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3734A -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3734A
CN104973734A CN201510388225.3A CN201510388225A CN104973734A CN 104973734 A CN104973734 A CN 104973734A CN 201510388225 A CN201510388225 A CN 201510388225A CN 104973734 A CN104973734 A CN 104973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erobic
sewage
zone
district
floating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882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伟平
冷健雄
张初华
王伟
刘晓明
张琳
黄晶
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IS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IS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IS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IS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882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3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3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器及浮床箱体,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级厌氧区及二级厌氧区,所述一级厌氧区内填充第一填料,用以沉淀吸附污水中的部分悬浮物,所述二级厌氧区内填充第二填料,用以吸附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浮床箱体与所述二级厌氧区连接,所述浮床箱体包括依次层叠的过滤区、吸附区及浮床区,所述过滤区内填充过滤填料,用以过滤经由所述二级厌氧区输送过来的污水,所述吸附区内填充第三填料,用以对所述污水进行水解,所述浮床区设浮床,所述浮床上种植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所述适水植物的根系伸入所述吸附区。本发明提供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具有降低能耗、减少成本并且节约资源的优点。

Description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领域中,大多为单家单户的采用三格化粪池(塑料化粪池、砖混化粪池、钢砼化粪池、玻璃钢化粪池等,下同)对污水进行处置后直接外排。由于采用上述方法,其污水处理时间长,故而污水处理效率不高并且由于直接外排,故而对环境带来污染。
尽管目前已有一些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污水治理过程如下:
(1)整个设备由进水装置、曝气装置、纤维状填料层、颗粒填料层、湿地植物层、不锈钢填料支撑支架及出水系统组成,污水(卫生间的粪尿排泄物、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等)由蠕动泵抽入湿地床底部,并依次从底部流过纤维状填料层、颗粒填料层、湿地植物层后,从出水管直接排入附近水域;
(2)污水在流入湿地床的整个过程中,其停留时间为24小时,在湿地床下部的纤维状填料层停留12小时,在湿地床上部的颗粒填料层停留12小时,同时在每天的0时、6时、12时、18时用小型曝气泵和穿孔曝气管曝气各一小时;
(3)污水在流入纤维状填料层、颗粒填料层等处,初级拦截悬浮物使其沉淀于池底部,从池底部排空管排出,而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则继续流入湿地床进行治理;
(4)颗粒填料是陶粒及砾石或建筑废料,采用穿孔的不锈钢板支撑颗粒填料层。
然而,本案的发明人发现,采用上述家用小型污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具有以下缺点:
(1)上述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需要配置集水池收集污水,配套的建设成本高;
(2)设备的进水由提升泵从集水池提升污水从设备底部泵入,耗电、易耗损需常换;
(3)污水的治理需要曝气泵和穿孔曝气管进行间断曝气供氧,既耗电、易坏需常换,又不方便更换;
(4)颗粒填料是砾石及陶粒或建筑废料组成,悬空于设备上部,需要穿孔的不锈钢钢板支撑,造价成本高昂;
(5)由于污水从集水池直接泵入设备底部,生活污水中的众多悬浮物滞留于设备底部,在曝气时很容易悬浮起来并堵塞颗粒填料,造成设备的瘫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采用动力装置,能够降低能耗并且减少成本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包括
厌氧反应器以及浮床箱体,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级厌氧区以及二级厌氧区,所述一级厌氧区内填充有第一填料,用以沉淀吸附污水中的部分悬浮物,所述二级厌氧区内填充有第二填料,用以吸附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浮床箱体与所述二级厌氧区连接,所述浮床箱体分隔成依次层叠的过滤区、吸附区以及浮床区,所述过滤区内填充有过滤填料,用以过滤经由所述二级厌氧区输送过来的污水,所述吸附区内填充有第三填料,用以对所述污水进行水解,所述浮床区设置有浮床,所述浮床上种植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并且所述适水植物的根系伸入所述吸附区。
其中,所述一级厌氧区分隔形成并排设置的第一厌氧区以及第二厌氧区,所述第一厌氧区以及第二厌氧区内均填充有所述第一填料。
其中,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区邻近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水管用以将污水输入至所述第一厌氧区内,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区邻近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水管用以将所述第一厌氧区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第二厌氧区内,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邻近底部的一侧,用以将所述第二厌氧区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二级厌氧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填料为活性污泥。
其中,所述第二填料由纤维草组合填料、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组合形成,所述二级厌氧区分隔形成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以及空置区,所述第一反应区内填充有所述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用以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第二反应区内填充有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用以吸附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所述空置区用以沉淀所述污水中的污泥。
其中,所述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以及所述空置区上均设置有可拆卸的盖子。
其中,所述空置区上还连接有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置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浮床区,以将所述污水输送至所述浮床区内。
其中,所述过滤填料由砾石、卵石组合形成,并且所述砾石与所述卵石的填充比例为1∶1~2∶1,所述第三填料由有机流离球、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组合形成,并且所述有机流离球与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的填充比例为1∶3。
其中,所述浮床区填充有第四填料,所述第四填料由沙砾、粉粒组合形成,并且所述沙砾与所述粉粒的填充比例为1∶1~5∶1。
其中,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还包括温室构筑物,所述温室构筑物罩设于所述适水植物上方,用以对所述适水植物提供温室环境。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通过设置厌氧反应器以及浮床箱体,厌氧反应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级厌氧区以及二级厌氧区,在一级厌氧区内设置第一填料,在二级厌氧区内填充第二填料,当污水进入一级厌氧区内时,通过该第一填料能够将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分解或者将污水中的污泥沉淀,然后在二级厌氧区内通过第二填料进行分解,由于浮床箱体与二级厌氧区连接,故而当污水经由二级厌氧区进入浮床箱体内时,依次通过浮床箱体内的过滤区、吸附区以及浮床区进行残留污染物进一步过滤,悬浮物吸附,从而使得该污水的净化效果好,并且净化效率高。同时,由于该浮床区上种植有适水植物,通过适水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替代了现有的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除磷脱氮、杀菌消毒后外排的做法,减少了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污染。此外,由于上述一体化装置均利用重力作用实现污水的输送或者输出,因而无需额外设置动力装置,从而能够降低能耗,并且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厌氧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浮床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温室构筑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其包括厌氧反应器10以及浮床箱体20,所述浮床箱体20与所述厌氧反应器10连接。
所述厌氧反应器10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级厌氧区11以及二级厌氧区12,所述一级厌氧区11内填充有第一填料(图中未标识),用以沉淀吸附污水中的部分悬浮物。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填充有第二填料121,用以吸附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
所述浮床箱体20与所述二级厌氧区12连接,所述浮床箱体20分隔成依次层叠的过滤区21、吸附区22以及浮床区23,所述过滤区21内填充有过滤填料211,用以过滤经由所述二级厌氧区12输送过来的污水。所述吸附区22内填充有第三填料221,用以对所述污水进行水解。所述浮床区23设置有浮床231,所述浮床231上种植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231a,并且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根系231b伸入所述吸附区22。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通过设置一级厌氧11以及二级厌氧区12,将污水通过一级厌氧区进行污泥沉淀以及过滤部分污染物后,进入所述二级厌氧区12,通过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的所述第二填料121对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水解,然后通过所述浮床箱体20的过滤区21进一步过滤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进入所述吸附区22,利用所述第三填料221吸附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由于所述浮床231上种植有所述适水植物231a,并且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根系伸入所述吸附区22内,因此,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根系231b能够吸附所述污水中的N、P等。通过设置适水植物231a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能够帮助该污水净化的同时,也由于该污染物能够充当适水植物231a的肥料,故而无需对适水植物231a进行施肥,从而能够美化环境,节约资源。同时,由于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根系能够分泌杀菌消毒的分泌物,故而无需设置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减少二次污染。采用上述方式,由于整个治理过程均通过重力作用进行污水输入或者输出,故而无需额外设置动力装置,因而采用本发明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的能耗较低,进而能够降低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10可为一方形箱体,并且所述厌氧反应器10的材质可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以保证其耐用性能。所述厌氧反应器10可埋设于地面,如菜园或者庭院内。此外,所述厌氧反应器10还可直接埋设于家里的排水管附近,以便于能够将排水管的污水快速输入至所述厌氧反应器10内,故而无需额外设置集水池,因而能够减少设备。为了进一步支撑所述厌氧反应器10,保证所述厌氧反应器10不受外界压力压倒而损坏,所述厌氧反应器10的外周上可设置有固定支撑柱(图中未标识),所述固定支撑柱可采用角钢或者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10还可采用金属材料、无机材料等制成。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10可在车间内组装完成,当所述厌氧反应器10在车间完成组装时,所述厌氧反应器10的长度可为1~3m,其宽度可为1~3m,其高度可为1.05m。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10还可在露天环境下组装,当所述厌氧反应器10在露天环境完成组装时,所述厌氧反应器1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10采用隔板(图中未标识)分隔成所述一级厌氧区11以及二级厌氧区1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10还可采用其他方式分隔,如在所述厌氧反应器内设置支撑架。
所述一级厌氧区11内填充有第一填料,用以对所述污水进行水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填料为活性污泥。采用活性污泥,能够使得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复杂的食物链,从而能够将所述污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分离出来。此外,采用活性污泥,能够加速与所述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反应时间,从而能够减少所述污水在所述一级厌氧区11内的停留时间,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污水的净化效率。
所述一级厌氧区11分隔形成并排设置的第一厌氧区112以及第二厌氧区113,所述第一厌氧区112以及第二厌氧区113内均填充有所述第一填料。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向所述第一厌氧区112以及所述第二厌氧区113通入污水,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进水管30以及第二进水管40,所述第一进水管30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区112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区112邻近底部的一侧,当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30将所述污水通入所述第一厌氧区112内时,由于所述第一进水管30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厌氧区112邻近底部的一侧,故而使得所述污水能够在所述第一厌氧区112内从上往下通入,此时,由于所述第一厌氧区112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填料,故而能够在所述第一厌氧区112内形成升流式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床,从而能够使得所述污水中的沉淀物沉淀于所述第一厌氧区112的底部,然后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有机微生物等能够在所述第一填料的作用下,能够被部分反应吸收。具体地,所述第一进水管30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区112的一侧距离其顶部距离为10cm处,从而能够防止由于所述第一进水管30设于顶部而造成阻塞,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进水管30邻近所述第一厌氧区112顶部的一端可以连接排水管,通过排水管将所述污水通入所述第一进水管30内,进而通入所述第一厌氧区112内。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所述厌氧反应器10直接设于所述污水排放处,所述第一进水管30可充当排水管,故而无需额外设置集水池将污水收集起来或者额外设置排水管,快速将污水输入所述厌氧反应器10,减少污水治理时间。
所述第二进水管40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区113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区113邻近底部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上述方式,能够使得所述污水在经过所述第一厌氧区112的沉淀吸附后,经由所述第二进水管40从上往下进入所述第二厌氧区113,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二厌氧区113内形成升流式的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床,并且在所述第二厌氧区113内的所述第一填料的作用下,进一步与所述污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同时能够进一步沉淀所述污水中的污泥,达到净化所述污水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厌氧区112以及第二厌氧区113顶部均设置有可拆卸盖子114,以便于能够实时拆卸所述盖子114观察所述第一厌氧区112以及第二厌氧区113内的情况,进而能够在所述第一厌氧区112以及第二厌氧区113出现堵塞情况时,能够及时清理,保证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的正常使用,同时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具体地,可在所述第一厌氧区112以及第二厌氧区113的顶部上开设有开口(图中未标识),所述盖子114螺纹连接于所述开口上,或者所述盖子114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开口上,从而可以便于拆卸或者安装。
所述第二填料121由纤维草组合填料、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以及有机流离球组合形成。所述组合填料是由有机纤维丝、纤维丝环形支架以及尼龙绳制作形成。所述有机流离球是由有机材料制作形成的多环多孔多凹凸的球,所述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是由有机纤维草、多孔活性颗粒以及有机流离球等组合形成的立体球体。采用上述纤维草组合填料,能够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滞留以及初步水解酸化。采用上述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以及有机流离球,能够对污水进行进一步水解酸化。
所述二级厌氧区12分隔形成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应区122、第二反应区123以及空置区124,所述第一反应区122以及所述第二反应区123内均填充有所述第二填料12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二级厌氧区12通过隔板分隔形成所述第一反应区122、第二反应区123以及空置区124。优选地,为了防止在后续将所述污水从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输送出去的过程中,容易将所述第二填料121也跟随污水输送出去,故而所述隔板采用多孔隔板,并且所述多孔隔板的孔径略小于所述第二填料121的孔径。所述多孔隔板可采用质轻的金属材料或者有机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反应区122内填充有所述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以及有机流离球,用以对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进一步水解酸化,并在所述第一反应区122的厌氧环境内进行硝化反应,以对所述污水进行脱氮(N)、释放磷(P)以及二氧化碳(CO2),从而达到将所述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的目的,以便于后续的进一步净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区122的面积为所述二级厌氧区12的底部至其高度的五分之一的面积,所述第一反应区内填充有所述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用以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具体地,所述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能够在所述第一反应区122内跟随所述污水上下浮动,从而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形成巨型活性颗粒污泥,并且由于其能够在所述污水中自由浮动,故而能够防止所述微生物膜阻塞。优选地,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的填充比例可为1∶1~2∶1,以使得其对于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以及滞留能力最佳,获得较佳的净化效果。
所述第二反应区123的位于所述二级厌氧区12高度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七处,所述第二反应去123内填充有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的填充间距为15~20cm,所述组合填料能够作为所述污水中的微生物的载体,形成微生物膜,故而能够增加单位容积里面对所述污水的处理负荷。所述第二反应区123内填充的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的填充比例为1∶1∶1~2∶1∶1,用以将所述污水进行水解酸化。采用上述比例填充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以及有机流离球,能够使得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以及有机流离球对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的滞留效果达到最佳,并且其水解酸化能力达到最佳。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填充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以及污水的处理情况调整设置。
所述第二反应区123内部设置有支撑杆(图中未标识),所述支撑杆可为不锈钢条或者钢条,所述支撑杆用以固定所述组合填料,防止所述组合填料在所述第二反应区123内随着所述污水的流动而流动,从而保证能够对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起到滞留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反应区123内还可设置网兜,将所述网兜固定于所述第二反应区123内,然后将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放置收容于所述网兜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可为多根,多根所述支撑杆之间间隔设置,其间隔间距可为20~30cm,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之间互相缠绕而影响对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或者悬浮物的吸附、滞留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多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间距还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调整。
所述空置区124包括所述二级厌氧区12高度的十分之七至其顶部的位置。所述空置区124用以进一步沉淀所述污水中的沉淀物,并堆积于所述空置区124。同时,为了便于及时将所述空置区124内的沉淀区以及污染物清除,所述空置区124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子124a,通过所述盖子124a,能够实时对所述空置区124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从而能够防止沉淀物堆积而导致堵塞所述二级厌氧区12,保证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的正常使用,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盖子124a可为螺纹连接于所述空置区124的顶部开口,或者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空置区124的顶部开口处,以便于实时拆卸以及安装。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还包括第三进水管50,用以将所述第二厌氧区113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进水管50的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12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12邻近底部的一侧,用以将所述第二厌氧区113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具体地,当所述污水进入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时,由于所述第三进水管50的另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12邻近底部的一侧,故而所述污水首先经过所述第一反应区122,经由所述第一反应区122的所述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以及有机流离球对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滞留,同时所述污水中的沉淀物能够沉淀于所述第一反应区122内。
所述污水在所述第二反应区123内经由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以及有机流离球进行进一步吸附,净化,从而使得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减少,从而能够达到进一步净化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所述污水在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的停留时间,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污水的净化效率。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还包括第四进水管60,所述第四进水管60的一端设于二级厌氧区12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12外部,用以与所述浮床箱体20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进水管60用以将经由所述二级厌氧区12净化后的水输送至所述浮床箱体20内,以进行进一步净化。优选地,所述第四进水管60的一端设于所述空置区124邻近顶部的一侧,以防止当所述第四进水管60设于所述第二反应区123或者第一反应区122处时,所述有机流离球以及所述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跟随所述污水浮动而浮动至所述第四进水管60,而导致所述第四进水管60堵塞,进而影响后续的净化。
所述浮床箱体20与所述第四进水管60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床箱体20可埋设于地下,如菜园、庭院或者宽敞的地方。所述浮床箱体20可采用耐腐蚀的有机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如碳钢表面涂覆防腐材料或者不锈钢等。所述浮床箱体20可为方形箱体,其长度以及宽度比例可为1∶1,如其长度以及宽度均可为1m,其高度可为0.6米。当然,上述尺寸均为参照所述厌氧反应器10设置,当所述厌氧反应器10的尺寸增大或者缩小时,所述浮床箱体20的尺寸相对应的增大或者缩小。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支撑所述浮床箱体20,保证所述浮床箱体20不受外界压力压倒而损坏,所述浮床箱体的外周上可设置有支撑柱(图中未标识),所述支撑柱可采用角钢或者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所述浮床箱体20采用隔板分隔形成所述过滤区21、吸附区22以及浮床区2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为多孔隔板,以防止过滤区21、吸附区22以及所述浮床区23内的填充物随着所述污水的浮动而浮动至不同区域而影响净化效果。
所述过滤区21内填充有过滤填料211,用以过滤经由所述二级厌氧区12输送过来的污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填料211由砾石、卵石组合形成,所述过滤填料211能够对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从而能够形成微生物滤膜床。优选地,所述砾石与所述卵石的填充比例为1∶1~2∶1,以使所述过滤填料211对所述污水的过滤效果达到最佳。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砾石与所述卵石的填充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净化情况调整设置。
所述吸附区22内填充有第三填料221,用以对所述污水进行水解。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填料221由有机流离球、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组合形成,所述第三填料221能够吸附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如有机物、N、P、金属离子等,并在所述吸附区22内形成厌氧、兼氧微生物膜滤床,以进一步净化所述污水。优选地,所述吸附区22内填充的所述有机流离球与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的填充比例为1∶3,以达到较佳的吸附、净化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流离球、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的填充比例还可根据实际净化情况调整。
所述浮床区23内填充有第四填料232,所述第四填料232形成所述浮床23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填料232由沙砾、粉粒组合形成,所述第四填料232能够过滤吸附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进一步净化所述污水的目的。优选地,所述沙砾与所述粉粒的填充比例为1∶1~5∶1,从而能够在相同时间内获得较佳的净化效果,提高净化效率。
所述适水植物231a种植于所述浮床231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适水植物231a采用具有根系的植物。为了便于种植以及利于污水净化,所述适水植物231a采用生长旺盛以及耐污力强的湿地植物。
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根系231b伸入所述吸附区22内,从而使得当所述污水进入所述吸附区22内时,所述根系231b能够吸收所述污水中的N、P、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并通过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光合作用将所述吸附区22内进行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储存在所述根系231b内,同时能够产生氧气,通过所述根系231b传输至所述吸附区22内,从而无需利用曝气装置对所述吸附区22进行曝气,达到固碳减排、净化空气并且降低能耗的目的。
通过在浮床区23上设置所述浮床231,并在所述浮床231上种植具有所述根系231b的适水植物231a,使得所述根系231b伸入所述吸附区22,从而能够使得在对所述污水进行净化的同时,能够利用所述污水中的N、P等物质转化成所述适水植物231a所需要的肥料,并经由所述适水植物231a进行光合作用,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换成氧气供给吸附区22,从而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耗,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
此外,由于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根系231b能够分泌具有杀菌消毒效果的分泌物,故而所述根系231b能够对所述污水进行杀菌消毒,从而替代了现有的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除磷脱氮、杀菌消毒后外排的做法,从而能够节省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减少二次污染。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浮床箱体20还包括出水管道24,所述出水管道24连接于所述浮床区23,用以将经过净化的所述污水经由所述出水管道24排放至附近的水域。优选地,所述出水管道24可连接于储水箱(图中未标识),通过所述储水箱将净化后的水储存起来,可用以二次生活用水,如用于菜园或者庭院中的蔬菜或者植物的浇灌,或者用以马路上的清洗用水等。采用上述方式,能够对净化后的水进行二次利用,从而能够节约水资源。
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还包括温室构筑物70,所述温室构筑物70罩设于所述适水植物231a上方,用以对所述适水植物231a提供温室环境。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室构筑物70包括支架71、保温膜72、透气孔(图中未标识)以及门73。所述支架71可架设于地面上。优选地,所述支架可为可拆卸架设于地面上,以便于实时拆卸。此外,为了节约成本,所述支架71可采用竹竿、木棍或者钢筋等材料制成。
所述保温膜72设于所述支718上,并罩设于所述适水植物231a上方。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膜72可采用透光的塑料或者玻璃等材料制成,以便于传导外界的光照或者光热至所述适水植物231a,同时能够具体保温效果,防止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如温度较低或者光照条件不佳时对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生长带来不利。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生长环境,还可在所述保温膜72外部设置人工光照机器或者人工加热机器等。
所述透气孔开设于所述保温膜72上,以将空气传输至所述保温膜72内,保证所述适水植物231a能够具有足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所述门73用以进入或者离开所述温室构筑物70,通过设置所述门73,能够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实时进入所述温室构筑物70内观察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生长情况。具体地,所述门73可采用透光的塑料薄膜、玻璃或者其他具有透光保温的材料制成。
使用时,将所述厌氧反应器10以及所述浮床箱体20通过所述第四进水管50连接好,然后将所述厌氧反应器10以及所述浮床箱体20内埋于地面,同时保证所述适水植物231a以及所述温室构筑物70能够露出地面。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30将污水通入所述一级厌氧区11内,经由所述第一厌氧区112以及第二厌氧区113以及填充于其内的所述第一填料的作用下,能够沉淀部分所述污水中的沉淀物,并分解部分悬浮物或者有机物,然后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40进入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通过所述二级厌氧区12内的所述第二填料121的进一步净化水解作用,使得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污染物进一步减少。将所述污水通过所述第三进水管50输送至所述浮床箱体20内,通过所述浮床箱体20内的过滤区21、吸附区22以及浮床区23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吸附以及净化,达到将所述污水净化的目的。由于所述浮床区23上设置有适水植物231a,并且所述适水植物231a的根系伸入所述吸附区22,故而能够吸收所述污水中的N、P或者有机物等,进而可解决所述污水的富营养化问题。同时,利用所述适水植物231a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对所述浮床箱体20内部供氧,因而无需额外设置曝气装置进行供氧,同时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固碳减排,减少能耗的目的。此外,由于所述根系231b能够分泌具有杀菌消毒的分泌物,从而替代了现有的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除磷脱氮、杀菌消毒后外排的做法减少净化时间,提高净化效率,还能够减少二次污染。该净化后的水能够用于二次生活用水,如蔬菜或者植物的浇灌、清洗马路的用水等。
采用上述方式可以看出,所述污水在各个阶段均通过重力作用输入或者输出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进行净化,故而无需额外设置比如水泵、曝气装置以及驱动电机等动力装置,因而能够大大降低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的能耗,并且由于无需设置动力装置,因而该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的使用操作更为便捷,便于用户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100能够适用于家庭式污水处理,如单户或者多户之间的污水治理。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通过设置厌氧反应器以及浮床箱体,厌氧反应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级厌氧区以及二级厌氧区,在一级厌氧区内设置第一填料,在二级厌氧区内填充第二填料,当污水进入一级厌氧区内时,通过该第一填料能够将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分解或者将污水中的污泥沉淀,然后在二级厌氧区内通过第二填料进行分解,由于浮床箱体与二级厌氧区连接,故而当污水经由二级厌氧区进入浮床箱体内时,依次通过浮床箱体内的过滤区、吸附区以及浮床区进行残留污染物进一步过滤,悬浮物吸附,从而使得该污水的净化效果好,并且净化效率高。同时,由于该浮床区上种植有适水植物,通过适水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替代了现有的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除磷脱氮、杀菌消毒后外排的做法,减少了大气污染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污染。此外,由于上述一体化装置均利用重力作用实现污水的输送或者输出,因而无需额外设置动力装置,从而能够降低能耗,并且减少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厌氧反应器以及浮床箱体,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并排设置的一级厌氧区以及二级厌氧区,所述一级厌氧区内填充有第一填料,用以沉淀吸附污水中的部分悬浮物,所述二级厌氧区内填充有第二填料,用以吸附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浮床箱体与所述二级厌氧区连接,所述浮床箱体包括依次层叠的过滤区、吸附区以及浮床区,所述过滤区内填充有过滤填料,用以过滤经由所述二级厌氧区输送过来的污水,所述吸附区内填充有第三填料,用以对所述污水进行水解,所述浮床区设置有浮床,所述浮床上种植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并且所述适水植物的根系伸入所述吸附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厌氧区分隔形成并排设置的第一厌氧区以及第二厌氧区,所述第一厌氧区以及第二厌氧区内均填充有所述第一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区邻近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水管用以将污水输入至所述第一厌氧区内,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区邻近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水管用以将所述第一厌氧区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第二厌氧区内,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设于所述二级厌氧区邻近底部的一侧,用以将所述第二厌氧区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二级厌氧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为活性污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料由纤维草组合填料、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组合形成,所述二级厌氧区分隔形成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以及空置区,所述第一反应区内填充有所述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用以分解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所述第二反应区内填充有所述纤维草组合填料、有机流离球以及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用以吸附所述污水中的悬浮物,所述空置区用以沉淀所述污水中的污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以及所述空置区上均设置有可拆卸的盖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置区上还连接有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置区邻近顶部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浮床箱体,以将所述污水输送至所述浮床箱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填料由砾石、卵石组合形成,并且所述砾石与所述卵石的填充比例为1∶1~2∶1,所述第三填料由有机流离球、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组合形成,并且所述有机流离球与纤维草多孔颗粒流离球的填充比例为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区填充有第四填料,所述第四填料由沙砾、粉粒组合形成,并且所述沙砾与所述粉粒的填充比例为1∶1~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还包括温室构筑物,所述温室构筑物罩设于所述适水植物上方,用以对所述适水植物提供温室环境。
CN201510388225.3A 2015-07-03 2015-07-03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Pending CN104973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8225.3A CN104973734A (zh) 2015-07-03 2015-07-03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8225.3A CN104973734A (zh) 2015-07-03 2015-07-03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3734A true CN104973734A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70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88225.3A Pending CN104973734A (zh) 2015-07-03 2015-07-03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373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0167A (zh) * 2017-01-13 2017-05-10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浮床装置
CN113880359A (zh) * 2021-10-20 2022-01-04 深圳顺天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微动力生物生态净化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6216943A (zh) * 2023-02-14 2023-06-06 江苏博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13350Y (zh) * 2006-06-12 2007-06-20 江苏大学 一种净化集中排放面源污染装置
PT1430000E (pt) * 2001-09-26 2008-10-27 Bionest Technologies Inc Montagem de tratamento biológico de água que inclui um dispositivo de crescimento de bactérias e respectivo método associado
CN201770574U (zh) * 2010-06-02 2011-03-2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复合厌氧和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2745855A (zh) * 2011-04-19 2012-10-2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ES2434192A2 (es) * 2011-12-21 2013-12-13 Phyto Plus > 6 Biorreactor aerobio de cultivo fijado sumergido destinado al tratamiento de efluentes domésticos que comprende una rampa de aireación amovible
CN204752491U (zh) * 2015-07-03 2015-11-11 江西怡杉环保有限公司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1430000E (pt) * 2001-09-26 2008-10-27 Bionest Technologies Inc Montagem de tratamento biológico de água que inclui um dispositivo de crescimento de bactérias e respectivo método associado
CN2913350Y (zh) * 2006-06-12 2007-06-20 江苏大学 一种净化集中排放面源污染装置
CN201770574U (zh) * 2010-06-02 2011-03-2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复合厌氧和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2745855A (zh) * 2011-04-19 2012-10-2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ES2434192A2 (es) * 2011-12-21 2013-12-13 Phyto Plus > 6 Biorreactor aerobio de cultivo fijado sumergido destinado al tratamiento de efluentes domésticos que comprende una rampa de aireación amovible
CN204752491U (zh) * 2015-07-03 2015-11-11 江西怡杉环保有限公司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0167A (zh) * 2017-01-13 2017-05-10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浮床装置
CN113880359A (zh) * 2021-10-20 2022-01-04 深圳顺天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微动力生物生态净化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6216943A (zh) * 2023-02-14 2023-06-06 江苏博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
CN116216943B (zh) * 2023-02-14 2023-10-27 江苏博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633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动力生态处理系统
CN203768124U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02531287A (zh) 一种多级好氧-厌氧复合生物滤床
CN201942568U (zh) 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7162338B (zh) 一种微动力去除废水中抗生素的多介质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3951064A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13371926B (zh) 具有可持续性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生物生态耦合装置
CN103159380A (zh) 一种零能耗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6886902U (zh) 一种生物循环法污水处理系统
CN107188379A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104692590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4973734A (zh)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CN107162315A (zh) 生物循环法污水处理系统
CN104973732B (zh)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CN203187497U (zh) 一种零能耗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08218613U (zh) 一种一体化多功能湿地处理系统
CN100381376C (zh) 全生态高效污水集成处理方法与装置
CN207511993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CN207047066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205907135U (zh) 沼液废水处理系统
CN204752491U (zh) 污水治理一体化装置
CN105036450A (zh) 一种三级环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方法及装置
CN210438573U (zh)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
CN201932989U (zh) 污水处理生化组合反应器
CN208166682U (zh) 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多级生态人工湿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30000 Nanch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high tech Road, No. two, No. 398 plant, building two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ESU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Nanch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high tech Road, No. two, No. 398 plant, building two

Applicant before: Jiangxi Yis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