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8109B -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8109B
CN105528109B CN201510886083.3A CN201510886083A CN105528109B CN 105528109 B CN105528109 B CN 105528109B CN 201510886083 A CN201510886083 A CN 201510886083A CN 105528109 B CN105528109 B CN 105528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touch
wearable device
zone
proces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60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8109A (zh
Inventor
田智生
易威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860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8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8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8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8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8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交互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布线区和触控区,所述布线区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靠近显示区一侧;非显示区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交互面板的黑边(遮挡布线的区域),黑边内设置有触控区,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触控区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操作,运行可穿戴设备装载的程序,由于黑边设置在显示区之外,因此操作时并不会遮掩屏幕造成浏览障碍,还大大降低了误触控和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和用户体验。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这类可穿戴设备通常具有触控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屏对其进行操作。然而,由于可穿戴设备通常体积较小,导致触摸屏也较小,人们对触摸屏进行操作时常常会因为手指遮掩屏幕而无法同时浏览,甚至可能导致误操作,操作便利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操作便利性较差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交互面板,所述交互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布线区和触控区,所述布线区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靠近显示区一侧;
所述的触控区,用于接收触控事件并产生第一电信号;所述触控区包括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受到触摸时根据光强强度产生第一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形成所述第一电信号;所述的显示区,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显示内容;
所述的布线区,用于提供引线以传导所述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确定所述第二电信号,将所述第二电信号通过所述布线区传输给所述显示区,以响应于所述触控区的触控事件而控制所述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以及用于根据当前运行的程序确定是否监听所述触控区的触控事件。
本发明中,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或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触控区设置于非显示区远离显示区的一侧。
本发明中,所述触控区包括形成至少一条队列的多个光学触摸器件。
本发明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确定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具有各自编号并按照编号排列,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为从大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到小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确定为第一方向滑动事件,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为从小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到大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确定为第二方向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包括:红外光发射器、透光板和红外光接收器;
所述红外光发射器用于以与所述透光板成设定角度的方向发射红外光;
所述透光板用于部分反射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红外光照射所述透光板的区域为感应区;
所述红外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透光板反射的红外光,并根据红外光的光强强度产生感应信号;
其中,当有物体接触所述感应区时,所述感应信号为第一感应信号。
本发明中,所述光学触摸器件还包括:阻隔板、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
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设置于透光板下的容腔内,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在所述容腔内对称设置,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之间设置有所述阻隔板;
所述第一遮光板设置于所述红外光发射器之上且位于透光板一侧;所述第二遮光板设置于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之上且位于透光板另一侧。
本发明中,所述光强强度与所述感应信号的强度成正比。
本发明中,当没有物体接触所述感应区时,所述感应信号为第二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的强度比第二感应信号的强度大。
本发明中,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包括多于一对的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
本发明中,所述交互面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交互面板的四边至少一边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本发明中,所述交互面板的四边其中相对两边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本发明中,所述交互面板的四边其中相垂直两边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本发明中,所述触控区的形状为条形状。
本发明中,所述交互面板的形状为圆形或类圆形,所述交互面板其中至少一段圆弧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本发明中,所述交互面板其中相对的两段圆弧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本发明中,所述触控区的形状为弧形。
本发明中,所述显示区设置有显示层和第一触摸感应层,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层响应触控事件发送触控信号给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触控信号控制显示层进行输出。
本发明中,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层之下。
本发明中,所述交互面板包括正面板和背面板,正面板边沿形成曲面或斜面与背面板相连,所述触控区设置于正面板边沿的所述曲面或斜面区域。
本发明中,所述触控区和布线区均为条形状时,所述触控区的宽度和布线区的宽度一致。
本发明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上调音量或下调音量的指令。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滑动事件时,根据滑动距离调节音量的大小。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时长调节音量的大小。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次数调节音量的大小。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滚动页面或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滑动事件时,根据滑动距离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时长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次数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翻页或向后翻页的指令。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作用于触控区的触控事件,经与该触控区相邻接的布线区向处理模块传导第一电信号;所述触控区包括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受到触摸时根据光强强度产生第一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形成所述第一电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响应于第一电信号确定第二电信号,经所述布线区传导第二电信号以控制与所述布线区远离所述触控区的一侧相邻接的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以及根据当前运行的程序确定是否监听所述触控区的触控事件。
本发明中,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包括:红外光发射器、透光板和红外光接收器;
所述红外光发射器用于以与所述透光板成设定角度的方向发射红外光;
所述透光板用于部分反射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红外光照射所述透光板的区域为感应区;
所述红外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透光板反射的红外光,并根据红外光的光强强度产生感应信号;
其中,当有物体接触所述感应区时,所述感应信号为第一感应信号。
本发明中,所述光强强度与所述感应信号的强度成正比。
本发明中,当没有物体接触所述感应区时,所述感应信号为第二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的强度比第二感应信号的强度大。
本发明中,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包括多于一对的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
本发明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相应的操作指令。
本发明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上调音量或下调音量的指令。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滑动事件时,根据滑动距离调节音量的大小。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时长调节音量的大小。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次数调节音量的大小。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滚动页面或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滑动事件时,根据滑动距离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时长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次数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翻页或向后翻页的指令。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本发明中,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
上述的可穿戴设备,交互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布线区和触控区,所述布线区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靠近显示区一侧;非显示区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交互面板的黑边(遮挡布线的区域),黑边内设置有触控区,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触控区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操作,运行可穿戴设备装载的程序,由于黑边设置在显示区之外,因此操作时并不会遮掩屏幕造成浏览障碍,还大大降低了误触控和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触控区包括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相对于传统可穿戴设备的触摸屏,光学触摸器件形成的触控区可以不受屏幕形状限制,因此触控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异形面的平面,例如曲面或者斜面,这样可以扩大触控面积,既方便了用户的操控,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上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通过操作非显示区的触控区就可以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操作,运行可穿戴设备装载的程序,由于非显示区设置在显示区之外,因此操作时并不会遮掩屏幕造成浏览障碍,还大大降低了误触控和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模块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交互面板俯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交互面板剖视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交互面板俯视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的交互面板俯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感应区没有受到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感应区受到触碰时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的结构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的结构布置图;
图10为再一个实施例的交互面板俯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执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远端网络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远端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与WNS服务器之间可通过任何通信方式实现通信,包括但不限于,基于3GPP、LTE、WIMAX的移动通信、基于TCP/IP、UD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基于蓝牙、红外传输标准的近距无线传输方式。
传统的智能设备中,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通常具有触摸屏,触摸屏包括一基板、形成在基板表面的触控电极及电性连接这些触控电极的电极引线。所述基板可以划分为显示区和边框区(黑边)。通常,为了配合触摸屏提供可视化的触控操作,触控电极由氧化铟锡(ITO,Indium-TinOxide)等透明导电材料制备而成,布置于基板的显示区。电极引线用于传导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信号。为了避免信号的衰减,提高触控灵敏度,电极引线通常由银、铜等高导电率的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由于金属材质不透明,为了美观,电极引线设置于透明基板的边框区,并由遮光油墨遮盖形成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的黑边。
然而,由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通常体积较小,导致触摸屏也较小,人们对触摸屏进行操作时常常会因为手指遮掩屏幕而无法同时浏览,甚至可能导致误操作,操作便利性较差。因此,可以考虑在可穿戴设备的边框区设置有触控区以解决上述缺陷。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模块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交互面板10和处理模块20。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交互面板俯视图。请结合图1。
交互面板10包括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非显示区200包括布线区210和触控区220,布线区210设置于非显示区200靠近显示区100一侧。显示区100表征可以进行显示内容(例如文字、图像、视频等等)的区域,非显示区200表征不能显示内容的区域。布线区210将显示区100和触控区220隔离,可以理解为,布线区210中的走线布置在显示区100和触控区220之间。
布线区210可以包括连接触控区220的引线,也可以包括连接显示区100的引线。触控区220和布线区210均为条形状时,触控区220的宽度和布线区210的宽度一致,见图2。即布线区210与触控区220具有相同的宽度,相同的宽度是为了在不改变原来交互面板10的屏幕尺寸的前提下(原来显示屏和黑边大小均可维持不变),可以利用现有的机台进行制作,节约开发成本。
触控区220用于接收触控事件并产生第一电信号。触控区220包括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K,光学触摸器件K受到触摸时根据光强强度产生第一感应信号,第一感应信号形成第一电信号。
显示区100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显示内容。
布线区210用于提供引线以传导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布线区210和触控区220可以处于同一层,在进行半导体工艺时可以同时形成布线区210和触控区220。
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确定第二电信号,将第二电信号通过布线区210传输给显示区100,以响应于触控区220的触控事件而控制显示区100的显示内容。
具体过程可以是,触控区220接收触控事件并产生第一电信号,第一电信号通过布线区210传输到处理模块20,处理模块20经过处理第一电信号得到第二电信号,并将第二电信号通过布线区210传输到显示区,显示区根据第二电信号进行显示。第一电信号可以是触控信号,第二电信号可以是图像信号。
交互面板1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菱形、圆形、类圆形、椭圆形等等对称图形。通常,显示区100的形状与交互面板10的形状相同或相近。例如交互面板10的形状为矩形,则显示区100的形状也为矩形;交互面板10的形状为方形,则显示区100的形状也为方形;交互面板10的形状为圆形,则显示区100的形状也为圆形。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区100的形状与交互面板10的形状也可以不一样,例如显示区100的形状为圆形而交互面板10的形状为矩形,或者显示区100的形状为方形而交互面板10的形状为圆形。
交互面板10分为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各占一个区域。通常显示区100设置有显示层或显示屏,用于显示内容,因此显示区100的面积比非显示区200的面积要大。
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可以在交互面板10上按左右分为两个区域,例如左边区域是显示区100,右边区域是非显示区200;又或者可以按左右分为三个区域,例如中间区域是显示区100,左右两边区域是非显示区200。非显示区200包括布线区210和触控区220,触控区220设置在非显示区200远离显示区100的一侧,布线区210设置于非显示区200靠近显示区100一侧。因此,左边区域是显示区100,右边区域是非显示区200,则交互面板10上由左到右依次是显示区100、布线区210和触控区220;又或者可以按左右分为三个区域,例如中间区域是显示区100,左右两边区域是非显示区200,则交互面板10上由左到右依次是第一触控区221、第一布线区211、显示区100、第二布线区212和第二触控区222。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交互面板俯视图。
当然,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可以在交互面板10上按上下分为两个区域,例如上边区域是显示区100,下边区域是非显示区200;又或者可以按上下分为三个区域,例如中间区域是显示区100,上下两边区域是非显示区200。非显示区200包括布线区210和触控区220,触控区220设置在非显示区200远离显示区100的一侧,布线区210设置于非显示区200靠近显示区100一侧。因此,上边区域是显示区100,下边区域是非显示区200,则交互面板10上由上到下依次是显示区100、布线区210和触控区220;又或者可以按上下分为三个区域,例如中间区域是显示区100,上下两边区域是非显示区200,则交互面板10上由上到下依次是第一触控区220、第一布线区210、显示区100、第二布线区210和第二触控区220。
当然,在非显示区200的其他区域也可以设置有布线区210。例如,例如交互面板10左边区域是显示区100,右边区域和下边区域都是非显示区200,此时右边区域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和布线区210,而下边区域仅仅设置有布线区210。在交互面板10中,除了触控区220与显示区100之间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布线区210外,不排除在其他的非显示区200也设置有布线区210。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的交互面板俯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100和非显示区200可以在交互面板10上按里外分为两个区域,显示区100位于交互面板10中间区域,非显示区200围绕或部分围绕显示区100,即非显示区200处于显示区100的周边区域。触控区220设置于非显示区200远离显示区100的一侧。因此,非显示区200围绕显示区100时,非显示区20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环形、方环形、圆环形等等,完全环绕显示区100;非显示区200部分围绕显示区100时,非显示区200的形状可以是L形环形、C形环形、圆弧环形等等。例如,显示区100的形状为圆形时,非显示区200可以是环绕显示区100的圆环形;显示区100的形状为矩形时,非显示区200可以是环绕显示区100的方环形,或者是半环绕显示区100的L形环形或C形环形。图6为再一个实施例的交互面板俯视图。
在以下的描述中,非显示区200围绕显示区100。非显示区200设置有布线区210和触控区220,触控区220与显示区100之间设置有布线区210。
交互面板10为矩形时,显示区100位于交互面板10中间区域,非显示区200围绕显示区100,则交互面板10的四边至少一边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
例如,交互面板10的其中一边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交互面板10的右边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或者交互面板10的下边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布线区210设置于非显示区200靠近显示区100一侧。见图2。
例如,交互面板10的四边其中相对两边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例如,交互面板10左边的非显示区200和右边的非显示区200分别设置触控区220,或者交互面板10上边的非显示区200和下边的非显示区200分别设置触控区220,布线区210设置于非显示区200靠近显示区100一侧。见图4。
例如,交互面板10的四边其中相垂直两边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例如,交互面板10的上边的非显示区200和右边的非显示区200分别设置触控区220,或者交互面板10下边的非显示区200和右边的非显示区200分别设置触控区220,布线区210设置于非显示区200靠近显示区100一侧。
可穿戴设备的触控区220可以识别滑动事件,因此触控区220的形状可以为条形状,方便用户操作。触控区220的形状为条形状时,触控区220与布线区210宽度相同,布线区210中的走线布置在显示区100和触控区220之间,布线区210的走线长度与触控区220长度相同。
触控区220可以包括多个触摸点,每个触摸点包括一个光学触摸器件K,多个触摸点形成条形状的触控区220。例如,触控区220可以包括多个光学触摸器件K,多个光学触摸器件K形成至少一条队列,例如一条直线或曲线队列,光学触摸器件队列构成条形状的触控区220;触控区可以包括多个光学触摸器件K,多个光学触摸器件K形成多条队列,例如多条直线或曲线队列,多条光学触摸器件队列构成条形状的触控区220。
通过触控区220的光学触摸器件K,可以识别按下事件和滑动事件。例如,交互面板10的右边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该触控区220包含多个排成队列的触摸点充当虚拟按键;或者,交互面板10的右边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该触控区220包含排成队列的触摸点充当虚拟按键,同时可穿戴设备的处理模块20利用该排成队列的触摸点可以识别滑动事件。
处理模块20可以根据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K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确定滑动事件。当触控区220形成有一条光学触摸器件K队列时,从队列头端到尾端设置有多个光学触摸器件K,设定从队列头端到尾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从队列尾端到头端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则当用户以第一方向滑动触控区220时,队列中相邻的两个光学触摸器件K产生第一感应信号的顺序肯定是:靠近队列头端的光学触摸器件K先产生第一感应信号,靠近队列尾端的光学触摸器件K延后产生第一感应信号。因此,可以通过光学触摸器件K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确定是否产生了滑动事件。而且,即使用户在滑动中只触发了两个相邻的光学触摸器件K,也可以通过光学触摸器件K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确定不同的滑动事件,例如确定不同滑动方向的滑动事件。
当用户在滑动屏幕时触发了多个光学触摸器件K,也可以通过判断光学触摸器件K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来确定不同的滑动事件。例如,光学触摸器件具有各自编号并按照编号排列,形成队列;光学触摸器件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为从大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到小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确定为第一方向滑动事件,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为从小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到大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确定为第二方向滑动事件。例如,一条直线的队列中具有N个光学触摸器件,依次编号分别为1、2、3……N-1、N;如果某次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为从编号3到编号N-1的器件,则可以确定这是第二方向滑动事件;如果某次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为从编号N到编号2的器件,则可以确定这是第一方向滑动事件。
光学触摸器件K为一种自发光自接收的、可以通过触摸改变接收光强的触摸器件。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感应区没有受到接触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触摸器件K包括:红外光发射器K1、透光板K2和红外光接收器K3。透光板K2为可以透光的板,例如可以是玻璃板,且可以染上其他的颜色。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可以布置在透光板K2之下的容腔内。
红外光发射器K1用于以与透光板K2成设定角度的方向发射红外光。透光板K2用于部分反射红外光发射器K1发出的红外光,红外光照射透光板K2的区域为感应区。红外光接收器K3用于接收透光板K2反射的红外光,并根据红外光的光强强度产生感应信号。其中,当有物体接触感应区时,感应信号为第一感应信号。
如图6所示,红外光发射器K1用于以与透光板K2成设定角度α的方向发射红外光Light,红外光Light到达透光板K2的感应区后,部分红外光Light1通过透光板K2透射出去,部分红外光Light2则被透光板K2镜面反射回来,反射的红外光Light2刚好被设置在预设位置的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感应区受到触碰时的示意图,当透光板K2的感应区受到用户触摸,红外光Light到达透光板K2的感应区后,由于感应区被用户手指遮挡,红外光Light1并不能透射出去,从而部分反射(包括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回来,红外光Light1的一部分光Light1A并会同红外光Light2一起被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从而通过红外光的光强强度变化识别触摸事件而产生感应信号,光强强度变大表示出现触摸事件。
而当用户手指接近透光板的感应区而没有触控时,虽然透光板依然会透射红外光Light1,并且红外光Light1射到用户手指时会部分反射,但是此时反射的红外光并不能会同红外光Light2一起被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从而可以有效识别触摸事件。当然,为了精确判断触摸事件,需要对红外光发射器K1发射红外光的角度、透光板K2的平滑度和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红外光的角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并且处理模块20需要具备较高的识别信号变化的精度。
为了避免外界光对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的干扰,以及避免红外光发射器K1的散光对红外光接收器K3的干扰,光学触摸器件K还可以包括:第一遮光板K4、第二遮光板K5和阻隔板K6。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的结构图。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设置于透光板K2下的容腔内,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在容腔内对称设置,使得红外光发射器K1发出的红外光经透光板K2镜面反射(入射角和出射角相同)后能被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之间设置有不透光的阻隔板K6,阻隔板K6用于隔开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避免红外光发射器K1的散光对红外光接收器K3的干扰;
第一遮光板K4设置于红外光发射器K1之上且位于透光板K2一侧,用于遮挡外界光对红外光发射器K1造成干扰;第二遮光板K5设置于红外光接收器K3之上且位于透光板K2另一侧,用于遮挡外界光对红外光接收器K3造成干扰。实际上,透光板K2可以设置成圆形,第一遮光板K4和第二遮光板K5环绕透光板K2,而且第一遮光板K4和第二遮光板K5还可以形成整体的遮光板,圆形的透光板K2就相当于感应区。
在本实施例中,光强强度与感应信号的强度可以成正比。当没有物体接触感应区时,感应信号为第二感应信号;第一感应信号的强度比第二感应信号的强度大。为了加大识别触摸事件的准确度,可以通过增大红外光强度,使得触摸前后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到的红外光具有更大的光强差,因此光学触摸器件K可以包括多于一对的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例如可以是两对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每对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都在位置上相对应,使得红外光发射器K1发出的红外光经透光板K2反射后红外光接收器K3能够接收到。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的结构布置图。
交互面板10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类圆形时,显示区100位于交互面板10中间区域,非显示区200围绕显示区100,交互面板10其中至少一段圆弧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见图10。
例如,显示区100为圆形,非显示区200为圆环形,交互面板10左侧边缘的一段圆弧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又例如,交互面板10其中相对的两段圆弧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该两段圆弧可以是上下相对,也可以是左右相对。当然,不排除多段圆弧的非显示区200设置有触控区220。交互面板10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类圆形时,触控区220的形状为弧形。见图6。
交互面板10的显示区100也可以具备触控功能,即显示区100可以设置有显示层和第一触摸感应层,第一触摸感应层响应触控事件发送触控信号给处理模块20,处理模块20根据触控信号运行程序或者控制显示层进行输出。显示层可以设置于第一触摸感应层之下。触控区220同样具有触控功能,本发明中,触控区220设置有第二触摸感应层,第二触摸感应层包括多个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第一触摸感应层和第二触摸感应层形成触摸感应层。
实际上,为了尽量对原来制造工艺进行大的改变,使得可以使用大部分现有的机台进行制造,交互面板10的显示屏可以保持原始大小。而在触摸感应层这一层,原来黑边区的布线区域设置为触控区220,布线区210设置于原来显示区域与黑边区的交接处,从而触摸感应层的布线区210会与显示屏部分重叠,因此在通电显示时与布线区210重叠部分的显示屏的像素显示可以设置为常黑状态,与非触控区220相同,使得布线区210和非触控区220在外观上构成一体的边框感觉。
光学触摸器件构成的触摸屏与现有的电容触摸屏、电阻触摸屏不同,屏幕可以不受限于半导体工艺得到异形面,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可触摸操控的曲面屏或斜面屏等异形屏。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交互面板10包括正面板11和背面板12,正面板11边沿形成曲面S或斜面与背面板12相连,触控区220设置于正面板11边沿的曲面S或斜面区域。例如交互面板10的形状为矩形,显示区100的形状也为矩形,正面板11的四边至少一边的边沿形成曲面S或斜面与背面板12相连,触控区220设置于正面板11边沿的曲面S或斜面区域,交互面板10边沿曲面S或斜面的触控区220,扩大操作的面积或方向,这样可以方便用户更容易的操作,并且进一步减少手指遮掩显示区100的概率。正面板11可以是可穿戴设备的正面屏幕,背面板12可以是配合正面屏幕的背盖,正面屏幕的边沿形成曲面S或斜面与背盖相连,触控区220设置于正面屏幕边沿的曲面S或斜面区域。见图3。
触控区220用于接收触控事件并产生第一电信号,第一电信号表征触控区220识别的触摸轨迹。显示区100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显示内容,第二电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布线区210用于提供引线以传导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确定第二电信号,以响应于触控区220的触控事件而控制显示区100的显示内容或者运行相关程序。处理模块2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MPU)和图像处理器(GPU),触控区220产生的第一电信号经过布线区210接入MPU,MPU可以根据第一电信号产生中间电信号,中间电信号输入到GPU,GPU再生成第二电信号(图像信号)输给显示区100显示。
图11为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流程图,以下结合可穿戴设备描述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步骤S100:响应于作用于触控区220的触控事件,经与该触控区220相邻接的布线区210向处理模块20传导第一电信号。
步骤S200:处理模块20响应于第一电信号确定第二电信号,经布线区210传导第二电信号以控制与布线区210远离触控区220的一侧相邻接的显示区100的显示内容。
处理模块20可以根据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K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确定滑动事件。当触控区220形成有一条光学触摸器件K队列时,从队列头端到尾端设置有多个光学触摸器件K,设定从队列头端到尾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从队列尾端到头端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则当用户以第一方向滑动触控区220时,队列中相邻的两个光学触摸器件K产生第一感应信号的顺序肯定是:靠近队列头端的光学触摸器件K先产生第一感应信号,靠近队列尾端的光学触摸器件K延后产生第一感应信号。因此,可以通过光学触摸器件K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确定是否产生了滑动事件。而且,即使用户在滑动中只触发了两个相邻的光学触摸器件K,也可以通过光学触摸器件K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确定不同的滑动事件,例如确定不同滑动方向的滑动事件。当用户在滑动屏幕时触发了多个光学触摸器件K,也可以通过判断光学触摸器件K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来确定不同的滑动事件。
光学触摸器件K为一种自发光自接收的、可以通过触摸改变接收光强的触摸器件。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感应区没有受到接触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触摸器件K包括:红外光发射器K1、透光板K2和红外光接收器K3。透光板K2为可以透光的板,例如可以是玻璃板,且可以染上其他的颜色。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可以布置在透光板K2之下的容腔内。
红外光发射器K1用于以与透光板K2成设定角度的方向发射红外光。透光板K2用于部分反射红外光发射器K1发出的红外光,红外光照射透光板K2的区域为感应区(Touch)。红外光接收器K3用于接收透光板K2反射的红外光,并根据红外光的光强强度产生感应信号。其中,当有物体接触感应区时,感应信号为第一感应信号。
如图6所示,红外光发射器K1用于以与透光板K2成设定角度α的方向发射红外光Light,红外光Light到达透光板K2的感应区后,部分红外光Light1通过透光板K2透射出去,部分红外光Light2则被透光板K2镜面反射回来,反射的红外光Light2刚好被设置在预设位置的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感应区受到触碰时的示意图,当透光板K2的感应区受到用户触摸,红外光Light到达透光板K2的感应区后,由于感应区被用户手指遮挡,红外光Light1并不能透射出去,从而部分反射(包括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回来,红外光Light1的一部分光并会同红外光Light2一起被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从而通过红外光的光强强度变化识别触摸事件而产生感应信号,光强强度变大表示出现触摸事件。
而当用户手指接近透光板的感应区而没有触控时,虽然透光板依然会透射红外光Light1,并且红外光Light1射到用户手指时会部分反射,但是此时反射的红外光并不能会同红外光Light2一起被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从而可以有效识别触摸事件。当然,为了精确判断触摸事件,需要对红外光发射器K1发射红外光的角度、透光板K2的平滑度和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红外光的角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并且处理模块20需要具备较高的识别信号变化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光强强度与感应信号的强度可以成正比。当没有物体接触感应区时,感应信号为第二感应信号;第一感应信号的强度比第二感应信号的强度大。为了加大识别触摸事件的准确度,可以通过增大红外光强度,使得触摸前后红外光接收器K3接收到的红外光具有更大的光强差,因此光学触摸器件K可以包括多于一对的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例如可以是两对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每对红外光发射器K1和红外光接收器K3都在位置上相对应,使得红外光发射器K1发出的红外光经透光板K2反射后红外光接收器K3能够接收到。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摸器件的结构布置图。
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当前运行的程序确定是否监听触控区220的触控事件。处理模块20并不需要时刻都监听触控区220的触控事件,只需在执行设定的任务或者运行设定的程序时才监听。例如,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处于显示状态(显示区100处于显示状态)的时候才执行监听,而在可穿戴设备处于屏幕休眠状态(显示区100处于非显示状态)的时候不执行监听;又或者,即使在可穿戴设备处于屏幕休眠状态的时候,如果当前运行着设定的程序,例如音乐程序、收音机程序时,也可以监听触控区220的触控事件,以方便用户在屏幕休眠状态下仍可以进行操作,例如换歌、换台、快进、调节音量等等操作。
当触控区220处于被监听状态时,显示区100可以根据当前执行的任务或程序提示用户可以通过触控区220操作。例如可以通过亮提示灯去提示用户。
处理模块20根据触控事件输出相应的操作指令。触控事件包括滑动事件和按下事件,滑动事件可以根据滑动方向、滑动距离等等参数细分不同的滑动事件,按下事件可以根据按下位置、按下时长等等参数细分不同的按下事件。以滑动事件为例,可以通过触摸区上的down事件、move事件判断出现滑动事件,通过up事件判断用户的操作结束。响应的操作指令可以是输出上调音量或下调音量的指令、向前滚动页面或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输出向前翻页或向后翻页的指令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播放音乐或收听电台节目的时候,处理模块20根据滑动事件输出上调音量或下调音量的指令。具体地,当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当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例如,当交互面板10为方形的面板时,触控区220位于交互面板10的右边非显示区200,第一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上边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下边的方向,第一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第二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处理模块20可以根据滑动距离(滑动轨迹长度)调节音量的大小,滑动距离越大,音量改变越大,滑动距离可以和音量调节量成正比例关系,直至达到音量调节的极限。当然,也可以每次识别滑动事件后,每次改变的音量调节量为设定值。
当然,也可以根据按下事件输出上调音量或下调音量的指令。例如,当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触控区220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当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触控区220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例如可以在触控区220设置两个不同的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例如设置两个虚拟的按键“+”和“-”,在按键“+”识别到按下事件后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在按键“-”识别到按下事件后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
具体地,当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可以根据按下时长调节音量的大小。按下时间越大,音量改变越大,按下时间可以和音量调节量成正比例关系,直至达到音量调节的极限。当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还可以根据按下次数调节音量的大小,相当于每次识别按下事件后,每次改变的音量调节量为设定值。例如每次识别到按键“+”有按下事件,音量向上调节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浏览电子书、音乐、电台、功能页面的时候,处理模块20还可以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滚动页面或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从而方便阅读或者浏览选择。上述的页面为显示区100所呈现的图形界面。具体地,当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当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向前滚动页面可以是向上滚动页面或向左滚动页面,向后滚动页面可以是向下滚动页面或向右滚动页面。
例如,当交互面板10为方形的面板时,触控区220位于交互面板10的右边非显示区200,第一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上边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下边的方向,第一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第二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又例如,触控区220位于交互面板10的下边非显示区200,第一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左边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右边的方向,第一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第二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处理模块20可以根据滑动距离(滑动轨迹长度)滚动页面的距离,滑动距离越大,滚动页面的距离越大,滑动距离可以和滚动页面的距离量成正比例关系,直至达到滚动页面的极限。当然,也可以每次识别滑动事件后,每次滚动页面的距离为设定值。
当然,也可以根据按下事件输出向前滚动页面或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例如,当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触控区220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当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触控区220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例如可以在触控区220设置两个不同的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例如设置两个虚拟的按键“▲”和在按键“▲”识别到按下事件后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在按键识别到按下事件后输出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
具体地,当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可以根据按下时长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按下时间越大,滚动页面的距离越大,按下时间可以和滚动页面的距离成正比例关系,直至达到滚动页面的极限。当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还可以根据按下次数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相当于每次识别按下事件后,每次改变的滚动页面的距离为设定值。例如每次识别到按键“▲”有按下事件,页面向上滚动N行像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浏览电子书、音乐、电台、功能页面的时候,处理模块20还可以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翻页或向后翻页的指令,即向前切换页面或向后切换页面的指令,从而方便阅读或者浏览选择,例如切歌或换台等等。上述的页面为显示区100所呈现的图形界面。具体地,当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当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向前翻页可以是向上滚动页面或向左滚动页面,向后翻页可以是向下滚动页面或向右滚动页面。
例如,当交互面板10为方形的面板时,触控区220位于交互面板10的右边非显示区200,第一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上边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下边的方向,第一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第二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又例如,触控区220位于交互面板10的下边非显示区200,第一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左边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指向交互面板10右边的方向,第一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第二滑动事件即滑动方向朝向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当然,也可以根据按下事件输出向前翻页或向后翻页的指令。例如,当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触控区220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当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处理模块20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触控区220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例如可以在触控区220设置两个不同的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例如设置两个虚拟的按键“△”和在按键“△”识别到按下事件后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在按键识别到按下事件后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
当然,有时候为了显示页面简洁,可以与上述向前滚动页面或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公用相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即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都为两个虚拟的按键“▲”和此时,需要与上述的第一按下事件和第二按下事件区分开。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此处的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触控区220中的第一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触控区220中的第二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当识别出是第一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时,输出向前翻页指令;当识别出是第二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时,输出向后翻页指令。
上述的可穿戴设备,交互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布线区和触控区,触控区与显示区之间设置有布线区;非显示区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交互面板的黑边(遮挡布线的区域),黑边内设置有触控区,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触控区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操作,运行可穿戴设备装载的程序,由于黑边设置在显示区之外,因此操作时并不会遮掩屏幕造成浏览障碍,还大大降低了误触控和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触控区包括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相对于传统可穿戴设备的触摸屏,光学触摸器件形成的触控区可以不受屏幕形状限制,因此触控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异形面的平面,例如曲面或者斜面,这样可以扩大触控面积,既方便了用户的操控,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上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通过操作非显示区的触控区就可以对可穿戴设备进行操作,运行可穿戴设备装载的程序,由于非显示区设置在显示区之外,因此操作时并不会遮掩屏幕造成浏览障碍,还大大降低了误触控和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9)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互面板,所述交互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布线区和触控区,所述布线区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靠近显示区一侧;
所述的触控区,用于接收触控事件并产生第一电信号;所述触控区包括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受到触摸时根据光强强度产生第一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形成所述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表征所述触控区识别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包括滑动事件和按下事件;
所述的显示区,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显示内容;
所述的布线区,用于提供引线以传导所述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确定所述第二电信号,将所述第二电信号通过所述布线区传输给所述显示区,以响应于所述触控区的触控事件而控制所述显示区的显示内容,所述控制所述显示区的显示内容包括切换显示区页面或者运行相关程序;以及根据当前运行的程序确定是否监听所述触控区的触控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或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触控区设置于非显示区远离显示区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包括形成至少一条队列的多个光学触摸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的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确定滑动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具有各自编号并按照编号排列,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为从大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到小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确定为第一方向滑动事件,第一感应信号的产生顺序为从小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到大编号的光学触摸器件确定为第二方向滑动事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包括:红外光发射器、透光板和红外光接收器;
所述红外光发射器用于以与所述透光板成设定角度的方向发射红外光;
所述透光板用于部分反射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红外光照射所述透光板的区域为感应区;
所述红外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透光板反射的红外光,并根据红外光的光强强度产生感应信号;
其中,当有物体接触所述感应区时,所述感应信号为第一感应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摸器件还包括:阻隔板、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
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设置于透光板下的容腔内,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在所述容腔内对称设置,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之间设置有所述阻隔板;
所述第一遮光板设置于所述红外光发射器之上且位于透光板一侧;所述第二遮光板设置于所述红外光接收器之上且位于透光板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强度与所述感应信号的强度成正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没有物体接触所述感应区时,所述感应信号为第二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的强度比第二感应信号的强度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包括多于一对的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面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交互面板的四边至少一边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面板的四边其中相对两边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面板的四边其中相垂直两边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的形状为条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面板的形状为圆形或类圆形,所述交互面板其中至少一段圆弧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面板其中相对的两段圆弧的非显示区设置有所述触控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的形状为弧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设置有显示层和第一触摸感应层,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层响应触控事件发送触控信号给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触控信号控制显示层进行输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摸感应层之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面板包括正面板和背面板,正面板边沿形成曲面或斜面与背面板相连,所述触控区设置于正面板边沿的所述曲面或斜面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和布线区均为条形状时,所述触控区的宽度和布线区的宽度一致。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上调音量或下调音量的指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滑动事件时,根据滑动距离调节音量的大小。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时长调节音量的大小。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次数调节音量的大小。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滚动页面或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滑动事件时,根据滑动距离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时长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次数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翻页或向后翻页的指令。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
43.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作用于触控区的触控事件,经与该触控区相邻接的布线区向处理模块传导第一电信号;所述触控区包括多于一个的光学触摸器件,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受到触摸时根据光强强度产生第一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形成所述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表征所述触控区识别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包括滑动事件和按下事件;
所述处理模块响应于第一电信号确定第二电信号,经所述布线区传导第二电信号以控制与所述布线区远离所述触控区的一侧相邻接的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以及根据当前运行的程序确定是否监听所述触控区的触控事件,所述控制所述显示区的显示内容包括切换显示区页面或者运行相关程序;以及根据当前运行的程序确定是否监听所述触控区的触控事件。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包括:红外光发射器、透光板和红外光接收器;
所述红外光发射器用于以与所述透光板成设定角度的方向发射红外光;
所述透光板用于部分反射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红外光照射所述透光板的区域为感应区;
所述红外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透光板反射的红外光,并根据红外光的光强强度产生感应信号;
其中,当有物体接触所述感应区时,所述感应信号为第一感应信号。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强度与所述感应信号的强度成正比。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没有物体接触所述感应区时,所述感应信号为第二感应信号;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的强度比第二感应信号的强度大。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摸器件包括多于一对的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
4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相应的操作指令。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上调音量或下调音量的指令。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滑动事件时,根据滑动距离调节音量的大小。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5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时长调节音量的大小。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次数调节音量的大小。
5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上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
56.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下调音量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
57.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滚动页面或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滑动事件时,根据滑动距离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60.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时长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62.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按下事件时,根据按下次数调节滚动页面的距离。
63.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的按下事件。
64.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滚动页面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的按下事件。
65.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触控事件输出向前翻页或向后翻页的指令。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一滑动事件表征第一方向的滑动事件。
67.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一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前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一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一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
68.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滑动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二滑动事件表征第二方向的滑动事件。
69.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事件为第二按下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向后翻页的指令;所述第二按下事件表征在所述触控区中的第二区域超过预设时间阈值的按下事件。
CN201510886083.3A 2015-12-04 2015-12-04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Active CN105528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6083.3A CN105528109B (zh) 2015-12-04 2015-12-04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6083.3A CN105528109B (zh) 2015-12-04 2015-12-04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8109A CN105528109A (zh) 2016-04-27
CN105528109B true CN105528109B (zh) 2019-03-05

Family

ID=55770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6083.3A Active CN105528109B (zh) 2015-12-04 2015-12-04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81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2262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编辑方法及智能手表
KR20180029178A (ko) * 2016-09-09 2018-03-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06534409B (zh) * 2016-11-04 2019-02-05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手持式信息处理终端
CN107153503A (zh) * 2017-01-04 2017-09-1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控制方法、智能手表控制装置及智能手表
CN108427531A (zh) * 2017-02-15 2018-08-21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可阅读内容的查阅方法、装置
CN107731875B (zh) * 2017-10-19 2020-06-19 北京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触控功能的oled面板及触控系统
CN107977136B (zh) * 2017-12-13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图片编辑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418911B (zh) * 2018-02-08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494897B (zh) * 2018-02-08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600418B (zh) * 2018-03-09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40595B (zh) * 2018-03-09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45623B (zh) * 2018-07-31 2023-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521A (zh) * 2011-12-30 2012-09-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4915069A (zh) * 2015-05-14 2015-09-1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触控装置及具其触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08330B1 (en) * 2014-02-17 2021-10-20 Apple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 touch between a first object and a second objec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521A (zh) * 2011-12-30 2012-09-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4915069A (zh) * 2015-05-14 2015-09-1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触控装置及具其触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8109A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8109B (zh)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US9904406B2 (en) In-cell touch module, its driving metho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739927B2 (en) Operat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302350B (zh) 穿戴式智能装置及计算机执行的方法
US20160026308A1 (en) Smart wearable device
CN105468285B (zh)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触控事件响应方法
US9538316B2 (en) Smart monitor system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9830020B2 (en) Touch panel
KR101373408B1 (ko) 터치 패널과, 이러한 패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5278771A (zh) 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方法及图形化使用者界面
CN104238845B (zh) 用于基于弯曲来控制接口的设备和方法
CN105278717A (zh) 滑带式智能装置
CN105117090A (zh) 一种具有电容式滑动按键的移动通讯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CN104714676A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105320370A (zh) 穿戴式智能装置
CN204009821U (zh) 滑带式智能装置
CN108604160A (zh) 触摸屏手势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369786A1 (en) Touch screen, touch detection method, and wearable device
US20160026304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Sensing Cover Thereof
KR20130114413A (ko) 엣지 슬라이딩 ui가 적용된 스마트 리모트 컨트롤러
US20160026217A1 (en) Shadeless touch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executed method
CN110519420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204009849U (zh) 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其触控外盖
CA2856430C (en) Operating a device using touchless and touchscreen gestures
CN204009846U (zh) 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其触控外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1

Address after: Room 801, 8th floor, No. 104, floors 1-19,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room 112, block D, 28 new street, new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Desheng Park)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