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2203A - 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2203A
CN105222203A CN201510741362.0A CN201510741362A CN105222203A CN 105222203 A CN105222203 A CN 105222203A CN 201510741362 A CN201510741362 A CN 201510741362A CN 105222203 A CN105222203 A CN 105222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outlet
heat exchanger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13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玺灵
付林
张世钢
王静贻
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413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22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2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22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和热力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燃烧室、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凝汽器和余热锅炉;在余热锅炉的内部设置有高压汽包、中压汽包和低压汽包;空气压缩机的出口与燃烧室的进口连接,燃烧室的出口与燃气轮机的进口连接,燃气轮机的出口与余热锅炉的进口连接;汽轮机高中压缸的高压进口、中压进口分别与高压汽包、中压汽包的出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的进口与低压汽包的出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气口与凝汽器的进口连接,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余热锅炉连接;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气口与低压汽包的出口连接且两者的共同出口与热网回水加热系统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属于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区域供热而言,天然气应用的一种典型方式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供热。其系统的主要形式是由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朗肯循环)联合构成的循环系统。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转换为蒸汽,再将蒸汽注入蒸汽轮机发电。近年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热源效率的提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提高提效率就要从系统中可能挖掘的余热量入手:一方面是烟气中的潜热,这部分余热量可占机组额定供热量的33%~65%左右;另一方面是蒸汽轮机排出的冷凝热(为保证机组安全运行,需通过冷却塔排放大量低温余热),可占到机组额定供热量的23%~50%。因为城市热网回水温度较高,回到热电厂里难以提供低温冷媒将两种余热量回收,由此造成巨大的热量浪费。针对这一问题,专利CN201010141597.3设计了一种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为主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在热电厂内利用间壁式烟气换热器与热泵集成的模式设计了回收乏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流程,可以回收部分余热,但该系统仍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热网的回水温度尚还较高,回到热电厂不能充分的回收烟气余热和乏汽余热,而烟气余热和乏汽余热的回收是一对矛盾,如果回收了乏汽余热,就不能充分的回收烟气余热,反之亦然,因此如何协调好烟气余热和乏汽余热的关系,实现两部分余热的全部回收成为一个难点。另一个问题是在热电厂的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采用间接换热方式,存在着换热效果不好、体积大、烟气侧阻力大、且容易腐蚀等关键问题。专利CN201510009398.x设计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集中供热装置及供热方法,末端采用了吸收式换热机组使得回水温度有所降低(30℃左右),较专利CN201010141597.3有所改进,但是这个温度的回水回到热电厂回收烟气余热和乏汽余热仍不彻底。同时,该系统在热电厂内提出将烟气引入一个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中,将间接式换热改进为直接接触式换热,使得烟气余热回收环节不需要增加换热面,回避开了换热面的腐蚀问题,有所改进,但将烟气引出进入单独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中,在实际改造项目中往往存在厂区空间紧凑、没有位置而难以实现等客观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该装置能够大幅增加系统的供热能力,提高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和热力站,所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通过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与所述热力站连接;所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燃烧室、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凝汽器和余热锅炉;其中,所述余热锅炉设置有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所述余热锅炉的末端设置有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在所述余热锅炉的内部设置有高压汽包、中压汽包和低压汽包;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燃烧室的进口连接,所述燃烧室的出口与所述燃气轮机的进口连接,所述燃气轮机的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进口连接;所述汽轮机高中压缸的高压进口、中压进口分别与所述高压汽包、中压汽包的出口连接;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进口与所述低压汽包的出口连接,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气口与所述凝汽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所述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气口与所述低压汽包的出口连接且两者的共同出口与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包括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汽水换热器、加药箱;所述汽轮机高中压缸和所述低压汽包的所述共同出口分别与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所述汽水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和所述汽水换热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的一次网回水分别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所述凝汽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喷淋水侧进口与所述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的底部凝结水抽出口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喷淋水侧出口与所述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的喷淋喷嘴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水侧进口与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水侧出口与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加药箱的底部出口与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喷淋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一次侧进口与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一次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
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水换热器;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水侧进口、水侧出口均与所述一次网回水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水侧进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分别与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水侧进口、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余热锅炉还包括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所述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位于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与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之间;所述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的底部凝结水抽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喷淋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喷淋水侧出口与所述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的喷淋喷嘴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喷淋水侧进口还与所述加药箱的底部出口连接。
所述热力站包括吸收式换热机组和热泵峰调装置;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一次侧进口与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一次侧低温回水接口与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一次侧进口连接,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一次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回水分别与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供水分别与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二次侧供水接口、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二次侧供水接口连接。
所述热力站包括第二水水换热器,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一次侧进口与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一次侧低温回水接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回水与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供水与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供水接口连接。
所述热力站包括第二水水换热器和热泵峰调装置;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一次侧进口与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一次侧低温回水接口与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一次侧进口连接,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一次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回水分别与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供水分别与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供水接口、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二次侧供水接口连接。
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的水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和/或所述水水换热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的水侧进口与所述凝汽器和/或所述水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
所述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的喷淋喷嘴为多个且分布在多排。
所述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的喷淋喷嘴为多个且分布在多排。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气热电联产集成末端调峰的供热系统及对应装置,在热电厂内,针对燃气热电厂余热量大(烟气+乏汽)难回收的问题,通过末端进一步降低回水温度的方法,将热网回水降低至10℃甚至更低,通过低温回水实现烟气余热和乏汽余热的全部回收;在热电厂内,针对烟气温差大的特点(要从100℃左右降低至环境温度),采用分段余热回收方式,将烟气分为三段(甚至多段),回收的余热量对应不同的工况逐级回收,减少传热温差,降低传热过程不可逆损失。在分段回收过程的实现方式上,采用按烟气温度特点,采用一段高温间壁式换热、二段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三段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的组合模式,实现系统烟气余热利用的最佳配置。2、本发明在分段回收烟气余热的结构上,采用顺应余热锅炉结构形式,采用顺着烟气流道在尾部受热面增加间壁式换热、在余热锅炉尾部与烟道的连接处增加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在烟囱内增加低温度直接接触式换热段的结构,不需巨大的引出烟道和烟气冷凝换热器占地。3、本发明在分段烟气余热回收喷淋水路上设置加药装置,在余热回收的同时实现洗涤烟气的作用,达到良好的脱硝效果,同时中和酸性凝结水,达到排放标准,集余热回收、低氮排放于一体。4、本发明在供热系统末端热力站处,采用末端分布式调峰的方式,利用电动热泵或者燃气补燃型吸收式热泵末端调峰,在最冷天消耗很少的燃料或者电,就可以大幅度增大供热能力;同时,末端调峰供热量不用基础负荷大网输送,使用燃气或者电输送至末端,输送能力提高,大幅提高输送能力,在末端采用吸收式换热机组(大温差换热器),使管网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末端调峰的同时电动热泵或者燃气补燃型吸收式热泵同时起到降低回水温度的作用,使得回水温度可以达到10℃甚至更低,使得热电厂余热回收更为容易;同时,增加了供热的安全性,相当于多热源联合供热,有利于全网的热力平衡和水力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实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实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它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热网回水加热系统、热力站和各连接管路及阀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通过热网回水加热系统与热力站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1、燃气轮机2、燃烧室3、汽轮机高中压缸4、汽轮机低压缸5、凝汽器6和余热锅炉7。其中,在余热锅炉7内设置有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8,在余热锅炉7的末端设置有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9,在位于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8与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9之间的余热锅炉7内设置有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10。在余热锅炉7的内部设置有高压汽包11、中压汽包12和低压汽包13。空气压缩机1的出口与燃烧室3的进口连接,燃烧室3的出口与燃气轮机2的进口连接,燃气轮机2的出口与余热锅炉7的进口连接。汽轮机高中压缸4的高压进口、中压进口分别与高压汽包11、中压汽包12的出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5的进口与低压汽包13的出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5的排气口与凝汽器6的进口连接,凝汽器6的凝结水出口与余热锅炉7连接。汽轮机高中压缸4的排气口与低压汽包13的出口连接且两者的共同出口与热网回水加热系统连接。
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包括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汽水换热器15、水水换热器16和加药箱17。汽轮机高中压缸5和低压汽包13的共同出口分别与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汽水换热器15的进口连接。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和汽水换热器15的凝结水出口与余热锅炉7连接。热网回水加热系统的一次网回水分别与凝汽器6的水侧进口、凝汽器6的水侧出口、水水换热器16的水侧进口、水水换热器16的水侧出口连接。水水换热器16的水侧进口与凝汽器6的水侧出口连接,水水换热器16的水侧出口与凝汽器6的水侧进口连接,水水换热器16的水侧出口分别与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的水侧进口、汽水换热器15的水侧进口连接。水水换热器16的喷淋水侧出口与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10的喷淋喷嘴连接,水水换热器16的喷淋水侧进口与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10的底部凝结水抽出口连接。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的喷淋水侧进口与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9的底部凝结水抽出口连接,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的喷淋水侧出口与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9的喷淋喷嘴连接。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的水侧进口与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8的水侧出口连接,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的水侧出口与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8的水侧进口连接。加药箱17的底部出口分别与水水换热器16的喷淋水侧进口、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的喷淋水侧进口连接。
热力站包括吸收式换热机组18和热泵峰调装置19。吸收式换热机组18的一次侧进口与汽水换热器15的水侧出口连接,吸收式换热机组18的一次侧低温回水接口与热泵峰调装置19的一次侧进口连接,热泵峰调装置19的一次侧出口与凝汽器6的水侧进口连接。热力站的二次网回水分别与吸收式换热机组18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热泵峰调装置19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连接。热力站的二次网供水分别与吸收式换热机组18的二次侧供水接口、吸收式换热机组18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热泵峰调装置19的二次侧供水接口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当蒸汽轮机高中压缸4和汽轮机低压缸5之间采用同步自换挡离合器,系统中不设置凝汽器6时,系统不回收乏汽余热,只回收烟气余热。根据本发明装置的回水温度不同,也可能不需水水换热器16及对应的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10。
上述实施例中,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9的喷淋喷嘴可以为多个且分布在多排。
上述实施例中,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10的喷淋喷嘴亦可以为多个且分布在多排。
上述实施例中,热泵峰调装置19可以是电动热泵峰调装置或燃气直燃型热泵峰调装置。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如下:如图1所示,空气经过空气压缩机1压缩后与燃气混合进入燃烧室3,充分燃烧后进入燃气轮机2做功发电,燃气轮机2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7中,分别加热水产生高、中、低压蒸汽,高压蒸汽和中压蒸汽分别进入汽轮机高中压缸4继续发电,汽轮机高中压缸4的排气与低压蒸汽汇合后进入汽轮机低压缸5继续发电。同时汽轮机高中压缸4的排气被抽出分别作为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的驱动热源和汽水换热器15的加热热源,换热后凝结水回到余热锅炉7中被加热。在实际系统中凝结水会经过中间多级回热环节加热后再回到余热锅炉7中,在本发明中不再论述此部分。
一次网回水依次进入凝汽器6、水水换热器16、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和汽水换热器15被梯级加热后,送入一次供水管网。在该环节,一次网回水还可以先进入水水换热器16再进入凝汽器6,或者分两路分别进入水水换热器16和凝汽器6。热网水在进入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前,可并联出一路进入余热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8,被加热后再与热网水汇合。余热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8不局限于只与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的水侧出入口相接,还可与凝汽器6或水水换热器16的水侧出入口相接,成为并联加热关系。
余热锅炉的烟气然后依次经过尾部增设换受热面8、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10、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9后排出。利用泵抽出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10底部凝结水打入水水换热器16中,将热量放给水水换热器16后,喷淋水温度降低回到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10中,进行喷淋,将烟气温度降低,喷淋水温升高继续被抽出,形成一个循环。利用泵将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9底部凝结水打入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中做低品位热源,将热量释放给热泵后,水温降低回到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9中,进行喷淋,将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喷淋水温升高继续被抽出,形成另一个循环。该烟气逐级降温的概念都在本发明中受到保护,不局限于本文所描述的三段,可多段降温,减小换热温差,降低损失。喷淋段可以采用与烟气对喷或者交叉喷淋的形式,顺应烟道的布置合理的设计,可采用单层或者多层喷淋的结构形式,喷嘴可以分多排多个。为了增强传热效果,还可以采用增加填料的方式强化传热传质过程。
出了热电厂之后,高温热水经过一次网送至热力站用户处,进入吸收式换热机组18降低回水温度后,再进入热泵调峰装置19,回水温度进一步降低,可以降到10℃甚至更低,回到电厂。二次网回水可分两路分别被热泵调峰装置19及吸收式换热机组18加热,也可以采用梯级加热的方式,即先被热泵调峰装置19加热后,再进入吸收式换热机组18被加热。热泵调峰装置19在严寒期运行,消耗少量电或者燃气增大供热量的同时还起到降低热网回水温度的作用,使电厂内余热回收更为彻底。同时,这种末端调峰的模式让热电厂承担基本供热基本负荷,调峰负荷直接加入二次管网中,一次网的输送能力大幅提高。同时,增加了供热的安全性,相当于多热源联合供热,有利于全网的热力平衡和水力平衡。
加药箱17底部出口分别与水水换热器16和蒸汽型吸收式热泵14喷淋侧喷淋水入口相接,加入喷淋水系统中,起到中和溶液酸性同时降低NOx排放的效果。在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10和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9底部凝结水池底部设置凝液排出口,冷凝液从该口排出。构成一种集余热回收与脱硝一体的资源化处理系统。
实施例二:
图2给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当热力站二次侧为低温供热方式时,热力站仅包括常规的水水换热器20,水水换热器20的一次侧进口与汽水换热器15的水侧出口连接,水水换热器20的一次侧低温回水接口与凝汽器6的水侧进口连接;热力站的二次网回水与水水换热器20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连接,热力站的二次网供水与水水换热器20的二次侧供水接口连接。
工作流程如下:热水出了热电厂之后,高温热水经过一次网送至热力站用户处,进入水水换热器20降低回水温度后回到电厂。
实施例三:
图3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当热力站二次侧为低温供热方式时,热力站包括常规的水水换热器20和热泵峰调装置19;水水换热器20的一次侧进口与汽水换热器15的水侧出口连接,水水换热器20的一次侧低温回水接口与热泵峰调装置19的一次侧进口连接,热泵峰调装置19的一次侧出口与凝汽器6的水侧进口连接;热力站的二次网回水分别与水水换热器20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热泵峰调装置19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连接;热力站的二次网供水分别与水水换热器20的二次侧供水接口、水水换热器20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热泵峰调装置19的二次侧供水接口连接。
工作流程如下:出了热电厂之后,热水经过一次网送至热力站用户处,进入水水换热器20降低回水温度后,再进入热泵调峰装置19,回水温度进一步降低,可以降到10℃甚至更低,回到电厂。二次网回水可分两路分别被热泵调峰装置19及水水换热器20加热,也可以采用梯级加热的方式,即先被热泵调峰装置19加热后,再进入水水换热器20被加热。
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8)

1.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和热力站,所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通过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与所述热力站连接;
所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燃烧室、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凝汽器和余热锅炉;其中,所述余热锅炉设置有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所述余热锅炉的末端设置有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在所述余热锅炉的内部设置有高压汽包、中压汽包和低压汽包;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燃烧室的进口连接,所述燃烧室的出口与所述燃气轮机的进口连接,所述燃气轮机的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进口连接;所述汽轮机高中压缸的高压进口、中压进口分别与所述高压汽包、中压汽包的出口连接;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进口与所述低压汽包的出口连接,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气口与所述凝汽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所述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气口与所述低压汽包的出口连接且两者的共同出口与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连接;
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包括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汽水换热器、加药箱;所述汽轮机高中压缸和所述低压汽包的所述共同出口分别与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所述汽水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和所述汽水换热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连接;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的一次网回水分别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所述凝汽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喷淋水侧进口与所述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的底部凝结水抽出口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喷淋水侧出口与所述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的喷淋喷嘴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水侧进口与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水侧出口与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加药箱的底部出口与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喷淋水侧进口连接;
所述热力站的一次侧进口与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一次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回水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水换热器;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水侧进口、水侧出口均与所述一次网回水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水侧进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分别与所述蒸汽型吸收式热泵的水侧进口、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余热锅炉还包括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所述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位于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与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之间;所述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的底部凝结水抽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喷淋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喷淋水侧出口与所述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的喷淋喷嘴连接;所述第一水水换热器的喷淋水侧进口还与所述加药箱的底部出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站包括吸收式换热机组和热泵峰调装置;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一次侧进口与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一次侧低温回水接口与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一次侧进口连接,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一次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回水分别与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供水分别与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二次侧供水接口、所述吸收式换热机组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二次侧供水接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站包括第二水水换热器,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一次侧进口与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一次侧低温回水接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回水与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供水与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供水接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站包括第二水水换热器和热泵峰调装置;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一次侧进口与所述汽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一次侧低温回水接口与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一次侧进口连接,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一次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回水分别与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连接;所述热力站的二次网供水分别与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供水接口、所述第二水水换热器的二次侧低温回水接口、所述热泵峰调装置的二次侧供水接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的水侧出口与所述凝汽器和/或所述水水换热器的水侧进口连接,所述锅炉尾部增设受热面的水侧进口与所述凝汽器和/或所述水水换热器的水侧出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直接接触式换热烟囱的喷淋喷嘴为多个且分布在多排。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直接接触式换热段的喷淋喷嘴为多个且分布在多排。
CN201510741362.0A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Pending CN1052222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1362.0A CN105222203A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1362.0A CN105222203A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2203A true CN105222203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91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1362.0A Pending CN105222203A (zh) 2015-11-04 2015-11-04 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220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7440A (zh) * 2019-02-28 2019-05-10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锅炉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WO2019123305A1 (en) 2017-12-22 2019-06-27 Darienzo Giovanni Cogeneration system for a boiler
CN110953916A (zh) * 2019-10-30 2020-04-03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余热高效回收系统及方法
WO2020191564A1 (zh) * 2019-03-25 2020-10-0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电动热泵深度回收热电厂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节能系统
CN114198802A (zh) * 2021-12-13 2022-03-1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RU2772096C2 (ru) * 2017-12-22 2022-05-16 Джованни Д'АРЬЕНЦО Система совместно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тепловой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для котл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1646A (zh) * 2001-11-30 2003-06-04 清华大学 利用燃气蒸汽循环热电厂烟气余热的吸收式热泵供暖装置
JP2007205187A (ja) * 2006-01-31 2007-08-16 Hitachi Engineering & Services Co Ltd ボイラ−蒸気タービンシステムに付属させる熱回収システム
CN101858231A (zh) * 2010-04-07 2010-10-13 清华大学 一种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
CN103644004A (zh) * 2013-12-20 2014-03-19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透平、联合循环的热电联供系统
CN104534539A (zh) * 2015-01-08 2015-04-22 清华大学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集中供热装置及供热方法
CN104707465A (zh) * 2015-03-26 2015-06-17 中能服(北京)节能投资有限公司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CN205119199U (zh) * 2015-11-04 2016-03-30 清华大学 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1646A (zh) * 2001-11-30 2003-06-04 清华大学 利用燃气蒸汽循环热电厂烟气余热的吸收式热泵供暖装置
JP2007205187A (ja) * 2006-01-31 2007-08-16 Hitachi Engineering & Services Co Ltd ボイラ−蒸気タービンシステムに付属させる熱回収システム
CN101858231A (zh) * 2010-04-07 2010-10-13 清华大学 一种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
CN103644004A (zh) * 2013-12-20 2014-03-19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透平、联合循环的热电联供系统
CN104534539A (zh) * 2015-01-08 2015-04-22 清华大学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集中供热装置及供热方法
CN104707465A (zh) * 2015-03-26 2015-06-17 中能服(北京)节能投资有限公司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CN205119199U (zh) * 2015-11-04 2016-03-30 清华大学 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进峰: "M701F4燃气轮机"二拖一"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热电特性", 《燃气轮机技术》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3305A1 (en) 2017-12-22 2019-06-27 Darienzo Giovanni Cogeneration system for a boiler
RU2772096C2 (ru) * 2017-12-22 2022-05-16 Джованни Д'АРЬЕНЦО Система совместно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тепловой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для котла
CN109737440A (zh) * 2019-02-28 2019-05-10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锅炉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WO2020191564A1 (zh) * 2019-03-25 2020-10-0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电动热泵深度回收热电厂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节能系统
US11821637B2 (en) 2019-03-25 2023-11-21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ergy-saving system using electric heat pump to deeply recover flue gas waste heat from heat power plant for district heating
CN110953916A (zh) * 2019-10-30 2020-04-03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余热高效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4198802A (zh) * 2021-12-13 2022-03-1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4198802B (zh) * 2021-12-13 2022-12-2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1637B2 (en) Energy-saving system using electric heat pump to deeply recover flue gas waste heat from heat power plant for district heating
CN108625911B (zh) 一种提升供热机组电出力调节能力的热力系统
CN100402814C (zh) 一种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的烟气低温端热利用系统
CN105605647A (zh) 一种协同净化、全热回收型热电联产系统
CN105222203A (zh) 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CN110345541B (zh) 一种燃气热电厂热电协同供热系统与方法
CN205316673U (zh) 一种直接接触式和间壁式组合的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
CN108224535A (zh) 一种火电厂热电联产与压缩空气储能互补集成系统
CN101900347A (zh)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高品位回收利用系统
CN112611010B (zh) 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
CN107461728B (zh) 一种用于调峰的电蓄热锅炉回热系统
CN109489101B (zh)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及其集中供热方法
CN102777961A (zh) 直接空冷机组高效供暖系统
CN203099962U (zh) 热电厂循环水直接供暖系统
CN109945277A (zh) 一种采用电动热泵深度回收热电厂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节能系统
CN111878874A (zh) 一种利用空气源热泵调峰的烟气余热回收供暖系统
CN203731368U (zh) 一种深度回收余热锅炉排烟余热的装置
CN106989429A (zh) 电厂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205119199U (zh) 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
CN201779684U (zh)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高品位回收利用系统
CN104132541A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和梯级利用系统
CN109798573A (zh) 一种基于增汽机的多机组梯级供热系统
CN203413967U (zh) 带富余蒸汽的烧结余热发电系统
CN109595046B (zh) 大型燃煤机组锅炉余热与汽轮机余热耦合全回收发电系统
CN216077238U (zh) 一种节能汽轮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