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8086A -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8086A
CN105198086A CN201510598625.7A CN201510598625A CN105198086A CN 105198086 A CN105198086 A CN 105198086A CN 201510598625 A CN201510598625 A CN 201510598625A CN 105198086 A CN105198086 A CN 105198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sewage
oxidation pond
carbon
pack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86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水平
怀静
吴娟
代嫣然
崔娜欣
李�柱
向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986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80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8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80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藻类氧化塘(1)和至少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其中,沿污水流动方向的最后一个藻类氧化塘(1)的出水口与第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藻类氧化塘(1)内培养有藻类,藻类对污水进行脱氮汇碳处理,并作为外加碳源随污水从藻类氧化塘(1)的出水口流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脱氮增碳效果好,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藻类氧化塘-人工湿地组合脱氮的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提升,我国污水经二级生物处理后虽然大部分污染物已得到削减,但二级出水排放量大,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仍然较高,且以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低、总氮浓度高为主要特征,这对自净能力有限或已受到污染的受纳水体来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因此,为了改善受纳水体水质,针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现状,特别是其高氮特性,亟待深度处理。
人工湿地作为典型的生态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水体的水质净化与恢复、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处理与利用以及污水处理等领域。然而,随着人工湿地工程实例的逐年增多,其在处理典型南方城市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时,脱氮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也日益凸显。此外,在实际运行中,不同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最低的只有30%,而最高可超过90%。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与其水力条件、运行温度、溶解氧、微生物群落以及湿地中的碳源量及种类等有关。其中,碳源不足是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阶段采用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投加外源性碳源来增强湿地的脱氮效率,而如何经济有效地添加碳源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瓶颈。
目前应用于人工湿地的外加碳源主要有:污水、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天然有机底物以及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等。以污水作为外碳源时反硝化速率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原污水中低分子有机物含量的限制,如果原污水中低分子有机物含量低将不会有效的提高湿地系统的反硝化效率。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碳源(如乙酸、葡萄糖)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运营成本高,出水的COD往往也较高。同时,以低分子碳水化合物作为外碳源时,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也会增强,从而消耗更多的碳源,降低碳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且由于低分子碳水化合物通常为水溶性物质,很容易随水流失。此外,碳源投加系统的维护和运行成本高。而以高等植物纤维如作物秸秆、湿地植物枯叶等为主的固态碳源虽然相对经济,但是现阶段同样陷入碳源释放缓慢、波动幅度大,且需要进行预处理等困境。此外,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碳源市场价格较高、脱氮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筛选新的、多途径的碳源是研究提升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的重要方向。
中国专利201210066443.1公开了一种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生化处理单元、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单元、接触过滤单元、消毒单元通过管道依次串联。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该装置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方法,通过生化处理、离子交换、接触过滤、消毒排放等步骤高效处理低碳氮比污水。该专利的低碳氮比污水处理效果较好,但是装置相对复杂,且装置的生态保护能力不足。中国专利200810195128.2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的湿地工艺:污水厂尾水→石灰石滤油→沉水植物氧化塘→垂直流湿地→表流湿地→复合基质滤油→生态复氧池→接纳水体。该专利的工艺将污水处理与城市绿地及湿地公园建设融为一体,生态性好,但是工艺步骤多,污水处理程序复杂。中国专利ZL201310195378.7公开了一种以热塑性可生物降解聚酯为固体碳源的强化脱氮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包括进水管、布水区、湿地粗填料区、湿地细填料区、固体碳源投加管、固体碳源强化反硝化区、湿地植物、集水区、放水孔、排水区和排放管。该系统的持续脱氮能力强,但是其外加碳源的方式增加了运行成本,同时也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藻类氧化塘-人工湿地组合脱氮的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藻类氧化塘和至少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其中,沿污水流动方向的最后一个藻类氧化塘的出水口与第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藻类氧化塘内培养有微藻,微藻对污水进行脱氮汇碳处理,并作为外加碳源随污水从藻类氧化塘的出水口流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所述的藻类氧化塘由水泥挡板构成,按纵剖面方向分为多条狭窄廊道,有助于实现推流和较浅的池深,从而提高藻类氧化塘内的微藻密度,所述的藻类氧化塘中靠近氧化塘进水口处设有推动水流的连续搅拌装置,使藻类在污水中混匀,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藻类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所述的藻类氧化塘的池深0.8~1.6m。藻类氧化塘中水深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小能使得光照充足,藻密度增加。
所述的藻类氧化塘内的微藻为斜生栅藻、小球藻等。
所述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按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相互隔开的集水区与污水净化区两部分,待净化污水通过管道进入集水区,集水区通过管路连接藻类氧化塘或上一级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口,所述的污水净化区从上到下分为挺水植物、填料层、排水层和防渗层,所述的挺水植物种植在填料层上,所述的填料层通过管道连接集水区,所述的排水层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尾端设有排水管道。
所述的填料层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三段:填料层前段、填料层中段和填料层后段,所述的填料层前段的填料粒径为32~16mm,所述的填料层中段的填料粒径为16~8mm,所述的填料层后段的填料粒径为8~4mm,三段填料层的填料的均为石英砂填料,填料孔隙率均为30~50%。填料粒径循序减小,可以避免藻类在基质中造成堵塞,并使藻类在人工湿地中分解,碳源在反硝化过程中被更充分地利用。
所述的排水层由砾石构成,其粒径为32~16mm。
所述的防渗层可以采用不渗水材料,如果湿地范围内底部为透水率很低的黏土层,亦可作为防渗层。
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芦苇、菖蒲、再力花、水生鸢尾、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挺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12~20株/m2,在人工湿地中种植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氮磷去除,并增强景观效果。
所述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长宽比为3~5:1,其深度为1.0~1.2m。
一种采用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合适用地,构建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藻类氧化塘,并在其中培养藻类;
2)与藻类氧化塘沿污水流动方向串联搭建至少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其中,最后一个藻类氧化塘与第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通过管道连接;
3)污水汇集后进入藻类氧化塘停留,藻类对污水进行脱氮汇碳处理,并随污水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脱氮增碳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从排水管道流出。
污水在藻类氧化塘单元的停留时间为4~7天。
本发明的高氮低碳污水的处理装置即为一藻类氧化塘-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或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藻类生物塘作为系统第一个单元,微藻吸收的氮、磷,此外,藻类具有强大的碳汇能力,在其中能够大量繁殖,藻类随氧化塘出水流入水平潜流湿地,成为外加碳源,藻类残体在基质中被分解利用,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能力,从而解决人工湿地处理高氮低碳污水时碳源不足的问题。
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适当地提高了氧化塘内的溶解氧,强化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同时藻类自身的生长会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旺盛的藻类生长使得氧化塘具有更高的溶解氧与pH值,以及更强的氮磷去除功能。一方面藻类在氧化塘中通过生长繁殖能够吸收污水中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而其中一部分藻类死亡后会沉降至底泥起到固定营养元素的作用。另一方面,绝大部分藻类生长周期短,光合效率高,其CO2固定效率为一般陆生植物的10~50倍。氧化塘的出水进入人工湿地后,水体中的藻类会被湿地拦截下来(98%以上)。被截留的藻类在基质中衰亡分解释放一定量的碳源,进而可以作为外加碳源促进湿地微生物进行消化反硝化强化湿地脱氮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藻类氧化塘与人工湿地功能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既解决了人工湿地反硝化碳源问题不足,又使藻类氧化塘出水含藻的难题得到解决,同时,污水处理的成本极低。经过本发明的装置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水质指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尾水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整个装置造价低廉、运行维护简便,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藻类氧化塘的俯视图;
图中,1-藻类氧化塘,2-氧化塘进水口,3-连续搅拌装置,4-氧化塘出水口,5-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集水区,7-挺水植物,8-填料层,9-排水层,10-防渗层,11-排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本发明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藻类氧化塘作为尾水深度处理的第一单元。接受污水处理厂尾水8000m2/d,设定系统最大处理量为10000m2/d。水力停留时间5天,则藻类氧化塘容积50000m3,池深1.6m,建设面积31250m2。共建设4块藻类氧化塘,每块占地8000m2,长宽比8:1,并被分成2m宽的狭窄廊道。
(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量负荷设置为0.4m3/m2·d,共占地25000m2,分为五十块并联单元,每块500m2,长宽比为5:1,深度为1.0m。填料为石英砂,沿每块人工湿地推流方向均分成三部分,每部分填料粒径分别为16~32mm,8~16mm,4~8mm。排水层由砾石构成,粒径16~32mm。植物选择再力花和水生鸢尾,12株/m。底部均采用土工防渗膜进行防渗处理。
(3)氧化塘微藻产率为0.1g/L,取C含量30%,微藻C/N=10。则光生物反应器出水中COD=80mg/L。假设N、P含量不变,C/N=5.33,可视为反硝化碳源充足,硝态氮可被完全去除。若忽略氧化塘净化效果,人工湿地对COD、NH3-N、TP去除率分别为75%,65%,70%,则出水水质如下:
表格1藻类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出水水质
COD TN NH3-N TP
浓度mg/L 20 ≈1.75 1.75 0.15
可知经该系统深度处理后的尾水达到地表水V类水体标准。
实施例2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作为外加碳源的藻类氧化塘单元和对污水实行脱氮增碳处理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藻类氧化塘单元由一个藻类氧化塘1组成,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由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组成,藻类氧化塘1的出水口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的进水口相连接;
藻类氧化塘1由水泥挡板构成,按纵剖面方向分为两条狭窄廊道,其结构如图2所示,藻类氧化塘1中靠近氧化塘进水口2处设有推动水流的连续搅拌装置3,使藻类在污水中混匀,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藻类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藻类氧化塘1的池深0.8m;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长宽比为3:1,深度为1.1m,按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相互隔开的集水区6与污水净化区两部分,待净化污水从氧化塘出水口4进入集水区6,污水净化区从上到下分为挺水植物7、填料层8、排水层9和防渗层10,挺水植物7种植在填料层8上,填料层8通过管道连接集水区6,排水层9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尾端设有排水管道11,填料层8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三段:填料层前段、填料层中段和填料层后段,填料层前段的填料粒径为32~16mm,填料层中段的填料粒径为16~8mm,填料层后段的填料粒径为8~4mm,三段的填料均为石英砂填料,填料孔隙率均为30~50%。排水层9由砾石构成,其粒径为32~16mm。防渗层10为透水率很低的黏土层,挺水植物7为芦苇,挺水植物7的种植密度为12株/m2
采用上述的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污水厂尾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合适的用地,构建藻类氧化塘1,并在其中培养斜生栅藻;
(2)与藻类氧化塘1串联搭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二者以管道相连接;
(3)污水汇集后进入藻类氧化塘1停留7天,再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进行脱氮增碳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从排水管道11流出。
实施例3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作为外加碳源的藻类氧化塘单元和对污水实行脱氮增碳处理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藻类氧化塘单元由两个藻类氧化塘1串联组成,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由两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串联组成,沿污水流动方向的第二个藻类氧化塘1的出水口与第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的进水口相连接;
藻类氧化塘1由水泥挡板构成,按纵剖面方向分为三条狭窄廊道,藻类氧化塘1中靠近氧化塘进水口2处设有推动水流的连续搅拌装置3,使藻类在污水中混匀,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藻类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藻类氧化塘1的池深1.2m;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长宽比为5:1,深度为1.0m,按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相互隔开的集水区6与污水净化区两部分,待净化污水从氧化塘出水口4进入集水区6,污水净化区从上到下分为挺水植物7、填料层8、排水层9和防渗层10,挺水植物7种植在填料层8上,填料层8通过管道连接集水区6,排水层9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尾端设有排水管道11,填料层8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三段:填料层前段、填料层中段和填料层后段,填料层前段的填料粒径为32~16mm,填料层中段的填料粒径为16~8mm,填料层后段的填料粒径为8~4mm,三段的填料均为石英砂填料,填料孔隙率均为30~50%。排水层9由砾石构成,其粒径为32~16mm。防渗层10为透水率很低的黏土层,挺水植物7为菖蒲和再力花,挺水植物7的种植密度为20株/m2
采用上述的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污水厂尾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合适的用地,构建藻类氧化塘单元,并在其中培养小球藻;
(2)与藻类氧化塘单元串联搭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二者以管道相连接;
(3)污水汇集后进入藻类氧化塘单元停留6天,再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进行脱氮增碳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从第二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的排水管道11流出。
实施例4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串联连接的作为外加碳源的藻类氧化塘单元和对污水实行脱氮增碳处理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藻类氧化塘单元由三个藻类氧化塘1串联组成,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由三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串联组成,沿污水流动方向的第三个藻类氧化塘1的出水口与第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的进水口相连接;
藻类氧化塘1由水泥挡板构成,按纵剖面方向分为三条狭窄廊道,藻类氧化塘1中靠近氧化塘进水口2处设有推动水流的连续搅拌装置3,使藻类在污水中混匀,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藻类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藻类氧化塘1的池深1.6m;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长宽比为4:1,深度为1.2m,按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相互隔开的集水区6与污水净化区两部分,待净化污水从氧化塘出水口4进入集水区6,污水净化区从上到下分为挺水植物7、填料层8、排水层9和防渗层10,挺水植物7种植在填料层8上,填料层8通过管道连接集水区6,排水层9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尾端设有排水管道11,填料层8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三段:填料层前段、填料层中段和填料层后段,填料层前段的填料粒径为32~16mm,填料层中段的填料粒径为16~8mm,填料层后段的填料粒径为8~4mm,三段的填料均为石英砂填料,填料孔隙率均为30~50%。排水层9由砾石构成,其粒径为32~16mm。防渗层10为透水率很低的黏土层,挺水植物7为芦苇、水生鸢尾和美人蕉,挺水植物7的种植密度为16株/m2
采用上述的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污水厂尾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合适的用地,构建藻类氧化塘单元,并在其中培养斜生栅藻和小球藻;
(2)与藻类氧化塘单元串联搭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二者以管道相连接;
(3)污水汇集后进入藻类氧化塘单元停留4天,再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进行脱氮增碳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从第三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的排水管道11流出。

Claims (10)

1.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藻类氧化塘(1)和至少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其中,沿污水流动方向的最后一个藻类氧化塘(1)的出水口与第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藻类氧化塘(1)内培养有微藻,微藻对污水进行脱氮汇碳处理,并作为外加碳源随污水从藻类氧化塘(1)的出水口流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类氧化塘(1)按纵剖面方向分为多条狭窄廊道,所述的藻类氧化塘(1)中靠近氧化塘进水口处设有推动水流的连续搅拌装置(3);
所述的藻类氧化塘(1)的池深为0.8~1.6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类氧化塘(1)内的微藻为斜生栅藻或小球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按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相互隔开的集水区(6)与污水净化区两部分,待净化污水通过管道进入集水区(6),所述的污水净化区从上到下分为挺水植物(7)、填料层(8)、排水层(9)和防渗层(10),所述的挺水植物(7)种植在填料层(8)上,所述的填料层(8)通过管道连接集水区(6),所述的排水层(9)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尾端设有排水管道(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层(8)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三段:填料层(8)前段、填料层(8)中段和填料层(8)后段,所述的填料层(8)前段的填料粒径为32~16mm,所述的填料层(8)中段的填料粒径为16~8mm,所述的填料层(8)后段的填料粒径为8~4mm,三段填料层(8)的填料的均为石英砂填料,填料孔隙率均为30~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层(9)由砾石构成,其粒径为32~16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水植物(7)为芦苇、菖蒲、再力花、水生鸢尾、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挺水植物(7)的种植密度为12~20株/m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的长宽比为3~5:1,其深度为1.0~1.2m。
9.一种采用权力要求1~8任一所述的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合适用地,构建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藻类氧化塘(1),并在其中培养微藻;
2)与藻类氧化塘(1)沿污水流动方向串联搭建至少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其中,最后一个藻类氧化塘(1)与第一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通过管道连接;
3)污水汇集后进入藻类氧化塘(1)停留,藻类对污水进行脱氮汇碳处理,并随污水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5)进行脱氮增碳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从排水管道(11)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在藻类氧化塘(1)的停留时间为4~7天。
CN201510598625.7A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51980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8625.7A CN105198086A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8625.7A CN105198086A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8086A true CN105198086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46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8625.7A Pending CN105198086A (zh) 2015-09-18 2015-09-18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808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7274A (zh) * 2016-05-14 2016-10-12 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的深度处理方法
CN110282831A (zh) * 2019-07-12 2019-09-27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菌藻共生光生物反应器耦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3233587A (zh) * 2021-04-13 2021-08-10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净化的微藻培养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和方法
CN114436402A (zh) * 2022-01-24 2022-05-06 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沼液的模块化人工湿地
CN115650442A (zh) * 2022-10-24 2023-01-31 无锡学院 一种用于农田污水处理的控藻装置及方法
US12304847B2 (en) 2021-04-13 2025-05-20 Shandong University Microalgae culturing pond-constructed wetland coupl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vanced sewage purificatio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3975A (en) * 1997-04-23 1999-04-13 Roux Associates, Inc. Enhanced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CN101293708A (zh) * 2007-04-25 2008-10-2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湿地及其应用
CN101987760A (zh) * 2009-07-31 2011-03-23 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强化脱氮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CN102079579A (zh) * 2009-11-26 2011-06-0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填料人工湿地及其处理工艺
CN203065241U (zh) * 2013-02-05 2013-07-17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一种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
CN103508639A (zh) * 2013-10-15 2014-01-15 东华大学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塘床耦联复合型人工湿地净水系统
CN203513429U (zh) * 2013-07-25 2014-04-02 东华大学 一种藻菌共生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净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3975A (en) * 1997-04-23 1999-04-13 Roux Associates, Inc. Enhanced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CN101293708A (zh) * 2007-04-25 2008-10-2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湿地及其应用
CN101987760A (zh) * 2009-07-31 2011-03-23 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强化脱氮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CN102079579A (zh) * 2009-11-26 2011-06-0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填料人工湿地及其处理工艺
CN203065241U (zh) * 2013-02-05 2013-07-17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一种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
CN203513429U (zh) * 2013-07-25 2014-04-02 东华大学 一种藻菌共生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净水系统
CN103508639A (zh) * 2013-10-15 2014-01-15 东华大学 一种占地面积小的塘床耦联复合型人工湿地净水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7274A (zh) * 2016-05-14 2016-10-12 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的深度处理方法
CN106007274B (zh) * 2016-05-14 2018-10-09 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的深度处理方法
CN110282831A (zh) * 2019-07-12 2019-09-27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菌藻共生光生物反应器耦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0282831B (zh) * 2019-07-12 2024-05-28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菌藻共生光生物反应器耦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3233587A (zh) * 2021-04-13 2021-08-10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净化的微藻培养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和方法
WO2022217674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污水深度净化的微藻培养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和方法
US12304847B2 (en) 2021-04-13 2025-05-20 Shandong University Microalgae culturing pond-constructed wetland coupl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vanced sewage purification
CN114436402A (zh) * 2022-01-24 2022-05-06 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沼液的模块化人工湿地
CN115650442A (zh) * 2022-10-24 2023-01-31 无锡学院 一种用于农田污水处理的控藻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3637B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河道净化系统
CN101293708B (zh) 一种人工湿地及其应用
CN100371269C (zh) 一种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293841B (zh) 一种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组合深度处理农村污水方法及装置
CN105859041A (zh) 一种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多级生态单元组合系统
CN103880257A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269900A (zh) 一种水净化回用生态系统
CN103613240B (zh) 多级生态净化治理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6277338A (zh) 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净化系统
CN104671423B (zh) 一种扇形多维错流式复合陆生植物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CN102001753A (zh) 去除微污染河水氮磷的生态回廊及其建造方法
CN105198086A (zh) 一种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3183445A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8128967A (zh) 一种河道水体异位综合高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058545A (zh) 将生物载体与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治理养殖污水的方法
CN106745692A (zh) 一种防降雨径流冲刷和强化污染物净化的生态沟渠系统
CN206692417U (zh) 一种立体式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N211339184U (zh) 基于钢渣陶粒填料生物滤池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04326574B (zh) 强化冬季微污染水体脱氮的水平潜流湿地系统
CN103241840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态净化设备
CN105036450A (zh) 一种三级环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方法及装置
CN206447733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108751649A (zh) 一种具有对农村污水处理剩余污泥的处理系统
CN204661500U (zh) 一种三级环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装置
CN104529098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