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4380B -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4380B
CN105544380B CN201610065970.9A CN201610065970A CN105544380B CN 105544380 B CN105544380 B CN 105544380B CN 201610065970 A CN201610065970 A CN 201610065970A CN 105544380 B CN105544380 B CN 105544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rder
bridge pier
relative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59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44380A (zh
Inventor
郭进
陈伟
杜彦良
王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659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4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4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4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44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4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属于桥梁的减隔震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的测量装置,实时采集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结合所述采集数据,实时分析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控制模块根据主梁和桥墩的实时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调节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的阻尼装置的输入电压,控制主梁相对于桥墩的移动。本发明既能防止地震发生时和发生后较大墩梁相对位移的发生,又能充分发挥减隔震设计的优势,能够较为全面地提高桥梁结构抵御地震风险的能力。

Description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的减隔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强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将发生桥墩与主梁相对位移过大的灾害,这将对桥面构造设施或线路结构造成破坏,并给灾后修复增加难度。减隔震设计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抗震策略,能最大限度减小结构损伤,但是减隔震设计将导致桥梁结构的位移较大。如果减隔震系统在地震过程中具有自复位功能,将减小地震发生时和地震发生后主梁与桥墩的相对变形,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现有技术中的桥梁减隔震支座中的摩擦摆支座因为支座球摆在曲面上的重力作用而具有自复位功能,但是,这将导致主梁的升高,桥面构造设施或线路结构可能因此而破坏;现有技术中的其它传统的桥梁减隔震系统一般不具备自复位功能,地震发生时和震后变形较大。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既能防止地震发生时和地震发生后较大墩梁相对位移的发生,又能充分发挥减隔震设计的优势,能够较为全面地提高桥梁结构抵御地震风险的能力的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其既能防止地震发生时和地震发生后较大墩梁相对位移的发生,能够自动减轻或消除地震危害,较为全面地提高桥梁结构抵御地震风险的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利用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的测量装置,实时采集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结合所述采集数据,实时分析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
A2)控制模块根据主梁和桥墩的实时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调节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的阻尼装置的输入电压,控制主梁相对于桥墩的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1)所述的判断相对位移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为,利用测量装置实时获取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并通过控制模块实时记录时间;根据相对位移并结合时间信息,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变化趋势,具体为:
时,d有增大趋势;
时,d有减小趋势;
其中,d和t为当前步记录的搭接长度和记录时间,d0和t0为上一步记录的搭接长度和记录时间;所述测量装置为位移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1)所述的判断相对位移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为,利用测量装置实时获取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和阻尼装置的阻尼力,提取阻尼力的正负,进一步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变化趋势,具体为对阻尼力F取sign函数,提取阻尼力F的正负sign(F),阻尼力拉为正,压为负,提取方法如下:
结合确定的当前相对位移状态和磁流变阻尼器与桥墩和主梁之间的相对连接关系,根据sign(F)的取值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增加或减小的趋势;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1)中所述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的划分原则为,假设变量dy和du,dy表示地震作用下桥墩和主梁相对位移绝对值不需要控制的最大值,du表示地震作用下桥墩和主梁相对位移绝对值的最大允许值,根据相对位移d的取值可以分为6种状态,分别为:
状态1:d∈(-∞,-du],称为禁止区域(-);
状态2:d∈(-du,-dy],称为控制区域(-);
状态3:d∈(-dy,0),称为自由区域(-);
状态4:d∈[0,dy),称为自由区域(+);
状态5:d∈[dy,du),称为控制区域(+);
状态6:d∈[du,+∞),称为禁止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为PLC智能控制系统,所述阻尼装置为磁流变阻尼器。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结构,包括磁流变阻尼器、位移传感器、支座、PLC智能控制系统和电源,所述磁流变阻尼器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用于地震发生时阻挡主梁相对于桥墩发生相对移动,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用于测量主梁与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支座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桥墩通过支座对主梁进行支撑;所述磁流变阻尼器Ⅰ通过传输通道与PLC智能控制系统连接,传输通道Ⅰ向磁流变阻尼器输入控制电压;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传输通道Ⅱ与PLC智能控制系统连接,传输通道Ⅱ向PLC智能控制系统传输位移信号,并向位移传感器输入工作电压。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结构,包括磁流变阻尼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支座、PLC智能控制系统和电源,所述磁流变阻尼器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用于地震发生时阻挡主梁相对于桥墩发生相对移动,在磁流变阻尼器的端部设有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用于测量主梁与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支座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桥墩通过支座对主梁进行支撑;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和力传感器通过传输通道Ⅰ与PLC智能控制系统连接,传输通道Ⅰ向PLC智能控制系统传输力信号,并向磁流变阻尼器输入控制电压;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传输通道Ⅱ与PLC智能控制系统连接,传输通道Ⅱ向PLC智能控制系统传输位移信号,并向位移传感器输入工作电压。
作为优选,所述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端与主梁的底端相连,另一端与桥墩的顺桥向侧壁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减隔震设计将导致桥梁结构的位移较大,桥墩与主梁之间过大的相对位移将对桥面构造设施或线路结构造成破坏,并给震后快速修复带来困难,传统的桥梁减隔震系统一般不具备自复位功能,地震发生时和地震发生后变形较大。本发明在主梁与桥墩之间设置测量装置和阻尼装置,测量装置和阻尼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通过测量装置实时采集数据传输信号至控制模块,实时分析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控制模块根据主梁和桥墩的实时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调节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的阻尼装置的输入电压,控制主梁相对于桥墩的移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半主动减隔震控制方法,该方法将主梁与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分为一些区域,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当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处于自由区域时,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入电压较小以充分发挥隔震作用;当处于需要控制的区域或禁止区域时,根据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增大或减小的趋势提供不同的输入电压。这种控制思想使结构具有指向较小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磁吸效应”,这种“磁吸效应”使结构具有偏向于较小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自复位功能,同时减隔震效果能够充分发挥。
本发明提供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其结构既能防止震后较大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发生,又能充分发挥减隔震设计的优势,能够自动减轻或消除地震危害,较为全面地提高桥梁结构抵御地震风险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减隔震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减隔震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减隔震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减隔震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减隔震控制方法中位移状态区域的一种划分示意图;
各图号名称为:1—磁流变阻尼器,2—力传感器,3—传输通道Ⅰ,4—位移传感器,5—传输通道Ⅱ,6—支座,7—PLC智能控制系统,8—电源,9—主梁,10—桥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减隔震结构包括磁流变阻尼器1、位移传感器4、支座6、PLC智能控制系统7和电源8,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用于地震发生时阻挡主梁9相对于桥墩10发生相对移动,所述位移传感器4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用于测量主梁9与桥墩10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支座6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桥墩10通过支座6对主梁9进行支撑;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通过传输通道Ⅰ3与PLC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传输通道Ⅰ3向磁流变阻尼器1输入控制电压;所述位移传感器4通过传输通道Ⅱ5与PLC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传输通道Ⅱ5向PLC智能控制系统7传输位移信号,并向位移传感器4输入工作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的端部与主梁9的底端相连,另一端与桥墩10的顺桥向侧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6为常规支座或减隔震支座。
进一步的,所述位移传感器4采用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或红外位移传感器。
如图4所示,上述减隔震结构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利用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的位移传感器4,实时测量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的相对位移d,传输至PLC智能控制系统7;PLC智能控制系统7结合自身实时记录的时间t,实时分析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
相对位移变化趋势判断方法为,
时,d有增大趋势;
时,d有减小趋势;
其中,d和t为当前步记录的搭接长度和记录时间,d0和t0为上一步记录的搭接长度和记录时间;所述测量装置为位移传感器。
所述步骤A1)中所述的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的划分原则为,假设变量dy和du,dy表示地震作用下桥墩和主梁相对位移绝对值不需要控制的最大值,du表示地震作用下桥墩和主梁相对位移绝对值的最大允许值,根据相对位移d的取值可以分为6种状态,分别为:
状态1:d∈(-∞,-du],称为禁止区域(-);
状态2:d∈(-du,-dy],称为控制区域(-);
状态3:d∈(-dy,0),称为自由区域(-);
状态4:d∈[0,dy),称为自由区域(+);
状态5:d∈[dy,du),称为控制区域(+);
状态6:d∈[du,+∞),称为禁止区域(+)。
A2)PLC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主梁9和桥墩10的实时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调节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的述磁流变阻尼器1的输入电压,控制主梁9相对于桥墩10的移动,实现减隔震半主动控制,并达到自复位的目的。以图1所示磁流变阻尼器1与桥墩10和主梁9之间的相对连接关系,各状态的控制策略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U为磁流变阻尼器的控制输入电压,Umin和Umax分别为磁流变阻尼器的根据线路参数、磁流变阻尼器规格参数、结构控制目标等设定的最小、最大电压值。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中将相对位移d划分的6个状态与6个区域分别对应,分别为:
状态1,对应禁止区域(-);
状态2,对应控制区域(-);
状态3,对应自由区域(-);
状态4,对应自由区域(+);
状态5,对应控制区域(+);
状态6,对应禁止区域(+)。
当d处于状态1或状态6,即位于禁止区域(-)或禁止区域(+)时,主梁9与桥墩10相对位移绝对值已达到或超过最大允许值du,桥梁主体结构性能、桥面系或附属设施等不能满足对应设防目标的要求。当d的绝对值有增大趋势时,危险概率增加,控制电压值U取最大值Umax;当d的绝对值有减小趋势时,结构趋于安全,控制电压值U取最小值Umin
当d处于状态2或状态5,即位于控制区域(-)或控制区域(+)时,主梁9与桥墩10相对位移尚未达到最大允许值du,虽能满足对应设防目标的要求,但是需要警惕d的绝对值增大的趋势;当d的绝对值有增大趋势时,危险概率增加,控制电压值U取最小值Umin与最大值Umax之间的某值;当d的绝对值有减小趋势时,结构趋于安全,控制电压值U取最小值Umin,此阶段可以同时发挥阻尼耗能的减震效果和柔性支承的隔震效果。
当d处于状态3或状态4,即位于自由区域(-)或自由区域(+)时,满足对应设防目标的要求,主梁9与桥墩10相对位移较小,不需要控制,此时磁流变阻尼器1提供最小限度的位移控制,即控制电压值U取最小值Umin,此阶段刚度较小,能最大限度发挥隔震效果。
在控制区域和禁止区域,相同的位移值d因为具有不同的趋势而具有不同的输入电压,结构具有偏向于安全的“磁吸效应”。如图6所示将位移d划分为6个区域,以上仅是区域划分的一种方法,当然可以引入更多的变量划分更多的区域,并且磁流变阻尼器1的输入电压控制策略还可以有其它形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提供了一种桥梁半主动减隔震控制方法,该方法将主梁于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分为一些区域,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当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处于自由区域时,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入电压较小以充分发挥隔震作用;当处于需要控制的区域或禁止区域时,根据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增大或减小的趋势提供不同的输入电压。这种控制思想使结构具有指向较小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磁吸效应”,这种“磁吸效应”使结构具有偏向于较小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自复位功能,同时减隔震效果能够充分发挥。
本发明提供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其结构既能防止地震发生时和地震发生后较大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发生,又能充分发挥减隔震设计的优势,能够自动减轻或消除地震危害,较为全面地提高桥梁结构抵御地震风险的能力。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做的举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实施例二
如图2、图4所示,本发明的减隔震结构包括磁流变阻尼器1、力传感器2、位移传感器4、支座6、PLC智能控制系统7和电源8,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用于地震发生时阻挡主梁9相对于桥墩10发生相对移动,在磁流变阻尼器1的端部设有力传感器2,所述位移传感器4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用于测量主梁9与桥墩10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支座6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桥墩10通过支座6对主梁9进行支撑;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和力传感器2通过传输通道Ⅰ3与PLC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传输通道Ⅰ3向PLC智能控制系统7传输力信号,并向磁流变阻尼器1输入控制电压;所述位移传感器4通过传输通道Ⅱ5与PLC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传输通道Ⅱ5向PLC智能控制系统7传输位移信号,并向位移传感器4输入工作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的端部与主梁9的底端相连,另一端与桥墩10的顺桥向侧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6为常规支座或减隔震支座。
进一步的,所述位移传感器4采用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或红外位移传感器。
如图5所示,上述减隔震结构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利用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的位移传感器4,实时测量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的相对位移d,传输至PLC智能控制系统7判断主梁9和桥墩10的相对位移状态;利用位于磁流变阻尼器1的端部的力传感器2获取磁流变阻尼器1的阻尼力F,提取阻尼力的正负,进一步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变化趋势。
所述步骤A1)中所述的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的划分原则为,假设变量dy和du,dy表示地震作用下桥墩和主梁相对位移绝对值不需要控制的最大值,du表示地震作用下桥墩和主梁相对位移绝对值的最大允许值,根据相对位移d的取值可以分为6种状态,分别为:
状态1:d∈(-∞,-du],称为禁止区域(-);
状态2:d∈(-du,-dy],称为控制区域(-);
状态3:d∈(-dy,0),称为自由区域(-);
状态4:d∈[0,dy),称为自由区域(+);
状态5:d∈[dy,du),称为控制区域(+);
状态6:d∈[du,+∞),称为禁止区域(+)。
所述步骤A1)中主梁和桥墩相对位移变化趋势判断方法为,对阻尼力F取sign函数,提取阻尼力F的正负sign(F),阻尼力拉为正,压为负,提取方法如下:
结合确定的当前相对位移状态和磁流变阻尼器1与桥墩10和主梁9之间的相对连接关系,根据sign(F)的取值判断主梁9和桥墩10的相对位移增加或减小的趋势。
如图2所示的主梁与桥墩之间连接的磁流变阻尼器承受压力,即sign(F)<0时,当处于状态1、状态2或状态3时,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绝对值有减小趋势,当处于状态4、状态5或状态6时,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绝对值有最大趋势;sign(F)≥0时,增大或减小的趋势相反。
A2)PLC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主梁9和桥墩10的实时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调节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的述磁流变阻尼器1的输入电压,控制主梁9相对于桥墩10的移动,实现减隔震半主动控制,并达到自复位的目的。
以图2所示磁流变阻尼器1与桥墩10和主梁9之间的相对连接关系,各状态的控制策略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U为磁流变阻尼器的控制输入电压,Umin和Umax分别为磁流变阻尼器的根据线路参数、磁流变阻尼器规格参数、结构控制目标等设定的最小、最大电压值。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中将位移d划分的6个状态与6个区域分别对应,分别为:
状态1,对应禁止区域(-);
状态2,对应控制区域(-);
状态3,对应自由区域(-);
状态4,对应自由区域(+);
状态5,对应控制区域(+);
状态6,对应禁止区域(+)。
当d处于状态1或状态6,即位于禁止区域(-)或禁止区域(+)时,墩梁相对位移绝对值已达到或超过最大允许值du,桥梁主体结构性能、桥面系或附属设施等不能满足对应设防目标的要求。当d的绝对值有增大趋势,危险概率增加,控制电压值U取最大值Umax;当d的绝对值有减小趋势,结构趋于安全,控制电压值U取最小值Umin
当d处于状态2或状态5,即位于控制区域(-)或控制区域(+)时,墩梁相对位移绝对值尚未达到最大允许值du,虽能满足对应设防目标的要求,但是需要警惕d的绝对值增大的趋势。当d的绝对值有增大趋势,危险概率增加,控制电压值U取最小值Umin与最大值Umax之间的某值;当d的绝对值有减小趋势,结构趋于安全,控制电压值U取最小值Umin。此阶段可以同时发挥阻尼耗能的减震效果和柔性支承的隔震效果。
当d处于状态3或状态4,即位于自由区域(-)或自由区域(+)时,满足对应设防目标的要求,墩梁相对位移较小,不需要控制,此时磁流变阻尼器提供最小限度的位移控制,即控制电压值U取最小值Umin。此阶段刚度较小,能最大限度发挥隔震效果。
在控制区域和禁止区域,相同的位移值d因为具有不同的趋势而具有不同的输入电压,结构具有偏向于安全的“磁吸效应”。如图6所示将位移d划分为6个区域,以上仅是区域划分的一种方法,当然可以引入更多的变量划分更多的区域,并且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入电压控制策略还可以有其它形式。
另外,如图2所示磁流变与主梁和桥墩的相对连接关系,当主梁与桥墩之间连接的磁流变阻尼器承受压力,即sign(F)<0时,d处于状态1、状态2或状态3时,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绝对值有减小趋势,d处于状态4、状态5或状态6时,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绝对值有最大趋势;sign(F)≥0时,增大或减小的趋势相反。改变磁流变阻尼器与桥墩和主梁之间的相对连接关系,趋势增大或减小的对应关系可能改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半主动减隔震控制方法,该方法将主梁于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分为一些区域,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当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处于自由区域时,磁流变阻尼器的输入电压较小以充分发挥隔震作用;当处于需要控制的区域或禁止区域时,根据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增大或减小的趋势提供不同的输入电压。这种控制思想使结构具有指向较小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磁吸效应”,这种“磁吸效应”使结构具有偏向于较小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自复位功能,同时减隔震效果能够充分发挥。
本发明提供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其结构既能防止震后较大主梁与桥墩相对位移的发生,又能充分发挥减隔震设计的优势,能够自动减轻或消除地震危害,较为全面地提高桥梁结构抵御地震风险的能力。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做的举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8)

1.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利用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的测量装置,实时采集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结合所述采集数据,实时分析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所述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划分为自由区域、控制区域和禁止区域;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同一个区域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变化趋势不同,控制策略也不同;
A2)控制模块根据主梁和桥墩的实时相对位移状态和相对位移变化趋势,调节位于主梁和桥墩之间的阻尼装置的输入电压,控制主梁相对于桥墩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所述的判断相对位移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为,
利用测量装置实时获取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并通过控制模块实时记录时间;根据相对位移并结合时间信息,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变化趋势,具体为:
时,d有增大趋势;
时,d有减小趋势;
其中,d和t为当前步记录的搭接长度和记录时间,d0和t0为上一步记录的搭接长度和记录时间;所述测量装置为位移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所述的判断相对位移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为,
利用测量装置实时获取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和阻尼装置的阻尼力,提取阻尼力的正负,进一步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变化趋势,具体为
对阻尼力F取sign函数,提取阻尼力F的正负sign(F),阻尼力拉为正,压为负,提取方法如下:
结合确定的当前相对位移状态和磁流变阻尼器与桥墩和主梁之间的相对连接关系,根据sign(F)的取值判断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增加或减小的趋势;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所述的主梁和桥墩的相对位移状态的划分原则为,
假设变量dy和du,dy表示地震作用下桥墩和主梁相对位移绝对值不需要控制的最大值,du表示地震作用下桥墩和主梁相对位移绝对值的最大允许值,根据相对位移d的取值可以分为6种状态,分别为:
状态1:d∈(-∞,-du],称为禁止区域(-);
状态2:d∈(-du,-dy],称为控制区域(-);
状态3:d∈(-dy,0),称为自由区域(-);
状态4:d∈[0,dy),称为自由区域(+);
状态5:d∈[dy,du),称为控制区域(+);
状态6:d∈[du,+∞),称为禁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PLC智能控制系统,所述阻尼装置为磁流变阻尼器。
6.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流变阻尼器(1)、位移传感器(4)、支座(6)、PLC智能控制系统(7)和电源(8),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用于地震发生时阻挡主梁(9)相对于桥墩(10)移动,所述位移传感器(4)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用于测量主梁(9)与桥墩(10)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支座(6)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桥墩(10)通过支座(6)对主梁(9)进行支撑;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通过传输通道Ⅰ(3)与PLC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传输通道Ⅰ(3)向磁流变阻尼器(1)输入控制电压;所述位移传感器(4)通过传输通道Ⅱ(5)与PLC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传输通道Ⅱ(5)向PLC智能控制系统(7)传输位移信号,并向位移传感器(4)输入工作电压。
7.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流变阻尼器(1)、力传感器(2)、位移传感器(4)、支座(6)、PLC智能控制系统(7)和电源(8),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用于地震发生时阻挡主梁(9)相对于桥墩(10)发生相对移动,在磁流变阻尼器(1)的端部设有力传感器(2),所述位移传感器(4)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用于测量主梁(9)与桥墩(10)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支座(6)位于主梁(9)和桥墩(10)之间,桥墩(10)通过支座(6)对主梁(9)进行支撑;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和力传感器(2)通过传输通道Ⅰ(3)与PLC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传输通道Ⅰ(3)向PLC智能控制系统(7)传输力信号,并向磁流变阻尼器(1)输入控制电压;所述位移传感器(4)通过传输通道Ⅱ(5)与PLC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传输通道Ⅱ(5)向PLC智能控制系统(7)传输位移信号,并向位移传感器(4)输入工作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阻尼器(1)的一端与主梁(9)的底端相连,另一端与桥墩(10)的顺桥向侧壁相连。
CN201610065970.9A 2016-01-29 2016-01-29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 Active CN105544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5970.9A CN105544380B (zh) 2016-01-29 2016-01-29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5970.9A CN105544380B (zh) 2016-01-29 2016-01-29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4380A CN105544380A (zh) 2016-05-04
CN105544380B true CN105544380B (zh) 2017-08-25

Family

ID=55823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5970.9A Active CN105544380B (zh) 2016-01-29 2016-01-29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4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9554B (zh) * 2017-06-23 2018-10-09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地震损伤均匀化控制方法
CN109555009B (zh) * 2019-01-24 2023-08-15 湖南中腾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及梁体减隔震结构体系及其应用
CN110424250B (zh) * 2019-07-12 2021-03-09 东南大学 一种主动防止混凝土梁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455820A (zh) * 2020-04-10 2020-07-28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减隔震体系及桥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3530A (ja) * 1996-12-26 1998-07-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橋の補強方法
JP3422679B2 (ja) * 1998-02-13 2003-06-30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橋桁の振動減衰装置
CN202913344U (zh) * 2012-10-26 2013-05-01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单线铁路大跨连续梁抗震的减隔震系统
CN203603042U (zh) * 2013-12-02 2014-05-2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分离的大跨连续梁减隔震支座
CN203947408U (zh) * 2014-06-16 2014-11-19 上海通亿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桥梁结构保护系统
CN205369003U (zh) * 2016-01-29 2016-07-06 石家庄铁道大学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4380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4380B (zh)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
CN105507135B (zh) 具有防落梁和防碰撞功能的减隔震控制方法及结构
CN103966949B (zh) 高阻尼减隔震支座
CN105172510B (zh) 一种基于虚拟惯容的车辆悬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144793A (zh) 电梯轿厢再平层的控制、电梯轿厢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5317436U (zh) 一种桥梁墩柱抗震承载测试装置
CN112797110A (zh) 以竖向隔工业振动为主的振震双控设计方法
CN102139612B (zh) 车辆及其油气悬架的调平方法和调平装置
CN205369003U (zh)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减隔震结构
CN201604495U (zh) 车辆及其油气悬架的调平装置
CN101545291A (zh) 磁悬浮在工程结构防振领域中的技术应用
CN107447645A (zh) 一种基于缠绕索放大机制的lock‑up减震装置
CN103422422B (zh) 具有抑制纵向地震响应的多塔斜拉桥支承体系及工作方法
CN205369004U (zh) 具有防落梁和防碰撞功能的减隔震结构
CN205786075U (zh) 外部加载式盾构管片力学性能试验机的液压动力系统
CN103696358B (zh) 一种地震加速度激活的多跨桥梁桥减震装置
CN102602261B (zh) 基于液压式可调悬挂平衡加速度的控制方法
CN206489012U (zh) 模拟竖向循环荷载的电动装置
CN209083123U (zh) 一种带减震阻尼器的钢结构
CN108482409A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车辆的空气弹簧六点支撑控制系统
CN205530762U (zh) 叠层压电驱动器调节的智能旁路式黏滞阻尼器
CN211645943U (zh) 一种适用于无缝桥引板横向限位器的构造
CN103993677B (zh) 两阶段混合型消能减震装置
Moutinho et al. Reducing vibrations in a footbridge using a semi-active tuned mass damper
CN204808641U (zh) 汽车智能故障考核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