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煎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中药煎煮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医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中药汤剂是中医的重要剂型,标本兼治、疗效优、应用广;但制取汤剂流程相对复杂,包括药材饮片种植生产、选药、开方、配药和煎药等过程且环环相扣;其中,煎药过程的控制是决定疗效的重要环节。
中药煎煮的汤剂一般一天一剂,每剂两煎,混合后分两次服用;一般药品一煎武火煮沸5-10分钟,改为文火煎煮20-30分钟,二煎则武火煮沸5分钟,改为文火煎煮10-20分钟;如果有先煎、后下药物,还需按要求分别处理,为了更加充分的煎出药物有效成分,最好是在煎煮过程中搅拌几次。
传统的煎煮方法所有煎煮的注意事项需要人工控制,对于患者或医院的使用都很不方便,特别是在医院或煎煮中心代煎操作时,由于煎煮量大,人为控制容易产生失误和混乱,无法保证煎药过程的质量和所煎汤剂的治疗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自动控制技术来代替人工控制,有效地提高了中药煎煮效率及煎煮质量;最先研发的自动煎药机是在韩国,后来被引进到中国,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创新(比如:北京东华集团、天津三延、三九数码、精诚机械等),自动煎药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1)多数自动煎药机采用了高温高压一次性煎煮方法,此类煎药机会破坏或降低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或对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充分煎出,导致疗效不佳;
(2)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不同功效的中药的煎煮方式不尽相同,而目前的多数自动煎药机则采取统一的煎煮模式,有悖传统中医药理论;
(3)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煎药机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工配合操作环节较多,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中药煎煮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浸泡、先煎后下以及二煎煎煮功能的中药煎煮装置,减少煎煮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煎煮过程的易挥发药物有效成分损失,使其在中药提取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罐、第一进料罐、第一下料机构、第二进料罐、第二下料机构、排渣机构、药剂接收罐、药剂排放阀、冷凝器和供热系统;其中:
上述煎煮罐的侧壁上部或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其底部或罐体侧壁下部设置有药剂排放接口,药剂排放阀与药剂排放口连接并通过管道与药剂接收罐连接,用于煎煮完成后排放中药药剂;煎煮罐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接口,用于二煎加水和清洗用,其罐体内部设置有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为带有网孔的过滤挡板、过滤网筒、无纺布滤网、不锈钢过滤网或过滤器,用于药剂和药渣的在线分离;
上述第一下料机构和第二下料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料罐和第二进料罐的底部,并与煎煮罐的顶部或罐体侧壁上部连接;所述第一进料罐和第二进料罐同时用于中药饮片浸泡,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料机构为具有开启和关闭功能的结构部件,比如闸阀、球阀、堵塞阀;
上述排渣机构设置在煎煮罐的底部,所述排渣机构为带有自动执行机构的闸阀、球阀、堵塞阀或自动排渣门;
上述冷凝器与煎煮罐的蒸汽出口连接,用于防止煎煮过程药液被蒸干,且起到对中药饮片中所含的易挥发药物有效成分进行冷凝回收的作用,降低易挥发药物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可以通过冷媒供应量来控制煎煮罐内的蒸发量;
上述供热系统与煎煮罐的四周外壁连接,所述供热系统为蒸汽、热水、导热油供应系统或电加热系统。
在使用上述中药煎煮装置对有后下要求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煎煮时,把后下的中药饮片投入到第二进料罐,其它中药饮片投入到第一进料罐,分别加适量的水浸泡,根据要求控制浸泡时间在30-60分钟;开启第一下料机构投入不需要后下的中药饮片混合液,使其进入到煎煮罐内,开启冷凝器同时通过供热系统对煎煮罐进行加热升温使得罐体内液体沸腾,开始一煎煎煮;煎煮时间到后开启第二下料机构使后下的中药饮片混合液进入到煎煮罐内,继续煎煮;待一煎煎煮时间达到要求后,开启药剂排放阀排放经过内置过滤部件过滤后的药剂到药剂接收罐;一煎药剂排放结束后关闭药剂排放阀同时开启进水接口加入适量的二煎用水,关闭进水接口并开始二煎煎煮,待二煎时间到后关闭供热系统,开启药剂排放阀排放二煎药剂至药剂接收罐;待排放结束后开启排渣机构排出药渣,并通过进水接口连通进水对煎煮罐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关闭排渣机构,进行下一批次中药饮片处方的煎煮;为提高效率,可以在第一或第二进料罐投料后即可进行下一批次中药饮片处方的浸泡。
当使用上述中药煎煮装置对有先煎要求的中药饮片进行煎煮时,与有后下要求的中药饮片的煎煮程序基本相同,先投加先煎中药饮片后投加其它中药饮片。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的下游封头内部设置有气体折流板或第一捕沫器,所述下游封头是指冷凝器物料出口端处的封头;且煎煮罐、第一进料罐和第二进料罐的内壁上部设置有清洗部件,所述清洗部件为清洗球、清洗管、清洗喷头或其它具有清洗功能的结构部件;用于煎煮结束后在线清洗,提高清洗质量和效率。
优选地,所述煎煮罐为圆筒形罐体结构,所述过滤部件为过滤网筒且垂直安装,其顶部与煎煮罐顶部内壁连接,其底部与煎煮罐底部内壁连接,浸泡完成的中药饮片混合液进入到过滤网筒内,使得在药剂排放过程中药渣和药剂的在线分离,同时也起到避免因供热系统通过煎煮罐四周外壁传递热量至罐体内壁而可能导致的中药饮片粘在罐体内壁上而局部受热,避免发生药材煎糊情况;所述煎煮罐和过滤网筒内壁上部均设置有至少三个清洗喷射口,所述清洗喷射口等距离安装在其内壁的同一水平面上,朝向一致,并与进水接口相连接;所述过滤网筒的外侧上部设置有筒锥形清洗环,所述清洗环为上部圆筒形、下部倒锥形结构,底部圆面内径略大于过滤网筒的外径,其内壁上部设置有至少三个清洗喷射口,所述喷射口等距离安装在上部圆筒形内壁的同一水平面上,朝向一致,且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网筒外侧与煎煮罐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滤挡板、无纺布滤网或过滤器。
当所述喷射口接通清洗水时,水沿喷射口所处的内壁形成水环,水环沿内壁向下流进一步形成水帘,对内壁进行冲洗,起到了全面、连续清洗的作用,提高了清洗效率同时降低了清洗水用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料罐和第二进料罐的上部均为圆筒形结构,在其内壁上部设置有至少三个清洗喷射口,所述清洗喷射口等距离安装在其内壁的同一水平面上,朝向一致,并与进水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料罐与第二进料罐并列设置在煎煮罐顶部上方,第一下料机构和第二下料机构通过三通下料管与煎煮罐顶部连接;所述三通下料管的外围设置有冷却壳层,所述冷却壳层上设置有冷媒接口。
上述喷射口的作用是为中药饮片浸泡时提供在线加水和进料后清洗;所述三通下料管集合了第一和第二下料机构,合理配置安装空间,而其外部设置的壳层在通入冷媒后可以起到煎煮时所蒸发的蒸汽热量传递到进料罐内,在进行不间断煎煮和浸泡操作时以维持进料罐内的物料在较低温度,保证中药饮片的浸泡效果。
优选地,所述煎煮罐顶部或侧壁上部设置有第三进料罐和第三下料机构,第三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三进料罐底部;所述第一进料罐、第二进料罐和第三进料罐并列设置在煎煮罐顶部上方,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下料机构通过四通下料管与煎煮罐顶部连接;所述四通下料管的外围设置有冷却壳层,所述冷却壳层上设置有冷媒接口。
上述第三下料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具有先煎或后下要求的中药饮片进行连续煎煮时的不间断在线浸泡,无需再配置另外的浸泡罐。
优选地,所述药剂接收罐内部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水平安装并与进入罐体内的管道为点连接,其四周边缘与罐体内壁留有间隙。
上述导流板可以使得从煎煮罐或外接清洗管道进入药剂接收罐罐体内的清洗水沿罐体内壁四周向下流,对内壁进行冲洗,实现药剂接收罐的在线清洗,保证不同中药处方之间不造成混药。
优选地,所述煎煮罐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计和温度计。
上述第一液位计用于监测煎煮罐内的液位,若液位过高可以通过调节冷凝器的冷媒供应量来降低,起到降低后续蒸发浓缩环节的负荷,同时也可以直接控制液位到所需要的液位值;上述温度计的作用是监测煎煮罐内液体的温度,并可用于调节供热系统的供热量大小。
优选地,所述煎煮罐罐底设置有流体搅拌接口;所述流体搅拌接口与压缩空气管道连接,或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罐的底部连接。
上述流体搅拌接口起到在煎煮过程中通过通入压缩空气或冷凝回收液对煎煮混合液进行搅拌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药剂排放口下游管道上设置有反冲洗接口,所述反冲洗接口与进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或氮气管道连接。
上述反冲洗接口在通入清洗介质时,可以起到对药剂排放管道及药剂排放接口的清洗作用,同时当药剂排放口或药剂排放管道堵塞时,起到在线疏通作用。
优选地,所述煎煮罐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罐,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侧壁通过管道与煎煮罐的顶部或侧壁上部连接,顶部与冷凝器连接,底部通过管道与煎煮罐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侧壁或顶部设置有第二液位计,其底部与所述煎煮罐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液位调节阀,且其内部设置有气液分离挡板或/和第二捕沫器。上述气液分离罐及其内部设部件用于分离随蒸发蒸汽中所夹带的液体,同时气液分离罐也作为冷凝回收液存储用,可以用作二煎加水;当罐底通过管道与流体搅拌连接时,使得冷凝回收液利用高度差通入煎煮罐内对煎煮中的中药饮片混合液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更进一步地在其连接管道上设置增压泵以提高搅拌效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煎煮装置,同时具备浸泡、先煎后下和二煎煎煮等功能,此外还具有在线过滤、在线排渣和易挥发药物有效成分损失少的优点,以本发明为硬件基础并配置相应的控制系统及软件可以实现煎煮过程的自动化,降低人为干预所带来煎煮质量不稳定或混药的风险。
另外,本发明所设置的三通或四通下料管道,解决了进料罐合理布置、节约设备安装空间,同时解决了维持中药饮片的浸泡温度问题。
本发明所设置的气液分离罐解决了易挥发药物有效成分的回收以及二煎用水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煎煮效率和煎煮质量。
本发明所设置的在线清洗结构,实现了对设备的全面清洗并高效率,同时也给煎煮过程的连续性和实现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且减少了清洗的用水量和降低了废水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局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中:1为煎煮罐、101为药剂排放接口、102为过滤部件、103为进水接口、104为过滤挡板、105为第一液位计、106为温度计、107为蒸汽出口、108为流体搅拌接口、109为清洗环、110为喷射口、111为反冲洗接口、201为第一进料罐、202为第二进料罐、203为第三进料罐、3为冷凝器、301为第一捕沫器、302为物料出口、303为下游封头、401为第一下料机构、402为第二下料机构、403为第三下料机构、404为下料管道、405为壳层、406为冷媒接口、5为药剂接收罐、501为导流板、502为间隙、6为排渣机构、7为气液分离罐、701为第二液位计、702为第二捕沫器、703为气液分离挡板、704为液位调节阀、8为药剂排放阀、9为供热系统、1101为进水管道、1102为压缩空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1、第一进料罐201、第一下料机构401、第二进料罐202、第二下料机构402、排渣机构6、药剂接收罐5、药剂排放阀8、冷凝器3和供热系统9;其中:
煎煮罐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07,其罐体侧壁下部设置有药剂排放接口101,药剂排放阀8与药剂排放口101连接并通过管道与药剂接收罐5连接,用于煎煮完成后排放中药药剂;煎煮罐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接口103,用于二煎加水和清洗进水用,其罐体内部设置有过滤部件102,所述过滤部件102为过滤网筒,用于药剂和药渣的在线分离;
第一下料机构401和第二下料机构402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料罐201和第二进料罐202的底部,并与煎煮罐1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进料罐201和第二进料罐202同时用于中药饮片浸泡,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料机构为具有开启和关闭功能的结构部件,比如闸阀、球阀、堵塞阀;
排渣机构6设置在煎煮罐1的底部,排渣机构6为带有自动执行机构的闸阀、球阀、堵塞阀或自动排渣门;
冷凝器3与蒸汽出口107连接,其下游封头303内部设置有第一捕沫器301,第一捕沫器301位于冷凝器3的物料出口302的上游,物料端出口302连通大气;
供热系统9与煎煮罐1的四周外壁连接,供热系统9为蒸汽、热水、导热油供应系统或电加热系统。
上述中药煎煮装置的具体工作流程为:中药饮片加入到第一进料罐201或第二进料罐202中,加入适量的水开始浸泡;浸泡结束后开启对应的下料机构使中药饮片混合液进入到煎煮罐1内,开启冷凝器3,开启供热系统9,加入升温开始一煎煎煮,一煎煎煮结束后,开启药剂排放阀8排放一煎药剂到药剂接收罐5中,一煎药剂排放完成后,关闭药剂排放阀8,通过进水水接口103接通水,加入适量的二煎用水,开始二煎煎煮,待二煎煎煮结束后,关闭供热系统9,开启药剂排放阀8排放二煎药剂至药剂接收罐5中,与一煎药剂混合;二煎药剂排放结束后开启排渣机构6排放药渣,并通过进水接口103接通清洗水对煎煮罐1的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进行下一批次中药饮片的煎煮。
若有先煎或后下要求的中药饮片进行煎煮时,则与其它中药饮片分开分别加入到第一进料罐201和第二进料罐202中,同时按先煎或后下的时间顺序要求进行加水浸泡和进料,其它煎煮操作与上述相同。
实施例2
结合图2-4所示的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1、第一进料罐201、第一下料机构401、第二进料罐202、第二下料机构402、第三进料罐203、第三下料机构403、下料管道404、排渣机构6、药剂接收罐5、药剂排放阀8、冷凝器3、气液分离罐7和供热系统9;其中:
煎煮罐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07,其罐体侧壁下部设置有两个药剂排放接口101,两个药剂排放口101通过管道连接后与药剂排放阀8连接,药剂排放阀8通过管道与药剂接收罐5连接,用于煎煮完成后排放中药药剂;煎煮罐1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接口103,用于二煎加水和清洗进水用,其罐体内部设置有过滤部件102,所述过滤部件102为过滤网筒,用于药剂和药渣的在线分离;
煎煮罐1为圆筒形罐体结构,其内部所设置的过滤部件102为过滤网筒且垂直安装,其顶部与煎煮罐1顶部内壁连接,其底部与煎煮罐1底部内壁连接;煎煮罐1和过滤部件102内壁上部均设置有至少三个清洗喷射口110,所述清洗喷射口110等距离安装在其内壁的同一水平面上,朝向一致,并与进水接口103相连接;所述过滤部件102的外侧上部设置有筒锥形清洗环,所述清洗环109为上部圆筒形、下部倒锥形结构,底部圆面内径略大于过滤部件102的外径,其内壁上部设置有至少三个清洗喷射口110,所述喷射口110等距离安装在上部圆筒形内壁的同一水平面上,朝向一致,且与进水接口103连接;过滤部件102的外侧与煎煮罐1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滤挡板104。
当喷射口110接通清洗水时,水沿喷射口所处的内壁形成水环,水环沿内壁向下流进一步形成水帘,对内壁进行冲洗。
第一下料机构401、第二下料机构402和第三下料机构403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料罐201、第二进料罐202和第三进料罐203的底部,并通过下料管404与煎煮罐1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进料罐201、第二进料罐202和第三进料罐203同时用于中药饮片浸泡,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下料机构为具有开启和关闭功能的结构部件,比如闸阀、球阀、堵塞阀;所述下料管404为四通结构,三个通道向上,一个通道向下,其外围设置有冷却壳层405,冷却壳层405上设置有两个冷媒接口406,一个用于冷媒进口,一个用于冷媒出口。
排渣机构6设置在煎煮罐1的底部,排渣机构6为带有自动执行机构的闸阀、球阀、堵塞阀或自动排渣门。
冷凝器3与蒸汽出口107连接,其下游封头303内部设置有第一捕沫器301,第一捕沫器301位于冷凝器3的物料出口302的上游,物料端出口302连通大气。
供热系统9与煎煮罐1的四周外壁连接,供热系统9为蒸汽、热水、导热油供应系统或电加热系统。
药剂接收罐5内部设置有导流板501,所述导流板为水平安装并与进入罐体内的管道为点连接,其四周边缘与罐体内壁留有间隙502;导流板501可以使得从煎煮罐或外接清洗管道进入药剂接收罐5罐体内的清洗水沿罐体内壁四周向下流,对内壁进行冲洗,实现药剂接收罐的在线清洗。
煎煮罐1的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一液位计105和温度计106;第一液位计105用于监测煎煮罐1内的液位,温度计106用于监测煎煮罐内液体的温度。
煎煮罐1罐底设置有流体搅拌接口108,流体搅拌接口108与压缩空气管道连接;用于在煎煮过程中通过通入压缩空气来对煎煮混合液进行搅拌。
药剂排放口101的下游管道上设置有反冲洗接口111,反冲洗接口111与压缩空气管道1101连接;反冲洗接口111在通入压缩空气时,可以起到对药剂排放管道及药剂排放接口101的清洗作用,同时当药剂排放口101或药剂排放管道堵塞时,起到在线疏通作用。
煎煮罐1与冷凝器3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罐7,所述气液分离罐7的侧壁通过管道与煎煮罐1的侧壁上部连接,顶部与冷凝器3连接,底部通过管道与煎煮罐侧壁下部连接;气液分离罐的侧壁或7顶部设置有第二液位计701,其底部与所述煎煮罐1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液位调节阀704,且其内部设置有气液分离挡板703,气液分离挡板70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捕沫器702。
通过第二液位计701对液位调节阀704的控制可以实现对气液分离罐7的冷凝回收液储存量的控制;或者通过第一液位计105对液位调节阀704的控制实现煎煮罐1内的药剂储存量,同时通过第二液位计701对冷凝器3的控制来维持气液分离罐7内的冷凝回收液储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