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2518B - 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32518B CN105532518B CN201510706515.8A CN201510706515A CN105532518B CN 105532518 B CN105532518 B CN 105532518B CN 201510706515 A CN201510706515 A CN 201510706515A CN 105532518 B CN105532518 B CN 1055325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in
- freshwater mussel
- seedling
- beach
- tru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动物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是:准备圆形塑料大盆,四周不透水,上部开口,在盆上部沿边打四个等距离1.5‑2mm的孔,以便固定盆盖,盆盖采用具10目网格的尼龙绳网,待潮水退下,将盆运至适宜的滩涂,按照1盆/m2的密度摆放,直接用沙装至距大盆上沿2‑4cm,用铜线固定好盆盖,待潮水再次退下,将中培过的壳长2‑2.5cm的象鼻蚌幼苗按照投放密度为100‑200粒/m2均布于大盆中,中途不进行分苗,经12‑15个月养殖,象鼻蚌壳长达到8.5‑9.5cm,体重达到110‑120g,即进行采收;该方法养殖的象鼻蚌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成本低,象鼻蚌的养殖效益高,且采收较为便捷,用时短,能进行规模化养殖,极大地提高了象鼻蚌的养殖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蚌苗的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象鼻蚌(施氏獭蛤,Lutrariasieboldii Reeve)种苗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象鼻蚌(施氏獭蛤,Lutrariasieboldii Reeve),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0nta),帘蛤目(Veneroida),蛤蜊总科(Mactracea),蛤蜊科(Mactridae),獭蛤属(Lutraria)。象鼻蚌属暖水性贝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是喜栖于潮间带至10m水深沙或沙泥质海底的底栖贝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8~32℃,盐度11.50~33.00,pH值8.2~8.4,透明度4~7m,食物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有潜沙习性,运动能力很强,其水管特别发达,在充分伸展的状态下长度可达壳长的2倍以上,很像大象的鼻子,故又称象鼻螺。象鼻蚌壳薄、水管肌肉发达、肉味鲜脆可口、营养丰富,是名贵的海产珍品,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我国象鼻蚌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部分沙或沙泥底质的海区,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每公斤价格高达150~200元,是一个优良的海水养殖品种,经济价值极高。
近年来由于滥捕的结果,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一般在100㎡的面积内,只有1~2个成贝。因此,对象鼻蚌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势在必行。传统的人工养殖主要是在自然海区采用底播、pvc管护养等养殖方法,蚌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投资风险高,易受到海区诸多不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投入与产出出现极大落差,投资者信心大挫,该养殖产业的发展得不到有力支持。因此,探索出一套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养殖方法对该项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中国发明“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申请号201210221370.9,和中国发明“一种象拔蚌室内养殖方法与养殖箱”,申请号201210167517.0,二者都公开了一种象拔蚌室内养殖的方法,均采用人工投喂饲料,在我国北方养殖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国发明“象拔蚌室外池塘养殖方法”,申请号201310264495.4,公开了一种象拔蚌室外池塘的养殖方法,采用鱼蚌混养模式进行混养,能在我国北方沿海象拔蚌室外养成,具很高的经济效益;中国发明“大獭蛤的人工养殖方法”,申请号201010560961.X,运用养殖框置于海区进行人工养殖,养殖成活率达到90~98%,生长速度快,相比传统养殖方法缩短了3~8个月的养殖期,适合我国南方沿海养成。
本发明象鼻蚌养殖方法与前述不同,采用塑料大盆,置于适宜海区滩涂进行人工养殖,能有效保护蚌苗安全,防止其余海洋生物对蚌苗的水管及足部造成伤害,故具有高成活率,极大地降低了养殖风险,另一方面投资成本低,养殖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方法简单,可以进行规模化养殖,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养殖技术。通过该技术可大大提高象鼻蚌的养殖成活率,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整个养殖过程不必分苗及疏苗,成贝采收极其便捷,人工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其养殖目标是将壳长2~2.5cm的象鼻蚌中培幼苗养成至壳长8.5~9.5cm的商品蚌。
养殖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塑料大盆的制作及滩涂放置:
准备圆形塑料大盆,底部及四周不透水,上部开口,深度10~20cm,盆壁厚度0.8~1mm,直径50~100cm,在盆上部沿边打四个等距离1.5~2mm的孔,以便铜线的捆绑,固定盆盖;盆盖采用具10目网格,适合强度及韧性的尼龙绳网,保证盆盖与沙面有一定空间,待潮水退下,将盆运至适宜的滩涂,按照1盆/m2的密度摆放,直接用沙装至距大盆上沿2~4cm,用铜线固定好盆盖;
(2)种苗运输及投放:
待潮水再次退下,选定最大退潮日进行苗种投放,培育或者购买的2~2.5cm的象鼻蚌种苗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全程充氧,每隔3~5个小时要更换新鲜海水一次,控制海水温度在22~28℃,运输容器的装贝密度是每立方米10~20公斤,整个运输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或者采用用虾苗袋打氧运输,每袋放苗5000~10000粒;运至养殖区,按照100~200粒/m2的密度投放至各个塑料大盆,固定好盆盖,让蚌苗自行完成潜沙;
(3)养殖管理:
利用最大退潮日前往养殖海区滩涂,检查大盆情况,如果大盆被沙掩盖,立即转移大盆位置;打开盆盖,查看蚌苗生长状况,随机抽样测定蚌苗壳长、体重及存活率,掌握蚌苗生长信息,中途不进行分苗;
(4)成蚌的采收:
经12~15个月的养殖,象鼻蚌壳长达到8.5~9.5cm,体重达到100~120g,即结束养殖,进行成蚌采收。
所述适宜的滩涂的选择原则是海区每月最大退潮日养殖区裸露水面,其余退潮时间养殖区都在水面至少3m以下,一方面可以利用最大退潮日查看塑料盆及蚌苗生长情况,另一方面保障蚌苗养殖安全,不被人为挖取。
所述采收时可在退潮日进行,下潜采收,当够一定数量时,待潮水上涨,用船运至岸边,或者在最大退潮日直接打开盆盖采收,但受潮水限制,采收数量不够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象鼻蚌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成本低,有效杜绝敌害,养殖管理方便。相比传统底播养殖方法的低成活率,该方法将养殖成活率达到88~95%,养殖效果显著,此外采收极为便捷,能进行规模化养殖及推广,极大地提高了象鼻蚌的养殖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塑料大盆的制作及滩涂放置:圆形塑料大盆,底部及四周不透水,上部开口,深度10cm,盆壁厚度0.8mm,直径50cm,在盆上部沿边打四个等距离1.5-2mm的孔,以便铜线的捆绑,固定盆盖;盆盖采用具10目网格,适合强度及韧性的尼龙绳网,保证盆盖与沙面有一定空间,待潮水退下,将盆运至适宜的滩涂,按照1m2/盆的密度摆放,直接用沙装至距大盆上沿2cm,用铜线固定好盆盖;
(2)海区滩涂选择:滩涂的选择原则应该是海区每月最大退潮日养殖区裸露水面,其余退潮时间养殖区都在水面至少3m以下,一方面可以利用最大退潮日查看塑料盆及蚌苗生长情况,另一方面保障蚌苗养殖安全,不被人为挖取;
(3)种苗运输、投放、管理及收获:在最大退潮日,选取室外水泥池中培象鼻蚌种苗10万粒,规格为2-2.5cm,采用运输容器,全程充氧运输,放于2500个塑料盆内,每盆放苗40粒,让其自行完成潜沙;利用最大退潮日前往养殖海区滩涂,检查大盆情况,如果大盆被沙掩盖,立即转移大盆位置,打开盆盖,查看蚌苗生长状况,随机抽样测定蚌苗壳长、体重及存活率,掌握蚌苗生长信息;此次养殖14个月,从塑料大盆沙中采收象鼻蚌,收集达到规格要求的成蚌,未达到要求的不采收,继续养殖,累计收获成蚌9680kg,养殖成活率为88%,采收完成后,即可再次投放蚌苗进行养殖。
实施例2
(1)塑料大盆的制作及滩涂放置:圆形塑料大盆,底部及四周不透水,上部开口,深度10cm,盆壁厚度1mm,直径80cm,在盆上部沿边打四个等距离1.5-2mm的孔,以便铜线的捆绑,固定盆盖;盆盖采用具10目网格,适合强度及韧性的尼龙绳网,保证盆盖与沙面有一定空间,待潮水退下,将盆运至适宜的滩涂,按照1m2/盆的密度摆放,直接用沙装至距大盆上沿2cm,用铜线固定好盆盖;
(2)海区滩涂选择:滩涂的选择原则应该是海区每月最大退潮日养殖区裸露水面,其余退潮时间养殖区都在水面至少3m以下,一方面可以利用最大退潮日查看塑料盆及蚌苗生长情况,另一方面保障蚌苗养殖安全,不被人为挖取;
(3)种苗运输、投放、管理及收获:在最大退潮日,选取海区中培象鼻蚌种苗5万粒,规格为2-2.5cm,用虾苗袋打氧运输,每袋放苗5000粒,运至海区滩涂,放于666个塑料大盆内,每盆放苗75粒,让其自行完成潜沙;利用最大退潮日前往养殖海区滩涂,检查大盆情况,如果大盆被沙掩盖,立即转移大盆位置,打开盆盖,查看蚌苗生长状况,随机抽样测定蚌苗壳长、体重及存活率,掌握蚌苗生长信息;此次养殖14个月,从塑料大盆沙中采收象鼻蚌,总计收获成蚌5415kg,养殖成活率为95%,采收完成后,即可再次投放蚌苗进行养殖。
实施例3
(1)塑料大盆的制作及滩涂放置:圆形塑料大盆,底部及四周不透水,上部开口,深度10cm,盆壁厚度1mm,直径100cm,在盆上部沿边打四个等距离1.5-2mm的孔,以便铜线的捆绑,固定盆盖;盆盖采用具10目网格,适合强度及韧性的尼龙绳网,保证盆盖与沙面有一定空间,待潮水退下,将盆运至适宜的滩涂,按照1m2/盆的密度摆放,直接用沙装至距大盆上沿2cm,用铜线固定好盆盖;
(2)海区滩涂选择:滩涂的选择原则应该是海区每月最大退潮日养殖区裸露水面,其余退潮时间养殖区都在水面至少3m以下,一方面可以利用最大退潮日查看塑料盆及蚌苗生长情况,另一方面保障蚌苗养殖安全,不被人为挖取;
(3)种苗运输、投放、管理及收获:在最大退潮日,选取池塘中培象鼻蚌种苗15万粒,规格为2-2.5cm,用虾苗袋打氧运输,每袋放苗8000粒,运至海区滩涂,放于1200个塑料大盆内,每盆放苗125粒,让其自行完成潜沙;利用最大退潮日前往养殖海区滩涂,检查大盆情况,如果大盆被沙掩盖,立即转移大盆位置,打开盆盖,查看蚌苗生长状况,随机抽样测定蚌苗壳长、体重及存活率,掌握蚌苗生长信息;此次养殖14个月,从塑料大盆沙中采收象鼻蚌,收集达到规格要求的成蚌,未达到要求的不采收,继续养殖,总计收获成蚌15170kg,养殖成活率为89.5%,采收完成后,即可再次投放蚌苗进行养殖。
实施例4
(1)塑料大盆的制作及滩涂放置:圆形塑料大盆,底部及四周不透水,上部开口,深度20cm,盆壁厚度0.9mm,直径70cm,在盆上部沿边打四个等距离1.5-2mm的孔,以便铜线的捆绑,固定盆盖;盆盖采用具10目网格,适合强度及韧性的尼龙绳网,保证盆盖与沙面有一定空间,待潮水退下,将盆运至适宜的滩涂,按照1m2/盆的密度摆放,直接用沙装至距大盆上沿2cm,用铜线固定好盆盖;
(2)海区滩涂选择:滩涂的选择原则应该是海区每月最大退潮日养殖区裸露水面,其余退潮时间养殖区都在水面至少3m以下,一方面可以利用最大退潮日查看塑料盆及蚌苗生长情况,另一方面保障蚌苗养殖安全,不被人为挖取;
(3)种苗运输、投放、管理及收获:在最大退潮日,选取池塘中培象鼻蚌种苗10万粒,规格为2-2.5cm,采用运输容器,全程充氧运输,放于1430个塑料盆内,每盆放苗70粒,让其自行完成潜沙;利用最大退潮日前往养殖海区滩涂,检查大盆情况,如果大盆被沙掩盖,立即转移大盆位置,打开盆盖,查看蚌苗生长状况,随机抽样测定蚌苗壳长、体重及存活率,掌握蚌苗生长信息;此次养殖15个月,从塑料大盆沙中采收象鼻蚌,收集达到规格要求的成蚌,未达到要求的不采收,继续养殖,累计收获成蚌10280kg,养殖成活率为92%,采收完成后,即可再次投放蚌苗进行养殖。
实施例5
(1)塑料大盆的制作及滩涂放置:圆形塑料大盆,底部及四周不透水,上部开口,深度15cm,盆壁厚度1mm,直径60cm,在盆上部沿边打四个等距离1.5-2mm的孔,以便铜线的捆绑,固定盆盖;盆盖采用具10目网格,适合强度及韧性的尼龙绳网,保证盆盖与沙面有一定空间,待潮水退下,将盆运至适宜的滩涂,按照1m2/盆的密度摆放,直接用沙装至距大盆上沿2cm,用铜线固定好盆盖;
(2)海区滩涂选择:滩涂的选择原则应该是海区每月最大退潮日养殖区裸露水面,其余退潮时间养殖区都在水面至少3m以下,一方面可以利用最大退潮日查看塑料盆及蚌苗生长情况,另一方面保障蚌苗养殖安全,不被人为挖取;
(3)种苗运输、投放、管理及收获:在最大退潮日,选取池塘中培象鼻蚌种苗15万粒,规格为2-2.5cm,用虾苗袋打氧运输,每袋放苗8000粒,运至海区滩涂,放于2307个塑料大盆内,每盆放苗65粒,让其自行完成潜沙;利用最大退潮日前往养殖海区滩涂,检查大盆情况,如果大盆被沙掩盖,立即转移大盆位置,打开盆盖,查看蚌苗生长状况,随机抽样测定蚌苗壳长、体重及存活率,掌握蚌苗生长信息;此次养殖12个月,从塑料大盆沙中采收象鼻蚌,收集达到规格要求的成蚌,未达到要求的不采收,继续养殖,总计收获成蚌14980kg,养殖成活率为88%,采收完成后,即可再次投放蚌苗进行养殖。
Claims (1)
1.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塑料大盆的制作及滩涂放置:
准备圆形塑料大盆,底部及四周不透水,上部开口,深度10~20cm,盆壁厚度0.8~1mm,直径50~100cm,在盆上部沿边打四个等距离直径为1.5~2mm的孔,以便铜线的捆绑,固定盆盖;盆盖采用10目有强度和韧性的尼龙绳网格,保证盆盖与沙面有一定空间,待潮水退下,将盆运至滩涂,按照1盆/m2的密度摆放,将大盆直接用沙装至距大盆上沿2~4cm处,用铜线固定好盆盖;滩涂选择海区每月最大退潮日养殖区裸露水面,其余退潮时间养殖区都在水面3m以下的滩涂;
(2)种苗运输及投放:
待潮水再次退下,选定最大退潮日进行苗种投放,培育或者购买的2~2.5cm的象鼻蚌种苗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全程充氧,每隔3~5个小时要更换新鲜海水一次,控制海水温度在22~28℃,运输容器的装贝密度是每立方米10~20公斤,整个运输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或者采用用虾苗袋打氧运输,每袋放苗5000~10000粒;运至养殖区,按照100~200粒/m2的密度投放至各个塑料大盆,固定好盆盖,让蚌苗自行完成潜沙;
(3)养殖管理:
利用最大退潮日前往养殖海区滩涂,检查大盆情况,被沙掩盖的大盆,立即转移大盆位置;打开盆盖,查看蚌苗生长状况,随机抽样测定蚌苗壳长、体重及存活率,掌握蚌苗生长信息,中途不进行分苗;
(4)成蚌的采收:
经12~15个月的养殖,象鼻蚌壳长达到8.5~9.5cm,体重达到100~120g,即结束养殖,进行成蚌采收,采收时可在退潮日进行,下潜采收,当够一定数量时,待潮水上涨,用船运至岸边,或者在最大退潮日直接打开盆盖采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06515.8A CN105532518B (zh) | 2015-10-25 | 2015-10-25 | 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06515.8A CN105532518B (zh) | 2015-10-25 | 2015-10-25 | 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32518A CN105532518A (zh) | 2016-05-04 |
CN105532518B true CN105532518B (zh) | 2018-06-22 |
Family
ID=55812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0651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32518B (zh) | 2015-10-25 | 2015-10-25 | 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5325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36949A (zh) * | 2019-03-29 | 2019-07-23 | 兰溪市卧龙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蚌鱼混养三年连收养殖方法 |
CN110250066A (zh) * | 2019-06-14 | 2019-09-20 | 李士宇 | 一种利用传感器与气囊的单元化全自动海蚌养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57893B2 (ja) * | 1993-06-21 | 1997-09-30 | 清辰 佐々 | 有用海藻類の成育促進に伴う貝類の育成繁殖方法とその装置 |
JP3670790B2 (ja) * | 1997-02-28 | 2005-07-13 |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 養殖貝類の係止具のガイド構造 |
CN102077789B (zh) * | 2010-11-25 | 2012-07-25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大獭蛤的人工养殖方法 |
CN102657126B (zh) * | 2012-05-25 | 2014-05-07 | 山东安源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象拔蚌室内养殖方法与养殖箱 |
CN102715112B (zh) * | 2012-06-30 | 2013-10-30 |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
CN104304099B (zh) * | 2014-09-01 | 2018-01-05 | 广东海洋大学 | 一种象鼻蚌Lutraria sieboldii Reeve稚贝室外水泥池中间培育的养殖方法 |
CN104285856A (zh) * | 2014-09-25 | 2015-01-21 | 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 | 一种象拔蚌的人工养殖方法 |
-
2015
- 2015-10-25 CN CN201510706515.8A patent/CN1055325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32518A (zh) | 2016-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04259B (zh) | 一种中国龙虾浅海筏式健康高效养殖方法 | |
CN107771718B (zh) | 一种小规格砗磲幼贝底播增殖方法 | |
CN104982359B (zh) | 一种脊尾白虾的土池生态育苗和养殖方法 | |
CN105494193A (zh) |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 |
CN103975879A (zh) | 一种贝壳金黄色速长葡萄牙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
CN109699542A (zh) | 一种长牡蛎和南美白对虾的池塘立体混养方法 | |
CN106719183A (zh) | 织锦巴非蛤苗种的海区中培方法 | |
CN105532518B (zh) | 一种象鼻蚌海区滩涂塑料大盆的人工养殖方法 | |
CN101843225B (zh) | 细角螺的人工养殖方法 | |
CN103766261B (zh) | 脊尾白虾一年连续多茬人工养殖方法 | |
CN102524116B (zh) | 中华仙影海葵的人工繁殖方法 | |
CN112568159A (zh) | 一种有机虾养殖病害防控方法 | |
CN102077789B (zh) | 大獭蛤的人工养殖方法 | |
CN104542509B (zh) | 一种池塘养殖鲆鲽类的取样装置和方法 | |
CN105075937B (zh) | 一种菲律宾蛤仔白苗海区规模化培育方法 | |
CN105325323A (zh) | 一种贻贝人工养殖方法 | |
CN202760008U (zh) |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 |
Tseng | Notes on mariculture in China | |
CN108739532A (zh) | 一种在红树林底下采用铁笼养殖中华乌塘鳢的方法 | |
Macintosh | Aquaculture in coastal lagoons | |
CN108812292A (zh) | 一种羊栖菜与牡蛎轮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4322420B (zh) | 一种淡水贝类背角无齿蚌幼蚌适口饵料藻的优选方法 | |
Davy et al. | Bivalve cultur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Proceedings of a workshop held in Singapore, 16-19 February 1982 | |
CN110810289A (zh) | 一种杂色蛤育苗方法 | |
Narasimham et al. | Clam cul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