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8501A -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8501A
CN105168501A CN201510632617.XA CN201510632617A CN105168501A CN 105168501 A CN105168501 A CN 105168501A CN 201510632617 A CN201510632617 A CN 201510632617A CN 105168501 A CN105168501 A CN 105168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radix
herba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26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326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85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8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8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珍珠伞,狮子七,轮叶八宝,马蹬草,千打锤,小血藤,附地菜,五叶泡,独行千里,龙船花根,金盏菊根,牛耳枫根和驱风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配方手术治疗使用,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无毒副作用,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更快的恢复工作和生活,且不易复发。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低。5、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的全身症状主要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肌肉瘫痪、间歇性跛行、脊柱姿势改变。具体腰椎间盘突出的全身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时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2、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有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3、麻木及感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4、肌肉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时间较长者,可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腰4、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5神经根麻痹所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肌瘫痪。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骶1神经根受累麻痹而出现小腿三头肌瘫痪。5、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6、脊柱姿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侧弯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此外还有牵引治疗、物理治疗和局部封闭疗法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以缓解症状为目的。目前的药物大多是抗炎消肿激素类等药物,药物的副作用很大,此外,中药副作用相对来说小一些,但有效的少见。而手术治疗,一般来说手术分微创和开创手术,即使是近来流行的微创手术,术后效果也很难恢复到病前的水平,部分患者仍会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配合手术治疗使用,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珍珠伞,狮子七,轮叶八宝,马蹬草,千打锤,小血藤,附地菜,五叶泡,独行千里,龙船花根,金盏菊根,牛耳枫根和驱风通。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珍珠伞50~60份,狮子七15~25份,轮叶八宝50~60份,马蹬草10~20份,千打锤5~15份,小血藤35~45份,附地菜5~15份,五叶泡10~20份,独行千里35~45份,龙船花根15~25份,金盏菊根5~15份,牛耳枫根10~20份和驱风通15~2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珍珠伞50~55份,狮子七15~20份,轮叶八宝50~55份,马蹬草10~15份,千打锤5~10份,小血藤35~40份,附地菜5~10份,五叶泡10~15份,独行千里35~40份,龙船花根15~20份,金盏菊根5~10份,牛耳枫根10~15份和驱风通15~2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珍珠伞53份,狮子七16份,轮叶八宝51份,马蹬草11份,千打锤7份,小血藤38份,附地菜6份,五叶泡14份,独行千里36份,龙船花根18份,金盏菊根8份,牛耳枫根12份和驱风通1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100~2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0.5倍的微晶纤维素、0.3~0.5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6小时;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6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4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6小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配方手术治疗使用,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无毒副作用,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更快的恢复工作和生活,且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珍珠伞,狮子七,轮叶八宝,马蹬草,千打锤,小血藤,附地菜,五叶泡,独行千里,龙船花根,金盏菊根,牛耳枫根和驱风通。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珍珠伞:【别名】紫绿果根、小罗伞、天青地红、紫背绿。【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珍珠伞的全株。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性味】辛;苦;性微温。【归经】肝;肾;肺经。【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清利咽喉。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白喉;咽喉肿痛;胃溃疡。
狮子七:【别名】红景天、土三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狭叶红景天的根茎及根。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残叶、须根,洗净,晒干。【性味】苦;涩;温。【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活血化瘀;止血;清热解毒。主气虚体弱;短气乏力;心悸失眠;头昏眩晕;胸闷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崩漏;吐血;痢疾;腹泻。
轮叶八宝:【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轮叶八宝的全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解毒消肿。主劳伤腰痛,金创出血,无名肿痛,蛇虫咬伤。
马蹬草:【别名】过桥草、还阳草、小石韦。【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的全草。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性味】淡;平。【归经】心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解毒。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瘫;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神经性皮炎;下肢溃疡。
千打锤:【来源】为樟科植物鼎湖钓樟的根。【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宽中,散瘀止痛。主跌打肿痛,脘腹胀痛,跌打伤痛。
小血藤:【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铁箍散根、茎藤、叶。【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疼痛,痨伤吐血,经闭,腹胀,痈肿。
附地菜:【来源】为紫草科植物附地菜的全草。【性味】辛,苦,平。【归经】归心,肝,脾,肾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主胃痛吐酸,痢疾,热毒痈肿,手脚麻木。
五叶泡:【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泡筋的根。【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腰腿痛。
独行千里:【别名】扣钮子、落地金鸡、独虎龙、勒儿根、下洞底、落杆薯、黑皮蛇、尖破石。【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尖叶槌果藤的根及叶。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苦;涩;温;有小毒。【归经】心;胃经。【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止痛。主跌打瘀肿;闭经;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牙痛;腹痛。
龙船花根:【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根。【性味】苦,微涩,凉。【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止痛。主咳嗽,咯血,风湿关节痛,胃痛,妇女经闭,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金盏菊根:【来源】为菊科植物金盏菊的根。【性味】味微苦,性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主症瘕,疝气,胃寒疼痛。
牛耳枫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calycinumBenth.的根。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右采,挖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性味】味辛;苦;性凉;小毒。【归经】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外感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胁下痞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驱风通:【别名】有刺盐肤木、刺椿木、天星木、满天星、木满天星。【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大叶臭花椒的茎、枝叶。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茎、枝切片晒干;叶鲜用或晒干研粉。【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除风湿;消肿解毒;止痛止血。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烧烫伤;毒蛇咬伤。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珍珠伞50~60份,狮子七15~25份,轮叶八宝50~60份,马蹬草10~20份,千打锤5~15份,小血藤35~45份,附地菜5~15份,五叶泡10~20份,独行千里35~45份,龙船花根15~25份,金盏菊根5~15份,牛耳枫根10~20份和驱风通15~2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珍珠伞50~55份,狮子七15~20份,轮叶八宝50~55份,马蹬草10~15份,千打锤5~10份,小血藤35~40份,附地菜5~10份,五叶泡10~15份,独行千里35~40份,龙船花根15~20份,金盏菊根5~10份,牛耳枫根10~15份和驱风通15~2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珍珠伞53份,狮子七16份,轮叶八宝51份,马蹬草11份,千打锤7份,小血藤38份,附地菜6份,五叶泡14份,独行千里36份,龙船花根18份,金盏菊根8份,牛耳枫根12份和驱风通17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100~2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0.5倍的微晶纤维素、0.3~0.5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6小时;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6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4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6小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胶囊剂
取珍珠伞530g,狮子七160g,轮叶八宝510g,马蹬草110g,千打锤70g,小血藤380g,附地菜60g,五叶泡140g,独行千里360g,龙船花根180g,金盏菊根80g,牛耳枫根120g和驱风通17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小时,粉碎过筛获得1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倍的微晶纤维素、0.3倍的淀粉、0.02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实施例2:汤剂
取珍珠伞50g,狮子七18g,轮叶八宝54g,马蹬草14g,千打锤5g,小血藤36g,附地菜9g,五叶泡12g,独行千里37g,龙船花根16g,金盏菊根6g,牛耳枫根15g和驱风通15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5cm,浸泡6小时;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6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3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浸泡3小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4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胶囊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8.4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42.4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剂LD50>42.4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84.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8.4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14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7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06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胶囊剂对三组小鼠(每组20只)按13.88、22.32和43.56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全部94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人,男性30人,女性20人,平均年龄(39.66±3.42)岁;对照组44人,男性28人,女性16人,平均年龄(38.85±3.1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症状: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部分患者仅为下肢放射痛;体征:下肢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肌力减退或反射减弱或消失;腰椎CT扫描示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气滞血瘀型:多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即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脊柱侧弯,多有固定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咳嗽时症状加重,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纳入标准:(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症状严重,疼痛难忍,影响生活和工作者。(2)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或有效,但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3)突发性腰椎间盘突出且有明确神经根受压受损症状无法缓解,并持续加剧者。(4)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功能丧失或有大小便失禁等明显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5)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气滞血瘀型。(6)患者愿意配合治疗方案及临床随访者。符合1~4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加上5、6两项即可纳入研究。
排除标准:(1)伴有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脊髓肿瘤等病变或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2)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且伴有相对临床症状的患者。(3)同时伴有其他心肺肝肾等重大疾病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4)患者不能治疗或随访中断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无手术禁忌症后,即行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常规使用脱水消炎、营养神经、止痛等对症治疗。标准开窗术式为:硬膜外麻醉,俯卧位,正中小切口,逐层切开显露上下椎板,剥离黄韧带并用刀片切除,一般切除上位腰椎椎板下部3~4mm,并咬除下位腰椎椎板上部的小部分,暴露突出的椎间盘,切开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用刮勺和髓核钳取出变性的椎间盘组织,若发现侧隐窝狭窄,用小骨刀切除关节突1/4~1/3,彻底减压后,以使受压神经根能自如上下移动1CM为准。最后,冲洗放置引流管,间断缝合各层组织。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胶囊剂每天1次,每次3粒,30天一个疗程,服用一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治愈: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50°~70°,劳累后有疼痛,休息后可缓解,除重体力劳动外,基本能胜任原工作或从事较轻工作。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直腿抬高试验50°以下,影响工作和生活。
随访方案:患者入院后即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的JOA评分表详细记录其术前评分,并于术后1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同时观察记录术前及术后的评分并计算其治疗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29-治疗前分值)×100%。
治疗结果:见以下表格。
表1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临床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38 10 2 48(96%)
对照组 44 29 11 4 40(90.91%)
通过表1可知,本发明中药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的比例和总有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跟踪随访1年,治疗组临床治愈的38例患者,无复发,复发率为0,且治疗组大多数术后3-4个月即可恢复工作;而对照组临床治愈的29例患者,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89%,且对照组大多数需要术后4-6个月才能恢复工作。
表2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前JOA评分 治疗后JOA评分 改善率
治疗组 50 7.85±0.77 24.68±0.53 79.57%
对照组 44 7.98±0.94 21.82±0.74 65.84%
通过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具体病例:曹某,男性,42岁。因“反复腰痛2年多”于2012年9月来我院就诊。病史:2年前曾因过度劳累伤及腰部,出现腰痛,一直未进行系统治疗,症状反复发作,近一月腰痛症状加重,疼痛难忍,伴左下肢后侧放射痛,舌紫暗,有瘀斑,脉弦紧。专科检查:腰5/骶1间隙及左侧压痛明显,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左足外侧及足跟感觉麻木,针刺觉减弱,左下肢膝键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消失。影像学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型。行开窗手术治疗,并给予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胶囊剂每次3粒,每天3次,连续服用30天,术后1年进行随访,患者腰痛及左下肢放射痛基本消失,能恢复日常生活即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珍珠伞,狮子七,轮叶八宝,马蹬草,千打锤,小血藤,附地菜,五叶泡,独行千里,龙船花根,金盏菊根,牛耳枫根和驱风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珍珠伞50~60份,狮子七15~25份,轮叶八宝50~60份,马蹬草10~20份,千打锤5~15份,小血藤35~45份,附地菜5~15份,五叶泡10~20份,独行千里35~45份,龙船花根15~25份,金盏菊根5~15份,牛耳枫根10~20份和驱风通15~25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珍珠伞50~55份,狮子七15~20份,轮叶八宝50~55份,马蹬草10~15份,千打锤5~10份,小血藤35~40份,附地菜5~10份,五叶泡10~15份,独行千里35~40份,龙船花根15~20份,金盏菊根5~10份,牛耳枫根10~15份和驱风通15~20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珍珠伞53份,狮子七16份,轮叶八宝51份,马蹬草11份,千打锤7份,小血藤38份,附地菜6份,五叶泡14份,独行千里36份,龙船花根18份,金盏菊根8份,牛耳枫根12份和驱风通17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100~2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0.5倍的微晶纤维素、0.3~0.5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6.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6小时;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6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4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6小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7.一种权利要求1至4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100~2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0.5倍的微晶纤维素、0.3~0.5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8.一种权利要求1至4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6小时;
第二步: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6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4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6小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CN201510632617.XA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1685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2617.XA CN105168501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2617.XA CN105168501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8501A true CN105168501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89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2617.XA Pending CN105168501A (zh) 2015-09-29 2015-09-29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8501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252A (zh) * 2002-07-24 2003-01-08 李如元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物组合物
CN103520432A (zh) * 2013-09-16 2014-01-22 王帅华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252A (zh) * 2002-07-24 2003-01-08 李如元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物组合物
CN103520432A (zh) * 2013-09-16 2014-01-22 王帅华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8442A (zh) 治疗跌打损伤的组合物及其药酒
CN103520432B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990079B (zh) 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腰肌劳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2286B (zh) 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7554A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
CN102935120B (zh)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熏蒸制剂、制备方法及熏蒸方法
CN105056116A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619A (zh) 治疗骨质增生、骨关节炎的中药
CN104740208A (zh) 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043038A (zh) 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药物制剂
CN104825956A (zh) 防治中风、康复筋骨关节的药
CN103830579B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5168501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15645503B (zh) 一种用于慢性疼痛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穴位贴敷膏剂
CN104524096B (zh) 一种治疗肝肾亏虚型痛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93796A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疼痛的外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18200B (zh) 一种专治颈椎病的外敷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2622A (zh)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关节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08605B (zh) 一种骨科外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25988A (zh) 一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6486B (zh) 一种用于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制剂
CN105920410A (zh) 一种壮阳补肾的中药丸
CN105998260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796813A (zh) 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囊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8344A (zh) 治疗骨刺的药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