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5874A - 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75874A CN104975874A CN201510399362.7A CN201510399362A CN104975874A CN 104975874 A CN104975874 A CN 104975874A CN 201510399362 A CN201510399362 A CN 201510399362A CN 104975874 A CN104975874 A CN 1049758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scape
- rescue
- joint
- life
- conven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41000168254 Siro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它包括若干节紧密连接的救生通道节,且其起始端设置在安全区域;救生通道节包括它包括支架,支架之间均匀的设置有滚动轴,且靠近起始端的滚动轴通过皮带与支架下上设置的电机连接;所述的滚动轴上套接有滚筒,所有的滚筒外共同设置有绷紧的输送带;所述的支架的外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有半圆形的救生管,且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通过救生管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半环形凸块和半环形凹槽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采用半圆形救生管和输送带装置组合实现塌方救生,占用空间小,对施工的干扰小,采用的是自动化输送救援,救援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隧道施工也广泛的展开,让大山里面的人民能够通过公路或者铁路走出来。
[0003] 然而,隧道的施工也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塌方就是其中一种,塌方是隧道施工中突发的不可控的导致隧道围岩和撑子面塌落的灾害事故,隧道塌方不仅导致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危及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隧道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是导致隧道塌方的根源,钻爆法是隧道施工的常用方法,施工塌方的几率较高,施工塌方的高频率和高危险性严重威胁工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如何避免人员伤亡和安全事故,是隧道施工普遍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国内隧道施工过程中,在塌方后的救援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常采取开挖塌方体或预防钢管等措施救援被困人员,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大面积塌方的救援,由于隧道塌方救援措施不够理想,成本较高,隧道施工塌方救援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相关救援技术各具特点,但普遍存在占用空间大,自身施工复杂,对隧道的开挖、施工干扰较大等缺点,同时还不能实现自动化输送救援,需要消耗被施救人员大量的体力,会出现被施救人员因体力不支而导致救援失败的情况。
[0004] 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现有技术方案:
专利1:
申请号:201110287612.X,申请日:2011-09_23,授权公告日:2012-01_18,本发明公开了型公开了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成本低,自身施工容易,而且对隧道工程施工干扰极小的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设有环形救生管和高压供气装置;环形救生管的管壁为中空密封管壁。使用时,将环形救生管直接铺设在隧道内的左侧或右侧,从二次衬砌处附近开始沿隧道纵向布置到掌子面附近。当隧道施工中出现塌方时,通过高压供气装置向环形救生管内充入高压气体,使环形救生管胀成横截面如游泳救生圈式的紧急救援安全通道。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胀起的环形救生管穿越塌方段逃生,从而达到救援被困人员的目的。
[0005]专利 2:
申请号:201220587894.5,申请日:2012-11_09,申请公布日:2013-04-1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安全通道,包括防护曲面、支撑杆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在紧靠隧道的垂直壁侧,支撑杆置于地面并通过一端与支撑架的下端连接,防护曲面的上端与支撑架的上端连接,防护曲面的下端与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护曲面、支撑杆和支撑架围成通道。本实用新型隧道安全通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护曲面可通过多个拼接安装和拆卸,防护曲面具有三层不同的结构,防护效果好,安全性高,当发生隧道施工塌方被堵时,工人就可以从该防护曲面构成的隧道中安全出来,该安全通道正常下不影响施工进程。
[0006]专利 3: 申请号:200720064316.2,申请日:2007-08_30,申请公布日:2008-06-2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施工中的逃生装置。用于隧道施工中的逃生装置,它由避险室、逃生通道两部分组成,避险室设有避险门,避险室的一端与逃生通道活动套接,逃生通道由若干金属管套接而成。本实用新型用于隧道施工中的逃生装置可以隧道发生塌方时,安全可靠地撤离施工人员,并为救援人员提供了一条通往出事现场的安全通道。它安装简便,安全可靠,可重复使用,是一种理想的用于隧道施工中的逃生装置。
[0007] 通过以上的检索发现,以上技术方案不能影响本发明的新颖性;并且以上专利文件的相互组合不能破坏本发明的创造性。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采用多节半圆形救生管和输送带运输装置组成的救生通道节紧密连接实现塌方救生,占用空间小,自身施工简单,对施工的干扰小,采用的是自动化输送救援,救援效率高。
[0009]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它包括若干节紧密连接的救生通道节(20),且其起始端设置在安全区域;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包括它包括支架(1),所述的支架(I)之间均匀的设置有滚动轴(2),且靠近起始端的滚动轴(2)通过皮带(3)与支架(I)下设置的电机(4)连接;所述的滚动轴
(2)上套接有滚筒(5),所有的滚筒(5)外共同设置有绷紧的输送带(101);所述的支架(I)的外侧通过固定螺栓(7)固定有半圆形的救生管(6),且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20)通过救生管(6)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半环形凸块(601)和半环形凹槽(602)连接在一起。
[0010] 进一步的,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20)的输送带(101)之间的距离为4-6cm,且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救生管(6)的右端超出支架(I) 20_40cm。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救生管(6)的顶部内侧均匀的设置有照明灯(13),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救生管(6)的右端设置有指示灯(14)。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内的所有线缆(19)均设置在线缆槽(9)内,所述的线缆槽(9)设置在救生管(10)罩住的支架(I)上,且相邻的救生通道节(20)的线缆
(19)通过线缆接块(10)对接,第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线缆(19)连接到安全区域内的总控制箱(15)内。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的总控制箱(20)上设置有语音输入器(16),所述的救生通道节
(20)内设置有与语音输入器(16)配套的语音输出器(21)。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救生管(6)内通过螺栓固定有与其等长的换气管(8),所述的换气管(8)的中部开设有换气孔(803),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的换气管(8)通过其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环形凸块(801)和环形凹槽(802)紧密连接;且第一节救生通道节
(20)内设置的换气管(8)通过输气管(18)连接到高压气泵(17),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的换气管(8)的末端封闭。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救生管(6)的壁厚为10cm,管壁为铝镁合金材料,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的长度为5-8m。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带(6)与滚筒(5)之间的摩擦因子不低于0.4。
[0017]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I)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11),所述的行走装置(11)包括行走轮和连接杆。
[0018]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I)的下方还设置有液压支腿(12),且同侧相邻的行走轮之间仅设置有一个液压支腿(12),所述的液压支腿(12)通过管道连接到总控制箱(15)内。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多节半圆形救生管和输送带运输装置组成的救生通道节紧密连接实现塌方救生,占用空间小,自身施工简单,对施工的干扰小,同时采用的是输送带自动的将待施救人员运送到安全区域,不需要消耗体力,不会出现待施救人员因体力不支而影响到救援,大大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0020] 2、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的救生管右端超出支架20_40cm,可以防止塌方时泥土岩石等进入到救生通道中,进一步提高救生通道的安全性。
[0021] 3、指示灯的设置,可以指引慌乱中的作业员准确及时的找到救生通道,减短获救的时间,可以大大的提尚救生效率。
[0022] 4、线缆安置在线缆槽中,并通过线缆接块进行对接,且设置在救生管内的支架上,可以保证在塌方时,线缆不会被砸断,进而保证整个安全通道时刻都正常运作,提高救生效率。
[0023] 5、语音输入器和语音输出器的设计,可以实现通话,进而增强安全通道内待施救人员的信心,进而提高救援的效率,同时还能进行信息交流,远程指导的作用。
[0024] 6、换气管和气泵的配合使用,可以使救生通道内时刻保持空气对流,使救生通道内的待施救人员不会因为空气质量差而产生昏厥,进一步保障了救援的效率。
[0025] 7、行走装置和液压支腿的配合设计,可以使整个装置方便行走的同时不影响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剖视图。
[0028] 图3为中间救生通道节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支架;2、滚动轴;3、皮带;4、电机;5、滚筒;6、救生管;7、固定螺栓;8、换气管;9、线缆槽;10、线缆接块;11、行走装置;12、液压支腿;13、照明灯;14、指示灯;15、总控制箱;16、语音输入器;17、高压气泵;18、输气管;19、线缆;20、救生通道节;21、语音输出器;101、输送带;601、半环形凸块;602、半环形凹槽;801、环形凸块;802、半环形凸块;803、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32]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它包括若干节紧密连接的救生通道节20,且其起始端设置在安全区域;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包括它包括支架1,所述的支架I之间均匀的设置有滚动轴2,且靠近起始端的滚动轴2通过皮带3与支架I下设置的电机4连接;所述的滚动轴2上套接有滚筒5,所有的滚筒5外共同设置有绷紧的输送带101 ;所述的支架I的外侧通过固定螺栓7固定有半圆形的救生管6,且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20通过救生管6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半环形凸块601和半环形凹槽602
连接在一起。
[0033] 优选的,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20的输送带101之间的距离为4_6cm,且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救生管6的右端超出支架120-40cm。
[0034] 优选的,所述的救生管6的顶部内侧均匀的设置有照明灯13,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救生管6的右端设置有指示灯14。
[0035] 优选的,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内的所有线缆19均设置在线缆槽9内,所述的线缆槽9设置在救生管10罩住的支架I上,且相邻的救生通道节20的线缆19通过线缆接块10对接,第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线缆19连接到安全区域内的总控制箱15内。
[0036] 优选的,所述的总控制箱20上设置有语音输入器16,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有与语音输入器16配套的语音输出器21。
[0037] 优选的,所述的救生管6内通过螺栓固定有与其等长的换气管8,所述的换气管8的中部开设有换气孔803,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的换气管8通过其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环形凸块801和环形凹槽802紧密连接;且第一节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的换气管8通过输气管18连接到高压气泵17,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的换气管8的末端封闭。
[0038] 优选的,所述的救生管6的壁厚为10cm,管壁为铝镁合金材料,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的长度为5-8m。
[0039]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带6与滚筒5之间的摩擦因子不低于0.4。
[0040]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I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11,所述的行走装置11包括行走轮和连接杆。
[0041]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I的下方还设置有液压支腿12,且同侧相邻的行走轮之间仅设置有一个液压支腿12,所述的液压支腿12通过管道连接到总控制箱15内。
[0042] 具体使用时,先根据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安全的区域,将第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一端放置在安全区域,并将它的线缆19连接到总控制箱15,换气管8通过输气管18与高压气泵17接通,之后再根据施工的进度,选着需要几节救生通道节20,并通过救生管6上相互配合的半环形凸块601和半环形凹槽602上的紧密连接在一起,之后将救生管6内的换气管8也通过环形凸块801和环形凹槽802连接到一起,线缆19通过线缆接块10连接在一起,进而完成整个救生通道的设置。
[0043] 当发生塌方时,通过控制总控制箱15控制电机4的运转,同时开启照明灯13和指示灯14,当骚动的施工人员看到指示灯14时,就会找到方向,往安全通道中跑,施工人员依次爬上输送带101,在电机4的带动下,滚动轴2带动滚筒5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101向左运动,通过多节救生通道节20上的输送带101的传递输送,直至将施工人员送至安全区域,在施救的同时启动了高压气泵17,通过输气管18将空气输送到换气管8中,并通过换气管8上开设的通气孔803进行换气,保持安全通道内的空气质量良好,在施救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语音输入器16传递鼓励和指挥的语句,并通过语音输出器21传递到安全通道内的施工人员。
[004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45]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若干节紧密连接的救生通道节(20),且其起始端设置在安全区域;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包括它包括支架(1),所述的支架(I)之间均匀的设置有滚动轴(2),且靠近起始端的滚动轴(2)通过皮带(3)与支架(I)下设置的电机(4)连接;所述的滚动轴(2)上套接有滚筒(5),所有的滚筒(5)外共同设置有绷紧的输送带(101);所述的支架(I)的外侧通过固定螺栓(7)固定有半圆形的救生管(6),且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20)通过救生管(6)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半环形凸块(601)和半环形凹槽(602)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20)的输送带(101)之间的距离为4_6cm,且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救生管(6)的右端超出支架(I) 20-4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管(6)的顶部内侧均匀的设置有照明灯(13),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救生管(6)的右端设置有指示灯(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内的所有线缆(19)均设置在线缆槽(9)内,所述的线缆槽(9)设置在救生管(10)罩住的支架(I)上,且相邻的救生通道节(20)的线缆(19)通过线缆接块(10)对接,第一节救生通道节(20)的线缆(19)连接到安全区域内的总控制箱(1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控制箱(20)上设置有语音输入器(16),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有与语音输入器(16)配套的语音输出器(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管(6)内通过螺栓固定有与其等长的换气管(8),所述的换气管(8)的中部开设有换气孔(803),相邻两节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的换气管(8)通过其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环形凸块(801)和环形凹槽(802)紧密连接;且第一节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的换气管(8)通过输气管(18)连接到高压气泵(17),最后一节救生通道节(20)内设置的换气管(8)的末端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管(6 )的壁厚为10cm,管壁为铝镁合金材料,所述的救生通道节(20 )的长度为5-8m。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6)与滚筒(5)之间的摩擦因子不低于0.4。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I)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11 ),所述的行走装置(11)包括行走轮和连接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I)的下方还设置有液压支腿(12),且同侧相邻的行走轮之间仅设置有一个液压支腿(12),所述的液压支腿(12)通过管道连接到总控制箱(15)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99362.7A CN104975874B (zh) | 2015-07-09 | 2015-07-09 | 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99362.7A CN104975874B (zh) | 2015-07-09 | 2015-07-09 | 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75874A true CN104975874A (zh) | 2015-10-14 |
CN104975874B CN104975874B (zh) | 2016-10-12 |
Family
ID=54272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99362.7A Active CN104975874B (zh) | 2015-07-09 | 2015-07-09 | 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7587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3069A (zh) * | 2016-01-26 | 2016-06-15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隧道内施工可自行移动的安全逃生装置 |
CN112196613A (zh) * | 2020-10-09 | 2021-01-08 | 河北科技大学 | 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46579A1 (de) * | 2000-12-07 | 2002-06-13 | Gerhard Haubenwallner | Rettungstunnel im tunnel |
CN201078241Y (zh) * | 2007-08-30 | 2008-06-25 | 黄勇 | 用于隧道施工中的逃生装置 |
CN101235726A (zh) * | 2007-03-31 | 2008-08-06 | 黄金伦 | 矿井巷道输送矿物人员通话补给排水脱险总成 |
CN202250169U (zh) * | 2011-04-18 | 2012-05-30 | 沈忠毅 | 煤矿井下涵管自救系统 |
CN103089296A (zh) * | 2011-10-31 | 2013-05-08 | 周泉清 | 多功能逃生带 |
CN204827516U (zh) * | 2015-07-09 | 2015-12-02 |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
-
2015
- 2015-07-09 CN CN201510399362.7A patent/CN1049758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46579A1 (de) * | 2000-12-07 | 2002-06-13 | Gerhard Haubenwallner | Rettungstunnel im tunnel |
CN101235726A (zh) * | 2007-03-31 | 2008-08-06 | 黄金伦 | 矿井巷道输送矿物人员通话补给排水脱险总成 |
CN201078241Y (zh) * | 2007-08-30 | 2008-06-25 | 黄勇 | 用于隧道施工中的逃生装置 |
CN202250169U (zh) * | 2011-04-18 | 2012-05-30 | 沈忠毅 | 煤矿井下涵管自救系统 |
CN103089296A (zh) * | 2011-10-31 | 2013-05-08 | 周泉清 | 多功能逃生带 |
CN204827516U (zh) * | 2015-07-09 | 2015-12-02 |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3069A (zh) * | 2016-01-26 | 2016-06-15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隧道内施工可自行移动的安全逃生装置 |
CN112196613A (zh) * | 2020-10-09 | 2021-01-08 | 河北科技大学 | 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75874B (zh) | 2016-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73629B2 (en) |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of a tunnel structure | |
CN204827516U (zh) | 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 |
CN104975874A (zh) | 一种便于逃生的隧道施工塌方的安全通道 | |
US8413653B2 (en) |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of a tunnel structure | |
CN202451208U (zh) | 一种移动式隧道施工避难救生舱 | |
AU2015333576A1 (en) | Conveyor system and support frame therefor | |
CN102635355A (zh) | 掘进机截割部 | |
CN105781590A (zh) | Tbm用接收洞负环拆除工艺 | |
CN102140928A (zh) | 隧道式井下事故逃生系统 | |
CN201991553U (zh) | 适合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的安全逃生装置 | |
CN202483622U (zh) | 用于公路隧道施工的应急救援通道 | |
CN201810338U (zh) | 一种矿井用安全应急救护系统 | |
CN102080566B (zh) | 一种避难硐室结构 | |
CN103075184B (zh) | 一种矿用升降仓体 | |
CN111156026B (zh) | 用于盾构隧道的主动支护预制型二次衬砌的安装使用方法 | |
CN204041102U (zh) | 生命救援装置 | |
CN201943740U (zh) | 一种避难硐室结构 | |
CN202250190U (zh) | 一种隧道施工塌方安全通道装置 | |
CN110714774A (zh) | 一种用于狭小竖井内小盾构双向分体始发方法 | |
CN206256927U (zh) | 可拆装便携式逃生装置 | |
CN201943741U (zh) | 一种矿难救生系统 | |
CN204767084U (zh) | 一种用于建筑物逃生的便携式逃生装置 | |
CN204417008U (zh) | 一种炸药竖向运载专用吊车 | |
CN201212256Y (zh) | 电梯井施工安全平网 | |
CN101082284A (zh) | 由地面向下贯通地下矿层的预建常设性救生管道及其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