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一直是政府和人民热切关注的问题。作为城市建设中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繁荣不仅事关百姓居有定所的问题,而且也是整个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如何尽可能的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并且同时兼顾到城市建设中的费用和效率等问题,始终是相关技术领域内专业人员关注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预制件,同时使用预制件可以大大加快工程的进展,特别对于建筑中用到的导砖柱、导砖板和建筑预制件等预制件,因其独特的外形特性,必须专业的人员来制作和完成,因此这些预制件需要单独制作完成后运抵现场进行安装,对于这些预制件往往都是通过手工工具来完成的,不仅制造效率低,而且外形准确性不能一次实现,需要进行多次的修改和校正,这不仅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会造成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和能耗高、工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通过合理设计提高了建筑预制件的制作效率和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包括机架,用于支撑整个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的重量,由不锈钢方钢及板材构成;进料斗,位于所述机架的顶端,用于将制备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集中流入到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中;至少一个搅拌斗组件,每个搅拌斗组件位于所述进料斗的下方,并且与所述进料斗的底端连接,用于将制备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进行充分搅拌;至少一个漏斗,对应的位于每一个搅拌斗组件的下方,并与所述搅拌斗组件底部的出料口相连接,用于将在搅拌斗组件中搅拌完成的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向下输送;至少一个模具组件,对应的与每一个漏斗的底部连接,用于将搅拌完成的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进行压缩,并将原材料中的多余水分排出;托板装置,位于所述模具组件的下方,通过本身的不断的运转将模具组件制作好的预制件运出;机械手装置,位于所述模具组件和托板装置之间,用于将模具组件中压缩完成的预制件送到所述托板装置上,然后再回位等待下一个压缩完成的预制件;所述托板装置包括由数个滚筒组成的L型运输线,所述滚筒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所述L型运输线其中一边运输线倾斜设置,该倾斜的运输线上放置有托板;所述L型运输线的拐角处设有运板车机构,所述运板车机构包括升降气缸、与所述升降气缸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的端部通过直线轴承和导柱可移动的连接在机架上;所述顶板将装有预制件的托板托起,转换到水平的运输线上。本发明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安装方便快捷,结构紧凑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预制件的制作;本发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操作人员只需把建筑预制件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进料斗中,然后在搅拌斗组件、模具组件、托板装置和机械手装置的作用下即可制成建筑预制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的部分或全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搅拌斗组件包括搅拌主体、贯穿所述搅拌主体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端部通过传动皮带与一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主体底部设有通过下料电机打开和闭合搅拌斗组件的出料口的移动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搅拌轴的径向方向设有三个均匀布置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沿所述搅拌轴的轴向方向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组件包括模具前后抽芯装置和模具上下开合组件,通过所述模具前后抽芯装置和模具上下开合组件对模具组件中的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进行压缩;所述模具前后抽芯装置包括模具抽芯气缸、模具抽芯气缸固定板、与所述模具抽芯气缸连接的型芯,所述型芯背离模具抽芯气缸的表面设有凹槽或凸起;所述模具上下开合组件包括上灌压装置和下灌压装置,所述上灌压装置包括上压力泵、上灌压导柱导套,与所述上压力泵连接的上模具压板;所述下灌压装置包括下压力泵、下灌压导柱导套,与所述下压力泵连接的下模具压板。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一排水斗,所述排水斗与所述模具组件的底部连通,通过排水斗将模具组件中原材料中的多余水分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安装方便快捷,结构紧凑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预制件的制作;本发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操作人员只需把建筑预制件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进料斗中,然后在搅拌斗组件、模具组件、托板装置和机械手装置的作用下即可制成建筑预制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通过在位于模具组件内设置的模具前后抽芯装置和模具上下开合组件对原料进行压制,通过型芯表面设有凹槽或凸起即可形成相互匹配的拼合凸缘和拼合凹槽,通过直接拼合建筑预制件即可保证拼砌后的建筑预制件能够规则、整齐,完成对墙体高质量、高效率的施筑,也可在上模具压板和下模具压板的表面上也可设计成凹槽或凸起,提供建筑预制件组合的多样性,本发明的各个结构简单,能保证装配方便快捷,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和能耗高、工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合理设计提高了建筑预制件的制作效率和质量,适于推广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的搅拌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的模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的运板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如图1-7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建筑预制件专用模具主要用于制作建筑预制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施筑建筑预制件以间隔房屋内的建筑使用空间,并起到优化结构受力分布的作用,而如何改善建筑预制件的施筑工艺和优化建筑预制件的结构使其便于施工,加快施工进程,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预制件专用模具制作的建筑预制件的结构合理,提高了建筑预制件在制作过程中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包括机架10,用于支撑整个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的重量,由不锈钢方钢及板材构成;进料斗20,位于所述机架10的顶端,用于将制备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集中流入到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中;至少一个搅拌斗组件30,每个搅拌斗组件30位于所述进料斗20的下方,并且与所述进料斗20的底端连接,用于将制备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进行充分搅拌;至少一个漏斗40,对应的位于每一个搅拌斗组件30的下方,并与所述搅拌斗组件30底部的出料口相连接,用于将在搅拌斗组件30中搅拌完成的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向下输送;至少一个模具组件50,对应的与每一个漏斗40的底部连接,用于将搅拌完成的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进行压缩,并将原材料中的多余水分排出;托板装置60,位于所述模具组件50的下方,通过本身的不断的运转将模具组件50制作好的预制件运出;机械手装置70,位于所述模具组件50和托板装置60之间,用于将模具组件50中压缩完成的预制件送到所述托板装置60上,然后再回位等待下一个压缩完成的预制件。本发明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将准备好的原料分别存放后放在机架10顶端的进料斗20中,然后分配到每一个搅拌斗组件30中,并配入一定比例的水分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原料通过漏斗40进入模具组件50中进行压缩,将材料中的多余水分排出,形成建筑预制件,建筑预制件在模具组件50内形成后在模具组件50内保压,设定时间0.5-20分钟,将模具打开,然后机械手装置70将成品建筑预制件取出放在托板装置60的托板上,最后将建筑预制件运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一排水斗80,所述排水斗80与所述模具组件50的底部连通,通过排水斗80将模具组件50中的多余水分排出。
具体的,所述搅拌斗组件30包括搅拌主体31、贯穿所述搅拌主体31的搅拌轴32,所述搅拌轴32的端部通过传动皮带与一搅拌电机33传动连接;所述搅拌主体31底部设有通过下料电机34打开和闭合搅拌斗组件的出料口的移动板,优选地,所述搅拌轴32的径向方向设有三个均匀布置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沿所述搅拌轴32的轴向方向延伸。当分配到每一个搅拌斗组件30原料达到搅拌主体31中,搅拌电机33开始运动,通过传动皮带带动搅拌轴32转动,固定于搅拌轴32上的搅拌叶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当物料搅拌完成后,搅拌电机33停止运动,下料电机34启动,打开搅拌斗组件出料口的移动板,物料通过该出料口进入到漏斗40,物料经过漏斗40达到模具组件50。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模具组件50包括模具前后抽芯装置51和模具上下开合组件52,通过所述模具前后抽芯装置51和模具上下开合组件52对模具组件50中的建筑预制件的原材料进行压缩;所述模具前后抽芯装置51包括模具抽芯气缸511、模具抽芯气缸固定板512、与所述模具抽芯气缸511连接的型芯513,所述型芯513背离模具抽芯气缸的表面设有凹槽或凸起,当物料进入到模具组件50,在模具抽芯气缸511的作用下,通过型芯513作相向运动以使建筑预制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压制成拼合凸缘和拼合凹槽,通过直接拼合建筑预制件即可保证拼砌后的建筑墙体能够规则、整齐,完成对建筑墙体高质量、高效率的施筑。所述模具上下开合组件52包括上灌压装置53和下灌压装置54,所述上灌压装置53包括上压力泵531、上灌压导柱导套532,与所述上压力泵531连接的上模具压板(图中未标示);所述下灌压装置54包括下压力泵541、下灌压导柱导套542,与所述下压力泵541连接的下模具压板(图中未标示),将搅拌好的原料通过漏斗40进入模具组件50后,在上灌压装置53和下灌压装置54的作用下对原料进行压缩,将原料压制成建筑预制件,当然,为了增加建筑预制件的多用性,在上模具压板和下模具压板的表面上也可设计成凹槽或凸起,提供建筑预制件组合的多样性。在模具组件50压制完成建筑预制件后,通过机械手装置70送到所述托板装置60上,本发明的机械手装置70采用现有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机械手,在此对机械手装置70的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托板装置60包括由数个滚筒61组成的L型运输线,所述滚筒61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0上,所述L型运输线其中一边运输线倾斜设置,该倾斜的运输线62上放置有托板,运输线倾斜设置有利于托板自行向下运动,而不需增加动力装置,机械手装置70将成品建筑预制件取出放在托板装置60的托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L型运输线的拐角处设有运板车机构90,所述运板车机构90包括升降气缸91、与所述升降气缸91连接的顶板92,所述顶板92的端部通过直线轴承93和导柱94可移动的连接在机架10上;所述顶板92将装有预制件的托板托起,转换到水平的运输线63上。当放置有建筑预制件的托板达到L型运输线的拐角处时,升降气缸91动作,将托板托起,托板并转换到水平的运输线63上,在水平的运输线63的带动下将建筑预制件运出。
在使用本发明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时,首先将将准备好的原料分别存放后放在机架10顶端的进料斗20中,然后分配到每一个搅拌斗组件30中,并配入一定比例的水分进行搅拌,搅拌电机33开始运动,通过传动皮带带动搅拌轴32转动,固定于搅拌轴32上的搅拌叶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当物料搅拌完成后,搅拌电机33停止运动,下料电机34启动,打开搅拌斗组件出料口的移动板,物料通过该出料口进入到漏斗40,物料经过漏斗40达到模具组件50中进行压缩,在模具前后抽芯装置51和模具上下开合组件52的作用下对原料进行压缩,将材料中的多余水分通过与所述模具组件50的底部连通的排水斗80排出,形成建筑预制件,建筑预制件在模具组件50内形成后在模具组件50内保压,设定时间0.5-20分钟,将模具打开,然后机械手装置70将成品建筑预制件取出放在托板装置60的托板上,当放置有建筑预制件的托板达到L型运输线的拐角处时,升降气缸91动作,将托板托起,托板并转换到水平的运输线63上,在水平的运输线63的带动下将建筑预制件运出。
上述实施例揭示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安装方便快捷,结构紧凑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预制件的制作;本发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操作人员只需把建筑预制件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进料斗20中,然后在搅拌斗组件30、模具组件50、托板装置60和机械手装置70的作用下即可制成建筑预制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的建筑预制件的生产设备,通过在位于模具组件50内设置的模具前后抽芯装置51和模具上下开合组件52对原料进行压制,通过型芯513表面设有凹槽或凸起即可形成相互匹配的拼合凸缘和拼合凹槽,通过直接拼合建筑预制件即可保证拼砌后的建筑墙体能够规则、整齐,完成对墙体高质量、高效率的施筑,也可在上模具压板和下模具压板的表面上也可设计成凹槽或凸起,提供建筑预制件组合的多样性,本发明的各个结构简单,能保证装配方便快捷,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和能耗高、工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合理设计提高了建筑预制件的制作效率和质量,适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