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0568B -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0568B
CN104740568B CN201510145716.5A CN201510145716A CN104740568B CN 104740568 B CN104740568 B CN 104740568B CN 201510145716 A CN201510145716 A CN 201510145716A CN 104740568 B CN104740568 B CN 104740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knee osteoarthritis
prescri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57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0568A (zh
Inventor
王新军
孙芸
刘俊昌
张洪平
彭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457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0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0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0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0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0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方,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当归12‑18份、黑附片14‑18份、秋水仙7‑11份、白芷7‑11份、细辛8‑13份、干姜15‑18份。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方是根据古方苍梧道士的陈元膏化裁而来,方含:川芎、当归、黑附片、熟地等药物,在处方论证的基础上又结合新疆地域特色,加入维药秋水仙,经现代制药工艺提炼而成,属古方新用;再结合推拿手法共同施治,这样不仅充分继承了方剂组药配伍的特点,同时还实现了药与摩的有机结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学领域。
背景技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KOA),又称为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或增生性关节炎,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是其最主要的病理改变,由此而继发的骨质增生以及关带附着处形成的骨赘,常常引起关节僵硬、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后期严重的患者会明显影响其生存质量乃至致残。新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温差最高可达60℃以上,年均降水量较内陆地区稀少,使大部分地区空气非常干燥;海拔较高的山区和牧区的冬季寒冷异常,使得KOA的患病率高居不下。
膏摩是用中药膏作为介质进行推拿的治疗方法,她起源于先秦,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而流传至今,“苍悟道士陈元膏”见于《千金翼方·卷十六·诸膏第三》。古方苍梧道士的陈元膏,方含:川芎、当归、黑附片、熟地等药物,结合推拿手法共同施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新疆气候恶劣,患者病症很难得到缓解和治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方,其特征在于:由当归、黑附片、秋水仙、白芷、细辛和干姜组配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方,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当归12-18份、黑附片14-18份、秋水仙7-11份、白芷7-11份、细辛8-13份、干姜15-18份。
作为最优方案,上述的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方,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当归15份、黑附片16份、秋水仙10份、白芷10份、细辛10份、干姜16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为膏状。
上述的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方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量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加入组方重量7倍量的体积浓度为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5h;
2)将上述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溶剂,浓缩至密度1.38 g/mL,之后加入重量比为2:1的凡士林和羊毛脂作为基质,采用研磨法制备油脂性软膏剂,即可。
本方为治疗气滞血瘀,风寒湿痹证。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导致气滞血瘀,经脉不通。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症》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治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方中当归,秋水仙共为君药。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活血行瘀之要药,可以补血活血,散寒止痛;秋水仙(维语名称苏仁江),维吾尔医学理论认为:秋水仙属性二级干,三级热,具有清除异常黏液质蚓,抽去机体深层稠黏异常体液,开通黏液性阻滞,消肿止痛功能,用于大小节骨痛等。臣以黑附片、干姜,黑附片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本草正义》:“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干姜辛热,入心、脾、肾经,有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的功效。《本草求真》:“干姜,辛热无毒,守而不走……,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故黑附片,干姜同用增强祛风除湿之功。佐以细辛,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使以白芷,白芷助君药散寒止痛。诸药相配,共成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剂。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方是根据古方苍梧道士的陈元膏化裁而来,方含:川芎、当归、黑附片、熟地等药物,在处方论证的基础上又结合新疆地域特色,加入维药秋水仙,经现代制药工艺提炼而成,属古方新用;再结合推拿手法共同施治,这样不仅充分继承了方剂组药配伍的特点,同时还实现了药与摩的有机结合。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本申请人进行了动物试验:
试验目的:本发明组方(以下称膝痹膏),观察膏摩疗法对实验性KOA动物模型软骨组织形态、软骨基质及血清NO和PGE2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关节软骨是否具有修复作用,以及其在膝骨性关节炎中是否具有抗炎作用。
试验方法:5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膝痹膏试验组和手法对照组各13只,采用石膏固定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作处理,膝痹膏试验组和手法对照组分别在膝关节周围涂以膝痹膏剂和凡士林,并均结合手法治疗,每天一次,持续8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 NO、PGE2的浓度水平:切取左膝股骨髁,分别采用 HE 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以进行软骨组织形态学的评分和Ⅰ、Ⅱ型胶原的染色。
试验结果:虽然两个治疗组Mankin评分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膝痹膏试验组Ⅱ型胶原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手法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膝痹膏试验组和手法对照组血清NO和PGE2的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以膝痹膏试验组的水平较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两个治疗组的大鼠在治疗后,其下肢周长和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膝痹膏试验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
试验结论:与凡士林结合手法治疗相比,膝痹膏膏摩疗法可更明显地增加KOA大鼠膝关节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维持正常的软骨胶原表型;同时更显著地降低血清中NO和PGE2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大鼠下肢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从而起到一定的修复关节软骨的作用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更好地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同时,本申请人对本发明膝痹膏进行了临床试验,具体方法和案例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就诊患者120例,其中男32例,女88例;年龄40-69岁,病程6个月-10年。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的标准,符合下列体征:近1月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X线示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表现;④年龄≥40岁;⑤晨僵≤30分钟;⑥膝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具备以上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即可诊断为KOA。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病情分级标准采用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关节间隙可疑狭窄,有明显骨赘;III级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明显量骨赘,有软骨下骨硬化改变;IV级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有大量骨赘,有严重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及关节畸形。
纳入标准: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②年龄40岁-70岁之间;符合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化脓性膝关节炎、膝关节骨折、肿瘤、膝关节结核、骨髓炎或急性膝关节创伤及血管神经损伤患者;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和精神病患者及不愿意合作者。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⑤此前接受过膝关节手术者(包括关节镜);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病情分级标准中IV级者予以排除。
1.2病例分组 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遵照随机方案,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入组,两组组间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及关节活动程度评分均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
1.3方法 膝痹膏及安慰剂均由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学实验室提供。
试验组膏摩治疗方法:①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先将膝痹膏适量均匀涂抹于患膝周围,用一指禅推法沿髌骨周围处施术,时间5分钟。②用双手拇指同时点按梁丘及血海,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时间1分钟,再用多指沿髌骨周围做拿揉法,时间2分钟。③用左手拇指将髌骨推向右侧,同时右手拇指在髌骨左侧边缘做点按法,以痛点为主要刺激区,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④医者用双手握住膝关节后侧,同时双手拇指点按内、外膝眼、阳陵泉,边点按边屈伸膝关节,时间3分钟。⑤再以髌骨为中心均匀涂抹膝痹膏后,施擦法和搓揉法,力量适中,透热为度,时间2分钟。⑥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双手沿下肢后侧自臀横纹至腓肠肌做滚法、多指拿揉法,重点施术于膝腘窝处,反复施术,时间3分钟左右。使用膝痹膏每日一次,15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分。
对照组推拿治疗方法参照《推拿学》教材,使用药物为和膝痹膏外观相似但无任何药物成分的安慰剂,15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分。
1.4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请患者使用目测疼痛评分法(VAS)即疼痛标尺对自己的症状进行评分;采用Lequesnet等膝关节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ndex of severity foroste oarthritis,ISOA)进行计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性关节炎中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疗效积分=(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用χ检验;计量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或t'检验。
2.结果
表1 2组疼痛程度判断(VA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说明2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膝痹膏摩治疗组疗效患者较为满意。
表2 2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注:经Ridit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说明膝痹膏摩治疗组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
表3 2组治疗前后ISOA积分分值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膝痹膏摩治疗组患者ISOA积分分值改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承受重量、活动范围、运动功能以及减震超过其它关节,因此发病率较高。膝关节发生病变,必将影响关节部位周围的经脉正常循环,并有不同程度改变,造成经络受阻,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另外年龄增大,脏腑发生病变,肝肾亏损,气机失调,气血亏虚,不能营养筋骨、关节,使关节抗邪能力减弱,风、寒、湿之邪侵入肌肤、筋骨,导致关节退行性改变而发病。目前本病发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缺乏确切认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以口服药物、注射玻璃酸钠等非手术治疗为主,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但疗效不佳。
膏摩是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中药配方制成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上,施行推拿手法操作,两者作用叠加,加强了治疗作用。膏摩是手法与药物的有机结合,通过手法可有利于药物的透皮渗透吸收。本发明膝痹膏由当归、黑附片、细辛、干姜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中药组成,加入维药秋水仙(维语名称为苏仁江),维吾尔医学理论认为,秋水仙属性为二级干,三级热,具有清除异常黏液质,抽祛机体深层稠黏异常体液,开通黏液性阻滞,消肿止痛功能,用于大小节骨痛等,秋水仙碱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趋化和炎症介质释放等都有抑制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摩擦类手法是一种柔和的温热刺激,可提高局部体温,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施用介质药物主要是以油脂和水类基质为主,符合渗透扩散条件,当药物被手法作用于体表时,最大效率地增加了药物的体表接触而,增加了药物释放率,又由于温热效应促进了药物分子的释放;手法作用于体表后,使局部体温升高,促使皮脂粘度降低,有利于药物在表皮的渗透;扩张血管,加速血循环则加速了药物的吸收过程。已有研究证明膏摩对于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细胞外基质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膏摩手法通过对股四头肌及髌骨支持带的作用,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髌骨活动度,调整膝关节的力学平衡及作用在髌骨软骨上的压力,改善软骨修复的微环境,从而减缓关节软骨的退变,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还有利于软骨的修复。本研究运用膝痹膏膏摩,使经脉得到疏通,气血循环正常,关节得到营养,使肌肉、经筋恢复弹性,化瘀消肿,骨质增生所致炎症水肿逐渐缓解,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膝痹膏,组方为:当归15克、黑附片16克、秋水仙10克、白芷10克、细辛10克、干姜16克,膏状,膏摩外用。
按如下工艺制备而成:取膝痹膏组方,加入7倍量(重量)的体积浓度为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5h。将上述提取液采用减压浓缩回收溶剂,浓缩至密度1.38 g/mL,之后加入凡士林和羊毛脂(2:1)作为基质,采用研磨法制备油脂性软膏剂。
实施例2
膝痹膏,组方为:当归12克、黑附片18克、秋水仙7克、白芷11克、细辛8克、干姜18克,膏状,膏摩外用。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膝痹膏,组方为:当归18克、黑附片14克、秋水仙11克、白芷7克、细辛13克、干姜15克,膏状,膏摩外用。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当归、黑附片、秋水仙、白芷、细辛和干姜组配制成;
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当归12-18份、黑附片14-18份、秋水仙7-11份、白芷7-11份、细辛8-13份、干姜15-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当归15份、黑附片16份、秋水仙10份、白芷10份、细辛10份、干姜1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膏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量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加入中药重量7倍量的体积浓度为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5h;
2)将上述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溶剂,浓缩至密度1.38 g/mL,之后加入重量比为2:1的凡士林和羊毛脂作为基质,采用研磨法制备油脂性软膏剂,即可。
CN201510145716.5A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Active CN104740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5716.5A CN104740568B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5716.5A CN104740568B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0568A CN104740568A (zh) 2015-07-01
CN104740568B true CN104740568B (zh) 2018-09-21

Family

ID=5358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5716.5A Active CN104740568B (zh) 2015-03-31 2015-03-31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056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139A (zh) * 2002-10-08 2003-03-19 李德邦 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作工艺
CN1927349A (zh) * 2006-09-07 2007-03-14 张贵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0273A (zh) * 2006-11-21 2008-06-04 任建涛 一种修复急慢性损伤的中药贴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139A (zh) * 2002-10-08 2003-03-19 李德邦 治疗骨关节病的外用中成药及其制作工艺
CN1927349A (zh) * 2006-09-07 2007-03-14 张贵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0273A (zh) * 2006-11-21 2008-06-04 任建涛 一种修复急慢性损伤的中药贴膏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痹痛消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临床观察;张立峰;《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0120;第13卷(第1期);第29页右栏"讨论" *
秋水仙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王安贵;《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0330;第25卷(第1期);第71页第1段及最后1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0568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2565B (zh) 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消瘀散
CN107854683A (zh) 一种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膏药
CN102389561B (zh) 一种外用热洗活血止痛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039271A (zh) 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膏药
CN102357215B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导致的右胁胀满、疼痛的药膏
CN102302564B (zh) 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伤痛瘀痹散
CN104740568B (zh) 一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CN107998235B (zh) 治疗踝关节扭伤的复方壮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70836B (zh) 一种治疗创伤性滑膜炎的外敷中药
CN106177508A (zh) 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外用软膏
CN104524066A (zh) 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接骨膏
CN105267425A (zh)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滴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71798A (zh) 一种壮骨药膏及其制作方法
CN115154504B (zh) 一种治疗阳虚血瘀型膝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37801B (zh) 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381921B (zh) 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药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4108B (zh)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着痹)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1732606B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口服药组合物
CN108339039B (zh) 一种治疗骨伤病的中药
CN100478007C (zh) 跌打风湿增生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06462A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锭剂
CN104689176B (zh) 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3205A (zh) 一种治疗骨科病的舒筋活血外用药酒
CN104257967A (zh) 一种治疗运动损伤的中药
CN119236005A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