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5619A - 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55619A CN104855619A CN201510236667.6A CN201510236667A CN104855619A CN 104855619 A CN104855619 A CN 104855619A CN 201510236667 A CN201510236667 A CN 201510236667A CN 104855619 A CN104855619 A CN 1048556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green tea
- temperature
- marine alga
- moisture cont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通过将奇雅子、甘草、海藻等加入到绿茶制备中,再将红茶、薄荷叶、茶叶混合一起制备绿茶,并通过原料配比过程的配比控制,使得相互组分之间的主要成分发生协同作用,进而增强了绿茶的保健功效,提高了绿茶的品质;再者,结合对绿茶制备工艺中的技术参数以及采用的工艺操作步骤,使得各原料之间的组分能够相互融洽,并在制备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微观生化反应,进而丰富绿茶的营养价值,提高绿茶的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饮用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尤其是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饮用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大量的茶偏向保健茶、减肥茶等等,进而通过这些保健茶、减肥茶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绿茶的生产工艺大多数是采用摊青、杀青、揉捻、整形而成,这样的工艺在制备过程中虽然能够获得较高质量的绿茶,但是获得绿茶在饮用过程中,由于是浸泡饮用,进而使得需要从绿茶产品中浸泡出绿茶中的营养价值才能够被人们所吸收,可传统的绿茶在浸泡过程,其营养价值大部分都难以从中浸泡出来。
为此,有研究者从事于如何将绿茶产品中的营养元素浸取出来,以最大限度的被人类饮用吸取作出了研究,但是,该研究依然没有获得较好的途径,每年饮用绿茶依然会排放大量的茶渣,并在排放的茶渣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散失,进而造成饮用绿茶的价值较低。
再者,在传统的绿茶加工工艺中,仅仅是采用茶叶作为原料来生产绿茶产品,使得获得的绿茶产品的营养价值单一,饮用绿茶获取的保健效果较低;为此,有研究者也对绿茶生产中采用多种原料进行混合配制成绿茶产品,进而获得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绿茶产品,提高绿茶产品的营养价值,但是在这个配制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原料搭配在一起,其原料中的主要成分之间将会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生复杂的生化反应,进而在原料配比不恰当时,导致绿茶产品的营养价值依然较低,进而降低了饮用绿茶的价值。同时,本研究人员也还未见将奇雅子、甘草、海藻、红茶、茶叶、薄荷叶作为原料进行搭配组合制备绿茶产品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茶,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奇雅子5-10份、红茶10-15份、甘草1-5份、海藻10-30份、薄荷叶2-7份、茶叶40-50份。
所述的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奇雅子8份、红茶13份、甘草3份、海藻20份、薄荷叶5份、茶叶45份。
所述的甘草用量为≤海藻用量的一半。
所述的奇雅子为奇雅子粉末。
所述的奇雅子粉末是通过将奇雅子置于30-50℃的烘烤箱中烘烤20-30min后,再将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并再将获得的粉末置于烘烤箱中,采用60-90℃的温度烘烤10-20min,再将其置于研磨机中研磨过筛处理,其中筛的规格为130-180目,取研磨过筛后的筛底料。
所述的红茶为水分含量为10-20%的成品红茶。
所述的甘草为120-130目的粉末。
所述的海藻为海藻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后研磨成的浆液。
该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含水率为10-20%的红茶置于温度为45-65℃的环境中发酵处理50-60min,再向其中加入薄荷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20-30min,再将茶叶加入其中,并将其置于温度为90-100℃的水中处理10-20s,并将其取出置于温度为0-10℃的环境中放置5-9min,再将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30-50min,再将其放置在温度为30-40℃的环境中放置0.5-1h,并将奇雅子加入在其中,继续采用揉捻机揉捻处理10-15min,再加入甘草,继续揉捻10-20min,再将其放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待用;
(2)加入海藻:将步骤1)制得的球状初茶置于移动式烘烤箱中,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120℃,并将步骤1)获得的初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进行移动式烘烤处理,并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移动的速度为30-50cm/h,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每隔5-10cm设置一个喷头,并将海藻浆通过喷头喷洒在初茶上,待初茶从移动式烘烤箱的出口出来之后,初茶的含水率为2-5%,待用;
(3)成品茶制备:将步骤2)获得的含水率为11-17%的初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0-15min,再将其置于温度为80-95℃的水中处理5-10s后,再在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0-15min,再将其送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并送入烘烤箱中烘烤至含水率为6-8%,即可获得成品茶。
所述的步骤中,在送入烘烤箱中烘烤至含水率为6-8%后,还包括将其置于湿度为60-70%的自然环境中放置20-30min,再将其置于紫外灭菌箱中灭菌处理30-50s,即可获得含水率为7-11%的成品茶。
奇雅子,属于真核域,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目,唇形科,鼠尾草属,芡欧鼠尾草种的种子,营养丰富,富含52种营养元素,蛋白质、钙、铁、以及十余种抗氧化物。浸泡后食用可以起到代餐减肥、持续供能、润肠通便的作用。
据研究,甘草和海藻向组合使用,能够对人体的免疫力得到增强,但是也据报道显示,甘草和海藻的用量之间存在一个协同和拮抗作用,进而对于甘草和海藻的使用,将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配比之间能够使得甘草和海藻相互之间的功效得到增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通过将奇雅子、甘草、海藻等加入到绿茶制备中,再将红茶、薄荷叶、茶叶混合一起制备绿茶,并通过原料配比过程的配比控制,使得相互组分之间的主要成分发生协同作用,进而增强了绿茶的保健功效,提高了绿茶的品质;再者,结合对绿茶制备工艺中的技术参数以及采用的工艺操作步骤,使得各原料之间的组分能够相互融洽,并在制备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微观生化反应,进而丰富绿茶的营养价值,提高绿茶的品质。
本发明尤其是通过多次揉捻、粉末浆液原料的加入,进而使得绿茶制备工艺中能够获得营养丰富的绿茶,也能够使得获得的绿茶在后续的浸泡处理过程中,其中的营养成分能够被大量的浸取处理,进而提高饮用绿茶的品质和质量。
本发明的绿茶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能够抗衰老,阻碍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对人体的保健功效;
本发明的绿茶在饮用过程中,再将绿茶采用40-90℃的水浸泡处理1-5min后,再向其中加入茶汤总量2-3%的麝香和/或三七时,其还具有止血、消炎镇痛的功效,尤其是对肿瘤患者的肿瘤扩散或者扩大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而该绿茶具有缓解肿瘤疾病的功效。
本发明的绿茶制备工艺中的工艺流程短,并通过成品的红茶加入,使得红茶发酵处理过程中,其中的茶多酚物质得到转化后的营养物质转入到绿茶产品中,进而丰富了绿茶产品中的营养价值,并且在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通过对绿茶原料进行处理,尤其是揉捻后静置处理,使得绿茶原料相互之间发生微观生化反应,使得绿茶原料之间发生微发酵处理,进而提高了绿茶的营养成分种类,提高了绿茶的营养价值,尤其是通过处理之后的绿茶产品能够使得其中的营养价值被大量的浸取出来,提高了饮用绿茶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绿茶,其原料成分为奇雅子5g、红茶10g、甘草1g、海藻10g、薄荷叶2g、茶叶40g。
所述的奇雅子为奇雅子粉末,是通过将奇雅子置于30℃的烘烤箱中烘烤20min后,再将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并再将获得的粉末置于烘烤箱中,采用60℃的温度烘烤10min,再将其置于研磨机中研磨过筛处理,其中筛的规格为130目,取研磨过筛后的筛底料。
所述的红茶为水分含量为10%的成品红茶。
所述的甘草为120目的粉末。
所述的海藻为海藻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后研磨成的浆液。
该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含水率为10%的红茶置于温度为45℃的环境中发酵处理50min,再向其中加入薄荷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20min,再将茶叶加入其中,并将其置于温度为90℃的水中处理10s,并将其取出置于温度为0℃的环境中放置5min,再将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30min,再将其放置在温度为30℃的环境中放置0.5h,并将奇雅子加入在其中,继续采用揉捻机揉捻处理10min,再加入甘草,继续揉捻10min,再将其放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待用;
(2)加入海藻:将步骤1)制得的球状初茶置于移动式烘烤箱中,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120℃,并将步骤1)获得的初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进行移动式烘烤处理,并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移动的速度为30cm/h,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每隔5cm设置一个喷头,并将海藻浆通过喷头喷洒在初茶上,待初茶从移动式烘烤箱的出口出来之后,初茶的含水率为2%,待用;
(3)成品茶制备:将步骤2)获得的含水率为11%的初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0min,再将其置于温度为80℃的水中处理5s后,再在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0min,再将其送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并送入烘烤箱中烘烤至含水率为6%,即可获得成品茶。
实施例2
一种绿茶,其原料成分为奇雅子10g、红茶15g、甘草5g、海藻30g、薄荷叶7g、茶叶50g。
所述的奇雅子为奇雅子粉末,是通过将奇雅子置于50℃的烘烤箱中烘烤30min后,再将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并再将获得的粉末置于烘烤箱中,采用90℃的温度烘烤20min,再将其置于研磨机中研磨过筛处理,其中筛的规格为180目,取研磨过筛后的筛底料。
所述的红茶为水分含量为20%的成品红茶。
所述的甘草为130目的粉末。
所述的海藻为海藻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后研磨成的浆液。
该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含水率为20%的红茶置于温度为65℃的环境中发酵处理60min,再向其中加入薄荷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30min,再将茶叶加入其中,并将其置于温度为100℃的水中处理20s,并将其取出置于温度为10℃的环境中放置9min,再将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50min,再将其放置在温度为40℃的环境中放置1h,并将奇雅子加入在其中,继续采用揉捻机揉捻处理15min,再加入甘草,继续揉捻20min,再将其放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待用;
(2)加入海藻:将步骤1)制得的球状初茶置于移动式烘烤箱中,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120℃,并将步骤1)获得的初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进行移动式烘烤处理,并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移动的速度为50cm/h,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每隔10cm设置一个喷头,并将海藻浆通过喷头喷洒在初茶上,待初茶从移动式烘烤箱的出口出来之后,初茶的含水率为5%,待用;
(3)成品茶制备:将步骤2)获得的含水率为17%的初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5min,再将其置于温度为95℃的水中处理10s后,再在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5min,再将其送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并送入烘烤箱中烘烤至含水率为8%,即可获得成品茶。
实施例3
一种绿茶,其原料成分为奇雅子8g、红茶13g、甘草3g、海藻20g、薄荷叶5g、茶叶45g。
所述的奇雅子为奇雅子粉末,是通过将奇雅子置于40℃的烘烤箱中烘烤25min后,再将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并再将获得的粉末置于烘烤箱中,采用70℃的温度烘烤15min,再将其置于研磨机中研磨过筛处理,其中筛的规格为150目,取研磨过筛后的筛底料。
所述的红茶为水分含量为15%的成品红茶。
所述的甘草为125目的粉末。
所述的海藻为海藻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后研磨成的浆液。
该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含水率为15%的红茶置于温度为55℃的环境中发酵处理55min,再向其中加入薄荷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25min,再将茶叶加入其中,并将其置于温度为95℃的水中处理15s,并将其取出置于温度为5℃的环境中放置8min,再将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40min,再将其放置在温度为35℃的环境中放置0.8h,并将奇雅子加入在其中,继续采用揉捻机揉捻处理13min,再加入甘草,继续揉捻15min,再将其放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待用;
(2)加入海藻:将步骤1)制得的球状初茶置于移动式烘烤箱中,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120℃,并将步骤1)获得的初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进行移动式烘烤处理,并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移动的速度为40cm/h,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每隔8cm设置一个喷头,并将海藻浆通过喷头喷洒在初茶上,待初茶从移动式烘烤箱的出口出来之后,初茶的含水率为4%,待用;
(3)成品茶制备:将步骤2)获得的含水率为15%的初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3min,再将其置于温度为85℃的水中处理8s后,再在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2min,再将其送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并送入烘烤箱中烘烤至含水率为7%,即可获得成品茶。
实施例4
一种绿茶,其原料成分为奇雅子9g、红茶12g、甘草5g、海藻10g、薄荷叶6g、茶叶47g。
所述的奇雅子为奇雅子粉末,是通过将奇雅子置于35℃的烘烤箱中烘烤29min后,再将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并再将获得的粉末置于烘烤箱中,采用80℃的温度烘烤11min,再将其置于研磨机中研磨过筛处理,其中筛的规格为160目,取研磨过筛后的筛底料。
所述的红茶为水分含量为19%的成品红茶。
所述的甘草为123目的粉末。
所述的海藻为海藻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后研磨成的浆液。
该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含水率为19%的红茶置于温度为50℃的环境中发酵处理59min,再向其中加入薄荷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21min,再将茶叶加入其中,并将其置于温度为93℃的水中处理17s,并将其取出置于温度为6℃的环境中放置7min,再将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35min,再将其放置在温度为39℃的环境中放置0.9h,并将奇雅子加入在其中,继续采用揉捻机揉捻处理12min,再加入甘草,继续揉捻17min,再将其放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待用;
(2)加入海藻:将步骤1)制得的球状初茶置于移动式烘烤箱中,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120℃,并将步骤1)获得的初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进行移动式烘烤处理,并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移动的速度为35cm/h,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每隔7cm设置一个喷头,并将海藻浆通过喷头喷洒在初茶上,待初茶从移动式烘烤箱的出口出来之后,初茶的含水率为3%,待用;
(3)成品茶制备:将步骤2)获得的含水率为13%的初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4min,再将其置于温度为89℃的水中处理9s后,再在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2min,再将其送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并送入烘烤箱中烘烤至含水率为7%,即可获得成品茶。
所述的步骤中,在送入烘烤箱中烘烤至含水率为7%后,还包括将其置于湿度为67%的自然环境中放置23min,再将其置于紫外灭菌箱中灭菌处理45s,即可获得含水率为8%的成品茶。
实施例5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他步骤均同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中,在送入烘烤箱中烘烤后,还包括将其置于湿度为60%的自然环境中放置20min,再将其置于紫外灭菌箱中灭菌处理30s,即可获得含水率为7%的成品茶。
实施例6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其他步骤均同实施例2,所述的步骤中,在送入烘烤箱中烘烤后,还包括将其置于湿度为70%的自然环境中放置30min,再将其置于紫外灭菌箱中灭菌处理50s,即可获得含水率为11%的成品茶。
实施例7
一种绿茶,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其他步骤同实施例3,将制备出来的绿茶产品,在饮用过程中,再将绿茶采用40℃的水浸泡处理1min后,浸泡比为按照重量比为(1-3):(3-5),再向其中加入茶汤总量2%的麝香时,其具有止血、消炎镇痛的功效,尤其是对肿瘤患者的肿瘤扩散或者扩大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而该绿茶具有缓解肿瘤疾病的功效。
实施例8
一种绿茶,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其他步骤同实施例4,将制备出来的绿茶产品,在饮用过程中,再将绿茶采用90℃的水浸泡处理5min后,浸泡比为按照重量比为(1-3):(3-5),再向其中加入茶汤总量3%的三七时,其具有止血、消炎镇痛的功效,尤其是对肿瘤患者的肿瘤扩散或者扩大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而该绿茶具有缓解肿瘤疾病的功效。
实施例9
一种绿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将制备出来的绿茶产品,在饮用过程中,再将绿茶采用50℃的水浸泡处理3min后,浸泡比为按照重量比为(1-3):(3-5),再向其中加入茶汤总量3%的麝香时,其具有止血、消炎镇痛的功效,尤其是对肿瘤患者的肿瘤扩散或者扩大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而该绿茶具有缓解肿瘤疾病的功效。
实施例10
一种绿茶,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其他步骤同实施例2,将制备出来的绿茶产品,在饮用过程中,再将绿茶采用60℃的水浸泡处理4min后,浸泡比为按照重量比为(1-3):(3-5),再向其中加入茶汤总量2%的三七时,其具有止血、消炎镇痛的功效,尤其是对肿瘤患者的肿瘤扩散或者扩大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而该绿茶具有缓解肿瘤疾病的功效。
实施例11
一种绿茶,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其他步骤同实施例4,将制备出来的绿茶产品,在饮用过程中,再将绿茶采用70℃的水浸泡处理1-5min后,浸泡比为按照重量比为(1-3):(3-5),再向其中加入茶汤总量3%的麝香和三七按照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时,其具有止血、消炎镇痛的功效,尤其是对肿瘤患者的肿瘤扩散或者扩大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而该绿茶具有缓解肿瘤疾病的功效。
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限于对本发明所制得的绿茶具体的操作方式以及制得绿茶在使用过程如何进行使用做一定的说明和阐述,并不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限制和局限,并且没有穷尽所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作出的非突出的实质性特征和非显著进步的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Claims (10)
1.一种绿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奇雅子5-10份、红茶10-15份、甘草1-5份、海藻10-30份、薄荷叶2-7份、茶叶40-5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成分以重量份计为奇雅子8份、红茶13份、甘草3份、海藻20份、薄荷叶5份、茶叶45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草用量为≤海藻用量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奇雅子为奇雅子粉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奇雅子粉末是通过将奇雅子置于30-50℃的烘烤箱中烘烤20-30min后,再将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处理,并再将获得的粉末置于烘烤箱中,采用60-90℃的温度烘烤10-20min,再将其置于研磨机中研磨过筛处理,其中筛的规格为130-180目,取研磨过筛后的筛底料。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茶为水分含量为10-20%的成品红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草为120-130目的粉末。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藻为海藻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后研磨成的浆液。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初茶制备:将含水率为10-20%的红茶置于温度为45-65℃的环境中发酵处理50-60min,再向其中加入薄荷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20-30min,再将茶叶加入其中,并将其置于温度为90-100℃的水中处理10-20s,并将其取出置于温度为0-10℃的环境中放置5-9min,再将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30-50min,再将其放置在温度为30-40℃的环境中放置0.5-1h,并将奇雅子加入在其中,继续采用揉捻机揉捻处理10-15min,再加入甘草,继续揉捻10-20min,再将其放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待用;
(2)加入海藻:将步骤1)制得的球状初茶置于移动式烘烤箱中,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120℃,并将步骤1)获得的初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进行移动式烘烤处理,并控制移动式烘烤箱移动的速度为30-50cm/h,并在移动式烘烤箱中每隔5-10cm设置一个喷头,并将海藻浆通过喷头喷洒在初茶上,待初茶从移动式烘烤箱的出口出来之后,初茶的含水率为2-5%,待用;
(3)成品茶制备:将步骤2)获得的含水率为11-17%的初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0-15min,再将其置于温度为80-95℃的水中处理5-10s后,再在揉捻机中揉捻处理10-15min,再将其送入整形机中整理成球状,并送入烘烤箱中烘烤至含水率为6-8%,即可获得成品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在送入烘烤箱中烘烤至含水率为6-8%后,还包括将其置于湿度为60-70%的自然环境中放置20-30min,再将其置于紫外灭菌箱中灭菌处理30-50s,即可获得含水率为7-11%的成品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36667.6A CN104855619B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36667.6A CN104855619B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55619A true CN104855619A (zh) | 2015-08-26 |
CN104855619B CN104855619B (zh) | 2018-04-27 |
Family
ID=5390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36667.6A Active CN104855619B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5561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4510A (zh) * | 2017-07-04 | 2017-09-01 | 浙江托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CN108935806A (zh) * | 2018-08-12 | 2018-12-07 |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 一种保健茶加工方法 |
CN110463796A (zh) * | 2019-08-28 | 2019-11-19 | 潜山县下河有机茶厂 | 水果黑茶的加工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6565A (zh) * | 1997-07-25 | 1999-02-03 | 刘玉 | 一种能消除磕睡、提神醒脑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456321A (zh) * | 2003-03-20 | 2003-11-19 | 鲍进先 | 酸枣仁茶含片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392837A (zh) * | 2013-06-25 | 2013-11-20 | 贵州夜郎古畔茶业有限公司 | 翠芽的制备方法 |
CN103478327A (zh) * | 2013-09-10 | 2014-01-01 | 于浩 | 一种具有防辐射功效的茶饮料 |
CN104222378A (zh) * | 2014-08-18 | 2014-12-24 | 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保健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256290A (zh) * | 2014-09-02 | 2015-01-07 | 安徽倮倮米业有限公司 | 一种山楂果茶保健米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397715A (zh) * | 2014-11-24 | 2015-03-11 | 凤阳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草莓麦芽茶汤冲剂及其加工方法 |
-
2015
- 2015-05-11 CN CN201510236667.6A patent/CN1048556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6565A (zh) * | 1997-07-25 | 1999-02-03 | 刘玉 | 一种能消除磕睡、提神醒脑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456321A (zh) * | 2003-03-20 | 2003-11-19 | 鲍进先 | 酸枣仁茶含片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392837A (zh) * | 2013-06-25 | 2013-11-20 | 贵州夜郎古畔茶业有限公司 | 翠芽的制备方法 |
CN103478327A (zh) * | 2013-09-10 | 2014-01-01 | 于浩 | 一种具有防辐射功效的茶饮料 |
CN104222378A (zh) * | 2014-08-18 | 2014-12-24 | 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保健复配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256290A (zh) * | 2014-09-02 | 2015-01-07 | 安徽倮倮米业有限公司 | 一种山楂果茶保健米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397715A (zh) * | 2014-11-24 | 2015-03-11 | 凤阳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草莓麦芽茶汤冲剂及其加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佳文编著: "《省钱攻略100招》", 31 January 2013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4510A (zh) * | 2017-07-04 | 2017-09-01 | 浙江托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
CN108935806A (zh) * | 2018-08-12 | 2018-12-07 |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 一种保健茶加工方法 |
CN110463796A (zh) * | 2019-08-28 | 2019-11-19 | 潜山县下河有机茶厂 | 水果黑茶的加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55619B (zh) | 2018-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34474B (zh) | 一种美容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08924A (zh) | 一种添加有中药草的鸡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416618A (zh) | 一种湖羊育肥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186742A (zh) | 一种提高茶多酚含量的红茶制备方法 | |
CN103719536A (zh) | 一种快速增肥肉牛的绿色复合饲料 | |
CN103641641A (zh) | 一种调节型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08411B (zh) | 一种护肤霜生产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55619A (zh) | 一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3739358A (zh) | 一种核桃壳为原料的香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08821A (zh) | 一种桑枝屑为原料的金针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107954A (zh) | 一种保健普洱熟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87140A (zh) | 一种牡丹花香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3431399A (zh) | 一种山药太子参营养粉的加工方法 | |
CN103229940A (zh) | 一种豆渣补肾馒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22543B (zh) | 一种含花生壳的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71375A (zh) | 一种预防鸡坏死性肠炎的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49532A (zh) | 一种培元固本保健药酒 | |
CN105801304A (zh) | 一种小麦高产肥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4855618A (zh) | 一种拼配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4855620B (zh) | 一种保健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4543430A (zh) | 一种肉羊健体增重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07783B (zh) | 一种中药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296235A (zh) | 一种藕粉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242032B (zh) | 保健营养啤酒 | |
CN106490401A (zh) | 一种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6 Address after: Room 102, shop 6-2s, Xianglong city garden, west of Yaodu Avenue, Tuojiang Town, Jiang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 Yong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425500 Patentee after: Hunan Guoshan Tea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561000 Poxiang Street, Jichang, Puding County, Anshun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YELANGGUPAN TEA INDUSTR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