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9608B - 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9608B
CN105569608B CN201510896633.XA CN201510896633A CN105569608B CN 105569608 B CN105569608 B CN 105569608B CN 201510896633 A CN201510896633 A CN 201510896633A CN 105569608 B CN105569608 B CN 1055696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w
out collar
groups
valv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966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9608A (zh
Inventor
刘海英
刘志龙
董世超
万芬
杨中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Energy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Energy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Energy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to CN2015108966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9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69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9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9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9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4/00Valve arrangements for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4/06Valve arrangements for boreholes or wells in wells
    • E21B34/10Valve arrangements for boreholes or wells in wells operated by control fluid supplied from outside the boreho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200/00Special features related to earth drilling for obtaining oil, gas or water
    • E21B2200/05Flapper val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时用于防止井喷和井涌事故发生的装置,公开了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由第一控制管线、第二控制管线、上接头、连接体、四组液压组件、固定基座、上推环组件、四组增程机构、下推环组件、中心管、锁环、弹簧座、压簧、筒体、阀座、销轴、扭簧、阀板、下接头等组成。本发明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可应用在高温井况中,并且当井下安全阀因其中一组液压系统故障而意外关闭时,可通过启用另外一组备用液压系统对安全阀进行再次开启,而且再次开启的井下安全阀仍保持原有的井下安全控制作用,因此极大地简化了井下安全阀的强开作业程序,保证了油气井生产的持续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油气开采时用于防止井喷和井涌事故发生的一种井下安全阀。
背景技术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井下油气泄漏是面临的重大安全风险。为了防止这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油管生产管柱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油气开采通道进行开关控制,实现这种技术手段的井下工具就是井下安全阀。
井下安全阀是一种通过持续液压控制开启状态的常闭阀门,所以液压系统也是控制井下安全阀开启和关闭的关键部分。常规井下安全阀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当液压系统损坏时,液压系统失压,会导致井下安全阀自动关闭,油气井无法继续生产。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因安全阀液压系统故障而意外停产的油气井需要继续进行应急性生产,受常规井下安全阀单液压系统结构设计的限制,通常的解决办法是从井口下入专用强开工具对发生故障的井下安全阀进行强制开启,作业程序复杂,作业周期长;而且强开后的安全阀无法关闭,失去了井下安全控制的作用,增大了油气井生产安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井下安全阀因液压系统故障而使油气井意外停产时,只能对安全阀强制开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通过两条控制管线分别控制两组可独立工作的液压系统驱动四组同时工作的增程机构,从而驱动中心管推开阀板,实现当一组液压系统因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可通过另外一组液压系统应急性开启井下安全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包括上接头(3)、筒体(14)、下接头(19)依次连接构成的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连接体(4)和中心管(10),所述连接体(4)以其上部同轴固定连接于上接头(3)底部,所述中心管(10)以其上部同轴装配于所述连接体(4)内部;
所述上接头(3)设置有两组三通型压力通道,两组三通型压力通道的上接口分别与第一控制管线(1)、第二控制管线(2)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体(4)外部沿圆周方向固定安装有四组两两对称布置的液压组件(5),其中两组对称布置的液压组件(5)分别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一控制管线(1)所连接三通型压力通道的两个下接口密封连接;另外两组对称布置的液压组件(5)分别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二控制管线(2)所连接三通型压力通道的两个下接口密封连接;从而形成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
所述连接体(4)底部固定连接有设置于所述中心管(10)与所述筒体(14)之间的固定基座(6);所述固定基座(6)内径设置有键结构,用以与所述中心管(10)上部设置的键槽结构形成配合;所述固定基座(6)底部连接有四组沿圆周均布的增程机构(8);四组所述增程机构(8)的顶部同时与所述固定基座(6)铰接、上部同时与设置于所述中心管(10)与所述筒体(14)之间的上推环组件(7)铰接,底部同时与设置于所述中心管(10)与所述筒体(14)之间的下推环组件(9)铰接;四组液压组件(5)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基座(6)和所述上推环组件(7),并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推环组件(7)的限位台肩,以形成两两液压组件(5)与所述上推环组件(7)的选择性滑动连接;所述下推环组件(9)与锁环(11)轴向连接并一同固定于所述中心管(10)的台肩处;
所述中心管(10)下部套装有与所述锁环(11)相接触的弹簧座(12),所述弹簧座(12)与所述筒体(14)底部台肩的轴向空间设有套装于所述中心管(10)外部的压簧(13);所述筒体(14)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管(10)轴向配合的常闭弹性阀组件。
其中,每组所述液压组件(5)包括承压筒(5-1)、波纹管(5-2)、隔环(5-3)、芯轴(5-4)、焊接头(5-5);所述承压筒(5-1)为中空结构,其上端设有液压管线接口,下端与焊接头(5-5)密封连接;所述焊接头(5-5)安装于承压筒(5-1)底端且内径设有限位台肩;所述芯轴(5-4)同轴安装于承压筒(5-1)内部,且其下端由所述焊接头(5-5)内孔伸出;所述隔环(5-3)设置在两段所述波纹管(5-2)之间,所述隔环(5-3)和所述波纹管(5-2)套在所述芯轴(5-4)中部外侧;所述波纹管(5-2)与所述芯轴(5-4)上部、所述隔环(5-3)、所述焊接头(5-5)焊接密封连接,并整体安装于所述承压筒(5-1)内部;所述芯轴(5-4)下部设有两个限位轴肩,位于所述焊接头(5-5)上方的限位轴肩用于与所述焊接头(5-5)内径的限位台肩配合,位于所述焊接头(5-5)下方的限位轴肩用于与所述上推环组件(7)配合。
其中,所述上推环组件(7)包括推环(7-1)、限位环(7-2)、推杆(7-3)、紧钉螺钉(7-4);所述推环(7-1)在圆周方向上设有4个与所述液压组件(5)下部配合的轴向圆形通孔;所述推环(7-1)在圆周方向上设有4个用于穿过所述增程机构(8)的轴向方形通孔,该轴向方形通孔中安装径向设置的推杆(7-3),所述推杆(7-3)用于与所述增程机构(8)铰接;所述限位环(7-2)安装于所述推环(7-1)外径台肩以外的圆柱面上,且与所述推环(7-1)通过紧钉螺钉(7-4)相固定;所述下推环组件(9)与所述上推环组件(7)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增程机构(8)包括短板(8-1)、长板(8-2)、转轴(8-3)、挡圈(8-4);每块所述短板(8-1)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每块所述长板(8-2)在两端及中部分别设有铰接孔;所述增程机构(8)由若干组三块所述长板(8-2)铰接而成的中间节段和两组三块所述短板(8-1)铰接而成的端部节段依次以外侧板夹中间板的方式铰接连成整体;每个铰接位置都由三块所述短板(8-1)和/或所述长板(8-2)的铰接孔同轴铰接而成,且除与所述上推环组件(7)和所述下推环组件(9)的推杆铰接的铰接位置以外,其他铰接位置均由所述转轴(8-3)固定及所述挡圈(8-4)锁定。
其中,所述常闭弹性阀组件包括密封固定安装于所述筒体(14)下部的阀座(15),所述阀座(15)通过销轴(16)与阀板(18)铰连;以销轴(16)为装配中心设置有扭簧(17),所述扭簧(17)同时作用于所述阀座(15)和所述阀板(18),使所述阀板(18)在常态下保持与所述阀座(15)密封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双控井下安全阀中各部件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使用方法与普通安全阀相同,既可以应用于一般温度的井况,也可以应用在橡胶密封材料无法承受的高温井况中,并且因其内部设有两组可独立工作的液压系统,所以在正常的油气生产过程中,当井下安全阀因其中一组液压系统故障而意外关闭时,可通过启用另外一组备用液压系统对安全阀进行再次开启,而且再次开启的井下安全阀仍保持原有的井下安全控制作用,因此极大地简化了井下安全阀的强开作业程序,保证了油气井生产的持续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控井下安全阀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控井下安全阀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控井下安全阀中上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控井下安全阀中液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控井下安全阀中固定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控井下安全阀中上推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控井下安全阀中增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增程机构铰接处受力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控制管线;2:第二控制管线;3:上接头;4:连接体;5:液压组件;
5-1:承压筒;5-2:波纹管;5-3:隔环;5-4:芯轴;5-5:焊接头;6:固定基座;
7:上推环组件;7-1:推环;7-2:限位环;7-3:推杆;7-4:紧钉螺钉;8:增程机构;
8-1:短板;8-2:长板;8-3:转轴;8-4:挡圈;9:下推环组件;10:中心管;
11:锁环;12:弹簧座;13:压簧;14:筒体;15:阀座;16:销轴;17:扭簧;
18:阀板;19: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主要由第一控制管线1、第二控制管线2、上接头3、连接体4、四组液压组件5、固定基座6、上推环组件7、四组增程机构8、下推环组件9、中心管10、锁环11、弹簧座12、压簧13、筒体14、阀座15、销轴16、扭簧17、阀板18、下接头19等组成。其中液压组件5、上推环组件7、下推环组件9及增程机构8均为模块化设计,以便于零部件更换及备用件储备。
上接头3通过其底部的外螺纹与筒体14固定连接,筒体14通过其底部的外螺纹与下接头19连接。上接头3通过其底部的内螺纹与同轴设置在筒体14内部的连接体4固定连接。中心管10设置于筒体14内部,且其上部同轴装配于连接体4内。
如图3所示,上接头3设置有两组三通型压力通道,每组三通型压力通道均在上接头3内部自上而下在由一条通路分支为两条通路,即包括一个上接口和两个下接口。第一控制管线1、第二控制管线2分别与两组三通型压力通道的上接口密封连接。采用内部三通型压力通道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减小管线连接所需的空间尺寸及减少管线连接时可能出现泄漏点的数量。
连接体4上端与上接头3固定连接,下部沿圆周方向设有四个用于固定四组液压组件5的轴向圆孔,下端通过螺栓与固定基座6固定连接。
连接体4外部沿圆周方向固定安装有四组液压组件5,液压组件5可通过焊接或辅助零件轴向限位等方式进行固定。其中两组液压组件5对称布置,并通过管线与第一控制管线1所连接三通型压力通道的两个下接口分别密封连接;另外两组液压组件5对称布置,并通过管线与第二控制管线2所连接三通型压力通道的两个下接口分别密封连接。由此,第一控制管线1、第二控制管线2可通过分别控制由四组两两对称布置的液压组件5构成的两组单独工作的液压系统控制井下安全阀的开关,从而形成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
如图4所示,每组液压组件5包括承压筒5-1、波纹管5-2、隔环5-3、芯轴5-4、焊接头5-5。承压筒5-1为中空结构,其上端设有用于与控制管线密封连接的接口,下端与焊接头5-5密封连接。焊接头5-5为中空结构,安装于承压筒5-1底端且底部内径设有限位台肩。芯轴5-4同轴安装于承压筒5-1内部,且芯轴5-4下端从焊接头5-5内孔伸出;芯轴5-4上部设置有凸台。波纹管5-2与芯轴5-4、隔环5-3、焊接头5-5焊接密封连接,并整体安装于承压筒5-1内部;具体为波纹管5-2和隔环5-3安装于承压筒5-1和芯轴5-4中部之间的环空,其中波纹管5-2可轴向伸缩且其内径与芯轴5-4中部外径不接触,隔环5-3套在芯轴5-4中部外侧并设置于两段波纹管5-2之间,隔环5-3可相对于芯轴5-4上下滑动并保证波纹管5-2在轴向伸缩过程中始终与芯轴5-4同轴,上段波纹管5-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芯轴5-4上部凸台和隔环5-3焊接密封连接,下段波纹管5-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隔环5-3和焊接头5-5顶端焊接密封连接。芯轴5-4、波纹管5-2、隔环5-3所形成的整体外侧与承压筒5-1内侧形成密封的压力腔,当流体压力经承压筒5-1上端管线密封连接的接口进入压力腔时,芯轴5-4、波纹管5-2、隔环5-3所形成的整体外部承受流体压力,并使波纹管5-2沿轴向收缩,同时使芯轴5-4沿轴向移动。芯轴5-4下部设有两个限位轴肩,位于焊接头5-5上方的限位轴肩用于与焊接头5-5内径限位台肩配合,以限定芯轴5-4的行程;位于焊接头5-5下方的限位轴肩用于与上推环组件7的轴向圆形通孔配合,以达到推动上推环组件7的目的。根据管形零件承受外部压力能力高于承受内部压力能力的特点,液压组件5采用波纹管5-2外承压式结构,提高了液压组件5的承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液压组件5的工作性能。
四组液压组件5的芯轴5-4下端分别穿过固定基座6并与上推环组件7单向滑动配合,这样可以保证在其中两组液压组件5的芯轴5-4以其限位轴肩推动上推环组件7向下运动(或者上推环组件7推动其中两组液压组件5的芯轴5-4向上运动)时,另外两组液压组件5的芯轴5-4不阻碍上推环组件7顺利滑动,从而形成两两液压组件5与上推环组件7的选择性配合结构。
如图5所示,固定基座6设置于中心管10与筒体14之间的环空,并固定连接于连接体4底部,且其内径设置有键结构,用以与中心管10上部设置的键槽结构形成配合,从而实现中心管10在移动过程中的导向功能。固定基座6底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四个径向铰接孔,用于与四组增程机构8顶端的铰接孔形成铰接。
如图6所示,上推环组件7包括推环7-1、限位环7-2、推杆7-3、紧钉螺钉7-4。推环7-1在圆周方向上设有4个与液压组件5的芯轴5-4下部配合的轴向圆形通孔、4个用于穿过增程机构8的轴向方形通孔和4个用于安装推杆7-3的径向圆形盲孔,且推环7-1外径设有台肩。推杆7-3安装于推环7-1上的径向圆形盲孔,并与增程机构8的预留铰接孔铰接。限位环7-2安装于推环7-1外径台肩底部的圆柱面上,且与推环7-1通过径向设置的紧钉螺钉7-4相固定,以对推杆7-3形成限位固定。下推环组件9的具体结构与上推环组件7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四组增程机构8顶端分别与固定基座6的四个铰接孔通过长转轴铰接,上部同时与上推环组件7的推杆7-3铰接,下端同时与下推环组件9的推杆铰接,这样当上推环组件7在液压组件5的推动下向下移动时,可以驱动四组增程机构8同步下向伸长。
如图7所示,增程机构8由短板8-1、长板8-2、转轴8-3、挡圈8-4构成。短板8-1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长板8-2在两端及中部共设有3个铰接孔。增程机构8由若干组三块长板8-2铰接而成的中间节段和两组三块短板8-1铰接而成的端部节段依次铰接连成整体,每个铰接位置都由三块短板8-1和/或长板8-2的铰接孔同轴铰接而成,且除了与增程机构8以外的部件相铰接的铰接位置以外均由端部带有限位槽的转轴8-3铰接固定,并由带有开口结构的挡圈8-4锁定转轴8-3。每个中间节段的三块长板8-2以其中部铰接孔同轴铰接,其中外侧的两块长板8-2的端部铰接孔同时与相邻中间节段中中间一块长板8-2的端部铰接孔同轴铰接,而中间一块长板8-2的端部铰接孔与相邻中间节段中外侧的两块长板8-2的端部铰接孔同时同轴铰接;每个端部节段的三块短板8-1以其一端的铰接孔同轴铰接,其中外侧的两块短板8-1另一端的铰接孔与相邻中间节段中中间一块长板8-2的端部铰接孔同轴铰接,而中间一块短板8-1另一端的铰接孔与相邻中间节段中外侧的两块长板8-2的端部铰接孔同时同轴铰接;由此形成六块短板8-1和多个长板8-2通过转轴8-3连接构成的可伸缩结构。此增程机构采用三板铰接结构,与两板铰接结构相比具有更好的工作稳定性。如图8所示,两板铰接结构在工作时,由于两板作用在转轴8-3上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图8(a)),会使铰接孔处的转轴8-3承受翻转力矩,并使转轴8-3与铰接孔间出现局部受力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铰接处损坏或卡住现象;而三板铰接结构在工作时,由于两侧板和中间板作用在转轴上的力互为平衡力(图8(b)),且没有产生翻转力矩,能够更加保证增程机构的工作稳定性。
四组增程机构8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布置,保证由其与下推环组件9铰接孔轴线所在平面在增程机构8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法向方向不变,并通过与之铰接的下推环组件9间接地保证中心管10在向下推开阀板18的过程中受到阀板18侧向力的情况下不会发生轴向方向变化,有效地防止了中心管10在移动过程中在阀板18向力作用下侧偏而发生卡止现象。
中心管10上部同轴装配于连接体5内部,且其上部外侧设有与固定基座6配合的键槽结构。中心管10中部设置有台肩,台肩上部安装下推环组件9、下部安装锁环11,下推环组件9与锁环11通过轴向的螺钉连接,从而一同固定于中心管10的台肩处。中心管10下部套装有与锁环11相接触的弹簧座12,弹簧座12与筒体14底部台肩的轴向空间设有套装于中心管10外的压簧13,压簧13的弹力将弹簧座12抵顶于锁环11底面。通过固定基座6与中心管10形成键与键槽配合结构,实现中心管10及与其固定连接下推环组件9和锁环11在移动过程中圆周方向不会发生旋转,从而间接保证四组增程机构8的伸长方向保持不变。
阀座15密封固定安装于筒体14下部的内螺纹处;销轴16与阀座15固定连接,且与阀板18铰连。扭簧17以销轴16为装配中心,同时作用于阀座15和阀板18,使阀板18在自由状态下保持与阀座15密封配合。
使用时,将第一控制管线1和第二控制管线2引至井口,当流体压力经第一控制管线1流入并作用于其所对应的两组液压组件5时,这两组液压组件5下端向下伸出并推动上推环组件7;上推环组件7同时驱动四组增程机构8向下伸长,并带动下推环组件9、中心管10、锁环11和弹簧座12等克服压簧13的弹力向下移动;阀板18则在中心管10的推动下,以销轴16为旋转轴克服扭簧17扭力翻转,直至完全打开。
当第一控制管线1内流体压力释放时,压簧13的回复力向上推动弹簧座12、锁环11、中心管10和下推环组件9;下推环组件9同时驱动四组增程机构8向上收缩,并带动上推环组7件向上移动;上推环组件7向上推动两组液压组件5向上复位;而阀板18则在扭簧17的作用下,随着中心管10的上移向内翻转,直至完全关闭。
当流体压力经第二控制管线2流入并作用于其所对应的另两组液压组件5时,这两组液压组件5下端向下伸出并推动推动上推环组件7,并继续重复上述动作过程。
可见,流体压力可分别经第一控制管线1和第二控制管线2单独控制井下安全阀的开关,当其中一组液压系统故障失效时,可通另一组液压系统对井下安全阀进行二次开启。另外,因该双控井下安全阀其整体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所以既可以应用于一般温度的井况,也可以应用在橡胶密封材料无法承受的高温井况中。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3)、筒体(14)、下接头(19)依次连接构成的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连接体(4)和中心管(10),所述连接体(4)以其上部同轴固定连接于上接头(3)底部,所述中心管(10)以其上部同轴装配于所述连接体(4)内部;
所述上接头(3)设置有两组三通型压力通道,两组三通型压力通道的上接口分别与第一控制管线(1)、第二控制管线(2)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体(4)外部沿圆周方向固定安装有四组两两对称布置的液压组件(5),其中两组对称布置的液压组件(5)分别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一控制管线(1)所连接三通型压力通道的两个下接口密封连接;另外两组对称布置的液压组件(5)分别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二控制管线(2)所连接三通型压力通道的两个下接口密封连接;从而形成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
所述连接体(4)底部固定连接有设置于所述中心管(10)与所述筒体(14)之间的固定基座(6);所述固定基座(6)内径设置有键结构,用以与所述中心管(10)上部设置的键槽结构形成配合;所述固定基座(6)底部连接有四组沿圆周均布的增程机构(8);四组所述增程机构(8)的顶部同时与所述固定基座(6)铰接、上部同时与设置于所述中心管(10)与所述筒体(14)之间的上推环组件(7)铰接,底部同时与设置于所述中心管(10)与所述筒体(14)之间的下推环组件(9)铰接;四组液压组件(5)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基座(6)和所述上推环组件(7),并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推环组件(7)的限位台肩,以形成两两液压组件(5)与所述上推环组件(7)的选择性滑动连接;所述下推环组件(9)与锁环(11)轴向连接并一同固定于所述中心管(10)的台肩处;
所述中心管(10)下部套装有与所述锁环(11)相接触的弹簧座(12),所述弹簧座(12)与所述筒体(14)底部台肩的轴向空间设有套装于所述中心管(10)外部的压簧(13);所述筒体(14)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管(10)轴向配合的常闭弹性阀组件;
每组所述液压组件(5)包括承压筒(5-1)、波纹管(5-2)、隔环(5-3)、芯轴(5-4)、焊接头(5-5);所述承压筒(5-1)为中空结构,其上端设有液压管线接口,下端与焊接头(5-5)密封连接;所述焊接头(5-5)安装于承压筒(5-1)底端且内径设有限位台肩;所述芯轴(5-4)同轴安装于承压筒(5-1)内部,且其下端由所述焊接头(5-5)内孔伸出;所述隔环(5-3)设置在两段所述波纹管(5-2)之间,所述隔环(5-3)和所述波纹管(5-2)套在所述芯轴(5-4)中部外侧;所述波纹管(5-2)与所述芯轴(5-4)上部、所述隔环(5-3)、所述焊接头(5-5)焊接密封连接,并整体安装于所述承压筒(5-1)内部;所述芯轴(5-4)下部设有两个限位轴肩,位于所述焊接头(5-5)上方的限位轴肩用于与所述焊接头(5-5)内径的限位台肩配合,位于所述焊接头(5-5)下方的限位轴肩用于与所述上推环组件(7)配合;
所述上推环组件(7)包括推环(7-1)、限位环(7-2)、推杆(7-3)、紧钉螺钉(7-4);所述推环(7-1)在圆周方向上设有4个与所述液压组件(5)下部配合的轴向圆形通孔;所述推环(7-1)在圆周方向上设有4个用于穿过所述增程机构(8)的轴向方形通孔,该轴向方形通孔中安装径向设置的推杆(7-3),所述推杆(7-3)用于与所述增程机构(8)铰接;所述限位环(7-2)安装于所述推环(7-1)外径台肩以外的圆柱面上,且与所述推环(7-1)通过紧钉螺钉(7-4)相固定;所述下推环组件(9)与所述上推环组件(7)的结构相同;
所述增程机构(8)包括短板(8-1)、长板(8-2)、转轴(8-3)、挡圈(8-4);每块所述短板(8-1)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孔,每块所述长板(8-2)在两端及中部分别设有铰接孔;所述增程机构(8)由若干组三块所述长板(8-2)铰接而成的中间节段和两组三块所述短板(8-1)铰接而成的端部节段依次以外侧板夹中间板的方式铰接连成整体;每个铰接位置都由三块所述短板(8-1)和/或所述长板(8-2)的铰接孔同轴铰接而成,且除与所述上推环组件(7)和所述下推环组件(9)的推杆铰接的铰接位置以外,其他铰接位置均由所述转轴(8-3)固定及所述挡圈(8-4)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弹性阀组件包括密封固定安装于所述筒体(14)下部的阀座(15),所述阀座(15)通过销轴(16)与阀板(18)铰连;以销轴(16)为装配中心设置有扭簧(17),所述扭簧(17)同时作用于所述阀座(15)和所述阀板(18),使所述阀板(18)在常态下保持与所述阀座(15)密封配合。
CN201510896633.XA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 Active CN105569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6633.XA CN105569608B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6633.XA CN105569608B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9608A CN105569608A (zh) 2016-05-11
CN105569608B true CN105569608B (zh) 2018-03-16

Family

ID=5588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96633.XA Active CN105569608B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696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9773B2 (en) * 2017-06-06 2022-05-03 Ouro Negro Tecnologias Em Equipamentos Industriais S/A Fully electric downhole safety tool
CN107975354B (zh) * 2017-11-23 2019-11-26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压力换向装置
CN115726734B (zh) * 2022-11-30 2025-06-17 宝鸡锐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阀强开工具
CN116104444A (zh) * 2023-02-14 2023-05-12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口拆装辅助装置
CN119021640B (zh) * 2024-10-28 2025-01-28 山东大东联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液控平衡式井下安全阀及使用方法
CN119352921B (zh) * 2024-12-24 2025-04-1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全通径井口控制装置
CN119373472A (zh) * 2024-12-31 2025-01-28 西安洛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分层注聚的电控液通装置及管柱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8355A (en) * 1988-09-09 1989-06-13 Camco, Incorporated Dual hydraulic safety valve
US6302210B1 (en) * 1997-11-10 2001-10-16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Safety valve utilizing an isolation valv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201521281U (zh) * 2009-09-25 2010-07-07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 一种安全阀
CN102392619B (zh) * 2011-07-21 2014-09-17 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油管携带可回收井下安全阀
CN102409998B (zh) * 2011-10-28 2014-08-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井下安全阀
CN102720464B (zh) * 2012-07-04 2014-03-05 湖南唯科拓石油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安全阀
CN203321913U (zh) * 2013-05-15 2013-12-04 重庆前卫海洋石油工程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不关井检修的安全阀控制系统
CN203822259U (zh) * 2014-04-22 2014-09-1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热采井油管的安全控制工具
CN104499993B (zh) * 2014-12-10 2017-02-01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瓣阀式井下安全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9608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608B (zh) 一种双控井下安全阀
CN101812981B (zh) 一种机械式井下内外一体防喷器
EP1278936B1 (en) Tubing hanger with annulus bore
US8444109B2 (en) Blowout preventer translating shaft locking system
CN108979580B (zh) 油水井带压大修作业装置
CN104533335A (zh) 一体式油气储层保护工具总成
AU2011203299A1 (en) Made-up flange locking cap
CN108590578A (zh) 一种用于套管滑套的可重复开关滑套机构
CN107859499B (zh) 一种带压作业装置
CN101748984B (zh) 装于钻柱内在井下自动控制的井下防喷器
CN202165038U (zh) 一种用于井下安全阀故障处理的工具
CN102817571A (zh) 一种带压蓄能修井机防喷工具串
US4690221A (en) Well tubing hang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ell control
CN105064947A (zh) 一种可回收式液压采油封隔器
US201702187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a blowout preventer
CN111456681A (zh) 一种双层管内防喷阀
CN102418496B (zh) 自衡式井下全通径单流阀
CN202090892U (zh) 筒形回压阀
CN105484676A (zh) 分层注气安全接头及其使用方法
CN207813561U (zh) 一种油田井下工具封隔器
WO2017188822A1 (en) Blow out preventer bonnet assembly
CN108397155A (zh) 一种可关闭的液压开启滑套
CN201546673U (zh) 防漏失阀-多层防沙井使用的开关工具
CN205078220U (zh) 封隔器
NO20100028A1 (no) Anordning for a baere en erstatnings-sikkerhetsventil i et bronnr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0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CNOOC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Offshore Oil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0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CNOOC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