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7445A - 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7445A
CN104797445A CN201380060404.3A CN201380060404A CN104797445A CN 104797445 A CN104797445 A CN 104797445A CN 201380060404 A CN201380060404 A CN 201380060404A CN 104797445 A CN104797445 A CN 104797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inscot
member storage
storage recess
vehicle
outer pa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04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信和
八田康裕
有马博文
千叶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97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74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about door frame, panels, materials used,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该加强构造既能够将部件收纳于车辆用门又能够防止后备箱的空间的减少以及因部件的重量而导致的内面板的破损。后门(10)具备内面板(16)与外面板(18),两面板(16、18)以在彼此之间形成内部空间(20)的方式接合。在内面板(16)形成从外表面侧(后备箱(23)侧)向内部空间(20)侧凹陷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设置将部件收纳用凹部(24)与外面板(18)接合起来的加强部件。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闭汽车等车辆的门开口部的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门的现有例,叙述了例如在掀背式车、旅行车等汽车等车辆中开闭设置于车身的后端部的门开口部的后门。图6是示出后门的后视图,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向视剖视图。如图6所示,后门100具备构成其主体的后门主体102、以及设置于后门主体102的上部的车窗玻璃104。另外,如图7所示,后门主体102具备内面板106与外面板108。两面板106、108以在彼此之间形成内部空间110的方式接合。另外,为了提高后门100的刚性,通过切起加工在内面板106形成切起部112,该切起部112的前端部113通过腻子胶粘而与外面板108接合。
另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形成于内面板的突起部与外面板接合、或利用加强件将内面板与外面板连结来加强后门的加强构造。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内面板与外面板接合并在内面板设置有加强闩锁的安装部的加强部件的加强构造。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进行后门的开闭操作的操作体(门把手)中收纳有对门的开闭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件(控制电路)的门开闭控制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402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484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48581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例中,未考虑将例如门自动开闭用控制装置(ECU)、振动防止用质量阻尼器等部件收纳于后门100。另外,在切起部112(参照图7)中,架设在两面板106、108彼此之间的臂部的长度(称为“臂长”)为与两面板106、108彼此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w对应的长度尺寸,因此基于切起部112的加强效果低。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2未考虑将部件收纳于后门。另外,上述专利文献3虽然在后门的操作体(门把手)收纳有控制部件,但未考虑将控制部件收纳于内面板。
另外,上述现有例中,在将部件安装于后门的内面板时,考虑如下部件安装例。图8是示出部件安装例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部件114通过借助螺栓等紧固机构将该部件114的基板115紧固在内面板106的外表面侧(后备箱122侧)来进行安装。此外,在图8中分别示出了安装于内面板106的外表面侧(后备箱122侧)并且覆盖内面板106的内装部件118、以及未安装部件114时的内装部件120。根据上述部件安装例,部件114从内面板106向车辆前侧(在图8中为右侧)突出,因此后备箱122在车辆前后方向(在图8中为左右方向)上的空间变少。另外,因部件114(包括基板115)的重量而存在内面板106发生变形、龟裂等破损的担忧。
发明内容
在本技术领域中,期望既能够将部件收纳于车辆用门又能够防止后备箱的空间的减少以及因部件的重量而导致的内面板的破损的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具备内面板与外面板,两面板以在彼此之间形成内部空间的方式接合,在内面板形成从外表面侧向内部空间侧凹陷的部件收纳用凹部,设置有将部件收纳用凹部与外面板接合起来的加强部件。
在该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中,通过在车辆用门的内面板形成从外表面侧向内部空间侧凹陷的部件收纳用凹部,从而能够将部件收纳于部件收纳用凹部。另外,在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中,通过将部件收纳于部件收纳用凹部,能够防止因部件的安装而导致的后备箱的空间的减少。另外,在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中,设置了将内面板的部件收纳用凹部与外面板接合起来的加强部件,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用门的加强效果并且提高车辆用门的刚性。另外,在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中,能够将在两面板彼此之间架设的加强部件的臂长缩短为与部件收纳用凹部和外面板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小的尺寸。这样,在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中,能够提高由加强部件产生的加强效果,并能够防止因部件的重量而导致的内面板的破损。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切起加工而形成于部件收纳用凹部的切起部。根据该结构,在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中,由内面板形成加强部件(切起部),因此可以不增加部件个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外面板,在与加强部件接合的位置形成有突起部。根据该结构,在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部件对内面板与外面板的结合所产生的加强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突起部也可以与安装于外面板的外表面侧的外装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根据该结构,在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中,能够隐藏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外装部件重叠的突起部的重叠部分、防止由突起部导致的外观的破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既能够将部件收纳于车辆用门,又能够防止后备箱的空间的减少以及因部件的重量而导致的内面板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门的后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3是示出内面板的部件收纳用凹部的周边部的外观图。
图4是示出外面板的突起部的周边部的外观图。
图5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后门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现有例所涉及的后门的后视图。
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向视剖视图。
图8是示出部件安装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用门,例示了例如在掀背式车、旅行车等汽车等车辆中开闭设置于车身的后端部的门开口部的后门。图1是示出后门的后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另外,图中,箭头UPR表示车辆上方,RH表示车辆右方,FR表示车辆前方。
如图1所示,后门10具备构成其主体的后门主体12、以及设置于后门主体12的上部的车窗玻璃14。后门10对设置于例如掀背式车、旅行车等车辆的车身的后端部的门开口部(省略图示)进行开闭。车窗玻璃14安装在形成于后门主体12的上部的窗开口部13。
如图2所示,后门主体12具备金属板制的内面板16与金属板制的外面板18。两面板16、18以在彼此之间形成内部空间20的方式接合。详细而言,内面板16的周边部与外面板18的周边部通过焊接等接合。另外,两面板16、18在窗开口部13的口边缘部也通过焊接等来相互接合。此外,将后门主体12的除靠窗开口部13侧的上半部分以外的剩余的下半部分称为门主体部12a。另外,在门主体部12a上,在外面板18的纵壁状部分的中央部的外表面侧(车辆的后表面侧)安装有作为外装部件的汽车牌照22(参照图1)。
如图2所示,在门主体部12a中,在内面板16的纵壁状部分的中央部形成有从外表面侧(车辆的靠后备箱23的一侧)即前侧向内部空间20侧(后侧)凹陷的横向长的四边形盘状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部件收纳用凹部24配置在与汽车牌照22的前方对应的位置。另外,在部件收纳用凹部24内能够收纳前后方向(图2中为左右方向)薄且横向长的四边形的部件26。部件26例如是门自动开闭用控制装置(ECU)、需要散热的部件。另外,在部件26的后侧面(在图2中为左侧面)安装有外形比部件26的外形更大的基板27。图3是示出内面板的部件收纳用凹部的周边部的外观图。图3相当于从后备箱23侧观察时的主视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部件收纳用凹部24具有上下方向的纵宽以及左右方向的横宽随着从内面板16的中央部朝向内部空间20逐渐缩小的环状的周壁部30、以及相当于纵壁状的底壁部的接触面部32。通过螺栓等紧固机构(图3中的紧固部34)将部件26的基板27以接触为面接触状的状态安装于接触面部32。紧固部34例如设定于接触面部32的左右两个位置。
在接触面部32的中央部形成有由大致U字状孔构成的切起用开口孔36。其被开口孔36包围的舌片状部分成为从上向下方突出的切起部38。切起部38具有从接触面部32朝向车辆后方(图2中为左方)大致弯折为直角状且向外面板18侧(图2中为左侧)延伸的臂部38a、以及从臂部38a的后端部(图2中为左端部)朝向下方大致弯折为直角状的前端部38b。另外,切起部38的基端部(靠接触面部32侧的端部)设定于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中强度大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中,靠窗开口部13的一侧的强度比其他部分强度大,因此切起部38的基端部设定于接触面部32靠窗开口部13的一侧。另外,部件收纳用凹部24、切起用开口孔36以及切起部38通过冲压成型而形成。此外,切起部38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言及的“加强部件”。
如图2所示,在上述外面板18的与部件收纳用凹部24对置的纵壁状部分,形成有从外表面侧(车辆的后表面侧)向内部空间20侧(前侧)凹陷的横向长且细的盘状的突起部40。图4是示出外面板的突起部的周边部的外观图。图4相当于从车辆的后侧观察时的主视图。如图2以及图4所示,突起部40与安装于外面板18的外表面侧(车辆的后表面侧)的汽车牌照2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整个面地重叠。另外,突起部40具有上下方向的纵宽以及左右方向的横宽随着从外面板18的纵壁状部分朝向内部空间20逐渐缩小的环状的周壁部41、以及纵壁状的底壁部42。底壁部42呈与内面板16的切起部38的前端部38b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形状。突起部40是通过冲压成型而形成的。
内面板16的切起部38的前端部38b与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的底壁部42通过腻子胶粘(图2以及图4中的粘合部44)接合。另外,粘合部44例如设定于左右两个位置。另外,腻子胶粘可以代替为点焊等焊接。此外,图2示出了安装于内面板16的外表面侧(后备箱23侧)并且覆盖内面板16的内装部件46。
在图2中用W1表示内面板16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周边部的纵壁状部分与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的周边部的纵壁状部分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另外,用W2表示内面板16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与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的底壁部42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间隔W2是从间隔W1减去部件收纳用凹部24以及突起部40各自的深度(前后方向的尺寸)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门10的加强构造中,通过在后门10的内面板16形成从外表面侧向内部空间20侧凹陷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能够将部件26(包括基板27)收纳于部件收纳用凹部24(参照图2)。另外,在后门10的加强构造中,通过在部件收纳用凹部24收纳部件26,能够防止因部件26(包括基板27)的安装而导致的后备箱23在车辆前后方向(图2中为左右方向)上的空间的减少。
另外,设置作为将内面板16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与外面板18接合的加强部件的切起部38(参照图2)。因此,既能够提高后门10的加强效果又能够提高后门10的刚性。
另外,能够将内面板16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与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的底壁部42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W2缩小为比内面板16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周边部的纵壁状部分与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的周边部的纵壁状部分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W1更小(参照图2)。因此,能够将架设在两面板16、18彼此之间的切起部38的臂长(臂部38a的长度)缩短为与间隔W2对应的小的尺寸。这样,能够提高由切起部38产生的加强效果,并能够防止因部件26(包括基板27)的重量而导致的内面板16的破损。
另外,将通过切起加工而形成在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切起部38作为加强部件。因此,由于是由内面板16形成加强部件(切起部38),所以可以不增加部件个数。即,能够通过内面板16本身来加强后门10、提高后门10的刚性,而不使用作为其他部件的加强部件。
另外,在外面板18形成有与作为加强部件的切起部38的前端部38b接合的突起部40。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切起部38对内面板16与外面板18的结合所产生的加强效果。
另外,突起部40与安装于外面板18的外表面侧(车辆的后表面侧)的汽车牌照2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整个面地重叠(参照图2以及图4)。因此,能够将与汽车牌照2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整个面地重叠的突起部40整体隐藏,从而防止因突起部40导致的外观的破坏。此外,突起部40与汽车牌照22也可以至少一部分重叠。
另外,在外面板18以从外表面侧向内部空间20侧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突起部40。因此,与将内面板16的切起部38的前端部38b和外面板18的未形成突起部40的纵壁状部分接合起来的情况(后述)相比,能够进一步缩短切起部38的臂长(臂部38a的长度),从而提高由切起部38产生的加强效果。即,能够将切起部38的臂长缩短为与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和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的底壁部42之间的间隔W2对应的小的尺寸。
另外,收纳于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部件26是需要散热的部件(门自动开闭用控制装置(ECU))。因此,能够通过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切起部38的切起加工所形成的切起用开口孔36内的开口部,使收纳于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部件26所产生的热向后门10的内部空间20散热。此外,内部空间20的热通过车辆行驶而从外面板18进行散热。
接下来,对将内面板16的切起部38的前端部38b与外面板18的未形成突起部40的纵壁状部分接合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后门主体部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变形例省略了上述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参照图2),与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对置的纵壁状部分形成为平板状。内面板16的切起部38的前端部38b与外面板18的与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对置的纵壁状部分接合。
在图5中,用W3表示内面板16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和外面板18的与部件收纳用凹部24对应的纵壁状部分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间隔W3是从间隔W1减去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深度(前后方向的尺寸)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间隔W3缩小为比内面板16的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周边部的纵壁状部分与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的周边部的纵壁状部分之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W1更小。因此,能够将架设在两面板16、18彼此之间的切起部38的臂长(臂部38a的长度)缩短为与间隔W3对应的小的尺寸。这样,能够提高由切起部38产生的加强效果,并能够防止因部件26(包括基板27)的重量而导致的内面板16的破损。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后门以外的门。
内面板16的切起部38能够代替为与内面板16彼此独立地形成的加强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加强部件的基端部(一端部)安装于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将其前端部(另一端部)与外面板18接合。加强部件(包括切起部38)的形状等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部件26并不局限于需要散热的部件,也可以是无需散热的部件。另外,作为部件26,除门自动开闭用控制装置(ECU)之外,也可以考虑振动防止用质量阻尼器、后雨刷器的马达、行李灯、开关类等。另外,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形状、深度、配置位置、配置个数等能够根据想要收纳的部件26(包括基板27)适当地进行变更。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部件(切起部38)的基端部也可以设定于部件收纳用凹部24的接触面部32的强度大的一侧。伴随于此,切起部38的突出方向也可以朝向任意的方向,例如从下侧朝向上方,或者从左侧朝向右方,或者从右侧朝向左方,或者从斜上侧朝向斜下方等。根据车种的不同也存在部件26被省略的情况。
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也可以以从外表面侧(车辆后表面侧)向与内部空间20相反的一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另外,外面板18的突起部40的形状、深度、配置位置、配置个数等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另外,外装部件并不局限于汽车牌照22,也可以是装饰用的嵌条、饰板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门(车辆用门);16…内面板;18…外面板;20…内部空间;22…汽车牌照;24…部件收纳用凹部;26…部件;38…切起部(加强部件);38a…臂部;38b…前端部;40…突起部。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其具备内面板与外面板,两面板以在彼此之间形成内部空间的方式接合,
所述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面板形成从外表面侧向内部空间侧凹陷的部件收纳用凹部,设置有将所述部件收纳用凹部与所述外面板接合起来的加强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是通过切起加工而形成于所述部件收纳用凹部的切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面板,在与所述加强部件接合的位置形成有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与安装于所述外面板的外表面侧的外装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
CN201380060404.3A 2012-11-21 2013-11-19 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 Pending CN1047974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5204 2012-11-21
JP2012255204A JP5826736B2 (ja) 2012-11-21 2012-11-21 車両用ドアの補強構造
PCT/JP2013/081154 WO2014080901A1 (ja) 2012-11-21 2013-11-19 車両用ドアの補強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7445A true CN104797445A (zh) 2015-07-22

Family

ID=50776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0404.3A Pending CN104797445A (zh) 2012-11-21 2013-11-19 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91016A1 (zh)
EP (1) EP2923870B1 (zh)
JP (1) JP5826736B2 (zh)
CN (1) CN104797445A (zh)
WO (1) WO201408090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8806A (zh) * 2016-03-23 2018-11-09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门内面板及门内面板制造方法
CN109476220A (zh) * 2016-08-12 2019-03-15 宝马股份公司 机动车
CN114537096A (zh) * 2020-11-24 2022-05-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侧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9306B2 (ja) * 2014-11-25 2018-08-08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バックドア
JP6966314B2 (ja) * 2017-12-19 2021-1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樹脂バックド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9577A (ja) * 1994-06-08 1995-12-19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US20030173796A1 (en) * 2002-03-13 2003-09-18 G P Daikyo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tail gate
CN1502492A (zh) * 2002-11-26 2004-06-09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
CN101548051A (zh) * 2007-09-27 2009-09-30 卡特彼勒日本有限公司 门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58709A1 (de) * 1971-11-26 1973-05-30 Daimler Benz Ag Tuer fuer personenkraftwagen
DE2426705C2 (de) * 1974-06-01 1985-04-25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Tür für Fahrzeuge, insbesondere für Personenkraftwagen
US5449213A (en) * 1993-05-26 1995-09-12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Movable body panel for a vehicle and related method
JP2591995Y2 (ja) 1993-12-28 1999-03-1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補強構造
JP3456358B2 (ja) * 1997-01-31 2003-10-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DE19707850C1 (de) * 1997-02-27 1998-03-12 Brose Fahrzeugteile Motor-Getriebe-Einheit für Verstelleinrichtungen in Kraftfahrzeugen
EP1132236B1 (en) * 2000-03-10 2005-05-11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Fr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drive mechanism within a door module
US7296845B2 (en) * 2005-01-19 2007-11-20 Alcoa Inc. Combined palm-latch reinforcement for closure panels
JP5309461B2 (ja) 2007-03-30 2013-10-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制御装置
JP4769229B2 (ja) * 2007-06-12 2011-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JP2009126359A (ja) * 2007-11-22 2009-06-11 Kobe Steel Ltd 衝突安全性に優れた自動車サイドドア
JP2011148464A (ja) 2010-01-25 2011-08-04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5515778B2 (ja) * 2010-01-25 2014-06-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9577A (ja) * 1994-06-08 1995-12-19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US20030173796A1 (en) * 2002-03-13 2003-09-18 G P Daikyo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tail gate
CN1502492A (zh) * 2002-11-26 2004-06-09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
CN101548051A (zh) * 2007-09-27 2009-09-30 卡特彼勒日本有限公司 门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8806A (zh) * 2016-03-23 2018-11-09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门内面板及门内面板制造方法
CN108778806B (zh) * 2016-03-23 2021-08-24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门内面板及门内面板制造方法
CN109476220A (zh) * 2016-08-12 2019-03-15 宝马股份公司 机动车
CN114537096A (zh) * 2020-11-24 2022-05-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侧门
CN114537096B (zh) * 2020-11-24 2023-08-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侧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26736B2 (ja) 2015-12-02
EP2923870B1 (en) 2017-07-05
EP2923870A4 (en) 2015-10-28
JP2014101060A (ja) 2014-06-05
US20150291016A1 (en) 2015-10-15
EP2923870A1 (en) 2015-09-30
WO2014080901A1 (ja) 201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8561B2 (en) Rear 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s
CN104797445A (zh) 车辆用门的加强构造
KR100932066B1 (ko) 자동차 차실 전부의 결합 방법
CN105813928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JP2008132923A (ja) 車体側部構造
EP2412612B1 (en) Side sill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JP2009269591A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75272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KR101637303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구조
US10286963B2 (en) Structural nodes for a motor vehicle bodywork
US20150353049A1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4461810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547707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補強構造
CN112046611B (zh) 上部车身构造
JP5051436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4876801B2 (ja) 車体の後部構造
CN107444085B (zh) 车门构造
JP2007253786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7027761B2 (ja) 車両におけるラッチ機構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09941344B (zh) 车辆前部构造
CN114590324A (zh) 车体前部结构
JPH11255153A (ja) 車両のボンネット構造
JP2009029366A (ja)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JP2019055693A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インナパネル
JP7115365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