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紧式引流耐张线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线路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楔紧式引流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耐张线夹包括线夹本体和引流体。线夹本体与导线相连,引流体上部固定安装在线夹本体后部,且引流体与线夹本体之间通常采用螺栓连接。引流体下部与跳线相连接。
在电力线路长期使用过程中若出现跳线损坏或者需要更换的问题时,依照现有技术的结构,需要更换整个引流体,甚至更换整个耐张线夹,这使得维修工序麻烦,维修成本高。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引流体与线夹本体之间通常采用螺栓连接,由于耐张线夹处于露天状态,容易产生电晕、松动、磨损和老化,此时便需要进行维修,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损失。另外,一旦引流体与线夹本体之间产生松动后,会使得引流体与线夹本体之间的电阻增大,导致引流体与线夹本体之间的发热量增大;而引流体与线夹本体发热升温后,又会进一步提高引流体与线夹本体之间的电阻增大,产生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耐张线夹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耐张线夹断裂,降低供电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楔紧式引流耐张线夹,其不仅可有效减少维修工序、减低维修成本,而且结构稳定性好,具有自楔紧功能,可有避免引流耐张线夹因松动而引起的电阻增大及发热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楔紧式引流耐张线夹,包括线夹本体及楔紧式引流体,所述线夹本体与导线相连,所述楔紧式引流体上部与线夹本体相连,楔紧式引流体下部与跳线相连;所述楔紧式引流体包括上引流柱、下引流柱及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所述上引流柱的上部与线夹本体固定连接,上引流柱的下部与下引流柱的上部之间通过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相连接,所述下引流柱的下部与跳线相连接。本方案的楔紧式引流耐张线夹在出现跳线损坏或者需要更换的问题时,只需要拆卸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将下引流柱更换即可,极大的节约了维修工序,降低维修成本;并有效避免更换整个引流体,甚至更换整个耐张线夹的问题。
作为优选,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锥套及插设在锥套内的楔紧锥,所述锥套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锥套上设有连通锥套内、外侧面的过线缺口,该过线缺口沿锥套的母线延伸并连通锥套的上、下端面;所述楔紧锥外侧面上设有与过线缺口相配合的限位凸块;所述上引流柱的下端与锥套外侧面相连接,所述下引流柱的上端与楔紧锥的下端相连接。
本方案的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采用锥套与楔紧锥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其在楔紧锥及跳线的自动作用下可以实现自楔紧功能,从而有效避免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发生松动而引起的电阻增大及发热问题,即解决了楔紧式引流体因松动而引起的电阻增大及发热问题。另一方面,在跳线安装时,由于跳线的两端预先需要固定楔紧锥;因而本方案在锥套上设置过线缺口,这样跳线可以穿过过线缺口,从而将楔紧锥安装在锥套上,保证楔紧式引流耐张线夹的顺利安装。
作为优选,锥套外侧面的上边缘设有辅助环形凸块,且辅助环形凸块的外侧面为圆柱面,所述辅助环形凸块外侧面上设有与过线缺口相连通的过线口;所述限位凸块的上部设有延伸至过线口内的补偿凸块,所述楔紧锥外侧面上位于锥套的上方设有环形连接凸块,该环形连接凸块下端面的外边缘设有往下延伸的环形限位套,且环形限位套套设在辅助环形凸块上,朝向环形限位套的补偿凸块的侧面为补偿圆柱面,且该补偿圆柱面的外径与辅助环形凸块的外侧面的外径相同;所述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还包括储气罐、设置环形限位套内侧面上的第一安装槽、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的充气密封圈及设置楔紧锥上的自适应通断开关,所述楔紧锥上端面中部设有上容纳凹槽,所述环形连接凸块的下端面上设有下容纳凹槽,所述储气罐固定在上容纳凹槽内,所述自适应通断开关包括设置在下容纳凹槽内的通断缸体,设置在通断缸体内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杆,设置在通断缸体外侧面上的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通断缸体的轴线与楔紧锥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第一活塞下方,且第一活塞杆的下端往下延伸至下容纳凹槽的下方,所述通断缸体内侧面上位于进气口及出气口的下方设有下限位块,通断缸体内位于第一活塞上方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活塞外侧面上设有上密封圈及下密封圈,所述充气密封圈上设有充排气嘴,所述储气罐上设有排气接口,所述排气接口与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出气口与充排气嘴通过第二管道相连接;
当第一活塞抵靠在下限位块上时,所述进气口及出气口位于上密封圈与下密封圈之间;当楔紧锥的外侧面紧靠在锥套的内侧面上时,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抵靠在锥套的上端面,并使第一活塞往上移动至进气口及出气口的上方。
本方案结构中当楔紧锥与锥套配合,楔紧锥外侧面紧靠在锥套内侧面上时,由于补偿圆柱面的外径与辅助环形凸块的外侧面的外径相同,此时补偿凸块将过线口补满,补偿凸块的补偿圆柱面与辅助环形凸块的外侧面处在同一圆柱面上;同时,自适应通断开关自动开启从而使充气密封圈充气膨胀,进而在楔紧锥的环形限位套与锥套外侧面之间形成密封,有效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雨水渗入楔紧锥与锥套之间;并且其操作方便、不会影响操作工人在电力高塔上安装引流耐张线夹。
作为优选,通断缸体的内侧面上位于第一活塞下方设有上限位块,通断缸体的外侧面上并位于上限位块上方设有第一平衡通孔。
作为优选,自适应通断开关还包括设置在上容纳凹槽内的楔紧缸体,设置在楔紧缸体内的第二活塞及与第二活塞相连接的第二活塞杆,所述楔紧缸体的轴线与楔紧锥的轴线相垂直,所述楔紧缸体的内侧面上设有侧限位块,且侧限位块与第二活塞杆位于第二活塞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活塞杆上套设有可使第二活塞抵靠在侧限位块上的第二压缩弹簧;所述下容纳凹槽的内侧面上设有连通楔紧锥外侧面的过杆通孔,且过杆通孔沿楔紧缸体的轴线延伸,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端部伸入过杆通孔内,所述锥套的内侧面上设有与过杆通孔相对应的楔紧凹槽,该楔紧凹槽的侧面与锥套内侧面相垂直;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端部可伸入楔紧凹槽内,并抵靠在楔紧凹槽的侧面上;当第二活塞抵靠在侧限位块上时,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端部位于过杆通孔内;所述楔紧缸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平衡通孔,且第二平衡通孔与侧限位块位于第二活塞的相对两侧,楔紧缸体外侧面上设有进排气接口,所述进排气接口与第二活塞位于侧限位块的相对两侧,所述进排气接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相连接。
本方案结构中当楔紧锥与锥套配合,楔紧锥外侧面紧靠在锥套内侧面上时,自适应通断开关自动开启从而使充气密封圈充气膨胀的同时,气体将通过第三管道进入楔紧缸体从而将第二活塞杆顶出,使第二活塞杆的端部伸入楔紧凹槽内并抵靠在楔紧凹槽的侧面上。由于楔紧凹槽的侧面与锥套内侧面相垂直,当第二活塞杆的端部抵靠在楔紧凹槽的侧面上时,将提供一个预紧力进一步使楔紧锥的外侧面紧靠在锥套内侧面上,进一步保证楔紧锥与锥套的电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楔紧锥与锥套之间产生间隙。
作为优选,排气接口与第一管道之间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管道通气接口,且管道通气接口上设有第二开关阀。
作为优选,上容纳凹槽的上端口设有螺纹连接的密封堵头。
作为优选,过线缺口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沿锥套母线延伸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设有密封条。本方案的密封条将在限位凸块与过线缺口的侧面之间形成密封,进一步雨水渗入楔紧锥与锥套之间。
作为优选,上引流柱的上部与线夹本体固定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本方案的上引流柱的上部与线夹本体之间通过焊接相连,可以有效避免因上引流柱与线夹本体之间产生松动,而引起的电阻增大、发热量增大,严重影响耐张线夹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耐张线夹断裂,降低供电可靠性的问题;进一步保证输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可有效减少维修工序、减低维修成本,而且结构稳定性好,具有自楔紧功能,可有避免引流耐张线夹因松动而引起的电阻增大及发热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楔紧式引流耐张线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的锥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的楔紧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A-A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线夹本体1,上引流柱2,下引流柱3,跳线4,锥套5、辅助环形凸块51、楔紧凹槽52、过线缺口53、密封条54、过线口55,楔紧锥6、限位凸块61、补偿凸块62、环形限位套63、环形连接凸块64、上容纳凹槽65、储气罐66、第一开关阀67、第一管道68、第三管道69、楔紧缸体610、第二管道611、充气密封圈612、第二开关阀613、下容纳凹槽614、第一活塞杆615、通断缸体616、下限位块617、第一活塞618、第一压缩弹簧619、上限位块620、第一平衡通孔621、第二活塞622、侧限位623、进排气接口624、第二压缩弹簧625、第二平衡通孔626、第二活塞杆627、过杆通孔6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楔紧式引流耐张线夹包括线夹本体1及楔紧式引流体。线夹本体与导线相连。楔紧式引流体上部与线夹本体相连,楔紧式引流体下部与跳线相连。楔紧式引流体包括上引流柱2、下引流柱3及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上引流柱的上部与线夹本体固定连接,具体说是,上引流柱的上部与线夹本体固定之间通过焊接相连。下引流柱的下部与跳线4相连接。上引流柱的下部与下引流柱的上部之间通过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相连接。
如图1、图2、图3所示,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锥套5及插设在锥套内的楔紧锥6。锥套为圆锥套。锥套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锥套上设有连通锥套内、外侧面的过线缺口53。该过线缺口沿锥套的母线延伸并连通锥套的上、下端面。过线缺口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沿锥套母线延伸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设有密封条54。密封条的上端靠近锥套的上端,密封条的下端靠近锥套的下端。楔紧锥外侧面上设有与过线缺口相配合的限位凸块61。限位凸块沿楔紧锥的母线延伸。当楔紧锥与锥套配合,楔紧锥外侧面紧靠在锥套内侧面上,限位凸块位于过线缺口内时,密封条在限位凸块与过线缺口之间形成密封。上引流柱的下端与锥套外侧面相连接。下引流柱的上端与楔紧锥的下端相连接。
锥套外侧面的上边缘设有辅助环形凸块51,且辅助环形凸块的外侧面为圆柱面。辅助环形凸块外侧面上设有与过线缺口相连通的过线口55。过线口贯穿辅助环形凸块的上、下端面。限位凸块的上部设有延伸至过线口内的补偿凸块62。楔紧锥外侧面上位于锥套的上方设有环形连接凸块64。环形连接凸块位于楔紧锥外侧面的上边缘。该环形连接凸块下端面的外边缘设有往下延伸的环形限位套63,且环形限位套63套设在辅助环形凸块51上。朝向环形限位套的补偿凸块的侧面为补偿圆柱面,且该补偿圆柱面的外径与辅助环形凸块的外侧面的外径相同,如图6所示。当楔紧锥外侧面紧靠在锥套内侧面上时,补偿凸块的补偿圆柱面与辅助环形凸块的外侧面处在同一圆柱面上。楔紧锥上端面中部设有上容纳凹槽65。上容纳凹槽的上端口设有螺纹连接的密封堵头。
如图3、图4、图5所示,楔紧式引流体连接结构还包括储气罐66、设置环形限位套内侧面上的第一安装槽、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的充气密封圈612,设置楔紧锥上的自适应通断开关,设置在上容纳凹槽内的楔紧缸体610,设置在楔紧缸体内的第二活塞622及与第二活塞相连接的第二活塞杆627。储气罐固定在上容纳凹槽内。储气罐内充有压缩空气。环形连接凸块64的下端面上设有下容纳凹槽614。
自适应通断开关包括设置在下容纳凹槽内的通断缸体616,设置在通断缸体内的第一活塞618,第一活塞杆615,设置在通断缸体外侧面上的进气口及出气口。通断缸体的轴线与楔紧锥的轴线相平行。第一活塞杆位于第一活塞下方,且第一活塞杆的下端往下延伸至下容纳凹槽的下方。通断缸体内侧面上位于进气口及出气口的下方设有下限位块617。通断缸体的内侧面上位于第一活塞下方设有上限位块620。上限位块位于进气口及出气口的上方。通断缸体的外侧面上并位于上限位块上方设有第一平衡通孔621。通断缸体内位于第一活塞上方设有第一压缩弹簧619。第一活塞外侧面上设有上密封圈及下密封圈。
充气密封圈上设有充排气嘴。储气罐上设有排气接口。排气接口与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68相连接。出气口与充排气嘴通过第二管道611相连接。楔紧锥上设有连通上容纳凹槽内侧面与下容纳凹槽内侧面的第一过管通孔,第一管道穿过第一过管通孔。楔紧锥上设有连通下容纳凹槽内侧面与环形连接凸块外侧面的第二过管通孔,第二管道穿过第二过管通孔。排气接口与第一管道之间设有第一开关阀67。第二管道上设有管道通气接口,管道通气接口连通第二管道的内腔与外界空气。管道通气接口上设有第二开关阀613。
当第一活塞抵靠在下限位块上时,进气口及出气口位于上密封圈与下密封圈之间。如图7所示,当楔紧锥的外侧面紧靠在锥套的内侧面上时,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抵靠在锥套的上端面,并使第一活塞往上移动至进气口及出气口的上方。
如图3、图5所示,楔紧缸体的轴线与楔紧锥的轴线相垂直。楔紧缸体的内侧面上设有侧限位623,且侧限位块与第二活塞杆位于第二活塞的相对两侧。第二活塞杆上套设有可使第二活塞抵靠在侧限位块上的第二压缩弹簧625。下容纳凹槽的内侧面上设有连通楔紧锥外侧面的过杆通孔628,且过杆通孔沿楔紧缸体的轴线延伸。第二活塞杆的端部伸入过杆通孔内。锥套的内侧面上设有与过杆通孔相对应的楔紧凹槽52。该楔紧凹槽的侧面与锥套内侧面相垂直。第二活塞杆的端部为半球形。如图7所示,第二活塞杆的端部可伸入楔紧凹槽内,并抵靠在楔紧凹槽的侧面上。如图5所示,当第二活塞抵靠在侧限位块上时,第二活塞杆的端部位于过杆通孔内。楔紧缸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平衡通孔626,且第二平衡通孔与侧限位块位于第二活塞的相对两侧。楔紧缸体外侧面上设有进排气接口624。进排气接口与第二活塞位于侧限位块的相对两侧。进排气接口通过第三管道69与第二管道相连接。楔紧锥上设有连通上容纳凹槽内侧面与环形连接凸块外侧面的第三过管通孔,第三管道穿过第三过管通孔。
本发明的楔紧式引流耐张线夹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第一,在楔紧锥与锥套配合前,将密封堵头取下;
接着,先关闭第一开关阀并开启第二开关阀;此时,如图4所示,在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活塞往下移动并抵靠在下限位块上,此时,进气口及出气口位于上密封圈与下密封圈之间,从而关闭自适应通断开关;如图5所示,在第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第二活塞将抵靠在侧限位块上,此时,第二活塞杆的端部位于过杆通孔内。
再接着,关闭第二开关阀并开启第一开关阀,并重新安装密封堵。
第二,将跳线穿过过线缺口,并将楔紧锥安装在锥套上。当楔紧锥外侧面紧靠在锥套内侧面上时,如图7所示,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抵靠在锥套的上端面,并使第一活塞往上移动至进气口及出气口的上方;从而开启自适应通断开关,使充气密封圈充气膨胀,进而在楔紧锥的环形限位套与锥套外侧面之间形成密封,有效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雨水渗入楔紧锥与锥套之间。
自适应通断开关开启的同时,气体将通过第三管道进入楔紧缸体从而将第二活塞杆顶出,使第二活塞杆的端部伸入楔紧凹槽内并抵靠在楔紧凹槽的侧面上。当第二活塞杆的端部抵靠在楔紧凹槽的侧面上时,将提供一个预紧力进一步使楔紧锥的外侧面紧靠在锥套内侧面上,进一步保证楔紧锥与锥套的电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楔紧锥与锥套之间产生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