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5015A -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25015A CN104825015A CN201510167216.1A CN201510167216A CN104825015A CN 104825015 A CN104825015 A CN 104825015A CN 201510167216 A CN201510167216 A CN 201510167216A CN 104825015 A CN104825015 A CN 1048250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nding
- display structure
- cross
- array architecture
- intermediat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及装置,相对于传统的增大结构构件截面和提高配筋率以加强其抗震能力及增设隔震台装置等防震措施而言,在不明显增大隔震减振控制成本并可有效提高其防震能力的同时,通过对博物馆主体结构-文物一体化系统进行时程分析和反应谱分析计算,可实现对博物馆文物系统地震作用力的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大量经费;由于本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方法易于实施,且选用该装置所用的成本相对较低,因而便于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实施,从而有效地降低高烈度地震作用对博物馆文物系统的破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具有不可再生性,且多数文物,如陶器、瓷器、玉器、石器等为易碎物品难于保存,同时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表征物多数被保存在博物馆内公开展示,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极易造成破坏。当前,文物防震方面的传统防震措施是采用抗震和隔震方法,通过粘、吸、捆、卡、支和铺设隔震橡胶层、机械式隔震装置、隔震地板等来实现。抗震法通常凭经验,没有建立在对安放地点、楼层、具体文物对象进行地震危害性分析、实验或计算基础上,其防震效果有限;隔震法较多的利用机械装置进行防震,其防震效果较理想,但成本较高,只能用在极少数重要文物上,对博物馆保存的上万或更多文物而言,通用性差,难以实现。对支撑式隔振系统一般是将隔振器装置支撑在设备台座下,台座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块体制成,其大小和质量由隔振系统的自振频率高低和自身刚度计算决定,对博物馆文物系统,其陈列文物系统需放置在陈列柜或陈列台上,因而不宜适用。对一般悬挂式隔振系统,一般利用吊杆或拉簧的水平摆动来实现隔振,但是由于水平刚度很小,往往触动后就会引起摆动,且不容易停下来,因而其水平方向需另加水平阻尼装置,并应避开支撑结构的自振频率,以免发生共振,因而在使用时应加以进一步改进。
同时,博物馆内收藏的文物一般有两种存放方式:陈列展示和库房收藏。由于展示需要,其多数文物需要以浮放或半浮放放置在陈列台上,因而其防震能力一般较差,在地震作用下易于发生破坏。另外,文物存放区非建筑物结构构件由于抗震性能不足,如陈列馆或库房的门窗、天花吊顶、照明灯等物体,在地震作用下损坏并坠落,也会引起陈列柜或文物的破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及方法,其能够大大提高防震效果,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其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具有通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包括四个平行设置的立柱,且四个立柱围成一棱柱状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立柱的顶部由上至下依次水平地安装有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和中部陈列结构之间活动式安装有悬吊陈列结构;
所述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还包括三个位移计和三个加速度计,所述三个位移计分别安装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底部中心处;所述三个加速度计分别安装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1/3处和2/3处分别安装有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所述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的一侧分别安装有一加速度计。
进一步的,所述1/3陈列结构包括1/3平台板、两个1/3平台梁以及1/3平台支撑;其中,所述两个1/3平台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上,所述1/3平台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1/3平台梁的中点处,且1/3平台支撑与1/3平台梁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1/3平台板水平固定在1/3平台梁以及1/3平台支撑的上方;
所述2/3陈列结构包括2/3平台板、两个2/3平台梁以及2/3平台支撑;其中,所述两个2/3平台梁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上,所述2/3平台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2/3平台梁的中点处,且所述2/3平台支撑与2/3平台梁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2/3平台板水平固定在2/3平台梁以及2/3平台支撑 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中间位置水平地安装有1/2陈列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1/2陈列结构包括两个1/2平台梁,所述两个1/2平台梁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上,且1/2平台梁与2/3平台梁的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悬吊陈列结构包括底盘、陈列台和至少4个弯杆;每个所述弯杆的下端与底盘边缘固连,所有所述弯杆的上端集中于一点后与一拉环铰接,使得所有弯杆之间围成笼状空间,该空间中的底盘上表面中部内嵌陈列台;所述陈列台上对称固定有多条弹力线;
所述拉环通过吊环拉簧连接上吊环;所述上吊环固定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的下方的中间位置;
所述底盘下方中间位置固定有吊篮底盘吊环,所述中部陈列结构的上方中间位置固定有下拉环,吊篮底盘吊环和下拉环之间连接有拉簧。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包括顶部平台板、两个顶部横梁以及顶部横梁支撑;其中,所述两个顶部横梁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顶端,所述顶部横梁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顶部横梁的中点处,且顶部横梁支撑与顶部横梁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顶部平台板水平固定在顶部横梁以及顶部横梁支撑的上方;
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包括陈列台板、两个中间层横梁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其中,所述两个中间层横梁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上,所述中间层横梁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中间层横梁的中点处,且中间层横梁支撑与中间层横梁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陈列台板水平固定在中间层横梁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的上方;
所述底部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底横梁以及底横梁支撑;其中,所述两个底横梁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的底端,所述底横梁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 两个对应的立柱的中点处,且底横梁支撑与底横梁的上表面相平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设置四个平行设置的立柱,且四个立柱围成一棱柱状空间;在所述四个立柱的顶部由上至下依次水平地安装有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和中部陈列结构之间活动式安装悬吊陈列结构;将所述底部固定结构固定于水平地面;
步骤2,在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1/3处和2/3处分别安装有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
步骤3,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底部中心处分别设一位移计,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1/3陈列结构、2/3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一侧分别设置一加速度计;
步骤4,根据振动容许值,确定是否在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中间位置安装1/2陈列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悬吊陈列结构包括底盘、陈列台和至少4个弯杆;每个所述弯杆的下端与底盘边缘固连,所有所述弯杆的上端集中于一点后与一拉环铰接,使得所有弯杆之间围成笼状空间,该空间中的底盘上表面中部内嵌陈列台;在所述陈列台上对称固定多条弹力线;
所述拉环通过吊环拉簧连接上吊环;所述上吊环固定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的下方的中间位置;
所述底盘下方中间位置固定有吊篮底盘吊环,所述中部陈列结构的上方中间位置固定有下拉环,吊篮底盘吊环和下拉环之间连接有拉簧。
在所述陈列台上表面铺有减振层。
进一步的,所述1/3陈列结构包括1/3平台板、两个1/3平台梁以及1/3平台支撑;其中,所述两个1/3平台梁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上,所 述1/3平台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1/3平台梁的中点处,且1/3平台支撑与1/3平台梁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1/3平台板水平固定在1/3平台梁以及1/3平台支撑的上方;
所述2/3陈列结构包括2/3平台板、两个2/3平台梁以及2/3平台支撑;其中,所述两个2/3平台梁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上,所述2/3平台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2/3平台梁的中点处,且所述2/3平台支撑与2/3平台梁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2/3平台板水平固定在2/3平台梁以及2/3平台支撑的上方;
所述1/2陈列结构包括两个1/2平台梁,所述两个1/2平台梁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上,且1/2平台梁与2/3平台梁的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包括顶部平台板、两个顶部横梁以及顶部横梁支撑;其中,所述两个顶部横梁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顶端,所述顶部横梁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顶部横梁的中点处,且顶部横梁支撑与顶部横梁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顶部平台板水平固定在顶部横梁以及顶部横梁支撑的上方;
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包括陈列台板、两个中间层横梁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其中,所述两个中间层横梁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上,所述中间层横梁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中间层横梁的中点处,且中间层横梁支撑与中间层横梁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陈列台板水平固定在中间层横梁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的上方;
所述底部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底横梁以及底横梁支撑;其中,所述两个底横梁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的底端,所述底横梁支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对应的立柱的中点处,且底横梁支撑与底横梁的上表面相平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立柱上设置多重平台以及平台梁为陈列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基础,再通过平台支撑实现进一步的稳定,从而有效保证了整个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和 稳定性。通过悬吊陈列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缓冲使文物受到的振动;通过多个配重层的设置,能够对减振装置的整体的重心进行有效调整;同时配合配重层上安装的加速度计和位移计,能够随时掌握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受到振动的情况,便于通过及时调整配重层的位置以及配重层的重量等方式,以保证对文物陈列系统进行有效的振动控制。相对于传统抗震和隔震措施而言,降低了博物馆建筑提高抗震设防等级、实行隔震设计及添加隔震装置所需的大量经费;较大地提高了防震能力,同时通过对博物馆主体结构及文物系统整体进行时程分析和反应谱分析计算,可实现对地震作用力的有效控制;由于本发明选用装置所用成本相对较低,且易于实施,从而可进行多数文物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实施,从而有效地降低高烈度地震作用对博物馆文物系统的破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包括四个平行设置的立柱2,且四个立柱2围成一棱柱状空间;所述四个立柱2的顶部由上至下依次水平地安装有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和中部陈列结构之间活动式安装有悬吊陈列结构;
上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均用于摆放文物;底部固定结构用于将本发明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固定在水平地面;悬吊陈列结构用于摆放重点防震文物。
优选的,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包括顶部平台板1、两个顶部横梁3以及顶部横梁支撑4;其中,所述两个顶部横梁3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顶端, 所述顶部横梁支撑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顶部横梁3的中点处,且顶部横梁支撑4与顶部横梁3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顶部平台板1水平固定在顶部横梁3以及顶部横梁支撑4的上方;
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包括陈列台板17、两个中间层横梁18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19;其中,所述两个中间层横梁18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所述中间层横梁支撑1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中间层横梁18的中点处,且中间层横梁支撑19与中间层横梁18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陈列台板17水平固定在中间层横梁18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19的上方;
所述底部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底横梁27以及底横梁支撑28;其中,所述两个底横梁27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的底端,所述底横梁支撑2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的中点处,且底横梁支撑28与底横梁27的上表面相平齐。
以上设置方式中,通过平台梁平行设置在立柱上,首先为陈列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基础,再通过平台支撑实现进一步的稳定,从而有效保证了整个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
此外,所述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还包括三个位移计29和三个加速度计30,所述三个位移计29分别安装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底部中心处;所述三个加速度计30分别安装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一侧。其中,安装位移计以及加速度计的目的是随时掌握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受到振动的情况,便于通过及时调整配重层的位置以及配重层的重量等方式,以保证对文物陈列系统进行有效的振动控制。
另外,在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1/3处和2/3处分别安装有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在所述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的一侧分别安装有一加速度计30。可以看出,在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 构的距离被平均分为三段,分别添加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用以配重,称为1/3配重层和2/3配重层;经大量试验证明,在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的距离之间分别添加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能够有效调节陈列柜系统重心的位置,从而有效降低地震作用随高度增加的放大作用的影响。优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设计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
所述1/3陈列结构包括1/3平台板24、两个1/3平台梁25以及1/3平台支撑26;其中,所述两个1/3平台梁25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所述1/3平台支撑2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1/3平台梁25的中点处,且1/3平台支撑26与1/3平台梁25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1/3平台板24水平固定在1/3平台梁25以及1/3平台支撑26的上方。
所述2/3陈列结构包括2/3平台板20、两个2/3平台梁21以及2/3平台支撑22;其中,所述两个2/3平台梁21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所述2/3平台支撑2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2/3平台梁21的中点处,且所述2/3平台支撑22与2/3平台梁21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2/3平台板20水平固定在2/3平台梁21以及2/3平台支撑22的上方。
以上设置方式中,通过平台梁平行设置在立柱上,首先为陈列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基础,再通过平台支撑实现进一步的稳定效果。
另外,为了有效降低外界的振动对文物产生的影响,在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中间位置水平地安装有1/2陈列结构;该1/2陈列结构将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的距离一分为二。根据振动容许值,当通过调节1/3配重层或2/3配重层改变陈列柜系统重心的位置可满足要求时,可不设1/2配重层;设置其目的是能够与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配合使用,根据不同陈列文物的防振容许值,灵活调节配重层的位置和配重层重量,以调整整体的重心位置,降低文物受到振动的破坏。优选的,1/2陈列结构的设置如下:
1/2陈列结构包括两个1/2平台梁23,所述两个1/2平台梁23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且1/2平台梁23与2/3平台梁21的方向相互垂直。为保证整体框架结构的刚性,同时保证1/3配重层或2/3配重层不会与起辅助作用的1/2配重层平台横梁的支撑相交叉,在1/2陈列结构上仅设置了1/2平台横梁,不设1/2平台支撑。
优选的,所述悬吊陈列结构包括底盘13、陈列台12和至少4个弯杆8;每个所述弯杆8的下端与底盘13边缘固连,所有所述弯杆8的上端集中于一点后与一拉环7铰接,使得所有弯杆8之间围成笼状空间,该空间中的底盘13上表面中部内嵌陈列台12;所述陈列台12上对称固定有多条弹力线10;多条弹力线10以陈列台12上的文物相互对称分布,它们的上端固定住文物后,由于其自身具有弹力,能够在文物一周对其实现较为稳固且有缓冲力的固定。经试验,优选6根鱼线作为弹力线。
优选的,所述陈列台12上表面铺有绒布或者其他摩擦力大的且无破坏性的材料作为减振层11,该设计能够增大陈列台与文物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得文物的摆放更加稳定安全。
同时,在悬吊陈列结构中,将所述拉环7通过吊环拉簧6连接上吊环5;所述上吊环5固定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的下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底盘13下方中间位置固定有吊篮底盘吊环14,所述中部陈列结构的上方中间位置固定有下拉环16,吊篮底盘吊环14和下拉环16之间连接有拉簧15。其中,吊环拉簧6采用单根形式或采用三根同刚度系数的拉簧并联组成的拉簧组;拉簧刚度系数根据悬吊陈列结构加上文物的重力和以及减振效果等因素确定;拉簧15采用单根拉簧线性连接,其刚度系数需根据不同文物的减振容许要求确定。
本发明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建筑结构文物系统动力特性控制:
利用理论分析法、实测法、经验公式法和有限元分析法确定博物馆建筑结 构的固有频率、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参数,保证博物馆建筑结构的自振频率避开外界振源频率,以避免发生共振;同时,根据文物自身动力特性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防震控制;
步骤S2、确定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控制指标: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动设计规范》、《古建筑防工业振动规范》及前苏联、日本、美国及ISO标准等,结合不同文物类型,经理论计算并结合试验测定,确定振动容许指标。
步骤S3、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设计:
步骤S31,设置四个平行设置的立柱2,且四个立柱2围成一棱柱状空间;在所述四个立柱2的顶部由上至下依次水平地安装有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和中部陈列结构之间活动式安装悬吊陈列结构;将所述底部固定结构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水平地面;
步骤S32,根据振动容许值,在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1/3处和2/3处分别安装有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
步骤S33,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底部中心处分别设一位移计29,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1/3陈列结构、2/3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一侧分别设置一加速度计30;在文物颈部也设置一加速度计30。
步骤S34,根据振动容许值,确定是否在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中间位置安装1/2陈列结构。
实施例:
所述立柱采用40×40mm,4mm厚方钢管。
顶部横梁、中间层横梁、2/3平台梁、1/2平台梁、1/3平台梁、底横梁、顶部横梁支撑、中间层平台支撑、2/3平台支撑、1/3平台支撑和底横梁支撑均采用40×40mm,4mm厚方钢管。
顶部平台板、中间层平台板、2/3平台板和1/3平台板均采用3.5mm厚铁板。
S4、悬吊减振系统计算的基本假定:
S41、陈列台采用有一定质量且无弹性的刚体;系统采用较大刚度的钢构架,其构件尺寸和面积相对较大,其质量比文物大,且可视为不变形的刚体,因此只需考虑其质量而不考虑其弹性;
S42、陈列柜与悬吊陈列结构的连接为有刚度和阻尼的弹性体。此系统连接拉簧质量远小于其上、下部分的质量,因而可近似假定为无质量,但需要承担连接部分的静荷载和动力附加荷载,必须具有相应的承载力、刚度和弹性,并能吸收振动能量。为避免吊盘与陈列柜拉簧连接形成的单摆系统,在受振时会引起来回摆动且不易停下来的情况,在悬吊底盘中部与陈列台中部平台中部设置拉簧阻尼装置,来吸收受迫振动的能量;
S43、楼板或基础在此系统中,假定为不变形的无限刚性;
S44、陈列柜主体框架结构采用层间剪切模型,计算时将其简化为“葫芦串”模型;吊盘结构上、下部吊环与陈列柜顶层、中部平台吊环和采用弹簧连接,其节点视为铰接;以吊盘结构重心质点作为计算单元,吊盘结构上部为单摆模型,下部增设阻尼系统
本发明的方案中,顶部平台板支撑中央设悬上吊环,上吊环与拉簧端部垂直挂接,可实现360度地震作用摆动,用于悬挂隔振装置连接,下挂圆形鸟笼状吊篮结构。吊盘结构底部吊篮平台上用尼龙线四角固定文物,下面用线弹簧垂直与下部平台铰连接,弹簧刚度系数依据试件情况待定。对普通悬挂式隔振系统进行了进一步改进,着眼于当前多数博物馆,尤其是抗震性能相对薄弱但又不可能较大提高抗震等级进行重建、或无隔震设计,或财力有限不可能大量添加隔震装置的多数中小型博物馆。利用悬吊减振控制技术,针对不同区域,结构、楼层、安放地点及文物等的不同,进行防震设计和验算,通过改变悬吊 减振控制装置的刚度、摆线长度、吊篮形状、增设拉簧等,弥补了一般悬吊隔振装置的不足,并适时调整装置结构周期和频率,以此来实现文物的防震。本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其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具有通用性。其悬吊防震减振控制装置经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证明,具有较好的防震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包括四个平行设置的立柱(2),且四个立柱(2)围成一棱柱状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立柱(2)的顶部由上至下依次水平地安装有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和中部陈列结构之间活动式安装有悬吊陈列结构;
所述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还包括三个位移计(29)和三个加速度计(30),所述三个位移计(29)分别安装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底部中心处;所述三个加速度计(30)分别安装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1/3处和2/3处分别安装有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所述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的一侧分别安装有一加速度计(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3陈列结构包括1/3平台板(24)、两个1/3平台梁(25)以及1/3平台支撑(26);其中,所述两个1/3平台梁(25)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所述1/3平台支撑(2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1/3平台梁(25)的中点处,且1/3平台支撑(26)与1/3平台梁(25)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1/3平台板(24)水平固定在1/3平台梁(25)以及1/3平台支撑(26)的上方;
所述2/3陈列结构包括2/3平台板(20)、两个2/3平台梁(21)以及2/3平台支撑(22);其中,所述两个2/3平台梁(21)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所述2/3平台支撑(2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2/3平台梁(21)的中点处,且所述2/3平台支撑(22)与2/3平台梁(21)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2/3平台板(20)水平固定在2/3平台梁(21)以及2/3平台支撑(22)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中间位置水平地安装有1/2陈列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2陈列结构包括两个1/2平台梁(23),所述两个1/2平台梁(23)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且1/2平台梁(23)与2/3平台梁(21)的方向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陈列结构包括底盘(13)、陈列台(12)和至少4个弯杆(8);每个所述弯杆(8)的下端与底盘(13)边缘固连,所有所述弯杆(8)的上端集中于一点后与一拉环(7)铰接,使得所有弯杆(8)之间围成笼状空间,该空间中的底盘(13)上表面中部内嵌陈列台(12);所述陈列台(12)上对称固定有多条弹力线(10);
所述拉环(7)通过吊环拉簧(6)连接上吊环(5);所述上吊环(5)固定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的下方的中间位置;
所述底盘(13)下方中间位置固定有吊篮底盘吊环(14),所述中部陈列结构的上方中间位置固定有下拉环(16),吊篮底盘吊环(14)和下拉环(16)之间连接有拉簧(15)。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包括顶部平台板(1)、两个顶部横梁(3)以及顶部横梁支撑(4);其中,所述两个顶部横梁(3)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顶端,所述顶部横梁支撑(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顶部横梁(3)的中点处,且顶部横梁支撑(4)与顶部横梁(3)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顶部平台板(1)水平固定在顶部横梁(3)以及顶部横梁支撑(4)的上方;
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包括陈列台板(17)、两个中间层横梁(18)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19);其中,所述两个中间层横梁(18)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所述中间层横梁支撑(1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中间层横梁(18)的中点处,且中间层横梁支撑(19)与中间层横梁(18)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陈列台板(17)水平固定在中间层横梁(18)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19)的上方;
所述底部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底横梁(27)以及底横梁支撑(28);其中,所述两个底横梁(27)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的底端,所述底横梁支撑(2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的中点处,且底横梁支撑(28)与底横梁(27)的上表面相平齐。
8.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设置四个平行设置的立柱(2),且四个立柱(2)围成一棱柱状空间;在所述四个立柱(2)的顶部由上至下依次水平地安装有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和中部陈列结构之间活动式安装悬吊陈列结构;将所述底部固定结构固定于水平地面;
步骤2,在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1/3处和2/3处分别安装有1/3陈列结构和2/3陈列结构;
步骤3,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底部中心处分别设一位移计(29),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中部陈列结构、1/3陈列结构、2/3陈列结构以及底部固定结构的一侧分别设置一加速度计(30);
步骤4,根据振动容许值,确定是否在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和底部固定结构之间距离的中间位置安装1/2陈列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陈列结构包括底盘(13)、陈列台(12)和至少4个弯杆(8);每个所述弯杆(8)的下端与底盘(13)边缘固连,所有所述弯杆(8)的上端集中于一点后与一拉环(7)铰接,使得所有弯杆(8)之间围成笼状空间,该空间中的底盘(13)上表面中部内嵌陈列台(12);在所述陈列台(12)上对称固定多条弹力线(10);
所述拉环(7)通过吊环拉簧(6)连接上吊环(5);所述上吊环(5)固定在所述顶部陈列结构的下方的中间位置;
所述底盘(13)下方中间位置固定有吊篮底盘吊环(14),所述中部陈列结构的上方中间位置固定有下拉环(16),吊篮底盘吊环(14)和下拉环(16)之间连接有拉簧(15)。
在所述陈列台(12)上表面铺有减振层(11)。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陈列结构包括1/3平台板(24)、两个1/3平台梁(25)以及1/3平台支撑(26);其中,所述两个1/3平台梁(25)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所述1/3平台支撑(2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1/3平台梁(25)的中点处,且1/3平台支撑(26)与1/3平台梁(25)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1/3平台板(24)水平固定在1/3平台梁(25)以及1/3平台支撑(26)的上方;
所述2/3陈列结构包括2/3平台板(20)、两个2/3平台梁(21)以及2/3平台支撑(22);其中,所述两个2/3平台梁(21)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所述2/3平台支撑(2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2/3平台梁(21)的中点处,且所述2/3平台支撑(22)与2/3平台梁(21)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2/3平台板(20)水平固定在2/3平台梁(21)以及2/3平台支撑(22)的上方;
所述1/2陈列结构包括两个1/2平台梁(23),所述两个1/2平台梁(23)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且1/2平台梁(23)与2/3平台梁(21)的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顶部陈列结构包括顶部平台板(1)、两个顶部横梁(3)以及顶部横梁支撑(4);其中,所述两个顶部横梁(3)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顶端,所述顶部横梁支撑(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顶部横梁(3)的中点处,且顶部横梁支撑(4)与顶部横梁(3)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顶部平台板(1)水平固定在顶部横梁(3)以及顶部横梁支撑(4)的上方;
所述中部陈列结构包括陈列台板(17)、两个中间层横梁(18)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19);其中,所述两个中间层横梁(18)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上,所述中间层横梁支撑(1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中间层横梁(18)的中点处,且中间层横梁支撑(19)与中间层横梁(18)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陈列台板(17)水平固定在中间层横梁(18)以及中间层横梁支撑(19)的上方;
所述底部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底横梁(27)以及底横梁支撑(28);其中,所述两个底横梁(27)相互平行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的底端,所述底横梁支撑(2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对应的立柱(2)的中点处,且底横梁支撑(28)与底横梁(27)的上表面相平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7216.1A CN104825015B (zh) | 2015-04-09 | 2015-04-09 |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7216.1A CN104825015B (zh) | 2015-04-09 | 2015-04-09 |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25015A true CN104825015A (zh) | 2015-08-12 |
CN104825015B CN104825015B (zh) | 2018-02-13 |
Family
ID=53803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67216.1A Active CN104825015B (zh) | 2015-04-09 | 2015-04-09 |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25015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59148A (zh) * | 2017-03-28 | 2017-06-20 | 嘉兴巨上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电器展示架 |
CN107218342A (zh) * | 2017-06-15 | 2017-09-29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悬挂式复合隔振摆台 |
CN107495750A (zh) * | 2017-07-10 | 2017-12-22 | 河南宏骏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通讯设备用销售柜 |
CN107798206A (zh) * | 2017-12-11 | 2018-03-13 | 江苏壹鼎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建筑抗震支吊架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 |
CN108392030A (zh) * | 2018-01-16 | 2018-08-14 |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用于鱼线固定的摇臂式成套工具及其固定方法 |
CN111288117A (zh) * | 2020-02-12 | 2020-06-16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一种用于浮放物抗震保护的摆式三维隔震展柜 |
CN112525993A (zh) * | 2020-11-27 | 2021-03-19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一种便携式土木工程用超声波检测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78250A1 (en) * | 2006-01-11 | 2011-11-17 | Mohammad Ghassem Malekmadani | Anti-Vibration Rack With Anti-Vibration Module |
CN202820518U (zh) * | 2012-03-20 | 2013-03-27 | 天津旺达文博展具有限公司 | 防震展柜系统及其展柜 |
CN203207623U (zh) * | 2013-04-22 | 2013-09-25 | 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展示柜 |
CN103423353A (zh) * | 2013-08-09 | 2013-12-04 |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藏品展柜的防震支座 |
CN103431685A (zh) * | 2013-08-09 | 2013-12-11 |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藏品防振的约束阻尼展柜及其实现方法 |
CN203576110U (zh) * | 2013-12-06 | 2014-05-07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市场营销专用展示柜 |
CN204599969U (zh) * | 2015-04-09 | 2015-09-02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 |
-
2015
- 2015-04-09 CN CN201510167216.1A patent/CN1048250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78250A1 (en) * | 2006-01-11 | 2011-11-17 | Mohammad Ghassem Malekmadani | Anti-Vibration Rack With Anti-Vibration Module |
CN202820518U (zh) * | 2012-03-20 | 2013-03-27 | 天津旺达文博展具有限公司 | 防震展柜系统及其展柜 |
CN203207623U (zh) * | 2013-04-22 | 2013-09-25 | 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展示柜 |
CN103423353A (zh) * | 2013-08-09 | 2013-12-04 |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藏品展柜的防震支座 |
CN103431685A (zh) * | 2013-08-09 | 2013-12-11 |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藏品防振的约束阻尼展柜及其实现方法 |
CN203576110U (zh) * | 2013-12-06 | 2014-05-07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市场营销专用展示柜 |
CN204599969U (zh) * | 2015-04-09 | 2015-09-02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59148A (zh) * | 2017-03-28 | 2017-06-20 | 嘉兴巨上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电器展示架 |
CN107218342A (zh) * | 2017-06-15 | 2017-09-29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悬挂式复合隔振摆台 |
CN107218342B (zh) * | 2017-06-15 | 2019-12-06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悬挂式复合隔振摆台 |
CN107495750A (zh) * | 2017-07-10 | 2017-12-22 | 河南宏骏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通讯设备用销售柜 |
CN107798206A (zh) * | 2017-12-11 | 2018-03-13 | 江苏壹鼎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建筑抗震支吊架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 |
CN108392030A (zh) * | 2018-01-16 | 2018-08-14 |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用于鱼线固定的摇臂式成套工具及其固定方法 |
CN108392030B (zh) * | 2018-01-16 | 2020-10-09 |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用于鱼线固定的摇臂式成套工具及其固定方法 |
CN111288117A (zh) * | 2020-02-12 | 2020-06-16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一种用于浮放物抗震保护的摆式三维隔震展柜 |
CN112525993A (zh) * | 2020-11-27 | 2021-03-19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一种便携式土木工程用超声波检测设备 |
CN112525993B (zh) * | 2020-11-27 | 2023-03-21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一种便携式土木工程用超声波检测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25015B (zh) | 2018-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25015B (zh) |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方法及装置 | |
Lu et al. |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vibration control of wind-excited high-rise buildings using particle tuned mass dampers | |
CN209194698U (zh) | 一种坚固耐用防震抗震的房屋建筑结构组件 | |
CN204599969U (zh) | 博物馆文物系统防震悬吊减振控制装置 | |
CN103821863A (zh) | 一种可调摆式多维低频文物减震装置 | |
TWI623674B (zh) | Support structure | |
CN105507447A (zh) | 一种被动式变阻尼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 | |
US20160265243A1 (en) | Boiler support structure | |
CN105697646A (zh) | 十字滑移式隔震台座及其隔震方法 | |
CN206157622U (zh) | 设备基础减振装置及设备基础减振系统 | |
CN211597081U (zh) | 一种复合型减震隔震支座 | |
CN106988448B (zh) | 一种减隔震混合控制结构 | |
CN210106482U (zh) | 一种基于悬挂结构的缓冲隔震装置 | |
KR101230056B1 (ko) | 면진 가동플로어 구조 | |
CN111550521A (zh) | 可用于文物及展示柜的三向隔震装置 | |
CN208094985U (zh) | 用于数据中心的抗震底座 | |
JP2016056875A (ja) | 制振機能付き免震構造物 | |
CN111609080B (zh) | 一种悬挂隔震方法 | |
CN111608454B (zh) | 一种防摆动隔震方法 | |
Yang et al. | Wing walls for enhanc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 |
Kumbhar et al. | Study of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 in Steel Frame Building | |
CN211772760U (zh) | 桥梁用抗震钢结构框架 | |
RU2423580C2 (ru) | Сейсмоизолирующая опора | |
CN212272937U (zh) | 可用于文物展示的三向隔震装置 | |
CN210739246U (zh) | 一种防摆动三维隔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