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4816A - 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04816A CN105204816A CN201510631517.5A CN201510631517A CN105204816A CN 105204816 A CN105204816 A CN 105204816A CN 201510631517 A CN201510631517 A CN 201510631517A CN 105204816 A CN105204816 A CN 1052048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dio frequency
- operating
- voice data
- audio
-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0034 method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203 mixture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660 Reticul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e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23668 Fa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兴的操作系统不断涌现,为用户带来了新颖且更加便捷的终端使用体验。但是,由于传统终端设备只允许单操作系统运行,即使有多操作系统支持也均为静态支持,即需要在设备启动时重新引导新的操作系统,单操作系统中系统独享音频设备,因此,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多操作系统中的多路音频的控制管理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4]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
[0005] 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一音频数据时,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
[0006] 根据所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
[0007] 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及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
[0008] 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所述第三音频数据。
[0009] 其中,根据所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具体包括:
[0010] 根据所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第二音频;
[0011] 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包括对以下至少任一项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
[0012] 音频输出方式;音频输出设备;音频类型;音量增益;音效控制。
[0013] 优选地,所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包括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的接收到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0014] 响应于接收到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用以提示通话建立的第二音频。
[0015]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0016]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系统切换命令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后台,且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切换为前台;
[0017] 处于前台的第二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控制音频输出。
[0018]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装置,包括:
[0019]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一音频数据时,通过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
[0020] 音频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
[0021] 混音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及所述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
[0022] 第一音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所述第三音频数据。
[0023] 其中,所述音频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第二音频。
[0024] 其中,所述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包括对以下至少任一项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
[0025] 音频输出方式;音频输出设备;音频类型;音量增益;音效控制。
[0026] 优选地,所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包括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的接收到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用以提示通话建立的第二音频。
[0027]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0028]系统切换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系统切换命令后,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后台,且将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切换为前台;
[0029] 第二音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处于前台的第二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控制音频输出。
[003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了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案,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一音频数据时,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将第一音频数据及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随后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三音频数据。从而填补了现有技术没有针对多操作系统中音频设备进行控制的解决方案的空白。通过本发明的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案,可确保在各个操作系统同时运行的情况下各个操作系统使用同一套音设备,各个操作系统对音频设备的使用互不影响。
[0031]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2]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4]图2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5]图3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装置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0036]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装置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8]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039]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40]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进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 (Personal Communicat1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 (Global Posit1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0041]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操作系统,其中,操作系统可包括各种操作系统,例如Android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Syber操作系统等。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多操作系统可基于多种虚拟技术来实现,下文以Linux系统下的容器技术为例来进行实施例的详述。其中,使用Linux容器技术实现的多操作系统,在每个容器中装入独立的操作系统,多个操作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且多个操作系统运行在同一台物理终端设备上。
[0042] Linux容器工具,可以提供轻量级的虚拟化,以便隔离进程和资源。使用容器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安装太多的软件包,使用过程也不会占用太多的资源。容器有效地将由单个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划分到孤立的组中,以更好地在孤立的组之间平衡有冲突的资源使用需求。与虚拟机技术相比,容器技术既不需要指令级模拟,也不需要即时编译。容器可以在核心CPU本地运行指令,而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解释机制。此外,也避免了准虚拟化和系统调用替换中的复杂性。容器在提供隔离的同时,还通过共享这些资源节省开销,这意味着容器比真正的虚拟化的开销要小得多。通过提供一种创建和进入容器的方式,操作系统让应用程序就像在独立的机器上运行一样,但又能共享底层的系统及物理资源。因此,本方案中的多操作系统可独立执行音频控制处理,同时可共享一套声卡设备。
[004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4] 步骤SllO: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一音频数据时,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步骤S120: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步骤S130:将第一音频数据及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步骤S140: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三音频数据。
[004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了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案,可将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音频数据及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随后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三音频数据,从而填补了现有技术没有针对多操作系统中多路音频数据的控制管理解决方案的空白。本发明可确保在终端设备的各个操作系统同时运行且共用一套声卡设备的情况下,各系统能够独立实现音频控制处理逻辑,通过混音处理对多操作系统中的多路音频数据进行控制管理;进一步地,通过多操作系统间的无缝切换可以实现操作系统对声卡设备的快速切换控制,以保证在系统切换过程中音频的无卡顿输出。
[004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同时保持运行状态,处于前台的操作系统通过声卡设备提供的接口对声卡设备进行控制。
[0047] 步骤SllO: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一音频数据时,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
[0048] 例如,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音乐时,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用于提示即时通信应用接收到新消息的提示音的音频数据输出请求。
[0049] 步骤S120: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
[0050] 其中,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具体包括: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基于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第二音频;
[0051] 其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0052] 音频输出方式;音频输出设备;音频类型;音量增益;音效控制。
[0053] 音频输出方式包括:硬件设备输出、短程无线设备输出以及硬件设备和短程无线设备同时输出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0054] 输出设备包括:扬声器、听筒以及有线耳机和/或无线耳机,如蓝牙耳机;
[0055] 音频类型包括:铃音、音乐以及提示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56] 音效包括:数字音效、环境音效等。
[0057] 例如,接收到用于提示即时通信应用接收到新消息的提示音的音频数据输出请求,根据该提示音的音频数据输出请求,查询确定与该提示音相对应的预先配置的提示音为“嘟嘟嘟”三声响铃、音频输出方式及音频输出设备为通过扬声器及听筒同时硬件设备输出,随后根据上述配置信息生成第二音频。
[0058] 步骤S130:将第一音频数据及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
[0059] 步骤S140: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三音频数据。
[0060] 例如,终端设备包括“容器X”及“容器Y”,各个容器分别包括相应的操作系统“系统X”及“系统Y” ;当处于前台的操作系统“系统X”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8k码率的音乐时,处于后台的作系统“系统Y”接收到16k码率的铃音的音频数据输出请求,根据该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基于操作系统“系统Y”中预先配置的通过扬声器及听筒同时硬件设备输出、铃音为“嘟嘟嘟”三声响铃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第二音频,随后终端设备通过调用Linux系统内核的混音器将16k码率的铃音转换处理为8k码率的铃音,接着将8k码率的铃音和8k码率的音乐混合叠加成8k码率的音频,即混音后音乐及响铃混合后的第三音频数据,操作系统“系统X”通过控制声卡设备通过扬声器及听筒播放第三音频数据。
[0061] 在声卡设备中,混音器执行将多个音频文件、线路输入音频信号混音后,合成单独的首频文件的功能。
[0062]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系统切换命令后,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后台,且第二操作系统切换为前台;处于前台的第二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控制音频输出。
[0063] 具体地,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共用同Linux系统内核,在Linux系统内核中建立一个控制前后台切换的线程,且Linux系统中记录包括第一操作系统的容器和包括第二操作系统的容器的前后台状态信息;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系统切换命令后,首先从包括各容器的前后台状态信息的数据记录中读取到包括第一操作系统的容器处于前台状态,包括第二操作系统的容器处于后台状态;随后,调用控制前后台切换的线程提供的接口将包括第一操作系统的容器切换为后台状态,将包括第二操作系统的容器切换为前台状态,同时修改更新包括各容器的前后台状态信息的数据记录;随后,释放切换后处于后台的第一操作系统对声卡设备提供的控制接口的控制,将声卡设备提供的控制接口提供至切换后处于前台的第二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通过该控制接口对声卡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音频输出。在一个优选实例中,如图2所示,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包括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其中,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数据,具体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基于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用以提示通话建立的第二音频。
[0064] 步骤S210: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一音频数据时,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通话呼叫建立请求;步骤S220:响应于接收到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基于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用以提示通话建立的第二音频;步骤S230:将第一音频数据及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步骤S240: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系统切换命令后,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后台,且第二操作系统切换为前台;步骤S250:处于前台的第二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控制音频输出。
[0065] 例如,终端设备A包括“容器X”、“容器Y”,各个容器分别包括相应的操作系统“系统X”、“系统Y”,每个操作系统对应其各自的S頂(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当“系统X”处于前台状态,“系统Y”处于后台状态时,处于前台的操作系统“系统X”使用声卡设备与终端设备B进行通话,即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16k码率的通话音频,终端设备A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C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首先判断该通话呼叫建立请求为发送至“系统Y”的请求,则终端设备A将该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分发至“系统Y”,处于后台的作系统“系统Y”接收到该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基于“系统Y”中预先配置的与通话呼叫建立请求相对应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如通过扬声器及听筒同时硬件设备输出铃音为“铃铃铃”的呼叫通知铃音,来生成8k码率的第二音频,以用于提示来电,终端设备A通过调用系统内核的混音器将16k码率的音乐转换处理成8k码率的通话音频,接着将8k码率的呼叫通知铃音和8k码率的通话音频混合叠加成8k码率的音频,即混音后通话音频及呼叫通知铃音混合的第三音频数据,“系统X”控制声卡设备通过扬声器及听筒播放第三音频数据,用户可在前台“系统X”的通话过程中听到用于提示后台“系统Y”接收到通话呼叫建立请求的呼叫通知铃音。当用户通过终端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如滑屏、点击切换按键等,将操作系统“系统X”切换至后台,操作系统“系统Y”切换为前台,同时,响应于该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发送通话建立应答消息,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建立通话连接后,此时处于前台的操作系统“系统Y”可通过控制声卡设备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设备C的通话音频数据通过听筒输出。
[0066]图3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装置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0067]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一音频数据时,请求接收模块310通过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音频生成模块320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混音模块330将第一音频数据及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第一音频控制模块340控制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三音频数据。
[006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了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案,可将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的第一音频数据及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的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随后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三音频数据,从而填补了现有技术没有针对多操作系统中多路音频数据的控制管理解决方案的空白。本发明可确保在终端设备的各个操作系统同时运行且共用一套声卡设备的情况下,各系统能够独立实现音频控制处理逻辑,通过混音处理对多操作系统中的多路音频数据进行控制管理;进一步地,通过多操作系统间的无缝切换可以实现操作系统对声卡设备的快速切换控制,以保证在系统切换过程中音频的无卡顿输出。
[0069]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同时保持运行状态,处于前台的操作系统通过声卡设备提供的接口对声卡设备进行控制。
[0070]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一音频数据时,请求接收模块310通过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音频数据输出请求。
[0071] 例如,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音乐时,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用于提示即时通信应用接收到新消息的提示音的音频数据输出请求。
[0072] 音频生成模块320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
[0073] 其中,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具体包括: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基于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第二音频;
[0074] 其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0075] 音频输出方式;音频输出设备;音频类型;音量增益;音效控制。
[0076] 音频输出方式包括:硬件设备输出、短程无线设备输出以及硬件设备和短程无线设备同时输出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0077] 输出设备包括:扬声器、听筒以及有线耳机和/或无线耳机,如蓝牙耳机;
[0078] 音频类型包括:铃音、音乐以及提示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79] 音效包括:数字音效、环境音效等。
[0080] 例如,接收到用于提示即时通信应用接收到新消息的提示音的音频数据输出请求,根据该提示音的音频数据输出请求,查询确定与该提示音相对应的预先配置的提示音为“嘟嘟嘟”三声响铃、音频输出方式及音频输出设备为通过扬声器及听筒同时硬件设备输出,随后根据上述配置信息生成第二音频。
[0081] 混音模块330将第一音频数据及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
[0082] 第一音频控制模块340控制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三音频数据。
[0083] 例如,终端设备包括“容器X”及“容器Y”,各个容器分别包括相应的操作系统“系统X”及“系统Y” ;当处于前台的操作系统“系统X”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8k码率的音乐时,处于后台的作系统“系统Y”接收到16k码率的铃音的音频数据输出请求,根据该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基于操作系统“系统Y”中预先配置的通过扬声器及听筒同时硬件设备输出、铃音为“嘟嘟嘟”三声响铃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第二音频,随后终端设备通过调用Linux系统内核的混音器将16k码率的铃音转换处理为8k码率的铃音,接着将8k码率的铃音和8k码率的音乐混合叠加成8k码率的音频,即混音后音乐及响铃混合后的第三音频数据,操作系统“系统X”通过控制声卡设备通过扬声器及听筒播放第三音频数据。
[0084] 在声卡设备中,混音器执行将多个音频文件、线路输入音频信号混音后,合成单独的音频文件的功能。
[0085]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系统切换模块和第二音频控制模块;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系统切换命令后,系统切换模块将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后台,且将第二操作系统切换为前台;第二音频控制模块控制处于前台的第二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控制音频输出。
[0086] 具体地,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共用同Linux系统内核,在Linux系统内核中建立一个控制前后台切换的线程,且Linux系统中记录包括第一操作系统的容器和包括第二操作系统的容器的前后台状态信息;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系统切换命令后,首先从包括各容器的前后台状态信息的数据记录中读取到包括第一操作系统的容器处于前台状态,包括第二操作系统的容器处于后台状态;随后,调用控制前后台切换的线程提供的接口将包括第一操作系统的容器切换为后台状态,将包括第二操作系统的容器切换为前台状态,同时修改更新包括各容器的前后台状态信息的数据记录;随后,释放切换后处于后台的第一操作系统对声卡设备提供的控制接口的控制,将声卡设备提供的控制接口提供至切换后处于前台的第二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通过该控制接口对声卡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音频输出。
[0087] 在一个优选实例中,如图4所示,音频数据输出请求包括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其中,根据音频数据输出请求生成第二音频数据,具体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基于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用以提示通话建立的第二音频。
[0088]当处于前台的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第一音频数据时,请求接收模块410通过处于后台的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通话呼叫建立请求;音频生成模块320响应于接收到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基于第二操作系统中预先配置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生成用以提示通话建立的第二音频;混音模块330将第一音频数据及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以生成混音后的第三音频数据;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系统切换命令后,系统切换模块440将第一操作系统切换至后台,且将第二操作系统切换为前台;第二音频控制模块450控制处于前台的第二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声卡设备控制音频输出。
[0089] 例如,终端设备A包括“容器X”、“容器Y”,各个容器分别包括相应的操作系统“系统X”、“系统Y”,每个操作系统对应其各自的S頂(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当“系统X”处于前台状态,“系统Y”处于后台状态时,处于前台的操作系统“系统X”使用声卡设备与终端设备B进行通话,即通过控制声卡设备输出16k码率的通话音频,终端设备A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C的通话呼叫建立请求,首先判断该通话呼叫建立请求为发送至“系统Y”的请求,则终端设备A将该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分发至“系统Y”,处于后台的作系统“系统Y”接收到该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基于“系统Y”中预先配置的与通话呼叫建立请求相对应的音频控制处理方式,如通过扬声器及听筒同时硬件设备输出铃音为“铃铃铃”的呼叫通知铃音,来生成8k码率的第二音频,以用于提示来电,终端设备A通过调用系统内核的混音器将16k码率的音乐转换处理成8k码率的通话音频,接着将8k码率的呼叫通知铃音和8k码率的通话音频混合叠加成8k码率的音频,即混音后通话音频及呼叫通知铃音混合的第三音频数据,“系统X”控制声卡设备通过扬声器及听筒播放第三音频数据,用户可在前台“系统X”的通话过程中听到用于提示后台“系统Y”接收到通话呼叫建立请求的呼叫通知铃音。当用户通过终端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如滑屏、点击切换按键等,将操作系统“系统X”切换至后台,操作系统“系统Y”切换为前台,同时,响应于该通话呼叫建立请求发送通话建立应答消息,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C建立通话连接后,此时处于前台的操作系统“系统Y”可通过控制声卡设备将接收到的来自终端设备C的通话音频数据通过听筒输出。
[0090]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包括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⑶-ROM、和磁光盘)、ROM (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即存储器)、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I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0091]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实现,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本发明公开的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案。
[0092]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009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31517.5A CN105204816A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31517.5A CN105204816A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04816A true CN105204816A (zh) | 2015-12-30 |
Family
ID=54952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31517.5A CN105204816A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在多系统中对音频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0481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55693A (zh) * | 2016-04-21 | 2016-09-21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多系统中分配音频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632294A (zh) * | 2018-05-17 | 2018-10-09 | 东莞市华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终端使用的方法 |
CN109155803A (zh) * | 2016-08-26 | 2019-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音频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WO2019127114A1 (zh) * | 2017-12-27 | 2019-07-04 |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机的音频播放方法及其装置、移动终端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3448A (zh) * | 2006-06-23 | 2007-12-2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机系统及其硬件设备的切换方法 |
CN101286114A (zh) * | 2008-05-08 | 2008-10-15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程序共享音频设备的方法 |
WO2011050600A1 (zh) * | 2009-10-29 | 2011-05-05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输出混音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11066715A1 (zh) * | 2009-12-01 | 2011-06-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便携设备的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便携设备 |
CN104360900A (zh) * | 2014-11-03 | 2015-02-18 | 上海迈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运行多操作系统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系统和移动设备 |
CN104391672A (zh) * | 2014-10-27 | 2015-03-04 | 深圳市京华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化桌面的耳麦虚拟化实现系统及其音频传输方法 |
CN104410664A (zh) * | 2014-10-27 | 2015-03-11 | 深圳市京华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化桌面环境的全双工音频传输系统及方法 |
-
2015
- 2015-09-29 CN CN201510631517.5A patent/CN105204816A/zh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3448A (zh) * | 2006-06-23 | 2007-12-2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机系统及其硬件设备的切换方法 |
CN101286114A (zh) * | 2008-05-08 | 2008-10-15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程序共享音频设备的方法 |
WO2011050600A1 (zh) * | 2009-10-29 | 2011-05-05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输出混音方法及相关装置 |
WO2011066715A1 (zh) * | 2009-12-01 | 2011-06-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便携设备的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便携设备 |
CN104391672A (zh) * | 2014-10-27 | 2015-03-04 | 深圳市京华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化桌面的耳麦虚拟化实现系统及其音频传输方法 |
CN104410664A (zh) * | 2014-10-27 | 2015-03-11 | 深圳市京华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化桌面环境的全双工音频传输系统及方法 |
CN104360900A (zh) * | 2014-11-03 | 2015-02-18 | 上海迈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运行多操作系统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系统和移动设备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55693A (zh) * | 2016-04-21 | 2016-09-21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多系统中分配音频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955693B (zh) * | 2016-04-21 | 2019-12-27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多系统中分配音频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155803A (zh) * | 2016-08-26 | 2019-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音频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WO2019127114A1 (zh) * | 2017-12-27 | 2019-07-04 |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机的音频播放方法及其装置、移动终端 |
CN108632294A (zh) * | 2018-05-17 | 2018-10-09 | 东莞市华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终端使用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58125B (zh) | 一种高等级私密性智能手机及其私密信息的保护方法 | |
US930698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vehicle based computing system and a remote application | |
US8285345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states thereof | |
CN102187285B (zh) | 具有通勤时间功能的通信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7396137B (zh) | 在线互动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404828B (zh) | 双待机模式移动终端及其通信模式控制方法 | |
JP5799010B2 (ja) | 車両内でインターネット・ラジオ・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05653486A (zh) | 移动终端和其处理器的usb接口复用的方法 | |
CN101667414B (zh) | 信息处理装置 | |
JP5433782B2 (ja) | 車両内において電子カレンダー・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ハンズフリー操作を実行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KR20130119377A (ko) | 셧다운 후에 무선 디바이스의 위치를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3914215A (zh) |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音频内容回放方法和设备 | |
JP4624407B2 (ja) | 待機モード用コンテンツを移動端末機へ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サービス管理サーバー | |
CN105094960A (zh) | 基于双通道的数据加载装置和方法 | |
EP2002557B1 (en) | Regrouping wireless devices | |
US933864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pplication program, and mobile terminal therefor | |
KR20040099863A (ko) | 원격지에 있는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제어하는 방법 | |
EP200576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dle screen service | |
CN100454863C (zh) | 选择预认证预期主无线接入点的方法和系统 | |
KR101404258B1 (ko) | 원격 핸드셋 진단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5518645B (zh) | 负载平衡的持久连接技术 | |
KR100650257B1 (ko) | 화면분할 제어 기능을 갖는 무선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 |
CN102137187B (zh) | 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和用于控制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法 | |
JP2008211805A (ja) | 端末装置 | |
KR101521309B1 (ko) | 듀얼 스탠바이 휴대단말기의 통신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