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大量带热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装置,尤其是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至关重要。而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其中定型机的能耗污染尤为严重,一般定型机内部加热温度在160~220摄氏度,其废气排放温度在150-210摄氏度之间,废气排放量大约每小时2500~6000立方米,单台定型机耗能40-120万大卡,经估算,其中织物加工定型所消耗的热能仅占其25-30%,机体热损失约占8-10%,这部分损失包括两方面因素,其一是机体的热辐射,包括输气管道的热辐射,第二是定型机是不封闭的结构,当内部气压不平衡时热废气,从缝隙处溢出而浪费热量;此外大量热能(60%以上)随废气散失到大气中,极为消耗热能,且所排放的废气中包含布料的细绒及染料颗粒、油污物,直接排放入空气中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有必要对定型机的废气进行热回收及净化,以达到节能降污的目标。
目前国内外市场常用的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设备,其中热回收部分常常采用外置热交换设备如塔式换热设备来实现其热回收功能,结构较为复杂,例如采用翼片管或波纹管作为热交换组件及采用热油交换技术或水汽交换技术等,其设备成本造价及维护成本均较高,且未能适应定型机大排量热空气的交换需求,最终尾气排放温度较高,余热回收效率未至理想。
这类热回收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热风管的长度较长,口径小,且热交换方式复杂,容易因热废气中的细绒及染料颗粒、油污物集聚而造成堵塞现象,使用寿命较短,有多种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其采用的废气净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类是常规的水幕喷淋除尘技术或过滤技术,成本低但除尘除油效率较低;另一类是在上述净化基础上加装静电除尘技术,效果虽好,但成本高且难于维护,两者均不能很好的满足定型机大排量废气的净化要求。
此外,现有的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设备,均针对于某一型号的定型机定制,使用范围较窄,无法简单的安装应用在现用的定型机上。
同时现有技术,导气走管距离偏长,且均未针对内部气压均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导致整体热辐射和机壳溢热现象得不到彻底改善。
由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少,安装及扩充简单而应用范围广,且机体溢热少而热能回收效果及净化效率高的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设备。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现有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设备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少,安装及扩充简单而应用范围广,且热能回收及净化效率高的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设备。
为了解决以上旧有设备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沿如下的技术思路来解决旧有缺陷,一是要有尽可能短的输入和输出气体通道,以及在整体结构中避免高温部分外露,以减少机身热辐射避免热能流失,同时在定型机内部构建气流循环,避免热能从定型机缝隙外溢来降低热能流失;二是要有充裕的通道口径,尽量短的热交换长度,避免管道的弯角结构,以减少堵塞现象和实现大排量热能交换,同时避免采用热媒介交换技术及异形热交换管结构,以简化整体结构的复杂度,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三是输入和输出气体通道与定型机的接口要具有可调整性,以方便灵活部署本发明产品,特别是方便对旧定型机进行改造。
按照以上发明思路实施的的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装置,包括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定型机主体上方的热交换装置和净化器机箱,由于定型机是大型机械,宽度一般3米以上,长度30-40米左右,其顶部通常为平顶或圆弧顶,有足够充裕的空间加装热交换装置和净化器机箱,本发明所采用的热交换装置以沿定型机纵向走向的纵长形热交换机箱为主体,以实现直线热废气交换通道,并通过废气收集管和净气输入管与定型机内部定型室连通并实现空气交换和热能回收,热交换机箱外露壳体均加装隔热板以降低自身热辐射,热交换机箱排出的废气通过废气导出管输送到净化器机箱,净化器机箱连接有抽废气马达,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废气经废气排放管排出。
本发明所述热交换机箱为封闭的圆筒形或方形箱体结构,内部是中空的热交换室,前端有封闭的前端废气室,后端有封闭的后端废气室,前述废气导出管连通在后端废气室后部;
热交换室内部有多根金属圆管组成的热交换管组贯通热热交换室前后端并连通前端废气室和后端废气室。采用这种结构的热交换室,高温热废气被收拢在热交换管内,外围是温度相对较低的加热净气,从而减少了热交换机箱的外壳温度,降低机器自身的散热程度。
热交换机箱上方是净气收集通道,净气收集通道由热交换室前端位置向后延伸至热交换机箱尾端,净气收集通道在前端有净气口与热交换室连通;前述净气输入管上方与净气收集通道连通,下方穿过定型机主体顶部插入定型室内;
热交换机箱下方是废气收集通道,废气收集通道由前端废气室位置向后延伸至热交换机箱尾端,废气收集通道在前端有废气口与前端废气室连通;前述废气收集管上方与废气收集通道连通,下方与定型机主体顶部连通;
废气收集通道与净气收集通道可以与热交换机箱共用壁体。
旧有设备其中一个缺陷,只是简单的利用了原来定型机的固定的出风口,热废气过于集中,由于热废气排量大,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热交换,就需要采用单位面积热交换效率高的特别形状的换热片,以及高温油等换热媒介,从而加大了成本,而本发明产品的热交换机箱直接安装在定型机上方,通过多管道直接收集热废气及提供高温净气,且有足够热交换长度,可以采用简单的空气直接换热结构,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
采用净气收集通道和废气收集通道的第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混合不同位置得到的净气或废气,平衡进入热交换结构的净气和废气的初始温度,使热交换机箱整体工作更为稳定,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热交换效率。
而第二个有效效益在于,定型机的废气收集和净气输入的位置可以任意调节,并减少外部走管的长度,可自由适应不同型号的定型机,这点尤其适用于对旧定型机的改造,由于定型机的内部有多个定型室(一般为4到8个),本发明最佳的应用是一个定型室对应安放一组废气收集管和净气输入管的共体结构。
在热交换机箱的末端,有净气导入管连通热交换室及鼓风马达。鼓风马达用于将新鲜空气强行打入热交换机箱,并提供足够的风量及风压,该风量及风压与定型机的整体热废气排放的风量与风压保持一致,使净气的提供与热废气的排放达成平衡。
一般的热交换设备,为了在有限空间内提高交换热能的效率,往往采用最高温废气与最低温净气先行热交换的方法,以获得较高的温差,实现净气迅速提温的目的,这对于旧有设计尤其是塔式换热设备是优选的。但对于有充足热交换空间的本发明而言,保持均衡的相对温差,有助于降低热废气排出温度,将热交换效率最大化。因此,在热交换室内,热废气与干净空气流动方向相反;具体在于干净空气经鼓风马达通过净气导入管打入热交换室内,沿纵长的热交换室由后向前流动;定型室的热废气经顶端开口的废气收集管导入废气收集通道,并通过前端废气室沿热交换管组向后端废气室流动;采用这种方法,使热交换室内某一位置的热废气与净气的温差保持在20-60摄氏度的恒温差,获得均衡而持续的热交换。
本发明的热交换室的有效截面在0.8-2平方米之间,为圆形或是正四边形,以保证较大的通气空间。理论上,所采用热交换管的管壁越薄,口径越小,越有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但考虑到组件整体的强度,以及大口径通风管道也有助于热废气的流通,且避免堵塞,本发明热交换管组所采用热交换管的管壁为1-3毫米,直径为30-70毫米。交换室内热交换管组的总口径截面积与热交换室剩余截面积的差不大于20%。较均等的热废气流通管道面积与净气流通管道面积有助于两组气体的流动速度均衡,有助于前述恒温差的热交换的更稳定的实现。
本发明的热交换机箱,以热交换室1平方米有效截面计算,长15米长度,即可实现每小时3000立方米热废气的约80%的热能回收效率
废气收集管与净气输入管为长方形管道结构,长宽比为2∶1,净气输入管位于废气收集管外侧并共用管壁成为共体结构。
采用共用管壁,可在最后阶段加热输入的净气,获得更高的净气输入温度,2∶1的截面比有助于提供一个交换面积与通气率均衡的结构,此时所组成的共体结构部分是正方形。
净气输入管底端开口位于加热器上方5-10CM;净气在出管口后即可获得加热器加热,并对布料烘干定型,形成的热废气积聚在定型机顶层,被废气收集管吸入,构成循环的气流循环,由于采用了鼓风马达和抽废气马达形成双主动气流循环系统,鼓风马达和抽废气马达的换气量相同,因此净气输入管和废气收集管内风压相同,可以减少定型机自主从各缝隙处排出或吸入低温气体的现象,不但有助热效率,也可保证定型机内的整体温度平衡。
废气收集管与净气输入管所组成的共体结构沿热交换机箱前后均匀分布,如前所述,一个定型室对应安放一组共体结构。
因为本发明中定型机的废气收集和净气输入的位置可以任意调节,实际生产中,可以生产固定规格的热交换机箱和净化器装置等主体部件,然后依照旧定型机的定型室及加热器位置,选择合适的开孔位置安装废气收集管与净气输入管所组成的共体结构,并将其与热交换机箱主体连通,从而降低了具体工作量,适合改造旧有定型机设备。
本发明中将净气收集通道安装在热交换机箱的上方,将废气收集通道安装在热交换机箱的下方,主要是考虑到上方的导气管走管长度长于下方走管长度,用于温度较低的净气输入管有助于降低热辐射,此外在由废气收集管与净气输入管所组成的共体结构中,高处的净气输入管处在外围形成对高温的废气收集管的半包围结构,也有助于降低整体热辐射。
本发明由于热交换效率高,其热交换机箱的长度约有15-20米左右,即可实现充分的热交换,而定型机的长度在普遍在30米-40米之间,因此,可采用前后各一组热交换机箱的安装方法,两组热交换机箱共用一组净化器机箱,以实现热废气的分流,并减少长距离管道造成的热能流失,本发明的热交换装置成对安装,其前端各自朝向定型机两端,其后端相向,采用三通结构的净气导入管和废气导出管对接一起并共用一组净化器机箱和鼓风马达,以降低净化处理的费用。
所采用的净化器机箱内部至少包含1个净化器单元,抽废气马达的抽管道位于第一个净化器单元排气后方,当有3个或以上净化器单元时,抽废气马达尚可安装于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之间。由于热废气中饱含大量的飞尘和油脂,直接输入抽废气马达可能导致马达故障或降低效率,将抽废气马达安排在第一净化器后端,由于输入的热废气已经过初步净化,去除了大部分的飞尘和油脂,有效提升马达的工作环境,降低其故障率。但由于多个前方净化器会减低废气马达的排气量,间接影响本发明的气流平衡结构,因此不宜将抽废气马达安装在第三个净化单元之后。
所采用的净化器机箱的净化器单元是浪涌除尘净化水箱单元。该净化结构单元具有架构简单,除尘净化效率高的优点,是本发明配套的首选方案。
由于经过3组以上净化器净化后的废热气,已达到洁净空气排放的标准,因此,对于采用3组以上的净化器单元的净化器机箱,将废气排放管与废气导出管直接连通构成回路,将其净化后的废热气重新利用,最大限度利用余热及减少排放,更为环保和节能,此时鼓风马达可以省略以降低成本。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分利用定型机顶部剩余空间,结构相对简单的定型机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装置,不仅热回收效率高,比旧有设备提高10%-20%的热回收效率,也容易安装和维护,成本低而节能效益高,尤其适用于对现有定型机的改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旧有发明的塔式热回收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构造图,其中部分构图做了刨面处理,以看清内部结构。
图3是图2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纵向内部温度分布图。
图4是图2实施例的热交换装置的横向刨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应用于宽幅定型机时的气体传输共体结构的走管形状。
图6是本发明所用的气流沸腾除尘净化单元的构造简图。
图7是废气再利用的构造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单体热交换及废气再利用的实施例构造图。
图中:定型机主体1;加热器2;热交换管组3;热交换机箱4;
废气收集通道5;废气收集管6;净气输入管7;鼓风马达8;
净气导入管9;前端废气室10;净气口11;废气口12;
净气收集通道13;废气排放管14;净化器机箱15;
抽废气马达16;后端废气室17;废气导出管18;支撑架19;
定型室101;热交换室401。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常用的外置塔式热回收装置,利用了定型机主体1固有的顶端热废气排放口,利用管道输送到塔式热回收装置中进行处理,而加热后的净气也一样通过管道输送到定型机主体1的通气孔处,先不论塔式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如何,长距离的废气输送管道,必定导致热能的大量流失。且由于塔式热回收装置空间有限,为提高热交换能力,往往必须采用翼片管或波纹管作为热交换组件以求增大热交换面积,及采用热油交换技术或水汽热交换技术等提高热交换效率,内部的热交换结构较为复杂,故障率高,增加了成本,且维护较为困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详细构造图,图中可见,定型机主体1是长形的平顶结构,内部是定型室101,定型室101内有加热器2,定型机整体长度一般在30米以上,内部有多个定型室101,定型机主体1上方有足够空间安装设备,本发明的废气的热回收及净化装置,沿定型机走向布置,充分利用定型机主体1的顶部空间,因此可拥有较长的热交换距离,本实施例采用了有8个定型室101的定型机作为工程母体。
对于圆弧顶的定型机主体,其施工方式与平顶定型机无异,仅需注意入口开孔处的倾斜弧度即可。
该实施例中,热交换机箱4是封闭的方型箱体结构,内部是热交换室401,内有多根圆管组成的热交换管组3,热交换管组3的前端是封闭的前端废气室10,尾端是后端废气室17,两废气室起到收纳热交换管组3内热废气的作用,废气室可以开出维护窗,用于对收纳热交换管组3进行清洁维护工作。
热交换机箱4的上方有净气收集通道13,该净气收集通道13在前端有净气口11与热交换室401相通,热交换机箱4的尾部有净气导入管9与热交换室401连通,另一端连接鼓风马达8,鼓风马达8吸入外界新鲜的净气,进入热交换室401的尾部,并在风压下沿热交换室401尾部向前流动,与热交换管组3充分接触而产生热交换,最终经净气口11进入净气收集通道13集中,并经净气输入管7输入定型室101内。
热交换机箱4的下方有废气收集通道5用于收纳由废气排放管14自定型室101收集到的热废气,净气收集通道5的前端与前端废气室10通过废气口12连通。热废气经废气收集通道5流向前端废气室10,分散到热交换管组3的多个圆管,在热交换机箱4内由前向后流动与热交换室401空间内的净气交换热能,在后端废气室17集中,通过与后端废气室17连通的废气导出管18输送到净化器机箱15进行除污净化处理,净化器机箱15处有抽废气马达16提供热废气的流动动力,本图例中抽废气马达16处于被遮挡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热交换机箱4的两侧,有对称的净气输入管7与废气收集管6组成的气体传输共体结构,净气输入管7与废气收集管6均为长方形空心管道,废气收集管6的顶端与废气收集通道5连通,尾端直接连通定型机主体1顶面的开口,净气输入管7的顶端与净气收集通道13连通,末端插入定型机主体1内部直入定型室101,并垂于加热器2上方5-10CM,所输出的加热后净气能迅速被加热器2提温。
本实施例中,净气输入管7共用废气收集管6的外侧板面,既可以利用该共用部分对净气进一步的升温,也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强度。由于采用了废气收集通道5和净气收集通道13的长距离集管设计,本发明部署净气输入管7与废气收集管6组成的共体结构可以是定型机主体1顶部任何适合开孔的位置,且均可保证气体管道的直线最短距离,有助于降低热辐射。
上述结构组成的热交换装置,通过底部的支撑架19固定在定型机主体1顶部,净气输入管7与废气收集管6组成的共体结构也有支撑加固热交换装置的作用。
一般而言对于1个热交换室,安装1组气体传输共体结构,图中实施例有8组气体传输共体结构,对应8个热交换室的位置。
在实际施工中,以具体交换机的具体结构为依据,根据单独热交换室内的加热器具体位置选择合适的管道入口位置开孔和安装气体传输共体结构。一般而言,入口开孔处应避开定型机的其他功能性结构,选择加热器上方的机体空余位置,并尽量接近加热器中央部或主要加热部。图2中净气输入管7与废气收集管6组成的共体结构位置,不应视为本发明实施的限制。
由于本发明的热交换面积大,交换效率高,热交换装置基本有10米-15米的长度即可达到较高的热交换率,而定型机的长度普遍在30米以上,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组尾部相对的热交换装置,各自承担前后两部分定型机的废热气排放及热回收,合理分流可以降低每单元所需处理的废气量,减少长风道引起的局部阻塞现象,提高效率,两热交换装置的前端各自朝向定型机两头,此时采用的废气导出管18和净气导入管9是三通结构,尾端共用共用一组净化器机箱15和鼓风马达8,以降低净化处理的费用。
对于热交换室4个以下,整体长度25米以下,废气排放量2500立方米每小时以下的小型定型机,可考虑只采用一组热交换装置,此时整体结构如图8所示。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内部刨面图,热废气沿热交换管组3从前向后沿实线方向流动,温度低的净气在热交换室401内部从后向前沿虚线方向流动,以外界温度30℃,热废气温度160℃为例,热废气经过废气收集管6进入废气收集通道5的温度为140℃,向后流动时逐渐降温到60℃,而净气则逐渐由30℃提升到110℃,在整个热交换过程中,同位置的热废气与净气保持相同的温度差,有助于提升净气的最终出管温度,提高热交换效率,本装置的热交换室内温差控制在20℃-60℃之内,装置越长则温差约低,总体热交换效率越高,但成本也随之提高,因此,最佳的温差应控制在30℃-50℃之间。
如图3所示,净气收集通道13得到的110℃的高温净气,在净气输入管7与废气收集管6组成的共体结构中近一步与初始温度160℃的热废气产生热交换,最终提升到130℃,而热废气则降温到140℃后进入废气收集通道5。
由于本发明中净气输入管7直接插入定型室101内,且距离加热器2上方仅5-10厘米,从净气输入管7吹出的130℃经加热板2加热,温度进一步提升,对布料处理后,积聚在定型室101上部并被废气收集管6吸入,从而形成气流循环。
本发明设计中,采用了抽废气马达与压净气的鼓风马达形成双主动气流循环系统,合理设计两马达的风量和气压,可以让净气输入管7与废气收集管6组成的共体结构中,废气的抽取与净气的排放达成平衡,从而形成自封闭的气流循环,避免定型机经机体缝隙向外排出热废气或吸入低温净气的形况,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热能流失,提高了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废气的抽取与净气的排放达成平衡的目的,除通过电路和检测系统对马达实施调节的手段外,本发明要求废气的通道面积与净气的通道面积尽量保持一致,由于考虑到采用标准型材,不可能有绝对适合的尺寸规格,要求两者相差不超过20%,这种情况下,对马达的控制可以降到最低,减少控制系统的投入和维护成本。
对于宽幅的定型机,采用图5所示的气体传输共体结构走管形状,设计宗旨是尽量利用废气收集管6的外侧板面作为净气输入管7的内侧共体,即提升热交换效率,也对废气收集管6的高温壳体形成保护,降低热辐射,该设计中由于共体结构较长,产生了较大的热交换,机箱长度可适当缩短。
本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均采用金属板材为制作材料,成型后外露部分包裹隔热材料及加装面板,此为本行业通用技术,在此不做详述。
本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可获得不高于环境温度30℃的排放温度,热回收效果极佳,通过基本直线走管的气体大口径通道和内部平衡气流循环模式,可将机体热损失降至5%以内,整体热回收效果优于大部分旧有技术,也不低于某些采用复杂热交换结构的热回收技术,且成本较低,堵塞现象少,故障率低,便于维护和清洁及。
本发明可采用多种净化装置对降温后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而如图6所示,净化器机箱15内采用了2组气流沸腾除尘净化单元,作为本发明的配套净化设施,其内部有一圆管通风管道,直达净化池的液面上方,高速气流流过通风管壁时,形成净化液表面的沸腾效果,增大废气与净化液的接触面,从而产生极佳的除尘净化效率,处理后的废气经废气排放管14排放到环境中。在该构造中,抽废气马达16安装在第一组净化单元之后,所抽的废气已经过初步净化,降低了里面毛绒、油污等成分,有助延长抽废气马达16的工作寿命,减少故障几率。
图6中的气流沸腾除尘净化单元构造仅为其简单构造,说明其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应视为对其具体结构的限定,其他净化器结构,包括气流沸腾除尘净化单元的改造结构,均可应用于本发明中。
如图7所示,经过多层次净化后的废气,在完全满足安全生产标准的情况下,可以经净气导入管9直接导入热交换机箱4内实现循环再用,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排放量和利用最终热能,且可以省略鼓风马达8,降低制造成本及减少鼓风马达8的运作能耗。
当采用该废气回路结构时,由于可以充分利用热废气余热,因此不需要对热废气进行过多的热回收,热交换装置所输出废气的温度可提升到高于70℃,低于100℃即可,可令热交换装置减少大约三分之一的长度,进一步降低成本,此时由于净化器装置温度较高,需要采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护以降低热辐射。
图8中,本发明用于4个定型室的小型定型机上,采用单热交换体结构,并采用了图7的废热回路结构,废气导出管18是双通单管,把热废气输送到后方的净化器机箱15,净化器机箱15是三组串联,抽废气马达16安装在第一个净化装置与第二个净化装置之间,经过三组净化处理后,热废气已满足直接排放的标准,将废气排放管14与净气导入管9直接连通,处理后的废气重新进入装置热交换后再利用,从而实现零排放。
本发明同时配备有各种控制及检测电路,包括风机的控制电路、管道温度的检测和风量检测电路,净化装置的具体控制电路等,由于该部分技术均为通用电路结构,已常见于其他工业设计,而现实生产和施工常采用商业化模块直接应用,在这方面不做详述,无论对本发明采用何种电路模块,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特征结构,均应属本发明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