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3884A - 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3884A
CN104813884A CN201510187532.5A CN201510187532A CN104813884A CN 104813884 A CN104813884 A CN 104813884A CN 201510187532 A CN201510187532 A CN 201510187532A CN 104813884 A CN104813884 A CN 104813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ratoon
loach
planting
br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75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雄
李经勇
唐永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1875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38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3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38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特别是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和重庆沿江浅丘河谷地区,应用强再生力水稻品种和再生稻高效生产技术,蓄留再生稻,获得中稻-再生稻两季的丰产。同时,在中稻移栽时,于田间开沟养殖泥鳅,匹配水稻全生育期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水分干湿交替灌溉,实现泥鳅的丰产。本发明方法可在稳定增加西南丘陵山区的水稻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的同时,显著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产出,大幅度的促进粮农增收。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四川盆地东南及重庆的丘陵山区,稻田以冬水闲田为主,且分布较为分散,机械化程度低,投入产出低。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5.0~20.0℃、≥10℃积温4500~6500℃,年降水量750~2200mm,年日照时数1000~2500h,9月平均气温19.0~24.4℃、日照时数100~180h,其热量是种植一季中稻有余而两季稻不足,是再生稻发展的适宜区域。1992年,原四川省(含重庆市)再生稻有效蓄留面积达到46万ha,两季稻谷总产达9000kg/ha左右。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再生稻技术为区域粮食增产、增收以及农田生态环境的保育均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稻比较效益难以显著提升、农村城镇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气候的复杂多变,水稻特别是再生稻生产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部分地区,稻田撂荒现象十分突出,粮农增收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为了稳定稻谷总产、确保粮食安全,在四川盆地东南及重庆的丘陵山区,一方面要加强再生稻技术的推广应用,稳定增加水稻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稻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稳定增加稻田的产出,显著提高种稻效益。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提高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地区的稻田复种指数,轻简、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稻田的产出,大幅度提高种稻比较效益。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所述的再生稻为在一季中稻后再经一季再生稻的种植;所述的方法为光、温资源适宜区,种植具有再生力的一季中稻,辅以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措施,蓄留再生稻;在种植头季中稻的同时,利用稻田厢沟养殖泥鳅,从而完成中稻,再生稻与泥鳅的立体种养。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适宜区域蓄留再生稻
在适宜区域提供的热量,与杂交水稻品种所需的安全生育天数和积温相吻合,进行再生稻优势蓄留;
(2)选择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
所述的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为具有较强的再生力,且生育期适中;
(3)‘田’字形开沟,放养泥鳅
在稻田四周用塑料板或纱网筑成80cm高的防逃墙,在田块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cm;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用生石灰75-100kg/666.7m2均匀泼洒,进行环境消毒;水稻移栽返青后,放养3-5克/尾规格的泥鳅苗2-2.5万尾/666.7m2于‘田’字形沟中,泥鳅苗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min消毒;
(4)早播早栽确保基本苗数
头季中稻的播种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期在4月中旬;头季中稻的栽插密度为1.0-1.2万穴/666.7m2,每穴2粒种子苗,基本苗数为4-5万/666.7m2;栽插方式为机插;
(5)平衡施肥,干湿交替灌溉
所述的平衡施肥,指的是根据当地土壤基础肥力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施用头季中稻的底肥、分蘖肥和拔节肥;头季中稻的纯氮用量为8-10kg/666.7m2,底肥、分蘖肥、拔节肥施用的比例为6:2:2;氮、磷、钾三元素比例为2:1:2,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作底肥施用60%,作拔节肥施用40%;所述的干湿交替灌溉,为在水稻全生育期中,充分利用‘田’字形沟灌排水,保证种植水稻的厢面呈干湿交替状态;
(6)合理施用再生稻促芽肥、发苗肥
所述的合理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是指在头季中稻的齐穗期,施用8-10kg/666.7m2的尿素促进水稻再生芽的萌发、生长和成活;所述的合理施用再生稻发苗肥,是指在头季中稻收割后7d内,施用3-5kg/666.7m2的尿素促进水稻再生苗的生长、发育和成穗;
(7)收割头季中稻、高留稻桩
当头季中稻九成黄熟或全田10%的水稻可见长出的再生苗时,及时收割头季中稻;收割时,高留稻桩,且尽量不损伤稻桩;一般留桩高度为33-40cm,以保留80%以上的倒2芽为度;
(8)病虫害绿色防控
在头季中稻及再生稻生长时期,综合采用水稻健身栽培及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严禁使用高毒的化学农药,实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确保泥鳅的安全,实现水稻与泥鳅立体种养。
步骤(1)中所述的适宜区域主要是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
步骤(1)中所述的再生稻优势蓄留的地区优选为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沿江河谷的浅丘平坝区。
步骤(2)中所述的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优选为‘渝香203’、‘冈优916’、‘深两优5814’、‘宜香优2115’、‘Q优12号’或‘准两优527’。
步骤(3)中所述的泥鳅的品种优选为大鳞副泥鳅。
步骤(4)中所述的栽插方式可由人工等行距栽插和宽窄行栽插代替。
步骤(7)中所述的适期收割,指的是中稻九成黄熟收割,保留稻桩33~40cm。
步骤(8)中所述的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为在稻田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生物信息素及食诱剂诱捕装置,在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分别用‘甲维·茚虫威’8g/666.7m2+‘井冈·蜡芽菌’40g/666.7m2或‘甜核·苏云菌’90g/666.7m2+‘井冈·蜡芽菌’40g/666.7m2,兑水30kg喷雾,实现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
本发明方法与现有的一季中稻生产技术的具体比较内容见下表1:
表1本发明方法与现有的一季中稻生产技术的比较表
      
      
与现有的一季中稻生产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推广再生稻技术,可稳定增加西南丘陵山区的水稻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2、本发明方法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推广再生稻技术及稻田泥鳅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稻谷产量,还可以通过泥鳅的养殖,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幅度的增加粮农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选择适宜区域
本方法所述的适宜区域主要是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一般而言,只要杂交水稻品种所需的安全生育天数、积温和该地区所提供的热量条件相吻合,就可以蓄留再生稻。西南地区的再生稻优势蓄留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沿江河谷的浅丘平坝区。
2、选择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
本方法所述的适宜水稻品种应具有较强的再生力,且生育期适中。在西南地区,可选择‘渝香203’、‘冈优916’、‘深两优5814’、‘宜香优2115’、‘Q优12号’以及‘准两优527’等。
3、‘田’字形开沟,放养泥鳅
在稻田四周用塑料板或纱网等(入泥30厘米)筑成80cm高的防逃墙,并根据田块大小和形状,在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cm。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用生石灰75-100kg/666.7m2均匀泼洒,进行环境消毒。水稻移栽返青后,放养3-5克/尾规格的鳅苗2-2.5万尾/666.7m2于‘田’字形沟中,泥鳅品种为‘大鳞副泥鳅’,鳅苗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min消毒。
4、适时早播早栽,确保基本苗数
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及重庆沿江河谷的浅丘平坝区,本方法所述的头季中稻的播种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期一般在4月中旬。头季中稻的栽插密度为1.0~1.2万穴/666.7m2,每穴2粒种子苗,基本苗数为4~5万/666.7m2。栽插方式首选机插,其次是人工等行距栽插和宽窄行栽插。
5、平衡施肥,干湿交替灌溉
本方法所述的平衡施肥,指的是根据当地土壤基础肥力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施用头季中稻的底肥、分蘖肥和拔节肥。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及重庆沿江河谷的浅丘平坝区,头季中稻的纯氮用量为8~10kg/666.7m2,底肥、分蘖肥、拔节肥施用的比例为6:2:2;氮、磷、钾三元素比例为2:1:2,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作底肥施用60%,作拔节肥施用40%。
本方法所述的干湿交替灌溉,指的是在水稻全生育期中,充分利用‘田’字形沟灌排水,保证种植水稻的厢面呈干湿交替状态。
6、科学合理施用再生稻促芽肥、发苗肥
本方法所述的科学合理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是指在头季中稻的齐穗期,施用8-10kg/666.7m2的尿素促进水稻再生芽的萌发、生长和成活。本方法所述的科学合理施用再生稻发苗肥,是指在头季中稻收割后7d内,施用3-5kg/666.7m2的尿素促进水稻再生苗的生长、发育和成穗。
7、适期收割头季中稻、高留稻桩
当头季中稻九成黄熟或全田10%左右的水稻可见长出的再生苗时,及时收割头季中稻。收割时,注意高留稻桩,且尽量不损伤稻桩。一般留桩高度为33~40cm,以保留绝大部分倒2芽为度。
8、病虫害绿色防控
在头季中稻及再生稻生长时期,综合采用水稻健身栽培及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严禁使用高毒的化学农药。可在稻田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生物信息素及食诱剂诱捕装置,可在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分别用‘甲维·茚虫威’8g/666.7m2+‘井冈·蜡芽菌’40g/666.7m2或‘甜核·苏云菌’90g/666.7m2+‘井冈·蜡芽菌’40g/666.7m2,兑水30kg喷雾,实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确保泥鳅的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效果证明:
2013-2014年,本发明人在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观音井村伍家坝社连续2年示范应用了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示范面积100亩,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实施例效果见下表2。
表2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的产量和增收情况
      

Claims (9)

1.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稻为在一季中稻后再经一季再生稻的种植;所述的方法为光、温资源适宜区,种植具有再生力的一季中稻,辅以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措施,蓄留再生稻;在种植头季中稻的同时,利用稻田厢沟养殖泥鳅,从而完成中稻,再生稻与泥鳅的立体种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适宜区域蓄留再生稻
在适宜区域提供的热量,与杂交水稻品种所需的安全生育天数和积温相吻合,进行再生稻优势蓄留;
(2)选择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
所述的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为具有较强的再生力,且生育期适中;
(3)‘田’字形开沟,放养泥鳅
在稻田四周用塑料板或纱网筑成80cm高的防逃墙,在田块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cm;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用生石灰75-100kg/666.7m2均匀泼洒,进行环境消毒;水稻移栽返青后,放养3-5克/尾规格的泥鳅苗2-2.5万尾/666.7m2于‘田’字形沟中,泥鳅苗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min消毒;
(4)早播早栽确保基本苗数
头季中稻的播种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期在4月中旬;头季中稻的栽插密度为1.0-1.2万穴/666.7m2,每穴2粒种子苗,基本苗数为4-5万/666.7m2;栽插方式为机插;
(5)平衡施肥,干湿交替灌溉
所述的平衡施肥,指的是根据当地土壤基础肥力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施用头季中稻的底肥、分蘖肥和拔节肥;头季中稻的纯氮用量为8-10kg/666.7m2,底肥、分蘖肥、拔节肥施用的比例为6:2:2;氮、磷、钾三元素比例为2:1:2,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作底肥施用60%,作拔节肥施用40%;所述的干湿交替灌溉,为在水稻全生育期中,充分利用‘田’字形沟灌排水,保证种植水稻的厢面呈干湿交替状态;
(6)合理施用再生稻促芽肥、发苗肥
所述的合理施用再生稻促芽肥,是指在头季中稻的齐穗期,施用8-10kg/666.7m2的尿素促进水稻再生芽的萌发、生长和成活;所述的合理施用再生稻发苗肥,是指在头季中稻收割后7d内,施用3-5kg/666.7m2的尿素促进水稻再生苗的生长、发育和成穗;
(7)收割头季中稻、高留稻桩
当头季中稻九成黄熟或全田10%的水稻可见长出的再生苗时,及时收割头季中稻;收割时,高留稻桩,且尽量不损伤稻桩;一般留桩高度为33-40cm,以保留80%以上的倒2芽为度;
(8)病虫害绿色防控
在头季中稻及再生稻生长时期,综合采用水稻健身栽培及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严禁使用高毒的化学农药,实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确保泥鳅的安全,实现水稻与泥鳅立体种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适宜区域主要是在双季稻温光条件不足、种一季稻温光又有余的地区和部分双季稻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再生稻优势蓄留的地区为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沿江河谷的浅丘平坝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为‘渝香203’、‘冈优916’、‘深两优5814’、‘宜香优2115’、‘Q优12号’或‘准两优52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泥鳅的品种为大鳞副泥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栽插方式可由人工等行距栽插和宽窄行栽插代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的适期收割,指的是中稻九成黄熟收割,保留稻桩33~40c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的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为在稻田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生物信息素及食诱剂诱捕装置,在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分别用‘甲维·茚虫威’8g/666.7m2+‘井冈·蜡芽菌’40g/666.7m2或‘甜核·苏云菌’90g/666.7m2+‘井冈·蜡芽菌’40g/666.7m2,兑水30kg喷雾,实现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
CN201510187532.5A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 Pending CN1048138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7532.5A CN104813884A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7532.5A CN104813884A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3884A true CN104813884A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2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7532.5A Pending CN104813884A (zh) 2015-04-20 2015-04-20 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388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4737A (zh) * 2015-08-28 2015-11-18 固镇县绿禾家庭农场 一种集稻鳅畜于一体的立体化养殖方法
CN105198565A (zh) * 2015-09-02 2015-12-30 铜陵梧桐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10663593A (zh) * 2019-10-28 2020-01-10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生长快、肉质佳且适合于稻田养殖的杂交泥鳅构建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91130A (ko) * 2005-02-14 2006-08-18 김현철 연못을 갖는 논구조
CN101088320A (zh) * 2007-06-30 2007-12-19 邱八连 一种灭鼠虫蚊蝇稻田免耕立体种养法
CN101129122A (zh) * 2007-09-29 2008-02-27 李亮生 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
CN101743871A (zh) * 2009-12-21 2010-06-23 江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水稻开厢强化免耕节水集成技术
CN104126527A (zh) * 2014-05-29 2014-11-05 潼南县岭骏养殖场 稻田泥鳅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4137750A (zh) * 2014-07-21 2014-11-12 安徽绿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稻茬麦泥鳅综合种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91130A (ko) * 2005-02-14 2006-08-18 김현철 연못을 갖는 논구조
CN101088320A (zh) * 2007-06-30 2007-12-19 邱八连 一种灭鼠虫蚊蝇稻田免耕立体种养法
CN101129122A (zh) * 2007-09-29 2008-02-27 李亮生 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
CN101743871A (zh) * 2009-12-21 2010-06-23 江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水稻开厢强化免耕节水集成技术
CN104126527A (zh) * 2014-05-29 2014-11-05 潼南县岭骏养殖场 稻田泥鳅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4137750A (zh) * 2014-07-21 2014-11-12 安徽绿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稻茬麦泥鳅综合种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红兵: "《赣南客家民俗风情》", 30 September 2004, 作家出版社 *
张风等: "重庆市倒置低山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推广建议", 《农业科技通讯》 *
方立魁等: "重庆市"中稻—再生稻—泥鳅"综合种养模式初探", 《南方农业》 *
李发保等: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李振国: "宜优673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 《农民致富之友》 *
许超等: "沿黄背河洼地稻鳅共作养殖技术", 《河南水产》 *
钱银龙: "《全国水产养殖主推品种》", 30 April 2014, 海洋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4737A (zh) * 2015-08-28 2015-11-18 固镇县绿禾家庭农场 一种集稻鳅畜于一体的立体化养殖方法
CN105198565A (zh) * 2015-09-02 2015-12-30 铜陵梧桐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10663593A (zh) * 2019-10-28 2020-01-10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生长快、肉质佳且适合于稻田养殖的杂交泥鳅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7773B (zh) 一种鄂东1号山药的栽培方法
CN104620928B (zh) 一种盐碱地果树的栽培方法
CN103404346B (zh) 一种桑园套种生姜的栽培方法
CN101731112B (zh) 一种沙地水稻节水栽培方法
CN103168581A (zh) 一种红豆杉无性繁殖快速生根的方法
CN103355027A (zh) 一种南方红豆杉的幼苗繁育方法
CN104396510B (zh) 一种水栀子大田扦插育苗方法
CN105684807B (zh) 一种银沙槐的育苗方法
CN104620802A (zh) 一种大白菜栽培技术
CN105325148A (zh) 野生黑枸杞人工驯化种植方法
CN113439559A (zh) 一种以甘蔗组培苗直接生产原料蔗的方法
CN101142886B (zh) 玉米“四穴成方”定量集成栽培方法
CN104641845A (zh) 一种高粱的种植方法
CN106613089B (zh) 一种提高滨海重度盐碱地NyPa牧草栽植成活率的方法
CN108713435A (zh) 一种有机茶的栽培方法
CN106688542B (zh) 一种基于油-稻-稻三熟制的培肥及轻简化种植方法
CN103493678B (zh) 七叶树育苗方法
CN103416209A (zh) 野生甜茶树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04813884A (zh) 一种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的方法
CN104303781A (zh) 一种盐碱地棉花栽培方法
CN102047805A (zh) 培育红豆杉苗的方法
CN104285616A (zh) 一种小麦高产种植方法
CN104025958A (zh) 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9247178B (zh) 一种提高丝绵木盐碱地种植成活率的方法
CN106818364A (zh) 一种提高柴油树成活率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