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753A - 苗移植机 - Google Patents
苗移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09753A CN105009753A CN201510204865.4A CN201510204865A CN105009753A CN 105009753 A CN105009753 A CN 105009753A CN 201510204865 A CN201510204865 A CN 201510204865A CN 105009753 A CN105009753 A CN 1050097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make
- seedling
- change gear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899 nucle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054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41001125879 Gobi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进行违背作业者的意愿的靠端的苗移植机。该苗移植机构成为,设置向苗栽种部传动驱动力的变速装置(23),并设置对变速装置的输出进行操作的变速操作部件(111),在苗栽种部设置通过从变速装置传动的驱动力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苗载置部件(51),并设置对向苗栽种部(4)的传动进行通断的栽种离合器机构(120),设置进行使苗载置部件(51)移动到左右任一侧端部并停止的靠端控制的控制装置(160),并设置对靠端控制进行通断的靠端通断操作部(150),在对靠端通断操作部进行接通操作后,连接栽种离合器机构,并且若通过变速操作部件的操作而使变速装置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时,则控制装置进行靠端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苗载置部件左右往复移动的苗移植机。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公知有具备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往复移动的苗载置部件的苗移植机(参照专利文献1)。
使苗载置部件在左右任一侧端部停止的靠端在苗的栽种作业前或将苗移植机装载于搬运车辆的车箱等时进行。在进行靠端时,进行变速操作部件的操作、栽种离合器的通断操作,在苗载置部件向左右任一端部移动了时,需要通过变速操作部件的操作、栽种离合器的通断操作,来使苗载置部件停止。
在上述的苗移植机中,由于在正确地进行靠端时需要复杂的操作,因此作业时间变长,容易增加燃料的浪费量。
为了对应上述的问题,公知有具备使苗载置部件自动地在左右任一端部停止的靠端控制机构的苗移植机(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2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961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具备上述的靠端控制机构的苗移植机由于在满足靠端控制的动作条件时、即使是在苗的栽种过程中也会进行靠端控制,因此存在进行违背作业者的意愿的靠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进行违背作业者的意愿的靠端的苗移植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2设置苗栽种部4,设置向该苗栽种部4传动驱动力的变速装置23,并设置对该变速装置23的输出进行操作的变速操作部件111,在该苗栽种部4设置通过从变速装置23传动的驱动力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苗载置部件51,并设置对向上述苗栽种部4的传动进行通断的栽种离合器机构120,
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
设置进行使上述苗载置部件51移动到左右任一侧端部并停止的靠端控制的控制装置160,并设置对靠端控制进行通断的靠端通断操作部150,
在对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后,连接上述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并且若通过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而使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时,则该控制装置160进行靠端控制。
方案2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变速装置23不是输出状态时,在每次操作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时,上述控制装置160都切换靠端控制的通断,并且,
在上述变速装置23是输出状态时,若操作靠端通断操作部150,则上述控制装置160如果是靠端控制中,则中断靠端控制,
如果不是靠端控制中,则不接受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的操作。
方案3的发明根据方案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靠端控制中若通过上述栽种离合器机构120被切断,或者通过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而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不足规定值时,上述控制装置160则中断靠端控制。
方案4的发明根据方案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处于断开状态而靠端控制被中断时,若使该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处于接通状态,
如果对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而且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被操作到使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的位置,则上述控制装置160再次开始靠端控制。
方案5的发明根据方案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而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不足规定值且靠端控制被中断时,若通过该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而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时,
如果对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而且连接上述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则上述控制装置160再次开始靠端控制。
方案6的发明根据方案1~5任一项中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160在靠端控制中即使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被操作到使输出上升的一侧,也将上述变速装置23的输出保持为规定值。
方案7的发明根据方案1~5任一项中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切换上述苗栽种部4的株距的株距切换部件,并设置检测该株距切换部件的操作的株距检测部件141,
上述控制装置160对照该株距检测部件141的检测来变更上述变速装置23的输出。
方案8的发明根据方案6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切换上述苗栽种部4的株距的株距切换部件,并设置检测该株距切换部件的操作的株距检测部件141,
上述控制装置160对照该株距检测部件141的检测来变更上述变速装置23的输出。
方案9的发明根据方案1~5任一项中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切换上述行驶车体2的行驶传动的副变速操作部件100,在进行靠端控制时,操作该副变速操作部件100而切断行驶传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的发明,由于在对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后,连接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并且通过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而使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时进行靠端控制,因此可防止进行违背作业者的意愿的靠端。
根据方案2的发明,除了方案1的发明的效果以外,通过变速装置23为输出状态而且不是靠端控制中时,不接受靠端通断操作部150的操作,从而能够防止在苗的栽种作业中开始靠端控制,因此可防止进行违背作业者的意愿的靠端。
根据方案3的发明,除了方案2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若栽种离合器机构120被切断、或者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不足规定值时,中断靠端控制,因此即使在靠端通断操作部150以外也能够中断靠端控制。
根据方案4的发明,除了方案3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即使通过栽种离合器机构120的切断而靠端控制被中断,如果对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而且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若连接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则再次开始靠端控制,即使因误操作而对栽种离合器机构120进行断开操作,也不需要从初始重新进行靠端控制,提高作业能率。
根据方案5的本发明,除了方案3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即使通过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不足规定值而靠端控制被中断,如果对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而且栽种离合器机构120为连接状态,若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则再次开始靠端控制,因此即使因误操作而操作变速操作部件111,也不需要从初始重新进行靠端控制,提高作业能率。
根据方案6的发明,除了方案1~5任一项发明的效果以外,即使在靠端控制中使变速操作部件111被操作到使输出上升的一侧,也将变速装置23的输出保持为规定值,因此提高苗载置部件51的停止位置的准确性。
根据方案7的发明,除了方案1~5任一项发明的效果以外,与株距检测部件141的检测对照地变更变速装置23的输出,因此提高苗载置部件51的停止位置的准确性。
根据方案8的发明,除了方案6的发明的效果,与株距检测部件141的检测对照地变更变速装置23的输出,因此提高苗载置部件51的停止位置的准确性。
根据方案9的发明,除了方案1~5任一项发明的效果以外,在进行靠端控制时,通过操作副变速操作部件100切断行驶传动,从而即使输出变速装置23,也可防止行驶车体2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苗移植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3是苗移植机的动力传递系统的方块图
图4是苗移植机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5是说明苗移植机的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苗移植机的靠端控制通断操作程序的流程图。
图中:
4—苗栽种部,23—变速装置,51—苗载置部件,111—变速操作部件,113—操作位置检测部件,120—栽种离合器机构,141—株距检测部件,150—靠端通断操作部,16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苗移植机进行具体说明。
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经由升降联杆装置3能够升降地设置苗栽种部4,在行驶车体2的后部上侧设置施肥装置5。
行驶车体2具备左右前轮10以及左右的后轮11,在机体前部设置变速箱体12,在该变速箱体12的左右侧方设置前轮传动箱13,在设于该左右的前轮传动箱13上的左右前车轴分别设置左右的前轮10。
另外,在变速箱体12的后侧装配主框架15的前端部,在该主框架15的后侧而且左右两侧设有后轮齿轮箱18,在设于该后轮齿轮箱18的后车轴上设置后轮11。
发动机20设于主框架15,该发动机20的驱动力经由带传动装置21以及变速装置23而传动至变速箱体12。另外,用发动机罩30覆盖发动机20的上部,在该发动机罩30上设置驾驶座椅31。在该驾驶座椅31的前方配置具备各种操作机构的前面罩32,在该前面罩32的上方设置对前轮10进行操控的操纵转向盘34。
升降联杆装置3的基部侧转动自如地装配在主框架15的后端部所设的联杆基体框架42,在该升降联杆装置3的端部侧连结纵联杆43。并且,在该纵联杆43的下端部,将连结轴44旋转自如地插入苗栽种部4,且以该连结轴44为中心摇摆自如地连结苗栽种部4。
在设于主框架15的支撑部件于设于升降联杆装置3的摇摆臂(省略图示)的前端部之间设置升降缸46,通过使该升降缸46伸缩,从而升降联杆装置3上下转动,使苗栽种部4以大致固定姿势升降。
苗栽种部4是八行栽的结构,并构成为,在兼作栽种框架的栽种传动箱50上左右往复移动自如地设置装载苗的苗载置部件51,设置将装载于该苗载置部件51的苗向下方的苗取出口51a移送的苗输送带51b,并且设置用苗栽种件54从苗取出口51a取出并栽种到农田中的苗栽种装置52。
上述栽种传动箱50的后部分支为四个,在分支后的各个后端部旋转自如地设有栽种驱动轴,旋转壳体16的中央部以一体旋转的结构固定安装在该栽种驱动轴的左右突出部。在该旋转壳体16的两端部旋转自如地设置栽种转动轴,在该两个栽种转动轴上分别装配有苗栽种件54。
在上述苗栽种部4的下部,在中央设置中央浮动体55,在该中央浮动体5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中间浮动体57和侧浮动体56,通过在使该中央浮动体55、左右中间浮动体57、左右侧浮动体56与农田面接地的状态下使行驶车体2前进,从而对农田面进行平整。
在上述中央浮动体55,设有检测前部的上下运动的仰角传感器(省略图示),通过对照该仰角传感器的检测使升降缸46伸缩而使苗栽种部4升降,从而将苗的栽种深度维持为一定。
施肥装置5做成如下结构,即、利用输出部61按一定量输出储存在肥料容器60中的肥料,用施肥软管62将该肥料供给至形成于栽种行的侧部附近的施肥沟内。并且做成如下结构,即、鼓风机58产生的搬运风经由左右方向的空气室59被吹入施肥软管62,从而对施肥软管62内的肥料进行搬运。
在苗栽种部4的下部安装有第一整地转子27a以及第二整地转子27b。另外,苗载置部件51构成为使支撑苗栽种部4的上部的左右方向的支撑框体65利用支撑辊65a在左右方向上自由滑动。
接着,参照图3对苗移植机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传动至上述变速箱体12的驱动力中的外部取出动力经由进给壳体180传动至苗栽种件54和施肥装置5,并且传动至横向输送装置(省略图示)而使苗载置部件51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另外,还传动至上述苗输送带51b。
使上述苗载置部件51在左侧或右侧端停止的靠端由于要求苗的消耗量在左右方向上均匀,因此在苗的栽种作业前、以及将机体装载在搬运车辆的车箱等上时进行。在进行靠端时,不在苗载置部件51上装载苗,而是操作副变速操作部件100切断向前轮10以及后轮11的行驶传动。
接着,基于图4对控制装置160进行的靠端控制进行叙述。上述苗载置部件51利用从变速装置23传动的驱动力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栽种离合器机构120进行向苗载置部件51的左右移动、以及苗栽种装置52的传动的通断。
上述苗载置部件51利用导程凸轮机构等滑动机构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并且,栽种离合器机构120的连接和切断的切换通过对栽种离合器机构120进行通断操作的栽种离合器开关121的操作、或控制装置160的命令来进行。并且,栽种离合器机构120的连接状态或切断状态由栽种离合传感器122来检测。
变速操作部件111是对变速装置23的耳轴112的开度进行变更操作的部件。该耳轴112的开度通过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或控制装置160的命令来进行。该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量、以及耳轴112的开度由电位计等的操作位置检测部件113来检测。
靠端通断操作部150是选择是否进行使苗载置部件51在左右任一侧的端部停止的靠端控制的开关。靠端控制标识位(flag)171是储存在存储器170的标识位,靠端控制标识位171与靠端控制的通断一起连动而成为接通、断开状态。并且,苗载置部件51向左右任一端部的移动由靠端传感器131来检测。另外,操作株距切换部件而选择的苗的栽种间隔、所谓株距由株距检测部件141来检测。
接着,基于图5对靠端控制进行说明。总是执行具有S101~S109的控制程序,若满足靠端控制的开始条件,则控制装置160开始靠端控制。
(S101)控制装置160开始控制程序,判断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是否为接通状态。并且,(S102)控制装置160在判断为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为断开状态(S101)时,判断是否满足靠端控制的开始条件。
靠端控制在满足以下开始条件时进行,即、对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后,连接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并且使变速装置23的耳轴112的开度超过第一基准值、即、使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此外,上述第一基准值为前进侧输出的80%。
上述苗载置部件51向端部的到达虽然能够由靠端传感器131来检测,但若PTO(Power Take Off)轴的转速小,则PTO轴的旋转容易变得不稳定,因此苗载置部件51移动时的惯性的影响变大,存在苗载置部件51不在端部停止而使停止位置偏移的情况。由此,第一基准值希望为规定值以上。
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与操作发动机20的调节机构的加工踏板连结。因此,若第一基准值大,则调节机构的操作量变大,可得到充分的发动机20的转速,因此PTO轴的旋转稳定,提高苗载置部件51的停止位置的准确性。
(S103)控制装置160在判断为不满足靠端控制的开始条件(S102)时,进行靠端控制的停止处理,之后,在控制程序中进行返回处理。靠端控制的停止处理是使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处于断开状态的处理。另外,在判断为满足了(S104)靠端控制的开始条件(S102)时,进行靠端控制的开始处理,之后,在控制程序中进行返回处理。靠端控制的开始处理是使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处于接通状态的处理。
并且,(S105)控制装置160在判断为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为接通状态(S101)时,判断是否满足靠端控制的继续条件。靠端控制的继续条件是连接栽种离合器机构120,耳轴112的开度超过第一基准值以下的第二基准值,而且对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的条件。此外,上述第二基准值为前进侧输出的75%以上。
通过使第一基准值比第二基准值大,可防止未简单地满足靠端控制的继续条件,防止靠端控制的开始和中断反复的所谓振动的产生。
并且,(S106)控制装置160在判断为未满足靠端控制的继续条件(S105)时,进行靠端控制的中断处理,之后,在控制程序中进行返回处理。靠端控制的中断处理是使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处于断开状态,且将已开始的靠端控制中断的处理。
根据以上所述,由于苗载置部件51的移动迅速被中断,因此可防止苗栽种部4的破损。此外,在栽种离合器机构120被切断而未满足靠端控制的继续条件时,也可以中断靠端控制的执行,并且变更为耳轴112的开度、即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零的中立状态,之后维持靠端控制的接通状态。
或者,通过耳轴112的开度为第二基准值、即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不足规定值,在未满足靠端控制的继续条件时,控制装置160也可以中断靠端控制的执行,并且切断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变更为耳轴112的开度、即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零的中立状态,之后维持靠端控制的接通状态。
若采用在变更为耳轴112的开度为零时,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位置不变更的结构,则在使已中断的靠端控制再次开始时,需要有意地将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位置返回中立位置后再进行向与第一基准值对应的位置的操作。
由此,即使忘了操作副变速操作部件100,也能够防止行驶动力向前轮10以及后轮11传动驱动力,因此可防止意愿以外的行驶车体2的行驶。
另外,通过靠端控制为断开状态,从而在未满足靠端控制的继续条件时,控制装置160也可以中断已开始的靠端控制的执行,切断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并且将耳轴112的开度变更为零。在使已中断的靠端控制的执行再次开始时,需要将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位置返回中立位置后再进行向与第一基准值对应的位置的操作,并且进行栽种离合器机构120的通断操作。
因此,即使忘了操作副变速操作部件100,也能够防止行驶动力向前轮10以及后轮11传动驱动力,因此壳防止意愿以外的行驶车体2的行驶。
另外,(S107)控制装置160在判断为满足靠端控制的继续条件(S105)时,进行靠端控制的继续处理。靠端控制的继续处理是确认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为接通状态而进行的处理。
此外,在继续执行靠端控制时,控制装置160也可以使变速操作部件111向使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上升的一侧的操作无效,并将耳轴112的开度保持为一定。
通过将耳轴112的开度保持为一定,从而PTO轴的转速稳定,可防止苗载置部件51因惯性而不在端部停止,提高苗载置部件51的停止位置的准确性。
并且,在继续执行靠端控制时,控制装置160也可以将发动机20的转速保持为一定。若发动机20的转速保持为一定,则PTO轴的转速稳定,因此提高苗载置部件51的停止位置的准确性。
另外,耳轴112的开度、即变速装置23的输出也可以对照株距的设定来变更。若设定为株距、即苗彼此的栽种间隔较大的疏植,则PTO轴的转速变小,苗载置部件51的移动速度容易变慢。由此,存在苗载置部件51在比端部更靠车体中央侧停止的情况。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在将株距设定为疏植时,若使变速装置23的输出比设定为标准的株距时更大,则PTO轴的转速变快,苗载置部件51的移动速度变快,因此提高苗载置部件51的停止位置的准确性。
并且,(S108)控制装置160进行靠端控制的继续处理(S107),之后,判断苗载置部件51是否移动到端部(S109)。在判断为苗载置部件51未移动到端部(S108)时,在控制程序中进行返回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苗载置部件51移动到了端部(S108)时,进行靠端控制的结束处理,之后,在控制程序中进行返回处理。
靠端控制的结束处理是,处于未满足上述的靠端控制的开始条件的状态,并且使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处于断开状态,结束靠端控制的执行的处理。此外,控制装置160也可以结束靠端控制的执行,切断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并且使耳轴112的开度变更为零。
此外,在耳轴112的开度不为零、即变速装置23为输出状态时,控制装置160也可以使靠端通断操作部150的通断操作无效。
在进行了靠端通断操作部150的通断操作时,控制装置160也可以停止上述的控制程序,中断开始靠端控制通断操作程序的执行,在结束靠端控制通断操作程序的执行后开始控制程序。
因此,基于图6对靠端控制通断操作程序进行说明。在苗的栽种作业中等、耳轴112的开度不为零、即变速装置23为输出状态时,即使误操作断开状态的靠端通断操作部150,通过使该操作无效,从而不开始靠端控制,因此可防止苗载置部件51向左右任一侧的端部移动的状态下停止,苗栽种装置52不取苗而产生未栽种苗的部位。
另一方面,若进行使接通状态的靠端通断操作部150处于断开状态的操作,则该操作有效,中断靠端控制。
(S201)控制装置160若进行靠端控制通断操作,则开始靠端模式通断操作程序。并且,(S202)进行靠端控制通断操作(S201),之后,判断耳轴112的开度、以及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量是否为零。此时,(S203)在未判断为耳轴112的开度、以及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量为零(S202)时,判断靠端控制标识位171是否为断开状态。
(S204)控制装置160在判断为耳轴112的开度、以及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量为零(S202)时,进行靠端控制标识位171的通断状态的切换,在未判断为耳轴112的开度以及变速操作部件操作量为零(S202)时,判断为靠端控制标识位171为接通状态(S203),之后,进行靠端控制标识位171的通断状态的切换。
(S205)控制装置160在判断为耳轴112的开度以及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量为零(S202)时,进行靠端控制标识位171的通断状态的切换(S204),之后,判断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是否为接通状态,在未判断为耳轴112的开度以及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量为零(S202)、判断为靠端控制标识位171为断开状态(S203)时,判断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是否为接通状态,在未判断为耳轴112的开度以及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量为零(S202)、判断为靠端控制标识位171为接通状态(S203)时,进行靠端控制标识位171的通断状态的切换(S204),之后,判断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是否为接通状态。
(S206)控制装置160在判断为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为断开状态(S205)时,在靠端模式通断操作程序中进行结束处理,在判断为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为接通状态(S205)时,进行靠端模式通断操作随伴处理,之后,在靠端模式通断操作程序中进行结束处理。靠端模式通断操作随伴处理是使靠端控制执行标识位172处于断开状态,中断靠端控制的处理。
此外,控制装置160也可以在中断靠端控制、切断栽种离合器机构120的同时使耳轴112的开度为零。
当然,控制装置160也可以在中断靠端控制的同时继续维持耳轴112的开度。这样,即使在行驶车体2行驶时进行使接通状态的靠端模式处于断开状态的靠端控制通断操作时,也不易产生车辆行驶速度受束缚等的弊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防止进行违背作业者的意愿的靠端,在用于苗移植机的目的方面有用。
Claims (9)
1.一种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2)设置苗栽种部(4),设置向该苗栽种部(4)传动驱动力的变速装置(23),并设置对该变速装置(23)的输出进行操作的变速操作部件(111),在该苗栽种部(4)设置通过从变速装置(23)传动的驱动力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苗载置部件(51),并设置对向上述苗栽种部(4)的传动进行通断的栽种离合器机构(120),
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
设置进行使上述苗载置部件(51)移动到左右任一侧端部并停止的靠端控制的控制装置(160),并设置对靠端控制进行通断的靠端通断操作部(150),
在对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后,连接上述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并且若通过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而使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时,则该控制装置(160)进行靠端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变速装置(23)不是输出状态时,在每次操作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时,上述控制装置(160)都切换靠端控制的通断,并且,
在上述变速装置(23)是输出状态时,若操作靠端通断操作部(150),则上述控制装置(160)如果是靠端控制中,则中断靠端控制,
如果不是靠端控制中,则不接受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靠端控制中若通过上述栽种离合器机构(120)被切断,或者通过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而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不足规定值时,上述控制装置(160)则中断靠端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处于断开状态而靠端控制被中断时,若使该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处于接通状态,
如果对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而且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被操作到使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的位置,则上述控制装置(160)再次开始靠端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而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不足规定值且靠端控制被中断时,若通过该变速操作部件(111)的操作而变速装置(23)的输出为规定值以上时,
如果对上述靠端通断操作部(150)进行接通操作,而且连接上述栽种离合器机构(120),则上述控制装置(160)再次开始靠端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160)在靠端控制中即使上述变速操作部件(111)被操作到使输出上升的一侧,也将上述变速装置(23)的输出保持为规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切换上述苗栽种部(4)的株距的株距切换部件,并设置检测该株距切换部件的操作的株距检测部件(141),
上述控制装置(160)对照该株距检测部件(141)的检测来变更上述变速装置(23)的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切换上述苗栽种部(4)的株距的株距切换部件,并设置检测该株距切换部件的操作的株距检测部件(141),
上述控制装置(160)对照该株距检测部件(141)的检测来变更上述变速装置(23)的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切换上述行驶车体(2)的行驶传动的副变速操作部件(100),在进行靠端控制时,操作该副变速操作部件(100)而切断行驶传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93103 | 2014-04-28 | ||
JP2014093103A JP6260439B2 (ja) | 2014-04-28 | 2014-04-28 | 苗移植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09753A true CN105009753A (zh) | 2015-11-04 |
CN105009753B CN105009753B (zh) | 2017-03-29 |
Family
ID=54400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04865.4A Active CN105009753B (zh) | 2014-04-28 | 2015-04-27 | 苗移植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60439B2 (zh) |
KR (1) | KR102402215B1 (zh) |
CN (1) | CN105009753B (zh) |
TW (1) | TWI5697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19953B (zh) * | 2015-03-10 | 2016-09-28 | 浙江大学 | 一种链传动吊杯式钵苗栽植器及其移栽方法 |
JP6551201B2 (ja) * | 2015-12-04 | 2019-07-31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苗移植機 |
JP6959185B2 (ja) * | 2018-06-27 | 2021-11-02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田植機 |
JP7188429B2 (ja) * | 2020-12-10 | 2022-12-13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作業車両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45262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Iseki & Co Ltd | 作業車両 |
CN102668788A (zh) * | 2011-03-18 | 2012-09-19 | 洋马株式会社 | 插秧机 |
JP2012228913A (ja) * | 2011-04-25 | 2012-11-22 | Iseki & Co Ltd | 作業車両 |
JP2012231772A (ja) * | 2011-05-09 | 2012-11-29 | Yanmar Co Ltd | 田植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4728Y2 (zh) * | 1986-11-25 | 1993-04-20 | ||
JP4805651B2 (ja) * | 2005-10-25 | 2011-11-02 |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 移植機 |
JP2011015627A (ja) * | 2009-07-08 | 2011-01-27 |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 移植機 |
JP5785715B2 (ja) * | 2011-01-11 | 2015-09-30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田植機 |
JP2012157288A (ja) * | 2011-01-31 | 2012-08-23 | Iseki & Co Ltd | 苗移植機 |
KR101945049B1 (ko) * | 2011-05-09 | 2019-02-01 | 얀마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이앙기 |
JP2013090606A (ja) * | 2011-10-27 | 2013-05-16 | Iseki & Co Ltd | 苗移植機 |
JP2013202011A (ja) | 2012-03-29 | 2013-10-07 | Iseki & Co Ltd | 苗移植機 |
-
2014
- 2014-04-28 JP JP2014093103A patent/JP6260439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22 TW TW104112901A patent/TWI569714B/zh active
- 2015-04-23 KR KR1020150056956A patent/KR10240221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4-27 CN CN201510204865.4A patent/CN1050097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45262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Iseki & Co Ltd | 作業車両 |
CN102668788A (zh) * | 2011-03-18 | 2012-09-19 | 洋马株式会社 | 插秧机 |
JP2012228913A (ja) * | 2011-04-25 | 2012-11-22 | Iseki & Co Ltd | 作業車両 |
JP2012231772A (ja) * | 2011-05-09 | 2012-11-29 | Yanmar Co Ltd | 田植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09753B (zh) | 2017-03-29 |
TW201540172A (zh) | 2015-11-01 |
TWI569714B (zh) | 2017-02-11 |
KR102402215B1 (ko) | 2022-05-26 |
JP2015208298A (ja) | 2015-11-24 |
JP6260439B2 (ja) | 2018-01-17 |
KR20150124395A (ko) | 2015-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74650B1 (ko) | 이앙기 | |
CN105009753A (zh) | 苗移植机 | |
JP4953388B2 (ja) | 田植機 | |
JP2006094753A (ja) | 乗用田植機のエンジン制御構造 | |
CN202998823U (zh) | 苗移植机 | |
CN103988623B (zh) | 苗移植机 | |
CN205454546U (zh) | 苗移植机 | |
JPH09168313A (ja) | トラク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 |
JP5888613B2 (ja) | 苗移植機 | |
JP5798053B2 (ja) | トラクタ | |
JP2014155462A5 (zh) | ||
CN111824243A (zh) | 作业车辆 | |
JP7055110B2 (ja) | 作業機 | |
JP2000236714A (ja) | 移動農機 | |
CN110313279A (zh) | 水田作业机 | |
JP7292181B2 (ja) | 乗用作業機 | |
JP2012237213A (ja) | 作業車のエンジン始動構造 | |
JP2011188824A (ja) | 乗用型田植機 | |
CN110301199B (zh) | 乘用型插秧机及秧苗栽植装置 | |
JP2011062163A (ja) | 農作業機の整地装置 | |
JP4918107B2 (ja) | 移動農機 | |
JP2022150112A (ja) | 移植機 | |
JP5723917B2 (ja) | 移動農機 | |
JP6063493B2 (ja) | 移動農機 | |
JP5325944B2 (ja) | 移動農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