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0122A - 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0122A
CN105000122A CN201510087046.6A CN201510087046A CN105000122A CN 105000122 A CN105000122 A CN 105000122A CN 201510087046 A CN201510087046 A CN 201510087046A CN 105000122 A CN105000122 A CN 105000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amping plate
holding part
pedal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70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0122B (zh
Inventor
坂上敦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00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0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0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0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B62M3/08Pedals
    • B62M3/086Attachments between shoe and pedal other than toe clips, e.g. clea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43B5/14Shoes for cycli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夹板更稳定地保持于踏板的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自行车用踏板(10)能够相对于夹板(50)拆装且卡合,夹板(50)能够装配于鞋上。自行车用踏板(10)包括具有旋转中心轴(C1)的踏板轴、踏板主体(22)和夹持部(24)。踏板主体(22)具有第一面(22a)和与第一面(22a)相反侧的第二面(22b),以绕旋转中心轴(C2)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踏板轴。夹持部(24)具有三个以上的夹板夹持部,上述夹板夹持部将夹板(50)能够拆装地保持于踏板主体(22)的至少第一面(22a)。

Description

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装配于鞋上的夹板、能够相对于夹板拆装且能够卡合的自行车用踏板以及包括上述的夹板和自行车踏板的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自行车的踏板系统,已知具有装配于鞋上的夹板和能够拆装地与夹板卡合的自行车用踏板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往的自行车用踏板包括踏板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踏板轴的踏板主体以及夹持部,上述夹持部具有在沿着自行车的行进方向的前后隔开间隔地配置于踏板主体的两个夹板夹持部。在这样的踏板系统中,不仅能够下压踏板,而且能够上拉踏板,因此能够稳定且高效地使踏板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82658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谋求能够比以往的踏板系统更加稳定地保持夹板的踏板。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更加稳定地将夹板保持于踏板的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踏板能够相对于夹板拆装且卡合,上述夹板能够装配于鞋上。自行车用踏板包括:具有旋转中心轴的踏板轴、踏板主体以及夹持部。踏板主体具有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以绕旋转中心轴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踏板轴。夹持部具有将夹板能够拆装地保持于踏板主体的至少第一面的三个以上的夹板夹持部。
在该自行车用踏板中,利用三个以上的夹板夹持部来能够拆装地保持夹板。因此,能够增大三个以上的夹板夹持部的间隔,并且踏板夹持部能够在三个部位以上平面地保持夹板。因此,装配了夹板的鞋不易倾斜,并且能够高效地将使用者的蹬踏力传递至踏板。由此,能够更稳定地且高效地使踏板动作。
可以是,夹持部具有:第一夹板夹持部、第二夹板夹持部、以及沿旋转中心轴方向离开第二夹板夹持部地配置的第三夹板夹持部。踏板轴配置成在第一夹板夹持部和第二夹板夹持部之间延伸。在该情况下,由于利用设置于三个部位的第一夹板夹持部到第三夹板夹持部来保持夹板,因此相比于以往的在两个部位保持的情况,能够增大保持夹板的间隔。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将使用者的蹬踏力传递至踏板,能够更稳定且高效地使踏板动作。
可以是,第三夹板夹持部相对于踏板轴配置于第二夹板夹持部侧。在该情况下,由于以夹着踏板轴的方式来配置第一夹板夹持部、第二夹板夹持部和第三夹板夹持部,因此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增大保持夹板的间隔。
可以是,第三夹板夹持部从旋转中心轴方向观察配置于第一夹板夹持部与第二夹板夹持部之间。在该情况下,从旋转中心轴方向观察,由于第三夹板夹持部配置于第一夹板夹持部与第二夹板夹持部之间,因此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增大保持夹板的间隔。
可以是,第三夹板夹持部从与第一面正交的方向观察配置于与旋转中心轴对置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夹板夹持部与第二夹板夹持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对称地配置,能够将第三夹板夹持部配置于从旋转中心轴方向观察的第一夹板夹持部与第二夹板夹持部的中间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保持夹板的左右方向的间隔,夹板不易向左右方向倾斜。由此,鞋也不易向左右方向倾斜,能够更高效地将蹬踏力传递至自行车用踏板。因此,能够更稳定且高效地使踏板动作。
可以是,踏板轴具有:安装于自行车的曲柄的第一端部、以及在旋转中心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第三夹板夹持部相对于第一夹板夹持部和第二夹板夹持部配置于第二端部侧。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相对于第一夹板夹持部和第二夹板夹持部将第三夹板夹持部配置成沿左右方向离开,因此夹板更不易向左右方向倾斜,能够更稳定地且高效地使踏板动作。
可以是,第三夹板夹持部包括设置成能够与夹板卡合的保持部、和形成于与保持部对置的部分的凹部。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与保持部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凹部,因此在转弯时等即使自行车倾斜,也能够通过凹部来实现与地面的空隙。
可以是,保持部配置于从第一面沿着与第一面交叉的方向离开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容易将夹板放入保持部与第一面之间的间隙中。
可以是,保持部具有比踏板主体的最顶部的厚度薄的厚度。在该情况下,由于保持部的厚度比踏板主体的最顶部的厚度薄,因此能够将夹板插入到厚度部分。
可以是,保持部具有与夹板接触的卡合面。凹部形成于与卡合面对置的部分。在该情况下,由于夹板在保持部与第一面之间的间隙中与卡合部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夹板。
可以是,卡合面配置于从第一面沿着与第一面交叉的方向离开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卡合面配置成从第一面沿着与第一面交叉的方向离开,因此在卡合面与载置夹板的第一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夹板与卡合面接触。
可以是,第三夹板夹持部包括连接保持部和踏板主体的连接部。连接部相对于第一面倾斜并且沿旋转中心轴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由于利用倾斜的连接部来连接保持部和踏板主体,因此即使自行车倾斜,也能够利用连接部来实现与地面的空隙。
可以是,连接部连接保持部的两端和踏板主体。在该情况下,能够在连接部之间将夹板插入到保持部。
可以是,第三夹板夹持部与踏板主体一体地成形。在该情况下,第三夹板夹持部的刚性变高。
可以是,第三夹板夹持部包括形成于保持部与踏板主体之间且供夹板插入的开口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夹板插入到保持部。
可以是,第三夹板夹持部相对于踏板主体不能转动地设置。在该情况下,第三夹板夹持部的刚性变高。
可以是,第一夹板夹持部、第二夹板夹持部和第三夹板夹持部中的某一个也设置成能够转动。在该情况下,由于三个夹板夹持部中的某一个转动,因此夹板容易从夹板夹持部脱离。
可以是,第一夹板夹持部、第二夹板夹持部和第三夹板夹持部设置成能够转动。在该情况下,由于所有的夹板夹持部转动,因此夹板更容易从三个夹板夹持部脱离。
可以是,夹持部具有向保持夹板的方向对第一夹板夹持部、第二夹板夹持部和第三夹板夹持部施力的三个施力部件。在该情况下,由于利用施力部件向保持夹板的方向对三个夹板夹持部施力,因此特别是在上拉踏板的蹬踏中夹板不易从夹板夹持部脱离。
踏板主体也可以具有从第一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夹板与第一突出部卡合,使得夹板不易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
可以是,第一突出部具有球面状或圆锥面状的侧面。在该情况下,当使夹板朝向第一突出部接近时,由于夹板逐渐向远离第一面的方向移动,因此取下夹板变得更容易。
可以是,踏板主体具有从第一面突出并沿旋转中心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夹板碰触第二突出部,使得取下夹板变得更容易。
可以是,第一突出部设置于第二突出部的旋转中心轴方向的中间部分,并相对于第二突出部的侧面突出。在该情况下,通过以第一突出部为中心转动夹板,使夹板碰触第二突出部,从而夹板离开第一面。因此,能够通过鞋的略微的扭转动作使夹板容易地从夹板夹持部脱离。
可以是,踏板主体具有在远离踏板轴的方向上从第二突出部朝向第一面倾斜的倾斜面。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二突出部设置有倾斜面,因此当以第一突出部为中心转动鞋时,夹板通过倾斜面而逐渐地远离第一面。因此,能够更容易地使夹板从夹板夹持部脱离。
可以是,踏板轴具有安装于自行车的曲柄的第一端部和在旋转中心轴方向上位于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倾斜面相对于第一突出部设置于第一端部侧。在该情况下,由于倾斜面相对于第一突出部设置于安装于曲柄的第一端部侧,因此无论相对于第一突出部向哪一方向转动夹板,夹板都通过倾斜面而向远离第一面的方向移动。
可以是,第一夹板夹持部、第二夹板夹持部和第三夹板夹持部分别具有与夹板接触的卡合面。卡合面也可以位于与第一面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突出部的最端部和第一面之间。在该情况下,由于夹板的保持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面处于比第一突出部低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踏板构成得更薄。
可以是,第一夹板夹持部、第二夹板夹持部和第三夹板夹持部配置于踏板主体的周缘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增大各夹板夹持部的间隔。在该情况下,由于三个夹板夹持部配置于踏板主体的周缘部,因此能够增大三个夹板夹持部的间隔。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的夹板与安装于自行车用踏板的踏板主体的夹持部能够拆装地卡合。夹板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和第三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与夹持部能够拆装地卡合。第二卡合部在相对于自行车用踏板的踏板轴与第一卡合部相反侧的位置,与夹持部能够拆装地卡合。第三卡合部在沿踏板轴的旋转中心轴方向离开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与夹持部能够拆装地卡合。
在该夹板中,由于由三个卡合部与夹持部卡合,因此能够增大三个卡合部的间隔,并且在三个部位平面地保持夹板。因此,装配了夹板的鞋不易倾斜,能够将使用者的蹬踏力高效地传递至踏板。由此,能够更稳定地且高效地使踏板动作。
可以是,第三卡合部相对于踏板轴在第二卡合部侧与夹持部卡合。在该情况下,由于以夹着踏板轴的方式配置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和第三卡合部,因此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增大保持夹板的间隔。
可以是,第三卡合部从旋转中心轴方向观察在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的位置与夹持部卡合。在该情况下,由于从旋转中心轴方向观察第三卡合部配置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因此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增大保持夹板的间隔。
可以是,夹板还包括形成为球面状或圆锥面状且与踏板主体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面。在该情况下,由于夹板在主体的一部分由球面状或圆形面状的抵接面接触,因此在从夹持部取下夹板时,容易使夹板相对于踏板主体倾斜,取下夹板变得容易。
可以是,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和第三卡合部设置于夹板的周缘部。在该情况下,由于三个卡合部配置于夹板的周缘部,因此能够增大三个卡合部的间隔。
本发明另外其他方面的夹板安装于自行车用踏板的踏板主体的与鞋对置的第一面。夹板具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连结部以及抵接面。第一安装部安装于第一面。第二安装部在相对于自行车用踏板的踏板轴与第一安装部的相反侧安装于第一面。连结部连结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使得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形成配置踏板主体的一部分的间隙。抵接面形成为球面状或圆锥面状,并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与踏板主体的一部分抵接。
在该夹板中,以夹着踏板轴的方式配置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并且利用连结部来连结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使得配置踏板主体的一部分。另外,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与踏板主体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面形成为球面形状或圆锥面状。因此,在从夹持部取下夹板时,容易使夹板相对于踏板主体倾斜,取下夹板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的自行车用踏板系统包括上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和上述的夹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将夹板更稳定地保持于踏板的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踏板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其后视图。
图3是由图2的剖开线III-III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卡合的夹板的俯视立体图。
图5是其后视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踏板的俯视立体图。
图7是其后视图。
图8是由图7的剖开线VIII-VIII剖开的剖视图。
图9是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踏板卡合的夹板的俯视立体图。
图10是其后视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踏板的俯视立体图。
图12是其后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自行车用踏板的俯视立体图。
图14是其俯视图。
图15是其正视图。
图16是其右侧视图。
图17是由图14的剖开线XVII剖开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6、106、206、306   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10、110、210、310   自行车用踏板
20、120   踏板轴
20a、120a   第一端部
20b、120b   第二端部
22、122、222、322   踏板主体
24、124、224、324  夹持部
30a、130a、230a、330a   第一夹板夹持部
30b、130b、230b、330b   第二夹板夹持部
30c、130c、230c、330c   第三夹板夹持部
32、132   第一突出部
32a、132a   侧面
34、134   第二突出部
36、136   倾斜面
50、150   夹板
50a、150a   第一安装部
50b、150b   第二安装部
50c、150c   连结部
50d、150d   抵接面
50e、150e   周缘部
52、152   第一卡合部
54、154   第二卡合部
56、156   第三卡合部
322g   最端部
330d   连结部
330e   保持部
330g   卡合面
330h   开口部
330i   凹部
C1   旋转中心轴
C2   夹板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和图3中,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踏板(以下记为踏板)1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夹板50卡合,上述夹板50装配于鞋上。由踏板10和夹板50构成自行车用踏板系统6。另外,“前”、“后”、“左”、“右”、“上”以及“下”、和与其同义的用语表示骑车者从朝向车把坐在车座(均未图示)的状态观察到的“前”、“后”、“左”、“右”、“上”以及“下”。
(踏板)
踏板10包括:踏板轴20,具有旋转中心轴C1(参照图3);踏板主体2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踏板轴20;以及夹持部24,设置于踏板主体22且具有保持夹板50的三个以上的夹板夹持部。
如图3所示,踏板轴20收纳于踏板主体22的后述的轴收纳空间22c中。踏板轴20经由一对滚动轴承26a、26b以绕旋转中心轴C1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踏板主体22,旋转中心轴C1通过踏板轴20的中心且沿纵长方向延伸。踏板轴20具有安装于自行车的曲柄8的第一端部20a、以及在旋转中心轴C1方向上位于第一端部20a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20b。在第二端部20b设置有外螺纹部20c,外螺纹部20c拧入固定到设置于曲柄8的螺纹孔8a中。踏板轴20是具有实体的轴,也就是说是轴部件,旋转中心轴C1是假想的轴线。另外,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踏板轴20的描绘。
如图2所示,踏板主体22从背面看是大致等腰三角形形状的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踏板主体22具有与鞋对置的第一面22a、与第一面22a相反侧的第二面22b、以及收纳踏板轴20的带阶梯的圆筒形状的轴收纳空间22c(参照图1和图3)。
如图1所示,踏板主体22具有第一突出部32、第二突出部34和至少一个倾斜面36。第一突出部32从第一面22a突出。第一突出部32从与第一面22a正交的方向观察配置于与旋转中心轴C1对置的位置。第一突出部32配置于夹板旋转轴C2上。夹板旋转轴C2是将夹板50从踏板10取下时的旋转动作的中心轴,并沿着与第一面22a正交的方向延伸。第一突出部32具有球面状或圆锥面状的侧面32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侧面32a是圆锥面状,但是也可以是球面状,还可以是圆柱面状。
第二突出部34从第一面22a突出,并沿旋转中心轴C1方向延伸。第二突出部34从与第一面22a正交的方向观察配置于与旋转中心轴C1对置的位置。第二突出部34的相对于第一突出部32的突出方向是平行于第一面22a的方向。具体来说,第二突出部34相对于第一突出部32向旋转中心轴C1方向的两侧突出。换言之,在第二突出部34的旋转中心轴C1方向上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一突出部32。另外,第一突出部32相对于第二突出部34的侧面34a向平行于第一面22a的方向突出。
至少一个倾斜面36沿着逐渐远离踏板轴20的方向从第二突出部34朝向第一面22a倾斜。倾斜面36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突出部34的上表面和第一面22a连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倾斜面36相对于第一突出部32设置于踏板轴20的第一端部20a侧和第二端部20b侧,因此,倾斜面36配置于第一突出部32的旋转中心轴C1方向的两侧。另外,倾斜面36从第二突出部34的与旋转中心轴C1正交的方向的两侧沿着逐渐远离踏板轴20的方向朝向第一面22a倾斜。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倾斜面36以夹着第一突出部32的方式设置四个。
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部24具有第一夹板夹持部30a、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30c这三个夹板夹持部,第三夹板夹持部30c从第二夹板夹持部30b沿旋转中心轴C1方向离开地配置。另外,夹板部24具有第一施力部件38a、第二施力部件38b(参照图2)和第三施力部38c。第一施力部件38a沿着保持夹板50的方向对第一夹板夹持部30a施力。第二施力部件38b沿着保持夹板50的方向对第二夹板夹持部30b施力。第三施力部件38c沿着保持夹板50的方向对第三夹板夹持部30c施力。
如图2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30a、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30c配置于踏板主体22的周缘部22d。具体来说,第一夹板夹持部30a、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30c分别配置于在踏板主体22的三个角部配置的第一装配凹部22e、第二装配凹部22f和第三装配凹部22g中。第一装配凹部22e至第三装配凹部22g形成为贯穿第一面22a和第二面22b并向内侧凹陷为大致矩形。
第一夹板夹持部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夹着踏板轴20配置成使踏板轴20在第一夹板夹持部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30b之间延伸。具体来说,第一夹板夹持部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关于旋转中心轴C1配置成线对称。第三夹板夹持部30c从旋转中心轴C1方向观察配置于第一夹板夹持部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30b之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夹板夹持部30c从旋转中心轴C1方向观察配置于第一夹板夹持部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30b的中间位置。即,第三夹板夹持部30c配置在旋转中心轴C1上。另外,第三夹板夹持部30c配置成比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靠第二端部20b侧。因此,第三夹板夹持部30c与第一夹板夹持部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在旋转中心轴C1方向(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夹板夹持部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0b配置于第二端部20b侧,将第三夹板夹持部30c配置于第一端部20a侧。
如图2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30a通过第一轴部件40a以能够绕第一轴S1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22,第一轴部件40a沿着第一轴S1方向配置在第一装配凹部22e中。第一轴S1沿着与第一面22a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一直线L1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一直线L1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一夹板夹持部30a沿径向延伸。优选的是,第一轴S1沿着相对于第一直线L1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
第二夹板夹持部30b通过第二轴部件40b以能够绕第二轴S2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22,第二轴部件40b沿着第二轴S2方向配置在第二装配凹部22f中。第二轴S2沿着与第一面22a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二直线L2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二直线L2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二夹板夹持部30b沿径向延伸。优选的是,第二轴S2沿着相对于第二直线L2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第二直线L2相对于旋转中心轴C1配置成与第一直线L1线对称。
第三夹板夹持部30c通过第三轴部件40c以能够绕第三轴S3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22,第三轴部件40c沿着第三轴S3方向配置在第三装配凹部22g中。第三轴S3沿着与第一面22a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三直线L3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三直线L3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三夹板夹持部30c沿径向延伸。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直线L3与通过夹板旋转轴C2的旋转中心轴C1一致。优选的是,第三轴S3沿着相对于旋转中心轴C1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这里,第一轴部件40a、第二轴部件40b和第三轴部件40c与踏板轴20同样地是具有实体的轴(轴部件),通过未图示的挡圈来防脱。第一轴S1、第二轴S2和第三轴S3与旋转中心轴C1同样地是假想的轴线。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30a、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30c分别具有主体部30d和保持夹板50的保持部30e。主体部30d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踏板主体22。保持部30e从主体部30d朝向第一突出部32突出,且配置为在与第一面22a之间隔开能够保持夹板50的间隙。第一夹板夹持部30a、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30c分别被第一施力部件38a、第二施力部件38b和第三施力部件38c向使各保持部30e朝向踏板主体22的中心(第一突出部32)的方向施力。在保持部30e形成有朝向第一面22a倾斜的引导面30f。设置引导面30f是为了在利用夹板50按压第一夹板夹持部30a至第三夹板夹持部30c中的某一个时,克服第一施力部件38a至第三施力部件38c中的某一个的作用力,而使保持部30e向打开方向(图3逆时针)摆动。
如图2所示,第一施力部件38a例如是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弹簧线材的扭转螺旋弹簧。在第一施力部件38a中,第一端38d卡定于第一夹板夹持部30a,第二端38e与弹簧力(作用力)调节用的第一弹簧部件42a的末端接触。第一施力部件38a的第二端38e配置在朝向第一螺纹部件42a的末端形成于第二面22b的槽内。第一螺纹部件42a例如是拧入到贯穿踏板主体22配置的螺纹孔中的内六角定位螺钉。通过从第一面22a侧利用内六角扳手等工具转动第一螺纹部件42a,能够调节第二面22b侧的第一螺纹部件42a的末端位置。通过使第一螺纹部件42a的末端位置接近第二面22b,使得第一施力部件38a的弹簧力(作用力)增强。
第二施力部件38b是与第一施力部件38a相同结构的金属线材制的弹簧部件。在第二施力部件38b中,第一端38d卡定于第二夹板夹持部30b,第二端38e与弹簧力(作用力)调节用的第二弹簧部件42b接触。第二螺纹部件42b是与第一螺纹部件42a同样的内六角定位螺钉,通过从第一面22a侧利用内六角扳手等工具转动,能够调节第二面22b侧的突出量。若增大第二螺纹部件42b的突出量,则第二施力部件38b的弹簧力(作用力)增强。
第三施力部件38c例如是截面为矩形的金属弹簧线材制的扭转螺旋弹簧。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在踏板10的第一端部20a侧,在第一夹板夹持部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0b这两个部位保持夹板50,提高了利用一个部位的第三夹板夹持部30c保持夹板50的第二端部20b侧的保持力,因此第三施力部件38c的作用力比第一施力部件38a和第二施力部件38b的作用力大。但是,也可以由具有相同作用力的部件来构成第一施力部件38a至第三施力部件38c的施力部件。在第三施力部件38c中,第一端38d卡定于第三夹板夹持部30c,第二端38e卡定于弹簧力调节用的调节部件42c。调节部件42例如是圆柱状的部件,以能够绕与第三轴S3平行的轴旋转的方式装配于第二面22b。在调节部件42c的外周面,例如在周向的三个部位形成有切掉圆柱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平面部,各平面部形成为到调节部件42的中心的距离彼此不同。第三施力部件38c的第二端38e选择性地卡定于调节部件42的上述多个平面部。在调节部件42c中具有装配内六角扳手等工具的工具卡定孔42d。通过将工具装配到该工具卡定孔42d中并转动调节部件42c,使得第三施力部件38c的第二端38e所卡定的平面部发生改变,从而弹簧力(作用力)变化。
(夹板)
夹板50是大致六边形形状的金属制板状部件。如图4和图5所示,夹板50具有安装于踏板10的第一面22a的第一安装部50a、第二安装部50b、连结部50c以及抵接面50d。夹板50能够拆装地与安装于踏板10的踏板主体22的夹持部24卡合。夹板50具有能够拆装地与夹持部24卡合的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54和第三卡合部56。
第二安装部50b相对于踏板10的踏板轴20在与第一安装部50a的相反侧安装于第一面22a。连结部50c连结第一安装部50a和第二安装部50b,以便在第一安装部50a和第二安装部50b之间形成配置踏板主体22的一部分的间隙6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连结部50c设置成能够将作为踏板主体22的一部分的第一突出部32和第二突出部34配置于间隙60中。
第一卡合部52设置于第一安装部50a,能够拆装地与夹持部24卡合。第二卡合部54相对于踏板10的踏板轴20在与第一卡合部52相反侧的位置能够拆装地与夹持部24卡合。因此,第二卡合部54设置于第二安装部50b。第三卡合部56在从第二卡合部54沿踏板轴20的旋转中心轴C1方向离开的位置能够拆装地与夹持部24卡合。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卡合部56从旋转中心轴C1方向观察在第一卡合部52与第二卡合部54之间的位置与夹持部24卡合。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卡合部56设置于连结部50c。
具体来说,第一卡合部52与夹持部24的第一夹板夹持部30a卡合。第二卡合部54与夹持部24的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卡合。第三卡合部56与夹持部24的第三夹板夹持部30c卡合。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54和第三卡合部56设置于夹板50的周缘部50e。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54和第三卡合部56分别具有从夹板部50的周缘部50e凹陷地形成的安装凹部58。安装凹部58在俯视观察时呈扁平等腰梯形形状地凹陷形成。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54和第三卡合部56的夹板50的周缘部50e侧的厚度比夹持部24的保持部30e与第一面22a之间的间隙略小。
抵接面50d(参照图5)以与踏板主体22的一部分抵接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夹板50具有用于利用螺栓部件(未图示)将夹板50安装到鞋上的安装用的一对长孔62。一对抵接面50d形成为球面状、圆锥面状或者圆柱面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对抵接面50d形成为圆锥面状,与作为踏板主体22的一部分的第一突出部32的侧面32a抵接。抵接面50d具有与第一突出部32的侧面32a对应的侧面形状。对置配置的一对抵接面50d的末端部形成为扁平V字状。另外,在第一突出部32为圆锥面状或球面状的情况下,抵接面也可以是圆柱面状。
(夹板的拆装动作)
在这样结构的自行车用踏板系统6中,在将鞋安装于踏板10的情况下,在利用未图示的螺栓部件将夹板50安装于鞋上的状态下,将鞋配置于踏板10的踏板主体22的第一面22a。并且,使第一卡合部52和第二卡合部54与第一夹板夹持部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卡合。在该状态下,当将鞋的外侧(踏板轴20的第二端部20b侧)强力地踏入到踏板10时,通过第三夹板夹持部30c的保持部30e的引导面30f的作用,将保持部30e打开,从而将夹板50的第三卡合部56夹持于第三夹板夹持部30c。在夹板50保持在夹持部24的状态下,一对抵接面50d配置为与第一突出部32的侧面32a接触。此时,夹板50在三个部位与踏板10卡合,并且能够使第一夹板夹持部30a与第三夹板夹持部30c的间隔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0b与第三夹板夹持部30c的间隔比以往的在后方一个部位与踏板卡合的杆部件的宽度大。因此,能够比以往更稳定地将夹板50保持于踏板10。另外,装配了夹板50的鞋不易倾斜,能够将使用者的蹬踏力高效地传递至踏板10。由此,能够更稳定且高效地使踏板10动作。另外,作为夹板50的拆装动作,首先使第三卡合部56与第三夹板夹持部30c卡合,然后,通过踏入踏板10的内侧,也能够使第一卡合部52和第二卡合部54与第一夹板夹持部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0b同时卡合。
在从踏板10取下鞋的情况下,略微向外侧扭转鞋的鞋跟侧。于是,由于抵接面50d与第一突出部32的侧面32a抵接,因此鞋以夹板旋转轴C2为中心旋转。此时,抵接面50d沿着侧面32a滑动。当鞋旋转时,夹板50的第一安装部50a和第二安装部50b的对置面的角部碰触倾斜面36。由此,夹板50离开踏板10的第一面22a,第一夹板夹持部30a至第三夹板夹持部30c被上推而打开。其结果为,夹板50从踏板10脱离,从而能够从踏板10取下鞋。通过使抵接面50d和侧面32a的侧面形状形成为球面状或圆锥面状,使得在夹板50开始离开第一面22a时,能够使夹板50沿着侧面32a向与夹板旋转轴C2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夹板50从踏板10取下。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6、图7和图8中,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踏板11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装配于鞋上的夹板150卡合。由踏板110和夹板150构成自行车用踏板系统106。
踏板)
踏板110包括:踏板轴120,具有旋转中心轴C1(参照图8);踏板主体12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踏板轴120;以及夹持部124,设置于踏板主体122,具有保持夹板150的三个以上的夹板夹持部。
如图8所示,踏板轴12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收纳于踏板主体122的后述的轴收纳空间122c中。踏板轴120经由一对滚动轴承126a、126b,将踏板主体122支承为绕穿过踏板轴120的中心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轴C1旋转自如。踏板轴120具有安装于自行车的曲柄8的第一端部120a、以及在旋转中心轴C1方向上位于第一端部120a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120b。在第二端部120b设置有外螺纹部20c,该外螺纹部20c拧入固定在设置于曲柄8的螺纹孔8a中。踏板轴120是具有实体的轴,也就是说是轴部件,旋转中心轴C1是假想的轴线。另外,在图6和图7中省略了踏板轴120的描绘。
如图7所示,踏板主体122从背面看大致是心形的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踏板主体122具有与鞋对置的第一面22a、位于第一面22a的相反侧的第二面122b、以及收纳踏板轴20的带阶梯的圆筒形状的轴收纳空间122c(参照图6和图8)。
如图6所示,踏板主体122具有第一突出部132、第二突出部134以及至少一个倾斜面136。第一突出部132从第一面122a突出。第一突出部132从与第一面122a正交的方向观察配置于与旋转中心轴C1对置的位置。第一突出部132配置于夹板旋转轴C2上。夹板旋转轴C2是将夹板150从踏板110取下时的旋转动作的中心轴,沿着与第一面22a正交的方向延伸。第一突出部132具有球面状或圆锥面状的侧面132a。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侧面132a是圆锥面状,但是也可以是球面状,还可以是圆柱面状。
第二突出部134从第一面122a突出,并沿旋转中心轴C1方向延伸。第二突出部134从与第一面122a正交的方向观察配置于与旋转中心轴C1对置的位置。第二突出部134的相对于第一突出部132的突出方向是平行于第一面122a的方向。具体来说,第二突出部134相对于第一突出部132向旋转中心轴C1方向的两侧突出。换言之,在第二突出部134的旋转中心轴C1方向上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一突出部132。另外,第一突出部132相对于第二突出部134的侧面134a沿平行于第一面122a的方向突出。
至少一个倾斜面136向逐渐远离踏板轴120的方向从第二突出部134朝向第一面122a倾斜。倾斜面136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突出部134的上表面和第一面122a连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倾斜面136相对于第一突出部132设置于踏板轴20的第一端部20a侧,因此,倾斜面136配置于第一突出部132的旋转中心轴C1方向的单侧。另外,倾斜面136从第二突出部134的与旋转中心轴C1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向逐渐远离踏板轴120的方向朝向第一面122a倾斜。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倾斜面136以夹着第二突出部134的方式设置有两个。
如图6和图7所示,夹持部124具有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以及配置成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沿旋转中心轴C1方向远离的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这三个夹板夹持部。另外,夹持部124具有第一施力部件138a(参照图7)、第二施力部件138b和第三施力部138c。第一施力部件138a向保持夹板150的方向对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施力。第二施力部件138b向保持夹板150的方向对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施力。第三施力部件138c向保持夹板150的方向对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施力。
如图7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配置于踏板主体122的周缘部122d。具体来说,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以及第一夹持夹板部130a分别配置于在踏板主体122的心形形状的凹处的两侧配置的第二装配凹部122f和第三装配凹部122g、以及配置于与心形形状的凹处对置的末端部的第一装配凹部122e中。第一装配凹部122e到第三装配凹部122g形成为贯穿第一面122a和第二面122b并向内侧大致矩形地凹陷。
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夹着踏板轴120配置,使踏板轴120在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之间延伸。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相对于踏板轴120配置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侧。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配置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的踏板轴120的第二端部120b侧。因此,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在与旋转中心轴C1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也可以将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配置于第二端部120b侧,将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配置于第一端部120a侧。
如图7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通过沿着第一轴S1方向配置的第一轴部件140a,以能够绕第一轴S1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122。第一轴S1沿着与第一面122a平行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一直线L1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一直线L1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沿径向延伸。优选的是,第一轴S1沿实质上平行于旋转中心轴C1且相对于第一直线L1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
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通过沿第二轴S2方向配置的第二轴部件140b,以能够绕第二轴S2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122。第二轴S2沿着与第一面122a平行的方向且与第二直线L2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二直线L2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沿径向延伸。优选的是,第二轴S2沿相对于第二直线L2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
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通过沿第三轴S3方向配置的第三轴部件140c,以能够绕第三轴S3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122。第三轴S3沿着与第一面122a平行的方向且与第三直线L3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三直线L3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沿径向延伸。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直线L相对于穿过夹板旋转轴C2的旋转中心轴C1配置于与第二直线L2线对称的位置。优选的是,第三轴S3沿相对于第三直线L3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这里,第一轴部件140a、第二轴部件140b和第三轴部件140c与旋转轴120同样地是具有实体的轴(轴部件),通过形成于末端的外螺纹部而固定于踏板主体122。第一轴S1、第二轴S2和第三轴S3与旋转中心轴同样地是假想的轴线。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分别具有主体部130d和保持夹板150的保持部130e。主体部130d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踏板主体122。保持部130e配置为从主体部130d朝向第一突出部132突出,且在与第一面122a之间隔开能够保持夹板150的间隙。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分别被第一施力部件138a、第二施力部件138b和第三施力部件138c向使各保持部30e朝向踏板主体122的中心(第一突出部32)的方向施力。在保持部130e形成有朝向第一面122a倾斜的引导面130f。设置引导面130f是为了在通过夹板150对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到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中的某一个进行按压时,克服第一施力部件138a到第三施力部件138c中的某一个的作用力而使保持部130e向打开方向摆动。
如图7所示,第一施力部件138a例如是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弹簧线材制的扭转螺旋弹簧。在第一施力部件138a中,第一端138d卡定于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第二端138e与弹簧力(作用力)调节用的第一螺纹部件142a的末端接触。第一施力部件138a的第二端138e配置于在第二面122b朝向第一螺纹部件142a的末端形成的槽内。第一螺纹部件142a例如是拧入到贯穿踏板主体122地配置的螺纹孔中的内六角定位螺钉。通过从第一面122a侧利用内六角扳手等工具转动第一螺纹部件142a,能够调节第二面122b侧的第一螺纹部件142a的末端位置。通过使第一螺纹部件142a的末端位置接近第二面122b,使得第一施力部件138a的弹簧力(作用力)增强。
第二施力部件138b是与第一施力部件38a相同结构的金属线材制的弹簧部件。在第二施力部件138b中,第一端138d卡定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第二端138e与弹簧力(作用力)调节用的第二螺纹部件142b接触。第二螺纹部件142b是与第一螺纹部件142a同样的内六角定位螺钉,通过从第一面122a侧利用内六角扳手等工具来转动,能够调节第二面122b侧的末端位置。通过使第二螺纹部件142b的末端位置接近第二面122b,使得第二施力部件138b的弹簧力(作用力)增强。
第三施力部件38c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是与第一施力部件138a和第二施力部件138b相同结构的金属线材制的弹簧部件。在第三施力部件138c中,第一端138d卡定于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第二端138e与弹簧力(作用力)调节用的第三弹簧部件142c接触。第三弹簧部件142c是与第一弹簧部件142a同样的内六角定位螺钉,通过从第一面122a侧利用内六角扳手等工具来转动,能够调节第二面122b侧的第三弹簧部件142c的末端位置。通过使第三弹簧部件142c的末端位置接近第二面122b,使得第三施力部件138c的弹簧力(作用力)增强。
(夹板)
如图9和图10所示,夹板50具有安装于踏板110的第一面122a的第一安装部150a、第二安装部150b、连结部150c以及抵接面150d。夹板150能够拆装地与安装于踏板110的踏板主体122的夹持部124卡合。夹板150具有能够拆装地与夹持部124卡合的第一卡合部152、第二卡合部154和第三卡合部156。
第二安装部150b相对于踏板110的踏板轴120在与第一安装部150a的相反侧安装于第一面122a。连结部150c连结第一安装部150a和第二安装部150b,以便在第一安装部150a和第二安装部150b之间形成配置踏板主体122的一部分的间隙16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50c设置成能够将作为踏板主体122的一部分的第一突出部132和第二突出部134配置于间隙160中。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部154和第三卡合部156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50a,能够拆装地与夹持部124卡合。第一卡合部152在相对于踏板110的踏板轴120与第二卡合部154相反侧的位置,能够拆装地与夹持部124卡合。因此,第一卡合部152设置于第二安装部150b。第三卡合部156在从第二卡合部54沿踏板轴20的旋转中心轴C1方向远离的位置,能够拆装地与夹持部124卡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卡合部156在从第二卡合部154沿踏板轴120的旋转中心轴C1方向远离的位置能够拆装地与夹持部124卡合。因此,第三卡合部156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50a。具体来说,第一卡合部152与夹持部124的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卡合。第二卡合部154与夹持部124的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卡合。第三卡合部156与夹持部124的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卡合。第一卡合部152、第二卡合部154和第三卡合部156设置于夹板150的周缘部150e。第一卡合部152、第二卡合部154和第三卡合部156分别具有从夹板150的周缘部150e凹陷地形成的安装凹部158。安装凹部158俯视观察凹陷成扁平等腰梯形形状地形成。第一卡合部152、第二卡合部154和第三卡合部156的夹板150的周缘部150e侧的厚度比夹持部124的保持部130e与第一面122a之间的间隙略小。
抵接面150d(参照图10)以与踏板主体122的一部分抵接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夹板150具有用于利用螺栓部件(未图示)将夹板150安装到鞋上的安装用的一对长孔162。一对抵接面150d形成为球面状、圆锥面状或者圆柱面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一对抵接面150d形成为圆锥面状,并与作为踏板主体122的一部分的第一突出部132的侧面132a抵接。抵接面150d具有与第一突出部132的侧面132a对应的侧面的形状。对置配置的一对抵接面150d的末端部形成为扁平V字状。另外,在第一突出部为圆锥面状或球面状的情况下,抵接面也可以是圆柱面状。
(夹板的拆装动作)
在这样结构的自行车用踏板系统106中,在将鞋安装于踏板110的情况下,在利用未图示的螺栓部件将夹板150安装于鞋上的状态下,将鞋配置于踏板110的踏板主体122的第一面122a。并且,使第二卡合部154和第三卡合部156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卡合。在该状态下,当将鞋的后部强力地踏入到踏板110中时,通过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的保持部130e的引导面130f的作用,将保持部130e打开,从而将夹板150的第一卡合部152夹持于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在夹板150保持在夹持部124的状态下,一对抵接面150d配置为与第一突出部132的侧面132a接触。此时,夹板150在三个部位与踏板110卡合,并且能够使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与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的间隔、以及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的间隔比以往的在后方一个部位与踏板卡合的杆部件的宽度大。因此,能够比以往更稳定地将夹板150保持于踏板110。另外,装配了夹板150的鞋不易倾斜,能够高效地将使用者的蹬踏力传递至踏板110。由此,能够更稳定且高效地使踏板110动作。另外,作为夹板150的拆装动作,首先使第一卡合部152与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卡合,然后,通过踏入踏板110的内侧,也能够使第二卡合部154和第三卡合部156与第二夹板夹持部1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同时卡合。
在从踏板110取下鞋的情况下,略微向外侧扭转鞋的鞋跟侧。于是,由于抵接面150d与第一突出部132的侧面132a抵接,因此鞋以夹板旋转轴C2为中心旋转。此时,抵接面150d沿着侧面132a滑动。当鞋旋转时,夹板150的第一安装部150a和第二安装部150b的对置面的角部碰触倾斜面136。由此,夹板150离开踏板110的第一面122a,第一夹板夹持部130a至第三夹板夹持部130c被上推而打开。其结果为,夹板150从踏板110脱离,从而能够从踏板110取下鞋。通过将抵接面150d和侧面132a的侧面形状形成为球面状或圆锥面状,使得在夹板150开始离开第一面122a时,能够使夹板150沿着侧面32a向与夹板旋转轴C2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夹板150从踏板110取下。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11和图12中,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踏板210能够拆装地与装配于鞋上的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夹板50卡合。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踏板210和夹板50构成自行车用踏板系统206。第三实施方式的踏板210的踏板主体222的形状和夹持部22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以踏板主体222和夹持部224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结构的夹板50和踏板轴20,在图11和图12中记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踏板主体222是后面观察呈大致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向旋转中心轴C1侧弯曲凹陷而形成的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踏板主体222具有与鞋对置的第一面222a、位于第一面222a的相反侧的第二面222b、以及收纳踏板轴20的带阶梯的圆筒形状的轴收纳空间222c(参照图11)。另外,踏板主体222为了实现轻量化而具有贯穿第一面222a和第二面222b地弯曲为S字状而形成的一对狭缝222h。一对狭缝222h配置于第一突出部32的两侧。
如图11所示,踏板主体22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结构的第一突出部32、第二突出部34以及至少一个倾斜面36。对于第一突出部32、第二突出部34和倾斜面36,在图11中记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1和图12所示,夹持部224具有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这三个夹板夹持部。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配置成沿旋转中心轴C1方向离开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与踏板主体222一体地形成,相对于踏板主体222不旋转。由此,能够提高配置于自行车外侧的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的刚性,在翻倒时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不易破损。另外,夹持部224具有第一施力部件238a和第二施力部件238b(参照图12)。第一施力部件238a向保持夹板50的方向对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施力。第二施力部件238b向保持夹板50的方向对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施力。
如图12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配置于踏板主体222的周缘部222d。具体来说,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分别配置于在踏板主体222的三个角部配置的第一装配凹部222e和第二装配凹部222f。第一装配凹部222e和第二装配凹部222f形成为贯穿第一面222a和第二面222b且向内侧凹陷为大致矩形。
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以夹着踏板轴20的方式配置,使踏板轴20在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之间延伸。具体来说,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关于旋转中心轴C1线对称地配置。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从旋转中心轴C1方向观察配置于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之间。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从旋转中心轴C1方向观察也配置于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的中间位置。即,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配置于旋转中心轴C1上。并且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配置于比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靠第二端部20b侧的位置。因此,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与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在旋转中心轴C1方向(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配置于第二端部20b侧,将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配置于第一端部20a侧。
如图12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通过沿第一轴S1方向配置于第一装配凹部222e的第一轴部件40a,以能够绕第一轴S1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222。第一轴S1沿着与第一平面222a平行的方向且与第一直线L1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一直线L1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沿径向延伸。优选的是,第一轴S1沿相对于第一直线L1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
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通过沿着第二轴S2方向配置于第二装配凹部222f的第二轴部件40b,以能够绕第二轴S2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222。第二轴S2沿着与第一面222a平行的方向且与第二直线L2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二直线L2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沿径向延伸。优选的是,第二轴S2沿相对于第二直线L2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第二直线L2相对于旋转中心轴C1与第一直线L1线对称地配置。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分别具有主体部230d和保持夹板50的保持部230e。主体部230d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踏板主体222。保持部230e配置为从主体部230d朝向第一突出部32突出,且在与第一面222a之间隔开能够保持夹板50的间隙。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分别被第一施力部件238a和第二施力部件238b向使各保持部230e朝向踏板主体222的中心(第一突出部32)的方向施力。在保持部230e形成有朝向第一面222a倾斜的引导面230f。设置引导面230f是为了在通过夹板50对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进行按压时,克服第一施力部件238a和第二施力部件238b的作用力而使保持部230e向打开方向(图12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
如图12所示,第一施力部件238a例如是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弹簧线材制的扭转螺旋弹簧。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施力部件238a和第二施力部件238b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施力部件38c同样的结构。第一施力部件238a的第一端238d卡定于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第二端238e卡定于弹簧力调节用的调节部件242a。同样,第二施力部件238b的第一端238f卡定于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第二端238g卡定于弹簧力调节用的调节部件242b。
调节部件242a和调节部件242b例如是圆柱状的部件。调节部件242a以能够绕与第一轴S1平行的轴旋转的方式装配于第二面222b。调节部件242b以能够绕与第二轴S2平行的轴旋转的方式装配于第二面222b。在调节部件242a和调节部件242b的外周面,例如在周向的三个部位形成有切掉圆柱面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平面部。各平面部形成为到调节部件242a(或调节部件242b)的中心的距离彼此不同。第一施力部件238a的第二端282e(或调节部件242b的第二端242g)选择性地卡定于上述多个平面部。调节部件242a和调节部件242b具有装配内六角扳手等工具的工具卡合孔242d。通过将工具装配在该工具卡合孔242d中转动调节部件242a(或调节部件242b),来变更供第一施力部件238a的第二端238e(或第二施力部件238b的第二端238g)卡定的平面部,从而改变弹簧力(作用力)。
如上所述,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与踏板主体222一体地形成。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具有与踏板主体222一体地形成的主体部230g、以与主体部230g一体地形成且保持夹板50的保持部230h。保持部230h配置成从主体部230g朝向第一突出部32突出,且在与第一面222a之间隔开能够保持夹板50的间隙。
(夹板的拆装动作)
在这样结构的自行车用踏板系统206中,在将鞋安装于踏板210的情况下,在利用未图示的螺栓部件将夹板50安装于鞋上的状态下,将鞋配置于踏板210的踏板主体222的第一面222a。并且,使第三卡合部56与鞋外侧(踏板轴20的第二端部20b侧)的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卡合。在该状态下,当将鞋的内侧(踏板轴20的第一端部20a侧)强力地踏入到踏板210中时,通过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各自的保持部230e的引导面230f的作用,将保持部230e打开,夹板50的第一卡合部52和第二卡合部54分别被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夹持。在夹板50保持在夹持部224的状态下,一对抵接面50d配置为与第一突出部32的侧面32a接触。此时,夹板50在三个部位与踏板210卡合,并且能够使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与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的间隔、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与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的间隔比以往的在后方一个部位与踏板卡合的杆部件的宽度大。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比以往更稳定地将夹板50保持于踏板210。另外,装配了夹板50的鞋不易倾斜,能够将使用者的蹬踏力高效地传递至踏板210。由此,能够更稳定且高效地使踏板210动作。
在从踏板210取下鞋的情况下,略微向外侧扭转鞋的鞋跟侧。于是,由于抵接面50d与第一突出部32的侧面32a抵接,因此鞋以夹板旋转轴C2为中心旋转。此时,抵接面50d沿着侧面32a滑动。当鞋旋转时,夹板50的第一安装部50a和第二安装部50b的对置面的角部碰触倾斜面36。由此,夹板50离开踏板210的第一面222a,第一夹板夹持部2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230b被上推而打开。其结果为,夹板50从踏板210脱离,从而能够从踏板210取下鞋。通过将抵接面50d和侧面32a的侧面形状形成为球面状或圆锥面状,使得在夹板50开始离开第一面222a时,能够使夹板50沿着侧面32a向与夹板旋转轴C2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夹板50从踏板210取下。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图13中,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简记为变形例)的踏板310能够拆装地与装配于鞋上的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夹板50卡合。在变形例中,由踏板310和夹板50构成自行车用踏板系统306。变形例的踏板310的踏板主体322的形状和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以踏板主体322和夹持部324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结构的夹板50和踏板轴20,在图13到图17中记载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3和图14所示,踏板主体322是俯视观察呈大致等腰三角形的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如图13到图16所示,踏板主体322具有与鞋对置的第一面322a、位于第一面322a的相反侧的第二面322b、以及收纳踏板轴20的带阶梯的圆筒形状的轴收纳空间322c(参照图17)。另外,踏板主体322为了实现轻量化而具有贯穿第一面322a和第二面322b的一对狭缝322h。一对狭缝322h配置于第一突出部32的两侧。
如图13所示,踏板主体32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结构的第一突出部32、第二突出部34以及至少一个倾斜面36。对于第一突出部32、第二突出部34以及倾斜面36,在图13中记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3和图14所示,夹持部324具有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这三个夹板夹持部。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配置成沿旋转中心轴C1方向离开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在变形例中,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与踏板主体322一体地成形,相对于踏板主体322不旋转。由此,能够提高配置于自行车外侧的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的刚性,在翻倒时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不易破损。
另外,夹持部324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第一施力部件338a和第二施力部件338b(参照图14)。第一施力部件338a向保持夹板50的方向对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施力。第二施力部件338b向保持夹板50的方向对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施力。
如图14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配置于踏板主体322的周缘部322d。具体来说,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分别配置于在踏板主体322的三个角部配置的第一装配凹部322e和第二装配凹部322f。第一装配凹部322e和第二装配凹部322f形成为贯穿第一面322a和第二面322b并向内侧凹陷为大致矩形。
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以夹着踏板轴20的方式配置,使踏板轴20在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之间延伸。在变形例中,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从旋转中心轴C1方向观察也配置于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与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的中间位置。即,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在图14所示的俯视观察时配置于旋转中心轴C1上。另外,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配置于比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靠第二端部20b侧的位置。因此,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与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在旋转中心轴C1方向(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配置于第二端部20b侧,将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配置于第一端部20a侧。
如图14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通过沿第一轴S1方向配置于第一装配凹部322e的第一轴部件40a,以能够绕第一轴S1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322。第一轴S1沿着与第一平面322a平行的方向且与第一直线L1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一直线L1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沿径向延伸。优选的是,第一轴S1沿相对于第一直线L1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
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通过沿着第二轴S2方向配置于第二装配凹部322f的第二轴部件40b,以能够绕第二轴S2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322。第二轴S2沿着与第一面222a平行的方向且与第二直线L2交叉的方向延伸延伸,第二直线L2从夹板旋转轴C2朝向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沿径向延伸。优选的是,第二轴S2沿相对于第二直线L2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延伸。第二直线L2相对于旋转中心轴C1与第一直线L1线对称地配置。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分别具有主体部330d和保持夹板50的保持部330e。主体部330d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踏板主体322。保持部330e配置为从主体部330d朝向第一突出部32突出,且在与第一面322a之间隔开能够保持夹板50的间隙。如图15所示,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的保持部330e分别具有与夹板50接触的卡合面330g。卡合面330g位于与第一面322a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突出部32的最端部322g与第一面322a之间。
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分别被第一施力部件338a和第二施力部件338b向使各保持部330e朝向踏板主体322的中心(第一突出部32)的方向施力。在保持部330e形成有朝向第一面322a倾斜的引导面330f。设置引导面330f是为了在通过夹板50对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进行按压时,克服第一施力部件338a和第二施力部件338b的作用力而使保持部330e向打开方向(图12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
第一施力部件338a和第二施力部件338b例如是截面为矩形的金属弹簧线材制的扭转螺旋弹簧。第一施力部件238a的第一端卡定于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第二端卡定于弹簧力调节用的未图示的调节部件。同样,第二施力部件238b的第一端卡定于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第二端卡定于弹簧力调节用的未图示的调节部件。调节部件是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例如是圆柱状的部件。通过转动调节部件,来分别改变第一施力部件238a和第二施力部件238b的弹簧力(作用力)。
如图15到图17所示,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相对于第一面322a倾斜,并且沿旋转中心轴C1方向延伸。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与踏板主体322一体地形成。因此,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设定成相对于踏板主体322不能转动。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包括与踏板主体322一体形成的一对连接部330j、与一对连接部330j一体地形成且设置成能够与夹板50卡合的保持部330e、以及形成于与保持部330e对置的部分的凹部330i(参照图16)。连接部330j连接保持部330e的两端部和踏板主体322,更详细来说,一对连接部330j连接保持部330e的与旋转中心轴C1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与踏板主体322。一对连接部330j相对于第一面322a倾斜并且沿旋转中心轴C1方向延伸。另外,连接部330j并非限定于相对于第一面322a倾斜的形状,也可以是相对于第一面332a平行的形状或相对于第一面332a垂直的形状。
保持部330e具有比踏板主体322的最顶部的厚度薄的厚度。这里,所谓踏板主体322的最顶部的厚度是通过与第一面322a正交的方向的突出部32的厚度,具体来说,是第一突出部32的最端部322g的厚度。保持部330e配置于从第一面322a沿着与第一面322a交叉的方向离开的位置。保持部330e具有与夹板50接触的卡合面330g。凹部330i形成于与卡合面330g对置的部分。如图16所示,凹部330i被第一假想线VL1、第二假想线VL2以及连接部330j的外形线包围,从侧面侧观察由三角形形状的空间构成。第一假想线VL1从踏板主体322的第二面322b的末端沿旋转中心轴C1方向延伸。第二假想线VL2从保持部330e的末端沿夹板旋转轴C2方向朝向第一假想线VL1延伸。
卡合面330g配置于沿着与第一面322a交叉的方向离开第一面322a的位置。更详细来说,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的卡合面330g也与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同样,位于与第一面322a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突出部32的最端部322g与第一面322a之间。由此,夹板50的第一卡合部52、第二卡合部54和第三卡合部56的安装凹部58的保持面的位置相对于第一面322a处于比第一突出部32低的位置。因此,能够更薄地构成踏板。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包括形成于保持部330e与踏板主体322之间且供夹板50插入的开口部330h。
(夹板的拆装动作)
在这样结构的自行车用踏板系统306中,在将鞋安装于踏板310的情况下,在利用未图示的螺栓部件将夹板50安装于鞋上的状态下,将鞋配置于踏板310的踏板主体322的第一面322a。并且,使第三卡合部56与鞋外侧(踏板轴20的第二端部20b侧)的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卡合。此时,由于在与第三卡合部56卡合的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的保持部330e包括形成为拱形的供夹板50插入的开口部330h,因此容易使夹板50的第三卡合部56与卡合面330g卡合。
在该状态下,当将鞋的内侧(踏板轴20的第一端部20a侧)强力地踏入到踏板310时,通过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各自的保持部330e的引导面330f的作用,将保持部330e打开,从而将夹板50的第一卡合部52和第二卡合部54分别夹持于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在夹板50保持于夹持部324的状态下,一对抵接面50d配置成与第一突出部32的侧面32a接触。此时,夹板50在三个部位与踏板310卡合,并且能够使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与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的间隔、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与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的间隔比以往的在后方一个部位与踏板卡合的杆部件的宽度大。因此,在变形例中,也能够比以往更稳定地将夹板50保持于踏板310。另外,装配了夹板50的鞋不易倾斜,能够将使用者的蹬踏力高效地传递至踏板310。由此,能够更稳定地且高效地使踏板310动作。
另外,第三夹板夹持部330c相对于第一面322a倾斜并且沿旋转中心轴方向延伸。进而在与卡合面330g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凹部330i。因此,能够形成在转弯时等防止踏板310的踏板主体322的第二面322b的轴向端部与地面接触的空隙。
在从踏板310取下鞋的情况下,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略微向外侧扭转鞋的鞋跟侧。于是,由于抵接面50d与第一突出部32的侧面32a抵接,因此鞋以夹板旋转轴C2为中心旋转。此时,抵接面50d沿着侧面32a滑动。当鞋旋转时,夹板50的第一安装部50a和第二安装部50b的对置面的角部碰触倾斜面36。由此,夹板50离开踏板210的第一面322a,第一夹板夹持部330a和第二夹板夹持部330b被上推而打开。其结果为,夹板50从踏板310脱离,从而能够从踏板310取下鞋。通过使抵接面50d和侧面32a的侧面形状为球面状或圆锥面状,使得在夹板50开始离开第一面322a时,能够使夹板50沿着侧面32a向与夹板旋转轴C2交叉的方向移动,能够容易地将夹板50从踏板310取下。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能够根据需要来任意地组合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在第一面22a(122a、222a或322a)设置了三个以上的夹板夹持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与第一面22a(122a、222a或322a)相反侧的第二面22b(122b、222b或322b)设置三个以上的夹板夹持部。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夹板夹持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踏板主体22(122、222或322)旋转,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三个夹板夹持部的至少某一个能够旋转即可。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夹板夹持部的数量设定为三个,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夹板夹持部的数量只要是三个以上,则可以是任意数。不过,为了增大夹板夹持部的间隔,优选夹板夹持部的数量为三个到五个的范围。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32(或132)的侧面32a(或132a)是圆锥面状,但是也可以是球面状或圆柱面状。另外,夹板50(或150)的抵接面50d(或160)为圆锥面状,但是也可以是球面状或圆柱面状。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部件使用了扭转螺旋弹簧,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夹板夹持部自身带有弹性。另外,也可以使用扭转螺旋弹簧的弹簧部件(例如扭转弹簧等板簧、弹簧垫圈或螺旋弹簧)。
(f)在第三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和330c与踏板主体222和322一体地成形,但是也可以分开地成形。在该情况下,第三夹板夹持部230c和330c也可以以不能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222和322,但是也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踏板主体222和322。
(g)除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外,没有提及与夹板50(或150)接触的卡合面330g,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夹板夹持部30a(130a或230a)、第二夹板夹持部30b(130b或230b)、和第三夹板夹持部30c(130c或230c)的保持部30e(130e或230e)包括与变形例相同的卡合面。即,保持面30e(130e或230e)具有在与第一面22a(122a或222a)正交的方向上位于第一突出部32的最端部和第一面322a之间的卡合面。
(h)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凹部330i由在侧视观察时三角形地凹陷的空间构成,但是本发明的凹部不限于此。凹部也可以是由在侧视观察时阶梯状地凹陷而构成的空间,还可以由弯曲成凸状或凹状地凹陷的空间构成。

Claims (34)

1.一种自行车用踏板,能够相对于夹板拆装且卡合,上述夹板能够装配于鞋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自行车用踏板包括:
踏板轴,具有旋转中心轴;
踏板主体,具有第一面和与上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上述踏板主体以绕上述旋转中心轴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踏板轴;以及
夹持部,具有将上述夹板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保持于上述踏板主体的至少上述第一面的三个以上的夹板夹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夹板夹持部、第二夹板夹持部、以及从上述第二夹板夹持部沿上述旋转中心轴方向离开地配置的第三夹板夹持部,
上述踏板轴配置成在上述第一夹板夹持部和上述第二夹板夹持部之间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相对于上述踏板轴配置于上述第二夹板夹持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从上述旋转中心轴方向观察配置于上述第一夹板夹持部与上述第二夹板夹持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从与上述第一面正交的方向观察配置于与上述旋转中心轴对置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踏板轴具有安装于自行车的曲柄的第一端部、和在上述旋转中心轴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相对于上述第一夹板夹持部和第二夹板夹持部配置于上述第二端部侧。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包括设置成能够与上述夹板卡合的保持部、和形成于与上述保持部对置的部分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配置于从上述第一面沿着与上述第一面交叉的方向离开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具有比上述踏板主体的最顶部的厚度薄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具有与上述夹板接触的卡合面,
上述凹部形成于与上述卡合面对置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面配置于从上述第一面沿着与上述第一面交叉的方向离开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包括连接上述保持部和上述踏板主体的连接部,
上述连接部相对于上述第一面倾斜并且沿上述旋转中心轴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连接上述保持部的两端部和上述踏板主体。
14.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与上述踏板主体一体地成形。
15.根据权利要求7-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自行车用踏板包括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与上述踏板主体之间且供上述夹板插入的开口部。
16.根据权利要求7-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设置成相对于上述踏板主体不能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2-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夹板夹持部、上述第二夹板夹持部和第三夹板夹持部中的某一个设置成能够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夹板夹持部、上述第二夹板夹持部和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设置成能够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夹持部具有对上述第一夹板夹持部、上述第二夹板夹持部和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向保持上述夹板的方向施力的三个施力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踏板主体具有从上述第一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球面状或圆锥面状的侧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踏板主体具有从上述第一面突出并沿上述旋转中心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突出部设置于上述第二突出部的上述旋转中心轴方向上的中间部,并相对于上述第二突出部的侧面突出。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踏板主体具有沿着远离踏板轴的方向从上述第二突出部朝向上述第一面倾斜的倾斜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踏板轴具有安装于自行车的曲柄的第一端部、和在上述旋转中心轴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上述倾斜面相对于上述第一突出部设置于上述第一端部侧。
26.根据权利要求20-2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夹板夹持部、上述第二夹板夹持部和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分别具有与上述夹板接触的卡合面,
上述卡合面位于与上述第一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上述第一突出部的最端部和上述第一面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2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夹板夹持部、上述第二夹板夹持部和上述第三夹板夹持部配置于上述踏板主体的周缘部。
28.一种夹板,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安装于自行车用踏板的踏板主体的夹持部卡合,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板包括:
第一卡合部,能够拆装地与上述夹持部卡合;
第二卡合部,相对于上述自行车用踏板的踏板轴在与上述第一卡合部相反侧的位置能够拆装地与上述夹持部卡合;以及
第三卡合部,在从上述第二卡合部沿着上述踏板轴的旋转中心轴方向离开的位置,能够拆装地与上述夹持部卡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夹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卡合部相对于上述踏板轴在上述第二卡合部侧与上述夹持部卡合。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夹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卡合部从上述旋转中心轴方向观察在上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的位置与上述夹持部卡合。
31.根据权利要求28-30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板还包括形成为球面状或圆锥面状且与上述踏板主体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面。
32.根据权利要求28-31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合部、上述第二卡合部和上述第三卡合部设置于上述夹板的周缘部。
33.一种夹板,安装于自行车用踏板的踏板主体的与鞋对置的第一面,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板包括:
第一安装部,安装于上述第一面;
第二安装部,相对于上述自行车用踏板的踏板轴在与上述第一安装部的相反侧安装于上述第一面;
连结部,连结上述第一安装部和上述第二安装部,以在上述第一安装部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形成配置上述踏板主体的一部分的间隙;以及
抵接面,形成为球面状或圆锥面状,在上述第一安装部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与上述踏板主体的一部分抵接。
34.一种自行车用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自行车用踏板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踏板;和
权利要求28-3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板。
CN201510087046.6A 2014-04-22 2015-02-25 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Active CN105000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7956 2014-04-22
JP2014087956 2014-04-22
JP2014-165920 2014-08-18
JP2014165920A JP6006760B2 (ja) 2014-04-22 2014-08-18 自転車用ペダル、クリート、および自転車用ペダル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0122A true CN105000122A (zh) 2015-10-28
CN105000122B CN105000122B (zh) 2018-01-09

Family

ID=54249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7046.6A Active CN105000122B (zh) 2014-04-22 2015-02-25 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93209B2 (zh)
JP (1) JP6006760B2 (zh)
CN (1) CN105000122B (zh)
DE (1) DE102015004501A1 (zh)
TW (1) TWI6079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9863B2 (en) * 2016-03-17 2019-05-07 Rq Inc. Double clamp clipless pedal
US10752318B2 (en) 2017-03-28 2020-08-25 Carlos Hurtado Bicycle pedal and shoe clip assembly
US11021209B2 (en) * 2017-08-15 2021-06-01 Foundation Fitness Llc Pedal with detachable shoe platform and adjustable toe clip
CN107539410A (zh) * 2017-09-30 2018-01-05 温州赫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折叠脚踏板
EP4019382A1 (en) * 2020-12-22 2022-06-29 Titanum GmbH Clipless pedal retention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60677A (en) * 1979-02-21 1980-12-13 Lotteau Jacques Connector for foot and pedal of bicycle
JPH0334987U (zh) * 1989-08-15 1991-04-05
CN2125544U (zh) * 1992-06-30 1992-12-23 陈忠义 自行车脚踏板
CN101450700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踏板
US20120132030A1 (en) * 2010-11-29 2012-05-31 Shimano Inc. Bicycle ped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58438A3 (fr) * 1981-02-13 1984-04-04 Jean Badersbach Pédale de bicyclette permettant l'accrochage d'une chaussure en position préréglée et chaussure de cycliste adaptée à ladite pédale
FR2526748B1 (fr) * 1982-05-12 1987-05-29 Christol Lilian Dispositif de pedalage pour cycle et chaussure adaptee
FR2598996B1 (fr) * 1985-11-15 1991-01-04 Lyotard P Ets Dispositif de fixation et de securite pour pedales de bicyclettes et vehicules similaires
JPS6470286A (en) * 1987-09-10 1989-03-15 Shimano Industrial Co Pedal for bicycle
US5048369A (en) * 1990-02-28 1991-09-17 Chen Chung I Clipless pedal with fastening means
GB2266687B (en) * 1992-04-30 1995-06-14 Chen Chung I Quick-release clipless pedal
BE1008279A3 (nl) 1994-01-25 1996-03-05 Merckx Eddy Equip Nv Fietspedaal.
US5755144A (en) 1996-08-26 1998-05-26 Shimano, Inc. Low profile bicycle pedal with top and bottom side clamping arrangements
US6205885B1 (en) * 1999-09-08 2001-03-27 Frank Hermansen Clipless bicycle pedal
FR2809701B1 (fr) * 2000-06-02 2002-07-26 Time Sport Int Pedale de bicyclette a fixation de securite
US7024962B2 (en) * 2003-07-09 2006-04-11 Chung-I Chen Bicycle pedal assembly having a pedal body that is formed with an integral front cleat-retaining member
FR2861362B1 (fr) * 2003-10-27 2006-01-21 Look Cycle Int Pedale automatique de cycle a multiples faces d'accrochage
US20050204860A1 (en) * 2004-03-16 2005-09-22 Carl Winefordner Bicycle pedal and crank apparatus
US8065933B2 (en) 2005-07-19 2011-11-29 Andre Coderre Ergonomic bicycle pedal with removable platform
FR2892696B1 (fr) * 2005-10-28 2008-03-07 Look Cycle Internat Sa Pedale automatique de cycle a arceaux d'accrochage
US20110290070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Chang Hui Lin Triangle Pedal
TWI461156B (zh) * 2010-09-01 2014-11-21 Vp Components Co Ltd 可更換式自行車鞋扣片結構
FR2964939B1 (fr) * 2010-09-21 2012-09-07 Look Cycle Int Pedale automatique pour cycle a levier arriere flexible
JP2014087956A (ja) 2012-10-30 2014-05-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用コードプライの接合方法
KR101426643B1 (ko) 2013-02-22 2014-08-06 조관현 일본어 입력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60677A (en) * 1979-02-21 1980-12-13 Lotteau Jacques Connector for foot and pedal of bicycle
JPH0334987U (zh) * 1989-08-15 1991-04-05
CN2125544U (zh) * 1992-06-30 1992-12-23 陈忠义 自行车脚踏板
CN101450700A (zh) * 2007-12-04 2009-06-10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踏板
US20120132030A1 (en) * 2010-11-29 2012-05-31 Shimano Inc. Bicycle ped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7919B (zh) 2017-12-11
TW201540586A (zh) 2015-11-01
JP6006760B2 (ja) 2016-10-12
CN105000122B (zh) 2018-01-09
DE102015004501A1 (de) 2015-10-22
JP2015214322A (ja) 2015-12-03
US9493209B2 (en) 2016-11-15
US20150298763A1 (en) 2015-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0122A (zh) 自行车用踏板、夹板以及自行车用踏板系统
US8985602B2 (en) Scooter
CN101327826B (zh) 自行车轮固定结构
US7743682B2 (en) Automatic bicycle pedal with engagement arches
US20130299293A1 (en) Hub assembly having reconfigurable rotational modes
JP6076232B2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CN201891996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
CN105142487B (zh) 清洁工具用容器
CN102261195A (zh) 枢转扶手
US8561507B2 (en) Screwdriver
US20240009582A1 (en) Gyroscope
CN101104434A (zh) 自行车齿盘
DE102013003560B4 (de) Fahrradnabenachsenadapter
WO2012147062A1 (en) Integrable bookstand
EP2143472A1 (en) Two-piece skateboard with flexible rear support member
CN104554589A (zh) 具有双棘轮的手足复合式自行车
CN104010894B (zh) 刮水片装置
EP2481663A2 (en) Handlebar folding mechanism for foldable motorized vehicle
JP7014392B2 (ja) 組立セット
CN102656342A (zh) 发动机的相位可变装置中的电磁离合器的止转结构
CN106715164A (zh) 卷绕装置
JP7032259B2 (ja)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CN107735216A (zh) 搬运链
KR101765939B1 (ko) 가변 강성 토션 빔
JP2009085292A (ja) 車両用差動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