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卧式磨床,其包括:沿玻璃走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和输出传动系统,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和所述输出传动系统都用于传送玻璃且相邻之间依次形成有一三边磨削空间和二四边磨削空间;一三边夹持系统,位于所述玻璃的上方,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停止传送玻璃时和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一起夹持住位于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第一磨削系统,位于所述一三边磨削空间内,用于对由所述一三边夹持系统和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一起夹持的玻璃的第一边进行磨削;所述一三边夹持系统,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停止传送玻璃时和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一起夹持住位于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所述第一磨削系统,还用于对由所述一三边夹持系统和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一起夹持的玻璃的第三边进行磨削;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位于所述二四边磨削空间内,用于夹持住由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传送来的玻璃并将玻璃向所述输出传动系统传送;以及第二磨削系统,位于所述二四边磨削空间内,用于对由所述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夹持和传送的玻璃的第二边和第四边同时进行磨削;其中,所述玻璃的第三边和第一边相对设置且沿所述玻璃走向依次分布,所述玻璃的第二边和第四边相对设置。
在如上所述的玻璃卧式磨床中,优选地,所述一三边夹持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的出口端上方的第一边夹持机构和位于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的入口端上方的第三边夹持机构;所述第一边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三边夹持机构均包括:第一支架,用于提供支撑;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横梁上,用于提供驱动力;以及压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向下运动使所述压辊的辊面对应与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或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一起对所述玻璃进行夹持。
在如上所述的玻璃卧式磨床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为皮带传动系统,所述皮带传动系统的皮带布置方向与所述第一边夹持机构的压辊的轴向垂直。
在如上所述的玻璃卧式磨床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磨削系统包括:第二支架,用于提供支撑;具有一三边磨头组件和旋转装置的磨削机构,所述一三边磨头组件用于对玻璃的第一边或第三边进行磨削,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一三边磨头组件连接,用于将所述一三边磨头组件旋转180°,使所述一三边磨头组件在磨削玻璃的第一边状态与磨削玻璃的第三边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第一滑动机构,与所述磨削机构连接,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横梁上,用于使所述磨削机构沿所述第二支架的横梁滑动以对所述玻璃的第一边或第三边进行磨削。
在如上所述的玻璃卧式磨床中,优选地,所述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包括:下皮带传送机构,用于传送由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传送来的玻璃;第二驱动件,用于提供驱动力;以及上皮带传送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向下运动使所述上皮带传送机构的皮带和所述下皮带传送机构的皮带一起夹持住位于所述下皮带传送机构上的玻璃,并和所述下皮带传送机构一起将位于所述下皮带传送机构上的玻璃向所述输出传动系统传送。
在如上所述的玻璃卧式磨床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磨削系统包括:第三支架,用于提供支撑;第二边磨头组件,用于对玻璃的第二边进行磨削;第四边磨头组件,用于对玻璃的第四边进行磨削,所述第四边磨头组件和所述第二边磨头组件择一地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的横梁上;以及第二滑动机构,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的横梁上,对应地与所述第二边磨头组件或第四边磨头组件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二边磨头组件或第四边磨头组件沿所述第三支架的横梁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边磨头组件对准玻璃的第二边或所述第四边磨头组件对准玻璃的第四边。
在如上所述的玻璃卧式磨床中,优选地,所述玻璃卧式磨床还包括:一三边定位系统,位于所述一三边磨削空间内,用于对玻璃的第一边进行定位以使玻璃的第一边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还用于对玻璃的第三边进行定位以使玻璃的第三边的长度方向与第三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以及二四边定位系统,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的第二边或第四边进行定位以对应地使玻璃的第二边或第四边的长度方向与二四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其中,所述第一磨削系统沿着所述第一边磨削基准方向移动对玻璃的第一边进行磨削;所述第一磨削系统沿着所述第三边磨削基准方向移动对玻璃的第三边进行磨削;所述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沿着所述二四边磨削基准方向对玻璃进行夹持输送。
在如上所述的玻璃卧式磨床中,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包括:第三驱动件,用于提供驱动力;多个滚轴,沿玻璃的走向依次设置,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以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绕所述滚轴的轴线旋转;以及多个滚轮组,一一对应套接于多个所述滚轴以在所述滚轴的带动下旋转,每个滚轮组含有多个滚轮。
在如上所述的玻璃卧式磨床中,优选地,所述玻璃卧式磨床还包括:过轮系统,位于所述一三边磨削空间内,用于使由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传送的玻璃经所述过轮系统的传送进入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使用玻璃卧式磨床对玻璃四边进行磨削的方法,所述玻璃卧式磨床含有:沿玻璃走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和输出传动系统,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和所述输出传动系统都用于传送玻璃且相邻之间依次形成有一三边磨削空间和二四边磨削空间,所述玻璃的第三边和第一边相对设置且沿所述玻璃走向依次分布,所述玻璃的第二边和第四边相对设置,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输送步骤,将玻璃的第一边输送至所述一三边磨削空间内;第一边磨削步骤,在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的出口端对位于所述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施加夹持力,然后在所述一三边磨削空间内沿玻璃的第一边长度方向移动以对玻璃的第一边进行磨削;第二输送步骤,将玻璃的第三边输送至所述一三边磨削空间内;第三边磨削步骤,在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的入口端对位于所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施加夹持力,然后在所述一三边磨削空间内沿玻璃的第三边长度方向移动对玻璃的第三边进行磨削;二四边磨削步骤,将玻璃的第一边输送至所述二四边磨削空间内,在所述二四边磨削空间内对玻璃进行夹持并输送以使玻璃的第二边沿玻璃的第二边长度方向和玻璃的第四边沿玻璃的第四边长度方向同时被磨削;第三输送步骤,将经二四边磨削步骤磨削后的玻璃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一三边磨削空间内磨削玻璃的第一边和第三边,在二四边磨削空间内磨削玻璃的第二边和第四边,实现磨削不同规格的玻璃,提高生产效率,且操作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同时多床身分段独立控制,利用电、气动协作方式对玻璃进行输送、定位、夹持、磨削,可以满足不同尺寸玻璃的协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玻璃卧式磨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三边定位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轮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轮系统和一三边定位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磨削系统和一三边夹持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磨削系统和一三边夹持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磨削系统和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符号说明如下:
1第一输入传动系统、2第二输入传动系统、3输出传动系统、
5第一磨削系统、200一三边磨削空间、201二四边磨削空间、
10玻璃、100玻璃的第一边、101玻璃的第二边、
102玻璃的第三边、103玻璃的第四边、11皮带、20滚轴、
21滚轮、41第一边夹持机构、42第三边夹持机构、411压辊、
412第一支架的横梁、413第一驱动件、512第二支架的横梁、52第一滑动机构、
53一三边磨头组件、54旋转装置、61下皮带输送机构、
62第二驱动件、63上皮带输送机构、
712第三支架的横梁、72第二边磨头组件、73第四边磨头组件、
74第二滑动机构、8一三边定位系统、81第一边定位机构、
82第三边定位机构、83挡板、84第四驱动件、9二四边定位系统、
30过轮系统、91第一靠轮、92第二靠轮、93靠轮臂、94第五驱动件、
L玻璃的走向、W工作位置、NW非工作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卧式磨床,其包括: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一三边夹持系统、第一磨削系统5、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6、第二磨削系统和输出传动系统3。为了清除地描述本发明提供的玻璃卧式磨床对玻璃的磨削过程,对玻璃的四边进行说明:玻璃的第三边102和第一边100相对设置且沿玻璃走向依次分布,玻璃的第二边101和第四边103相对设置,将玻璃的第一边100和第三边102称之为玻璃的宽边,将玻璃的第二边101和第四边103称之为玻璃的长边。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玻璃的第一边100、第二边101、第三边102和第四边103。
具体而言,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和输出传动系统3都是用于传送玻璃且沿玻璃的走向L依次设置,即玻璃先进入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称之为入料),由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传送,经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的出口端输出,再进入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由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传送,然后进入输出传动系统3(称之为出料),由输出传动系统3传送。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称之为一三边磨削空间200;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和输出传动系统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称之为二四边磨削空间201。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或输出传动系统3可以为皮带传动系统、滚轴传动系统和滚轮传动系统中的任一种,皮带传动系统为依靠皮带11的转动带动位于皮带11上的玻璃移动,其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减速器、滚筒和皮带11,电机提供的驱动力经减速器减速处理传递到滚筒以驱动滚筒旋转,从而带动套接于滚筒的皮带11转动,实现位于皮带11上玻璃的传送。沿与玻璃走向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皮带11,以利于玻璃的传动。滚轴传动系统为依靠滚轴20的转动带动位于滚轴20上的玻璃移动,其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减速器和滚轴20,电机提供的驱动力经减速器减速处理传递到滚轴20以驱动滚轴20旋转,从而实现位于滚轴20上玻璃的传送。沿玻璃的走向设置有多个滚轴20以利于玻璃的传动。滚轮传动系统为依靠滚轮21的转动带动位于滚轮21上的玻璃移动,其与滚轴传动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滚轮传动系统还包括滚轮21,多个滚轮21依次套接于滚轴20,滚轴20转动带动滚21转动,从而实现位于滚轮21上玻璃的传送。电机和减速器组成第三驱动件。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优选为皮带传动系统,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和输出传动系统3优先为滚轮传动系统。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皮带传动系统、滚轴传动系统和滚轮传动系统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
一三边夹持系统位于玻璃的上方,用于从玻璃上方对玻璃施加压力,并和从玻璃下方对玻璃施加支撑力的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一起将位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上的玻璃夹持住,此时,玻璃的第一边进入一三边磨削空间,第一输入传动系统停止传送玻璃;还用于和从玻璃下方对玻璃施加支撑力的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一起将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上的玻璃夹持住,此时玻璃的第三边进入一三边磨削空间,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停止传送玻璃。为了便于操作,一三边夹持系统包括位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的出口端上方的第一边夹持机构41和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的入口端上方的第三边夹持机构42,两者均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驱动件413和压辊411。第一支架用于提供支撑,第一支架包括立柱和横梁412,两个立柱对应分列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的出口端或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的入口端两侧(即图1中的左右两侧),即第一边夹持机构41的两个立柱分列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的出口端两侧,第三边夹持机构42的两个立柱分列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的入口端两侧,与立柱连接的横梁412对应横跨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或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第一驱动件413固定于第一支架的横梁412上,用于提供驱动力,第一驱动件413优选为气缸。压辊411与第一驱动件413连接以在第一驱动件413的驱动下向下运动以使压辊411的辊面压紧玻璃或向上运动以使压辊411的辊面离开玻璃,压紧玻璃时实现了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一起夹持住位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上的玻璃或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一起夹持住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上的玻璃。由于实际中加工的玻璃的宽度规格会不同,第一边夹持机构41和第三边夹持机构42的数量为2~6个,优选为4个,沿第一支撑架的横梁41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根据玻璃的不同宽度,使用不同数量的夹持机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一三边夹持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支架、第一驱动件、压辊和滑动装置,第一支架用于提供支撑,滑动装置设于第一支架上,压辊与第一驱动件连接,滑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驱动件在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的出口端上方和第二输入传动系统的入口端上方往复运动。
为了增强对玻璃的夹持力,第一边夹持机构41和第三边夹持机构42的压辊411数量为多个,多个压辊411以其轴向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多个压辊41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例如连接件与每个压辊411的两端连接,第一驱动件413与连接件连接以驱动连接件向下运动或向上运动,从而带动与连接件连接的多个压辊411一起向下运动或向上运动。压辊41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
第一磨削系统5位于一三边磨削空间200内,用于对由一三边夹持系统和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一起夹持的玻璃的第一边100进行磨削,此时玻璃的第一边位于一三边磨削空间200内;还用于对由一三边夹持系统和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一起夹持的玻璃的第三边102进行磨削,此时玻璃的第三边102位于一三边磨削空间200内。具体包括:第二支架、磨削机构以及第一滑动机构52。第二支架用于提供支撑,第二支架包括立柱和横梁512,两个立柱分列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的出口端或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的入口端两侧(即图1中的左右两侧),与立柱连接的横梁512对应横跨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或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磨削机构具有一三边磨头组件53和旋转装置54,一三边磨头组件53用于对玻璃的第一边或第三边进行磨削,旋转装置54与一三边磨头组件53连接,用于将一三边磨头组件旋转180°,使一三边磨头组件在磨削玻璃的第一边状态与磨削玻璃的第三边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滑动机构52与磨削机构连接,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架的横梁512上,用于驱动磨削机构沿第二支架的横梁滑动以对玻璃的第一边或第三边进行磨削,从而适应不同长度的玻璃第一边或玻璃第三边。依靠旋转装置的旋转动作,完成一三边磨头组件两状态之间的切换,节省了用于磨削的磨头组件的数量。
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6位于二四边磨削空间201内,用于夹持住由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传送来的玻璃并将玻璃向输出传动系统3传送。具体包括:下皮带输送机构61、第二驱动件62和上皮带传送机构63。下皮带传送机构61用于传送由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传送来的玻璃。第二驱动件62用于提供驱动力,优选为气缸。上皮带输送机构63与第二驱动件62连接,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对玻璃夹持时,第二驱动件62驱动上皮带输送机构63向下运动使上皮带传送机构61的皮带和下皮带传送机构63的皮带一起夹持住位于下皮带传送机构61上的玻璃,并和下皮带传送机构61一起将位于下皮带传送机构61上的玻璃向输出传动系统3传送,上皮带输送机构的皮带布置方向和下皮带输送机构的皮带布置方向均与玻璃走向一致。
第二磨削系统位于二四边磨削空间201内,用于对由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6夹持和传送的玻璃的第二边101和第四边103同时进行磨削。具体包括:第三支架、第二边磨头组件72、第四边磨头组件73以及第二滑动机构74。第三支架用于提供支撑,其包括立柱和横梁712,两个立柱分列于二四边夹持系统的两侧(即图1中的左右两侧),与立柱连接的横梁712对应横跨二四边夹持系统6。第二边磨头组件72用于对玻璃的第二边101进行磨削。第四边磨头组件73用于对玻璃的第四边103进行磨削,第四边磨头组件73和第二边磨头组件72择一地固定在第三支架的横梁712上。第二滑动机构74滑动地设置于第三支架的横梁712上,与第二边磨头组件72或第四边磨头组件73连接,用于对应地使第二边磨头组件72或第四边磨头组件73沿第三支架的横梁712滑动以使第二边磨头组件72对准玻璃的第二边101或第四边磨头组件73对准玻璃的第四边103。也就是说,应用时,第二边磨头组件72和第四边磨头组件73两者中的一个磨头组件固定在第三支架的横梁上,另一个磨头组件移动的设置在第三支架的横梁上,通过调整第二边磨头组件72和第四边磨头组件73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玻璃第一边。
需要说明的是:对玻璃的第一边100、第二边101、第三边102和第四边103磨削可以是对各边的楞角进行磨削,也可以是对各边所在的面进行磨削,还可以是既对各边的楞角进行磨削,又对各边所在的面进行磨削。
为了提高对玻璃磨削的准确性和磨削的便捷性,玻璃卧式磨床还包括:一三边定位系统8和二四边定位系统9。一三边定位系统8位于一三边磨削空间200内,用于对玻璃的第一边100进行定位以使玻璃的第一边10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还用于对玻璃的第三边102进行定位以使玻璃的第三边的长度方向与第三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具体地,一三边定位系统8包括用于定位玻璃第一边的第一边定位机构81和用于定位玻璃第三边的第三边定位机构82,两者均包括:第四驱动件和挡板83,第四驱动件84用于提供驱动力,挡板83以与玻璃走向垂直的方式设置,挡板的长度方向为第一边磨削基准方向,第一边定位机构81和第三边定位机构82不工作(即处于不工作位置NW)时位于玻璃下方,当第一边定位机构81工作时,即对玻璃的第一边100进行定位时使第一边定位机构处于工作位置W,在第四驱动件84的驱动下,挡板83由玻璃下方向上运动,直至挡在玻璃走向上,当前进的玻璃与挡板83接触,即可实现玻璃的定位,也就是玻璃在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的向前的输送力和挡板83的阻挡力作用下实现与挡板83对齐,从而使得玻璃的第一边100与第一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当第三边定位机构82工作时,即对玻璃的第三边102进行定位时,在第四驱动件84的驱动下,挡板83由玻璃下方向上运动,直至挡在玻璃走向上,当后退的玻璃与挡板83接触,即可实现玻璃的定位,也就是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改变传送方向,向玻璃走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玻璃后退,玻璃在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的后退的输送力和挡板83的阻挡力作用下,实现与挡板83对齐,从而使得玻璃的第三边102与第三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边定位机构81和第三边定位机构82还可以位于玻璃上方。第四驱动件84优选为气缸。第一磨削系统5沿着第一边磨削基准方向移动对玻璃的第一边进行磨削;第一磨削系统5沿着第三边磨削基准方向移动对玻璃的第三边进行磨削。
二四边定位系统9用于对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上的玻璃的第二边101或第四边103进行定位以对应地使玻璃的第二边101或第四边103的长度方向与二四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具体地,二四边定位系统9包括:第一靠轮91、第二靠轮92、靠轮臂93和第五驱动件94。第一靠轮91和第二靠轮92分列玻璃走向的两侧,如图1所示,第一靠轮91设置在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的左侧,第二靠轮92设置在第二输入传动系统的右侧,第二靠轮92与靠轮臂93连接,第五驱动件94与靠轮臂93连接,用于提供驱动力以驱动靠轮臂93在第二输入传送系统2所在的平面内往复运动,当二四边定位系统9不工作时,第二靠轮92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的右侧,当二四边定位系统9工作时,第二靠轮在第五驱动件94的驱动下与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上的玻璃的第二边接触,推动玻璃向第一靠轮91移动,在第二靠轮92的推力和第一靠轮91的阻挡力作用下,实现玻璃的第四边103与第一靠轮91对齐,从而使得玻璃的第四边103与二四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沿着二四边磨削基准方向对玻璃进行夹持输送。
为了减少二四边定位系统对玻璃进行定位时的摩擦力,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为滚轴传动系统,其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的第三驱动件、多个滚轴以及多个滚轮组。多个滚轴沿玻璃的走向依次设置,与第三驱动件连接以在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绕滚轴的轴线旋转。多个滚轮组一一对应套接于多个滚轴以在滚轴的带动下旋转,即每个滚轴上含有的多个滚轮组成滚轮组,也就是每个滚轮组含有多个滚轮,多个滚轴上的所有滚轮呈矩阵排列。
为了提高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和一三边夹持系统对玻璃的夹持力,滚轮传动系统的多个滚轮组沿玻璃的走向依次分为入口端滚轮组、中间滚轮组和出口端滚轮组,入口端滚轮组的每个滚轴上的滚轮数量多于中间滚轮组和出口端滚轮组的每个滚轴上的滚轮数量。
由于在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和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之间存在一三边磨削空间200,当玻璃的长度较小时,在由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进入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的传送过程中,会掉落入一三边磨削空间200内,不利于磨削,因此玻璃卧式磨床还包括:过轮系统30,其用于传送玻璃,使由第一输入传动系统1传送的玻璃经过轮系统30的传送进入第二输入传动系统2。过轮系统优选为滚轮传动系统。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玻璃卧式磨床对玻璃四边进行磨削的方法,玻璃卧式磨床含有:沿玻璃走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和输出传动系统,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和输出传动系统都用于传送玻璃且相邻之间依次形成有一三边磨削空间和二四边磨削空间,玻璃的第三边和第一边相对设置且沿玻璃走向依次分布,玻璃的第二边和第四边相对设置,该方法包括:
第一输送步骤,将玻璃的第一边输送至一三边磨削空间内;
第一边磨削步骤,在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的出口端对位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施加夹持力,然后在一三边磨削空间内沿玻璃的第一边长度方向移动以对玻璃的第一边进行磨削;
第二输送步骤,将玻璃的第三边输送至一三边磨削空间内;
第三边磨削步骤,在第二输入传动系统的入口端对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施加夹持力,然后在一三边磨削空间内沿玻璃的第三边长度方向移动对玻璃的第三边进行磨削;
二四边磨削步骤,将玻璃的第一边输送至二四边磨削空间内,在二四边磨削空间内对玻璃进行夹持并输送以使玻璃的第二边沿玻璃的第二边长度方向和玻璃的第四边沿玻璃的第四边长度方向同时被磨削;
第三输送步骤,将经二四边磨削步骤磨削后的玻璃输出。
通过该方法,可以磨削不同规格的玻璃,提高生产效率,且操作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
为了提高对玻璃磨削的准确性和磨削的便捷性,在第一边磨削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边定位步骤,对玻璃的第一边进行定位以使玻璃的第一边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在第三边磨削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三边定位步骤,对玻璃的第三边进行定位以使玻璃的第三边的长度方向与第三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在二四边磨削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二四边定位步骤,对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的第二边或第四边进行定位以对应地使玻璃的第二边或第四边的长度方向与二四边磨削基准方向一致。关于第一边定位步骤、第三边定位步骤、二四边定位步骤的详细描述可参见玻璃卧式磨床中一三边定位系统和二四边定位系统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卧式磨床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待磨削的玻璃由工人送入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的入口端,第一输入传动系统启动并对其进行传送,当将玻璃传送至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的出口端时(即玻璃的第一边进入一三边磨削空间内),玻璃的第一边与处于定位状态的第一边定位机构接触,在第一输入传动系统的传动力和第一边定位机构的阻挡力作用下,玻璃的第一边实现定位,也就是说玻璃的第一边以第一边定位机构的挡板为基准,与挡板对齐(此时玻璃的第一边长度方向垂直于玻璃的走向),然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停止,第一边定位机构向下运动至玻璃下方以处于非定位状态,第一边夹持机构向下运动至接触玻璃,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一起夹持住位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磨削玻璃第一边的第一磨削系统就位(即第一磨削系统处于磨削玻璃的第一边状态),第一磨削系统在一三边磨削空间内沿垂直于玻璃走向的方向(即玻璃第一边的长度方向)移动对玻璃的第一边进行磨削,磨削时,玻璃不移动,依靠第一磨削系统沿垂直于玻璃走向的方向移动实现磨削不同宽度(即玻璃第一边的长度)的玻璃。
第一边磨削完毕后,第一输入传动系统启动,将磨削完第一边的玻璃传送至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当磨削完第一边的玻璃的第三边传送至第二输入传动系统的入口端时,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的入口端后方的第三边定位机构由玻璃下方向玻璃上方运动以处于定位状态,此时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反转实现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沿与玻璃走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直至玻璃的第三边与第三边定位机构接触,在第二输入传动系统的传动力和第三边定位机构阻挡力作用下,玻璃的第三边实现定位,也就是说玻璃的第三边以第三边定位机构的挡板为基准,与挡板对齐(此时玻璃的第三边长度方向垂直于玻璃的走向),然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停止,第三边定位系统向下运动至玻璃下方以处于非定位状态,第三边夹持机构向下运动至接触玻璃,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一起夹持住位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上的玻璃,第一磨削系统翻转180°后,磨削玻璃第三边的第一磨削系统就位(即完成了由磨削玻璃的第一边状态切换为磨削玻璃的第三边状态),第一磨削系统在一三边磨削空间内沿垂直于玻璃走向的方向(即玻璃第三边的长度方向)移动对玻璃的第三边进行磨削。磨削时,玻璃不移动,依靠第一磨削系统沿垂直于玻璃走向的方向移动实现磨削不同宽度(即玻璃第三边的长度)的玻璃。
第三边磨削完毕后,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启动,与此同时,下一块玻璃进入第一输入传动系统以准备磨削玻璃的第一、三边。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将磨削完第三边的玻璃传送至第二输入传动系统的出口端,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停止,然后二四边定位系统处于定位状态,在二四边定位系统的施力(例如推力,拉力)下使玻璃的第四边实现定位,也就是说玻璃的第四边以二四边定位系统的靠轮为基准,与第一靠轮对齐(此时玻璃的第四边长度方向平行于玻璃的走向),然后二四边定位系统移动以远离玻璃,从而处于非定位状态,第二输入传动系统启动,将玻璃传送至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的下皮带传送机构的入口端,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的上皮带传送机构向下运动至与玻璃接触,与下皮带系统一起夹持住玻璃,然后具有双磨头组件的第二磨削系统就位,即第二磨削系统的用于磨削玻璃第四边的第四边磨头组件就位以及用于磨削玻璃第二边的第二边磨头组件就位,从而使第四边磨头组件和第二边磨头组件之间的距离与玻璃第一边的长度一致。随后上皮带传送机构和下皮带传送机构一起启动,开始传送,随着上皮带传送机构和下皮带传送机构一起夹持玻璃以及上皮带传送机构和下皮带传送机构开始传送玻璃,第二磨削系统在二四边磨削空间内开始磨削玻璃的第二边和第四边,直至上皮带传送机构和下皮带传送机构将玻璃传送完毕,最后在输出传动系统的传送下玻璃输出。磨削时,第二磨削系统在二四边磨削空间内不移动,依靠二四边夹持输送系统的输送实现对不同长度(即玻璃第二边或第四边的长度)玻璃的磨削。与此同时,下一块玻璃的第一、三边已经磨削完成,准备进入第二磨削系统(即二四边磨削系统)进行磨削。
不同尺寸或相同尺寸的玻璃周而复始的重复上述的磨削过程,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实现玻璃的批量生产。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一三边磨削空间内磨削玻璃的第一边和第三边,在二四边磨削空间内磨削玻璃的第二边和第四边,实现磨削不同规格的玻璃,提高生产效率,且操作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同时多床身分段独立控制,利用电、气动协作方式对玻璃进行输送、定位、夹持、磨削,可以满足不同尺寸玻璃的协同加工。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