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7133A - 可穿戴设备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77133A CN105377133A CN201580000389.2A CN201580000389A CN105377133A CN 105377133 A CN105377133 A CN 105377133A CN 201580000389 A CN201580000389 A CN 201580000389A CN 105377133 A CN105377133 A CN 1053771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xercise data
- wearable
- portable electric
- electric app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699 low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94 surface-a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700072383 PEAK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147 athletic perform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554 Ir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1317 sensory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9 step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Abstract
可穿戴设备包括与第一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感测使用者的运动的运动传感器、控制部,搜集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第一运动数据发送给第一外部设备,从上述第一外部设备接收第一安全等级数据及第二安全等级数据,而当上述可穿戴设备由穿戴状态转换为未穿戴状态时,从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只接收第一安全等级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手环(smartband)是可通过无线方式搜索天气、消息、提示、股票行情等的腕 带。另外,根据服务使用者可下载数据,或通过网页浏览器建立自己的帐户。
[0003] 近来,随着对智能手环的关注度的提高,利用智能手环的健康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也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测量使用者双臂的运动提供身体平衡(body balance),即体态的非对称信息的智能手环。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测量使用者双臂的运动提供身体平衡(body balance),即体态的非对称信息的智能手环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
[0006]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用于执行通过测量使用者双臂的运动提供 身体平衡(bodybalance),即体态的非对称信息的智能手环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的程序的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0007] 本发明目的不限于上述描述,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未提及的其他问题可通过 下面的记载明了了。
[0008]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姿势矫正方法,可包括: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 骤;
[0009] 接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一邀请信号的步骤。
[0010]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0011]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姿势矫正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 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 一运动数据搜集步骤;将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接收上述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二邀请信号的步骤。
[0012]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二安全状态。
[0013]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姿势矫正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 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 二运动数据搜集步骤;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接收上述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三邀请信号的步骤。
[0014]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三安全状态。
[0015]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姿势矫正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 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 三运动数据搜集步骤;将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
[0016] 另外,具有无需额外电路或使用者的额外操作,只通过穿戴可穿戴设备矫正身体 的姿势并得到引导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及与之连接的智能手机示意图;
[0018]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的装置结构框图;
[0019] 图3为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中注册人体认证信息的方法流程 图;
[0020] 图4为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中基于已注册的人体认证信息进 行人体认证的方法流程图;
[0021] 图5至图8为说明由图2的控制部决定的第一至第三因素的各评分的示意图;
[0022] 图9为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运动动作判断方法的顺序图;
[0023] 图10为说明图9的使用者的正常运动评分注册步骤的顺序图;
[0024] 图11为使用者穿戴图2的智能手环移动的示意图;
[0025] 图12至图14为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的顺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的优点及特征和完成方法,参照附图和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可明了。但是,本 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而可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本实施例旨在更好地说明本发明, 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提供帮助,而本发明只受权利要求书的限制。为便 于说明,附图所示的结构的大小及相对大小可以是经过夸张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符 号指相同的结构因素,而"及/或"包括所涉及的单个项目及一个以上的所有组合。
[0027] 元件(elements)或不同层的元件或层"上(on) "或"之上(on) "包括直接在别的 元件或层之上或在中间设有其他的层或其他元件的所有情况。与此相反,元件"直接在上 (directlyon) "或"就在上面"是指中间没有其他元件或层。
[0028] 表示空间上相对位置的术语"下面(below) "、"下(beneath) "、"下部(lower) "、 "上面(above) "、"上部(upper)"等可用于描述图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相对性 空间术语需基于附图中表示的方向,被理解为包括使用时或运行时元件的不相同的方向的 术语。例如,若将附图所示的元件翻转过来,则表述为其他元件的"下面(below)"或"之下 (beneath) "的元件,可设置于其他元件的"上面(above) "。因此,作为示例性术语的"下面" 可包括上面和下面两个方向。元件可沿其他方向设置,因此相对性空间术语可根据方向进 行解释。
[0029] 用于本说明书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而非限制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 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单数也可以指复数。用于说明书的"包括(comprises)"及/或"包括 (comprising)"是指除包括所涉及的要素之外,还不排除存在或追加一个以上的其他要素。
[0030] 为便于说明用第一、第二等表示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上述术语的限制。这些 术语的目的只是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之内,下面的 内容中所述的第一元件也可能是第二元件。
[0031] 如果没有其他的定义,用于本说明书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及科学术语)可以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共同理解的意思。另外,一般所使用的定义在词典中的术语,在没有明确 的其他定义之情况下,不能过度夸大。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可变形为各种其他形式,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下面将要说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另外,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是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因此,为了更明确的说 明,附图中的形状及大小等有可能被夸张。
[0033] 下面,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及其人体认证方法进行说明。
[0034]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及与之连接的智能手机示意图。
[0035] 如上述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100和智能手机110利用 近距离通信进行通信。可穿戴设备100具有通过腕带等可穿戴于人体(例如,手臂)的形 式,具备运动传感器,通过运动传感器测量使用者的运动生成运动数据并基于此执行使用 者的人体认证。因此,无需使用者的其他的操作,而只通过穿戴可穿戴设备100即可执行人 体认证。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行走的方式,行走时摆动手臂的方式不同,从而可通过测量手臂 的运动执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
[0036]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的装置结构框图。
[0037] 如上述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200包括控制部202、输 入部204、显示部206、运动传感器208、人体认证部210、存储器212、通信模块214、告警部 216〇
[0038] 上述控制部202处理通过运动传感器208测量使用者的运动生成运动数据并基于 此执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的功能。
[0039] 上述输入部204可由多个功能键构成,并将与使用者按下的键对应的键输入数据 提供给控制部202。在此,上述输入部204和显示部206的功能可通过触摸屏部(未图示) 执行,在此情况下,上述触摸屏部(未图示)负责通过使用者的画面触摸的触摸屏输入和通 过触摸屏的图形画面输出。
[0040] 上述显示部206显示可穿戴设备200的运行中产生的状态信息、有限的数字的 文字、大量的视频及静止图像等。上述显示部206可使用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 Display,LCD) 〇
[0041] 上述运动传感器208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等传感器实现,周期性地或根据 上述人体认证部210的控制被激活以测量使用者的运动并生成包含测量结果的运动数据 提供给上述人体认证部210。
[0042] 上述人体认证部210当判定需要进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时,激活上述运动传感器 208并基于通过其生成的运动数据提取多个特征点之后,基于上述所提取的特征点的分布 状态执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根据实施例,上述人体认证部210导出对上述提取到的特征 点的直方图并将上述所导出的直方图变换为正规化的直方图之后,比较已注册的使用者的 人体认证信息和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内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以此检查已注册的使用者的 人体认证信息和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内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容许误差 范围之内。若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和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内的特征点的分布状 态之间的误差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则上述人体认证部210判定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与已 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相同,而若若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和上述正规化 的直方图内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之间的误差不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则判定上述正规化的 直方图与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不相同。
[0043] 上述人体认证部210在执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之前,根据对人体认证信息的注册 邀请,预先注册用于与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进行比较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根据实施 例,上述人体认证部210根据使用者通过键操作的对人体认证信息的注册邀请激活上述运 动传感器208并基于由此生成的运动数据提取多个特征点,导出对上述所提取的特征点的 直方图并将上述所导出的直方图变换为正规化的直方图之后,将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注册 为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
[0044] 上述存储器212存储为上述控制部202的处理及控制的程序的微代码和各种参考 数据、各种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数据、可更新的各种保管用数据等。尤其是,上述 存储器212存储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
[0045] 上述通信模块214对从上述控制部202输入的信号进行编码并通过蓝牙 (Bluetooth)、ZigBee、红外线(infrared)、UWB(UltraWideBand)、无线局域网(WLAN)、 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等近距离无线通信传送给智能手机,并对通过无线通信 从智能手机接收的信号进行译码提供给控制部202。
[0046] 上述告警部216根据上述人体认证部210的控制向使用者提示对使用者的人体 认证的成功/失败信息。在此,上述告警部216输出告警以使使用者通过视觉及听觉等感 觉感知对使用者的人体认证的成功/失败信息。例如,利用蜂鸣器或LED(LightEmitting Diode)输出警告音或点灭警告灯,或通过上述显示部206显示引导信息以输出提示对使用 者的人体认证的成功/失败信息的告警。
[0047] 图3为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中注册人体认证信息的方法流程 图。
[0048] 如上述图3所示,可穿戴设备在301步骤检查是否可根据使用者的键操作邀请对 人体认证信息的注册。
[0049] 在上述301步骤中,若可根据使用者的键操作邀请对人体认证信息的注册,则上 述可穿戴设备在303步骤中激活运动传感器208并通过其在预设的时间内测量使用者的运 动生成运动数据。例如,在上述运动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 的加速度生成加速度数据,而在上述运动传感器为陀螺仪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 的旋转角速度生成角速度数据。在此,上述加速度数据包含三轴(x、y、z轴)加速度成分, 而上述角速度数据包含三轴角速度成分。
[0050]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在305步骤中,在预设的时间内基于对运动生成的运动数 据提取多个特征点。例如,在上述运动数据为加速度数据的情况下,加速度的大小可以成为 特征点,而上述加速度大小可取对各三轴加速度成分的平方之和的方根获得。另外,在上述 运动数据为角速度数据的情况下,角速度的大小可以成为特征点,而上述角速度大小可取 对各三轴角速度成分的平方之和的方根获得。另外,对上述加速度的大小或角速度的大小 的傅里叶变换执行结果可成为特征点。
[0051]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在307步骤中,导出对上述所提取的特征点的直方图。上述 直方图为表示上述所提取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的曲线图。
[0052]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在309步骤中,为在之后的人体认证中容易进行直方图之 间的比较,将上述所导出的直方图变换为正规化的直方图。
[0053]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在311步骤中,将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注册为使用者的人 体认证信息。
[0054]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结束根据本发明的算法。
[0055] 图4为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穿戴设备中基于已注册的人体认证信息进 行人体认证的方法流程图。
[0056] 如上述图4所示,可穿戴设备在401步骤中,周期性地检查是否需要进行使用者的 人体认证。
[0057] 在上述401步骤中,若判定需要进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则上述智能手环在403 步骤中激活运动传感器并通过其在预设的时间内测量使用者的运动生成运动数据。例如, 在上述运动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的加速度生成加速度数 据,而在上述运动传感器为陀螺仪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的旋转角速度生成角速 度数据。在此,上述加速度数据包含三轴(x、y、z轴)加速度成分,而上述角速度数据包含 三轴角速度成分。
[0058]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在405步骤中,在预设的时间内基于对运动生成的运动数 据提取多个特征点。例如,在上述运动数据为加速度数据的情况下,加速度的大小可以成为 特征点,而上述加速度大小可取对各三轴加速度成分的平方之和的方根获得。另外,在上述 运动数据为角速度数据的情况下,角速度的大小可以成为特征点,而上述角速度大小可取 对各三轴角速度成分的平方之和的方根获得。另外,对上述加速度的大小或角速度的大小 的傅里叶变换执行结果可成为特征点。
[0059]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在407步骤中,导出对上述所提取的特征点的直方图。上述 直方图为表示上述所提取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的曲线图。
[0060]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在409步骤中,将上述所导出的直方图变换为正规化的直 方图。
[0061]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在411步骤中,比较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和上 述正规化的直方图内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
[0062]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在413步骤中,检查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和上 述正规化的直方图内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例如, 上述可穿戴设备按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即,已注册的使用者的正规化的直方 图)和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内不同区间求相互之间的差数取绝对值求和决定评分(score) 并判断上述决定的评分是否小于基准值,以此检查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和上述 正规化的直方图内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在此,上述 决定的评分越低,两个正规化的直方图之间的相似度越高。根据实施例,上述可穿戴设备可 具备相互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运动传感器,此时,基于通过两个以上的运动传感器生成的运 动数据决定两个以上的评分并对上述决定的两个以上的评分分别适用权重值之后求和决 定最终评分,且判断上述决定的最终评分是否小于基准值,以此检查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 体认证信息和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内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容许误差范 围之内。
[0063] 在上述413步骤中,若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和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内 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之间的误差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则上述可穿戴设备在415步骤中, 判定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与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相同,并输出提示对使用者的 人体认证成功的告警。
[0064] 与此相反,在上述413步骤中,若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和上述正规化 的直方图内的特征点的分布状态之间的误差不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则上述可穿戴设备在 417步骤中,判定上述正规化的直方图与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不相同,并输出提 示对使用者的人体认证失败的告警。
[0065] 之后,上述可穿戴设备结束根据本发明的算法。
[0066]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具备加速度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中,可将加速度大小 提取作为特征点执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
[0067] 在使用者穿戴具备加速度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之后,无需其他的操作而只需行 走,可穿戴设备即可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的加速度生成加速度数据并基于此计算加速度的 大小提取多个特征点。之后,可穿戴设备导出对上述所提取的特征点的直方图并将上述所 导出的直方图变换为正规化的直方图之后,将其与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即, 已注册的使用者的正规化的直方图)进行比较执行对使用者的认证。
[0068]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具备陀螺仪的可穿戴设备中,可将旋转角速度大小提 取作为特征点执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
[0069] 在使用者穿戴具备陀螺仪的可穿戴设备之后,无需其他的操作而只需行走,可穿 戴设备即可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的旋转角速度生成角速度数据并基于此计算角速度的大 小提取多个特征点。之后,可穿戴设备导出对上述所提取的特征点的直方图并将上述所导 出的直方图变换为正规化的直方图之后,将其与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即,已 注册的使用者的正规化的直方图)进行比较完成对使用者的认证。
[0070] 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具备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的可穿戴设备中,可将对 加速度大小或角速度大小的傅里叶变换执行结果提取作为特征点执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 [0071] 在使用者穿戴具备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的可穿戴设备之后,无需其他的操作而 只需行走,可穿戴设备即可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的加速度或旋转角速度生成加速度数据或 角速度数据并基于此计算加速度的大小或角速度的大小之后,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提取多 个特征点。之后,可穿戴设备导出对上述所提取的特征点的直方图并将上述所导出的直方 图变换为正规化的直方图之后,将其与已注册的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信息(即,已注册的使 用者的正规化的直方图)进行比较执行对使用者的认证。
[0072]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及其人体认证方法具有通过运动传 感器测量使用者的运动生成运动数据并基于此执行使用者的人体认证,从而无需额外电路 或使用者的额外的操作即可通过穿戴可穿戴设备行走执行人体认证的优点。
[0073] 下面,结合图5至图8说明通过图2的控制部决定的第一至第三因素的各自的评 分。
[0074] 图5至图8为说明由图2的控制部决定的第一至第三因素的各自的评分的示意 图。
[0075] 首先,如图5及图6所示,表示使用者行走时前后摆动手臂的姿态。即,一般而言, 人在步行时会自然向前后(步行方向)摆动手臂,但在此时,前后摆动的角度可能因人而 异。另外,迈一步的时间越长(即,步幅相对较大)给身体带来负担越大。
[0076] 作为使用者的运动状态的标准的第一因素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而设的。即,第一因 素的评分可基于以使用者的手臂平行于使用者的身体的状态S1为准,沿使用者步行时摆 动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D1移动至第一峰角P1为止所需的第一移动时间和沿与第一方向D1 相反的第二方向D2移动至第二峰角P2为止所需的第二移动时间决定。
[0077] 具体而言,在对与第一及第二方向D1、D2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D3 (例如,与智能手 环100的显示部160的液晶表面垂直的方向)的角速度成分进行积分的值(即,前后摆动 手臂的方向(第一及第二方向D2))中,提取沿第一方向D1的第一峰角P1和沿第二方向D2 的第二峰角P2之后,可基于第一峰角P1和第二峰角P2之间的移动时间决定第一因素的评 分。对于本发明而言,因在对加速度成分或角速度成分进行积分时有可能产生噪声,因此, 可为去除噪声而使用滤波器。
[0078] 计算第一因素的评分的式例如可与〈式1>相同。
[0079] 〈式 1>
[0080] 第一因素的评分=(10000-((第一移动时间的平均+第二移动时间的平 均)/2)~2)/100)
[0081] 在此,第一移动时间和第二移动时间可测量多次并可从多次测量的第一移动时间 和第二移动时间中提取属于特定范围(例如,平均范围的90~110%)的数据求得第一移 动时间和第二移动时间的平均,但非限于此。
[0082] 如上所述,第一因素的评分可基于对使用者的运动的旋转角速度决定,而第一及 第二移动时间之和越大,第一因素的评分可将越小。
[0083] 接着,如图6所示,表示使用者行走时内外摆动手臂的姿态。即,一般而言,人在步 行时会向内外(即,身体的内外)摆动手臂,但在此时,内外摆动的角度可能因人而异。另 外,内外摆动手臂的幅度越大,则大多是身体旋转越多的步伐,而身体的旋转越多的步伐, 给骨盆带来的负担越大。
[0084] 作为使用者的运动状态的标准的第二因素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而设的。即,第二因 素的评分可基于以使用者的手臂平行于使用者的身体的状态(图3的S1)为准,沿使用者 步行时摆动的方向中的第三方向D3的第一峰值位移DPI和沿与第三方向D3相反的第四方 向D4的第二峰值位移DP2决定。
[0085] 具体而言,在对第三方向D3(例如,与智能手环(图3的100)的显示部(图3的 160)的液晶表面垂直的方向)的加速度成分进行积分的值(即,内外摆动手臂的方向(第 三及第四方向D4))中,提取沿第三方向D3的第一峰值位移DPI和沿第四方向D4的第二峰 值位移DP2之后,基于此决定第二因素的评分。
[0086] 计算第二因素的评分的式例如可与〈式2>相同。
[0087] 〈式 2>
[0088] 第二因素的评分=(50八((第一峰值位移的平均+第二峰值位移的平 均)/2)*10))
[0089] 在此,第一峰值位移DPI和第二峰值位移DP2可测量多次并可基于多次测量的第 一峰值位移DPI和第二峰值位移DP2的平均决定第二因素的评分。
[0090] 如上所述,第二因素的评分可基于对使用者的运动的加速度决定,而第一及第二 峰值位移之和越大,第二因素的评分可将越小。
[0091] 接着,如图7及图8所示,可通过对对使用者的运动的旋转角速度的积分值的频率 进行分析,获知使用者的步伐是否为周期性的以及是否为给脚带来冲击的步伐。
[0092] 具体而言,图7及图8为对在图5中说明的对与第一及第二方向(图3的D1、D2) 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图3的D3)(例如,与智能手环100的显示部160的液晶表面垂直的 方向)的角速度成分的积分值进行傅里叶变换求得的曲线图
[0093] 首先,图7为显示良好的步伐(goodwalking)时的曲线图,可知相对于第一峰值 Peakl,其余峰值(例如,第二峰值Peak2、第三峰值Peak3)还小。
[0094] 与此相反,图8为显示不良的步伐(badwalking)时的曲线图,与图7相比,可知 相对于第一峰值Peakl,其余峰值(例如,第二峰值Peak2、第三峰值Peak3)还大。
[0095] 即,存在除主峰值(例如,第一峰值Peakl)之外的其他峰值或存在的其他峰值还 大时,可以说是包含很多噪声(noise)的步伐,S卩非周期性且给脚带来冲击的步伐。
[0096] 因此,作为使用者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标准的第三因素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而设的。 即,第三因素的评分可基于在对对图3的第三方向D3的旋转角速度成分进行积分的值进 行傅里叶变换之后,较之旋转角速度的积分值的频率区域中的第一峰值(即,第一峰值 Peakl)的其余峰值(例如,第二及第三峰值Peak3)的大小之和决定。
[0097] 在此,(第一峰值的大小:第二及第三峰值的大小之和)的比率可利用特定函数 (例如,WalkMeterCalc)进行计算。
[0098] 计算第三因素的评分的式例如可与〈式3>相同。
[0099]〈式 3>
[0100]第三因素的评分=100-(WalkMeterCalc(gyro(2,:))*50)
[0101] 在此,其余峰值不限于第二及第三峰值,除第二及第三峰值之外,还可包括其他峰 值。
[0102] 如上所述,第三因素的评分可基于对使用者的运动的旋转角速度决定,而除第一 峰值之外的其余峰值的大小之和越大,第三因素的评分可将越小。
[0103] 总而言之,基于通过上述方法求得的第一至第三因素的各评分在控制部(图2的 202)中计算最终评分,而控制部(图2的202)可通过比较最终评分和存储于存储器(图2 的212)的使用者的正常运动评分判断使用者的运动状态。
[0104] 在此,计算最终评分的式例如可与〈式4>相同。
[0105]〈式 4>
[0106] 最终评分=第一因素的评分*第二因素的评分*第三因素的评分/10000
[0107] 另外,使用者的正常运动评分,例如可以是非特定评分的特定范围的评分,当最终 评分高于使用者的正常运动评分时,有可能是健康的步伐,而在最终评分小于使用者的正 常运动评分时,有可能是不健康的步伐。
[0108] 另外,上述告警部(图2的216)在最终评分低于正常运动评分时,向使用者输出 出敏口吕〇
[0109]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100通过运动传感器208及控制部202分析使用 者的步伐的健康程度并在最终评分低于使用者的正常运动评分时,实时提供告警。此外,智 能手环100通过实时提供告警辅助使用者维持健康的步伐。
[0110] 下面,结合图9及图10对智能手环的运动动作判断方法进行说明。
[0111] 图9为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运动动作判断方法的顺序图。图10 为说明图9的使用者的正常运动评分注册步骤的顺序图。
[0112] 如图9所示,首先注册使用者的正常运动评分S500。
[0113] 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10所示,根据使用者的键操作进行对正常运动评分的注册 邀请S110,则智能手环100激活运动传感器208并通过其在预定的时间内测量使用者的运 动生成运动数据S520。例如,在运动传感器208为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 运动的加速度生成加速度数据,而在运动传感器208为陀螺仪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 运动的旋转角速度生成角速度数据。在此,加速度数据包含三轴(x、y、z轴)加速度成分, 而角速度数据包含三轴角速度成分。
[0114] 接着,在预设的时间内基于对运动产生的运动数据决定第一至第三因素各自的评 分S530。
[0115] 具体而言,决定第一因素的评分包括:多次测量以使用者的手臂平行于使用者的 身体的状态(图5的S1)为准,沿使用者步行时摆动手臂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图5的D1) 移动至第一峰角(图5的P1)为止所需的第一移动时间和沿与第一方向(图5的D1)相反 的第二方向(图5的D2)移动至第二峰角(图5的P2)为止所需的第二移动时间,并基于 多次测量的第一及第二移动时间的各自的平均决定第一因素的评分。
[0116] 另外,决定第二因素的评分包括:多次测量以使用者的手臂平行于使用者的身体 的状态(图6的S1)为准,沿与使用者步行时摆动手臂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图6的D1) 交叉的第三方向(图6的D3)的第一峰值位移(图6的DPI)和沿与第三方向(图6的D3) 相反的第四方向(图6的D4)的第二峰值位移(图6的DP2),并基于多次测量的第一及第 二峰值位移(图6的DP1、DP2)的各自的平均决定第二因素的评分。
[0117] 决定第三因素的评分包括:将对使用者的运动的旋转角速度的积分值通过傅里叶 变换变换为频率区域,并基于较之旋转角速度的积分值的频率区域中的第一峰值的其余峰 值的大小之和的比率决定第三因素的评分。
[0118] 接着,计算最终评分S540。
[0119]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通过合并计算第一至第三因素的各个评分计算最终评分。
[0120] 最后,将最终评分注册为正常运动评分S550。具体而言,控制部202可将计算所得 的最终评分注册为使用者的正常运动评分存储于存储器212。
[0121] 再如图2及图9所示,测量使用者的运动S600。具体而言,使用者的正常运动评分 被注册S500之后,周期性地或按照控制部202的控制激活运动传感器208并基于此在预定 的时间内测量使用者的运动生成运动数据。例如,在运动传感器208为加速度传感器的情 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的加速度生成加速度数据,而在运动传感器208为陀螺仪的情 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的旋转角速度生成角速度数据。在此,加速度数据包含三轴(X、 y、z轴)加速度成分,而角速度数据包含三轴角速度成分。
[0122] 接着,在预设的时间内基于对运动产生的运动数据决定第一至第三因素各自的评 分S700〇
[0123] 具体而言,决定第一因素的评分包括:多次测量以使用者的手臂平行于使用者的 身体的状态(图5的S1)为准,沿使用者步行时摆动手臂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图5的Dl) 移动至第一峰角(图5的P1)为止所需的第一移动时间和沿与第一方向(图5的D1)相反 的第二方向(图5的D2)移动至第二峰角(图5的P2)为止所需的第二移动时间,并基于 多次测量的第一及第二移动时间的各个平均决定第一因素的评分。
[0124] 另外,决定第二因素的评分包括:多次测量以使用者的手臂平行于使用者的身体 的状态(图6的S1)为准,沿与使用者步行时摆动手臂的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图6的D1) 交叉的第三方向(图6的D3)的第一峰值位移(图6的DPI)和沿与第三方向(图6的D3) 相反的第四方向(图6的D4)的第二峰值位移(图6的DP2),并基于多次测量的第一及第 二峰值位移(图6的DP1、DP2)的各个平均决定第二因素的评分。
[0125] 决定第三因素的评分包括:将对使用者的运动的旋转角速度的积分值通过傅里叶 变换变换为频率区域,并基于较之旋转角速度的积分值的频率区域中的第一峰值的其余峰 值的大小之和的比率决定第三因素的评分。
[0126] 接着,计算最终评分S800。
[0127]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通过合并计算第一至第三因素的评分计算最终评分。
[0128] 比较最终评分和正常运动评分S900。
[0129]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通过比较最终评分和存储于存储器212的正常运动评分,判 断最终评分是否小于正常运动评分S1000。
[0130] 在最终评分小于正常运动评分的情况下,控制部202向告警部216传送信号,而告 警部216向使用者输出告警S1100。另外,在最终评分大于或等于正常运动评分的情况下, 控制部202可不向告警部216传送信号,但非限于此。即,在最终评分大于或等于正常运动 评分的情况下,控制部202也可向告警部216传送信号,而告警部216也随之可向使用者输 出告警。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告警部216向使用者输出的告警可分为最终评分小于、等 于、大于正常运动评分的情况输出不同的告警。
[0131] 之后,智能手环100结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算法。
[0132] 上述说明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运动状态判断方法还可在计算机可 读记录介质中以计算机可读的编码或程序实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可存储计算机可 读数据的所有种类的记录装置。即,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单独或组合包含程序命令、数据 文件、数据结构等。记录于记录介质的程序命令可以是为本发明特殊设计构成的,也可以是 计算机软件领域公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有R〇M、RAM、⑶-ROM、磁盘、软盘、光 数据存储装置等,而还包括可以载波(例如,通过互联网传送)的形式实现的情况。另外,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存储及执行分布于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并以分布方式被 计算机读取的代码。
[0133] 如图11所示,第一及第二旋转角速度积分值各个方向轴D1、D2相互交叉并可位于 与显示部160的液晶表面相同的平面上,而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方向轴D3与第一及第 二旋转角速度积分值各个方向轴Dl、D2交叉并可与显示部160的液晶表面垂直。
[0134] 另外,旋转矩阵(rotationmatrix)例如可与〈式1>相同。
[0135] 〈式 1>
[0136]
[0137]在此,第一旋转角速度积分值可为pitch(i),第二旋转角速度积分值可为 roll(i),而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可为yaw(i)〇
[0138] 再如图2所示,控制部202可包括用于过滤第一至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噪声 的滤波器(未图示)。滤波器(未图示)可过滤在补正前被陀螺仪测量的旋转角速度的噪 声,例如可以为陷波滤波器(notchfilter),但非限于此。
[0139] 控制部202可将旋转矩阵适用于被加速度传感器(未图示)测得的加速度计算 线性加速度并积分线性加速度计算速度及位移值,对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进行傅里叶变 换,而且,基于速度及位移值和经傅里叶变换的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提取第二平衡因素。
[0140] 控制部202从存储器212获得第一平衡因素,基于第一平衡因素和第二平衡因素 之间的差异计算非对称指标,基于非对称指标计算脊椎评分、肩膀评分及骨盆评分,且基于 脊椎评分、肩膀评分及骨盆评分计算最终评分。
[0141] 在此,第一及第二平衡因素可分别包含多个子平衡因素。
[0142] 多个子平衡因素例如可包括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正峰值(positivepeak,即 使用者向前摆动手臂时的峰值位置)、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负峰值(negativepeak,即 使用者向后摆动手臂时的峰值位置)、图11的沿第一方向D1的正峰值及负峰值(即使用者 摆动手臂时的第一方向D1的正峰值及负峰值位置)、图11的沿第二方向D2的正峰值及负 峰值(即使用者摆动手臂时的第二方向D2的正峰值及负峰值位置)、图11的沿第三方向D3 的正峰值及负峰值(即使用者摆动手臂时的第三方向D3的正峰值及负峰值位置)、到第三 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正峰值位置的手臂的移动时间(使用者从立正姿势向前摆动手臂时, 到峰值位置的手臂的移动时间)、到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负峰值位置的手臂的移动时 间(使用者从立正姿势向后摆动手臂时,到峰值位置的手臂的移动时间),但非限于此。
[0143] 计算非对称指标的式例如可与〈式2>相同。
[0144] 〈式 2>
[0145] 非对称指标:=100* (第二平衡因素-第一平衡因素)/第二平衡因素
[0146] 在此,第一平衡因素可以是对右臂的运动的平衡因素,而第二平衡因素可以是对 左臂的运动的平衡因素,但非限于此。另外,在〈式2>中可代入第二平衡因素的某个子平 衡因素,且代入与之对应的第一平衡因素的子平衡因素。
[0147] 当第一平衡因素是对右臂的运动的平衡因素,而第二平衡因素是对左臂的运动的 平衡因素时,若非对称指标大于〇,则意味着左臂的运动更大。
[0148] 另外,控制部202在计算对各子平衡因素的非对称指标之后,可加上各非对称指 标计算最终非对称指标。
[0149] 计算最终非对称指标的式例如可与〈式3>相同。
[0150] 〈式 3>
[0151] 最终非对称指标=60+(0. 5-(各非对称指标的总和))*100
[0152] 如上所述,控制部1202可基于非对称指标计算脊椎评分、肩膀评分及骨盆评分, 而计算上述评分的式可与下述〈式4、5、6>相同。
[0153] 〈式 4>
[0154] 脊椎评分={50+(0. 2-(对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正峰值的非对称指标+对第 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负峰值的非对称指标))*200+25+(0. 2-(对沿图11的第二方向D2 的正峰值的非对称指标+对沿图11的第二方向D2的负峰值的非对称指标))*100}/1. 5
[0155] 〈式 5>
[0156] 肩膀评分=50+(0. 2-(对沿图11的第一方向D1的正峰值的非对称指标+对沿图 11的第一方向D1的负峰值的非对称指标))*200
[0157] 〈式 6>
[0158] 骨盆评分={50+(0. 2_(对沿图11的第三方向D3的正峰值的非对称指标+对沿 图11的第三方向D3的负峰值的非对称指标))*200+25+(0. 2-(对沿图11的第二方向D2 的正峰值的非对称指标+对沿图11的第二方向D2的负峰值的非对称指标))*100}/1. 5
[0159] 另外,最终评分可基于各赋予特定权重值的脊椎评分、肩膀评分及骨盆评分计算。
[0160] 输入部204可获得来自使用者的输入。
[0161] 具体而言,上述输入部204可由多个功能键构成,并将与使用者按下的键对应的 键输入数据提供给控制部202。在此,输入部204和显示部160的功能可通过触摸屏部(未 图示)完成,在此情况下,触摸屏部(未图示)负责通过使用者的画面触摸的触摸屏输入和 通过触摸屏的图形画面输出。
[0162] 显示部160可获得控制部202的输出进行显示。
[0163] 具体而言,显示部160显示智能手环100的运行中产生的状态信息、有限的数字 的文字、大量的视频及静止图像等。另外,显示部160可包括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Display,LCD)〇
[0164] 通信模块214从控制部202获得信号以与周边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进 行通信。
[0165] 具体而言,通信模块214将对从控制部202输入的信号进行编码并通过蓝牙 (Bluetooth)、ZigBee、红外线(infrared)、UWB(UltraWideBand)、无线局域网(WLAN)、 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等近距离无线通信传送给周边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 机),并对通过无线通信从周边的电子设备接收的信号进行译码提供给控制部202。
[0166]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100通过运动传感器208及控制部202测量使用 者的两个手臂的运动以提供身体平衡(bodybalance),即体态的非对称信息。另外,智能手 环100通过这样向使用者提供使用者的身体平衡辅助使用者维持健康的身体平衡。
[0167] 下面,结合图12及图14对智能手环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进行说明。
[0168] 图12至图14为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的顺序 图。
[0169] 如图1所示,首先注册使用者的左臂或右臂中的某一个(例如,右臂)的第一平衡 因素S1200。
[0170] 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12所示,按照使用者的键操作进行对使用者的左臂或右臂 中的某一个(例如,右臂)的第一平衡因素的注册邀请S1210,则智能手环100激活运动传 感器208并通过其在预定的时间内测量使用者的左臂或右臂中的某一个(例如,右臂)生 成运动数据S1220。例如,在运动传感器208为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 动的加速度生成加速度数据,而在运动传感器208为陀螺仪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 动的旋转角速度生成角速度数据。在此,加速度数据包含三轴(x、y、z轴)加速度成分,而 角速度数据包含三轴角速度成分。
[0171] 接着,决定运动数据的符号S1230。
[0172]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通过确认使用者的运动是使用者的左臂运动还是右臂运动 决定运动数据的符号。
[0173] 接着,提取第一至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S1240。
[0174] 控制部202首先过滤决定符号的运动数据中旋转角速度数据的噪声(此时,可通 过包含于控制部202的滤波器(未图示)进行过滤),在过滤噪声的旋转角速度数据中反映 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未图示)测得的旋转角度进行补正,并积分经补正的旋转角速度提取 第一至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
[0175] 再如图2及图13所示,生成旋转矩阵S1250。
[0176] 控制部202过滤所提取的第一至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噪声(此时,可通过包 含于控制部202的滤波器(未图示)进行过滤),并可利用经过滤的第一至第三旋转角速度 积分值生成旋转矩阵。
[0177] 再如图2及图13所示,计算线性加速度S1260。
[0178]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可将旋转矩阵适用于通过运动传感器208测得的运动数据 中的加速度数据计算线性加速度。
[0179] 接着,提取及注册第一平衡因素S1270。
[0180] 控制部202积分线性加速度计算速度及位移值,对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进行傅 里叶变换,而且,基于速度及位移值和经傅里叶变换的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提取第一平 衡因素。此外,控制部202可注册所提取的第一平衡因素存储于存储器212中。
[0181] 再如图2及图12所示,注册使用者的左臂或右臂中的某一个(例如,右臂)的第一 平衡因素S1200之后,测量使用者的左臂或右臂中的另外一个(例如,左臂)的运动S1300。
[0182] 具体而言,使用者的左臂或右臂中的某一个(例如,右臂)的第一平衡因素被注册 S1200之后,周期性地或按照控制部202的控制激活运动传感器208并通过其在预设时间 内测量使用者的左臂或右臂中的另外一个(例如,左臂)的运动生成运动数据。例如,在运 动传感器208为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的加速度生成加速度数据, 而在运动传感器208为陀螺仪的情况下,测量对使用者的运动的旋转角速度生成角速度数 据。在此,加速度数据包含三轴(x、y、z轴)加速度成分,而角速度数据包含三轴角速度成 分。
[0183] 接着,提取使用者的左臂或右臂中的另外一个(例如,左臂)的第二平衡因素 S1400〇
[0184] 为提取上述第二平衡因素,首先决定运动数据的符号。
[0185]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通过确认使用者的运动是使用者的左臂运动还是右臂运动 决定运动数据的符号。
[0186] 接着,提取第一至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
[0187]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首先过滤决定符号的运动数据中旋转角速度数据的噪声 (此时,可通过包含于控制部202的滤波器(未图示)进行过滤),在过滤噪声的旋转角速 度数据中反映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未图示)测得的旋转角度进行补正,并可积分经补正的 旋转角速度提取第一至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
[0188] 另外,为提取上述第二平衡因素,生成旋转矩阵。
[0189]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过滤所提取的第一至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的噪声(此时, 可通过包含于控制部202的滤波器(未图示)进行过滤),并可利用经过滤的第一至第三旋 转角速度积分值生成旋转矩阵。
[0190] 另外,为提取上述第二平衡因素,计算线性加速度。
[0191]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可将旋转矩阵适用于通过运动传感器208测得的运动数据 中的加速度数据计算线性加速度。
[0192] 接着,提取第二平衡因素。
[0193]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积分线性加速度计算速度及位移值,对第三旋转角速度积 分值进行傅里叶变换,而且,基于速度及位移值和经傅里叶变换的第三旋转角速度积分值 提取第二平衡因素。
[0194] 再如图2及图12所示,提取第二平衡因素之后S1400,计算非对称指标S1500。
[0195]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可基于第二平衡因素和存储于存储器212的第一平衡因素 之间的差异计算非对称指标。
[0196] 接着,计算最终评分S1600。
[0197]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可基于非对称指标计算脊椎评分、肩膀评分及骨盆评分,且 基于脊椎评分、肩膀评分及骨盆评分计算最终评分。
[0198] 经过上述算法计算出的最终评分通过显示部160显示,而使用者通过最终评分确 认使用者自身的身体平衡当前处于何种状态。
[0199] 例如,最终评分越高身体平衡越好,而最终评分越低身体平衡越不好,但非限于 此。
[0200] 之后,智能手环100结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算法。
[0201] 上述说明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环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还可在计算机可 读记录介质中以计算机可读的编码或程序实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可存储计算机可 读数据的所有种类的记录装置。即,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单独或组合包含程序命令、数据 文件、数据结构等。记录于记录介质的程序命令可以是为本发明特殊设计构成的,也可以是 计算机软件领域公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有R〇M、RAM、⑶-ROM、磁盘、软盘、光 数据存储装置等,而还包括可以载波(例如,通过互联网传送)的形式实现的情况。另外,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存储及执行分布于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并以分布方式被 计算机读取的代码。
[0202]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人体认证方法,可包括与第一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骤; 接收第一外部设备的第一邀请信号的步骤。
[0203] 此时,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可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0204]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人体认证方法,可包括:在接收上述第一邀请信号之后,判断上 述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穿戴状态的步骤;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时,将未穿戴 状态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步骤;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时,通过运动 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搜集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 第一运动数据搜集步骤;将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步骤;当上述可 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时,从上述第一外部设备接收第一安全等级数据及第二安全等级数 据的步骤。
[0205] 此时,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可处于第二安全状态或第三安全状态。上述可穿戴设备 的人体认证方法,可包括在上述可穿戴设备由穿戴状态转换为未穿戴状态时,将上述未穿 戴状态信息或第一状态转换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步骤;当可穿戴设备处于未穿 戴状态时,从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只接收第一安全等级数据的步骤。
[0206] 此时,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可处于第四安全状态或第五安全状态。
[0207] 上述第一邀请信号可以是用于注册新人体认证信息的运动数据邀请信号。
[0208] 上述第一安全状态为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备 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
[0209] 上述第二安全状态为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备 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结束的状态。
[0210] 上述第三安全状态为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备 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结束的状态。
[0211] 上述第四安全状态为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备 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未完成的状 ίέτ〇
[0212] 上述第五安全状态为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备 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未完成的状 ίέτ〇
[0213]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用来为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的注册信息。
[0214] 上述第一安全等级数据可包括时间信息、位置信息、震动或声音邀请信息中的至 少一种。
[0215] 上述第二安全等级数据可包括来电提示信息、来电者信息、短信接收信息、短信发 送者信息、短信内容中的至少一部分、日程信息、邮件接收信息、邮件发件人信息、邮件内容 中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种。
[0216]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人体认证方法还可包括当上述可穿戴设备由未穿戴状态转换 为转换状态时,将上述穿戴状态信息或第二状态转换信息发送给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步 骤。
[0217] 此时,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可处于上述第四安全状态或上述第五安全状态。
[0218]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人体认证方法,可包括:通过上述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 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二运动数据搜集步骤; 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下,则从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只接收第一安全等级数据的步 骤;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步骤;从上述第一外部设备接收第一 安全等级数据及第二安全等级数据的步骤。
[0219] 此时,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可处于第二安全状态或第三安全状态。
[0220]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包括从通过上述运动传感器接收的信息提取的多个特征点。
[0221] 发送至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在上述第一外部设备提取多个 特征点。
[0222]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包括从左臂和右臂或左脚和右脚或左腰和右腰搜集的一对 运动数据。
[0223] 上述第一邀请信号可包括从定义于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左臂、左脚、左腰中的至 少一个邀请搜集运动数据的第二邀请信号,及从定义于上述第一外部设备的右臂、右脚、右 腰中的至少一个邀请搜集运动数据的第第三邀请信号。
[0224] 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第一外部设备之后,通过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判别上 述第二运动数据是左臂的运动数据还是右臂的运动数据,是左脚的运动数据还是右脚的运 动数据,是左腰的运动数据还是右腰的运动数据。
[0225] 上述第一外部设备可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笔记本计算机、头盔式显示 器、第二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电子设备。
[0226]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人体认证方法,可包括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 骤;向可穿戴设备发送第一邀请信号的步骤。
[0227]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0228]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人体认证方法,可包括:从上述可穿戴设备接收上述可穿 戴设备的穿戴状态信息的步骤;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时,显示穿戴提示消息 的步骤;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时,接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 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搜集的使用者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据接收 步骤;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时,向上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第一安全等级数据及第 二安全等级数据的步骤。
[0229]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二安全状态或第三安全状态。
[0230]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人体认证方法,可包括在上述可穿戴设备由穿戴状态转换 为未穿戴状态时,接收从上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上述穿戴状态信息或第一状态转换信息的 步骤;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时,只接收第一安全等级数据的步骤。此时,上述 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四安全状态或第五安全状态。
[0231] 上述第一邀请信号可以是用于注册新人体认证信息的运动数据邀请信号。
[0232] 上述第一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用于可穿戴设备的 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
[0233] 上述第二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 备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结束的状 ίέτ〇
[0234] 上述第三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 备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结束的状 ίέτ〇
[0235] 上述第四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用于可穿戴设备的 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未完成的状态。
[0236] 上述第五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 备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未完成的状 ίέτ ο
[0237]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用来为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的注册信息。
[0238] 上述第一安全等级数据可包括时间信息、位置信息、震动或声音邀请信息中的至 少一种。
[0239] 上述第二安全等级数据可包括来电提示信息、来电者信息、短信接收信息、短信发 送者信息、短信内容中的至少一部分、日程信息、邮件接收信息、邮件发件人信息、邮件内容 中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种。
[0240]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人体认证方法还可包括当上述可穿戴设备由未穿戴状态 转换为转换状态时,接收上述穿戴状态信息或第二状态转换信息的步骤。
[0241 ]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上述第四安全状态或上述第五安全状态。
[0242]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人体认证方法,可包括:接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 的运动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搜集的使用者的运动数据的第二运 动数据接收步骤;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时,则只接收上述第一安全等级数据的 步骤;接收上述第二运动数据的步骤;基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进行认 证的步骤;当结束上述认证时,向上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第一安全等级数据及第二安全等级 数据的步骤。
[0243]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二安全状态或第三安全状态。
[0244]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包括从通过上述运动传感器接收的信息提取的多个特征点。
[0245] 从上述可穿戴设备接收的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在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提取多个 特征点。
[0246]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包括从左臂和右臂或左脚和右脚或左腰和右腰搜集的一对 运动数据。
[0247] 上述第一邀请信号可包括从定义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臂、左脚、左腰中的 至少一个邀请搜集运动数据的第二邀请信号,及从定义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右臂、右 脚、右腰中的至少一个邀请搜集运动数据的第第三邀请信号。
[0248]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判别上述第二运动数据是左臂的运动数据还是右臂的运 动数据,是左脚的运动数据还是右脚的运动数据,是左腰的运动数据还是右腰的运动数据。
[0249]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显示部、控制 部,而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安全状态时,向可穿戴设备发送第一邀 请信号;从上述可穿戴设备接收穿戴状态信息,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时,显示 穿戴提示消息;当上述可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时,接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 动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搜集的使用者的第一运动数据;当上述可 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二安全状态或第三安全状态向上述可 穿戴设备发送第一安全等级数据及第二安全等级数据;当上述可穿戴设备由穿戴状态转换 为未穿戴状态时,从上述可穿戴设备接收上述未穿戴状态信息或第一状态转换信息;当上 述可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四安全状态或第五安全状态向 上述可穿戴设备只发送第一安全等级数据。
[0250]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包括从通过上述运动传感器接收的信息提取的多个特征点。
[0251] 上述接收的第一运动数据,可在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提取多个特征点。
[0252]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包括从左臂和右臂或左脚和右脚或左腰和右腰搜集的一对 运动数据。
[0253] 上述第一邀请信号可包括从定义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臂、左脚、左腰中的 至少一个邀请搜集运动数据的第二邀请信号,及从定义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右臂、右 脚、右腰中的至少一个邀请搜集运动数据的第三邀请信号。
[0254]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认证方法,可包括: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骤; 接收使用者邀请的第一功能的执行邀请的步骤;邀请第一认证的步骤;当上述第一认证结 束时,执行上述第一功能的步骤;接收使用者邀请的第二功能的执行邀请的步骤;邀请第 二认证的步骤;当上述第二认证结束时,执行上述第二功能的步骤;从上述可穿戴设备接 收第三认证信息的步骤;基于上述所接收的第三认证信息进行第三认证的步骤;当上述第 三认证结束且接收上述第一功能的执行邀请时,邀请上述第一认证并在上述第一认证结束 时,执行上述第一功能的步骤;当第三认证结束且接收上述第二功能的执行邀请时,无上述 第二认证邀请则可执行上述第二功能的步骤。
[0255]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处于第一安全状态时,可包括向上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第一 邀请信号的步骤。
[0256]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包括:接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在一 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搜集的使用者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据接收步骤;注 册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步骤。
[0257] 上述第三认证信息可以是当上述可穿戴设备由未穿戴状态转换为穿戴状态时,在 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搜集的 使用者的运动数据。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四安全状态或第五安全状态。
[0258] 上述第一功能可以是解除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的功能。
[0259] 上述第二功能可以是应用程序的登录、解除锁定的内容、用于电子支付的用户认 证及外部设备的远程控制中的至少一种。
[0260] 上述第一认证及第二认证可以是密码输入、指纹识别、虹膜扫描、脸部识别、触摸 图案输入、位置信息、时间信息、重量信息、声音输入及手势输入中的至少一种。
[0261] 进行上述第三认证的步骤可以是比较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多个特征点和上述第 三认证信息的多个特征点。
[0262]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从外部设备接收第三功能执行邀请;当接收上述第三功能执 行邀请时,若上述第三认证未结束,则邀请上述第一认证和上述第二认证,而当上述第一认 证和上述第二认证结束时,执行上述第三功能;当接收上述第三功能执行邀请时,若上述第 三认证结束,无上述第一认证和上述第二认证的邀请则可执行第三功能。
[0263] 上述第三认证在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发生变化时,可解除上述第三认证。
[0264] 上述第一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 备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上述第四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 解锁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 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未完成的状态。
[0265] 上述第五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用于上述可穿戴设 备的穿戴者认证的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且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者认证未完成的状 ίέτ ο
[0266]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从外部设备接收第四功能执行邀请;当接收上述第四功能执 行邀请时,若上述第三认证未结束,则向上述可穿戴设备邀请上述第三认证;当接收上述第 四功能执行邀请时,若上述第三认证结束,则只在上述第一认证和上述第二认证都结束时 可执行上述第四功能。
[0267] 便携式电子设备由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控制部构成,而上述 控制部在接收使用者邀请的第一功能的执行邀请时,邀请第一认证并在上述第一认证结束 时,执行上述第一功能。
[0268] 上述控制部在接收上述使用者邀请的第二功能的执行邀请时,邀请第二认证并在 上述第二认证结束时,执行上述第二功能。
[0269] 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可穿戴设备接收第三认证信息时,基于上述所接收的第三认 证信息进行第三认证。
[0270]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三认证结束且接收上述第一功能的执行邀请时,邀请上述第 一认证并在上述第一认证结束时,执行上述第一功能。
[0271]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三认证结束且接收上述第二功能的执行邀请时,无上述第二 认证邀请则可执行上述第二功能。
[0272] 上述控制部可接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一安全状态下向上述可穿戴设备发 送第一邀请信号,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 的数据期间搜集的使用者的第一运动数据并注册上述第一运动数据。
[0273] 上述第三认证信息可以是当上述可穿戴设备由未穿戴状态转换为穿戴状态时,通 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搜集的使 用者的运动数据,而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四安全状态或第五安全状态。
[0274] 上述控制部在从外部设备接收第三功能执行邀请时,若上述第三认证未结束,则 邀请上述第一认证和上述第二认证并在上述第一认证和上述第二认证结束时,执行上述第 三功能。
[0275] 上述控制部在接收第三功能执行邀请时,若上述第三认证结束,无上述第一认证 和上述第二认证的邀请则可执行上述第三功能。
[0276] 上述控制部当从外部设备接收第四功能执行邀请时,若上述第三认证未结束,则 向上述可穿戴设备邀请上述第三认证;当接收上述第四功能执行邀请时,若上述第三认证 结束,则只在上述第一认证和上述第二认证都结束时可执行上述第四功能。
[0277]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姿势矫正方法,可包括: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 骤;
[0278] 接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一邀请信号的步骤。
[0279]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0280]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姿势矫正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 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 一运送数据搜集步骤;将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接收上述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二邀请信号的步骤。
[0281]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二安全状态。
[0282]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姿势矫正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 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 二运送数据搜集步骤;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接收上述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三邀请信号的步骤。
[0283]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三安全状态。
[0284]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姿势矫正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 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 三运动数据搜集步骤;将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
[0285]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存储上述第一运动数据、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及上述第三运动 数据,上述第一运动数据通过使用者的另外的删除命令被删除,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和上 述第三运动数据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被便携式电子设备自动被删除。
[0286] 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在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第三安全状态时,与上述第一运动 数据被比较,并在发生预设的阈值以上的差异时,可向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或上述可穿戴 设备提供告警。
[0287] 上述预设条件可以是预设时间、预设数据量、导出预设算术值之后、判断数据接合 性之后中的至少一种。
[0288] 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比较可在上述可穿戴设备中进行。
[0289] 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比较可在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进行。
[0290] 上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通过网络接收标准运动数据的步骤,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 与上述标准运动数据被比较,并在发生预设的阈值以上的差异时,可向上述便携式电子设 备或上述可穿戴设备提供告警。
[0291]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接收标准运动数据进行存储,并与上述第二运动数 据进行比较,并在发生预设的阈值以上的差异时,可向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或上述可穿戴 设备提供告警。
[0292] 上述第一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使用者的第一运动 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
[0293] 上述第二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使用者的第一运动 数据被注册的状态。
[0294] 上述第三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使用者的第一运动 数据被注册的状态。
[0295]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可包括从上述运动 传感器搜集的信息提取的多个特征点。
[0296]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可在上述便携式电 子设备提取多个特征点。
[0297]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注册于上述可穿戴设备或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用作与之 后搜集或接收的运动数据进行比较的运动数据。
[0298]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可追加使用最初注册之后搜集到的使用者的运动数据更新第 一运动数据。
[0299] 上述标准运动数据可包括作为标准的虚拟步伐运动数据、高尔夫挥杆运动数据、 游泳运动数据、跑步运动数据、体操运动数据、体育运动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0300] 上述标准运动数据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身体形象中的至少一 种而不同。
[0301] 上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搜集使用者 的运动数据的运动传感器部、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搜集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一安全状 态接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一邀请信号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传 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第一运动数据,并将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0302] 上述控制部搜集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二安全状态接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的第二邀请信号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 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第二运动数据,并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给上 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0303] 上述控制部搜集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三安全状态接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的第三邀请信号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 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第三运动数据,并将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发送给上 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0304] 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在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第三安全状态时,与上述第一运动 数据被比较,并在发生预设的阈值以上的差异时,可向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或上述可穿戴 设备提供告警。
[0305] 上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通过网络接收标准运动数据的步骤,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 与上述标准运动数据被比较,并在发生预设的阈值以上的差异时,可向上述便携式电子设 备或上述可穿戴设备提供告警。
[0306] 上述便携式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 骤;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接收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 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据接收步骤。
[0307]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0308] 上述便携式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 述运动传感器接收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 数据的第二运动数据接收步骤。
[0309]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二安全状态。
[0310] 上述便携式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在第三安全状态输出上述所接收的 第一运动数据和第二运动数据的比较结果的步骤。
[0311]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 的运动传感器接收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 数据的第三运动数据接收步骤,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四安全状态。
[0312]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较之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先接收第三运动数据。
[0313]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还可包括:接收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 戴状态的步骤;接收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意图状态的步骤;向上述可穿戴设备传送信号 以提供穿戴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的步骤。
[0314] 上述穿戴意图状态可以是在非穿戴状态下检测到被上述运动传感器预定义的阈 值以上的使用者运动的状态。
[0315]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还可包括:计算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 搜集时间的步骤;根据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时间满足预定义的时间与否,向上述可穿 戴设备传送信号以提供穿戴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的步骤。
[0316]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还可包括:判断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 搜集量的步骤;根据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量满足预定义的分量与否,向上述可穿戴设 备传送信号以提供穿戴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的步骤。
[0317] 上述提示包括听觉、视觉、触觉提示中的至少一种,而在提供上述提示的方法中, 可使用上述运动传感器决定提示的输出方向。
[0318]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还可包括基于上述所接收的运动数据 的一部分判断使用者将上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右侧还是左侧的步骤。
[0319]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根据上述穿戴方向,可将通过上述运动 传感器搜集到的运动数据添加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或上述第二运动数据。
[0320] 上述第一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 被注册但第二运动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
[0321] 上述第二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 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
[0322] 上述第三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 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
[0323] 上述第四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 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
[0324]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可包括从上述运动传感器接收的信息提 取的多个特征点。
[0325]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可在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提取多个特征 点。
[0326]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的步骤;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接收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 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据接收步骤;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 设备可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0327]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上 述运动传感器接收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 数据的第二运动数据接收步骤,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0328] 上述便携式设备可在第三安全状态输出上述所接收的第一运动数据和第二运动 数据的比较结果。
[0329] 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和上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包括进行无线通信的步骤,而在将上 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中,由上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将上述第二 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且由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 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0330] 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和上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可根据上述可穿戴设备是穿戴于使 用者的右侧还是左侧决定的。
[0331] 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包括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显示部、控制 部,上述控制部可在上述第一安全状态接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搜集 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 据。
[0332] 上述控制部可在上述第二安全状态接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 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二 运动数据,而在第三安全状态可输出上述所发送的第一运动数据和第二运动数据的额比较 结果。
[0333] 上述控制部可在上述第四安全状态接收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 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 第三运动数据,且可先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接收上述第三运动数据。
[0334] 上述控制部接收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意图状态,并传送信号以提供穿戴于左侧 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
[0335] 上述穿戴意图状态可以是上述可穿戴设备在非穿戴状态下检测到被上述运动传 感器预定义的阈值以上的使用者运动的状态。
[0336] 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 骤;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 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据搜集步骤;将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至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
[0337]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0338] 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 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 的第二运动数据搜集步骤;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二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 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而上述便携式设备可在第三安全状态输出上述所接收的第 一运动数据和第二运动数据的比较结果。
[0339] 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 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 的第三运动数据搜集步骤;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四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发送 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而上述可穿戴设备先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将第三运动数据 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0340]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还包括:判断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 的步骤;判断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意图的步骤;提供将上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左侧或穿 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的步骤;而上述穿戴意图状态可以是在非穿戴状态下检测到被上述运 动传感器预定义的阈值以上的使用者运动的状态。
[0341]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还可包括:计算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 时间的步骤;根据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时间满足预定义的时间与否,向上述可穿戴设 备提供穿戴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的步骤。
[0342]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还可包括:判断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 量的步骤;根据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量满足预定义的分量与否,向上述可穿戴设备提 供穿戴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的步骤。
[0343] 上述提示包括听觉、视觉、触觉提示中的至少一种,而在提供上述提示的方法中, 可使用上述运动传感器决定提示的输出方向。
[0344]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还可包括基于在上述运动传感器中搜集的 运动数据的一部分判断使用者将上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右侧还是左侧的穿戴方向的步骤。
[0345] 上述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根据上述穿戴方向,可将通过上述运动传感 器搜集到的运动数据添加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或上述第二运动数据。
[0346] 上述第一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 被注册但第二运动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
[0347] 上述第二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 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
[0348] 上述第三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解锁状态,可以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 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
[0349] 上述第四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锁定状态,可以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 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
[0350]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可包括从上述运动传感器接收的信息提 取的多个特征点。
[0351] 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可在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提取多个特征 点。
[0352] 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 骤;通过具备于上述第一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 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据搜集步骤;将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 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
[0353] 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0354] 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通过具备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 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 的第二运动数据搜集步骤;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一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 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而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在第三安全状态输出上述所接收 的第一运动数据和第二运动数据的比较结果。
[0355] 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可包括:使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和上述第二可 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骤,而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 骤,可包括由上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且由 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
[0356] 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和上述第二可穿戴设备可根据上述可穿戴设备是穿戴于使 用者的右侧还是左侧决定的。
[0357] 上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感测使用者 的运动的运动感测部、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可搜集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 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一 运动数据,而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可在第一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 式电子设备。
[0358] 上述控制部搜集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 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二运动数据,上述便携 式电子设备在第二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且上述便携 式设备可在第三安全状态输出上述所接收的第一运动数据和第二运动数据的比较结果。
[0359] 上述控制部搜集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 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三运动数据,上述便携 式电子设备在第四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且上述可穿 戴设备先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将第三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0360] 上述控制部判断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并判断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意图 状态,并提供将上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
[0361] 上述穿戴意图状态可以是在非穿戴状态下检测到被上述运动传感器预定义的阈 值以上的使用者运动的状态。
[0362] 以上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但其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限制。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是显 而易见的。
Claims (20)
1.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包括: 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骤; 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 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据搜集步骤; 将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 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二运动数据搜集步骤;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二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 备; 上述便携式设备在第三安全状态输出上述所发送的第一运动数据和第二运动数据的 比较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 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三运动数据搜集步骤;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四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 备的步骤; 上述可穿戴设备先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将第三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判断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的步骤; 判断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意图的步骤; 提供将上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的步骤; 而上述穿戴意图状态是在非穿戴状态下检测到被上述运动传感器预定义的阈值以上 的使用者运动的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计算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时间的步骤; 根据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时间满足预定义的时间与否,向上述可穿戴设备提供穿 戴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的步骤。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判断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量的步骤; 根据上述第一运动数据的搜集量满足预定义的分量与否,向上述可穿戴设备提供穿戴 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的步骤。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提示包 括听觉、视觉、触觉提示中的至少一种,而在提供上述提示的方法中,使用上述运动传感器 决定提示的输出方向。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 从上述运动传感器中搜集的运动数据的一部分判断使用者将上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右侧 还是左侧的步骤。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穿 戴方向,将通过上述运动传感器搜集到的运动数据添加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或上述第二运 动数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 锁定状态,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被注册但第二运动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 锁定状态,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 解锁状态,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被注册的状态。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四安全状态为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 锁定状态,是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未被注册的状态。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包括 从上述运动传感器接收的信息提取的多个特征点。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运 动数据和上述第二运动数据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提取多个特征点。
15.-种可穿戴设备的左右平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骤; 通过具备于第一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 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据搜集步骤; 将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此时,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处于第一安全状态; 通过具备于第二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 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二运动数据搜集步骤; 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一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 备的步骤; 上述便携式设备在第三安全状态输出上述所发送的第一运动数据和第二运动数据的 比较结果。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和上述第二可穿戴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步骤, 而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包括由上述第二可穿戴设 备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且由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将上述第二 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步骤。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可穿戴设备和上述第二可穿戴设 备根据上述可穿戴设备是穿戴于使用者的右侧还是左侧决定的。
18. -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 感测使用者的运动的运动感测部; 控制部; 上述控制部搜集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 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一运动数据,而上述便携式电子 设备在第一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发送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上述控制部搜集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上述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 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的运动数据的第二运动数据,上述便携式电 子设备在第二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二运动数据发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且上述便携式电 子设备可在第三安全状态输出上述所接收的第一运动数据和第二运动数据的比较结果。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搜集通过具备于上述可穿戴设 备的上述运动传感器搜集在一定时间内或累积一定量的数据期间通过使用者的运动生成 的运动数据的第三运动数据,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在第四安全状态将上述第三运动数据发 送至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且上述可穿戴设备先于上述第一运动数据将第三运动数据发送 给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判断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并判断上述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意图状 态,并提供将上述可穿戴设备穿戴于左侧或穿戴于右侧的推荐提示; 而上述穿戴意图状态是在非穿戴状态下检测到被上述运动传感器预定义的阈值以上 的使用者运动的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074521 | 2014-06-18 | ||
KR20140074521A KR101461464B1 (ko) | 2014-06-18 | 2014-06-18 | 스마트밴드 및 이의 생체 인증 방법 |
KR20140133167 | 2014-10-02 | ||
KR10-2014-0133171 | 2014-10-02 | ||
KR10-2014-0133167 | 2014-10-02 | ||
KR20140133171 | 2014-10-02 | ||
US14/547,576 | 2014-11-19 | ||
US14/547,576 US20150371024A1 (en) | 2014-06-18 | 2014-11-19 | Smart band an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ethod thereof |
KR1020150086216A KR101694937B1 (ko) | 2014-10-02 | 2015-06-17 |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의 바디 밸런스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15-0086216 | 2015-06-17 | ||
PCT/KR2015/006186 WO2015194879A1 (ko) | 2014-06-18 | 2015-06-18 |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의 바디 밸런스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77133A true CN105377133A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4935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00389.2A Pending CN105377133A (zh) | 2014-06-18 | 2015-06-18 | 可穿戴设备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77133A (zh) |
WO (1) | WO20151948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34500B (zh) * | 2016-01-21 | 2017-07-18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一种整合生理参数监测的平衡功能测评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7246A (zh) * | 2001-03-06 | 2003-11-19 | 微石有限公司 | 身体动作检测装置 |
CN1711516A (zh) * | 2002-11-07 | 2005-12-2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运动检测装置 |
JP2008167899A (ja) * | 2007-01-11 | 2008-07-24 | Adachi Shokai:Kk | 測定システム、測定装置、通信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
CN101897590A (zh) * | 2008-11-27 | 2010-12-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生物认证装置和生物认证方法 |
CN102027487A (zh) * | 2009-04-24 | 2011-04-20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个人认证装置 |
US20140088922A1 (en) * | 2010-09-30 | 2014-03-27 | Fitbit,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Linking User Devices to Activity Tracking Devices |
US8745247B1 (en) * | 2013-01-07 | 2014-06-03 | Fitbit, Inc. | Wireless portable activity-monitoring device sync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93566A (ja) * | 2001-09-26 | 2003-04-02 | Microstone Corp | 運動識別方法および運動センシングモジュール |
KR101219957B1 (ko) * | 2011-08-03 | 2013-01-09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바이오메트릭스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증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이를 위한 기록 매체 |
-
2015
- 2015-06-18 CN CN201580000389.2A patent/CN105377133A/zh active Pending
- 2015-06-18 WO PCT/KR2015/006186 patent/WO2015194879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7246A (zh) * | 2001-03-06 | 2003-11-19 | 微石有限公司 | 身体动作检测装置 |
CN1711516A (zh) * | 2002-11-07 | 2005-12-2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运动检测装置 |
JP2008167899A (ja) * | 2007-01-11 | 2008-07-24 | Adachi Shokai:Kk | 測定システム、測定装置、通信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
CN101897590A (zh) * | 2008-11-27 | 2010-12-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生物认证装置和生物认证方法 |
CN102027487A (zh) * | 2009-04-24 | 2011-04-20 |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 个人认证装置 |
US20140088922A1 (en) * | 2010-09-30 | 2014-03-27 | Fitbit,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Linking User Devices to Activity Tracking Devices |
US8745247B1 (en) * | 2013-01-07 | 2014-06-03 | Fitbit, Inc. | Wireless portable activity-monitoring device sync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94879A1 (ko) | 2015-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9552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body balance of wearable device | |
KR101694936B1 (ko) | 휴대용 전자기기의 바디 밸런스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
Henpraserttae et al. | Accurate activity recognition using a mobile phone regardless of device orientation and location | |
US9411780B1 (en) | Employing device sensor data to determine user characteristics | |
CN106445101A (zh) | 识别用户的方法和系统 | |
KR101797854B1 (ko) | 스마트 밴드를 이용하여 낙상을 판단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7754225A (zh) | 一种智能健身教练系统 | |
CN206193786U (zh) | 运动数据检测装置 | |
US20170241797A1 (en) | Pedometer with Accelerometer and Foot Motion Distinguishing Method | |
KR101858116B1 (ko) | 자세균형 훈련 시스템 | |
CN105142107B (zh) |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 | |
KR20190047648A (ko) | 행동에 대한 피드백을 제공하는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 |
CN103984921A (zh) | 一种用于人体动作识别的三轴特征融合方法 | |
CN105377133A (zh) | 可穿戴设备的身体平衡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07688828A (zh) | 一种基于手机传感器的公交车拥挤程度估测方法 | |
CN111183460A (zh) | 摔倒检测器和摔倒检测的改进 | |
CN107479703A (zh) | 自动语音报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180001252A (ko) |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의 바디 밸런스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
Nguyen et al. | A SVM algorithm for falling detection in an IoTs-based system | |
US11280634B2 (en) | System, method and article for counting steps using an accelerometer | |
EP315893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body balance by wearable device | |
Nizam et al. | Classification of Daily Life Activities for Human Fall Det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Techniques and Approaches | |
CN105661784A (zh) | 老人所配备的保护性手杖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650591A (zh) | 一种工间操评分系统 | |
CN110803170B (zh) | 智能用户接口的驾驶辅助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