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7628A - 热源塔化学热泵 - Google Patents
热源塔化学热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27628A CN105627628A CN201610161420.7A CN201610161420A CN105627628A CN 105627628 A CN105627628 A CN 105627628A CN 201610161420 A CN201610161420 A CN 201610161420A CN 105627628 A CN105627628 A CN 1056276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source
- heat pump
- source tower
- phi
- tower chem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源塔化学热泵,其其由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包括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计算、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可靠度评估、进行制备等步骤。本发明不仅能够使热源塔化学热泵的抗震性能适应当地要求,对抗震性能进行快速评估,更重要的是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做出合理调整,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大大提高热源塔化学热泵的结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源塔化学热泵。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热源塔化学热泵一般包括发生器和热源塔等主要构件。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制备时,热源塔化学热泵的主要构件的参数选择沿用技术规格中的标准参数。
由于热源塔化学热泵所属地的地震强度和地震类型不同,根据相关技术进行设计的热源塔化学热泵的抗震性能对适应当地要求的灵活性较差,当发生地震时热源塔化学热泵容易震坏,从而引发重大事故,因此,需要设计抗震性能好的热源塔化学热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热源塔化学热泵。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热源塔化学热泵,其其由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并确定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按照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若ψ1、ψ2均大于0,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然后按照设计合格的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从而保证并提高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抗震性能方面的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热源塔化学热泵,其其由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并确定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按照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若ψ1、ψ2均大于0,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然后按照设计合格的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从而保证并提高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抗震性能方面的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0%,设计速度比相关技术提高了50%,安全性比相关技术提高了20%。
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热源塔化学热泵,其其由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并确定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按照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若ψ1、ψ2均大于0,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然后按照设计合格的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从而保证并提高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抗震性能方面的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2%,设计速度比相关技术提高了45%,安全性比相关技术提高了25%。
实施例3:如图1所示的热源塔化学热泵,其其由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并确定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按照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若ψ1、ψ2均大于0,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然后按照设计合格的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从而保证并提高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抗震性能方面的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4%,设计速度比相关技术提高了40%,安全性比相关技术提高了30%。
实施例4:如图1所示的热源塔化学热泵,其其由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并确定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按照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若ψ1、ψ2均大于0,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然后按照设计合格的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从而保证并提高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抗震性能方面的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6%,设计速度比相关技术提高了35%,安全性比相关技术提高了35%。
实施例5:如图1所示的热源塔化学热泵,其其由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并确定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按照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优选的,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若ψ1、ψ2均大于0,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n。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方法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以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然后按照设计合格的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从而保证并提高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抗震强度;精简了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双重动力可靠度计算,提高了设计的速度;引入温度修正系数、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损伤指数Φ的计算,提高了对结构进行定量控制设计的精度;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双重可靠度进行抗震性能方面的评估,能够极大减少安全隐患,大大提高结构安全性;第一标准可靠度的取值为98%,设计速度比相关技术提高了30%,安全性比相关技术提高了4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2)
1.热源塔化学热泵,其特征是,其由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初步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并确定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主要构件;
(2)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分组及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所属场地类别,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对应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3)根据所述主要构件的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得到相应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对所述位移功率谱密度和速度功率谱密度进行积分计算,得到对应主要构件的位移方差和速度方差;
(4)在标准温度W0下对所述主要构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其性能参数,根据所述性能参数构建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的损伤模型,计算损伤指数Φ,考虑当地平均温度W对主要构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引入温度修正系数δ,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当W≤W0时,温度修正系数另外考虑到具体施工情况、当地自然环境会对构件性能参数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损伤指数Φ,引入施工因子和环境因子,均介于0到1之间,以各自权重a、b、c影响损伤指数Φ,损伤指数Φ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η为能量耗散因子,Sj为极限位移,Q为屈服荷载,T为地震动强度超过50%峰值的震动时刻,Sm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最大位移,E(T)为主要构件在[0,T]时段内的累积滞变耗能;
(5)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如果评估合格,则可以按照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如果评估不合格,可能会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塔化学热泵,其特征是,通过MATLAB对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进行双重动力可靠度评估时,设置评估系数ψ,其中评估系数ψ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若ψ1、ψ2均大于0,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模型满足设计要求,评估合格;若仅满足ψ1大于0,则对P2进行调整后重新评估;其余情况,需重新进行热源塔化学热泵结构设计;
其中,0≤t≤T,a为设定的层间位移角界限值,Φ0为设定的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层间位移角界限值a和累积损伤指数界限值Φ0根据地震类型确定;σv(x)为速度标准差,σs(x)为位移标准差,σ2s(x)为位移方差,mΦ为累积损伤指数的均值,σΦ 2为累积损伤指数的标准差,P1为设定的第一标准可靠度,P2为设定的第二标准可靠度;
所述P1、P2的设定范围为90%~99.9%,P1值根据结构的用途提前确定,P2值可根据其初始值P′2在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评估合格时,P2=P′2;
当评估不合格且满足ψ1大于0时,P2=P2mix。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61420.7A CN105627628B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61420.7A CN105627628B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27628A true CN105627628A (zh) | 2016-06-01 |
CN105627628B CN105627628B (zh) | 2018-08-24 |
Family
ID=5604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61420.7A Active CN105627628B (zh) | 2016-03-21 | 2016-03-21 | 热源塔化学热泵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2762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6755A (zh) * | 2013-05-07 | 2013-08-21 | 杨家华 | 热源塔化学热泵 |
JP2014137209A (ja) * | 2013-01-18 | 2014-07-28 | Ricoh Co Ltd | 伝熱部材、伝熱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 |
CN104390300A (zh) * | 2014-11-24 | 2015-03-04 | 东南大学 | 实现夏季供冷与冬季溶液再生的热源塔热泵溶液再生装置 |
CN204388351U (zh) * | 2014-12-08 | 2015-06-10 |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热源塔热泵溶液简易浓缩装置 |
CN104990305A (zh) * | 2015-07-09 | 2015-10-21 | 东南大学 | 一种全工况运行的预凝式热源塔装置 |
CN105318461A (zh) * | 2014-06-06 | 2016-02-10 | 刘秋克 | 开闭式双功能热源塔 |
-
2016
- 2016-03-21 CN CN201610161420.7A patent/CN1056276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37209A (ja) * | 2013-01-18 | 2014-07-28 | Ricoh Co Ltd | 伝熱部材、伝熱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 |
CN103256755A (zh) * | 2013-05-07 | 2013-08-21 | 杨家华 | 热源塔化学热泵 |
CN105318461A (zh) * | 2014-06-06 | 2016-02-10 | 刘秋克 | 开闭式双功能热源塔 |
CN104390300A (zh) * | 2014-11-24 | 2015-03-04 | 东南大学 | 实现夏季供冷与冬季溶液再生的热源塔热泵溶液再生装置 |
CN204388351U (zh) * | 2014-12-08 | 2015-06-10 |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热源塔热泵溶液简易浓缩装置 |
CN104990305A (zh) * | 2015-07-09 | 2015-10-21 | 东南大学 | 一种全工况运行的预凝式热源塔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27628B (zh) | 2018-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44342B (zh) | 基于混合模型的核电站防波堤越浪冲击模拟方法 | |
Balduzzi et al. | Microeolic turbine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fluence of the installation site on the potential energy yield | |
CN105760628A (zh) | 多层住宅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03294857B (zh) | 以频响位移为优化目标的约束阻尼板的拓扑优化方法 | |
CN103233527B (zh) | 一种工程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 |
CN101887474A (zh) | 基于有限元法与广义傅里叶级数法的结构振动分析方法 | |
CN105631101A (zh) | 一种地震作用下高耸升船机塔柱结构动态分布系数分析方法 | |
CN104063564A (zh) |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输电铁塔应力传感器的安装点选择方法 | |
CN102567633A (zh) | 基于概率累积损伤的岸桥结构风振疲劳可靠度预报方法 | |
CN104182598A (zh) | 基于水平集法的约束阻尼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5822319A (zh) | 公路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05627628A (zh) | 热源塔化学热泵 | |
CN105808879A (zh) | 抗震生态挡土墙的构建方法 | |
CN105844003A (zh) | 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 |
Vitsas et al. | Multiscale aeroelastic simulations of large wind farms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 |
CN105808876A (zh) | 钢桁梁斜拉桥主塔墩顶钢梁架设方法 | |
CN105781109A (zh) | 一种钢筋砼预制整浇房屋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04021288A (zh) | 用于导管架平台频谱疲劳分析的基本波确定方法 | |
CN105740587A (zh) | 一种带地下室建筑物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 |
CN105780799A (zh) | 一种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 |
CN105780789A (zh) | 钢围堰结构的锚固方法 | |
CN102799109A (zh) | 导管架海洋平台非线性系统半主动最优振动控制方法 | |
CN105787201A (zh) | 一种抗震变电站的构建方法 | |
CN105781211A (zh) | 一种输电线路钢管塔的施工方法 | |
CN105804009A (zh) | 水道、河道两侧边坡抗震防护系统的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8 Address after: 322200 Qingnian Road, Pujiang County, Jinhua, Zhejiang Province, No. 2 Applicant after: PINGHU ANHENG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32, Zhenhai District, Zhejiang Province, Zhenhai District, Drum Tower East Road, Ningbo,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Pan Ya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