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0213A - 起重物自重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和起重机改造方案 - Google Patents
起重物自重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和起重机改造方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10213A CN105110213A CN201510655716.XA CN201510655716A CN105110213A CN 105110213 A CN105110213 A CN 105110213A CN 201510655716 A CN201510655716 A CN 201510655716A CN 105110213 A CN105110213 A CN 1051102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fixed
- gib
- steel
- suspension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857 re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42 antagnos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8 reno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08 Crucible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8000005168 Intussuscep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6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7123 defens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08140 Ace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9 therm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起方式固定在回转支撑中心支撑座上,另一端以交接销的方式连接固定着可折叠的第一节吊臂,吊臂内是多节吊臂节并依次叠缩在第一节吊臂内的可伸缩变幅的吊臂。当起重作业时支起液压顶保持整车底盘平衡,支起支撑吊杆直立在转盘中心固定座上,吊臂平置固定在支撑吊杆顶端与支撑吊杆成丅形吊臂,吊臂尾部用钢丝绳拉接在转盘上的配重平衡机构杠杆动力臂上,起重物经吊臂以支撑吊杆为支点向上拉平衡机构的杠杆,经平衡机构把拉力分成转盘承重架前后四角受下压力、中间两支点受向上拉力并被支撑吊杆向下压力所扺消实现了平衡,保证了吊装作业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械,属于制造装备业,据体是起重机械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我国起重机械产业己经过了五十年的发展,综观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成为我国增幅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现己成为世界民用起重机械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
我国虽然用五十年时间的发展,起重机械的产量和应用已赶超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己成为生产应用大国,但是在技术性能,产品创新升级换代和提高起重能力安全性能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设备大型、重型化,如海洋打捞、火电、核电、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大型超大型桥梁建设、和大跨度超跨度、超高层的大型建筑物、绿色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匡架构构件装配式建筑新工艺,更凸显出起重机械的起重能力、吊装作业高度、范围等不足,为施应现代高速发展的工业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向着大型化和绿色建筑的需要,切实解决起重机械的更新、换代、升级,提高起重能力和优化作业范围,提高起重机械作业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半发明配重机构的起重机械,切实有效的提高起重能力和吊装作业的安全性能。结合我国的国情,报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利用我国现有起重机械存量世界最多的先决条件,科学有效的对起重机械进行改造升级,以适应我国各行各业高速发展需要和工业化现代化、设备大型化及装配式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新型的利用起重物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械和采用该配重平衡机构对现在正广泛使用着的起重机槭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起重能力和增强吊装作业安全性能。
本发明新型配重平衡构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充分利用力学结构,科学合理的配置受力点和受力方向,利用反向力在传递过程中把负作用力相互扺消平衡。
本发明的新型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械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釆用多套杠杆机构和多套定、动滑轮组经钢丝绳驱动,把起重物重量重力进行传递、转向、增减、分配最终实现回转支撑方框形机架的四个边角圴为向下压力,而中间左右边均为向上的拉力并与中心位置的支撑杆向下的压力扺消而平衡。
本发明的新型配重平衡机构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和有益效果是:取消了起重机械的配重物,用新型配重平衡机构,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为吊装作业配重平衡。
本发明的新型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械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和有益效果是:利用了三根圆柱形钢管用钢板作为固定连接盘,把平行并列的三根钢管一端面均匀嵌固在钢板连接盘内,另一端为各独立的三根钢管等距离形成三角形即为一节起重杆即固定杆,第二节的三根钢外径小于第一节三根钢的内径,第二节三根钢管并能插入相应用的一节三根钢管内,同样第三节三根钢管可插入第二节的三根钢管内,从而实现伸缩升降或变幅,利用三根钢管中间空间设置的液压顶驱动实现伸缩变幅,不仅利用了圆柱形钢管受弯曲力大和三角形稳定性,还解决了圆钢管做伸缩节容易旋转不能定位的难题。
本发明解决的第六个技术问题和有益效果是:新型配重平衡机构用途广泛,适用于各种固定式起重机械上、或各种移动轮式起重机械上、或各种履带式移动起重机械上,同时还可对现在广泛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改装,使用该配重平衡机构改善起重机械的使用范围、提高起重能力和吊装作业安全。
本发明的新型配重平衡机构的各种通用型起重机械和大型重型或超大型重型起重机械解决的第七个技术问题和有益效果是:由于科学充分利用力学结构及原理合理配置,全部或部分取消了配重物或起重机械的配重载重车,减少了设备的台数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新型移动轮式起重机械整体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无配重物的新型配重平衡机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为新型起重机械支撑杆与吊臂杆内的各三节液压顶己完全伸出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为新型移动轮式起重机械支撑起支撑杆并完全伸出三节杆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为新型移动轮式起重机械伸出支撑杆并支起吊臂杆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为新型移动轮式起重机械具备了最高起重高度和最大吊装作业范围示意图。
如图7所示,为新型重型或超大型重型起重机械安装在,起重机械底盘上的回转支撑机架上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新型起重机械的优点、特征和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种平衡机构的新型起重机械、和新型重型起重机械的结构及对现正广泛使用着的起重机械改造、升级的技术方案更简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再进一步详细续述如下: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作为配重平衡机构的,新型起重机械,它主要有吊机的整体底盘(1)、吊机底盘下部装有四套可伸缩、升降、承重支撑用来平衡吊机与地面基础的连接稳定的液压顶(2)、和固定在底盘上的回转支撑及承重机架(3)、回转支撑机架上固定着可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的机构(4)所组成,它的吊杆下端的固定连接盘和定位外直口(6)、(7)、插入固定在回转支撑架中心的吊杆固定座(5)内直口内并以交接销连接,连接在回转支撑前部的液压顶下支(8)、连接在回转支撑前部的液压顶下支点(9),当支撑起吊杆作业时,首先支撑吊杆的液压缸内供高压液压油,使液压顶以支点(8)为下支撑点、以支点(9)为上支撑点并顶起吊杆从平置在底盘托架上的吊杆顺时针旋转九十度,直到垂直站立在回转支撑中心位置,当向固定在第一节吊杆内的三节组合液压顶的液压缸内供高压液压油,在液压顶的作用下使第二节吊杆从第一节吊杆内伸出,同时吊臂与固定在第一节吊杆上的吊臂垫块(10)与吊臂托离,第三节吊杆从第二节吊杆内伸出,使第一节吊杆(11)内的第二节吊杆(12)和在第二节吊杆内的第三节吊杆(13)伸出使吊杆全部伸出达到吊装作业最高作业范围,随后利用第三节吊杆上端固定吊臂的交接销(14)经吊臂支撑液压顶底部支点与第三节吊杆连接销(15)和液压顶端支点与第一节吊臂(17)、套装在第一节吊臂内的第二节吊臂(18)和固定套装在第二节吊臂内的第三节吊臂端部的吊装钢丝绳滑轮(19)、起重副吊钩(20)和主吊钩(21),起吊重物之前,先把吊杆伸出适合被吊装物的起重高度,再利用支撑吊臂液压顶下端与吊杆交接销(15)为下支点、以液压顶端与第一节吊臂连接交接销(16)为上支点,向液压缸内供高压夜压油,在液压顶的顶升力作用下,使与吊杆平行直立的吊臂与吊杆连接交接销(14)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九十度,使吊臂平行趴接在吊杆顶端上形成丅字形,垂直吊杆的顶端,支撑连接平行吊臂(17),根据起重物距吊杆中心距离,利用吊臂(17)内侧的三节组合式液压顶经向液压缸内注入高压油,迫使液压缸的第一节活塞顶杆顶第二节吊臂伸缩节同时第二节活塞顶杆顶第三节吊臂伸缩节,从而实现了调整吊装作业范围的变幅功能,在调整吊杆升降和吊臂变幅范围的同时,利用起重绞车(47)、和钢拉链调整绞车(48)同步调整两根起重钢丝绳和两根钢拉链的松紧程度,以保持吊杆垂直、吊臂平行稳定的工作状态,当吊钩吊起重物时径吊臂端头(19)的定滑轮向下拉吊臂并以吊杆与吊臂交接销(14)一体的固定架为支点,使第一节吊臂尾部固定钢拉链的连接环(22)通过钢拉链向上拉固定在配重平衡机构中部左侧杠杆动力臂拉杆(25),使平衡机构上的左杠杆动力臂杆(26)右杠杆动力臂(36)和动力臂杆(37)同时受同等向上的拉力,并以固定在回转支撑架中部两侧的(27)、(38)为支点,使左杠杆阻力臂(28)、拉杆(29)向下拉上面杠杆动力臂(30)经支点(31)阻力臂(32)向上拉下边杠杆动力臂(33)经支点(34)把吊臂尾部向上的拉力变成向下的压力并压在了回转支撑架的左边架的后侧角架上,同时与左杠杆同样同等同向上的拉力,拉右中部杠杆动力臂(36)和动力臂杆(37)向上的力,经固定在回转支撑的右侧中部支点(38)使阻力臂(39)通过拉杆(40)向下拉上面杠杆动力臂(41)以(42)为支点经阻力臂(43)向上拉右下部杠杆动力臂(44)、拉杆(44)经固定在回转支撑架中部右侧的支点(45)转为向下的压力并压在回转支撑机架后右侧的边角架上,总之吊杆的左右各三套杠杆机构组合而成的配重平衡机,都是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经吊钩、起重钢丝绳、以吊臂至吊杆上端为动力臂、以吊杆上端以吊杆为支点、以吊杆上端至吊臂尾部为阻力臂,当吊钓吊起重物时,起重物重量经起重钢丝绳、吊臂端定滑轮为动力臂受力向下拉动力臂即吊臂、同时向下压支点即吊杆上端、并转为阻力臂即吊臂尾部向上拉两根钢拉链,两根钢拉链下端同时向上拉固定在回转支撑方框形机架中心上的配重平衡机构中部左右两杠杆动力臂,向上的拉力被配重平衡机构分配到回转支撑方框机架的四个角是向下的压力,而方框架中部左右两支点是向上的拉力却被吊杆向下的压力所抵消从而平衡,由其利用了力学结构的足多优点,把承担支撑升降调整吊装高度范围的吊杆,与承担吊装变幅调整吊装作业范围的吊臂分开,吊杆、吊臂均采用了无缝钢管受弯曲能力大受力均匀的优点,将三根钢管组合在同一三角形连接盘上,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且三钢管各自依次插接在相对应的钢管内实现伸缩式多节吊杆、吊臂,同时解决了圆管形伸缩式吊杆、吊臂容易旋转无法定位的难题,还利用了三根钢管端部,以三角形部置所形成的中心空间,设置驱动伸缩节液压顶,不仅使三根钢管受力均匀,还便于部置进出油管和液控部件的连接固定便于维护管理,利用起重物的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对现正广泛使用着的起重机械进行改进升级,具体改进方式:利用原起重机械的底盘和固定在底盘上的回转支撑,把原吊杆的下端改装在回转支撑的中心位置,拆除原吊杆顶端的起重吊钩、滑轮组、起重钢丝绳,新增加多节套叠组合可伸缩的吊臂和吊臂支撑液压顶及附件,吊杆的上端与吊臂的中部以交接销的方式连接,在支撑液压顶的作用下使吊臂与吊杆形成T形连接即为吊装作业状态,当转变为纵向并列平行情况下为折叠移动状态,把起重吊钓、滑轮组、起重钢丝绳改装到吊臂前端面,并用钢丝绳滑轮组或钢拉链把吊臂尾部,与配重平衡机构中部的杠杆动力臂相连接,用来传递来自起重物的重量传递给配重平衡机构进行平衡,再将所有液压系统的液压泵、液压控制部件、进出油管、液压顶和起重绞车、起重定动滑轮组、钢丝绳相连接并对原结构部件与改装部件的连接核对、调试达到改造技术标准和正常使用。
实施例2:如图7所示:一种旋转支撑杆和起重杆及平衡杆并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来配重平衡的新型大型、重型起重机械,它主要有整体固定底盘(1),和固定在底盘下部的调整平衡并与地面连接支撑的四套液压顶(2),及固定在底盘上的回转支撑方框机架(3),下端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中心的支撑杆(63)、起重杆(64)、平衡杆(65)和配重平衡机构(4)它以支撑杆为中心,支撑杆的下端(66)嵌固在回转支撑机架的中心,支撑杆的前下部以交接销连接方式,连接固定着起重杆的下端(68)和驱动起重杆变幅的液压顶下支点69)上支点(70)支撑杆后下部以交接销连接方式,连接固定着平衡杆下端(67)和驱动平衡杆变幅的液压顶下支点(71)上支点(72)支撑杆上端前后对应的两边分别连接着一套定滑轮组(76)、(77)经多根钢丝绳连接对应的两套动滑轮组(75)、(78)分别连接在起重杆上端后部和平衡杆上端前部,支撑杆与起重杆之间的两套滑轮组和支撑杆与平衡杆之间两套滑轮组的两根钢丝绳连接在支撑杆底部的变幅绞车(80)上,经变幅绞车驱动实现起重杆和平衡杆同时、同步、反向变幅,起重杆上端的定滑轮组(79)经多根起重钢丝绳连接着起重钩头内的动滑轮组,经起重钢丝绳顺起重杆背面向下连接在起重杆底部的起重绞车(81)内,经绞车驱动实现起重吊装作业,平衡杆上端后侧连接的定滑轮组(74)经多根钢丝绳连接在动滑轮组(73)内,动滑轮组向下端用钢拉链拉接在配重平衡机构中部左、右两套杠杆的动力臂连接拉杆(25)上,左右两套杠杆动力臂都是有一节固定节套装着两节伸缩节(26)组成,固定节内设置一套双节液压顶用来驱动两节伸缩节与平衡杆变幅范围的同步调整,来保证平衡杆上端定滑轮组经多根钢丝绳连接的动滑轮组,与连接并拉接在配重平衡机构上中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拉接点保持垂直并传递向上的拉力,经驱动钢丝绳连接在平衡杆底部的驱动绞车(82)内,经绞车驱动实现平衡杆上端定滑轮组(74)经多根钢丝绳连接的动滑轮组(73)之间的长短、松紧的调整,以保证起重杆(64)平衡杆(65)和平衡杆上端定滑轮组(74)至动滑轮组(73)之间钢丝绳与配重平衡机构中部的伸缩杠杆动力臂连接拉杆(25)之间的钢拉链保持同时、同步调整,当起重机械吊装作业时,利用变幅液压顶和变幅绞车(80)驱动起重杆和平衡杆同时、同幅度反向变幅,调整吊装作业的最佳起重高度和吊装作业范围,当起重吊钩(21)钢丝绳向下拉起重杆上端前部定滑轮组(79)同时经起重杆上端后部动滑轮组(78)拉支撑杆上端前部定滑轮组(77)经支撑杆上端后部定滑轮组(76)同时拉平衡杆上端前部动滑轮组(75)经平衡杆上端后部连接固定的定滑轮组(74)经多根钢丝绳和动滑轮组(73)经钢拉链向上拉回转支撑机架上配重平衡机构的左右两杠杆动力臂连接拉杆(25),使固定在支撑杆左右两侧的杠杆支点同时受向上的拉力,同时左右杠杆阻力臂向下拉上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使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前左右角的上部杠杆左右支点受向下的压力,使上部的左右杠杆阻力臂向上拉下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使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的中部左右两侧的两支点受向上的拉力,阻力臂端部受向下的压力并同时压在了回转支撑机架的后部左右角框上,可想而知起重物的自身重量传递给配重平衡机构(4)经左右上中下的六套杠杆装置把起重力分配給,回转支撑上的方框形机架的前后四角受向下的压力,同时分配给回转支撑上的方框机架中部左右侧即支撑杆左右侧受向上的拉力,这个力同时被支撑杆向下的压力抵消,加上四角同时受向下的压力,使其整个回转支撑的方框形机架保持平衡,主要是部置在回转支撑机架上的支撑杆,垂直中立在回转支撑机架的中心,前后是设置的等距、等高、等重、同一个变幅纹车驱动、同等变幅液压顶并同时、同幅度、反向运动变幅并且相互抵消反作用力,从而保持平衡,为此本专利的配重平衡机构,和大型、重型起重机械,从力学结构到配重平衡原理上,都凸显重型起重机械大幅度增加起重能力、增强稳定性、提高安全性的潜力,为向着大型、重型化发展垫定了坚实基础和技术保证,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技术方案,对现正在广泛使用着的通用型起重机械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大幅度增加起能力、吊装作业范围和吊装作业的稳定性及安全,具体改进方式:利用原起重机械的底盘和回转支撑,把原吊杆的下部改装到回转支撑的中国心位置改为支撑杆,在支撑杆的下端前部设置起重杆、后部设置平衡杆,分别在起重杆外侧下部和平衡杆外侧下部设置驱动变幅的液压顶,和协同两杆变幅的纹车及调整平衡杆与配重平衡机构连接松紧的驱动绞车、钢丝绳、定动滑轮组和钢拉链及相互连接装置,装配好起重杆上端的起重吊钩、滑轮组起重钢丝绳,将液压系统的液压泵、控制阀、进油、回油管、液压顶相互连接,检查核对全部原结构部件与改装部件的连接、调试达到改造技术标准和正常使用。
实施例3如图7所示:是一种固定支撑杆、旋转起重杆和平衡杆,并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超大重型起重机械,它的起重能力可从几千吨到上万吨不等,被起重物体积重量均超大、超重、超高,吊装作业范围较大、较高,吊装作业复杂难度大,一般来说在吊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暴风雨、台风的突然袭击,可能使正吊装作业的起重机械较高的支撑杆、起重杆、平衡杆轻着摆动失衡损坏回转支撑轴承造成事故、重着使起重机械整体失衡倾倒发生重大事故,为闭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在吊装作业时能承受恶劣气候的突然袭击,保证起重机械和起重物的安全,为此本专利的超大重型起重机械,在原大重型起重机械的基础上对结构又进一步作了调整优化、加强了平衡稳定措施,增强了吊装作业的稳定性安全性,大幅度增加了起重能力和吊装作业范围,使其从大重型起重机械改进升级为,超大型、超重型新型起重机械,它把原大重型新型起重机械,嵌固在回转支撑中心的支撑杆下端与回转支撑分离,把支撑杆下端用大口径钢管或铸钢做成的圆管做成连接盘,回转支撑的内盘为固定盘、外盘为旋转动盘。圆管的外径根据回转支撑轴承内盘内径为标准,经车床精加工,以较紧间隙配合的方式,把支撑杆下端圆管形连接盘插装在回转支撑轴承内盘内圆内,并与起重机械的底盘或地面基础固定为一体,即支撑杆从回转支撑轴承内盘内圆内以较紧配合间隙穿过并固定,然后再与起重机械的底盘或基础直接连接固定,并把支撑杆传递下来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底盘或地面基础,在支撑杆的上端嵌固一个有定盘和动盘轴承的转盘,转盘的内盘为固定盘、固定盘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端连接盘上并相互固定、定盘的上端连接固定着支撑杆顶,支撑杆顶上焊接固定着一个三十至六十毫米厚的钢板圆盘,钢板圆盘的上面圆周上,以三十度均分三百六十度圆周的方式焊接固定着十二个等间距的连接圆环,每个圆环上各连接固定着一根能承担五十吨以上拉力的钢拉链,钢拉链的下端用钢丝绳和调整钢丝绳松紧的紧绳绞车,紧绳绞车固定在地面承重地锚上,承重地锚均能具备承受三十吨或五十吨以上的拉力,采用以一百二度等圆周的三根钢拉链和钢丝绳经紧绳绞车与地面的承重地锚连接拉紧固定,用来防护在吊装作业时天气突变,当有暴风雨或台风的突然袭击时,如起重机械正吊装起重物正悬挂在高空中之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吊装作业的安全稳定,确保超大重型起重机械和起重物的安全,为此具体釆用连接着支撑杆顶端的十二根钢拉链中,其中相距角度一百二十度的三根钢拉链,经连接的钢丝绳和紧绳绞车与地面上的承重地锚连接拉紧固定,当吊装作业在变幅和旋转过程中,起重杆的吊装物和平衡杆上端,与连接配重平衡机构的钢拉链或钢丝绳,在旋转支撑驱动下当旋转到从支撑杆顶端拉紧连接在地面的承重地锚上的三根防护绳中的,其中一根钢拉链或钢丝绳阻碍起重杆或平衡杆旋转时,先暂时停止旋转吊装作业,以据阻碍旋转的防护拉绳位置,向旋转方向的前一根上端连接在支撑杆上端圆盘上向下垂吊着备用的防护绳,和与该防护拉绳向前后各相格一百二度位置的共三根防护拉绳,经紧绳绞车调整拉紧在相互对应的地面承重地锚上连接并紧固后,再把原三根防护拉绳撤除改用新固定好的三根防护绳来承担防护任务,才能启动吊装作业,并根据吊装作业实际需要的旋转角度,依次调换防护绳的角度实施防护,确保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釆取应急预防方案来安全稳定完成吊装作业任务,还釆取了把支撑杆上端转盘的外盘为动盘,可围绕支撑杆三百六十度往复旋转,把原支撑杆前后的两个定滑轮组(76)、(77)改为动滑轮组,并各自连接固定在,支撑杆上端转盘的动盘相对应的两边上,即转盘动盘直径外圆周的两个对应位置上,把原来固定在起重杆上端的动滑轮组(78)改为定滑组固定在起重杆上端内侧并把驱动钢丝绳向下连接经起重杆下端的定滑轮转向到支撑杆下端定滑轮再转向连接到支撑杆下端的原绞车(80)内,再把平衡杆原动滑轮组(75)改为定滑轮组固定在平衡杆上端内侧,并把驱动钢丝绳向下经平衡杆下端的定滑轮转向到支撑杆下端定滑轮再转向连接到支撑杆下端原绞车(80)内,即支撑杆下端的驱动纹车(80)内的两根钢丝绳分别驱动起重杆和平衡杆变幅的两根钢丝绳仍然共用一个绞车(80)并同时、同步、同幅度通过两根钢丝绳分别驱动起重杆和平衡杆两杆同时、同步、同幅度反方向变幅,但两根钢丝绳必须改为从绞车(80)绕绳滚桶内引出后,各经一个定滑轮把两根并排的钢丝绳改变为向着一左一右反向部置,一根经起重杆下部内的定滑轮转向上连接到变幅定滑轮组内,另一根钢丝绳经平衡杆下部的定滑轮转向上连接到平衡杆上端固定的变幅定滑轮组内,在驱动绞的驱动下实现起重杆与平衡杆同时、同步、同幅度反方向变幅和起重吊装作业,在回转支撑方框机架的四个角下部各固定一立轴,立轴下端固定在一平轴中间形成倒丅形,立轴左右平轴上各装配一承重轮,四角共按装八个承重轮,八个承重轮滚轧固定在起重机械底盘上的圆环形轨道上,当吊装作业时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四角的八个承重轮,滚轧着固定在起重机械底盘上圆环形轨道上并与回转支撑同时、同步、同向转动、同时把起重杆和平衡杆向下的压力以滑动移动方式传递给起重机械底盘上,经底盘传递给地面或地面基础上,它不仅大幅度减轻了回转支撑轴承的负荷,还增加了比回转支撑轴承支撑点直径大二三倍的八轮滚轧圆环形轨道式的大直径回转支撑,增加了吊装作业的稳定和安全,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当起重吊钩吊起重物时与所起重物的重量相等的力经起重定滑轮组向下拉起重杆上端,这个力一部分经起重杆向下传给回传支撑,另一部分经起重杆上端后部定滑轮组拉支撑杆上端前部动滑轮组,经支撑杆上端后部动滑轮组同时拉平衡杆上端前部定滑轮组,经平衡杆上端后部连接固定的定滑轮组,经多根钢丝绳和动滑轮组,经钢拉链向上拉回转支撑机架上的,配重平衡机构左右两杠杆动力臂连接拉杆,使固定在支撑杆左右两侧的杠杆支点同时受向上的拉力,同时左右杠杆阻力臂向下拉上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使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前左右角的上部杠杆左右支点受向下的压力,使上部的左右杠杆阻力臂向上拉下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使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的两支点受向上的拉力,阻力臂端部受向下的压力并同时压在了回转支撑机架的后部左右角框上,可想而知起重物的自身重量传递给配重平衡机构经左右上中下的六套杠杆装置把起重力分配給,回转支撑上的方框形机架的前后四角受向下的压力,同时分配给回转支撑上的方框机架中部左右侧即支撑杆左右侧受向上的拉力,这个力同时被同一个方框架四角向下的压力抵消,使其整个回转支撑的方框形机架保持平衡,主要是部置在回转支撑机架上的支撑杆,垂直中立在回转支撑机架的中心,前后是设置的等距、等高、等重、同一个变幅纹车驱动、同等变幅液压顶并同时、同幅度、反向运动变幅并且相互抵消反作用力,从而保持平衡,为此半发明的配重平衡机构,和超大型、重型起重机械,从力学结构到配重平衡原理上,都凸显重型起重机械大幅度增加起重能力、增强稳定性、提高安全性的潜力,为向着大型、重型化发展垫定了坚实基础和技术保证,为此大幅度增加了承载能力和吊装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新型起重机械,和利用新型的配重平衡机构对现正广泛使用着的起重机械,进行改造升级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均为较佳实施例方案,并不以限制半发明技术方案,凡在半发明起重机械的原理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改进等,都应包含在半发明起重机械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作为配重平衡机构的新型起重机械,它主要有吊机的整体底盘(1)、吊机底盘下部装有四套可伸缩、升降、承重支撑用来平衡吊机与地面基础的连接稳定的液压顶(2)、和固定在底盘上的回转支撑及承重机架(3)、回转支撑机架上固定着可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的机构(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它的吊杆下端的固定连接盘和定位外直口(6)、(7)、插入固定在回转支撑架中心的吊杆固定座(5)内直口内并以交接销连接,连接在回转支撑前部的液压顶下支(8)、连接在回转支撑前部的液压顶下支点(9),当支撑起吊杆作业时,首先支撑吊杆的液压缸内供高压液压油,使液压顶以支点(8)为下支撑点、以支点(9)为上支撑点并顶起吊杆从平置在底盘托架上的吊杆顺时针旋转九十度,直到垂直站立在回转支撑中心位置,当向固定在第一节吊杆内的三节组合液压顶的液压缸内供高压液压油,在液压顶的作用下使第二节吊杆从第一节吊杆内伸出,同时吊臂与固定在第一节吊杆上的吊臂垫块(10)与吊臂托离,第三节吊杆从第二节吊杆内伸出,使第一节吊杆(11)内的第二节吊杆(12)和在第二节吊杆内的第三节吊杆(13)伸出使吊杆全部伸出达到吊装作业最高作业范围,随后利用第三节吊杆上端固定吊臂的交接销(14)经吊臂支撑液压顶底部支点与第三节吊杆连接销(15)和液压顶端支点与第一节吊臂(17)、套装在第一节吊臂内的第二节吊臂(18)和固定套装在第二节吊臂内的第三节吊臂端部的吊装钢丝绳滑轮组(19)、起重副吊钩(20)和主吊钩(21),起吊重物之前,先把吊杆伸出适合被吊装物的起重高度,再利用支撑吊臂液压顶下端与吊杆交接销(15)为下支点、以液压顶端与第一节吊臂连接交接销(16)为上支点,向液压缸内供高压夜压油,在液压顶的顶升力作用下,使与吊杆平行直立的吊臂与吊杆连接交接销(14)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九十度,使吊臂平行趴接在吊杆顶端上形成丅字形垂直吊杆的顶端,支撑连接平行吊臂(17),根据起重物距吊杆中心距离,利用吊臂(17)内侧的三节组合式液压顶经向液压缸内注入高压油,迫使液压缸的第一节活塞顶杆顶第二节吊臂伸缩节同时第二节活塞顶杆顶第三节吊臂伸缩节,从而实现了调整吊装作业范围的变幅功能,在调整吊杆升降和吊臂变幅范围的同时,利用起重绞车(47)、和钢拉链调整绞车(48)同步调整两根起重钢丝绳和两根钢拉链的松紧程度,以保持吊杆垂直、吊臂平行稳定的工作状态,当吊钩吊起重物时径吊臂端头(19)的定滑轮向下拉吊臂并以吊杆与吊臂交接销(14)一体的固定架为支点,使第一节吊臂尾部固定钢拉链的连接环(22)通过钢拉链向上拉固定在配重平衡机构中部左侧杠杆动力臂拉杆(25),使平衡机构上的左杠杆动力臂杆(26)右杠杆动力臂(36)和动力臂杆(37)同时受同等向上的拉力,并以固定在回转支撑架中部两侧的(27)、(38)为支点,使左杠杆阻力臂(28)、拉杆(29)向下拉上面杠杆动力臂(30)经支点(31)阻力臂(32)向上拉下边杠杆动力臂(33)经支点(34)把吊臂尾部向上的拉力变成向下的压力并压在了回转支撑架的左边架的后侧角架上,同时与左杠杆同样同等同向上的拉力,拉右中部杠杆动力臂(36)和动力臂杆(37)向上的力,经固定在回转支撑的右侧中部支点(38)使阻力臂(39)通过拉杆(40)向下拉上面杠杆动力臂(41)以(42)为支点经阻力臂(43)向上拉右下部杠杆动力臂(44)、拉杆(44)经固定在回转支撑架中部右侧的支点(45)转为向下的压力并压在回转支撑机架后右侧的边角架上,总之吊杆的左右各三套杠杆机构组合而成的配重平衡机,都是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经吊钩、起重钢丝绳、以吊臂至吊杆上端为动力臂、以吊杆上端以吊杆为支点、以吊杆上端至吊臂尾部为阻力臂,当吊钓吊起重物时,起重物重量经起重钢丝绳、吊臂端定滑轮为动力臂受力向下拉动力臂即吊臂、同时向下压支点即吊杆上端、并转为阻力臂即吊臂尾部向上拉两根钢拉链,两根钢拉链下端同时向上拉固定在回转支撑方框形机架中心上的配重平衡机构中部左右两杠杆动力臂,向上的拉力被配重平衡机构分配到回转支撑方框机架的四个角是向下的压力,而方框架中部左右两支点是向上的拉力却被吊杆向下的压力所抵消从而平衡,由其利用了力学结构的足多优点,把承担支撑升降调整吊装高度范围的吊杆,与承担吊装变幅调整吊装作业范围的吊臂分开其特征在于,吊杆、吊臂均采用了无缝钢管受弯曲能力大受力均匀的优点,将三根钢管组合在同一三角形连接盘上,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且三钢管各自依次插接在相对应的钢管内实现伸缩式多节吊杆、吊臂,同时解决了圆管形伸缩式吊杆、吊臂容易旋转无法定位的难题,还利用了三根钢管端部,以三角形部置所形成的中心空间,设置驱动伸缩节液压顶,不仅使三根钢管受力均匀,还便于部置进出油管和液控部件的连接固定便于维护管理,利用起重物的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对现正广泛使用着的起重机械进行改进升级,具体改进方式:利用原起重机械的底盘和固定在底盘上的回转支撑,把原吊杆的下端改装在回转支撑的中心位置,拆除原吊杆顶端的起重吊钩、滑轮组、起重钢丝绳,新增加多节套叠组合可伸缩的吊臂和吊臂支撑液压顶及附件,吊杆的上端与吊臂的中部以交接销的方式连接,在支撑液压顶的作用下使吊臂与吊杆形成T形连接即为吊装作业状态,当转变为纵向并列平行情况下为折叠移动状态,把起重吊钓、滑轮组、起重钢丝绳改装到吊臂前端面,并用钢丝绳滑轮组或钢拉链把吊臂尾部,与配重平衡机构中部的杠杆动力臂相连接,用来传递来自起重物的重量传递给配重平衡机构进行平衡,再将所有液压系统的液压泵、液压控制部件、进出油管、液压顶和起重绞车、起重定动滑轮组、钢丝绳相连接,检查核对原部件与改造后部件的连接调试达到改造技术标准和正常使用。
2.一种旋转支撑杆和起重杆及平衡杆并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来配重平衡的新型大型、重型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有整体固定底盘(1),和固定在底盘下部的调整平衡并与地面连接支撑的四套液压顶(2),及固定在底盘上的回转支撑方框机架(3),下端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中心的支撑杆(63)、起重杆(64)、平衡杆(65)和配重平衡机构(4)组成其特征在于,它以支撑杆为中心,支撑杆的下端(66)嵌固在回转支撑机架的中心,支撑杆的前下部以交接销连接方式,连接固定着起重杆的下端(68)和驱动起重杆变幅的液压顶下支点69)上支点(70)支撑杆后下部以交接销连接方式,连接固定着平衡杆下端(67)和驱动平衡杆变幅的液压顶下支点(71)上支点(72)支撑杆上端前后对应的两边分别连接着一套定滑轮组(76)、(77)经多根钢丝绳连接对应的两套动滑轮组(75)、(78)分别连接在起重杆上端后部和平衡杆上端前部,支撑杆与起重杆之间的两套滑轮组和支撑杆与平衡杆之间两套滑轮组的两根钢丝绳连接在支撑杆底部的变幅绞车(80)上,经变幅绞车驱动实现起重杆和平衡杆同时、同步、反向变幅,起重杆上端的定滑轮组(79)经多根起重钢丝绳连接着起重钩头内的动滑轮组,经起重钢丝绳顺起重杆背面向下连接在起重杆底部的起重绞车(81)内,经绞车驱动实现起重吊装作业,平衡杆上端后侧连接的定滑轮组(74)经多根钢丝绳连接在动滑轮组(73)内,动滑轮组向下端用钢拉链拉接在配重平衡机构中部左、右两套杠杆的动力臂连接拉杆(25)上,左右两套杠杆动力臂都是有一节固定节套装着两节伸缩节(26)组成,固定节内设置一套双节液压顶用来驱动两节伸缩节与平衡杆变幅范围的同步调整,来保证平衡杆上端定滑轮组经多根钢丝绳连接的动滑轮组,与连接并拉接在配重平衡机构上中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拉接点保持垂直并传递向上的拉力,经驱动钢丝绳连接在平衡杆底部的驱动绞车(82)内,经绞车驱动实现平衡杆上端定滑轮组(74)经多根钢丝绳连接的动滑轮组(73)之间的长短、松紧的调整,以保证起重杆(64)平衡杆(65)和平衡杆上端定滑轮组(74)至动滑轮组(73)之间钢丝绳与配重平衡机构中部的伸缩杠杆动力臂连接拉杆(25)之间的钢拉链保持同时、同步调整,当起重机械吊装作业时,利用变幅液压顶和变幅绞车(80)驱动起重杆和平衡杆同时、同幅度反向变幅,调整吊装作业的最佳起重高度和吊装作业范围,当起重吊钩(21)钢丝绳向下拉起重杆上端前部定滑轮组(79)同时经起重杆上端后部动滑轮组(78)拉支撑杆上端前部定滑轮组(77)经支撑杆上端后部定滑轮组(76)同时拉平衡杆上端前部动滑轮组(75)经平衡杆上端后部连接固定的定滑轮组(74)经多根钢丝绳和动滑轮组(73)经钢拉链向上拉回转支撑机架上配重平衡机构的左右两杠杆动力臂连接拉杆(25),使固定在支撑杆左右两侧的杠杆支点同时受向上的拉力,同时左右杠杆阻力臂向下拉上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使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前左右角的上部杠杆左右支点受向下的压力,使上部的左右杠杆阻力臂向上拉下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使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的中部左右两侧的两支点受向上的拉力,阻力臂端部受向下的压力并同时压在了回转支撑机架的后部左右角框上,可想而知起重物的自身重量传递给配重平衡机构(4)经左右上中下的六套杠杆装置把起重力分配給,回转支撑上的方框形机架的前后四角受向下的压力,同时分配给回转支撑上的方框机架中部左右侧即支撑杆左右侧受向上的拉力,这个力同时被支撑杆向下的压力抵消,加上四角同时受向下的压力,使其整个回转支撑的方框形机架保持平衡,其特的是部置在回转支撑机架上的支撑杆,垂直中立在回转支撑机架的中心,前后是设置的等距、等高、等重、同一个变幅纹车驱动、同等变幅液压顶并同时、同幅度、反向运动变幅并且相互抵消反作用力,从而保持平衡,为此本发明的配重平衡机构,和大型、重型起重机械,从力学结构到配重平衡原理上,都凸显重型起重机械大幅度增加起重能力、增强稳定性、提高安全性的潜力,为向着大型、重型化发展垫定了坚实基础和技术保证,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技术方案,对现正在广泛使用着的通用型起重机械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大幅度增加起能力、吊装作业范围和吊装作业的稳定性及安全,具体改进方式:利用原起重机械的底盘和回转支撑,把原吊杆的下部改装到回转支撑的中国心位置改为支撑杆,在支撑杆的下端前部设置起重杆、后部设置平衡杆,分别在起重杆外侧下部和平衡杆外侧下部设置驱动变幅的液压顶,和协同两杆变幅的纹车及调整平衡杆与配重平衡机构连接松紧的驱动绞车、钢丝绳、定动滑轮组和钢拉链及相互连接装置,装配好起重杆上端的起重吊钩、滑轮组起重钢丝绳,将液压系统的液压泵、控制阀、进油、回油管、液压顶相互连接,检查核对全部原结构部件与改装部件的连接、调试达到改造技术标准和正常使用。
3.一种固定支撑杆、旋转起重杆和平衡杆,并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超大重型起重机械,它的起重能力可从几千吨到上万吨不等,被起重物体积重量均超大、超重、超高,吊装作业范围较大、较高,吊装作业复杂难度大,一般来说在吊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暴风雨、台风的突然袭击,可能使正吊装作业的起重机械较高的支撑杆、起重杆、平衡杆轻着摆动失衡损坏回转支撑轴承造成事故、重着使起重机械整体失衡倾倒发生重大事故,为闭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在吊装作业时能承受恶劣气候的突然袭击,保证起重机械和起重物的安全,为此本发明的超大重型起重机械,在原大重型起重机械的基础上对结构又进一步作了调整优化、加强了平衡稳定措施,增强了吊装作业的稳定性安全性,大幅度增加了起重能力和吊装作业范围,使其从大重型新型起重机械改进升级为,超大型、超重型新型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它把原大重型新型起重机械,嵌固在回转支撑中心的支撑杆下端与回转支撑分离,把支撑杆下端用大口径钢管或铸钢做成的圆管做成连接盘,回转支撑的内盘为固定盘、外盘为旋转动盘。圆管的外径根据回转支撑轴承内盘内径为标准,经车床精加工,以较紧间隙配合的方式,把支撑杆下端圆管形连接盘插装在回转支撑轴承内盘内圆内,并与起重机械的底盘或地面基础固定为一体,即支撑杆从回转支撑轴承内盘内圆内以较紧配合间隙穿过并固定,然后再与起重机械的底盘或基础直接连接固定,并把支撑杆传递下来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底盘或地面基础,在支撑杆的上端嵌固一个有定盘和动盘轴承的转盘,转盘的内盘为固定盘、固定盘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端连接盘上并相互固定、定盘的上端连接固定着支撑杆顶,支撑杆顶上焊接固定着一个三十至六十毫米厚的钢板圆盘,钢板圆盘的上面圆周上,以三十度均分三百六十度圆周的方式焊接固定着十二个等间距的连接圆环,每个圆环上各连接固定着一根能承担五十吨以上拉力的钢拉链,钢拉链的下端用钢丝绳和调整钢丝绳松紧的紧绳绞车,紧绳绞车固定在地面承重地锚上,承重地锚均能具备承受三十吨或五十吨以上的拉力,采用以一百二度等圆周的三根钢拉链和钢丝绳经紧绳绞车与地面的承重地锚连接拉紧固定,用来防护在吊装作业时天气突变,当有暴风雨或台风的突然袭击时,如起重机械正吊装起重物正悬挂在高空中之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吊装作业的安全稳定,确保超大重型起重机械和起重物的安全,为此具体釆用连接着支撑杆顶端的十二根钢拉链中,其中相距角度一百二十度的三根钢拉链,经连接的钢丝绳和紧绳绞车与地面上的承重地锚连接拉紧固定,当吊装作业在变幅和旋转过程中,起重杆的吊装物和平衡杆上端,与连接配重平衡机构的钢拉链或钢丝绳,在旋转支撑驱动下当旋转到从支撑杆顶端拉紧连接在地面的承重地锚上的三根防护绳中的,其中一根钢拉链或钢丝绳阻碍起重杆或平衡杆旋转时,先暂时停止旋转吊装作业,以据阻碍旋转的防护拉绳位置,向旋转方向的前一根上端连接在支撑杆上端圆盘上向下垂吊着备用的防护绳,和与该防护拉绳向前后各相格一百二度位置的共三根防护拉绳,经紧绳绞车调整拉紧在相互对应的地面承重地锚上连接并紧固后,再把原三根防护拉绳撤除改用新固定好的三根防护绳来承担防护任务,才能启动吊装作业,并根据吊装作业实际需要的旋转角度,依次调换防护绳的角度实施防护,确保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釆取应急预防方案来安全稳定完成吊装作业任务,还釆取了把支撑杆上端转盘的外盘为动盘,可围绕支撑杆三百六十度往复旋转,把原支撑杆前后的两个定滑轮组(76)、(77)改为动滑轮组,并各自连接固定在,支撑杆上端转盘的动盘相对应的两边上,即转盘动盘直径外圆周的两个对应位置上,把原来固定在起重杆上端的动滑轮组(78)改为定滑组固定在起重杆上端内侧并把驱动钢丝绳向下连接经起重杆下端的定滑轮转向到支撑杆下端定滑轮再转向连接到支撑杆下端的原绞车(80)内,再把平衡杆原动滑轮组(75)改为定滑轮组固定在平衡杆上端内侧,并把驱动钢丝绳向下经平衡杆下端的定滑轮转向到支撑杆下端定滑轮再转向连接到支撑杆下端原绞车(80)内,即支撑杆下端的驱动纹车(80)内的两根钢丝绳分别驱动起重杆和平衡杆变幅的两根钢丝绳仍然共用一个绞车(80)并同时、同步、同幅度通过两根钢丝绳分别驱动起重杆和平衡杆两杆同时、同步、同幅度反方向变幅,但两根钢丝绳必须改为从绞车(80)绕绳滚桶内引出后,各经一个定滑轮把两根并排的钢丝绳改变为向着一左一右反向部置,一根经起重杆下部内的定滑轮转向上连接到变幅定滑轮组内,另一根钢丝绳经平衡杆下部的定滑轮转向上连接到平衡杆上端固定的变幅定滑轮组内,在驱动绞的驱动下实现起重杆与平衡杆同时、同步、同幅度反方向变幅和起重吊装作业,在回转支撑方框机架的四个角下部各固定一立轴,立轴下端固定在一平轴中间形成倒丅形,立轴左右平轴上各装配一承重轮,四角共按装八个承重轮,八个承重轮滚轧固定在起重机械底盘上的圆环形轨道上,当吊装作业时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四角的八个承重轮,滚轧着固定在起重机械底盘上圆环形轨道上并与回转支撑同时、同步、同向转动、同时把起重杆和平衡杆向下的压力以滑动移动方式传递给起重机械底盘上,经底盘传递给地面或地面基础上,它不仅大幅度减轻了回转支撑轴承的负荷,还增加了比回转支撑轴承支撑点直径大二三倍的八轮滚轧圆环形轨道式的大直径回转支撑,增加了吊装作业的稳定和安全,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的主要原理和技术特征主要提现在,当起重吊钩吊起重物时与所起重物的重量相等的力经起重定滑轮组向下拉起重杆上端,这个力一部分经起重杆向下传给回传支撑,另一部分经起重杆上端后部定滑轮组拉支撑杆上端前部动滑轮组,经支撑杆上端后部动滑轮组同时拉平衡杆上端前部定滑轮组,经平衡杆上端后部连接固定的定滑轮组,经多根钢丝绳和动滑轮组,经钢拉链向上拉回转支撑机架上的,配重平衡机构左右两杠杆动力臂连接拉杆,使固定在支撑杆左右两侧的杠杆支点同时受向上的拉力,同时左右杠杆阻力臂向下拉上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使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前左右角的上部杠杆左右支点受向下的压力,使上部的左右杠杆阻力臂向上拉下部的左右杠杆动力臂,使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的两支点受向上的拉力,阻力臂端部受向下的压力并同时压在了回转支撑机架的后部左右角框上,可想而知起重物的自身重量传递给配重平衡机构经左右上中下的六套杠杆装置把起重力分配給,回转支撑上的方框形机架的前后四角受向下的压力,同时分配给回转支撑上的方框机架中部左右侧即支撑杆左右侧受向上的拉力,这个力同时被同一个方框架四角向下的压力抵消,使其整个回转支撑的方框形机架保持平衡,其特的是部置在回转支撑机架上的支撑杆,垂直中立在回转支撑机架的中心,前后是设置的等距、等高、等重、同一个变幅纹车驱动、同等变幅液压顶并同时、同幅度、反向运动变幅并且相互抵消反作用力,从而保持平衡,为此半发明的配重平衡机构,和超大型、重型起重机械,从力学结构到配重平衡原理上,都凸显重型起重机械大幅度增加起重能力、增强稳定性、提高安全性的潜力,为向着大型、重型化发展垫定了坚实基础和技术保证,为此大幅度增加了承载能力和吊装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来配重平衡机构的发明起重机械,适用于各种固定式起重机械、或各种移动轮式起重机械、或各种移动履带式起重机械其特点在于,它省去了庞大的配重物、大幅度减轻了起重机械的自身重量、减少了回转支撑轴承承受的径向、轴向受力负何,以据所起重物的自身重量的增减,同时、同步自动增减所需配重实其保持平衡,提高括大了吊装作业的稳定性、作业范围、降低了制造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起重能力和吊装作业安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来配重平衡机构的新型起重机械的起重吊杆其特征在于,它充分利用了圆柱形钢管的承受弯曲能力大受力均匀的优点,和三角形的稳定性,用三角形钢板连接盘,把三根钢管端面等距离嵌固在一块三角形钢板端面上,并保持三根钢管纵向平行,形成三角形端面的单节吊杆或吊臂,并依次将第三节吊杆或吊臂的三根钢管插入第二节吊杆或吊臂对应的三根钢管内,第二节吊杆或吊臂的三根钢管对应插入第一节吊杆或吊臂的三根钢管内,也有效的解决了圆柱型钢管做伸缩式吊杆或吊臂时,容易发生旋转和无法定位的难题,在驱动液压顶的作用下实现了多节吊杆或吊臂的伸缩升降、变幅功能,利用三根管之间的中心空间设置驱动吊杆或吊臂伸缩的液压顶,使三根钢管受力均匀,便于连接固定进、出液压油管路和液控部件,更利于保养维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机械的吊杆和吊臂其特征在于,它是用钢板、无缝钢管或螺旋钢管或高强度金融材料生产制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机械的吊杆其特征在于,它的下端以可折叠以交接销方式连接固定嵌固在回转支撑机架中心的吊杆底座上,当吊装作业时吊杆始终保持垂直站立在回转支撑的中心并承担着调整吊装高度的作业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机械的吊臂其特征在于,吊臂在吊装作业时始终水平连接固定在吊杆的顶端,并承担变幅调整吊装作业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的配重平衡机构,用钢板、型钢、或各种金属材料经过焊接或锻造或铸造生产制造,利用它可对现正广泛使用着的起重机械进行改装升级其特征在于,利用半发明配重平衡机构对正广泛使用着的起重机械进行改进,使其扩大使用范围、增加起重能力和提高吊装作业安全,利用起重物的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对现正广泛使用着的起重机械进行改进升级,具体改进方式:利用原起重机械的底盘和底盘上面装配固定动力、液压系统、绞车、回转支撑、吊杆等,把原吊杆的下端改装在回转支撑的中心位置,拆除原吊杆顶端的起重吊钩、滑轮组、起重钢丝绳,把原吊杆改为支撑杆,新增加多节套叠组合可伸缩的吊臂和吊臂支撑液压顶及附件,把改装后的支撑杆的上端与吊臂的中部以交接销的方式连接,并设置支撑液压顶来驱动吊臂与支撑杆形成T形连接即为吊装作业状态,当转变为纵向并列平行情况下为折叠移动状态,把起重吊钓、滑轮组、起重钢丝绳改装到吊臂前节前端上,吊臂的后尾部用钢丝绳滑轮组或钢拉链与配重平衡机构中部的杠杆动力臂相连接,用来传递来自起重物的重力传递给配重平衡机构进行平衡,将所有液压系统的液压泵、液压控制部件、进出油管、液压顶和起重绞车、起重定动滑轮组、钢丝绳相连接并对原结构部件,与改装部件的连接进行核对和对全部原结构部件与改装部件的连接、装配、调整达到改装的技术方案和正常使用标准。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起重物的自身重量来配重平衡机构的半发明大型、重型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它这种配重平衡机构适用于各种固定式起重机械、或各种移动轮式起重机械或各种移动履带式起重机械的配重平衡。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型、重型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它不仅利用了起重物的自身重量,通过配重平衡机构有效的对起重机械进行配重平衡,还充分科学的利用力学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力与力的传递和平衡,采取了层层设防、步步对应扺消、环环相扣的思路,把支撑杆部置在回转支撑的中心,支撑杆的前后等距、等高、等重量相互对应在支撑杆的前部为起重杆后部为平衡杆,起重杆和平衡杆的支撑驱动变幅的液压缸都是同型号、同中心距、反向同角度相互对应安装在前后各外侧,起重杆和平衡杆不仅用同一变幅绞车还与配重平衡机构上的可伸缩杠杆动力臂同时、同步同幅度变幅,始终保持着起重杆和平衡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同时、同步、同幅度增减但变动的方向相反均部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和同一平面上所以相互扺消了负作用力使其平衡。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新型大型、重型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它的支撑杆和起重杆及平衡杆,均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上的一个平面上,可采取把固定在回转支撑机架上的支撑杆、起重杆和平衡杆及附件都固定在一个平面上的固定架上,并在回转支撑的机架上设置一个固定坐,与固定支撑杆、起重杆、平衡杆的固定机架以交接销的连接方式相连接,经交接销可把支撑杆、起重杆、平衡杆并列折叠平行在移动底盘支撑托架上,提现了折叠移动功能括大了使用范围,它的支撑杆、起重杆、平衡杆用型钢或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造而成,可制造成固定长度或高度,也可根据实际用途制造成多单节组合成的支撑杆、起重杆、平衡杆,把若干个单节杆经连接固定组装成型,可根据起重高度、吊作业范围来确定支撑杆、起重杆、平衡杆的高度,或长度或制造成支撑杆、起重杆和平衡杆内设置多节液压顶驱动伸缩调整支撑杆、起重杆、平衡杆的高度或长度有效的增加了作业功能扩大使用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技术方案适应现正广泛使用的各种大型、重型起重机械的改造升级其特征在于,利用半发明配重平衡机构对现正广泛使用着的起重机械进行改进,可大幅度增加起重能力,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吊装作业安全,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对正在广泛使用着的重要型起重机械进行改进升级具体改进方式:利用原起重机械的底盘和底盘上的动力、液压系统、绞车、起重钢丝绳、定动滑轮回转支撑、吊杆等,把原吊杆的下端改装到回转支撑的中心位置改为支撑杆,在支撑杆的下端前部设置起重杆、后部设置平衡杆,分别在起重杆外侧下部和平衡杆外侧下部设置驱动变幅的液压顶和协同两杆变幅的纹车及调整平衡杆与配重平衡机构连接松紧的驱动绞车、钢丝绳、定动滑轮组和钢拉链及相互连接装置,装配好起重杆上端的起重吊钩、滑轮组起重钢丝绳,将液压系统的液压泵、控制阀、进油、回油管、液压顶相互连接,核对全部原结构部件与改装部件的连接、装配、调整达到改装的技术方案和正常使用标准。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发明利用自身起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超大重型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它特别适用于各种固定式超大超重型起重机械,或移动轮式起重械和移动履带式超大超重型起重机械。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发明利用起重物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超大超重型起重机械其特征在于于,它的支撑杆、起重杆和平衡杆及配重平衡机,用各钢板型钢或各种金属材料经焊接、锻造、铸钢成型制造生产。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大重型起重机械的支撑杆、起重杆和平衡杆其特征在于,它是根据起重机械的额定起重能、起重高度和吊装作业范围,生产制造成支撑杆节、起重杆节和平衡杆节,支撑杆、起重杆、平衡杆杆节的两端面可做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每节杆的两端连接以交接销方式连接固定,或以法兰盘内外直口连接方式连接固定,或是用大囗径钢管,大口径钢管两端焊接固定着大口径整体法兰连接盘,法兰连接盘的一端为内圆内直口、另一端为外圆外直口,当两个支撑杆节或两个起重杆或两个平衡杆节,相互连接时,把一端法兰连接盘外圆外直口插入另一节端法兰连接盘的内圆内直口内,紧固法兰盘固定螺栓,使两法兰连接盘连接固定为一体,即两节支撑杆节或两节起重杆节或两节平衡杆节相互连接为一体,这样依次将多节支撑杆节、多节起重杆节和多节平衡杆节相互连接固定,形成多节组合成的整体支撑杆或多节组合成的整体起重杆或多节组合成的整体平衡杆。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发明利用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利用起重物重量配重平衡机构是用各种型钢、或各种金属材料经过焊接或锻造铸造成型工艺制造,用交接销连接方式相互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起重物的自身重量配重平衡机构的超大型重型起重机械的支撑杆、起重杆和平衡杆其特征在于,它可根据起重机械的用途、起重能力、吊装作业范围和起重高度范围,来确定支撑杆、起重杆和平衡杆的长度或高度可做成固定长度或固定高度或是多单节杆组合可调整增减高度、长度,或制造成多节依次套装叠合,并用多节液压顶驱动可伸缩的支撑杆或起重杆和平衡杆,实现伸缩调整起重机械的起重高度范围或伸缩变幅调整吊装作业范围,为此括展了起重机械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吊装作业的效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55716.XA CN105110213A (zh) | 2015-10-12 | 2015-10-12 | 起重物自重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和起重机改造方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55716.XA CN105110213A (zh) | 2015-10-12 | 2015-10-12 | 起重物自重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和起重机改造方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10213A true CN105110213A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58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55716.XA Pending CN105110213A (zh) | 2015-10-12 | 2015-10-12 | 起重物自重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和起重机改造方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10213A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85370A (zh) * | 2016-08-18 | 2016-12-07 | 武汉地和智能有限公司 | 一种码头自动装卸运输装置 |
CN106628331A (zh) * | 2016-11-14 | 2017-05-10 | 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缠绕机构 |
CN108775248A (zh) * | 2018-07-18 | 2018-11-09 | 湖南进军隧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开挖立架吊放平移机构 |
CN108946472A (zh) * | 2018-08-08 | 2018-12-07 | 长沙中联恒通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垂拉式起吊装置及起重机 |
CN110921531A (zh) * | 2019-12-30 | 2020-03-27 | 安徽翔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起重机的平衡机构 |
CN111498708A (zh) * | 2020-05-14 | 2020-08-07 | 彭敬 | 一种用于重型卡车多方位起吊设备 |
CN112978585A (zh) * | 2021-02-24 | 2021-06-18 | 殷智勇 | 一种电子管自配重吊装平台设备 |
CN113349150A (zh) * | 2021-07-20 | 2021-09-07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用于大黄鱼接力养殖的运输船 |
CN113560259A (zh) * | 2021-07-30 | 2021-10-29 | 吴德军 | 一种阀门内部清洗装置及方法 |
CN114414405A (zh) * | 2022-01-17 | 2022-04-29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露天矿岩石原位试验垂向力施加设备及施力方法 |
CN117228561A (zh) * | 2023-11-14 | 2023-12-15 | 河南省晟源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侧翻系统的大吨位起重机 |
CN118833739A (zh) * | 2024-09-23 | 2024-10-25 | 徐州科美瑞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大门窗安装施工吊装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95671Y (zh) * | 2008-04-14 | 2009-02-18 | 陈炯 | 重力式液压吊车 |
CN101839003A (zh) * | 2009-03-18 | 2010-09-22 | 陈炯 | 多功能吊挖机 |
US20110150613A1 (en) * | 2009-12-22 | 2011-06-23 | David How-Hwa Hwang | Integrated Boom/Underlift Assembly and Support Device |
CN104925673A (zh) * | 2015-05-21 | 2015-09-23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多起重机联合作业辅助起吊装置及方法 |
-
2015
- 2015-10-12 CN CN201510655716.XA patent/CN10511021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95671Y (zh) * | 2008-04-14 | 2009-02-18 | 陈炯 | 重力式液压吊车 |
CN101839003A (zh) * | 2009-03-18 | 2010-09-22 | 陈炯 | 多功能吊挖机 |
US20110150613A1 (en) * | 2009-12-22 | 2011-06-23 | David How-Hwa Hwang | Integrated Boom/Underlift Assembly and Support Device |
CN104925673A (zh) * | 2015-05-21 | 2015-09-23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多起重机联合作业辅助起吊装置及方法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85370B (zh) * | 2016-08-18 | 2018-08-07 | 武汉地和智能有限公司 | 一种码头自动装卸运输装置 |
CN106185370A (zh) * | 2016-08-18 | 2016-12-07 | 武汉地和智能有限公司 | 一种码头自动装卸运输装置 |
CN106628331A (zh) * | 2016-11-14 | 2017-05-10 | 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缠绕机构 |
CN108775248A (zh) * | 2018-07-18 | 2018-11-09 | 湖南进军隧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开挖立架吊放平移机构 |
CN108775248B (zh) * | 2018-07-18 | 2024-01-05 | 湖南进军隧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开挖立架吊放平移机构 |
CN108946472A (zh) * | 2018-08-08 | 2018-12-07 | 长沙中联恒通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垂拉式起吊装置及起重机 |
CN110921531A (zh) * | 2019-12-30 | 2020-03-27 | 安徽翔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起重机的平衡机构 |
CN111498708B (zh) * | 2020-05-14 | 2021-12-17 | 济宁四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重型卡车多方位起吊设备 |
CN111498708A (zh) * | 2020-05-14 | 2020-08-07 | 彭敬 | 一种用于重型卡车多方位起吊设备 |
CN112978585A (zh) * | 2021-02-24 | 2021-06-18 | 殷智勇 | 一种电子管自配重吊装平台设备 |
CN113349150A (zh) * | 2021-07-20 | 2021-09-07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用于大黄鱼接力养殖的运输船 |
CN113560259B (zh) * | 2021-07-30 | 2022-07-05 | 西安广核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阀门内部清洗装置及方法 |
CN113560259A (zh) * | 2021-07-30 | 2021-10-29 | 吴德军 | 一种阀门内部清洗装置及方法 |
CN114414405A (zh) * | 2022-01-17 | 2022-04-29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露天矿岩石原位试验垂向力施加设备及施力方法 |
CN114414405B (zh) * | 2022-01-17 | 2023-12-05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露天矿岩石原位试验垂向力施加设备及施力方法 |
CN117228561A (zh) * | 2023-11-14 | 2023-12-15 | 河南省晟源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侧翻系统的大吨位起重机 |
CN117228561B (zh) * | 2023-11-14 | 2024-02-02 | 河南省晟源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侧翻系统的大吨位起重机 |
CN118833739A (zh) * | 2024-09-23 | 2024-10-25 | 徐州科美瑞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大门窗安装施工吊装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10213A (zh) | 起重物自重配重平衡机构的起重机和起重机改造方案 | |
CN102491207B (zh) | 动臂塔式起重机 | |
CN104925673B (zh) | 一种多起重机联合作业辅助起吊装置及方法 | |
CN101962156B (zh) | 一种可折叠快装塔机 | |
CN201545635U (zh) | 双平臂抱杆 | |
CN103848360B (zh) | 一种安装有可移动式平衡重系统的组塔塔式起重机 | |
CN202672832U (zh) | 可旋转座地双摇臂、内/外拉线悬浮混合抱杆 | |
WO2016173238A1 (zh) | 一种浮吊及其多功能吊钩、多功能吊钩组 | |
CN203728443U (zh) | 一种具有主副臂结构的组塔塔式起重机 | |
CN203820334U (zh) | 塔式起重机空中折转落臂拆臂装置 | |
CN104787690B (zh) | 一种具有流动水配重系统的单动臂落地抱杆 | |
CN103832933B (zh) | 一种带有副臂的组塔塔式起重机 | |
CN204529166U (zh) | 一种用于单动臂落地抱杆的流动水配重系统 | |
CN104803303B (zh) | 一种具有摇动式平衡臂的单动臂落地抱杆 | |
CN108275561B (zh) | 一种主动式下轴旋转吊装工具 | |
CN102303821B (zh) | 基于钢绳牵引变幅的吊臂平衡式动臂塔机 | |
CN107720569B (zh) | 一种拆除内爬式塔吊用桅杆式屋面吊 | |
CN206799021U (zh) | 一种全回转移动式桅杆起重机 | |
CN202296907U (zh) | 基于钢绳牵引变幅的吊臂平衡式动臂塔机 | |
CN208024056U (zh) | 一种双平臂座地式抱杆 | |
CN208345627U (zh) | 一种半圆环轨起重机 | |
CN203474321U (zh) | 一种用于组立输电线路铁塔的塔式起重机 | |
CN205076725U (zh) | 一种转台结构及具有该转台结构的风电安装船的起重机 | |
CN202575785U (zh) | 门座式起重机及其四连杆系统 | |
CN105110205A (zh) |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逆向拆卸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