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2806A -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2806A
CN105612806A CN201480055249.0A CN201480055249A CN105612806A CN 105612806 A CN105612806 A CN 105612806A CN 201480055249 A CN201480055249 A CN 201480055249A CN 105612806 A CN105612806 A CN 105612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runking
access point
terminal
main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52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良锡
金柱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T Corp
KTFreet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TFreet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TFreet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TFreete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4/01063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069047A1/ko
Publication of CN105612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2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WLAN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在终端中执行的关联方法包括:传输探测请求帧;从主接入点接收响应于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及基于包括在探测响应帧中的信息,当确定操作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被执行时,传输响应于探测响应帧的ACK帧至主接入点。因此,WLAN系统的无线传输效率就能被改善。

Description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在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接收技术,并且尤其涉及一种在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中传输数据至线端终端(endterminal)和从线端终端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研发出不同无线通信技术。在这些技术中,无线局域网(WLAN)代表基于射频(RF)技术而在利用移动终端的家庭、商务或者具体服务区域中允许无线接入英特网的技术,所述移动终端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电脑、移动多媒体播放器(PMP)、智能电话、或者平板电脑。
针对WLAN技术的协议发展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802.11协议。符合IEEE802.11a协议的WLAN技术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机制而运行,并能够在5GHz频带上提供54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符合IEEE802.11b协议的WLAN技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机制而运行,并能够在2.4GHz频带上提供11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符合IEEE802.11g协议的WLAN技术基于OFDM或者DSSS机制而运行,并能够在2.4GHz频带上提供54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
符合IEEE802.11n协议的WLAN技术基于在2.4GHz频带以及5GHz频带上的OFDM机制而运行,并能够在使用多输入多输出OFDM(MIMO-OFDM)机制时为4个空间流提供300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符合IEEE802.11n协议的WLAN技术可支持高达40MHz的信道带宽并在此情形下能够提供600Mbps的最大数据速率。
由于此类WLAN技术的普及已被激发并且利用WLAN应用的多样化,对于支持比现有WLAN技术更高吞吐量的新的WLAN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非常高吞吐量(VHT)WLAN技术被建议支持1Gbps或者更高的数据速率的技术。同时,在基于这样的WLAN技术的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为:由于WLAN设备之间的距离增加,通信效率恶化。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WLAN系统的效率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WLAN系统的效率的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技术方案
根据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一种通过终端执行的关联方法,包括:传输探测请求帧;从主接入点接收响应于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以及基于包括在探测响应帧中的信息,当确定操作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被执行时,传输响应于探测响应帧的确认(ACK)帧至与主接入点关联的中继设备。
此处,所述关联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传输验证请求帧至中继设备,以及从主接入点接收响应于验证请求帧的验证响应帧。
此处,所述关联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传输关联请求帧至中继设备,以及从主接入点接收响应于关联请求帧的关联响应帧。
此处,探测请求帧可包括指示相关帧是否为以中继方式传输的帧的字段。
此处,探测请求帧可通过中继设备被传输至主接入点。
此处,探测响应帧可包括指示操作是否在上行中继模式下执行的字段和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
此处,验证请求帧可通过中继设备被传输至主接入点。
此处,关联请求帧可通过中继设备被传输至主接入点。
此处,关联响应帧可包括指示在上行中继模式下终端是否与主接入点相关联的字段。
根据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一种通过主接入点执行的关联方法,包括:从与主接入点相关联的中继设备接收探测请求帧;传输响应于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至终端,探测响应帧包括指示操作是否在上行中继模式下执行的信息;以及从中继设备接收响应于探测响应帧的ACK帧。
此处,所述关联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从中继设备接收验证请求帧;以及传输响应于验证请求帧的验证响应帧至终端。
此处,所述关联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从中继设备接收关联请求帧;以及传输响应于关联请求帧的关联响应帧至终端。
此处,探测请求帧可包括指示相关帧是否为在中继方式下传输的帧的字段。
此处,探测响应帧可包括指示操作是否在上行中继模式下执行的字段和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
此处,关联响应帧可包括指示在上行中继模式下终端是否与主接入点相关联的字段。
根据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例,一种通过中继设备执行的关联方法,包括:从终端接收探测请求帧;以及当探测请求帧为在中继方式下传输的帧时,传输探测请求帧至主接入点。
此处,探测请求帧可包括指示相关帧是否在中继方式下传输的帧的字段。
此处,探测请求帧可包括SSID字段,所述SSID字段可设置成主接入点的SSID或者任意值。
根据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一种通过与中继设备相关联的终端执行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从与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主接入点接收信标帧;当基于信标帧确定在主接入点中存在待传输至终端的数据时,传输省电-轮询(PS-Poll)帧至中继设备;从主接入点接收响应于PS-Poll帧的数据帧;以及传输响应于数据帧的ACK帧至中继设备。
此处,终端可属于由主接入点形成的主基本(master-basic)服务集和由中继设备形成的中继基本(relay-basic)服务集。
此处,从终端传输的特定帧可包括指示从已接收了所述特定帧的通信实体传输的帧的类型的信息。
此处,PS-Poll帧可通过中继设备被传输至主接入点。
此处,PS-Poll帧可包括信号(SIG)字段,所述SIG字段包括在PS-Poll帧之后指示要被传输的空数据包(NDP)响应的信息。
此处,数据帧可包括信号(SIG)字段,所述SIG字段包括在数据帧之后指示要被传输的正常响应的信息。
此处,数据帧可包括持续时间字段,在所述持续时间字段中保护至少两个ACK帧的传输所需的时段(period)被设置。
此处,ACK帧可通过中继设备被传输至主接入点。
此处,ACK帧可包括信号(SIG)字段,所述SIG字段包括在ACK帧之后指示要被传输的正常响应的信息。
根据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一种通过与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主接入点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传输信标帧,所述信标帧指示存在待传输至与中继设备相关联的终端的数据;从中继设备接收省电轮询(PS-Poll)帧;以及当基于PS-Poll帧确定终端处在数据可被接收的状态时,传输数据帧至终端。
此处,数据传输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从中继设备接收响应于数据帧的ACK帧。
此处,数据传输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当响应于数据帧的ACK帧在预设的中继ACK超时内未从中继设备被接收时重新传输数据帧至终端。
此处,中继ACK超时可被指定为比“短帧间间隔(SIFS)+接收启动延迟(RX启动延迟)+时隙间隔”更长。
此处,终端可属于由主接入点形成的主基本(master-basic)服务集和由中继设备形成的中继基本(relay-basic)服务集。
此处,数据帧可包括持续时间字段,在所述持续时间字段中保护至少两个ACK帧的传输所需的周期被设置。
有益效果
依据本发明,WLAN系统的无线传输效率能被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站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2为显示符合IEEE802.11的WLAN系统的配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在中控型BSS中的终端关联过程的流程图;
图4为显示WLAN系统的中控型BSS的示意图;
图5为显示分层AID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6为显示TIM信元(IE)的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7为显示基于块编码的TIM的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8为显示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为显示包含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显示中继设备的逻辑配置的框图;
图1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显示基于寻呼ID指定的AID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13为显示基于块索引指定的AID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14为显示基于子块索引指定的AID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1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图17为显示包括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上行中继模式下的关联方法的示意图;
图19为显示包括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的进一步实施例的示意图;和
图20为显示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作各种变形并可具有不同实施例,并且具体实施例将会参照附图做详细的介绍。
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为具体公开的形式,而是包括了落入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的变型、等同物或者修饰。
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可用于描述不同的部件,但这些部件并非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区分开。在不脱离基于本发明概念的范围的情形下,第一部件可按照类似的方式被指定为第二部件并且第二部件可被指定为第一部件。术语“和/或”包括多个相关项的组合或者多个相关项的任一个。
应当理解,指示第一部件“连接”或者“耦合”至第二部件的表述可包括第一部件利用插入其间的一些其它部件而被连接或者耦合至第二部件的情形,以及第一部件“直接连接”或者“直接耦合”至第二部件的情形。相反地,应当理解的是,指示第一部件“直接连接”或者“直接耦合”至第二部件的表述意味着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间没有插入部件。
在本发明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单数表述包括了复数表述,除非在上下文中相反的说明被明确的指出。在本发明中,应当理解的是,诸如“包括”或者“具有”的术语仅旨在指示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者其组合的出现,而非意欲排除一个或者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者其组合将会出现或者附加的可能。
除非不同地定义,此处所用的包含技术或者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相同的含义。与常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相同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含义相同的含义,而非解释为理想的或者过度正式的含义,除非它们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清楚地定义。
下文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会参照附图描述。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述描述中的本发明的全部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定附图中相同或者相似的元件,并且相同部件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
本发明说明书中,站(STA)表示包含符合IEEE802.11协议的媒体接入控制(MAC)以及用于无线媒介的物理层接口的任意功能媒介。站可划分为接入点(AP)站(STA)和非AP站。AP站可以简称为接入点(AP),以及非AP站可以简称为终端。
“站(STA)”可包括处理器和无线电收发器,并可进一步包括用户接口,显示设备等。处理器表示设计为产生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帧或者处理通过无线网络接收的帧的单元,并可执行不同的功能以控制站(STA)。无线电收发器表示与处理器功能连接的单元并且设计为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并且接收用于站(STA)的帧。
“接入点(AP)”可表示集中控制器、基站(BS)、无线接入站、节点B、演进型节点B、中继器、移动多跳中继-BS(MMR-BS)、基站收发系统(BTS)、站点控制器等,并且可包括其功能的部分或者全部。
“终端(即非AP)”可表示无线传输/接收单元(WTRU)、用户设备(UE)、用户终端(UT)、接入终端(AT)、移动站(MS)、移动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SS)、无线设备、移动用户单元等,并且可包括其功能的部分或者全部。
此处,终端可表示能够通信的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平板电脑、无线电话、移动电话、智能电话、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电子书阅读器、移动多媒体播放器(PMP)、掌上游戏机、导航设备、数码相机、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播放器、数字音频存储器、数字音频播放器、数字图片存储器、数字图片播放器、数字视屏存储器、数字视屏播放器等。
图1为显示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站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1,站10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存储器120、以及与网络相连并配置为执行通信的网络接口设备130。站100可进一步包括输入接口设备140、输出接口设备150、以及存储设备160。包含在站100中的部件可通过总线170彼此相连,并然后执行彼此的通信。
处理器110可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和/或存储设备160中的程序指令。处理器110可表示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或者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方法的执行处理器。存储器120和存储设备160的每一个可执行为易失存储介质和/或非易失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12可执行为仅读存储器(ROM)和/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M)。
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符合IEEE802.11协议的WLAN系统,并且还可应用于与符合IEEE802.11协议的WLAN系统一样的其它通信系统。
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应用于诸如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无线体域网(WBAN)、无线宽带网络(WiBro)、或者微波存储全球互通(Wimax)的移动互联网,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者码分多址接入(CDMA)的2代(2G)移动通信网络,诸如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或者CDMA2000的3G移动通信网络,诸如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或者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的3.5G移动通信网络,诸如长期演进(LTE)或者LTE-升级版的4G移动通信网络,或者5G移动通信网络。
图2为显示符合IEEE802.11的WLAN系统的配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参照图2,符合IEEE802.11的WLAN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基本服务集(BSS)。BSS表示彼此成功同步并能够彼此通信的站(STA1,STA2(AP1),STA3,STA4,STA5(AP2),STA6,STA7,STA8)的集合,其并非表示特定区域的概念。
BSS可划分为中控型BSS以及独立型BSS(IBSS)。此处,BSS1和BSS2表示中控型BSS以及BSS3表示IBSS。
BSS1可包括第一终端STA1,用于提供分布服务的第一接入点STA2(AP1),以及用于连接多址接入点STA2(AP1)以及STA5(AP2)彼此的分布系统(DS)。在BSS1中,第一接入点STA2(AP1)可管理第一终端STA1。
BSS2可包括第三终端STA3,第四终端STA4,用于提供分布服务的第二接入点STA5(AP2),以及用于连接多址接入点STA2(AP1)以及STA5(AP2)彼此的分布系统(DS)。在BSS2中,第二接入点STA5(AP2)可管理第三终端STA3以及第四终端STA4。
BSS3表示以ad-hoc模式运行的IBSS。在BSS3中,不存在用作集中管理实体的接入点。也就是说,在BSS3中,终端STA6、STA7以及STA8以分布方式管理。在BSS3中,所有终端STA6、STA7以及STA8表示移动终端,并且接入到分布系统(DS)不被许可,因此构成了自封闭式网络。
接入点STA2(AP1)以及STA5(AP2)可通过无线介质为连接到那儿的终端STA1、STA3和STA4提供至分布系统(DS)的接入。在BSS1或者BSS2中终端STA1、STA3以及STA4之间的通信通常通过接入点STA2(AP1)或者STA5(AP2)执行,但是当直接链路在其间建立时,终端STA1、STA3和STA4之间的直接通信可被执行。
多个中控型BSS可通过分布系统(DS)而彼此连接。通过分布系统(DS)连接的多个BSS称为扩展服务集(ESS)。包含在ESS中的实体,即STA1、STA2(AP1)、STA3、STA4以及STA5(AP2)能够彼此通信,并且在同一ESS中执行无缝通信的同时任意终端STA1、STA3或者STA4可从单一BSS移动到另一BSS。
分布系统(DS)为用于允许一个接入点与另一接入点通信的机制。根据DS,接入点可为连接到在那管理的BSS的终端传输帧,或者可为已经移动到另一BSS的任意终端传输帧。进一步地,接入点可传输帧至诸如有线网络的外部网络或者从诸如有线网络的外部网络接收帧。只要其能够提供在IEEE802.11协议定义的预定分布服务,此类DS不必是网络并且不限于其形式。例如,分布系统可以是诸如网状网络的无线网络,或者连接接入点至彼此的物理结构。
在中控型BSS中的每个终端(STA)可与接入点(AP)相关联。当与接入点(AP)关联时,终端(STA)可传输并接收数据。
图3为显示在中控型BSS中执行的终端关联过程的流程图。
参照图3,在中控型BSS中执行的STA关联过程可主要划分为探测AP的步骤(探测步骤),对探测到的AP执行验证的步骤(验证步骤),以及与验证已被执行的AP的关联步骤(关联步骤)。
终端(STA)利用被动扫描方法或者主动扫描方法可首先探测相邻AP。当使用被动扫描方法时,终端(STA)可通过监听(overhearing)从AP传输的信标而探测相邻AP。当使用主动扫描方法时,STA可通过传输探测请求帧并从AP接收响应于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而探测相邻AP。
当检测到相邻AP时,STA可执行与每个检测到的AP的验证执行步骤。在此情形下,STA可执行与多个AP的验证执行步骤。符合IEEE802.11协议的验证算法可划分为用于彼此交换两个验证帧的开放系统算法以及用于彼此交换四个验证帧的共享密钥算法。
基于符合IEEE802.11协议的验证算法,STA可传输验证请求帧并从每个AP接收响应于验证请求帧的验证响应帧,从而完成与每个AP的验证。
当验证已被完成时,STA可执行与AP的关联步骤。在此情形下,STA可从已与其执行验证的AP中选择单个AP,并且可执行与选择AP的关联步骤。即,STA可传输关联请求帧至选择的AP,并从选择的AP接收响应于关联请求帧的关联响应帧,从而完成与选择AP的关联。
WLAN系统表示在其中符合IEEE802.11协议的多个通信实体可在无线连接状态下彼此交换数据的局域网。
图4为显示WLAN系统的中控型BSS的示意图。
参照图4,中控型BSS可包括单个接入点(AP)和多个终端STA1和STA2。AP可按照广播的方式传输包含其为唯一标识符的服务集ID(SSID)的信标帧。该信标帧可提供与AP的出现以及关联有关的信息至与AP不关联的终端,并且可通知与AP关联的终端传输至特定终端的数据的出现。
与AP不关联的每个终端可利用被动扫描方法或者主动扫描方法探测AP,并可从探测到的AP获得关联信息。在被动扫描方法的情形中,终端可通过从AP接收信标帧而探测AP。当使用主动扫描方法时,终端可通过传输探测请求帧并从AP接收响应于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而探测AP。
基于从信标帧或者探测响应帧获得的关联信息,与AP不关联的每个终端可尝试与特定AP执行验证。验证成功的终端可传输关联请求帧至相应的AP,以及已接收关联请求帧的AP可传输包含终端AID的关联响应帧至终端。通过上述过程,终端可与AP关联。
图5为显示分层AID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5,在IEEE802.11协议中,具有分层结构的AID可用于高效地管理多个终端。为单个终端分配的AID可包括寻呼ID、块索引、子块索引、以及终端比特索引(STA比特索引)。终端属于的组(即寻呼组、块组、或者子块组)可利用与个别字段相关的信息而被识别。
图6为显示传输指示图(TIM)信元(IE)的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6,TIMIE可包括元素ID字段、长度字段、传输指示消息(DTIM)计数字段、DTIM周期字段、位图控制字段、以及部分虚拟位图字段。即,当待传输至终端的数据缓存在AP中时,TIMIE包括指示终端的AID相应的比特所需的信息,并且该信息可编码至位图控制字段以及部分虚拟位图字段中。
图7为显示基于块编码的TIM的结构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7,在IEEE802.11协议中,TIM可基于块编码。单个编码块可包括块控制字段、块偏移字段、块位图字段、以及至少一个子块字段。
块控制字段可表示TIM的编码模式。即,块控制字段可表示块位图模式、单个AID模式、偏移+长度+位图(OLB)模式、或者逆位图模式。块偏移字段可表示编码块的偏移。块位图字段可表示指示在其中AID比特被设置的子块位置的位图。子块位图字段可表示指示在子块中AID位置的位图。
图8为显示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8,接入点(AP)可按照广播的方式传输包含TIMIE的信标帧。以节电模式(PSM)运行的终端(STA)可在信标周期的间隔被唤醒并可接收信标帧,在信标周期中DTIM计数变为0。终端(STA)配置为,当包含在接收的信标帧中的TIM中对应其AID的比特被设置为“1”时,传输省电轮询(PS-Poll)帧至AP,从而通知AP终端(STA)准备接收数据。一旦接收到PS-Poll帧,AP可传输数据帧至相应的STA。
在WLAN系统中,通信实体(即接入点、终端等)基于载波检测多址接入(CSMA)/碰撞避免(CA)机制而共享无线信道并与其它实体竞争接入无线信道。首先,每个通信实体可在接入无线信道之前检测利用物理信道传感机制以及虚拟信道传感机制的无线信道的占用状态。
物理信道传感机制可通过信道传感实现,所述信道传感检测预定级别或者更高能量是否出现在无线信道中。当利用物理信道传感机制检测到预定级别或者更高的能量时,终端可确定无线信道被其它终端占用,并且因此可在等待随机退避期之后再次执行信道传感。同时,当利用物理信道传感机制检测到能量低于预定级别时,终端可确定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以及然后可接入相应的无线信道并通过无线信道传输信号。
通过利用网络分配向量(NAV)计时器而设定预计信道占用时间,可实现虚拟信道传感机制。在WLAN系统中,一旦传输帧,通信实体可在帧头部的持续时间字段写入完成相应帧的传输所需的时间。当通过无线信道正常接收特定帧时,通信实体可基于接收帧头部的持续时间字段中的值而设定它自己的NAV计时器。当在NAV计时器期满之前接收新的帧时,通信实体可基于新接收到的帧头部的持续时间字段中的值而更新NAV计时器。当NAV计时器期满时,通信实体可确定无线信道的占用已被释放,而后可竞争接入无线信道。
通信实体可支持基于不同调制机制和不同信道编码速率的物理层的多种数据速率。总的来说,物理层高数据速率能够在短的无线信道占用时间期间传输大量的数据,但是需要高的信号质量。相反,物理层低数据速率使得即便在低信号质量下仍能够传输数据,但是需要相对长的无线信道占用时间。
由于无线信道的资源在通信实体之间共享,仅当特定通信实体占用无线信道的时间期间最大数量的数据被传输时,WLAN系统的整体容量可增加。即,当终端以物理层最高可能数据速率传输数据至AP以及从AP接收数据时,WLAN系统的整体容量可增加。当由于AP和终端之间的短距离,信号质量足够可靠时,物理层最高数据速率可实现。或者,当通信实体以足够高的传输功率传输数据,信号质量足够可靠时,物理层最高数据速率可实现。如果终端远离AP,或者如果通信实体使用有限的传输功率,物理层数据速率变低,因此导致了WLAN系统整体容量的降低。
特别地,当WLAN系统适用于传感器网络时,由于支持广域的传感器网络的性能使得处在距AP长距离的传感器终端的数量可增加,据此,在AP的下行链路质量方面功率可容易保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设定在低功率下的传感器终端的上行链路质量会产生问题。因此,处在距AP长距离的传感器终端使用低数据速率为上行链路物理层来确保可靠的上行链路质量,并且因此WLAN系统的整体性能可出现严重减弱。进一步地,低功率终端功耗更多能量,这是因为在针对物理层的低数据速率被应用时,低功率终端在传输相同数据必须要被唤醒更长的时间。
图9为显示包括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的示意图。
参照图9,主接入点(主-AP:M-AP),第一中继设备R1、第二中继设备R2以及第五终端STA5可形成主BSS(M-BSS)。第一中继设备R1、第一终端STA1以及第二终端STA2可形成第一中继BSS(R1-BSS)。第二中继设备R2、第三终端STA3以及第四终端STA4可形成第二中继BSS(R1-BSS)。中继设备R1和R2可位于在主接入点(M-AP)与终端STA1、STA2、STA3以及STA4之间的信号质量衰退的地方。第一中继设备R1可中继在主接入点(M-AP)与第一和第二终端STA1以及STA2之间传输的数据。第二中继设备R2可中继在主接入点(M-AP)与第三和第四终端STA3以及STA4之间传输的数据。即,主接入点(M-AP)的物理区域可通过中继设备R1和R2扩展。
图10为显示中继设备的逻辑配置的框图。
参照图10,中继设备可包括用作主接入点(M-AP)的中继终端(R-STA),以及用作用于扩展区域中的终端的接入点的中继接入点(R-AP)。
根据与正常终端一样的过程,中继终端(R-STA)可通过接收信标帧或者从主接入点(M-AP)传输的探测响应帧而探测主接入点(M-AP)。此后,中继终端(R-STA)可顺序地执行与探测的主接入点(M-AP)的验证过程以及与M-AP的关联过程。
当中继终端(R-STA)同主接入点(M-AP)相关联时,中继接入点(R-AP)可充当中继BSS,也就是说,中继接入点(R-AP)可传输它自身的信标帧,或者传输响应于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至属于中继BSS的线端终端。
如果同中继接入点(R-AP)相关联比同主接入点(M-AP)相关联更有利,属于中继BSS的线端终端可执行验证的过程和同中继接入点(R-AP)相关联。相比之下,如果同主接入点(M-AP)相关联比同中继接入点(R-AP)相关联更有利,属于中继BSS的线端终端可执行验证的过程和同主接入点(M-AP)相关联。
中继终端(R-STA)可中继在主接入点(M-AP)与线端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在此情形下,中继终端(R-STA)可中继利用4-地址字段传输的数据。所述4-地址字段包括:指示数据最终目标地址的目标地址(DA)字段,指示产生数据地方的地址的源地址(SA)字段,指示物理地传输包含数据的帧的通信实体的地址的发送器地址(TA)字段,以及指示物理地接收包含数据的帧的通信实体的地址的接收器地址(RA)字段。
例如,当期望通过中继设备传输数据至线端终端时,主接入点(M-AP)可如下配置并传输数据帧的头部地址字段。
-T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地址(也就是,MAC地址)
-RA字段:中继设备的地址(也就是,MAC地址)
-DA字段:线端终端的地址(也就是,MAC地址)
-S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地址(也就是,MAC地址)
中继终端(R-STA)可将从中继接入点(R-AP)接收的数据帧发送至主接入点(M-AP),并可将从主接入点(M-AP)接收的数据帧发送至中继接入点(R-AP)。
当中继终端(R-STA)以及主接入点(M-AP)彼此关联并且获得传输路径时,中继接入点(R-AP)可周期地传输包含与主接入点(M-AP)的标识符相同的标识符(SSID)的信标帧。此外,中继接入点(R-AP)可响应于来自线端终端的探测请求帧而传输探测响应帧,响应于来自线端终端的验证请求帧而传输验证响应帧,以及响应于来自线端终端的关联请求帧而传输关联响应帧。即,中继接入点(R-AP)可执行与主接入点(M-AP)同样的功能。
位于中继设备附近的线端终端可关联(associated)至位于距线端终端比距主接入点(M-AP)更近的中继-AP(R-AP),并可保证高信号质量,因此能够使得数据以高物理层数据速率传输。
中继接入点(R-AP)可生成包括指示符的信标帧并可传输生成的信标帧,所述指示符指示R-AP本身为用于中继在主接入点(M-AP)与线端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的通信实体。此类指示符可利用信标帧中的一个比特或者利用主接入点(M-AP)的地址字段而被定义。
中继接入点(R-AP)可按照与中继终端(R-STA)相同的方式利用4-地址字段而向线端终端传输数据帧。可选地,当SA字段与TA字段相同时,中继接入点(M-AP)可利用3-地址字段(SA=TA,RA以及DA)而向线端终端传输数据帧。可选地,中继接入点(M-AP)可利用2-地址字段(RA、TA)而向线端终端传输数据帧。当数据帧通过3-地址字段(SA=TA、RA、DA)或2-地址字段(RA、TA)从线端终端被接收时,中继接入点(R-AP)可向中继终端(R-STA)传输相应的数据帧。
图1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1,主接入点(M-AP)可服务主-BSS(M-BSS),并且中继设备R可属于M-BSS。中继设备R可服务中继-BSS(R-BSS),并且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可属于R-BSS。
当主接入点(M-AP)的验证过程被完成时,中继设备R可执行关联过程。也就是说,中继设备R可传输关联请求帧至主接入点(M-AP)(S1100)。此处,关联请求帧可包括指示符,所述指示符请求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的分配。
当关联请求帧从中继设备R被接收时,主接入点(M-AP)可获得包括在关联请求帧内的指示符,并可随后判定属于基于指示符的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分配请求。因此,主接入点(M-AP)可向中继设备R传输关联响应帧,所述关联响应帧包括用于分配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的参考AID(S1110)。此处,参考AID表示中继设备R的AID。同时,参照上述图5,当AID被分层地配置时,参考AID可基于寻呼ID、基于块索引或基于子块索引被设置。
当关联响应帧从主接入点(M-AP)被接收时,基于被包括在关联响应帧内的参考AID,中继设备R可向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分配AID(S1120)。例如,当参考AID基于寻呼ID被设置时,在由参考AID指示的寻呼ID范围内,中继设备R可向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分配不同的AID。当参考AID基于块索引被设置时,在由参考AID指示的块索引范围内,中继设备R可向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分配不同的AID。当参考AID基于子块索引被设置时,在由参考AID指示的子块索引范围内,中继设备R可向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分配不同的AID。
图12为显示基于寻呼ID指定的AID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12,主接入点(M-AP)可基于寻呼ID指定属于R-BSS的通信实体的AID的范围。例如,主接入点(M-AP)可分配“1100000000000b”为中继设备R的AID。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设备R可在由其自己的AID指示的寻呼ID(也就是,寻呼ID组3(11b))的范围内分配AID至属于R-BSS的终端。就是说,中继设备R可在“1100000000001b”至“1111111111111b”的范围内分配AID至属于R-BSS的终端。同时,主接入点(M-AP)可在寻呼ID组0至2(00b、01b、10b)的范围内分配AID至属于M-BSS的其它通信实体(例如,中继设备、终端等等)。根据这种配置,构成无线局域网系统的通信实体可利用AID被鉴定,所述AID为唯一标识符。
图13为显示基于块索引指定的AID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13,主接入点(M-AP)可基于块索引指定属于R-BSS的通信实体的AID的范围。例如,主接入点(M-AP)可分配“0000001000000b”为中继设备R的AID。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设备R可在由其自己的AID指示的块索引的范围内分配AID至属于R-BSS的终端。就是说,中继设备R可在“0000001000001b”至“0000001111111b”的范围内分配AID至属于R-BSS的终端。
图14为显示基于子块索引指定的AID的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14,主接入点(M-AP)可基于子块索引指定属于R-BSS的通信实体的AID的范围。例如,主接入点(M-AP)可分配“0000000001000b”为中继设备R的AID。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设备R可在由其自己的AID指示的子块索引的范围内分配AID至属于R-BSS的终端。就是说,中继设备R可在“0000000001001b”至“0000000001111b”的范围内分配AID至属于R-BSS的终端。
回顾图11,中继设备R可传输与被分配至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有关的信息至主接入点(M-AP)(S1130)。此时,中继设备R可向主接入点(M-AP)传输属于R-BSS的终端的MAC地址和与被分配至终端的AID资源有关的信息。例如,中继设备R可向主接入点(M-AP)传输第一终端STA1的MAC地址和AID,并可向主接入点(M-AP)传输第二终端STA2的MAC地址和AID。
当有被传输至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帧时,主接入点(M-AP)可以如下方式配置包括在相应的数据帧内的地址字段。
地址字段的第一实施例
-RA字段:中继设备R的MAC地址
-T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MAC地址
-DA字段:第一终端STA1的MAC地址
-S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MAC地址
地址字段的第二实施例
-RA字段:中继设备R的MAC地址
-T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MAC地址
-DA字段:第一终端STA1的AID
-S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MAC地址
地址字段的第三实施例
-RA字段:中继设备R的AID
-T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MAC地址
-DA字段:第一终端STA1的MAC地址
-S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MAC地址
地址字段的第四实施例
-RA字段:中继设备R的AID
-T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MAC地址
-DA字段:第一终端STA1的AID
-SA字段:主接入点(M-AP)的MAC地址
主接入点(M-AP)可向中继设备R传输以上述方式配置的包括地址字段的数据帧(S1140)。当数据帧从主接入点(M-AP)被接收时,中继设备R可通过被包括在数据帧的地址字段识别:数据帧的最终目标是第一终端STA1。因此,中继设备R传输数据帧至第一终端STA1(S1150)。
同时,当从中继设备R向第一终端STA1传输的数据帧被获取时,主接入点(M-AP)可判定:中继设备R已经成功地接收数据帧。也就是说,主接入点(M-AP)可将从中继设备R传输至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帧作为M-AP已经传输至中继设备R的数据帧的ACK帧。或者,当数据帧从主接入点(M-AP)已经成功地被接收时,中继设备R可向主接入点(M-AP)传输作为对其响应的ACK帧。当数据帧从中继设备R已经成功地被接收时,第一终端STA1可向中继设备R传输作为对其响应的ACK帧(S1160)。
图1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5,主接入点(M-AP)可服务M-BSS,并且中继设备R可属于M-BSS。中继设备R可服务中继R-BSS,并且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可属于R-BSS。
在关联主接入点(M-AP)之后,中继设备R可向主接入点(M-AP)传输AID资源请求帧,以致请求M-AP分配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S1500)。如下述表1所示,AID资源请求帧可包括关于请求分配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的指示符的信息和关于AID资源的大小(或数量)的信息。
表1
命令 信息
1 请求分配AID资源的的指示符
2 AID资源的大小(或数量)
当AID资源请求帧被接收时,主接入点(M-AP)可从AID资源请求帧中获取关于请求分配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的的指示符的信息和关于AID资源的大小(或数量)的信息。也就是说,通过AID资源请求帧,主接入点(M-AP)可核查分配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的请求,并核查需要AID资源的大小(或数量)。基于所述被包括在AID资源请求帧中的信息,主接入点(M-AP)可生成AID资源响应帧,所述AID资源响应帧包括关于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的信息,并可向中继设备R传输AID资源响应帧(S1510)。
R-BSS的AID资源信息可为用于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的范围。进一步地,AID资源信息可被指定,以致AID的范围与用于属于M-BSS的终端的AID的范围不重叠。例如,参照上述图12,关于AID资源的信息可基于寻呼ID被指定。在这种情况下,主接入点(M-AP)可指定“1100000000001b”至“1111111111111b”的范围为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的范围。或者,参照上述图13,关于AID资源的信息可基于块索引被指定。在这种情况下,主接入点(M-AP)可指定“0000001000001b”至“0000001111111b”的范围为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的范围。或者,参照上述图14,AID资源信息可基于子块索引被指定。在这种情况下,主接入点(M-AP)可指定“0000000001001b”至“0000000001111b”的范围为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的范围。
如下述表2所示,AID资源响应帧可包括关于指示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被分配的指示符的信息、指示AID起始点的信息、和关于AID资源的大小(或数量)的信息。AID范围可被AID的起始点和AID资源的大小(或数量)定义。
表2
命令 信息
1 指示AID资源的分配的指示符
2 AID的起始点
3 AID资源的大小(或数量)
当AID资源响应帧从主接入点(M-AP)被接收时,基于被包括在AID资源响应帧内的AID资源信息,中继设备R可向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分配AID(S1520)。例如,当从主接入点(M-AP)接收的AID的范围基于寻呼ID被指定时,中继设备R可在指定的寻呼ID范围内向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分配不同的AID。当从主接入点(M-AP)接收的AID的范围基于块索引被指定时,中继设备R可在指定的块索引范围内向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分配不同的AID。当从主接入点(M-AP)接收的AID的范围基于子块索引被指定时,中继设备R可在指定的子块索引范围内向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分配不同的AID。
中继设备R可传输与被分配至属于R-BSS的终端的AID资源有关的信息至主接入点(M-AP)(S1530)。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设备R可向主接入点(M-AP)传输属于R-BSS的终端的MAC地址和关于被分配至终端的AID资源的信息。例如,中继设备R可向主接入点(M-AP)传输第一终端STA1的MAC地址和AID,并可向主接入点(M-AP)传输第二终端STA2的MAC地址和AID。
当具有被传输至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帧时,主接入点(M-AP)根据以上述方式描述的“地址字段的第一实施例”、“地址字段的第二实施例”、“地址字段的第三实施例”或“地址字段的第四实施例”可配置被包括在相应的数据帧内的地址字段。也就是说,主接入点(M-AP)可配置被包括在数据帧内的地址字段的DA字段为第一终端STA1的AID,或配置被包括在数据帧内的地址字段的RA字段为中继设备R的AID。
主接入点(M-AP)可向中继设备R传输以此种方式配置的包括地址字段的数据帧(S1540)。当数据帧从主接入点(M-AP)被接收时,中继设备R可通过被包括在数据帧的地址字段识别:数据帧的最终目标是第一终端STA1。因此,中继设备R传输数据帧至第一终端STA1(S1550)。
同时,当从中继设备R向第一终端STA1传输的数据帧被获取时,主接入点(M-AP)可判定:中继设备R已经成功地接收数据帧。也就是说,主接入点(M-AP)可将从中继设备R传输至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帧作为M-AP已经传输至中继设备R的数据帧的ACK帧。或者,当数据帧从主接入点(M-AP)已经成功地被接收时,中继设备R可向主接入点(M-AP)传输作为对其响应的ACK帧。
当数据帧从中继设备R已经成功地被接收时,第一终端STA1可向中继设备R传输作为对其响应的ACK帧(S1560)。
图1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16,主接入点(M-AP)可服务M-BSS,并且中继设备R可属于M-BSS。中继设备R可服务中继R-BSS,并且第一终端STA1可属于R-BSS。此处,中继设备R的AID可基于参照上述图11的AID分配方式被分配。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的AID可基于参照上述图11的AID分配方式或参照上述图15的AID分配方式被分配。
当存在被传输至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时,主接入点(M-AP)可在TIM内设置与第一终端STA1的AID相对应的比特为1从而指示数据的存在,并且主接入点(M-AP)可传输包括TIM的信标帧1600。
当信标帧1600从主接入点(M-AP)被接收时,中继设备R可识别:与属于R-BSS的第一终端STA1的AID相对应的比特在被包括在信标帧内1600的TIM内被设置为1,并且中继设备R可基于AID判定:被传输至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被缓存在主接入点内(M-AP)。中继设备R可在TIM内将与第一终端STA1的AID相对应的比特设置为1从而指示存在待传输至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并且中继设备R可传输包括TIM的信标帧1601。
当信标帧1601从中继设备R被接收时,第一终端STA1可识别:其自身的AID比特在被包括在信标帧1601内的TIM内被设置为1。就是说,第一终端STA1可意识到:存在被传输至其的数据。当从信标帧1601的接收被终止的时间起到信道在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帧间间隔(DIFS)期间处于空闲状态时,在基于随机退避过程的竞争窗口(CW)已经过去之后,第一终端STA1可请求通过传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1602至中继设备R的数据传输。此时,第一终端STA1可指示,在PS-Poll帧(或者触发帧)1602之后,作为正常响应的ACK帧1603通过设置包括在PS-Poll帧(或者触发帧)1602的信号(SIG)字段的响应指示延迟(RID)的比特为“b10”而被传输。
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1602从第一终端STA1被接收时,中继设备R判定第一终端STA1已被唤醒(也就是,在唤醒状态执行),并且在从PS-Poll帧(或者触发帧)1602的接收结束的时间起到短帧间间隔(SIFS)已过去之后,然后传输作为响应PS-Poll帧(或者触发帧)1602的ACK帧1603。此时,通过将被包括在ACK帧1603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11”,中继设备R可指示在传输ACK帧1603后传输作为长响应的数据帧1604。
同时,主接入点(M-AP)不能接收从第一终端STA1传输的PS-Poll帧(或者触发帧)1602,但是可接收从中继设备R传输来的作为响应PS-Poll帧(或者触发帧)1602的ACK帧1603。因此,当从中继设备R传输的ACK帧1603被接收时,主接入点(M-AP)判定第一终端STA1已被唤醒,并且在从ACK帧1603的接收终止时间起到SIFS已过去后,主接入点(M-AP)可随后传输数据帧1604至中继设备R。此时,通过将被包括在数据帧1604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10”,主接入点(M-AP)指示在传输数据帧后传输作为正常响应的ACK帧1605。
当数据帧1604已被成功接收时,中继设备R可在从数据帧1604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过去后传输响应于数据帧1604的ACK帧1605至主接入点(M-AP)。此时,通过将被包括在ACK帧1605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11”,中继设备R可指示在ACK帧1605后传输作为长响应的数据帧1606。这里,数据帧1606可包括与从主接入点(M-AP)传输的数据帧1604相同的信息。
此后,中继设备R在从ACK帧1605的传输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过去之后传输数据帧1606至第一终端STA1。这里,通过将被包括在数据帧1606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字段设置为“b10”,中继设备R指示在传输数据帧1606后传输作为正常响应的ACK帧1607。当数据帧1606已经成功地被接收时,第一终端STA1可在从数据帧1606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过去后向中继设备R传输响应于数据帧1606的ACK帧1607。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被包括在ACK帧1607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00”,第一终端STA1可指示在传输ACK帧后无数据帧被传输。
同时,当需要以广播(或多路广播)的方式向属于R-BSS的终端传输数据帧时,主接入点(M-AP)可在TIM内设置被分配至中继设备R的单独的广播/多路广播的AID比特,所述中继设备R服务R-BSS。此时,分配至中继设备R的AID可代替广播/多路广播的AID。主接入点(M-AP)可生成包括TIM的信标帧,中继设备R的AID比特被设置在所述TIM内,并且主接入点(M-AP)传输生成的信标帧。也就是说,中继设备R的AID可被用作用于广播(或多路广播)传输至属于R-BSS的终端的指示符。
当信标帧从主接入点(M-AP)被接收时,中继设备R可识别:其自己的AID比特被设置在被包括在信标帧内的TIM内,并且中继设备R可基于AID比特判定:被以广播(或多路广播)的方式传输至属于R-BSS的终端的数据被缓存在主接入点(M-AP)内。因此,中继设备R可设置在TIM内的属于R-BSS的所有终端的AID比特,中继设备R生成包括其中属于R-BSS的所有终端的AID比特被设置的TIM的信标帧,并且中继设备R传输被生成的信标帧。
当信标帧从中继设备R被接收时,属于R-BSS的终端可识别:它们自己的AID比特被设置在被包括在信标帧内的TIM内,属于R-BSS的终端可基于AID比特判定:存在被传输至其的数据。属于R-BSS的终端可通过向中继设备R传输PS-Poll帧(或触发帧)请求中继设备R传输数据帧。
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从属于R-BSS的终端被接收,中继设备R判定属于R-BSS的终端已被唤醒,并且可随后传输作为对PS-Poll帧(或者触发帧)响应的ACK帧。
同时,主接入点(M-AP)不能接收从属于R-BSS的终端传输的PS-Poll帧(或者触发帧),但是可接收从中继设备R传输来的作为对PS-Poll帧(或者触发帧)响应的ACK帧。因此,当从中继设备R传输的ACK帧被接收时,主接入点(M-AP)可判定:属于R-BSS的终端已被唤醒,并且可随后传输数据至中继设备R。
当数据帧已被成功接收时,中继设备R可传输作为对数据帧响应的ACK帧至主接入点(M-AP)。此后,中继设备R以广播(或多路广播)的方式向属于R-BSS的终端传输数据帧。
图17为显示另一包括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参照图17,主接入点(M-AP)、第一中继设备R1、第二中继设备R2、第一终端STA1、第二终端STA2、第四终端STA4、与第五终端STA5可构建M-BSS。第二中继设备R2、第三终端STA3、与第四终端STA4可构建第二中继BSS(R2-BSS)。
第一中继设备R1不可以构成它自身的独立中继BSS。若这样,第一中继设备R1可用于只获取上行帧,该上行帧是从终端STA1和STA2传输到主接入点(M-AP),并从终端STA1和STA2发送上行帧至主接入点。也就是说,在第一中继设备R1中用作接入点的中继接入点(R-AP,见图10)的功能不会出现或不会被使用,且仅仅中继终端(R-STA,见图10)被用来发送从终端STA1和STA2获取的上行帧至主接入点(M-AP)。
因为第一中继设备R1没形成它自身的独立中继BSS,它不会独立地传输信标帧或探测响应帧。因此,当终端STA1和STA2中的每一个执行探测过程时,就可以识别主接入点(M-AP)的存在,但是不能识别第一中继设备R1的存在。进一步地,第一中继设备R1可不执行同终端STA1和STA2的每一个验证过程、相关联过程等等。也就是说,终端STA1和STA2的每一个可执行同主接入点(M-AP)的验证过程、相关联过程等等。
图18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上行中继模式下的关联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图18,主接入点(M-AP)可代表如图17显示的主接入点(M-AP),第一中继设备R1可代表如图17显示的第一中继设备R1,以及第一终端STA1可代表如图17显示的第一终端STA1。也就是说,主接入点(M-AP)可构成M-BSS,第一中继设备R1可同主接入点(M-AP)相关联而不构成其自身的独立中继BSS。第一终端STA1可属于通过主接入点(M-AP)提供服务的M-BSS。
主接入点(M-AP)通过广播方式可传输信标帧1800,为了探测邻近的接入点,第一终端STA1可传输探测请求帧1801。此处,当信道在DIFS期间处于空闲状态时,第一终端STA1可在基于随机退避过程的竞争窗口(CW)之后传输探测请求帧1801。探测请求帧1801可包括用来指示相关帧是否在中继方式下进行传输的帧的字段。例如,第一终端STA1可通过设置该字段为“0”指示探测请求帧1801不能通过特定的中继设备来传输,所述字段指示相关帧是否在中继方式下进行传输的帧。进一步地,第一终端STA1可通过设置该字段为“1”指示探测请求帧1801能通过特定的中继设备来传输,所述字段指示相关帧是否在中继方式下进行传输的帧。
第一中继设备R1可获取从第一终端STA1传递的探测请求帧1801,当探测请求帧1801的SSID字段被设置成主接入点(M-AP)的SSID或者任意值,第一中继设备R1在从探测请求帧1801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经过去之后可传输包含与探测请求帧1801具有相同信息的探测请求帧1802至主接入点(M-AP)。
或者,当包含在探测请求帧1801中并且指示相关帧是否用中继方式传输的帧的字段指示探测请求帧1801能通过特定的中继设备来传输时,第一中继设备R1从探测请求帧1801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经过去之后可传输包含与探测请求帧1801具有相同信息的探测请求帧1802至主接入点(M-AP)。相反,当包含在探测请求帧1801中并指示相关帧是否在中继方式下传输的帧的字段指示探测请求帧1801不可通过特定的中继设备传输时,第一中继设备R1不可传输探测请求帧1801到主接入点(M-AP)。
同时,第一中继设备R1可按如下方式设置探测请求帧1802的地址字段。
-TA字段:第一中继设备的地址(也就是,MAC地址)
-RA字段:广播地址
-DA字段:广播地址
-SA字段:第一终端的地址(也就是,MAC地址)
主接入点(M-AP)不能接收从第一终端STA1传输的探测请求帧1801,但是能接收从第一中继设备R1传输的探测请求帧1802。基于包含在探测请求帧1802中并指示相关帧是否以中继方式传输的帧的字段和探测请求帧1802的地址字段中的至少一个,主接入点(M-AP)可决定来自于第一中继设备R1的帧是否以中继方式传输。
例如,当包含在探测请求帧1802中并指示相关帧是否按照中继方式来传输的帧的字段指示帧能够通过特定的中继设备传输时,主接入点(M-AP)可决定探测请求帧1802用中继方式被传输。或者,当包含在探测请求帧1802中的地址字段中的TA字段指示第一中继设备R1的地址和地址字段的SA字段指示第一终端STA1的地址,主接入点(M-AP)可决定探测请求帧1802通过第一中继设备R1被传输。
主接入点(M-AP)可生成作为对探测请求帧1801和1802的响应的探测响应帧1803。探测响应帧1803可包括指示M-AP是否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的上行中继模式字段。例如,上行中继模式字段被设置为“0”的实例可意味着M-AP不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上行中继模式字段被设置为“1”的实例可意味着M-AP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此处,主接入点(M-AP)可通过设置探测响应帧1803的上行中继模式字段为“1”指示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
另外,探测响应帧1803可包括执行上行中继传输的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也就是,MAC地址,AID,部分AID(PAID)等)。此处,主接入点(M-AP)可生成包括第一中继设备R1的标识符的探测响应帧1803。
主接入点(M-AP)可传输包含有上行中继模式字段、第一中继设备R1的标识符等等的探测响应帧1803到第一终端STA1。此处,主接入点(M-AP)可在从探测请求帧1802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过去之后传输探测响应帧1803到第一终端STA1。
同时,第一终端STA1可接收从主接入点(M-AP)传输的探测响应帧1803。第一终端STA1可获取包含在探测响应帧1803中的上行中继模式字段和用于执行上行中继传输的中继设备的标识符,并且基于获取来的信息可识别主接入点(M-AP)和第一中继设备R1在上行中继方法下运行。
第一终端STA1可在从探测响应帧1803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过去之后传输作为对探测响应帧1803的响应的ACK帧1804。已经接收了ACK帧1804的第一中继设备R1可在从探测响应帧1804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过去之后传输包括同ACK帧1804具有相同信息的ACK帧1805。
同时,因为对探测响应帧1803的响应通过第一中继设备R1被传输到主接入点(M-AP),主接入点(M-AP)可对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的第一终端STA1定义单独的中继ACK超时。例如,中继ACK超时可被指定为如下列公式1所给出的比现有的ACK超时(那就是,短帧间间隔(SIFS)+接收启动延迟(RX启动延迟)+时隙间隔)更长的时间。现有的ACK超时可意味着在第一通信实体等待作为特定帧的响应的ACK帧期间的时间最大值,该作为特定帧的响应的ACK帧是在已经传输特定帧到第二通信实体后从第二通信实体接收的。
公式1
中继ACK超时≥2×ACK超时
因此,当作为对探测响应帧1803的响应的探测ACK帧1805在从探测响应帧1803的传输终止时间开始的中继ACK超时时间内没有从第一中继设备R1处接收时,主接入点(M-AP)可决定第一终端STA1没成功地接收探测响应帧1803。既然这样,主接入点(M-AP)可重新传输探测响应帧1803到第一终端STA1。
若上述的探测过程已经用这方式完成,第一终端STA1可执行与主接入点(M-AP)的验证过程。在与“中继ACK超时+DIFS”相对应的时间已经过去之后,第一终端STA1可传输验证请求帧1806到第一中继设备R1。在从验证请求帧1806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过去后,已经接收了验证请求帧1806的第一中继设备R1可传输包含有同验证请求帧1806相同信息的验证请求帧1807至主接入点(M-AP)。此处,验证请求帧1806和1807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指示相关设备是否在上行中继模式下执行的上行中继模式字段。
已经接收了验证请求帧1807的主接入点(M-AP)在从验证请求帧1807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经过去后可传输作为对验证请求帧1807的响应的验证响应帧1808至第一终端STA1。此处,验证响应帧1808可包括用来指示相关设备是否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的上行中继模式字段。
在验证过程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之后,第一终端STA1可执行和主接入点(M-AP)相关联的过程。第一终端STA1可在从验证响应帧1808的接收结束时间开始到DIFS过去后传输关联请求帧1809到第一中继设备R1。在从关联请求帧1809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已过去后,已经接收了关联请求帧1809的第一中继设备R1可传输包含有同关联请求帧1809相同信息的关联请求帧1810到主接入点(M-AP)。此处,关联请求帧1809和1810的每一个可包括指示相关设备是否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的上行中继模式字段。
已经接收了关联请求帧1810的主接入点(M-AP)可从关联请求帧1810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过去后传输关联响应帧1811到第一终端STA1。此处,关联响应帧1811可包括指示在上行中继模式下第一终端STA1已同主接入点(M-AP)相关联的字段、第一终端STA1的AID等等。
第一终端STA1可经过上述的关联过程同主接入点(M-AP)相关联。以下,在基于上行中继模式已经彼此关联的主接入点(M-AP)和第一终端STA1之间的数据的传输和接收方法将被阐述。
图19为显示包括中继设备的WLAN系统的进一步实施例的示意图。
参照图19,主接入点(M-AP)、第一中继设备R1、第二中继设备R2、第一终端STA1、第二终端STA2、第四终端STA4、以及第五终端STA5可组成M-BSS。第一中继设备R1、第一终端STA1、以及第二终端STA2可组成第一中继BSS(R1-BSS)。第二中继设备R2、第三终端STA3、以及第四终端STA4可组成第二中继BSS(R2-BSS)。
当主接入点(M-AP)的传输功率足够高时,每帧可在上行中继模式下传输。在上行中模式中,下行传输可这样执行,主接入点(M-AP)直接地传输帧到终端STA1、STA2、以及STA4,并且上行传输可这样执行,终端STA1、STA2、以及STA4的每一个通过中继设备R1或R2传输帧到主接入点(M-AP)。
所有同中继设备R1和R2的每一个相关联的终端可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或者,一些同中继设备R1和R2的每一个相关联的终端可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并且剩余的终端可在正常中继模式(也就是,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均通过中继执行)下运行。自第一终端STA1和第二终端STA2同属于M-BSS的第一中继设备R1相关联后,它们可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自第三终端STA3同不属于M-BSS的第二中继设备R2相关联后,它可在不同于上行中继模式的正常中继模式下运行。自第四终端STA4同属于M-BSS的第二中继设备R2相关联后,它可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
同时,这样的上行中继模式可在具体终端的请求下被初始化。例如,第一终端STA1可请求第一中继设备R1在识别STA1位于M-BSS中时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若这样,第一中继设备R1可通知主接入点(M-AP)的目标信标帧传输时间(TBTT)的第一终端STA1,并且可通知主接入点(M-AP)第一终端STA1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
当识别第一终端STA1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时,主接入点(M-AP)可将与包含在信标帧中的TIM中的第一终端STA1的AID相对应的比特设置为“1”以便传输数据到第一终端STA1。第一终端STA1基于主接入点(M-AP)的TBTT可接收从主接入点(M-AP)传输的信标帧。当在包含在已接收的信标帧中的TIM内与STA1的AID相对应的比特被设置为“1”时,第一终端STA1可确定在主接入点(M-AP)中存在传输至此的数据。
图20为根据本发明显示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参照图20,主接入点(M-AP)可代表显示在图19的主接入点(M-AP),第一中继设备R1可代表显示在图19的第一中继设备R1,以及第一终端STA1可代表显示在图19的第一终端STA1。也就是,第一中继设备R1可同主接入点(M-AP)相关联,并且第一终端STA1可与第一中继设备R1相关联。第一终端STA1可属于由主接入点(M-AP)服务的M-BSS和由第一中继设备R1服务的R1-BSS。
在主接入点(M-AP)、第一中继设备R1、以及第一终端STA1之间的帧的传输和接收可基于上行中继模式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被传输到第一终端STA1的数据被缓存,主接入点(M-AP)可将与在TIM中的第一终端STA1的AID相对应的比特设置为“1”,并且可传输包括TIM的信标帧2000。
因为第一终端STA1位于M-BSS中,它可接收从主接入点(M-AP)传输的信标帧2000。因为同被包含在已接收的信标帧2000中的TIM内的STA1的AID相对应的比特被设置为“1”,第一终端STA1可决定待传输至此的数据被缓存在主接入点(M-AP)。
因此,在从信标帧2000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的DIFS期间,当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在基于随机退避过程下竞争窗口(CW)之后,第一终端STA1可传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1到第一中继设备R1。此时,在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1之后,第一终端STA1可指示作为正常类型的响应帧的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2通过将包含在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1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10”而被传输。同时,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1为空数据包(NDP)类型的帧,在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1之后,第一终端STA1可指示作为NDP类型响应帧的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2通过将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01”而被传输。也就是,从第一终端STA1传输的特定帧可包括指示从已接收特定帧的通信实体(例如,中继设备R或者主接入点(M-AP))传输的帧的类型信息的RID比特。
当从第一终端STA1接收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1之时,第一中继设备R1可在从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1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过去之后传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2至主接入点(M-AP)。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2可包括同从第一终端STA1接收的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1相同的信息。此时,在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2之后,第一中继设备R1可指示作为长响应帧的数据帧2003通过将包含在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2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11而被传递。
当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2从第一中继设备R1处被接收时,主接入点(M-AP)可决定第一终端STA1处在帧能被接收的状态(也就是,唤醒状态)。因此,主接入点(M-AP)可在从PS-Poll帧(或者触发帧)2002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过去之后传输数据帧2003到第一终端STA1。此时,在数据帧2003之后,主接入点(M-AP)可指示作为正常类型响应帧的ACK帧2004通过将包含在数据帧2003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10”而被传输。
同时,因为对数据帧2003的响应经过第一中继设备R1被传输,主接入点(M-AP)可将包含在数据帧2003中的持续时间字段设置为与“SIFS+ACK帧2004的长度+SIFS+ACK帧2005的长度”相对应的时段来保证ACK帧2004和2005的传输。
当数据帧2003被接收时,第一终端STA1可从数据帧2003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过去之后传输作为对数据帧2003的响应的ACK帧2004到第一中继设备R1。此时,在ACK帧2004之后,第一终端STA1可指示作为正常类型响应帧的ACK帧2005通过将包括在ACK帧2004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10”而被传输。
当ACK帧2004被接收时,第一中继设备R1从ACK帧2004的接收终止时间开始到SIFS过去后可传输ACK帧2005到主接入点(M-AP)。ACK帧2005可包括同作为对数据帧2003的响应的ACK帧2004相同的信息。此时,在ACK帧2005之后,第一中继设备R1可通过将包括在ACK帧2005中的SIG字段的RID比特设置为“b00”来指示没有帧可被传输。当ACK帧2005被接收时,主接入点(M-AP)可决定第一终端STA1已经成功地接收了数据帧2003。
同时,因为对数据帧2003的响应经过第一中继设备R1而被传输到主接入点(M-AP),主接入点(M-AP)可为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运行的第一终端STA1定义单独的中继ACK超时。例如,中继ACK超时可被指定为比现有的ACK超时(也就是,SIFS+接收启动延迟(RX_Start_Delay)+时隙间隔)更长,如以上公式1所给出的。现有的ACK超时可意味着在第一通信实体在等待作为对特定帧响应的ACK帧的期间的最大时间,该ACK帧在已经传输特定帧到第二通信实体后而从第二通信实体被接收。
因此,当作为对数据帧2003的响应的ACK帧2005在数据帧2003的传输终止时间开始的的中继ACK超时内没从第一中继设备R1被接收时,主接入点(M-AP)可确定第一终端STA1没有成功地接收数据帧2003。在这种情况下,主接入点(M-AP)可重新传输数据帧2003到第一终端STA1。
依照本发明,主接入点可经过中继设备延展服务区域。因为终端可经过中继设备确保良好质量的链路,数据能够高速传输。也就是,使用中继设备,并且因此使用无线信道的效率可被改善并且经过终端的功耗数量会降低。
进一步地,主接入点可分配可获得的AID资源到中继设备,并且中继设备可将通过主接入点分配的AID资源中的AID分配到线端终端。借助这个,主接入点可直接地管理属于R-BSS的线端终端的AIDs。因此,主接入点可在数据帧通过中继设备被传输到线端终端时,很容易地设置在TIM中的线端终端的AID。中继设备在将从主接入点接收的数据帧发生到线端终端的过程期间可容易地映射数据帧的接收地址。
此外,中继设备的AID可被用作针对广播(或组播)传输到属于相应的R-BSS的线端终端的指示符。因此,主接入点可广播(或组播)数据帧到属于使用中继设备的R-BSS的终端。
此外,当主接入点通过中继设备传输数据帧到线端终端时,替代中继设备的MAC地址,中继设备的AID可被用作数据帧的接收地址(也就是,RA字段),并且因此数据帧的长度会减少。
此外,当通过中继设备传输数据帧到线端终端时,替代线端终端的MAC地址,主接入点可将线端终端的AID作为数据帧的目的地址(也就是,DA字段),并且因此数据帧的长度会减少。
此外,按照上行中继模式,下行传输可按照主接入点直接传输帧到线端终端的方式来执行,而上行传输可按照线端终端通过中继设备传输帧到主接入点的方式来执行。因此,与帧经过中继设备双向传输的正常中继模式相比,当上行中继模式被应用时,无线信道资源可可被高效应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程序指令的形式实现,该程序指令可通过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执行,并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单独包括程序指令、数据文件、以及数据结构,或者包括它们的组合。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程序指令可专门设计并配置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者为具有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普通知识的人员所知或者可得到。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专门配置为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的所有类型的硬件设备,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闪存。硬件设备可配置为运行按顺序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的一个或者多个软件模块,反之亦然。程序指令的示例包括机器语言代码,例如编译器创建的代码,以及利用注释器或者类似物的通过计算机执行的高级语言代码。
尽管结合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如附随权利要求书所公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可做出各种形式的调整和修饰。

Claims (15)

1.一种通过终端关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传输探测请求帧;
从主接入点接收响应于探测请求帧的探测响应帧;和
基于包含在探测响应帧中的信息,当确定操作在上行中继模式下被执行时,传输响应于探测响应帧的确认(ACK)帧至与主接入点关联的中继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传输验证请求帧至中继设备;和
从主接入点接收响应于验证请求帧的验证响应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传输关联请求帧至中继设备;和
从主接入点接收响应于关联请求帧的关联响应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探测请求帧包括指示探测帧是否为以中继方式传输的帧的字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探测响应帧包括指示操作是否在上行中继模式下执行的字段和中继设备的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关联响应帧包括在上行中继模式下指示终端是否与主接入点相关联的字段。
7.一种通过与中继设备相关联的终端接收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与中继设备相关联的主接入点接收信标帧;
当基于信标帧确定在主接入点中存在待传输至终端的数据时,传输省电轮询(PS-Poll)帧至中继设备;
从主接入点接收响应于PS-Poll帧的数据帧;
传输响应于数据帧的ACK帧至中继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终端属于由主接入点形成的主基本服务集和由中继设备形成的中继基本服务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终端传输的特定帧包括指示从已接收特定帧的通信实体传输的帧的类型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PS-Poll帧通过中继设备被传输至主接入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PS-Poll帧包括信号(SIG)字段,所述信号(SIG)字段含有在PS-Poll帧之后指示要被传输的正常类型响应帧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数据帧包括SIG字段,所述SIG字段含有在数据帧之后指示要被传输的正常类型响应帧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数据帧包括持续时间字段,在所述持续时间字段中保护至少两个ACK帧的传输所需的时段被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ACK帧通过中继设备被传输至主接入点。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ACK帧包括SIG字段,所述SIG字段含有指示在ACK帧之后要被传输的正常类型响应帧的信息。
CN201480055249.0A 2013-11-06 2014-11-06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56128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133949 2013-11-06
KR10-2013-0134142 2013-11-06
KR10-2013-0133949 2013-11-06
KR20130134142 2013-11-06
PCT/KR2014/010635 WO2015069047A1 (ko) 2013-11-06 2014-11-06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2806A true CN105612806A (zh) 2016-05-25

Family

ID=55991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5249.0A Pending CN105612806A (zh) 2013-11-06 2014-11-06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0264510B2 (zh)
CN (1) CN10561280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6163A (zh) * 2018-06-22 2018-12-07 上海意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wifi探针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09314877A (zh) * 2016-06-10 2019-02-05 信实通信有限公司 使用多个接入点分配无线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CN109315013A (zh) * 2016-07-22 2019-02-0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CN109804693A (zh) * 2017-04-06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99342A (zh) * 2017-08-14 2020-04-10 索尼公司 网格辅助的节点发现
CN111095992A (zh) * 2017-07-27 2020-05-01 萨兰达有限公司 带信标的无线网络
CN112105068A (zh) * 2020-07-28 2020-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WO2021196006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02378T3 (es) * 2012-03-07 2022-03-28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Selección del modo de acceso basado en la identidad de la red de acceso seleccionada del equipo del usuario
US9882701B2 (en) * 2013-12-04 2018-01-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channe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839047B2 (en) * 2013-12-04 2017-12-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for channel sounding and scheduling for interference alignment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KR101970483B1 (ko) * 2013-12-04 2019-04-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랜에서 간섭 정렬을 위한 채널 사운딩 및 스케쥴링 방법
US9936039B2 (en) 2014-09-22 2018-04-03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Choreographed caching
US10284299B2 (en) * 2014-06-02 2019-05-07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Optimizing placement of a wireless range extender
US10313892B2 (en) 2015-12-17 2019-06-04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Optimizing placement of a wireless range extender
KR102362445B1 (ko) * 2014-06-20 2022-02-14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장치 및 방법
CN105813075B (zh) * 2014-12-31 2019-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站点与接入点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US10349424B2 (en) * 2015-11-05 2019-07-09 Gainspan Corporation Efficient dual-mode oper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as an access point and a wireless station of respective WLAN networks
KR102475937B1 (ko) 2016-01-22 2022-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연결을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JP6586515B2 (ja) * 2016-04-26 2019-10-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リレーノード及び無線端末
CN107690177B (zh) * 2016-08-05 2019-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点节能的方法及接入点
CN107787048B (zh) * 2016-08-25 202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525533B1 (en) * 2016-11-03 2021-0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206582B2 (en) * 2017-05-12 2021-12-21 Apple Inc. Fast return to Wi-Fi
CN110139353A (zh) * 2018-02-08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入点ap协调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10594990B1 (en) * 2018-11-07 2020-03-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eporting connectivity probl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1232685B1 (en) 2018-12-04 2022-01-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curity system with dual-mode event video and still image recording
CN111836392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43183B (zh) * 2021-06-10 2023-12-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一种共存无线体域网间协作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309A (zh) * 2003-12-26 2005-07-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避免竞争控制方法和终端
US20080117855A1 (en) * 2006-11-16 2008-05-22 Wook Choi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Bro network interworking in wireless terminal
CN102812648A (zh) * 2010-03-11 2012-12-0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无线系统协调器、源装置、中继装置的通信方法及帧结构
US20120307685A1 (en) * 2010-01-20 2012-12-06 Eun Sun Kim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ctive Scann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13112377A1 (en) * 2012-01-24 201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elay selection and setup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6840B2 (en) * 2001-05-11 2007-04-17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scheme for IEEE 802.11 WLANs
US20040019786A1 (en) * 2001-12-14 2004-01-29 Zorn Glen W. Lightweight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password preprocessing
CN101527924B (zh) * 2003-05-14 2011-01-26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一种由无线基站传送测量的方法
JP4336817B2 (ja) * 2004-03-16 2009-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496094B2 (en) * 2004-04-06 2009-02-24 Airtight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wing and preventing wireless devices to transmit wireless signals
JP4032257B2 (ja) 2004-06-28 2008-01-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lanにおける省電力化方法、基地局、端末局、無線lanシステム
WO2007062004A2 (en) * 2005-11-22 2007-05-31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Methods, media, and devices for moving a connection from one point of access to another point of access
US7864742B2 (en) * 2006-03-22 2011-01-04 Broadcom Corporation Cell network using friendly relay communication exchanges
WO2008032750A1 (fr) * 2006-09-13 2008-03-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WO2008105771A1 (en) * 2007-03-01 2008-09-04 Thomson Licensing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or relay node in a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US8233414B2 (en) * 2007-07-05 2012-07-31 Conexan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icating buffered data at an access point using an embedded traffic indication map
WO2009044223A1 (en) * 2007-10-01 2009-04-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lay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78270B2 (en) * 2008-07-03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relay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953467B2 (en) * 2008-09-08 2015-02-10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transmission modes for transparent relay
CN101932089A (zh) * 2009-06-24 2010-12-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功率控制机制的方法及其相关通讯装置
JP5504970B2 (ja) * 2009-09-25 2014-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管理サーバ、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JP5521638B2 (ja) * 2009-09-25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管理サーバ、および通信端末
JP2013506377A (ja) 2009-09-29 2013-02-21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リレーリンクセットアップ方法及び装置
KR101294504B1 (ko) 2009-12-16 2013-08-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릴레이 접속을 지원하는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788909B2 (ja) 2010-02-05 2015-10-07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ソース装置、デスティネ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リレイ装置の通信方法
US9113496B2 (en) 2010-04-25 2015-08-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KR101733494B1 (ko) 2010-04-25 2017-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686849B2 (en) * 2010-08-10 2014-04-01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of alarm handl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ES2564965T3 (es) * 2011-05-31 2016-03-30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y recibir una unidad de datos de protocolo de procedimiento de convergencia de capa física en un sistema de red de área local inalámbrica que permite el funcionamiento en modo de ahorro de energía y aparato para el mismo
US9877284B2 (en) * 2011-07-14 2018-01-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ower save mod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WO2013089524A1 (ko) * 2011-12-17 2013-06-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페이징 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3115629A1 (ko) * 2012-02-05 2013-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널 데이터 패킷 프레임을 이용하는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35662A (zh) * 2012-02-10 2015-02-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wlan系统中接入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EP2844016B1 (en) * 2012-02-15 2018-11-07 LG Electronics Inc. Channel access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RU2625812C2 (ru) * 2012-03-06 2017-07-19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нергосбережения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CN109348527B (zh) * 2012-03-06 2022-06-1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支持无线通信中的大量设备
US20130235789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Qualcomm Inco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setup through relays
WO2013157885A1 (ko) * 2012-04-19 2013-10-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액세스 타입 지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608789B2 (en) * 2012-05-11 2017-03-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ments in response to received frames
US9794796B2 (en) * 2012-06-13 2017-10-17 Qualcomm, In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mplified store and forward relays
CN104429148B (zh) * 2012-07-13 2019-01-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lan系统中使用空数据分组接入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US9344963B2 (en) * 2012-09-03 2016-05-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wer save-polling frame and response fram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WO2014042595A1 (en) * 2012-09-12 2014-03-20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0554287B2 (en) * 2012-09-29 2020-0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9313739B2 (en) * 2012-10-23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power wake up signal and operations for WLAN
US9544848B2 (en) * 2012-10-24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short paging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241307B2 (en) * 2012-10-24 2016-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n ultra low power signal with scheduled power save modes
US9544811B2 (en) * 2012-11-19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con timing adjust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191097B2 (en) * 2012-12-20 2015-11-17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via relay communication links
KR20150105335A (ko) * 2012-12-27 2015-09-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의 중계 네트워크에서 멀티캐스트/브로드캐스트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255477B2 (ja) * 2013-03-27 2017-12-2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アクセス実行方法及び装置
EP3028531B1 (en) * 2013-07-30 2019-07-17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questing activation of a repeater func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9510266B2 (en) * 2013-10-11 2016-11-29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of a radio acc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309A (zh) * 2003-12-26 2005-07-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避免竞争控制方法和终端
US20080117855A1 (en) * 2006-11-16 2008-05-22 Wook Choi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Bro network interworking in wireless terminal
US20120307685A1 (en) * 2010-01-20 2012-12-06 Eun Sun Kim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ctive Scann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2812648A (zh) * 2010-03-11 2012-12-0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无线系统协调器、源装置、中继装置的通信方法及帧结构
WO2013112377A1 (en) * 2012-01-24 201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elay selection and setup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4877A (zh) * 2016-06-10 2019-02-05 信实通信有限公司 使用多个接入点分配无线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CN109315013B (zh) * 2016-07-22 2022-06-10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CN109315013A (zh) * 2016-07-22 2019-02-0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US11882065B2 (en) 2016-07-22 2024-01-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743002B2 (en) 2016-07-22 2023-08-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9804693A (zh) * 2017-04-06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95992A (zh) * 2017-07-27 2020-05-01 萨兰达有限公司 带信标的无线网络
CN111095992B (zh) * 2017-07-27 2023-07-11 萨兰达有限公司 带信标的无线网络
CN110999342A (zh) * 2017-08-14 2020-04-10 索尼公司 网格辅助的节点发现
CN110999342B (zh) * 2017-08-14 2022-08-05 索尼公司 网格辅助的节点发现
CN108966163A (zh) * 2018-06-22 2018-12-07 上海意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wifi探针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3748634A (zh) * 2020-03-31 2021-1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96006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48634B (zh) * 2020-03-31 2023-10-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05068B (zh) * 2020-07-28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2105068A (zh) * 2020-07-28 2020-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83162A1 (en) 2016-06-23
US20180213464A1 (en) 2018-07-26
US10721672B2 (en) 2020-07-21
US10264510B2 (en)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2806A (zh)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10098114B2 (en) Method for alleviating hidden node problem in WLAN system
CN102948091B (zh) 在无线lan系统中收发数据的方法
CN105379145A (zh) 在无限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12691B (zh) 一种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接入信道的方法
CN105359590B (zh) 无线局域网系统内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9591566B2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10595196B2 (en) Method for changing ai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CN104247302A (zh) 在无线lan系统中收发信标的方法和设备
EP3537767B1 (en) Station associ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36515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在省电模式下操作的站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706377A (zh)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9986491B2 (en) Method for scanning for access point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CN104541551A (zh) 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的主动扫描方法
GB2509145A (en) Assigning resources between an intermediate node and a station
CN105340350B (zh) 在无线lan系统中的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AU20133857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CN113395746A (zh) 一种应用于多链路通信中的功率节省方法和装置
CN105359430A (zh) 用于在无线lan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A290837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access in wireless lan system
CN117241394A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407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