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6871A - 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6871A
CN104966871A CN201510405635.4A CN201510405635A CN104966871A CN 104966871 A CN104966871 A CN 104966871A CN 201510405635 A CN201510405635 A CN 201510405635A CN 104966871 A CN104966871 A CN 104966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resonator
filter
band
resona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56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运华
杨振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ENGDIA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ENGDI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ENGDIA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ENGDI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56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68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6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68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包括N个分布于同一微带电路板上的谐振腔,其中N为正整数,谐振腔由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构成;N阶耦合谐振腔滤波器采用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相互耦合实现;相邻两谐振器之间直接耦合的耦合强度由两者间距确定,非相邻谐振器之间的容性耦合通过插入微带线来调节耦合强度,所述插入微带线的形状为π形或H形。通过上述方法调整各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谐振频率、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以及输入输出谐振器的有载Q值,设计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体积小,面积小,重量轻,通带范围较广,采用印刷电路板工艺或薄膜工艺即可实现,成本低,且适用于几乎所有微波频段。

Description

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滤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微波滤波器有很多种,其中空气腔体式滤波器和波导式滤波器体积大、成本高、而且笨重;微机械硅腔滤波器工艺复杂、成本高;微带结构的交指型滤波器占据面积较大;梳状滤波器虽然面积小,但其加载电容不容易实现;声表面波滤波器的通带频率不高;其它结构或形状的微波滤波器都有体积大或面积大或带宽太窄或难于实现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体积小,面积小,重量轻,通带范围较广,采用印刷电路板工艺或薄膜工艺即可实现,成本低,且适用于几乎所有微波频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包括任意个(个数取为N,N为正整数)分布于同一微带电路板上的谐振腔,谐振腔由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构成;所述微带电路板包括微带基片、底层地和顶层微带电路,其中,微带基片形成于底层地之上,是支撑地和微带线的绝缘介质,顶层微带电路形成于微带基片之上,所述顶层微带电路由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构成;N阶耦合谐振腔滤波器采用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相互耦合实现;相邻两谐振器之间直接耦合的耦合强度由两者间距确定,非相邻谐振器之间的容性耦合通过插入微带线来调节耦合强度,所述微带线的形状为π形或H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是一种微带结构的任意匝数的螺旋线圈,其一端短路接地,另一端保持开路,所述线圈由接地端至开路端的缠绕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线圈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所述接地方式为金属化过孔式或金属化包边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三个谐振器按品字形排列可以构成一个耦合谐振腔级联三角元件;四个谐振器按方形排列可以构成一个耦合谐振腔级联四角元件。级联三角元件和级联四角元件分别可以作为更高腔数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构成元件。
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所需滤波器的特性调整各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谐振频率、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以及输入输出谐振器的有载Q值;在微带电路板上,适当布局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位置,利用三维电磁场求解软件计算并反复调整谐振器的尺寸、间距、错位距离、抽头接入位置可使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参数与综合的滤波器参数相一致,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
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等效电路为一电阻、一电容和一电感对地并联谐振电路,电感L的值由线圈匝数、线宽、匝间距、内径、微带基片厚度、线圈金属厚度决定。电容C的值由线圈的金属所占面积、微带基片厚度、微带基片的介电常数、线圈金属厚度决定。电阻R的值由谐振器的总损耗决定,与上述参数及微带基片介质的损耗角正切和金属电导率有关。根据平面螺旋谐振器的这些参数,利用三维电磁场求解软件可以算出其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即Q值)、等效电感、等效电容、等效电阻以及其它有用参数的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相邻的螺旋线段距离接地点越近,耦合越强;所述两耦合谐振器的形状、尺寸、方位一定时,耦合强度随着两谐振器的间距减小而增加。由于微带结构的两平面螺旋谐振器在同一平面内,且金属厚度很薄,故耦合以感性为主,容性耦合很弱。只有当两个谐振器靠得很近时,容性耦合才会明显增加。当两个平面螺旋谐振器的自电流均从开路端向短路端流过时,如果自磁通相互加强,则耦合系数为正值;如果自磁通相互抵消,则耦合系数为负值。在形状、尺寸、方位一定的情况下,平面螺旋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系数的绝对值由两谐振器的间距决定,并随间距减小而增加。耦合系数与螺旋谐振器相对方位有关:两螺旋谐振器相邻的螺旋线段离接地点越近时,耦合越强;反之,越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平面螺旋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还与两谐振器的相对位置有关。比如两个方形平面螺旋谐振器,如果线圈的相邻边缘相互平行且居中对齐,则耦合最强,耦合系数的绝对值最大;如果线圈的相邻边缘相互平行但相互位于对方的对角线上或位于对角线附近,则耦合最弱。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上两谐振器耦合系数的绝对值约为居中对齐时的1%~10%。因此通过调整两谐振器的间距和“错位”程度,可以调整耦合系数的值。利用方形谐振器“对角线上两线圈耦合最弱”的特点,可以使不希望的交叉耦合降到最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负载的接入方式有微带间隙电容耦合和微带抽头耦合两种。间隙电容耦合所获得的有载Q值很高,适合于带宽极窄(如小于1%)的滤波器;抽头耦合所获得的有载Q值较低,适合于较宽带宽(如1%~20%)的滤波器。调整负载耦合线与螺旋谐振器的间隙,或者调整抽头离螺旋线圈接地端的距离,可以获得滤波器所需要的有载Q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两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之间插入微带线,通过改变微带线的长宽及其与两谐振器的间隙,来调节两谐振器之间容性耦合的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方法调整各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谐振频率、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以及输入输出谐振器的有载Q值,设计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体积小,面积小,重量轻,通带范围较广,采用印刷电路板工艺或薄膜工艺即可实现,成本低,且适用于几乎所有微波频段;可应用于移动通信手机、移动通信基站、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短距离无线通信、电视、雷达、卫星通信、电子对抗等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四个金属化过孔接地的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五个接地带外侧包边接地的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4为两个互耦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5为任意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抽头接入式、过孔接地四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通过间隙电容接入负载的两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8通过抽头接入负载的两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抽头接入式、接地带包边接地五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抽头接入式、过孔接地三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抽头接入式、过孔接地六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4-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5-π形微带线,6、7-抽头微带线,8、9、10、11-过孔,12、13、14、15-调谐块,16、17、18、19-负载接入微带线,20-抽头微带线,21、22、23、24、25-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26-抽头微带线,27-H形微带线,28、29、30-接地带,31、32、33、34、35-调谐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示例性说明,并未按照严格比例绘制,而且其中可能有为描述便利而进行的局部放大、缩小,对于公知部分结构亦可能有一定缺省;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包括N个分布于同一微带电路板上的谐振腔,其中N为正整数,谐振腔由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构成;微带电路板包括微带基片、底层地和顶层微带电路,其中微带基片形成于底层地之上,顶层微带电路形成于微带基片之上,所述顶层微带电路由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构成;N阶耦合谐振腔滤波器采用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相互耦合实现。
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所需滤波器的特性调整各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谐振频率、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以及输入输出谐振器的有载Q值;在微带电路板上,适当布局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位置,利用三维电磁场求解软件计算并反复调整谐振器的尺寸、间距、错位距离、抽头接入位置可使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参数与综合的滤波器参数相一致,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
参见图1、2,平面螺旋谐振器是一种微带结构的任意匝数的螺旋线圈,其一端短路接地,另一端保持开路。螺旋线圈可以是正方形的,也可以是长方形的,还可以是圆形的;由接地端到开路端的旋向可以是顺时针的,也可以是反时针的。接地方式可以采用金属化过孔式,如图1所示,也可采用金属化包边式即通过将电路板的侧面金属化从而连接线圈的短路端接地带到微带地面,如图2所示。图1所示为四个通过金属化过孔接地的螺旋谐振器;图2所示为五个通过外侧包边接地带接地的螺旋谐振器。这种一端接地的平面螺旋线圈除了存在对地电感外,还存在对地电容,在某个频率点上对地并联谐振,因此可以看作一个谐振器或谐振腔。
平面螺旋谐振器可以等效为图3所示的对地并联谐振电路。电感L的值由线圈匝数、线宽、匝间距、内径、微带基片厚度、线圈金属厚度决定。电容C的值由线圈的金属所占面积、微带基片厚度、微带基片介电常数、线圈金属厚度决定。电阻R的值由谐振器的总损耗决定,与上述参数及微带基片介质的损耗角正切和金属电导率有关。根据平面螺旋谐振器的这些参数,利用三维电磁场求解软件可以算出其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即Q值)、等效电感、等效电容、等效电阻以及其它有用参数的值。
同一微带电路板上任意位置的两个谐振器之间会发生电磁波的耦合现象。即如果在第一个谐振器上施加电磁波,则在第二个谐振器上可以检测到相同频率的电磁波,耦合越强,检测到的电磁波越强。反之亦然。两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可用耦合系数表示。耦合系数的绝对值在0到1之间,等于0时,无耦合,等于1时耦合最强。图4为两个互耦谐振器的等效电路,其中M是耦合系数。
参见图5,根据耦合谐振腔滤波器理论,由n个谐振腔组成的窄带带通滤波器,其网络参数由各谐振器的谐振频率、输入输出腔的有载Q值以及以下耦合矩阵确定:
〔M〕=
 
其中,Mij=Mji, (i, j=1,2, …, n ), 是谐振器i与谐振器j之间的耦合系数。
给出微波滤波器的传输特性要求,如中心频率、通带带宽、带内回波损耗等,根据滤波器理论可以综合出耦合谐振腔滤波器的谐振器数量、各谐振器的频率、输入输出腔的有载Q值、和谐振器间的耦合系数等参数。
N阶耦合谐振腔滤波器可以用N腔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相互耦合实现。如果称相邻两谐振器之间的耦合为直接耦合,则非相邻谐振器之间的耦合被称为交叉耦合。适当的交叉耦合可以用来产生带外传输零点。图5是N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全耦合电路原理图,图中包含了全部直接耦合和交叉耦合,其中,Rs1、Rs2是滤波器两端口的负载经抽头耦合或间隙电容耦合变换到输入、输出谐振腔的阻抗,L01、L02、Li、Lj、Ln-1、Ln是第1至第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等效对地电感,C01、C02、Ci、Cj、Cn-1、Cn是第1至第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等效对地电容,R01、R02、Ri、Rj、Rn-1、Rn是第1至第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等效对地电阻,M12、Mij、M1i、M1j、M1,n-1、M1n、M2i、M2j、M2,n-1、M2n表示谐振器两两之间的耦合。通常将较弱的交叉耦合忽略不计,只考虑对滤波器特性具有关键影响的交叉耦合,以简化设计过程。
参见图6,由于微带结构的两平面螺旋谐振器在同一平面内,且金属厚度很薄,故耦合以感性为主,容性耦合很弱。只有当两个谐振器靠得很近时,容性耦合才会明显增加。当两个平面螺旋谐振器的自电流均从开路端向短路端流过时,如果自磁通相互加强,则耦合系数为正值;如果自磁通相互抵消,则耦合系数为负值。在形状、尺寸、方位一定的情况下,平面螺旋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系数的绝对值由两谐振器的间距决定,并随间距减小而增加。耦合系数与螺旋谐振器相对方位有关:两螺旋谐振器相邻的螺旋线段离接地点越近时,耦合越强;反之,越弱。例如图6中,在间距相同的条件下,谐振器2、3之间的耦合比谐振器1、2之间的耦合强,谐振器1、2之间的耦合比谐振器1、4之间的耦合强。两个平面螺旋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还与两谐振器的相对位置有关。比如两个方形平面螺旋谐振器,如果线圈的相邻边缘相互平行且居中对齐,如图6中的谐振器2和3,则耦合最强,耦合系数的绝对值最大;如果线圈的相邻边缘相互平行但相互位于对方的对角线上或位于对角线附近,如图6中的谐振器1和3或谐振器2和4,则耦合最弱。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上两谐振器耦合系数的绝对值约为居中对齐时的1%~10%。因此通过调整两谐振器的间距和“错位”程度,可以调整耦合系数的值。利用方形谐振器“对角线上两线圈耦合最弱”的特点,可以使不希望的交叉耦合降到最小。
负载的接入方式有微带间隙电容耦合和微带抽头耦合两种,如图7和图8所示。图7所示的两腔平面螺旋滤波器采用微带间隙电容耦合接入负载,其中微带线16、17分别为滤波器两个端口的负载接入微带线;图8所示的两腔平面螺旋滤波器采用微带抽头耦合接入负载,其中微带线18、19分别为滤波器两个端口的负载接入微带线。间隙电容耦合所获得的有载Q值很高,适合于带宽极窄(如小于1%)的滤波器;抽头耦合所获得的有载Q值较低,适合于较宽带宽(如1%~20%)的滤波器。调整负载耦合线与螺旋谐振器的间隙,或者调整抽头离螺旋线圈接地端的距离,可以获得滤波器所需要的有载Q值。
三个谐振器按品字形排列可以构成一个耦合谐振腔级联三角元件,如图9所示;四个谐振器按方形排列可以构成一个耦合谐振腔级联四角元件,如图6所示。级联三角元件和级联四角元件分别可以作为更高腔数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构成元件。
在微带电路板上,适当布局N个平面螺旋谐振器的位置,利用三维电磁场求解软件计算并反复调整谐振器的尺寸、间距、错位距离、抽头接入位置等可使平面螺旋滤波器的参数与综合的滤波器参数相一致,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平面螺旋滤波器。
本发明所述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可以是任意腔的,即由任意多个平面螺旋 谐振器相互耦合而成。腔数越多,带外抑制越大,但带内损耗和设计难度也会增加。下面以一个四腔平面螺旋滤波器和一个五腔平面螺旋滤波器为例,进一步说明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原理。
实施例一
图6所示是一个抽头接入式四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微带电路图。谐振器采用过孔接地,负载接入方式为抽头式。制作工艺:印刷电路板工艺。微带基片介质板材型号:RT5880,介质相对介电常数:2.2,介质板厚度:0.254mm,覆铜厚度:0.018mm。谐振器数量:4,每个谐振器匝数:2,谐振器线宽:0.2mm,匝间距:0.1mm,负载接入微带线6和7的线宽:0.76mm,谐振器1和谐振器4的内径:0.63×0.35 mm,谐振器2和谐振器3的内径:0.572×0.35 mm,谐振器1、2的间隙:0.14mm,谐振器2、3的间隙:0.196mm,谐振器3、4的间隙:0.14mm,谐振器1、2的横向错位距离:0.4mm,谐振器3、4的横向错位距离:0.4mm,π形微带5的线宽:0.13mm,π形微带5与谐振器1和4的间隙:0.1mm,输入、输出抽头中心分别离过孔8、11的距离均为:1.249mm。该滤波器的尺寸为:5×8mm。该滤波器通带中心频率为8.25GHz, 通带带宽为500MHz,距中心频率1GHz以外的带外抑制度大于35dB,带内驻波比小于1.6, 带内插入损耗小于2.5dB。该滤波器具有一对传输零点。低频侧的零点在7.5GHz,高频侧的零点在9.9GHz。
具体结构为:平面螺旋谐振器1、2、3、4分别通过过孔8、9、10、11短路接地,谐振器的另一端保持开路。四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谐振器的频率可以分别通过改变谐振器所附加的调谐块12、13、14、15的大小而微调。谐振器1与2、 2与3、3与4之间的耦合为直接耦合,耦合系数的符号依次为“负”、“正”、“负”。谐振器1与4之间的耦合为交叉耦合,如果没有π形微带线5则该耦合主要为感性耦合,耦合系数的符号为“正”,它不产生传输零点。在谐振器1、4之间插入π形微带线5可以在谐振器1和4之间引入串联电容,从而得到容性耦合,使1、4之间的耦合系数为负,耦合的强度可以通过π形微带线5与谐振器1、4的间隙调节,只要该耦合系数的绝对值大到一定程度,则可在通频带两侧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提高近端的带外抑制水平,改善滤波器的矩形系数。谐振器1与3、谐振器2与4之间的交叉耦合在通带左侧各产生一个不可控的传输零点,且抑制了右侧零点的生成,因此应通过调整错位距离来减小耦合。输入端负载通过抽头微带线6接入到输入端谐振器1,其有载Q值可以通过接入点离过孔8的距离调节;输出端负载通过抽头微带线7接入到输出端谐振器4,其有载Q值可以通过接入点离过孔11的距离调节。抽头微带6和7、谐振器1至4、以及π形微带线5共同构成一个带交叉耦合的级联四角元件耦合谐振腔滤波器。
实施例二
图9所示是一个抽头接入式五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微带电路图。谐振器采用接地带接地,负载接入方式为抽头式。制作工艺:薄膜工艺。微带基片介质板名称:氧化铝陶瓷,相对介电常数:9.9,介质板厚度:0.254mm,覆金厚度:0.004mm。谐振器数量:5,每个谐振器匝数:2,谐振器线宽:0.1705mm,匝间距:0.08mm,负载接入微带线20和26的线宽:0.17mm。谐振器21的内径:0.2347×0.2809 mm,谐振器22的内径:0.1913×0.2809 mm,谐振器23的内径:0.2086×0.2809 mm,谐振器24的内径:0.2073×0.2809 mm,谐振器25的内径:0.2336×0.2809 mm,各谐振器纵向内径相同,均为0.2809mm。谐振器21、22的间隙:0.0781mm,谐振器22、23的间隙:0.0812mm,谐振器23、24的间隙:0.3605mm,谐振器24、25的间隙:0.0812mm,谐振器24、25的横向错位距离:0.2908mm,谐振器22、23的横向错位距离:0.6784mm,H形微带27的线宽:0.1mm、臂长:0.6017mm,H形微带27与谐振器22和25的间隙:0.068mm,谐振器21、25的抽头中心分别离接地带28、30的边沿距离为:0.5935mm、0.7204mm。该滤波器尺寸为:2.5×6mm。该滤波器通带中心频率为8.25GHz, 通带带宽为600MHz,距中心频率1GHz以外的带外抑制度大于40dB,带内驻波比小于1.5, 带内插入损耗小于4dB。该滤波器具有一对传输零点。低频侧的零点在7.4GHz处,高频侧的零点在9.55GHz处。
具体结构为:平面螺旋谐振器21、22通过外侧包边接地带28短路接地,谐振器23、24通过外侧包边接地带29短路接地,谐振器25通过外侧包边接地带29短路接地,谐振器的另一端保持开路。五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谐振器的频率可以分别通过改变谐振器所附加的调谐块31、32、32、34、35的大小而微调。谐振器21与22、22与23、 23与24、 24与25之间的耦合为直接耦合,耦合系数的符号依次为“负”、“负”、“正”、“负”。谐振器22与25之间的耦合为交叉耦合,如果没有H形微带线27则该耦合主要为感性耦合,耦合系数的符号为“正”,它不产生传输零点。在谐振器22、25之间插入H形微带线27可以在谐振器22和25之间引入串联电容,从而得到容性耦合,使22、25之间的耦合系数为负,耦合的强度可以通过H形微带线27与谐振器22、25的间隙调节,只要该耦合系数的绝对值大到一定程度,则可在通频带两侧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提高近端的带外抑制水平,改善滤波器的矩形系数。谐振器21与23、谐振器23与25之间的交叉耦合在通带左侧各产生一个不可控的传输零点,且抑制了右侧零点的生成,因此应通过调整错位距离来减小耦合。其它交叉耦合因其较弱,对滤波器特性无明显影响。输入端负载通过抽头微带线20接入到输入端谐振器21,其有载Q值可以通过接入点离接地带28边沿的距离调节;输出端负载通过抽头微带线26接入到输出端谐振器25,其有载Q值可以通过接入点离接地带30边沿的距离调节。抽头微带20和26、谐振器21至25、以及H形微带线27共同构成一个含有级联四角元件的五腔耦合谐振腔滤波器,其中级联四角元件指的是谐振器22、23、24、25所组成的电路。
其它腔数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原理与上述四腔、五腔相似。图10为一个抽头接入式、过孔接地三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它也构成一个耦合谐振腔级联三角元件,可以作为更高腔数滤波器的基本单元;图11为一个抽头接入式、过孔接地六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七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可以在五腔滤波器的谐振器与抽头之间插入谐振器实现;八腔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可以用两个级联四角元件来实现。滤波器的谐振器数量根据滤波器的电气要求确定,带外抑制要求越高,则谐振器数量要求越多,但通带损耗也越大,设计难度也加大,因此应综合考虑各电气指标,确定实际必须的腔数。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未经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N个分布于同一微带电路板上的谐振腔,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谐振腔由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构成;所述微带电路板包括微带基片、底层地和顶层微带电路,其中微带基片形成于底层地之上,顶层微带电路形成于微带基片之上,所述顶层微带电路由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构成;N阶耦合谐振腔滤波器采用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相互耦合实现;相邻两谐振器之间直接耦合的耦合强度由两者间距确定,非相邻谐振器之间的容性耦合通过插入微带线来调节耦合强度,所述微带线的形状为π形或H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是一种微带结构的任意匝数的螺旋线圈,其一端短路接地,另一端保持开路,所述线圈由接地端至开路端的缠绕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线圈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所述接地方式为金属化过孔式或金属化包边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三个谐振器按品字形排列可以构成一个耦合谐振腔级联三角元件;四个谐振器按方形排列可以构成一个耦合谐振腔级联四角元件。
5.一种设计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需滤波器的特性调整各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谐振频率、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以及输入输出谐振器的有载Q值;在微带电路板上,适当布局N个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位置,利用三维电磁场求解软件计算并反复调整谐振器的尺寸、间距、错位距离、抽头接入位置可使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参数与综合的滤波器参数相一致,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计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通过两谐振器的形状、尺寸、方位、间距和相对位置来调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计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相邻的螺旋线段距离接地点越近,耦合越强;所述两耦合谐振器的形状、尺寸、方位一定时,耦合强度随着两谐振器的间距减小而增加。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计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方形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线圈的相邻边缘相互平行且居中对齐时耦合强度最大,线圈的相邻边缘相互平行且相互位于对方的对角线上或位于对角线附近,耦合强度最小;位于对角线上两谐振器耦合系数的绝对值为居中对齐时的1%~10%。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计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负载的接入方式为微带间隙电容耦合或微带抽头耦合;所述微带间隙电容耦合所获得的有载Q值很高,适合于带宽小于1%的滤波器;所述微带抽头耦合所获得的有载Q值较低,适合于较宽1%~20%的滤波器;调整负载耦合线与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的间隙,或者调整抽头与螺旋线圈接地端的距离,来获得滤波器所需要的有载Q值。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计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两非相邻微带平面螺旋谐振器之间插入微带线,通过改变微带线的长和宽及其与两谐振器的间隙,来调节两谐振器之间容性耦合的强度。
CN201510405635.4A 2015-07-13 2015-07-13 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49668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5635.4A CN104966871A (zh) 2015-07-13 2015-07-13 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5635.4A CN104966871A (zh) 2015-07-13 2015-07-13 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6871A true CN104966871A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20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5635.4A Pending CN104966871A (zh) 2015-07-13 2015-07-13 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687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6114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东莞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s频段高频头的高抑制杂波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
CN111403864A (zh) * 2020-04-03 2020-07-10 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介质波导滤波器及其电容耦合调节方法
CN111817685A (zh) * 2020-07-31 2020-10-23 曾运华 一种电调微波有源滤波器
CN115663430A (zh) * 2022-12-28 2023-01-31 成都世源频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缠绕轴式微带滤波器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411A (zh) * 1998-05-15 2001-06-27 纳幕尔杜邦公司 带有自谐振螺旋谐振器的hts(高温超导)滤波器
US20030128084A1 (en) * 2002-01-09 2003-07-10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pact bandpass filter for double conversion tuner
CN102280677A (zh) * 2010-06-08 2011-12-14 天津海泰超导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带高温超导滤波器
CN104051831A (zh) * 2014-06-24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小型化超宽带滤波器
CN104051832A (zh) * 2014-06-24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基于螺旋谐振器的小型化宽带带通滤波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411A (zh) * 1998-05-15 2001-06-27 纳幕尔杜邦公司 带有自谐振螺旋谐振器的hts(高温超导)滤波器
US20030128084A1 (en) * 2002-01-09 2003-07-10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pact bandpass filter for double conversion tuner
CN102280677A (zh) * 2010-06-08 2011-12-14 天津海泰超导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带高温超导滤波器
CN104051831A (zh) * 2014-06-24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小型化超宽带滤波器
CN104051832A (zh) * 2014-06-24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基于螺旋谐振器的小型化宽带带通滤波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6114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东莞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s频段高频头的高抑制杂波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
CN111403864A (zh) * 2020-04-03 2020-07-10 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介质波导滤波器及其电容耦合调节方法
CN111817685A (zh) * 2020-07-31 2020-10-23 曾运华 一种电调微波有源滤波器
CN115663430A (zh) * 2022-12-28 2023-01-31 成都世源频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缠绕轴式微带滤波器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3630B (zh) 滤波器和使用该滤波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Ahmed et al. Ultra-wideband bandpass filter based on composite right/left handed transmission-line unit-cell
US20070262834A1 (en) Bandpass filter,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id bandpass filt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bandpass filter
US7253697B2 (en) Two-port isolato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6300849B1 (en) Distributed element filter
JP4629571B2 (ja) マイクロ波回路
CN104966871A (zh) 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Wang et al. Compact lowpass filter with sharp transition knee by utilising a quasi-π-slot resonator and open stubs
Tiwary et al. Design of compact coupled microstrip line band pass filter with improved stopband characteristics
CN204905389U (zh) 微带平面螺旋滤波器
WO2016115822A1 (zh) 一种谐振环结构和天线
Boutejdar et al. Design of new DGS hairpin microstrip bandpass filter using coupling matrix method
CN102694222B (zh) 恒定带宽的电调双模双通带滤波器
CN202423521U (zh) 一种超宽带微带滤波器
CN110277616B (zh) 基于垂直折叠小型化的卍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
CN202364184U (zh) 具有恒定绝对带宽的平衡式射频电调带通滤波器
CN103199821A (zh) 一种超宽带双调谐变压器实现方法
King et al. A microstrip diplexer using folded hairpins
CN110137644B (zh) 一种基于槽线的高选择性宽阻带平衡滤波器
US20090085693A1 (en) Filter
CN207719373U (zh) 基于平行耦合线首尾级联的全波长耦合双环形滤波器
CN106898848B (zh) 一种h型开路枝节结合栅栏型缺陷地结构的超宽阻带低通滤波器
Garmjani et al. Improved microstrip folded tri-section stepped impedance resonator bandpass filter using 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
Neethu et al. Microstrip bandpass filter using fractal based hexagonal loop resonator
Anand et al. Design of UWB band pass filter with inter digital coupled lines and circular shaped EBG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