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0985A - 绿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绿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40985A CN105240985A CN201410310693.4A CN201410310693A CN105240985A CN 105240985 A CN105240985 A CN 105240985A CN 201410310693 A CN201410310693 A CN 201410310693A CN 105240985 A CN105240985 A CN 1052409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system
- indoor
- green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绿风系统,包括绿风系统主机,绿风系统主机内设有电装盒、复合过滤模块、回风风机和新风风机,在所述绿风系统主机上贯穿安装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在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交汇处设有全能热交换器;所述进风通道的一端为室外进风口,另一端为室内出风口;所述排风通道一端为室外排风口,另一端为室内回风口,所述回风风机设置排风管道上室外排风口处,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进风通道的室内出风口处,所述复合过滤模块设置在进风通道上并位于新风风机的进口端,所述回风风机、新风风机与全能热交换器连通。本发明的绿风系统,换气效率高、换气质量好,节能省电,噪音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和能量回收领域,具体为融合了当代空气净化技术、应用了空气智能监测控制系统、采用中央管道布局技术的一种用于室内空气处理的绿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净化设备大都采用同轴风管设计,共用送排风管道,即室外进风管和室外排风管为同一个管道,间歇性送排风,易造成新风与污风交叉污染,而且体积大,噪音大,不便于使用等诸多问题。空气净化器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得较近,净化效果不好,处理室内空气的有效范围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风系统,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多重过滤,通过全能热交换系统处理后,将健康空气送进室内;同时又同步将室内污浊空气经过热交换处理后排出室外。通过智能控制模块控制室内空气质量,在最低的能耗下让室内空气时刻保证时刻的清新怡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绿风系统,包括绿风系统主机,绿风系统主机内设有电装盒、复合过滤模块、回风风机和新风风机,在所述绿风系统主机上贯穿安装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在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交汇处设有全能热交换器;所述进风通道的一端为室外进风口,另一端为室内出风口;所述排风通道一端为室外排风口,另一端为室内回风口,室内出风口位于绿风系统主机的正面,室内回风口位于绿风系统主机的侧面,所述回风风机设置排风管道上室外排风口处,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进风通道的室内出风口处,所述复合过滤模块设置在进风通道上并位于新风风机的进口端,所述回风风机、新风风机与全能热交换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电装盒安装在室外进风口与室内回风口之间的绿风系统主机内。
优选的,所述复合过滤模块由初效过滤网、活性炭颗粒过滤网、冷触媒过滤网、纳米银过滤网、高效过滤网五层层滤网依次复合而成。
优选的,在所述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的内壁上复合消音棉层。
优选的,在所述电装盒内设有绿风系统智能控制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室内外通风技术能保证保证室内氧气充足;外加全能热交换模块,保持节能省电的目的;
2、通过复合过滤模块能的高效过滤各种空气污染物;
3、采用了空气智能监测控制模块进而对室内空气的控制安全节能省电高效;
4、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采用自主研发的阻性消声管道,在气体传输过程中几乎没有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进风通道或排风通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2所示的绿风系统,包括绿风系统主机1,绿风系统主机内设有电装盒11、复合过滤模块12、回风风机13和新风风机14,在所述电装盒11内设有绿风系统智能控制模块,所述复合过滤模块12由初效过滤网、活性炭颗粒过滤网、冷触媒过滤网、纳米银过滤网、高效过滤网五层层滤网依次复合而成,在所述绿风系统主机1上贯穿安装进风通道15和排风通道16,在所述进风通道15、排风通道16的内壁上复合消音棉层17,在进风通道15与排风通道16交汇处设有全能热交换器2;所述进风通道15的一端为室外进风口,另一端为室内出风口;所述排风通道16一端为室外排风口,另一端为室内回风口,室内出风口位于绿风系统主机1的正面,室内回风口位于绿风系统主机1的侧面,所述回风风机13设置排风管道16上室外排风口处,所述新风风机14设置在进风通道15的室内出风口处,所述复合过滤模块12设置在进风通道15上并位于新风风机14的进口端,所述回风风机13、新风风机14与全能热交换器2连通。所述电装盒11安装在室外进风口与室内回风口之间的绿风系统主机内。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绿风系统主机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多重过滤,通过全能热交换系统处理后,将健康空气送进室内;同时又将室内污浊空气经过全能热交换系统处理后排出室外,绿风系统进风和排风可以同时进行,避免绿风与污风交叉污染,室内空气置换更彻底。
其次,科学的中央管道布局,使健康空气形成良好的室内空气流动,而室内的温度、气压基本保持平衡。
最后,使住户始终生活在健康空气之中。
本发明智能控制模块的监测对象及检测范围:室内外温度:-20℃-50℃;室内湿度:0%RH-100%RH;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甲醛、苯、氨气、氢气、酒精、一氧化碳、甲烷、丙烷、廿烷、苯乙烯、丙二醇、酚、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有机挥发气体、香烟、木材、纸张燃烧烟雾等)浓度:0-999ppm;PM2.5浓度:0-999ug/m3。
本发明的控制模式:手动模式,手动控制绿风机的排风与进风的高低与开关。通过控制面板的“开/关”键“风速”键来调节新、排风机的风速,高、中、低。液晶面板显示“手动”风速位置显示相对于的风速图标;定时模式,手动调节时间,实现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每小时任选四种通风状态(高速、中速、低速、关)其中一种。每个时间段可以分别设置绿风、排风风机的高中低速,在那个时间段运行时会在自动运行时间显示区显示相应的时间段;智能模式,手动设置VOC、PM2.5浓度值,通过判断其浓度的高低来自动判断开启高、中、低速(其中一种数据浓度达到规定的浓度值,即执行动作)。
本发明能够应用在写字楼、住房、百货商店、银行等不同建筑物中,实现将室外新鲜空气与室内污浊空气不间断置换,让长时间待在室内的人们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并且绿风系统主机内有复合过滤模块,复合过滤模块能够滤除掉室外新鲜空气中的细菌、颗粒物及有害物质,保证引入室内的新鲜空气洁净。同时具有智能控制系统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时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节绿风系统风机的工作模式,进而绿风系统达到智能控制室内空气质量,在最低的能耗下让室内空气时刻保证清新怡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5)
1.绿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绿风系统主机,绿风系统主机内设有电装盒、复合过滤模块、回风风机和新风风机,在所述绿风系统主机上贯穿安装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在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交汇处设有全能热交换器;所述进风通道的一端为室外进风口,另一端为室内出风口;所述排风通道一端为室外排风口,另一端为室内回风口,室内出风口位于绿风系统主机的正面,室内回风口位于绿风系统主机的侧面,所述回风风机设置排风管道上室外排风口处,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进风通道的室内出风口处,所述复合过滤模块设置在进风通道上并位于新风风机的进口端,所述回风风机、新风风机与全能热交换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装盒安装在室外进风口与室内回风口之间的绿风系统主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过滤模块由初效过滤网、活性炭颗粒过滤网、冷触媒过滤网、纳米银过滤网、高效过滤网五层层滤网依次复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的内壁上复合消音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装盒内设有绿风系统智能控制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0693.4A CN105240985A (zh) | 2014-06-26 | 2014-06-26 | 绿风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0693.4A CN105240985A (zh) | 2014-06-26 | 2014-06-26 | 绿风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40985A true CN105240985A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38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10693.4A Pending CN105240985A (zh) | 2014-06-26 | 2014-06-26 | 绿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40985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27537A (zh) * | 2016-03-11 | 2016-06-01 | 银丰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 节能型户式智慧新风除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642502A (zh) * | 2016-11-07 | 2017-05-10 | 浙江中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 |
CN107023928A (zh) * | 2017-05-16 | 2017-08-08 | 无锡市翱宇特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居室空气交换装置 |
CN113606703A (zh) * | 2021-07-08 | 2021-11-05 | 南京尚达电子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抗静电负离子新风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14335A (ja) * | 1994-10-18 | 1996-05-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換気空調装置 |
JPH09159208A (ja) * | 1995-12-05 | 1997-06-20 | Shinko Kogyo Co Ltd | 空調用換気装置 |
JP2004340467A (ja) * | 2003-05-15 | 2004-12-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CN102383926A (zh) * | 2011-10-23 | 2012-03-21 | 浙江乐恒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箱式发电机 |
CN202382354U (zh) * | 2011-11-09 | 2012-08-15 | 威海中天嘉能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溶液进行全热回收的新风换气机 |
CN202955819U (zh) * | 2012-09-17 | 2013-05-29 | 北京联合大学 | 一种安装于室外的新风换气机 |
CN203928269U (zh) * | 2014-06-26 | 2014-11-05 | 廊坊洁风岭新风技术有限公司 | 绿风系统 |
-
2014
- 2014-06-26 CN CN201410310693.4A patent/CN1052409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14335A (ja) * | 1994-10-18 | 1996-05-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換気空調装置 |
JPH09159208A (ja) * | 1995-12-05 | 1997-06-20 | Shinko Kogyo Co Ltd | 空調用換気装置 |
JP2004340467A (ja) * | 2003-05-15 | 2004-12-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CN102383926A (zh) * | 2011-10-23 | 2012-03-21 | 浙江乐恒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箱式发电机 |
CN202382354U (zh) * | 2011-11-09 | 2012-08-15 | 威海中天嘉能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溶液进行全热回收的新风换气机 |
CN202955819U (zh) * | 2012-09-17 | 2013-05-29 | 北京联合大学 | 一种安装于室外的新风换气机 |
CN203928269U (zh) * | 2014-06-26 | 2014-11-05 | 廊坊洁风岭新风技术有限公司 | 绿风系统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27537A (zh) * | 2016-03-11 | 2016-06-01 | 银丰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 节能型户式智慧新风除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627537B (zh) * | 2016-03-11 | 2019-01-11 | 银丰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 节能型户式智慧新风除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642502A (zh) * | 2016-11-07 | 2017-05-10 | 浙江中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 |
CN106642502B (zh) * | 2016-11-07 | 2022-10-21 | 浙江中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智能楼宇送排风系统 |
CN107023928A (zh) * | 2017-05-16 | 2017-08-08 | 无锡市翱宇特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居室空气交换装置 |
CN113606703A (zh) * | 2021-07-08 | 2021-11-05 | 南京尚达电子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抗静电负离子新风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28269U (zh) | 绿风系统 | |
CN205860343U (zh) | 一种新风净化系统 | |
CN204006322U (zh) | 一种新风空气净化器 | |
CN103644600A (zh) | 智能型净化抑菌空气处理机组 | |
CN204026873U (zh) | 一种新型新风换气机 | |
CN106642332A (zh) | 一种落地式直送风新风机 | |
CN103807928A (zh) | 壁挂式通风净化机 | |
CN202938422U (zh) | 具有高效过滤网自动清洗装置的多功能空调末端 | |
CN203464394U (zh) | 新风机 | |
CN104019517A (zh) | 一种窗式通风净化换热装置 | |
CN204115106U (zh) | 新风一体式空气净化器 | |
CN205448092U (zh) | 一种能调节空气湿度的带等离子体新风系统 | |
CN106931518A (zh) | 一种独立双循环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 |
CN102607115A (zh) | 一种空气循环净化空调机 | |
CN105240985A (zh) | 绿风系统 | |
CN207570068U (zh) | 一种嵌入式室内通风系统 | |
CN204358858U (zh) | 新风换气和空气净化机 | |
CN107101283A (zh) | 一种新型壁挂式新风净化一体机 | |
CN108278698A (zh) | 双流式新风净化装置 | |
CN204017556U (zh) | 一种单风机双模式pm2.5净化系统 | |
CN205137723U (zh) | 舒适新风净化一体机 | |
CN203899324U (zh) | 空气净化系统 | |
CN1979030A (zh) | 正压式组织送风新风换气系统 | |
CN206410284U (zh) | 一种洁净居室环境完全人工调控系统 | |
CN203628862U (zh) | 一种安装在室外能优化室内空气品质的新鲜空气制造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