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4615A -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4615A
CN105564615A CN201511004237.8A CN201511004237A CN105564615A CN 105564615 A CN105564615 A CN 105564615A CN 201511004237 A CN201511004237 A CN 201511004237A CN 105564615 A CN105564615 A CN 105564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
water
flow divider
freedom
underwater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42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4615B (zh
Inventor
李恒宇
董毅
郭石磊
杨毅
饶进军
谢少荣
罗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10042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4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64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4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0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water; Means f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52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 underwa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11/00Marine propulsion by water jets
    • B63H11/02Marine propulsion by water jets the propulsive medium being ambient water
    • B63H11/04Marine propulsion by water jets the propulsive medium being ambient water by means of pump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本仿生眼主要由包括上半球壳、分流阀、Y形塑料导管、下半球壳、双向离心泵、控制电机、摄像头7和喷水口。所述下半球壳与上半球壳组合成球形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外壳,上半球壳有4个喷水口(也是进水口),下半球壳有8个喷水口(也是进水口);所述上半球壳布置控制和感应装置;所述下半球壳布置其他各零部件。本发明能够解决在小管道、水下狭小区域等情况下,普通水下机器人视觉装置由于较大以致无法正常通行,工作受限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六自由度的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技术背景
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机器人,可以对各类水域中(湖泊、海洋、下水道、小沟等)的基础设备进行维护与检修以及在对未知水域的探索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的应用前景相当广泛。目前所研究的水下球形机器人按姿态控制方式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飞轮改变姿态为主,利用多个飞轮的扭矩平衡,以及飞轮扭矩的差动使球壳旋转,从而改变球壳的姿态,通过单一喷水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转换;另一种是利用外置螺旋桨推进器的组合来改变机器人的姿态。前者运动复杂,精度不高且不灵活、不稳定;后者是机器人表面不光滑从而容易导致在与复杂的水下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受到干扰。在小管道、水下狭小区域等情况下,由于普通水下机器人较大以致无法通行,工作受限,所以迫切需要一种能在小管道内或者狭小区域进行工作的水下机器人,来更好地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在小管道、水下狭小区域等情况下,普通水下机器人由于较大以致无法正常通行,工作受限等问题,提供一种体形狭小、紧凑、并能利用双向离心泵和阀的组合来改变姿态的六自由度的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包括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上半球壳、分流阀、Y形塑料导管、下半球壳、双向离心泵、控制电机、摄像头和喷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相同的分流阀采用康达效应阀,四个相同的控制电机采用小型直流电机;所述四个相同的分流阀与三个相同的双向离心泵、两个相同的Y型塑料导管组合成具有12个喷水口的多轴喷水系统,两两喷水口之间的配合实现6个自由度运动;
所述多轴喷水系统的具体结构为:第一双向离心泵(5-A)输出口分别与第一第二分流阀(2-A、2-B)连接,第二双向离心泵(5-B)输出口分别与第三第四分流阀(2-C、2-D)连接,第三双向离心泵(5-C)与第一第二两个Y形塑料导管(3-A、3-B)连接;第一控制电机(6-A)通过小塑料挡板控制第一分流阀(2-A)的两个喷水口,第二控制电机(6-B)通过小塑料挡板控制第二分流阀(2-B)的两个喷水口,第二控制电机(6-C)通过小塑料挡板第三控制分流阀(2-C)的两个喷水口,第四控制电机(6-D)通过小塑料挡板控制第四分流阀(2-D)的两个喷水口;第三双向离心泵(5-C)的一个输出口与第一Y形塑料导管(3-A)连接实现两个喷水口喷水,第三双向离心泵(5-C)的另外一个输出口与第二Y形塑料导管(3-B)连接实现两个喷水口喷水;每个双向离心泵工作时,两个口中一个为进水口,一个为喷水口。
所述上半球壳上设计有4个喷水口,下半球壳上设计有有8个喷水口,球壳内部对称分布,从而使机器人质心处于体积中心偏下方,上半球壳布置控制和感应装置;
所述Y形塑料导管通过分流产生力矩,从而使六自由度的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转动;
所述六自由度的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利用分流阀和独特的双向离心式泵相组合,组合后可在四种切换的射流喷不同的方向,既实现了六自由度又使机动能力所需要的泵的数目的减少,从而缩小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装置的体积,分流阀允许喷水流方向快速切换,对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装置产生准确的高带宽推力;
所述双向泵,同时只能有两个端口喷射,切换泵的方向大约需要100ms,这和康达效应阀的转换时间相近,因此,由于切换四个方向导致的时间延迟不会导致控制性能明显恶化;
所述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控制水平方向的喷水口与机器人前进方向的夹角为正30度或负30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及突出性进步:
光滑的球形机器人壳体具有独特的流体特性,使它在低速度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而细长的机器人形状需要遵守孟克力矩,其作用是定向六自由度的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装置垂直于流向。针对小管道、狭小的水下区域等情况,本发明所设计的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装置通过采用三个双向离心泵、四个分流阀和Y型塑料导管组合成具有12个喷水口的多轴喷水系统,实现6个自由度运动,且合理调整整个机构中零部件的位置分布,使它们在限定范围内,从而达到工作性能优良、体积小、结构简易、方便安装和拆卸等要求。此外,使用一个微型直流电动机来操纵一个小塑料挡板。微型直流电机旋转打开一个控制端口的同时,会关闭另一个,也可使两个端口同时打开。由于流体动力学是双稳态的,只需要改变阀的方向才会有能量的输入。因为挡板尺寸小、重量轻,所以微型直流电机可以快速来回切换。在切换过程中,微型直流电机切换比流体动力换向更快,且电机的力对阀的输出力大小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双向离心泵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分流阀工作原理图
图4是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微型电机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特殊自由度原理图
图6是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坐标系示意图
图7是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下半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例,详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7,本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包括上半球壳1、下半球壳4、分流阀2-A、分流阀2-B、分流阀2-C、分流阀2-D、双向离心泵5-A、双向离心泵5-B、双向离心泵5-C、控制电机6-A、控制电机6-B、控制电机6-C、控制电机6-D和一个摄像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分流阀2-A、2-B、2-C、2-D与三个双向离心泵5-A、5-B、5-C通过Y形塑料导管3-A、Y形塑料导管3-B组合成具有12个喷水口8的多轴喷水系统,两两喷水口8之间的配合实现6个自由度运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与例一基本相同,特征之处如下:
所述多轴喷水系统的具体结构为:第一双向离心泵5-A输出口分别与第一分流阀2-A、第二分流阀2-B连接,第二双向离心泵5-B输出口分别与第三分流阀2-C、第四分流阀2-D连接,第三双向离心泵5-C与第一Y形塑料导管3-A、第二Y形塑料导管3-B连接;第一控制电机6-A通过小塑料挡板控制第一分流阀2-A的两个喷水口,第二控制电机6-B通过小塑料挡板控制第二分流阀2-B的两个喷水口,第二控制电机6-C通过小塑料挡板第三控制分流阀2-C的两个喷水口,第四控制电机6-D通过小塑料挡板控制第四分流阀2-D的两个喷水口;第三双向离心泵5-C的一个输出口与第一Y形塑料导管3-A连接实现两个喷水口喷水,第三双向离心泵5-C的另外一个输出口与第二Y形塑料导管3-B连接实现两个喷水口喷水;每个双向离心泵工作时,两个口中一个为进水口,一个为喷水口。
所述第一分流阀2-A、第二分流阀2-B、第三分流阀2-C、第四分流阀2-D与第一双向离心泵5-A、第二双向离心泵5-B、第三双向离心泵5-C、第一Y形塑料导管3-A、Y形塑料导管3-B组合成具有12个喷水口的多轴喷水系统,两两喷水口8之间的配合实现六个自由度运动。
所述上半球壳1上设计有4个喷水口8,下半球壳4上设计有八个喷水口8,球壳内部对称分布,从而使机器人仿生眼装置质心处于体积中心偏下方,上半球壳1中布置控制和感应装置。
所述第一Y形塑料导管3-A、第二Y形塑料导管3-B通过分流产生力矩,从而使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转动。
所述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利用分流阀2-A、分流阀2-B、分流阀2-C、分流阀2-D和双向离心式泵5-A、双向离心式泵5-B、双向离心式泵5-C相组合,组合后可在四种切换的射流喷不同的方向,既实现了六自由度又使机动能力所需要的泵的数目的减少,从而缩小六自由度球形机器人仿生眼的体积,四个分流阀2-A、2-B、2-C、2-D允许喷水流方向快速切换,对机器人产生准确的高带宽推力。
所述三个相同的双向离心泵5-A、5-B、5-C同时只能有两个端口喷射,切换泵的方向大约需要100ms,这和康达效应阀的转换时间相近,由于切换四个方向导致的时间延迟不会导致控制性能明显恶化。
所述六自由度的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控制水平方向的喷水口8与六自由度的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前进方向的夹角为正30度或负30度。
实施例三: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装置,包括上半球壳1、分流阀2-A、分流阀2-B、分流阀2-C、分流阀2-D、Y形塑料导管3-A、Y形塑料导管3-B、下半球壳4、双向离心泵5-A、双向离心泵5-B、双向离心泵5-C、控制电机6-A、控制电机6-B、控制电机6-C、控制电机6-D、摄像头7和喷水口8。所述分流阀2-A、分流阀2-B、分流阀2-C、分流阀2-D采用康达效应阀,控制电机6-A、6-B、6-C、6-D采用小型直流电机;所述分流阀2-A、分流阀2-B、分流阀2-C、分流阀2-D与双向离心泵5-A、双向离心泵5-B、双向离心泵5-C、Y形塑料导管3-A、Y形塑料导管3-B组合成具有12个喷水口的多轴喷水系统,两两喷水口8之间的配合实现6个自由度运动;所述上半球壳1上设计有4个喷水口8,下半球壳4上设计有8个喷水口8,球壳内部对称分布,从而使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质心处于体积中心偏下方,上半球壳1布置控制和感应装置;所述Y形塑料导管3-A、Y形塑料导管3-B通过分流产生力矩,从而使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转动;所述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利用四个分流阀2-A、2-B、2-C、2-D和三个双向离心式泵5-A、5-B、5-C相组合,组合后可在四种切换的射流喷不同的方向,既实现了六自由度又使机动能力所需要的泵的数目的减少,从而缩小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的体积,四个分流阀2-A、2-B、2-C、2-D允许喷水流方向快速切换,对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产生准确的高带宽推力;所述三个相同的双向离心泵5-A、5-B、5-C同时只能有两个端口喷射,切换泵的方向大约需要100ms,这和康达效应阀的转换时间相近,因此,由于切换四个方向导致的时间延迟不会导致控制性能明显恶化;所述眼球型水下机器人控制水平方向的喷水口8与机器人前进方向的夹角为正30度或负30度。
如图2所示,三个相同的双向离心泵5-A、5-B、5-C叶片顺时针方向旋转则E2口为输出口,逆时针方向旋转则为E1口为输出口;为了方便讨论,其中分流阀2-A、2-C相对于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来讲,分流阀2-A、2-C向左的输出口为“+”,分流阀2-A、2-C向右的输出口为“-”;分流阀2-B、2-D向上的输出口为“+”,分流阀2-B、2-D向下的输出口为“-”;图中箭头方向为简易的水流的输出流向。
如图7所示建立坐标系,z轴正方向为机器人下沉方向;基于传统海洋工程符号术语,我们用±u,±v和±w分别代表沿着主体x、y和z轴正负方向平移的速度;类似地,±p,±q和±r是分别代表绕x、y和z轴的顺逆时针方向旋转角速度;当双向离心泵5-A、5-B的叶片在顺时针旋转,双向离心泵5-C不工作,分流阀2-A、2-C的输入口皆得到输出,控制电机6-A、控制电机6-B工作控制小塑料挡板,使喷射水流分别从-1、+3两个喷水口8输出,从而使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受到一个转矩,由于其它分力由圆的对称性相抵消,因此机器人绕z轴顺时针旋转。同理,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还可以做其他自由度的运动,其元器件工作情况如下表一所示:
附:“CW”:双向离心泵顺势针转;“CCW”:双向离心泵逆时针转;“OFF”:双向离心泵不工作;
“±N/A”:第N个分流阀的输出口关闭。

Claims (8)

1.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包括上、下半球壳(1、4)、四个分流阀(2-A、2-B、2-C、2-D)、三个双向离心泵(5-A、5-B、5-C)、四个控制电机(6-A、6-B、6-C、6-D)和一个摄像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分流阀(2-A、2-B、2-C、2-D)与三个双向离心泵(5-A、5-B、5-C)通过两个Y形塑料导管(3-A、3-B)组合成具有12个喷水口(8)的多轴喷水系统,两两喷水口(8)之间的配合实现6个自由度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喷水系统的具体结构为:第一双向离心泵(5-A)输出口分别与第一第二分流阀(2-A、2-B)连接,第二双向离心泵(5-B)输出口分别与第三第四分流阀(2-C、2-D)连接,第三双向离心泵(5-C)与第一第二两个Y形塑料导管(3-A、3-B)连接;第一控制电机(6-A)通过小塑料挡板控制第一分流阀(2-A)的两个喷水口,第二控制电机(6-B)通过小塑料挡板控制第二分流阀(2-B)的两个喷水口,第二控制电机(6-C)通过小塑料挡板第三控制分流阀(2-C)的两个喷水口,第四控制电机(6-D)通过小塑料挡板控制第四分流阀(2-D)的两个喷水口;第三双向离心泵(5-C)的一个输出口与第一Y形塑料导管(3-A)连接实现两个喷水口喷水,第三双向离心泵(5-C)的另外一个输出口与第二Y形塑料导管(3-B)连接实现两个喷水口喷水;每个双向离心泵工作时,两个口中一个为进水口,一个为喷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阀(2-A)、第二分流阀(2-B)、第三分流阀(2-C)、第四分流阀(2-D)与第一双向离心泵(5-A)、第二双向离心泵(5-B)、第三双向离心泵(5-C)、第一Y形塑料导管(3-A)、Y形塑料导管(3-B)组合成具有12个喷水口的多轴喷水系统,两两喷水口(8)之间的配合实现6个自由度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壳(1)上设计有4个喷水口(8),下半球壳(4)上设计有8个喷水口(8),球壳内部对称分布,从而使机器人仿生眼装置质心处于体积中心偏下方,上半球壳(1)中布置控制和感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Y形塑料导管(3-A)、第二Y形塑料导管(3-B)通过分流产生力矩,从而使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利用四个分流阀(2-A、2-B、2-C、2-D)和三个双向离心式泵(5-A、5-B、5-C)相组合,组合后可在四种切换的射流喷不同的方向,既实现了六自由度又使机动能力所需要的泵的数目的减少,从而缩小六自由度球形机器人仿生眼的体积,四个分流阀(2-A、2-B、2-C、2-D)允许喷水流方向快速切换,对机器人产生准确的高带宽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相同的双向离心泵(5-A、5-B、5-C)同时只能有两个端口喷射,切换泵的方向大约需要100ms,这和康达效应阀的转换时间相近,由于切换四个方向导致的时间延迟不会导致控制性能明显恶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自由度的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控制水平方向的喷水口(8)与六自由度的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前进方向的夹角为正30度或负30度。
CN201511004237.8A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Active CN105564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4237.8A CN105564615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4237.8A CN105564615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615A true CN105564615A (zh) 2016-05-11
CN105564615B CN105564615B (zh) 2018-03-06

Family

ID=55875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4237.8A Active CN105564615B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6461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4578A (zh) * 2016-11-06 2017-04-19 合肥齐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防碰撞拍摄用无人机
CN111572735A (zh) * 2020-05-14 2020-08-2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水下机器人
CN112591067A (zh) * 2020-12-17 2021-04-02 淮安普乐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双向喷射推进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5962A (en) * 1978-03-06 1984-06-26 The Bendix Corporation Spherical underwater vehicle
CN101318548A (zh) * 2008-07-03 2008-12-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喷水推进的微小球形水下潜器
CN101565095A (zh) * 2009-05-22 2009-10-28 北京邮电大学 六自由度水下球形机器人
CN102285435A (zh) * 2011-06-01 2011-12-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潜水泵喷水推进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CN104029805A (zh) * 2014-03-14 2014-09-10 上海大学 一种浅水探测水下球形机器人
RU2547102C1 (ru) * 2014-02-03 2015-04-10 Валерий Вильгельмович Петрашкевич Подводный аппарат повышенной маневренности
CN104527352A (zh) * 2014-12-24 2015-04-2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球形两栖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5962A (en) * 1978-03-06 1984-06-26 The Bendix Corporation Spherical underwater vehicle
CN101318548A (zh) * 2008-07-03 2008-12-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喷水推进的微小球形水下潜器
CN101565095A (zh) * 2009-05-22 2009-10-28 北京邮电大学 六自由度水下球形机器人
CN102285435A (zh) * 2011-06-01 2011-12-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潜水泵喷水推进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RU2547102C1 (ru) * 2014-02-03 2015-04-10 Валерий Вильгельмович Петрашкевич Подводный аппарат повышенной маневренности
CN104029805A (zh) * 2014-03-14 2014-09-10 上海大学 一种浅水探测水下球形机器人
CN104527352A (zh) * 2014-12-24 2015-04-2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球形两栖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4578A (zh) * 2016-11-06 2017-04-19 合肥齐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防碰撞拍摄用无人机
CN111572735A (zh) * 2020-05-14 2020-08-2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水下机器人
CN112591067A (zh) * 2020-12-17 2021-04-02 淮安普乐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双向喷射推进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615B (zh) 2018-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4615A (zh) 一种六自由度球形水下机器人仿生眼
CN108237856B (zh) 一种多栖机器人及方法
Guo et al. Design and kinematic analysis of an amphibious spherical robot
CN104527953A (zh) 一种圆碟形水下滑翔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4527352A (zh) 一种新型球形两栖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109850105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驱动装置
RU149882U1 (ru) Сфероробот
CN109292061A (zh) 一种仿生摆动与螺旋桨混合推进的双体水下航行器
CN106043634A (zh) 一种高机动水下滑翔机
CN104443331A (zh) 内嵌式柔性关节驱动的仿水母水下推进装置
CN108859637A (zh) 一种球形两栖机器人
CN105059505A (zh) 一种圆碟形水下滑翔器
CN104724269A (zh) 一种空间机动尾摆推进装置
Guo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land of an amphibious spherical mother robot in different terrains
Agrawal et al. Dynamic modeling of variable ballast tank for spherical underwater robot
CN111392014A (zh) 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及飞碟形水下机器人
CN110816830A (zh) 一种可矢量推进的水空两栖机器人
CN105109649A (zh) 一种利用康达效应实现灵活转向的水下矢量推进器
CN113342058B (zh) 一种具有柏拉图立体结构的多栖无人系统
CN204916130U (zh) 一种新型水下矢量推进器
Shi et al. Skating motion analysis of the amphibious quadruped mother robot
Guo et al. Underwat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n amphibious spherical mother robot
Zheng et al. Structure improvement and stability for an amphibious spherical robot
CN208439410U (zh) 一种用于单旋翼涵道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姿态调整系统
Wu et al. UAV formation control based on consistenc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