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9944A - 导管及球囊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及球囊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9944A
CN105079944A CN201510134569.1A CN201510134569A CN105079944A CN 105079944 A CN105079944 A CN 105079944A CN 201510134569 A CN201510134569 A CN 201510134569A CN 105079944 A CN105079944 A CN 105079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eld portion
outer tube
conduit
protec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45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岸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79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99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61M25/0026Multi-lumen catheters with stationary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61M25/0026Multi-lumen catheters with stationary elements
    • A61M2025/0034Multi-lumen catheters with stationary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s which are assembled, connected or fused, e.g. splittable tubes, outer sheaths creating lumina or separate co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83Rapid exchange or monorail cath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导管及球囊导管,即使在利用柔软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内管的情况下,熔接部的内管的膜厚也不会变薄,降低了导丝刺破熔接部的风险。在导管(10、10a、10b)及球囊导管(10c)中,通过在外管(30)和第一内管(50)之间夹有比第一内管(50)的耐热性高的树脂所形成的保护膜(40、40a、40b),从而即使在利用柔软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第一内管(50)的情况下,熔接部(100)处的第一内管(50)的膜厚也不会变薄,手术者将导丝插入第一内管(50)时,导丝刺破第一熔接部(110、110a、110b、110c)并从第一内管(50)的外管(30)侧突出至血管、胆管、胰管等管壁的风险得以降低。

Description

导管及球囊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管及球囊导管,目的在于提高分支点处的导丝的血管选择性。
背景技术
在血管、胆管、胰管等处一旦形成狭窄部或闭塞部,血液、胆汁(胆液)、胰液等的流动将会变差。以往,广泛实行如下治疗方法:将导丝插入狭窄部或闭塞部,然后通过跟随导丝的球囊导管对狭窄部或闭塞部进行扩张。
一般地,血管、胆管、胰管等,越接近末端,粗管(主干)和细管(分支)的分支点越多。因此,对于导丝而言,寻求的是在分支点处能将前进方向由粗管(主干)向细管(分支)变更的血管选择性。虽然如此,导丝越是向血管、胆管、胰管等的末端插入,手术者的压入力或旋转力越难以传递至导丝顶端。因此,在狭窄部或闭塞部形成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末端的情况下,仅对导丝而言,在分支点处将前进方向从粗管(主干)变更到细管(分支)就变得较为困难。
因此,作为用于提高导丝的血管选择性的导管,人们所熟知的是,在外管内插入有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双管腔导管(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的导管,由于在将第一导丝插入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第一内管状态下,将另一第二导丝插入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第二内管,因此,通过第一导丝提高第二导丝的支援性,其结果为,提高第二导丝的血管选择性。另外,专利文献2的导管,由于第一内管由金属螺旋体形成,因此,导管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但是,专利文献1的导管,在通过热缩管将外管与第一内管及第二内管熔接时,由于这些管中的任何一个均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因此会在熔接部互相熔融。熔融的树脂从熔接部被热缩管挤出,从而熔接部处的管的膜厚(外管的膜厚、第一内管的膜厚及第二内管的膜厚)变薄。因此,手术者将第一导丝插入第一内管时,第一导丝的顶端很容易将管的膜厚变薄了的熔接部刺破。其结果为,存在如下问题:在熔接部,第一导丝从第一内管的外管侧突出至血管、胆管、胰管等的管壁;或者,在熔接部,第一导丝从第一内管的第二内管侧进入第二内管的内部,第二导丝无法插入第二内管。另外,专利文献2的导管,由于第一内管由金属螺旋体形成,因此,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内管和第一导丝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大,将第一导丝插入第一内管变得困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126642号;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8,657,84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及球囊导管,通过在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由耐热性高于内管的树脂所形成的保护膜,从而即使在利用柔软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内管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位于熔接部的内管的膜厚不变薄,降低了导丝刺破熔接部的风险。
通过以下列举的手段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包括:外管;插入所述外管内,在第一熔接部熔接于所述外管的第一内管;以及夹在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一内管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一熔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保护膜;所述第一内管由热塑性树脂形成;所述保护膜由比形成所述第一内管的树脂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
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记载,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包括:插入所述外管内,在第二熔接部熔接于所述第一内管的第二内管;所述保护膜,夹在所述第一内管和所述第二内管之间,且设置在所述第二熔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记载,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所述保护膜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一熔接部及所述第二熔接部的轴向长度相等;或所述保护膜的轴向长度,比所述第一熔接部及所述第二熔接部的轴向长度长。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包括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导管,以及与所述外管的顶端熔接的球囊。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在将外管和第一内管熔接的第一熔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夹有比形成第一内管的树脂耐热性高的树脂所形成的保护膜。因此,即使在利用柔软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第一内管的情况下,通过耐热性高的树脂所形成的保护膜,外管侧的第一内管在熔接时过度熔融的风险也得以降低,其结果为,在第一熔接部处的外管侧的第一内管的膜厚变薄的风险能够得以降低。因此,手术者将导丝插入第一内管时,导丝刺破第一熔接部,从第一内管的外管侧突出至血管、胆管、胰管等管壁的风险得以降低。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在将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熔接的第二熔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夹有保护膜。因此,通过耐热性高的树脂所形成的保护膜,第二内管侧的第一内管在熔接时过度熔融的风险得以降低,其结果为,在第二熔接部处的第二内管侧的第一内管的管壁变薄的风险能够得以降低。因此,手术者将导丝插入第一内管时,导丝刺破第二熔接部并从第一内管的第二内管侧进入第二内管内的风险能够得以降低。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保护膜的轴向长度,与第一熔接部及第二熔接部的轴向长度相等,或比第一熔接部及第二熔接部的轴向长度长。因此,外管和第一内管在第一熔接部直接熔接的风险得以降低,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在第二熔接部直接熔接的风险得以降低。在第一熔接部以及第二熔接部的整个长度上,外管侧的第一内管的膜厚和第二内管侧的第一内管的膜厚这两方变薄的风险能够得以降低。其结果为,手术者将导丝插入第一内管时,导丝刺破第一熔接部并从第一内管的外管侧突出至血管、胆管、胰管等管壁的风险能够得以进一步降低,导丝刺破第二熔接部并从第一内管的第二内管侧进入第二内管内的风险能够得以进一步降低。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包括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任一实施方式记载的导管,和熔接在外管顶端的球囊。因此,通过使球囊扩张到血管、胆管、胰管等管壁,并固定球囊导管的顶端,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导丝的支援性,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导丝的血管选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整体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表示图2的B-B截面的图;
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整体图;
图5为图4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表示图5的D-D截面的图;
图7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整体图;
图8为图7的E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表示图8的F-F截面的图;
图10为表示图9的变形例的图;
图11为第四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的整体图。
标号说明:
10、10a、10b导管
10c球囊导管
20连接器
30外管
40、40a、40b、40c保护膜
50第一内管
52第一顶端口
54第一插入口
60第二内管
62第二顶端口
64第二插入口
70加强体
80球囊
82供给口
84扩张管腔
100熔接部
110、110a、110b、110c第一熔接部
120、120a、120b、120c第二熔接部
130、130a、130b、130c第三熔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3,以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图1及图2中,图示左侧为插入体内的顶端侧(远位侧),右侧为医师等手术者所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基端侧)。
导管10,例如,是为提高分支点处的导丝的血管选择性而被使用的。如图1所示,导管10主要由:连接器20、外管30、第一内管50、第二内管60以及加强体70构成。
在外管30中插入有第一内管50并延伸至导管10的整个长度。在第一内管50中能够插入导丝。为易于插入导丝,在外管30的后端及第一内管50的后端连接有连接器20。第一内管50的顶端设有第一顶端口52,在第一内管50的后端经由连接器20设有第一插入口54。
在外管30中,第二内管60平行于第一内管50,从导管10的中间插入至顶端。与第一内管50相同,第二内管60中也能够插入导丝。第二内管60的顶端设有第二顶端口62,第二内管60的后端设有第二插入口64。
外管30、第一内管50及第二内管60由热塑性树脂形成,例如,可使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烯烃、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弹性体、尼龙等树脂。
由于第一内管50延长至导管10的整个长度,因此,有着手术者难以对插入第一内管50较长内部的导丝进行更换的缺点,但另一方面,将导丝插入第一内管50时,通过该导丝提高了导管10的刚性,又有着手术者易于将导管10向顶端方向压入的优点。另外,由于第二内管60仅从导管10的中部插入并延长至顶端,因此,有着手术者易于对插入内部的导丝进行更换的优点,但另一方面,即使在第二内管60中插入导丝,也仅能提高导管10的顶端侧的刚性,手术者将导管10向顶端方向压入时,又有着在刚性急剧变化的第二内管60的第二插入口64附近处导管10打折的缺点。导管10形成如下结构:由于具备第一内管50和第二内管60两方,因此,在第一导丝插入第一内管50的状态下,手术者既能够即时更换插入第二内管60中的第二导丝,并且,又易于将导管10向顶端方向压入。
图2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表示图2的B-B截面的图。如图2及图3所示,外管30、第一内管50和第二内管60在熔接部100熔接。外管30和第一内管50之间,夹有保护膜40。该保护膜40,由比形成第一内管50的树脂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酰亚胺作为保护膜40。
如图2及图3所示,在熔接部100形成有:外管30、保护膜40和第一内管50互相熔接的第一熔接部110;第一内管50和第二内管60互相熔接的第二熔接部120;第二内管60和外管30互相熔接的第三熔接部130。在第二熔接部120上,由于热塑性树脂所形成的第一内管50和热塑性树脂所形成的第二内管60直接熔接,因此,第一内管50的膜厚及第二内管60的膜厚变得较薄。同样地,在第三熔接部130上,由于热塑性树脂所形成的第二内管60和外管30直接熔接,因此,第二内管60的膜厚和外管30的膜厚变得较薄。
在第一熔接部110,外管30和第一内管50之间夹有耐热性高的树脂所形成的保护膜40。由于保护膜40设置在第一熔接部110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即使在利用热塑性树脂形成第一内管50的情况下,外管30侧的第一内管50在熔接时过度熔融的风险也得以降低,其结果为,第一熔接部110处的外管30侧的第一内管50的膜厚变薄的风险能够得以降低。因此,手术者将导丝插入第一内管50时,导丝刺破第一熔接部110并从第一内管50的外管30侧突出至血管、胆管、胰管等管壁的风险得以降低。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10a进行说明。此外,图3及图4,和图1及图2相同,左侧表示插入体内的顶端侧(远位侧),右侧表示使医师等手术者所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基端侧)。
若仅针对与图1-图3所示的导管10的区别点进行说明,则导管10a,不仅在外管30和第一内管50之间,而且在第一内管50和第二内管60之间也夹有保护膜40a。与导管10相同,保护膜40a由比形成第一内管50的树脂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
图5为图4的C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表示图5的D-D截面的图。如图5及图6所示,在熔接部100形成有:外管30、保护膜40a和第一内管50互相熔接的第一熔接部110a,第一内管50、保护膜40a和第二内管60互相熔接的第二熔接部120a,第二内管60和外管30互相熔接的第三熔接部130a。
第二熔接部120a,和第一熔接部110相同,在第一内管50和第二内管60之间夹有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的保护膜40a。由于保护膜40a设置在第二熔接部120a的至少一部分上,因此,即使在利用热塑性树脂形成第一内管50的情况下,第二内管60侧的第一内管50在熔接时过度熔融的风险也得以降低,其结果为,第二熔接部120a处的第二内管60侧的第一内管50的膜厚变薄的风险能够得以降低。因此,手术者将导丝插入第一内管50时,导丝刺破第二熔接部120a并从第一内管50的第二内管60侧进入第二内管60内的风险能够得以降低。
接下来,参照图7-图10,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10b进行说明。此外,图7及图8,与图4及图5相同,左侧表示插入体内的顶端侧(远位侧),右侧表示医师等手术者所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基端侧)。
图8为图7的E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表示图8的F-F截面的图。若仅针对与图4-图6所示的导管10a的区别点进行说明,则如图8及图9所示,导管10b形成为:保护膜40b覆盖第一内管50的外周面。与导管10a相同,该保护膜40b由比形成内管50的树脂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在熔接部100形成有:外管30、保护膜40b和第一内管50互相熔接的第一熔接部110b,第一内管50、保护膜40b和第二内管60互相熔接的第二熔接部120b,第二内管60和外管30互相熔接的第三熔接部130b。
另外,如图8所示,保护膜40b的轴向长度L2大于熔接部100的轴向长度L1。因此,外管30和第一内管50在第一熔接部110b直接熔接的风险得以降低,第一内管50和第二内管60在第二熔接部120b直接熔接的风险得以降低。在第一熔接部110b及第二熔接部120b的整个长度上,外管30侧的第一内管50的膜厚和第二内管60侧的第一内管50的膜厚两方变薄的风险均能够得以降低(参照图9),其结果为,手术者将导丝插入第一内管50时,导丝刺破第一熔接部110b并从第一内管50的外管30侧突出至血管、胆管、胰管等管壁的风险能够得以进一步降低,导丝刺破第二熔接部120b并从第一内管50的第二内管60侧进入第二内管60内的风险能够得以进一步降低。
此外,导管10b,虽然使保护膜40b的轴向长度L2大于熔接部100的轴向长度L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在保护膜40b的轴向长度L2和熔接部100的轴向长度L1相等(L2=L1)的情况下,外管30和第一内管50在第一熔接部110b直接熔接的风险也能够得以降低,第一内管50和第二内管60在第二熔接部120b直接熔接的风险也能够得以降低。
另外,虽然仅在第一内管50的外周面设置保护膜40b,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0所示,也可将保护膜40c设置在第二内管60的外周面。但是,优选的是利用比形成第二内管60的树脂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保护膜40c。通过该手段,在熔接部100形成:外管30、保护膜40b和第一内管50互相熔接的第一熔接部110c,第一内管50、保护膜40b、保护膜40c和第二内管60互相熔接的第二熔接部120c,第二内管60、保护膜40c和外管30互相熔接的第三熔接部130c。
在第一熔接部110c,外管30和第一内管50之间夹有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的保护膜40b;在第二熔接部120c,第一内管50和第二内管60之间夹有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的保护膜40b及保护膜40c;在第三熔接部130c,第二内管60和外管30之间夹有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的保护膜40c。因此,即使在利用热塑性树脂形成第一内管50及第二内管60的情况下,第一内管50及第二内管60在熔接时过度熔融的风险也得以降低,其结果为,熔接部100处的第一内管50的膜厚及第二内管60的膜厚变薄的风险能够得以降低。
接下来,参照图11,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球囊导管10c进行说明。此外,图11与图7相同,左侧表示插入体内的顶端侧(远位侧),右侧表示医师等手术者所操作的后端侧(近位侧,基端侧)。
若仅针对与图7-图10所示的导管10b的区别点进行说明,则如图11所示,球囊导管10c,具备熔接于外管30的顶端的球囊80。该球囊80的顶端熔接于第一内管50和第二内管60。
连接器20设有供给造影剂和生理盐水等液体的供给口82,供给口82上能够安装加压器(未图示)。由加压器供给的液体经过外管30以及第一内管50形成的扩张管腔84,扩张球囊80。
狭窄部或闭塞部形成于血管、胆管、胰管等的末端,第一导丝自身的前进方向难以从粗管(主干)变更至细管(分支)的情况下,手术者将球囊导管10c跟随第一导丝插入至分支点。而后,从供给口82供给液体,使球囊80扩张至血管、胆管、胰管等管壁,使球囊导管10的顶端固定。在该状态下,将第二导丝插入第二内管60。由于位于分支点附近的球囊导管10c的顶端通过球囊80得以固定,因此,能够大幅度提高第二导丝的支援性。其结果为,提高了第二导丝的血管选择性,使前进方向更容易从粗管(主干)变更至细管(分支)。
此外,虽然球囊导管10c是将球囊80熔接于导管10b而成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将球囊80熔接于导管10、10a作为球囊导管使用。即使是这种球囊导管,也能够如上述那样,通过利用球囊80将在分支点附近的球囊导管的顶端固定,以提高第二导丝的血管选择性,使前进方向易于从粗管(主干)变更为细管(分支)。
如上所述,导管10、10a、10b及球囊导管10c,通过在外管30和第一内管50之间,夹有比第一内管50耐热性高的树脂所形成的保护膜40、40a、40b,从而即使在利用柔软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第一内管50的情况下,在熔接部100,第一内管50的膜厚也不会变薄,手术者将导丝插入第一内管50时,导丝刺破第一熔接部110、110a、110b、110c并从第一内管50的外管30侧突出至血管、胆管、胰管等管壁的风险得以降低。

Claims (4)

1.一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
插入所述外管内,在第一熔接部熔接于所述外管的第一内管;以及
夹在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一内管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一熔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上的保护膜;
所述第一内管由热塑性树脂形成;
所述保护膜由比形成所述第一内管的树脂耐热性高的树脂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入所述外管内,在第二熔接部熔接于所述第一内管的第二内管;
所述保护膜,夹在所述第一内管和所述第二内管之间,且设置在所述第二熔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膜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一熔接部及所述第二熔接部的轴向长度相等;或
所述保护膜的轴向长度,比所述第一熔接部及所述第二熔接部的轴向长度长。
4.一种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以及与所述外管的顶端熔接的球囊。
CN201510134569.1A 2014-05-13 2015-03-25 导管及球囊导管 Pending CN1050799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9339A JP2015213684A (ja) 2014-05-13 2014-05-13 カテーテル
JP2014-099339 2014-05-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9944A true CN105079944A (zh) 2015-11-25

Family

ID=52814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4569.1A Pending CN105079944A (zh) 2014-05-13 2015-03-25 导管及球囊导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44344A1 (zh)
JP (1) JP2015213684A (zh)
CN (1) CN1050799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3132A (zh) * 2019-05-17 2019-09-03 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球囊导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8272A1 (ja) * 2016-07-04 2018-01-11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カテーテル
WO2018083905A1 (ja) * 2016-11-01 2018-05-11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カテーテル及びカテーテル組み立て体
JP6372904B2 (ja) * 2017-10-20 2018-08-15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JP7060454B2 (ja) * 2018-06-11 2022-04-26 株式会社カネカ 医療用チューブ
CN112336966B (zh) * 2020-05-27 2021-04-23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双腔的微导管
JP2024037226A (ja) 2022-09-07 2024-03-1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CN117618753B (zh) * 2024-01-25 2024-04-16 浙江巴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球囊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7291B2 (en) * 2001-12-04 2006-05-02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Catheter shaft junction having a polymeric reinforcing member with a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JP2004097278A (ja) * 2002-09-05 2004-04-02 Japan Lifeline Co Ltd 医療用管状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078439A1 (en) * 2004-05-27 2007-04-05 Axel Grandt Multiple lumen cathet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WO2006126642A1 (ja) 2005-05-26 2008-12-25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カテーテル
US8657845B2 (en) 2007-05-15 2014-02-25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filar cable catheter
WO2009085486A1 (en) * 2007-12-30 2009-07-09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Catheter shaft with multiple reinforcing layers and method of its manufacture
WO2012035633A1 (ja) * 2010-09-16 2012-03-22 株式会社グッドマン カテーテル及び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3132A (zh) * 2019-05-17 2019-09-03 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球囊导管
CN110193132B (zh) * 2019-05-17 2021-11-23 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球囊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4344A1 (en) 2015-11-18
JP2015213684A (ja) 2015-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9944A (zh) 导管及球囊导管
EP1286709B1 (en) Multi-lumen biliary catheter with angled guidewire exit
JP2588349B2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EP2695634B1 (en) Catheter
JP2582837B2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案内ワイヤーの交換システム
US7645273B2 (en) Vascular catheter guide wire carrier
KR20220060550A (ko) 신속 삽입 중앙 카테터 및 그 방법(rapid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and methods thereof)
US5916194A (en) Catheter/guide wire ste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950069B2 (ja) 注入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その使用
CA2600841C (en) Catheter with larger diameter proximal end portion
US8206356B2 (en) Reagent in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20040073108A1 (en) Device for directing a wire guide
US20090240206A1 (en) Rapid Exchange Catheter With Tear Resistant Guidewire Shaft
EP0598025A1 (en) Variable stiffness catheter
JPH01145074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JP2003533298A (ja) ガイドワイヤのアクセスを改善した医療装置
US20160030704A1 (en) Catheter
JP2016165407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20210346654A1 (en) Lima crossover integrated catheter system
US20170239442A1 (en) Catheter
US20110190778A1 (en) Multiple Port Introducer for Thrombolysis
CN113660970B (zh) 抽吸导管系统
JP5977291B2 (ja) 側孔付き導入補助器具
US10668245B2 (en) Cathe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theter
US20080228169A1 (en) Over-the-wire catheter with lateral ac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