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5743A - 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5743A
CN105305743A CN201410369106.9A CN201410369106A CN105305743A CN 105305743 A CN105305743 A CN 105305743A CN 201410369106 A CN201410369106 A CN 201410369106A CN 105305743 A CN105305743 A CN 105305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stator
wound
winding
teeth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91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5743B (zh
Inventor
戴伟修
黄大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691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5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5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5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5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57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其定子绕线工具包含一工具轴体、一第一缠绕元件、一第二缠绕元件与多个支撑元件,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工具轴体的二端,并夹合该些支撑元件。绕线方法是将导线缠绕于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而形成线圈后,接着拆卸该些支撑元件使该第一缠绕元件与该第二缠绕元件紧靠,最后取下线圈并将线圈放置于定子的定子槽部。

Description

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工具的缠绕元件进行绕线的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准因而提升,其中,马达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定子为马达中不可或缺的机构,马达主要是藉由定子与转子间的相互感应所产生的磁场而转动,而定子的制造过程中,主要是在齿部(极臂)上进行导线的缠绕而形成绕组,以于齿部上形成多个感应线圈。
其中,请参阅图1,图1显示本发明现有技术的缠绕线圈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缠绕线圈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绕线机PA1直接于定子PA2的齿部PA21上缠绕出多个线圈PA3(图中仅标示一个),由图1可知,由于齿部PA21之间需要预留绕线机PA1的工作区间,因此在缠绕出该些线圈PA3后,槽部PA22中线圈与线圈之间会形成有一未占槽空间A,然而,此未占槽空间A即为定子PA2的占槽率,未占槽空间A愈大占槽率即愈小,因而由图1可知现有技术无法缠绕出较高密度的线圈PA3而有较低的占槽率,因此实务上马达的效能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利用绕线机对定子绕线的技术中,普遍需要预留绕线机的工作区间而有占槽率低的问题。缘此,本发明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主要是利用一外径较定子大的绕线工具,并使绕线机于此绕线工具缠绕线圈而增加占槽率。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定子绕线工具,用以供一绕线机缠绕出多个线圈,据以将该些线圈设置于一定子的多个定子槽,定子具有一定子本体与多个定子齿部,该些定子齿部连接于定子本体,并与该些定子槽彼此相间地排列,定子本体的最外径与定子的圆心之间具有一外径距离,定子绕线工具包含一工具轴体、一第一缠绕元件、一第二缠绕元件以及多个支撑元件。工具轴体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相对于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第一缠绕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邻近于第一端部的一侧,并具有多个第一缠绕齿部与一第一穿孔,该些第一缠绕齿部的最外径与第一缠绕元件的圆心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第一距离大于外径距离,第一穿孔用以供工具轴体穿设。第二缠绕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邻近于第二端部的一侧,并具有多个对应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的第二缠绕齿部与一第二穿孔,该些第二缠绕齿部的最外径与第二缠绕元件的圆心具有一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外径距离,第二穿孔用以供工具轴体穿设。该些支撑元件是以径向可拆卸地排列连接于工具轴体,并位于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之间,并对应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
其中,该些支撑元件对应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而支撑第一缠绕元件,并对应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而抵靠于第二缠绕元件,使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夹合该些支撑元件,藉以供绕线机将至少一导线缠绕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据以形成该些线圈。
其中,上述定子绕线工具的附属技术手段的较佳实施例中,定子绕线工具更包含一第一限位元件以及一第二限位元件,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工具轴体的第一端部,用以防止第一缠绕元件脱落,第二限位元件设置于工具轴体的第二端部,用以防止第二缠绕元件脱落。此外,工具轴体设有多个轴槽部,用以供该些支撑元件插设连接,且该些支撑元件包含一支撑部以及一延伸部,支撑部用以支撑该些第一缠绕齿部,并用以插设于该些轴槽部,延伸部连接于支撑部,用以紧靠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
本发明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定子绕线工具缠绕线圈的方法,其主要是先将该些支撑元件装设于工具轴体,藉以使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夹合该些支撑元件;接着利用绕线机将至少一导线缠绕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据以缠绕出该些线圈;然后拆卸该些支撑元件;再来移动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中的至少一者,藉以使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彼此紧靠;接着取下该些线圈;最后将该些线圈设置于定子的该些定子槽。
藉由本发明所采用的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的主要技术手段后,由于定子绕线工具的外径大于定子的外径,因此不需特别预留绕线机的工作空间,进而在缠绕出线圈后可直接取下并设置于定子槽,因而可有效提高线圈于定子槽部的占槽率,因此可确实现有技术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现有技术的缠绕线圈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缠绕元件的俯视图;
图5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缠绕线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的缠绕线圈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的缠绕线圈的俯视图;
图8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拆卸支撑元件后的俯视图;
图9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彼此紧靠的正视图;以及
图10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线圈设置于定子槽部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PA1绕线机
PA2定子
PA21齿部
PA22槽部
PA3线圈
1定子绕线工具
11工具轴体
111第一端部
112第二端部
113轴槽部
12第一缠绕元件
121第一缠绕齿部
122第一穿孔
13第二缠绕元件
131第二缠绕齿部
132第二穿孔
14支撑元件
141支撑部
142延伸部
15第一限位元件
16第二限位元件
2定子
21定子槽
22定子本体
23定子齿部
3线圈
31导线
A、B未占槽空间
C1、C2圆心
D1外径距离
D2第一距离
L1第一延伸方向
L2第二延伸方向
L3第三延伸方向
S1、S2最外弧径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其组合实施方式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列举一较佳实施例来加以具体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图2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的分解示意图,图3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缠绕元件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定子绕线工具1,是用以供一绕线机(图未绘示)缠绕出多个线圈3(请参阅图6,图中仅标示一个),据以将该些线圈3设置于一定子2(请参阅图10)的多个定子槽21(请参阅图10,图中仅标示一个),且定子2具有一定子本体22与多个定子齿部23,该些定子齿部23是连接于定子本体22,并与该些定子槽21彼此相间地排列,定子本体22的最外径(请参阅图10)与定子2的圆心C1之间具有一外径距离D1。其中,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2是为外定子,且定子本体22的最外径是定义为如图10所示的最外弧径S1。
定子绕线工具1包含一工具轴体11、一第一缠绕元件12、一第二缠绕元件13、多个支撑元件14、一第一限位元件15以及一第二限位元件16。工具轴体11具有一第一端部111以及相对于第一端部111的一第二端部112,并具有多个轴槽部113(图中仅标示一个),其中,该些轴槽部113是两两对应地设置于工具轴体11上,并可视实务的设计而选定邻近于第一端部111或第二端部112。
第一缠绕元件12是可移动地设置(穿设)于邻近于第一端部111的一侧,并具有多个第一缠绕齿部121与一第一穿孔122,该些第一缠绕齿部121的最外径(即图4的最外弧径S2)与第一缠绕元件12的圆心C2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2,第一距离D2大于外径距离D1,第一穿孔122用以供工具轴体11穿设。此外,在此需要一提的是,该些第一缠绕齿部121是等距地排列,且第一缠绕齿部121之间的距离是等于定子2的定子齿部23间的距离。
第二缠绕元件13是可移动地设置(穿设)于邻近于第二端部112的一侧,并具有多个对应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121的第二缠绕齿部131,且同样具有一第二穿孔132。该些第二缠绕齿部131的最外径(图未标示)与第二缠绕元件13的圆心(图未标示)具有一第二距离(图未标示),且第二距离大于外径距离。第二穿孔132是用以供工具轴体11穿设。另外,在此需要一提的是,第二缠绕元件13的尺寸大小与第一缠绕元件12相等,因此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仅以第一缠绕元件12进行详细的示意说明,此外,该些第二缠绕齿部131是等距地排列,且第二缠绕齿部131之间的距离同样是等于定子2的定子齿部23间的距离。
该些支撑元件14是以径向(即延伸方向L1)可拆卸地排列连接于工具轴体11,并位于第一缠绕元件12与第二缠绕元件13之间,并对应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121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131。具体来说,该些支撑元件14包含一支撑部141与一延伸部142,支撑部141是支撑该些第一缠绕齿部121,并插设连接于该些轴槽部113,也就是说,支撑元件14的数量与第一缠绕齿部121以及第二缠绕齿部131的数量一致。延伸部142是连接于支撑部141,并紧靠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121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131,具体来说,延伸部142是自支撑部141沿延伸方向L2与相反于延伸方向L2的延伸方向L3延伸,并碰触于第一缠绕齿部121以及第二缠绕齿部131。
另外,实务上在定子绕线工具1正常使用的状况下系是如图3所示,该些支撑元件14是对应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121而支撑第一缠绕元件12,并对应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131而抵靠于第二缠绕元件13,使第一缠绕元件12与第二缠绕元件13夹合该些支撑元件14。
第一限位元件15是设置于工具轴体11的第一端部111,用以防止第一缠绕元件12脱落。第二限位元件16是设置于工具轴体11的第二端部112,用以防止第二缠绕元件13脱落,另外,第一限位元件15与第二限位元件16是为盘状,并插设于工具轴体11上(如图2所示),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
其中,为了使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以下进一步说明其实务操作,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10(标号请参见图2),图5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缠绕线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6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的缠绕线圈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的缠绕线圈的俯视图,图8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绕线工具拆卸支撑元件后的俯视图,图9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彼此紧靠的正视图,图10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线圈设置于定子槽部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绕线方法如下:
步骤S101:将支撑元件装设于工具轴体,藉以使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夹合支撑元件;
步骤S102:利用绕线机将至少一导线缠绕于第一缠绕齿部与第二缠绕齿部,据以缠绕出线圈;
步骤S103:拆卸支撑元件;
步骤S104:移动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中的至少一者,藉以使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彼此紧靠;
步骤S105:取下线圈;以及
步骤S106:将线圈设置于定子的定子槽。
在步骤开始后,执行步骤S101将支撑元件装设于工具轴体,藉以使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夹合支撑元件。具体来说,是将支撑元件14插设于工具轴体11的轴槽部113上,使得支撑元件14位于第一缠绕元件12与第二缠绕元件13之间,进而让第一缠绕元件12与第二缠绕元件13夹合支撑元件14。另外,在此需要一提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不一定使用轴槽部113来对支撑元件14进行固定,也可采用其他种现有的固定方式来进行固定,因此不应以上述为限。
在插设完支撑元件14后,是执行步骤S102利用绕线机将至少一导线缠绕于第一缠绕齿部与第二缠绕齿部,据以缠绕出线圈。具体来说,是利用现有的绕线机将导线31缠绕在第一缠绕齿部121与第二缠绕齿部131上(如图6所示),进而缠绕出多个线圈3(图中仅标示一个),此外,也由于延伸部142紧靠于第一缠绕齿部121与第二缠绕齿部131,因此线圈3不会滑落而可稳固地被缠绕出。另外,在此需要一提的是,为了方便说明,图6中仅绘示一个线圈3,在实务上可同时于每个第一缠绕齿部121与第二缠绕齿部131上缠绕出多个线圈3,特此叙明。
接着执行步骤S103拆卸支撑元件,具体来说,在缠绕完线圈3后,取下支撑元件14,接着执行步骤S104移动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中的至少一者,藉以使第一缠绕元件与第二缠绕元件彼此紧靠。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是将第二缠绕元件13以第二延伸方向L2推送紧靠于第一缠绕元件12,并进一步沿延伸方向L2往上推至第一端部111,藉以使线圈3不会紧贴于第一缠绕齿部121与第二缠绕齿部131。
接着执行步骤S105取下线圈,具体来说,由于已取下支撑元件14,因此可以较省力的方式取下线圈3,最后再执行步骤S106将线圈设置于定子的定子槽,如图10所示,是将线圈3设置于定子槽21,以完成定子绕线的工艺。
综合以上所述,由于定子绕线工具1的外径大于定子2的外径,因此不需特别预留绕线机的工作空间,进而在缠绕出线圈后可直接取下并设置于定子槽部,且由图9与图1比较可知,未占槽空间B是小于未占槽空间A,因此可得知采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绕线方法可大幅提高定子2的占槽率。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定子绕线工具,用以供一绕线机缠绕出多个线圈,据以将该些线圈设置于一定子的多个定子槽,该定子具有一定子本体与多个定子齿部,该些定子齿部连接于该定子本体,并与该些定子槽彼此相间地排列,该定子本体的最外径与该定子的圆心之间具有一外径距离,其特征在于,该定子绕线工具包含:
一工具轴体,具有一第一端部以及相对于该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
一第一缠绕元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邻近于该第一端部的一侧,并包含:
多个第一缠绕齿部,该些第一缠绕齿部的最外径与该第一缠绕元件的圆心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外径距离;以及
一第一穿孔,用以供该工具轴体穿设;
一第二缠绕元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邻近于该第二端部的一侧,并包含:
多个第二缠绕齿部,对应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该些第二缠绕齿部的最外径与该第二缠绕元件的圆心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该外径距离;以及
一第二穿孔,用以供该工具轴体穿设;以及
多个支撑元件,以径向能够拆卸地排列连接于该工具轴体,并位于该第一缠绕元件与该第二缠绕元件之间,并对应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
其中,该些支撑元件对应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而支撑该第一缠绕元件,并对应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而抵靠于该第二缠绕元件,使该第一缠绕元件与该第二缠绕元件夹合该些支撑元件,藉以供该绕线机将至少一导线缠绕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据以形成该些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线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定子绕线工具更包含:
一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该工具轴体的该第一端部,用以防止该第一缠绕元件脱落;以及
一第二限位元件,设置于该工具轴体的该第二端部,用以防止该第二缠绕元件脱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线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工具轴体设有多个轴槽部,用以供该些支撑元件插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绕线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些支撑元件包含:
一支撑部,用以支撑该些第一缠绕齿部,并用以插设于该些轴槽部;以及
一延伸部,连接于该支撑部,用以紧靠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
5.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线工具缠绕线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将该些支撑元件装设于该工具轴体,藉以使该第一缠绕元件与该第二缠绕元件夹合该些支撑元件;
(b)利用该绕线机将至少一导线缠绕于该些第一缠绕齿部与该些第二缠绕齿部,据以缠绕出该些线圈;
(c)拆卸该些支撑元件;
(d)移动该第一缠绕元件与该第二缠绕元件中的至少一者,藉以使该第一缠绕元件与该第二缠绕元件彼此紧靠;
(e)取下该些线圈;以及
(f)将该些线圈设置于该定子的该些定子槽。
CN201410369106.9A 2014-07-30 2014-07-30 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5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9106.9A CN105305743B (zh) 2014-07-30 2014-07-30 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9106.9A CN105305743B (zh) 2014-07-30 2014-07-30 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5743A true CN105305743A (zh) 2016-02-03
CN105305743B CN105305743B (zh) 2017-09-29

Family

ID=55202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91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5743B (zh) 2014-07-30 2014-07-30 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57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966B (zh) * 2021-08-20 2023-05-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用馬達的定子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1865A (en) * 1997-09-04 2000-11-0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tators for electric motors
CN1465127A (zh) * 2001-07-31 2003-12-31 爱信Aw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JP2005278347A (ja) * 2004-03-25 2005-10-06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コイル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1865A (en) * 1997-09-04 2000-11-0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tators for electric motors
CN1465127A (zh) * 2001-07-31 2003-12-31 爱信Aw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JP2005278347A (ja) * 2004-03-25 2005-10-06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コイル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966B (zh) * 2021-08-20 2023-05-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用馬達的定子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5743B (zh)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29302A5 (zh)
EP2139098A3 (en) Terminal for brushless motor and method for insert molding the same
WO2014037776A3 (en) Ro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device
EP2216886A3 (en) Motor including stator with metal connection parts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EA201391289A1 (ru) Узел обмоток для трехфазных многодисковых машин с поперечно-осевым магнитным потоком
CN104889646A (zh) 一种电器盒点焊装置
EP2180579A3 (en) Multi-turn, stranded coils for generators
EP2685252A3 (en) Conduit sensor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odifying a magnetic field of a conduit sensor device
CN105562989A (zh) 一种点焊装置
CN105305743A (zh) 定子绕线工具及其绕线方法
EP3010126A3 (en) Embedded magnet motor and rotor of embedded magnet motor
CN204205754U (zh) 一种发电机转子
CN203871789U (zh) 用于台式电脑的理线装置
EP2685253A3 (en) Conduit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nduit sensor device
CN105790461B (zh) 绝缘骨架及具有该绝缘骨架的电机
EP2793380A3 (en) Rotary motor, power apparatus, and robot arm
TW200644383A (en) Motor stator
CN104253501A (zh) 一种圆筒型测井震源用三相直线电动机绕组的接线方法
CN203774893U (zh) 一种电机定子冲片
CN202721511U (zh) 汽车发电机定子总成
CN203859593U (zh) 一种外转子直流电机以及电机外转子组件
CN204068615U (zh) 嵌线机的盖片夹条
CN204652075U (zh) 一种永磁伺服电机的转子
CN203574455U (zh) 一种绕组槽和抽线槽间隔式三相电机
CN205165399U (zh) 水箱拉丝机顶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