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1767B - 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1767B
CN105611767B CN201610122120.8A CN201610122120A CN105611767B CN 105611767 B CN105611767 B CN 105611767B CN 201610122120 A CN201610122120 A CN 201610122120A CN 105611767 B CN105611767 B CN 105611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earance
cap portion
sheet metal
identification division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221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1767A (zh
Inventor
周文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221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1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1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1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1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1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52Labels, e.g. for identification, markings or configuration st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体;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满足预定形状的盖体部分,所述预定形状与所述主体匹配;标识部分,所述标识部分由所述盖体部分的局部形成,所述标识部分为用于形成所述盖体部分的金属板材在制成所述盖体部分过程形成的标识部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商标图案易脱落的技术问题,实现商标图案与设备外壳不脱离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为了使用户能够方便区分各个电子设备品牌,各个生产商通常会在电子设备的外壳上制作出各自的商标等标识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以在电子设备上制作商标(logo)为例,通常首先需要分别制作出具有第一视觉效果(如拉丝效果、喷砂效果等)的电子设备外壳和第二视觉效果的logo,然后在外壳上制作凹槽或者通孔,将制作好的logo装配上去。
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外壳上的logo图案是预先制作好之后再装配上的,当用户使用不当时,会造成logo脱落,所以,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商标图案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商标图案易脱落的技术问题,实现商标图案与设备外壳不脱离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体;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壳体包括:
满足预定形状的盖体部分,所述预定形状与所述主体匹配;
标识部分,所述标识部分由所述盖体部分的局部形成,所述标识部分为用于形成所述盖体部分的金属板材在制成所述盖体部分过程形成的标识部分。
可选的,所述标识部分与所述盖体部分所形成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是平整表面。
可选的,所述标识部分与所述盖体部分在外力作用下不可分离。
可选的,所述盖体部分呈现第一外观效果,所述标识部分呈现第二外观效果,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与所述第二外观效果不同,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制成过程中所述盖体部分所呈现的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在所述壳体的制成过程中所述标识部分所呈现的所述第二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
可选的,所述标识部分呈现高光/镜面的外观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获得一待加工的金属板材;
在同一时刻,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形成具有第一外观效果的盖体部分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不同的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经加工金属板材;
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
可选的,所述在同一时刻,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形成具有第一外观效果的盖体部分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不同的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经加工金属板材,包括:
获得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及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第一模具;
通过所述第一模具压制所述第一板材,在同一时刻,在所述第一板材上形成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的所述盖体部分及具有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
可选的,所述获得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及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第一模具,包括:
获得一待加工的模具材料;
采用电铸法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模具区域及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模具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区域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所述第二模具区域具有所述第二外观效果;
获得具有所述第一模具区域及所述第二模具区域的第一模具。
可选的,所述采用电铸法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模具区域及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模具区域,包括:
确定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尺寸及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尺寸;
基于所述第一尺寸及所述第二尺寸,确定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变形量;
基于所述第一尺寸及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所述第一模具区域;
基于所述第二尺寸、所述变形量及所述第二外观效果,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所述第二模具区域。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模具压制所述第一板材,在同一时刻,在所述第一板材上形成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的所述盖体部分及具有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包括:
对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强化处理,获得经强化第一模具;
基于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采用滚轴方式压印所述金属板材,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采用滚轴方式压印所述金属板材,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包括:
获取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压印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压印参数包括第一滚轴转速及第一滚轴压力;
基于所述变形量,获取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压印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压印参数包括与所述第一滚轴转速不同的第二滚轴转速及与所述第一滚轴压力不同的第二滚轴压力;
基于所述第一压印参数及所述第二压印参数,控制所述滚轴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压印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获取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外观效果为高光效果时,在所述基于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采用滚轴方式压印所述金属板材,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标识部分进行抛光处理。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包括:
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整形处理,获得经整形金属板材;
获取所述盖体部分在所述金属板材中的第一位置及所述标识部分在所述金属板材中的第二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经整形金属板材进行冲压落料处理并弯折成与设备壳体对应的第一形状,获取所述设备外壳。
可选的,在所述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的表面贴设第一保护膜。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膜为由聚酯材料形成的厚度为0.1mm~0.3mm的薄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体;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满足预定形状的盖体部分,所述预定形状与所述主体匹配;标识部分,所述标识部分由所述盖体部分的局部形成,所述标识部分为用于形成所述盖体部分的金属板材在制成所述盖体部分过程形成的标识部分的技术手段,这样,电子设备壳体上的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是在制作盖体部分时一体成形的,即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从而使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永不脱离,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商标图案易脱落的技术问题,实现商标图案与设备外壳不脱离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获得一待加工的金属板材;在同一时刻,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形成具有第一外观效果的盖体部分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不同的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经加工金属板材;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的技术手段,这样,电子设备壳体上的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是在制作设备壳体时一体成形的,即仅需一次加工过程便在金属板材上同时形成盖体部分和标识部分,加工工艺简单,实现了简化现有技术中的壳体与商标图案的制作工艺其降低不良率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所述标识部分与所述盖体部分所形成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是平整表面的技术手段,这样,由于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形成一个平整的表面,因此,避免由于Logo图案高出壳体外表面而存在的刮手及Logo图案容易磨损的问题,实现了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
四、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所述盖体部分呈现第一外观效果,所述标识部分呈现第二外观效果,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与所述第二外观效果不同,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制成过程中所述盖体部分所呈现的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在所述壳体的制成过程中所述标识部分所呈现的所述第二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的技术手段,这样,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盖体部分的外观效果进行选择,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壳体效果单一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丰富壳体的外观效果的技术效果。
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所述标识部分呈现高光/镜面的外观效果的技术手段,这样,有效解决了采用激光雕刻工艺制作的logo图案颜色暗且不光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logo图案的光亮度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步骤S201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步骤S302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未调整前的商标尺寸与后盖尺寸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调整后的商标尺寸与后盖尺寸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步骤S202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步骤S502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商标图案易脱落的技术问题,实现商标图案与设备外壳不脱离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体;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壳体包括:
满足预定形状的盖体部分,所述预定形状与所述主体匹配;
标识部分,所述标识部分由所述盖体部分的局部形成,所述标识部分为用于形成所述盖体部分的金属板材在制成所述盖体部分过程形成的标识部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体;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满足预定形状的盖体部分,所述预定形状与所述主体匹配;标识部分,所述标识部分由所述盖体部分的局部形成,所述标识部分为用于形成所述盖体部分的金属板材在制成所述盖体部分过程形成的标识部分的技术手段,这样,电子设备壳体上的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是在制作盖体部分时一体成形的,即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从而使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永不脱离,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商标图案易脱落的技术问题,实现商标图案与设备外壳不脱离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可以是别的需要制作带有商标图案外壳的电子设备,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将以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10,主体10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体;
壳体20,壳体20与主体10连接,壳体20包括:
满足预定形状的盖体部分201,所述预定形状与主体10匹配;
标识部分202,标识部分202由盖体部分201的局部形成,标识部分202为用于形成盖体部分201的金属板材在制成盖体部分201过程形成的标识部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时,主体10即为智能手机的除去后盖外的部分,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即为智能手机中的摄像头、液晶屏、处理器芯片组等器件;所述安装体即为智能手机中用于承载所述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连接件以及框架等。
壳体20即为智能手机的后盖,为了使智能手机的后盖与手机主体连接,在后盖和手机主体上可以设置相对应的的卡槽和卡扣,从而在卡扣咬合在卡槽中时,后盖与手机主体处于连接状态。壳体20的形状尺寸与主体10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即当手机主体的形状为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时,后盖的形状也应该为长方形,其长应该在14.5cm~15cm之间,宽应该在7.5cm~8cm之间,从而保证手机主体和后盖能够匹配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20主要包括盖体部分201和标识部分202,当壳体20为智能手机的后盖时,标识部分202即为智能手机后盖上的商标,盖体部分201即为智能手机后盖的除去商标外的壳体部分。其中,制作壳体部分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且商标部分是在将金属材料制作成壳体的过程中形成在壳体上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标识部分202与盖体部分201所形成的壳体20的外表面是平整表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手机后盖和商标是一体形成的整体,且手机后盖的外面是一个平整表面,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商标凸出设置在后盖外表面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避免由于Logo图案高出壳体外表面而存在的刮手及Logo图案容易磨损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同时也能使Logo图案在手机后盖上保留的时间更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标识部分202与盖体部分201在外力作用下不可分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手机后盖和商标是一体形成的整体,因此,手机后盖与商标不会在用户的拉、扯或者其他外力下分离成两个独立的部分。这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将预先制作好的商标图案装配到手机后盖上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避免商标图案从后盖上脱落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部分201呈现第一外观效果,标识部分202呈现第二外观效果,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与所述第二外观效果不同,其中,在壳体20的制成过程中盖体部分201所呈现的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在壳体20的制成过程中标识部分202所呈现的所述第二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具体可以为拉丝效果,3D纹效果,喷砂效果或者太阳纹效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外观效果具体可以为光亮效果,亚光效果,镭射效果或者其他纹理效果中的任意一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相应的外观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其后盖和商标的外观效果可以有多种,这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抛光的金属壳上遮蔽住商标区域然后进行喷砂并对去除遮蔽后的金属壳进行氧化等工艺制作出的设备壳体而言,改善了其壳体效果只有喷砂这一种的外观效果单一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标识部分202呈现高光/镜面的外观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商标部分也可以选用高光/镜面的效果来突出显示产品品牌信息。这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激光雕刻工艺制作出来的商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商标具有高光亮度的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请参考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1:获得一待加工的金属板材;
S102:在同一时刻,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形成具有第一外观效果的盖体部分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不同的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经加工金属板材;
S103: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设备壳体具体可以是智能手机的后盖,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的壳体,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需要制作标识部分的金属壳体,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将以所述方法应用到制作手机后盖为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在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方法制作设备壳体时,首先执行步骤S101,即:获得一待加工的金属板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所述方法应用到制作手机后盖为例,在制作手机后盖前,首先要确定手机后盖的材质,如不锈钢材质、铝合金材质或者航空铝材质等,然后获取相应材质的金属板材,其材料的大小可以根据手机后盖决定,如,当需要制作的手机后盖的尺寸为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则所述金属板材的大小可以略大于手机后盖的尺寸,如为30cm*30cm的正方形,当然也可以是别的尺寸,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不作限制。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以所述金属板材为铝合金板材,其铝合金板材的大小为30cm*30cm的正方形为例。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2,即:在同一时刻,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形成具有第一外观效果的盖体部分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不同的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经加工金属板材。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请参考图3,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S201:获得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及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第一模具;
S202:通过所述第一模具压制所述第一板材,在同一时刻,在所述第一板材上形成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的所述盖体部分及具有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获取制作手机后盖的铝合金板材后,还需获取用于在制作出后盖效果和商标效果的模具。以后盖效果为拉丝效果,商标效果为镜面效果为例,所述模具中具有能够形成拉丝效果的区域及镜面效果的区域,然后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在铝合金板材上同时形成拉丝效果和镜面效果。
在纳米压印技术中,所述第一模具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纳米压印最后的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请参考图4,步骤S2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S301:获得一待加工的模具材料;
S302:采用电铸法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模具区域及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模具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区域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所述第二模具区域具有所述第二外观效果;
S303:获得具有所述第一模具区域及所述第二模具区域的第一模具。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请参考图5,步骤S3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S401:确定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尺寸及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尺寸;
S402:基于所述第一尺寸及所述第二尺寸,确定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变形量;
S403:基于所述第一尺寸及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所述第一模具区域;
S404:基于所述第二尺寸、所述变形量及所述第二外观效果,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所述第二模具区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于制作第一模具的材料一般要具有高的机械强度、低的热膨胀系数,避免在压印的过程中变形;同时,还需具有良好的抗粘附特征,保证脱膜的顺利。为了缩短压印时间,提高纳米压印的生产率,制作第一模具的材料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热传导率,加快升温和降温的速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制作第一模具的材料可以为硅或者金属镍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然后,还需确定出后盖和商标的尺寸。沿用上述例子,确定出手机后盖的拉丝效果对应的尺寸为长15cm、宽8cm的大长方形,商标的尺寸为长2cm、宽1cm的小长方形,且商标的位置位于大长方形中的距离底边2cm的位置处,如图6A所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商标在后盖的位置精度,还可以通过后盖的尺寸及商标的尺寸估计出商标允许的变形量大小,如铝合金板材在压印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延伸,延伸量可以通过经验值获得,如0.2mm,此时,则根据变形量对商标的位置尺寸做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商标位置为距离底边1.8cm,且尺寸为长1.8cm、宽1cm的小长方形,如图6B所示。
最后,在获取上述数据之后,便采用电铸法,利用电沉积原理在模具材料上制作出长15cm、宽8cm的拉丝效果区域,其中,在拉丝效果区域中还包含有距离底边1.8cm的长1.8cm、宽1cm的镜面效果区域,从而获取了所述第一模具。
在获取所述第一模具之后,便采用第一模具对铝合金板材进行压制,形成具有拉丝效果和镜面效果的铝合金板材。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请参考图7,步骤S2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S501:对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强化处理,获得经强化第一模具;
S502:基于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采用滚轴方式压印所述金属板材,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压印质量,在压印之前还需对模具进行强化处理,如通过紫外线曝光或者改变温度等方式进行固化。然后再使用纳米压印进行加工。纳米压印主要有热压印、紫外纳米压印、微接触印刷、激光辅助直接压印、滚轴式压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滚轴式压印方式为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请参考图8,步骤S5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S601:获取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压印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压印参数包括第一滚轴转速及第一滚轴压力;
S602:基于所述变形量,获取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压印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压印参数包括与所述第一滚轴转速不同的第二滚轴转速及与所述第一滚轴压力不同的第二滚轴压力;
S603:基于所述第一压印参数及所述第二压印参数,控制所述滚轴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压印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获取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滚轴式工艺主要由传送带和滚轴两部分组成。其中,在压印过程中存在的涂胶工艺、压印工艺及脱膜工艺都是通过滚轴的转动来实现的。通过控制滚轴转速以及滚轴与传送带底板之间的压力,可以获得不同的压印胶厚度和压印压力。其具体的滚轴转速值及滚轴压力值,需要根据具体的外观效果、压印材料等参数进行设定,如设置在压印拉丝效果时滚轴转速为转速1,滚轴压力为压力1;设置在压印镜面效果时滚轴转速为转速2,滚轴压力为压力2。然后当滚轴开始工作后便根据设置的参数值进行转动,在铝合金板材上完成拉丝效果及镜面效果的印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在所述第二外观效果为高光效果时,为了使高光效果更加明显及突出,在步骤S502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标识部分进行抛光处理。
在执行完成步骤S1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3,即: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请参考图9,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S701: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整形处理,获得经整形金属板材;
S702:获取所述盖体部分在所述金属板材中的第一位置及所述标识部分在所述金属板材中的第二位置;
S703:基于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经整形金属板材进行冲压落料处理并弯折成与设备壳体对应的第一形状,获取所述设备外壳。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利用纳米压印在铝合金板材上制作出拉丝效果区域和镜面效果区域后,便需要将铝合金板材制作成手机后盖的形状。由于在采用滚轴方式压印时,铝合金板材会出现变形,所以,此时首先需要对铝合金板材进行整形处理,以恢复铝合金板材的平板状态。然后,根据手机后盖的尺寸及商标的位置,确定出铝合金板材的冲压落料位置,基于确定出的冲压落料位置对铝合金板材进行冲压落料处理,并将冲压落料处理后的铝合金板材弯折成手机后盖的形状,如在边缘处弯折成圆弧形等。
为了增加制作好的手机后盖的美观性,还需要对弯折成型的铝合金板材的边缘进行一些打磨等处理。同时,由于手机后盖中还包含有摄像头的开口,因此,还需确定出手机后盖中所需要的开孔位置等。最后对铝合金板材进行阳极氧化,便获得了具有拉丝效果和镜面效果的手机后盖。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为了降低金属板材在制作成壳体时的不良率,在步骤S103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的表面贴设第一保护膜,其中,所述第一保护膜为由聚酯材料形成的厚度为0.1mm~0.3mm的薄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在冲压落料时,铝合金板材将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为了防止对铝合金板材上制作好的外观效果的损坏,在进行冲压落料之前先在具有外观效果的铝合金板材上设置一层聚酯保护薄膜,其厚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体;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壳体包括:满足预定形状的盖体部分,所述预定形状与所述主体匹配;标识部分,所述标识部分由所述盖体部分的局部形成,所述标识部分为用于形成所述盖体部分的金属板材在制成所述盖体部分过程形成的标识部分的技术手段,这样,电子设备壳体上的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是在制作盖体部分时一体成形的,即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从而使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永不脱离,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商标图案易脱落的技术问题,实现商标图案与设备外壳不脱离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获得一待加工的金属板材;在同一时刻,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形成具有第一外观效果的盖体部分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不同的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经加工金属板材;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的技术手段,这样,电子设备壳体上的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是在制作设备壳体时一体成形的,即仅需一次加工过程便在金属板材上同时形成盖体部分和标识部分,加工工艺简单,实现了简化现有技术中的壳体与商标图案的制作工艺其降低不良率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所述标识部分与所述盖体部分所形成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是平整表面的技术手段,这样,由于标识部分和盖体部分形成一个平整的表面,因此,避免由于Logo图案高出壳体外表面而存在的刮手及Logo图案容易磨损的问题,实现了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
四、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所述盖体部分呈现第一外观效果,所述标识部分呈现第二外观效果,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与所述第二外观效果不同,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制成过程中所述盖体部分所呈现的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在所述壳体的制成过程中所述标识部分所呈现的所述第二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的技术手段,这样,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盖体部分的外观效果进行选择,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壳体效果单一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丰富壳体的外观效果的技术效果。
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所述标识部分呈现高光/镜面的外观效果的技术手段,这样,有效解决了采用激光雕刻工艺制作的logo图案颜色暗且不光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logo图案的光亮度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体;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壳体包括:
满足预定形状的盖体部分,所述预定形状与所述主体匹配;
标识部分,所述标识部分由所述盖体部分的局部形成,所述标识部分为用于形成所述盖体部分的金属板材在制成所述盖体部分的同一时刻与所述盖体部分一体成形的标识部分,其中,所述标识部分与所述盖体部分所形成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是平整表面;
所述盖体部分呈现第一外观效果,所述标识部分呈现第二外观效果,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与所述第二外观效果不同,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制成过程中所述盖体部分所呈现的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在所述壳体的制成过程中所述标识部分所呈现的所述第二外观效果具有多种选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分与所述盖体部分在外力作用下不可分离。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分呈现高光/镜面的外观效果。
4.一种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获得一待加工的金属板材;
在同一时刻,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形成具有第一外观效果的盖体部分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不同的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所述标识部分与所述盖体部分所形成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是平整表面,获得经加工金属板材,其中,所述金属板材上形成的所述盖体部分和所述标识部分为通过第一模具压制而成,所述第一模具上具有采用电铸法形成的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模具区域及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模具区域;所述第一模具区域和所述第二模具区域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确定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尺寸及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尺寸;基于所述第一尺寸及所述第二尺寸,确定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变形量;基于所述第一尺寸及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所述第一模具区域;基于所述第二尺寸、所述变形量及所述第二外观效果,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所述第二模具区域;
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同一时刻,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形成具有第一外观效果的盖体部分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外观效果不同的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经加工金属板材,包括:
获得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及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所述第一模具;
通过所述第一模具压制第一板材,在同一时刻,在所述第一板材上形成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的所述盖体部分及具有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及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所述第一模具,包括:
获得一待加工的模具材料;
采用电铸法在所述模具材料上形成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模具区域及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模具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区域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所述第二模具区域具有所述第二外观效果;
获得具有所述第一模具区域及所述第二模具区域的第一模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模具压制所述第一板材,在同一时刻,在所述第一板材上形成具有所述第一外观效果的所述盖体部分及具有所述第二外观效果的标识部分,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包括:
对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强化处理,获得经强化第一模具;
基于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采用滚轴方式压印所述金属板材,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采用滚轴方式压印所述金属板材,获得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包括:
获取与所述盖体部分对应的第一压印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压印参数包括第一滚轴转速及第一滚轴压力;
基于所述变形量,获取与所述标识部分对应的第二压印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压印参数包括与所述第一滚轴转速不同的第二滚轴转速及与所述第一滚轴压力不同的第二滚轴压力;
基于所述第一压印参数及所述第二压印参数,控制所述滚轴在所述金属板材上压印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获取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外观效果为高光效果时,在所述基于所述经强化第一模具,采用滚轴方式压印所述金属板材之后,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标识部分进行抛光处理。
10.如权利要求4-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包括:
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整形处理,获得经整形金属板材;
获取所述盖体部分在所述金属板材中的第一位置及所述标识部分在所述金属板材中的第二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经整形金属板材进行冲压落料处理并弯折成与设备壳体对应的第一形状,获取所述设备壳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进行处理,获得设备壳体之前,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经加工金属板材的表面贴设第一保护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膜为由聚酯材料形成的厚度为0.1mm-0.3mm的薄膜。
CN201610122120.8A 2016-03-03 2016-03-03 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611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2120.8A CN105611767B (zh) 2016-03-03 2016-03-03 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2120.8A CN105611767B (zh) 2016-03-03 2016-03-03 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1767A CN105611767A (zh) 2016-05-25
CN105611767B true CN105611767B (zh) 2019-07-26

Family

ID=55991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22120.8A Active CN105611767B (zh) 2016-03-03 2016-03-03 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17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5215A (zh) * 2016-06-30 2016-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logo的制备方法和logo制品
CN106271406B (zh) * 2016-08-15 2018-01-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的加工方法、壳体和移动终端
CN106304736B (zh) * 2016-08-15 2018-09-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的加工方法、壳体和移动终端
CN107552638B (zh) * 2017-09-30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加工板材的方法、制备手机中框的方法、手机中框及手机
CN107866699A (zh) * 2017-10-12 2018-04-03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后壳表面处理方法
CN108453509B (zh) * 2018-03-16 2020-10-09 昆山市杰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键盘面板的环保型成型工艺
CN110572505A (zh) * 2019-09-10 2019-12-13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壳体及其加工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10867535B (zh) * 2019-11-14 2022-10-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压合夹具及壳体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0718A (zh) * 2010-05-10 2011-11-16 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板细微成型制作工艺及成型模的细微纹路的形成方法
CN102548307A (zh) * 2010-12-10 2012-07-0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5018992A (zh) * 2015-07-17 2015-1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logo的制作方法及采用该logo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1767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1767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设备壳体的制造方法
US20120267989A1 (en) Device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20130052294A1 (en) Molding tool with a three dimensional surface relief patter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1547576A (zh) 壳体的制造方法
KR101653702B1 (ko) 메탈카드의 제조방법
CN102555659B (zh) 金属材料的双重表面处理方法
US2016010520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using Thereof
CN102886343A (zh) 基体表面图案制作方法及其制品
KR101699412B1 (ko) 금속카드 및 금속카드 제조방법
JP5750747B1 (ja) 微細線模様の成形方法
CN107984167B (zh) 一种壳体的加工方法、壳体和移动终端
TWI494210B (zh) 壓印組件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導光板壓印成型方法
CN108453509B (zh) 笔记本电脑键盘面板的环保型成型工艺
KR101666799B1 (ko) 입체감을 갖는 필름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필름을 이용한 인몰드 사출방법
CN102107564A (zh) 压印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导光板压印成型方法
JP2018535096A (ja) アルミニウム表面の彫り込み方法
CN210759757U (zh) 基材表面立体图案的加工设备
JP6040762B2 (ja) セキュリティカード用転写原版、セキュリティカード用転写原版の製造方法、セキュリティカードおよびセキュリティ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01607441A (zh) 模内转印薄膜压纹制造系统及其方法
KR20110011769A (ko) 순금박판 성형방법에 의한 사각메달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사각메달
US20110156295A1 (en) Embossing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mboss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7023178B2 (ja) 成形型、乗物用内装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型の製造方法
CN102107563A (zh) 压印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增光片成型方法
CN112297668B (zh) 基材表面立体图案的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
JP2006255138A (ja) スーツケース及びスーツケース用シェ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