) * | 2011-12-12 | 2013-06-1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升降式分层采油管柱 |
CN103174412A (zh) * | 2013-02-21 | 2013-06-26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煤层气储层分层同采高温高压排采动态评价仪 |
CN203114260U (zh) * | 2013-01-21 | 2013-08-07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 一种双煤层分层控压联合排采装置 |
CN204238921U (zh) * | 2014-09-30 | 2015-04-01 | 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一种复合煤成气藏多层合采结构 |
CN104790915A (zh) * | 2015-04-22 | 2015-07-22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煤层气的采收方法 |
-
2016
- 2016-01-29 CN CN201610070757.7A patent/CN1056495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386794C1 (ru) * | 2009-02-27 | 2010-04-20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 Насос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раздельной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двух пластов одной скважиной |
CN103161432A (zh) * | 2011-12-12 | 2013-06-1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升降式分层采油管柱 |
CN203114260U (zh) * | 2013-01-21 | 2013-08-07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 一种双煤层分层控压联合排采装置 |
CN103174412A (zh) * | 2013-02-21 | 2013-06-26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煤层气储层分层同采高温高压排采动态评价仪 |
CN204238921U (zh) * | 2014-09-30 | 2015-04-01 | 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一种复合煤成气藏多层合采结构 |
CN104790915A (zh) * | 2015-04-22 | 2015-07-22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煤层气的采收方法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1025A (zh) * | 2016-10-28 | 2017-01-11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煤与油气绿色协调开采系统及应用方法 |
CN106988707A (zh) * | 2017-04-10 | 2017-07-28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双煤层四通道封隔器分层控压联合排采装置及方法 |
CN106988707B (zh) * | 2017-04-10 | 2019-12-17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双煤层四通道封隔器分层控压联合排采装置及方法 |
CN109281641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分层采气管柱组件及具有其的采气装置 |
CN107313753A (zh) * | 2017-07-24 | 2017-11-03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煤层气井分采分出泵及装置 |
CN107313753B (zh) * | 2017-07-24 | 2019-09-13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煤层气井分采分出泵及装置 |
WO2020082716A1 (zh) * | 2018-10-24 | 2020-04-30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多煤层独立含气系统控压单泵排采装置及排采方法 |
KR20200047448A (ko) * | 2018-10-24 | 2020-05-07 | 차이나 유니버시티 오브 미닝 앤드 테크놀로지 | 다중 석탄층 독립형 가스함유시스템 압력제어 단일펌프식 배수 가스채굴 장치 및 배수 가스채굴 방법 |
KR102366868B1 (ko) | 2018-10-24 | 2022-02-24 | 차이나 유니버시티 오브 미닝 앤드 테크놀로지 | 다중 석탄층 독립형 가스함유시스템 압력제어 단일펌프식 배수 가스채굴 장치 및 배수 가스채굴 방법 |
CN112065339A (zh) * | 2020-09-02 | 2020-12-1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多储层气藏合采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2065339B (zh) * | 2020-09-02 | 2021-10-2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多储层气藏合采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49578B (zh) | 2018-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49578A (zh) | 煤层气直井双层分压合采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1864921B (zh) | 水平井的完井、采油管柱及其完井、采油工艺 | |
CN103184859B (zh) | 用于同井注采的开采装置及方法 | |
CN205225215U (zh) | 一种用于两套油层分层开采的开采装置 | |
CN103089204B (zh) | 双煤层分层控压联合排采装置 | |
CN107313753B (zh) | 一种煤层气井分采分出泵及装置 | |
CA2489674A1 (en) | Ported velocity tube for gas lift operations | |
CN201705219U (zh) | 侧钻井砾石充填完井管柱 | |
CN201705276U (zh) | 水平井的完井、采油管柱 | |
CN102116167A (zh) | 一种煤层气地面、井下立体化抽采系统 | |
RU2386017C1 (ru)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ногопластов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с неоднородными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ми условиями залегания продуктивных пластов и компоновка скважинного и устьев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CN102242614A (zh) | 同轴双层注气井口装置 | |
WO2021004163A1 (zh) | 一种用于同井注采的封隔方法及完井结构 | |
CN102817594B (zh) | 水平井排水采气方法及装置 | |
CN102278101B (zh) | 一种细分层掺水采油管柱 | |
CN201080806Y (zh) | 同心管分层注汽井口装置 | |
CN210685949U (zh) | 一种用于同井注采的完井结构 | |
CN103061724B (zh) | 面向易吐粉吐砂双煤层的分层控压联合排采装置 | |
CN201539215U (zh) | Co2驱同心双管分注工艺管柱 | |
WO2015000446A1 (zh) | 一种排水排煤粉采煤层气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4879097A (zh) | 一种并列双管气井生产管柱 | |
CN202165064U (zh) | 一种保护油层分层采油工艺管柱 | |
CN207296957U (zh) | 一种两气共采装置 | |
CN112343560A (zh) | 低渗透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压裂与防砂联作工艺方法 | |
RU2323331C1 (ru)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ногопластовой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 раздельной закачки рабочего агент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