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1301A - 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31301A CN104631301A CN201510073986.XA CN201510073986A CN104631301A CN 104631301 A CN104631301 A CN 104631301A CN 201510073986 A CN201510073986 A CN 201510073986A CN 104631301 A CN104631301 A CN 1046313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wire
- district
- bridge
- psc
- anch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00—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涉及一种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方法。在建造PSC U型梁桥时,在所述简支梁的两侧端部设置桥台支座,两侧桥台支座的梁上翼缘是一个具有段差的闭合结构。设置在闭合的梁上翼缘上表面的桥板,与其他区间相比,其形成的断面更厚。在所述简支梁两侧梁下翼缘的端部与两侧内侧的梁下翼缘上表面上,形成具有能够承受梁负载的PS钢丝锚固区,使梁的下缘拉伸。施工方法是按照PSC U型梁的制造、放置、浇筑桥板、现存的施工阶段,按顺序施加PS钢丝的张力,并通过找到PSC U型梁断面的最佳应力强度,减少自重,促使大跨度浅埋。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当前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PSC U型梁桥是以跨度为单位,根据第一PS钢丝的张力后张法或预加张法而建造。将所述完成建造的PSC梁放置在桥台及桥墩后,内侧支座因桥板而呈现连续化。所述PSC U型梁主要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此类PSC U型梁与其他PSC I型梁相比较,U型梁的自重大幅度增加,使建造,运输,提升,安置都变得非常复杂且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因此,尽管PSC U型梁的强度大,便于使用,但事实上,因其适用性所限,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其次,所述种类的PSC U型梁,通过第一拉伸,需承受其所有的负载与活载,因此在初期将第一拉伸的张力加大。若想初期第一拉伸的张力加大,PSC U型梁的自重应随着PSC U型梁的断面增大而增大。所述PSC U型梁的断面大,自重增加,从而使适合建造梁的地形条件的大跨度或浅埋变得困难,因此其适用性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被提出。它是按照PSC U型梁的制造、安置、浇筑桥板、公用的施工阶段,按顺序施加PS钢丝的张力,并通过找到PSC U型梁断面的最佳应力强度,减少自重,促使大跨度浅埋。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所述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基于本发明中所提出的PSC U型梁建造简支梁桥时,在所述简支梁的两侧的端部设置桥台支座,两侧桥台支座的梁上翼缘是一个具有段差的闭合结构。设置在闭合的梁上翼缘上表面的桥板,与其他区间相比,形成的厚度更大。在所述简支梁两侧的梁下翼缘的端部与两侧的内侧梁下翼缘上表面上,形成具有能够承受梁负载的1次PS钢丝锚固区,向梁下缘拉伸。在桥板形成前后,在所述简支梁的两侧桥台支座端部的腹板上,形成拉伸的2次PS钢丝锚固区及3次PS钢丝锚固区,同时在腹板全区间构成PS钢丝。在桥板合成前,使2次PS钢丝拉伸,在桥板合成后,使3次PS钢丝拉伸。桥板合成后拉伸的3次PS钢丝锚固区和PS钢丝结构处在比桥板合成前拉伸的2次PS钢丝锚固区和PS钢丝结构更上端的位置。所述构造是以简支梁桥的断面结构与PS钢丝的依次拉伸,从而增大梁的效率为特征的。
不仅如此,为了达成所述目的,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用在PSC U型梁 单纯桥的施工中时,可在制作厂制作所述PSC U型梁。首先,向梁下缘各拉伸1次PS钢丝,减轻梁的负载。安置在桥台之上后,在合成桥板前,从桥台支座上端腹板端经过腹板全区间拉伸2次PS钢丝(2次拉伸)。在合成桥板后,拉伸3次PS钢丝(3次拉伸),此为本发明的特征。
如上所述,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方法在建造PSC U型简支梁桥时,PSC U型简支梁桥建造完成后,按施工阶段在所述PSC U型梁桥推进PS钢丝的张力;在连续梁桥方面,将连续梁桥的PSC U型梁各以外侧梁与内侧梁区分开来进行建造。这些梁按施工阶段推进PS钢丝张力,不仅使PSC U型梁的安全性与效率更加提高,而且可以建造经济型的PSC U型梁桥。其具有下列方案:
一种PSC U型梁桥,其是一种简支梁桥,所述简支梁桥的两侧端部构成桥台,两侧桥台支座的梁上翼缘形成具有段差以使得形成闭合结构,在所述梁上翼缘上浇筑的桥板比其他区间的断面更厚,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支梁桥梁两侧的梁下翼缘的端部与该两侧端部的内侧的该梁下翼缘上,构成能够承受梁负载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其向梁的下缘方向延伸;通过所述第一PS钢丝锚固区设置第一PS钢丝;所述简支梁桥梁的两侧的所述桥台支座端部的腹板,在合成桥板前后,设有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及第三PS钢丝锚固区,通过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设置第二PS钢丝,通过所述第三PS钢丝锚固区设置第三PS钢丝;在所述腹板的全区间上构成上述PS钢丝,在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第二PS钢丝,桥板合成后拉伸第三PS钢丝;所述第三PS钢丝锚固区和所述第三PS钢丝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和所述第二PS钢丝更靠上的置。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和第三钢丝PS钢丝锚固区,在的腹板全区间,拉伸第二PS钢丝及第三PS钢丝。
更具体的,在桥台支座上端,由腹板及梁上翼缘的向内侧偏离的梁下翼缘形成,梁下翼缘比梁上翼缘的内侧形成更厚的断面。
更具体的,所述PSC U型简支梁桥的桥台内侧腹板由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所,为了在维持和管理时,在所述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上,顺利插上安置钢板锚固区,在其上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使现存的PSC U型梁从内而外地加强PS钢丝的强度。
一种PSC U型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梁桥具有外侧跨度梁和内侧跨度梁;所述外侧跨度梁的一侧端部构成了该桥台支座,另一侧端部构成桥墩支座;桥台支座的该梁上翼缘是具有段差的闭合结构,该闭合的梁上翼缘上表面浇筑的桥板比其他区间形成的断面更厚;桥墩支座的梁上翼缘也具有闭合结构;在所述外侧跨度梁的两侧的梁下翼缘的端部与该两侧 内侧的该梁下翼缘的上表面上,构成了具有能够承受梁负载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114),并向梁下缘拉伸;在所述外侧跨度梁一侧的桥台支座内侧腹板的上端,形成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242),使得内侧支座PS钢丝(244)与经由闭合梁上翼缘衔接的内侧跨度梁相连接的结构;在所述内侧跨度梁的腹板,在合成桥板前后,形成使内、外侧跨度梁连续拉伸的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与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具体的,在桥板合成后,将内、外侧跨度梁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桥板合成前,将内,外侧跨度梁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而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位于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的上端。
更具体的,所述内、外侧跨度梁的接合处上的梁上翼缘、梁下翼缘及腹板的断面是较之于梁桥的其他部分更厚的结构。
更具体的,通过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设置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通过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区设置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
所述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和在处于所述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上端的所述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区,并经过内、外测跨度梁的腹板全区间,通过所述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拉伸连续连接第一钢丝,通过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拉伸连续连接第二钢丝。
更具体的,在所述外侧跨度梁的桥台支座上端,腹板及梁上翼缘向内侧偏移一定区间;所述梁下翼缘形成的断面比内侧形成的断面更厚。
更具体的,在所述外侧跨度梁桥台支座的内侧腹板上,构成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在所述混凝土镇墩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在内、外侧跨度梁的桥墩支座内部隔墙上,可选择的设有所述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或者设有可使PS钢丝通过的方向变化路径。
另外还涉及一种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在制作厂商制作所述PSC U型梁,向梁下缘拉伸PS钢丝,从而承受梁的负载,并将其安置于桥台上,而后在桥板合成之前,在桥台支座上端的腹板的端部上并在腹板全区间,对第二PS钢丝进行拉伸,在桥板合成后,对第三PS钢丝进行拉伸。
另外还涉及一种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在对其进行施工时,所述外侧跨度梁与内侧跨度梁各区分开来,交付制作厂商进行制造;首先,在梁下缘拉伸第一PS钢丝,减轻梁的负载;然后,将桥台及桥墩安置在梁上;在合成桥板之前,从桥台支座上端的腹板端经过腹板全区间拉伸连续第一PS钢丝;在桥板合成后,使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拉伸;在全区间完全连续连接后,在内、外侧跨度梁的桥台支座上端腹板的内侧或外侧,沿着梁上缘对桥墩支座PS钢丝进行拉伸,从而实现连续连接的施工。
附图的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简支梁桥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2是将图1放大的详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线断面图,
图4是图2的B-B线断面图,
图5是图2的C-C线断面图,
图6是图2的D-D线断面图,
图7是图2的E-E线断面图,
图8是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简支梁桥的纵断面另一示意图,
图9是将图8扩大的详细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A-A线断面图,
图11是图9的B-B线断面图,
图12是图9的C-C线断面图,
图13是图9的D-D线断面图,
图14是图9的E-E线断面图,
图15是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连续梁桥的纵断示意图,
图16是将图15外侧跨度PSC U型梁的详细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A-A线断面图,
图18是图16的B-B线断面图,
图19是图16的C-C线断面图,
图20是图16的D-D线断面图,
图21是图16的E-E线断面图,
图22是图15的内侧跨度PSC U梁的详细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A-A线断面图,
图24是图22的B-B线断面图,
图25是图22的C-C线断面图,
图26是图22的D-D线断面图,
图27是图22的E-E线断面图,
图28是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连续梁桥的纵断面另一示意图,
图29是图28的外侧跨度PSC U梁的详细示意图,
图30是图29的A-A线断面图,
图31是图29的B-B线界面图,
图32是图29的C-C线断面图,
图33是图29的D-D线断面图,
图34是图29的E-E线界面图,
图35是图29的F-F线断面图,
图36是图28的内侧跨度PSC U梁的详细示意图,
图37是图36的A-A线断面图,
图38是图36的B-B线断面图,
图39是图36的C-C线断面图,
图40是图36的D-D线断面图,
图41是图36的E-E线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梁上翼缘 12:梁下翼缘
14:腹板 16:段差
18:闭合梁上翼缘 20:厚板梁下翼缘
22: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 24:外侧第一PS钢丝
26: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 28:内侧第一PS钢丝
30:内侧腹板 32:第二PS钢丝锚固区
34:第二PS钢丝 36:第三PS钢丝锚固区
38:第三PS钢丝 40: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
42:PS钢丝锚固区 100:梁上翼缘
101:段差 102:梁下翼缘
104:腹板 106:闭合梁上翼缘
108:厚板梁下翼缘 110: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
112:外侧第一PS钢丝 114: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
116:内侧第一PS钢丝 118: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
120: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 122: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
124: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 128: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
130:桥墩支座PS钢丝 132:内侧腹板
134: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 136:PS钢丝锚固区
138:桥墩支座内部隔墙 140:PS钢丝锚固区
142: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 144:内侧支座PS钢丝
200:梁上翼缘 202:梁下翼缘
204:腹板 206:闭合梁上翼缘
208:厚板梁下翼缘 210: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
212:外侧第一PS钢丝 214: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
216:内侧第一PS钢丝 218: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
220: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 222: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
224: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 228: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
230:桥墩支座PS钢丝 232:内侧腹板
234: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 236:PS钢丝锚固区
238:桥墩支座内部隔墙 240:PS钢丝锚固区
242: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 244:内侧支座PS钢丝
A:桥台 AP:桥台支座
CB:PSC U型连续梁桥 IG:内侧梁
J:接合处 OG:外侧梁
P:桥墩 PCS:PSC U梁
PP:桥墩支座 PSG:PSC U梁
SB:PSC U型简支梁桥
具体的实施方式
首先具体的描述简支梁桥的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简支梁桥SB,是由梁上翼缘10、梁下翼缘12以及腹板14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具有一定距离的PSC U型梁PSG。所述梁上翼缘10两侧一定区间的上方闭合,形成具有段差16的闭合梁上翼缘18。所述梁下翼缘12两侧形成厚度大的厚板梁下翼缘20。所述厚板梁下翼20缘各设有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2,通过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2间设置外侧第一PS钢丝24。从所述厚板梁下翼缘20到向内侧具有一定间隔的梁下翼缘12各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通过所述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间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28。在所述腹板14的两侧各设置第二PS钢丝锚固32区,通过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间设置第二PS钢丝34。在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的上部设置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通过所述第 三PS钢丝锚固区36间设置第三钢丝38。因所述PS钢丝24,28,34,38的依次拉伸,增大了PSC U型梁PSG的效率。
并且,在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上拉伸第二PS钢丝34,在PSC U型梁PS6上形成桥板后,在所述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上拉伸第三PS钢丝38。从所述腹板14的两侧至内侧有一定距离的内侧腹板30上安置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40。
在所述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上安置PS钢丝锚固42。在公用中,维持管理时,将钢板锚固区通过插入安置于所述PS钢丝锚固区42上。
即,基于该发明的PSC U型简支梁桥SB在通常的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施工当中,所述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两侧端部构成桥台A的上部,两侧桥台A的梁上翼缘10构成具有段差16的闭合结构。在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8上表面形成的桥板比在其他区间的桥板更厚,在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两侧梁下翼缘12端部与两侧的内侧梁下翼缘12的上表面安置能够承受PSC U型梁PSG的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22区及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在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2及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上,各拉伸外侧第一PS钢丝24和内侧第一PS钢丝28。在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两侧桥台A端部腹板14上安置桥板合成前后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和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在腹板14全区间的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及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上各安置第二PS钢丝34及第三PS钢丝38,在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第二PS钢丝34,桥板合成后拉伸第三PS钢丝38,所述桥板合成后拉伸的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和第三PS钢丝38是位于比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和第二PS钢丝34更靠上位置的结构。因所述PS钢丝24,28,34,38的依次拉伸,增大了PSC U型梁PSG的效率。
并且,在处于所述PSC U型简支梁桥SB桥台A上端腹板14,端部,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和在处于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上端的桥板合成之后拉伸的第三钢丝PS钢丝锚固区36上,经过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腹板14全区间,拉伸第二PS钢丝34及第三PS钢丝38。
而且,所述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桥台A内侧腹板30设有用于维持管理的混凝土镇墩40。为了使钢板锚固区在维持和管理时顺利插入及安置于所述混凝土镇墩40,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42,使现存的PSC U型梁PSG从内加强外部PS钢丝强度。
如上所述,接下来将对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简支梁桥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施工方法是将PSC U型梁PS6交付制作厂商制作,使所述PSC U型梁PSG的外侧第一PS钢丝24与内侧第一PS钢丝28拉伸。将所述拉伸的PSC U型梁PSG安置在桥台A上,通过所述桥台A上端的PSC U型梁PSG的腹板14全区间使第二PS钢丝34 拉伸。将所述PSC U梁PSG的上部的混凝土浇筑并染色,使其合成桥板,继续使第三PS钢丝38拉伸。
即,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在建造PSC U型简支梁桥SB时,先将所述PSC U型梁PSG交付制作厂商制作,再由PSC U型梁PSG的梁下翼缘12,各拉伸外侧第一PS钢丝24及内侧第一PS钢丝28,使其能够承受PSC U型梁PSG的负载。将所述拉伸的PSC U型梁PSG安置在桥台A上,在桥板合成之前,通过桥台A上端腹板14端部到腹板14的全区间,拉伸第二PS钢丝34。在合成桥板后,继续拉伸第三PS钢丝38。
如上所述,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在建造PSC U型简支梁桥时,PSC U型梁PSG的两侧桥台A的梁上翼缘10以一定区间间隔形成闭合的断面,即闭合梁上翼缘18。其余的区间形成开口的断面,即开口梁上翼缘10。
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8的高度比开口梁上翼缘10的高度低,因而形成了段差16。在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8上形成的桥板比其他开口梁上翼缘10上形成的桥板厚,因此可减少车辆冲击产生的危害。
在所述PSC U型梁PSG桥台A的两侧梁下翼缘12端部与两侧的内侧梁下翼缘12的上表面安置能够承受PSC U型梁PS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22区及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拉伸外侧第一PS钢丝24和内侧第一PS钢丝28。在PSC U型梁桥PSG桥台A的上部腹板14的端部上安置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拉伸第二拉伸第二PS钢丝34。在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上端安置桥板合成后拉伸的PSC U型梁PSG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然后拉伸第三拉伸第三PS钢丝38。所述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和第三PS钢丝38是位于比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和第二PS钢丝34更靠上位置的结构。
而且,桥台A上设有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40,为了使钢板锚固区在维持和管理时顺利插入及安置于所述混凝土镇墩40,在其上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42,是使现存的PSC U型梁PSG从内加强外部PS钢丝强度的结构。
如上所述,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简支梁桥SB是由于PSC U型梁PSG的断面结构与PS钢丝24,28,34,38依次拉伸共同作用的一种经过改善的PSC U型简支梁桥SB。
以下描述简支梁桥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如图8-14所示,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简支梁桥SB,是由梁上翼缘10、梁下翼缘12以及腹板14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具有一定距离的PSC U型梁PSG。所述梁下翼缘12两侧以一定距离向外侧突出延长,同时形成厚度大的厚板梁下翼缘20。所述厚板梁下翼缘20各设有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2,通过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2间设置外侧第一PS钢丝24。从所述厚板 梁下翼缘20到向内侧具有一定间隔的梁下翼缘12上各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通过所述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间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28。在所述腹板14的两侧各设置第二PS钢丝锚固32区,通过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间设置第二PS钢丝34。在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的上部设置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通过所述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间设置第三钢丝38。因所述PS钢丝24,28,34,38的依次拉伸,增大了PSC U型梁PSG的效率。
并且,在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上拉伸第二PS钢丝34,PSC U型梁PSG上形成桥板后,在所述第三钢丝锚固区36上拉伸第三PS钢丝38。
然后,在所述腹板14的两侧偏向内侧一定距离的内侧腹板30上,安置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40,在所述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40上安置PS钢丝锚固区42。在公用中,维持和管理时,将钢板锚固区通过插入安置于所述PS钢丝锚固区42上。
即,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SB的施工方法在建造PSC U型简支梁桥SB时,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两侧端部由桥台A构成。所述两侧桥台A的梁上翼缘10形成具有段差16且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18。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8上形成的桥板比其他区间的更加厚实。PSC U型简支梁桥PSG的两侧梁下翼缘12的端部与两侧内侧的梁下翼缘12上,设有可以承受PSC U型梁PS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2与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外侧第一PS钢丝24及内侧第一PS钢丝28得到拉伸。在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两侧桥台A端部腹板14,设有合成桥板前后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及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在腹板14全区间的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及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上各安置第二PS钢丝34及第三PS钢丝38。在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第二PS钢丝34,桥板合成后拉伸第三PS钢丝38,所述桥板合成后拉伸的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和第三PS钢丝38是位于比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和第二PS钢丝34更靠上位置的结构。如上所述,因PSC U型简支梁桥的断面结构与PS钢丝24,28,34,38的依次拉伸,尽量增大了PSC U型梁PSG的效率。
并且,在处于所述PSC U型简支梁桥SB桥台A上端腹板14端部的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和处于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上端的桥板合成之后拉伸的第三钢丝PS钢丝锚固区36上,经过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腹板14全区间,拉伸第二PS钢丝34及第三PS钢丝38。
然后,在所述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两侧桥台A上端,梁上翼缘10及腹板14向内侧偏移一定区间,形成梁上翼缘10及没有腹板14的梁下翼缘12。所述梁下翼缘12形成比内侧梁下翼缘12更厚的厚板梁下翼缘20。
而且,在所述PSC U型简支梁桥SB的桥台A内侧腹板30上,设有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40。为了使钢板锚固区在维持和管理时顺利插入及安置于所述混凝土镇墩40,在其上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42,使现存的PSC U型梁PSG从内而外地加强PS钢丝的 强度。
如上所述,接下来将对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简支梁桥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8至图14所示,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施工方法是将PSC U型梁PSG交付制作厂商制作,使所述PSC U型梁PSG的外侧第一PS钢丝24与内侧第一PS钢丝28拉伸,将所述拉伸的PSC U型梁PSG安置在桥台A上,通过所述桥台A上端的PSC U型梁PSG的腹板14全区间使第二PS钢丝34拉伸。将所述PSC U梁PSG的上部的混凝土浇筑并染色,使其合成桥板,继续使第三PS钢丝38拉伸。
即,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在建造PSC U型简支梁桥SB时,先将所述PSC U型梁PSG交付制作厂商制作,PSC U型梁PSG设有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2与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它的梁下翼缘12各使外侧第一PS钢丝24及内侧第一PS钢丝28拉伸,使其能够承受PSC U型梁PSG的负载。将所述拉伸的PSC U型梁PSG安置在桥台A上,通过桥台A上端腹板14端部到腹板14的全区间,在桥板合成前使第二PS钢丝34拉伸第二拉伸,合成桥板后,继续使第三PS钢丝38拉伸第三拉伸。
如上所述,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在建造PSC U型简支梁桥SB时,PSC U型梁PSG的两侧桥台A的梁上翼缘10以一定区间间隔形成闭合的断面,即闭合梁上翼缘18。其余的区间形成开口的断面,即开口梁上翼缘10。
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8的高度比开口梁上翼缘10的高度低,因而形成了段差16。在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8上形成的桥板比其他开口梁上翼缘10上形成的桥板厚,因此可减少车辆冲击产生的危害。
在所述PSC U型梁PSG桥台A的两侧梁下翼缘12端部与两侧的内侧梁下翼缘12的上表面安置能够承受PSC U型梁PS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22区及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6,并拉伸外侧第一PS钢丝24和内侧第一PS钢丝28。在桥台A的腹板14端部上安置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
并拉伸第二拉伸第二PS钢丝34。在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上端安置桥板合成后拉伸的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然后利用14腹板拉伸第三拉伸第三PS钢丝38。所述第三PS钢丝锚固区36和第三PS钢丝38是位于比第二PS钢丝锚固区32和第二PS钢丝34更靠上位置的结构。
而且,桥台A上设有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40。为了使钢板锚固区在维持和管理时顺利插入及安置于所述混凝土镇墩40,在其上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42,是使现存的PSC U型梁PSG从内加强外部PS钢丝强度的结构。
并且,在所述PSC U型梁PSG的桥台A的上部一定区间上,若以梁上翼缘10及腹板14向内侧偏离的梁上翼缘10和没有腹板14的梁下翼缘12来形成桥台A,则在第二PS钢丝34及第三PS钢丝 38的拉伸施工时,在PSC U型梁PSG的后方障碍物干扰最小化的状态下,很容易搭建成功。
在此情况下,桥台A上部的梁下翼缘12形成比内侧更厚的厚板梁下翼缘20。
如上所述,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简支梁桥PSG的断面结构与PS钢丝24,28,34,38依次拉伸共同作用的一种经过改善的PSC U型简支梁桥SB。
以下是连续梁桥的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15-22所示,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连续梁桥CB,是由梁上翼缘100、梁下翼缘102及腹板104组成的。外侧梁OG具有一定长度,由所述外侧梁OG与PS钢丝120,124,130连接的同时,形成梁上翼缘200与梁下翼缘202及腹板204。作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内侧梁IG构成的连续梁桥的PSC U型梁PCG,
所述外侧梁OG的梁上翼缘100一侧形成上方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106。所述外侧梁OG的梁下翼缘102的一侧形成具有一定区间距离且厚度大的厚板梁下翼缘108。所述厚板梁下翼缘108上各设有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通过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间设置外侧第一PS钢丝112。从所述厚板梁下翼缘108到向内侧具有一定间隔的梁下翼缘102上各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通过所述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间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116。在所述外侧梁OG腹板104的一侧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设有连续连接的PS钢丝120。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的上部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
所述内侧梁IG的梁上翼缘200两侧,在其一定区间的上方形成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206。在所述内侧梁IG的梁下翼缘202的两侧,形成一定区间的厚度大的厚板梁下翼缘208。在所述厚板梁下翼缘208各设有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通过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间设置外侧第一PS钢丝212。从所述厚板梁下翼缘208到向内侧具有一定间隔的梁下翼缘202各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通过所述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间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216。
在所述外侧梁OG腹板104的一侧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设有连续连接的PS钢丝120。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的上部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
所述内侧梁IG的梁上翼缘200两侧,在其一定区间的上方形成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206。在所述内侧梁IG的梁下翼缘202的两侧,形成一定区间的厚度大的厚板梁下翼缘208。在所述厚板梁下翼缘208各设有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通过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间设 置外侧第一PS钢丝212。在从所述厚板梁下翼缘208到向内侧具有一定间隔的梁下翼缘202各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通过所述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间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216。
在所述外侧梁OG的内侧腹板104上端的一侧上,安置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128。在所述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128上,安置桥墩支座PS钢丝130的一侧。
在所述内侧梁IG的内侧腹板204上端的两侧上,安置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228。在所述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228上安置桥墩支座PS钢丝130的另一侧。依靠所述PS钢丝120,124,130的依次拉伸,PSC U型梁PCG的效率增加。
并且,所述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相连接的接合处J,在一定区间上,可形成较之于接合处J以外的部分更厚的断面。
并且,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的连续连接是从位于外侧梁OG的两端,腹板104,端部的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和处于所述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上端的桥板合成之后拉伸的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122区上,经过所述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的腹板104,204全区间,拉伸连续连接第一钢丝120及连续连接第二钢丝124。
而且,在离所述外侧梁OG的两侧至内侧有一定距离的内侧腹板132上安置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在所述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上安置PS钢丝锚固136。在维持管理时,将钢板锚固区通过插入安置于所述PS钢丝锚固区136上。
并且,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具有可连接的接合处J,其桥墩支座的内部隔墙138要么设有PS钢丝锚固区140,要么设有可使PS钢丝通过的方向转换路径。
即,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连续梁桥CB是在桥台A与桥墩P上安置的外侧梁OG连为一体,与此同时,对于由在桥墩P和桥墩P上表面安置的内侧梁IG构成的PSC U型简支梁桥CB而言,所述外侧梁OG一侧的端部构成桥桥台支座AP,另一侧端部构成桥墩支座PP,所述桥台支座AP的梁上翼缘100在形成段差101的同时形成上缘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106。在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的上表面形成的桥板,较之于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以外区间的开口梁上翼缘100上的桥板,其形成的断面更厚。所述桥墩支座PP上的梁上翼缘100在形成上缘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106的同时,
所述外侧梁OG两侧的梁下翼缘102端部与两侧内侧的梁下翼缘102上,设有可以承受外侧梁O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与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外侧第一PS钢丝112及内侧第一PS钢丝116得到拉伸。在外侧梁OG一侧桥墩支座PP的内侧腹板的132上端,设有PS钢丝锚固区142。
在所述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142上设置的内侧支座PS钢丝144,经过闭合梁上翼缘106, 与接壤的内侧梁IG连接并接合。所述外侧梁OG一侧桥台支座AP的端部腹板14,在合成桥板前后,设有使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的,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及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在所述外侧梁OG的腹板104全区间上,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及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在合成桥板前,使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拉伸。在桥板合成后,使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拉伸。在桥板合成后,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和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124。在桥板合成前,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和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120,而前者位于后者的上端。
所述内侧梁IG是由两侧端部形成桥墩支座PP,所述两侧桥墩支座PP的梁上翼缘200形成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206。在所述内侧梁IG的两侧梁下翼缘202端部和两侧的内侧梁下翼缘202上方安置能够分担内侧梁I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和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并拉伸外侧第一PS钢丝212及内侧第一PS钢丝216。在内侧梁两侧IG,桥墩支座PP内侧腹板23的上端,安置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242。在所述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242上,安置内侧支座PS钢丝244。所述内侧支座PS钢丝242与经由闭合梁上翼缘206衔接的外侧梁OG或内侧梁IG相连接。
在内侧梁IG的腹板204,在合成桥板前后,设有使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拉伸的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8与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222。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8与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222上,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220及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224。在桥板合成后,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224;桥板合成前,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220,而前者位于后者的上端,
如上所述,因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的PSC U型梁PCG与PS钢丝的依次拉伸,其结构可有机地结合并连续连接。
并且,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接合处J的梁上翼缘100,200、梁下翼缘102,202及腹板104,204的厚度,较之于除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接合处J以外的梁上翼缘100,200、梁下翼缘102,202及腹板104,204,所形成的厚度更大。
然后,所述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连续连接的特征是在位于外侧梁OG桥台支座AP上端的腹板104端部,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上以及在位于所述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上端,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上,经过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腹板204全区间,拉伸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120及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124。
而且,在所述外侧梁OG桥台支座AP的内侧腹板132上,设有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在所述混凝土镇墩134上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136。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桥墩支座PP的内部隔墙138,要么设有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140,要么设有可使PS钢丝通过的方向转换路径,从现存的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内加强外部PS钢丝的强度。
如上所述,接下来将对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5至图27所示,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是制作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使所述外侧梁OG的外侧第一PS钢丝112、内侧第一PS钢丝116、内侧梁的外侧第一PS钢丝212、内侧第一PS钢丝216拉伸,将所述拉伸的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安置在桥台A及桥墩P上,通过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的腹板104,204全区间,使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拉伸。将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上部的混凝土浇筑并染色,使其合成桥板。在使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拉伸后,继而使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桥墩支座的PS钢丝130拉伸。
即,基于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用于PSC U型连续梁桥CB的的施工时,在制作厂商制作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拉伸第一拉伸所述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的外侧第一PS钢丝112,212和内侧第一PS钢丝116,216,从而分担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负载。将所述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安置于桥台A及桥墩P上,而后在桥板合成之前,在所述外侧梁OG的桥台支座AP上端腹板104端部上,经过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腹板104,204全区间,对外侧第一PS钢丝112,212及内侧第一PS钢丝116,216进行拉伸第二拉伸。在桥板合成后,拉伸第三拉伸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120,220,将全体区间完全地连续连接之后,在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的桥墩支座PP上端的腹板104,204内表面及外表面上,用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的梁上翼缘100,200对桥墩支座PS钢丝130,230进行拉伸4次拉伸,从而实现连续连接的施工。
如上所述,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在建造PSC U型连续梁桥CB时,外侧梁OG的一侧端部构成桥台支座AP,而另一侧端部构成桥墩支座PP。从而形成桥台支座AP梁上翼缘100的,将一定区间作为闭合断面的闭合梁上翼缘106。而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以外的区间,形成以开口为断面的开口梁上翼缘100。这里有与桥台支座AP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106的高度和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以外区间的开口梁上翼缘100的高度,并令前者低于后者,从而形成段差101。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的上方形成厚度大的桥板,可减轻经过外侧梁OG车辆的冲击形成的负载。在所述外侧梁OG两侧的梁下翼缘102端部与两侧的内侧梁下翼缘102上方,设有可承受PSC U型梁PS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与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在桥板合成后,使外侧第一PS钢丝112与内侧第一PS钢丝116拉伸第一拉伸。
在此,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112和内侧第一PS钢丝116是指连续的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的全区间,在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120直到完成连续连接之时,持续分担各PSC U型梁PCG的负载的结构。
并且,所述外侧梁OG桥墩支座PP的梁上,下翼缘100,102及腹板104将断面扩大,使接合处J更加稳定。将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和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的受压面积扩大,使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和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更加稳定。在桥墩支座PP的腹板104上端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安置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128。在桥板形成之后,对通过桥墩支座PS钢丝130连续连接的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进行拉伸4次拉伸,额外增加负力矩引张阻力。
并且,在所述外侧梁OG桥台支座AP的端部腹板104,设有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第一连续连接与可承受桥板负载的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在桥板合成前,使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拉伸第二拉伸,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的上部,设有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第二连续连接与可承受活载的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在桥板合成后,使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拉伸第三拉伸,从而完成连续连接拉伸。
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及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使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全区间从腹板104开始连续连接拉伸。
并且,在桥板合成后,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通过全区间进行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和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124。在桥板合成后,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通过全区间进行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及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120。而前者在腹板104上总是位于后者的上部。
原因是,较之于因车辆产生的活载,桥板的负载更大。连续连接的1次PS钢丝120承受活载,因此将它的偏心效率增大,可更加轻松地承受桥板的活载。
并且,在所述外侧梁OG桥台支座AP的腹板104上端与桥墩支座PP端部的混凝土内部隔墙138上端,设置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其在公用中能够从外侧梁OG的内部加强外部钢丝的强度。在所述混凝土镇墩134设置多个PS钢丝锚固区136。这种方法用于维修加固。
原因是,在外侧梁OG不会预先设置钢板锚固区,而是为了必要时插入并安置钢板锚固区,预先在凹槽内设置喇叭形状的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必要时,可在所述混凝土镇墩134的PS钢丝锚固区136上,设置钢板锚固区。因此,在建造桥梁时,可用最少的施工费用建造简单的维持管理系统。
一方面,内侧梁IG的两侧端部与外侧梁OG或内侧梁IG在桥墩支座PP上相连接并接合。所述桥墩支座PP的梁上翼缘200在其一定区间为闭合断面,形成闭合梁上翼缘206,使引张阻力增大。所述闭合梁上翼缘206以外的区间为开口断面,形成开口梁上翼缘200。所述内侧梁IG 的两侧梁下翼缘202端部上安置能够分担内侧梁I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和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由外测第一PS钢丝212和内侧第一PS钢丝216拉伸第一拉伸。在内侧梁IG桥墩支座PP腹板204上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安置能够分担负力矩控制的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228。在桥板形成之后,对通过桥墩支座PS钢丝230连接的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梁上翼缘100,200进行拉伸5次拉伸,增大负力矩引张阻力。
并且,桥墩支座PP接合点J的梁上翼缘200、梁下翼缘202及腹板204较之于其他区间,其形成的断面更厚,因此可增大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连接及接合的性能。
并且,所述内侧梁IG的腹板204,设有从外侧梁OG的腹板104开始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与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致使连续连接的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全区间连续连接拉伸。
并且,在所述内侧梁IG桥墩支座PP端部的混凝土内部隔墙238上端,形成能够让PS钢丝锚固区240和PS钢丝通过的转换方向的通路,该通路用于维持和管理,没有插入钢板锚固区,而且带有喇叭形状的孔洞。如上所述形成的PSC U型连续梁桥CB,是因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的断面结构与PS钢丝的依次拉伸而有机的连接、结合及连续连接的一种经过改善的PSC U型连续梁桥CB。
以下是连续梁桥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如图28-41所示,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连续梁桥CB,是由梁上翼缘100、梁下翼缘102及腹板104组成的。外侧梁OG具有一定长度;由所述外侧梁OG与PS钢丝120,124,130连接的同时,形成梁上翼缘200与梁下翼缘202及腹板204。作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内侧梁IG构成的连续梁桥的PSC U型梁PCG,所述外侧梁OG的梁下翼缘102两侧以一定距离向外侧突出延长,同时形成厚度大的厚板梁下翼缘108。在所述厚板梁下翼108缘各设有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通过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间设置外侧第一PS钢丝112。从所述厚板梁下翼缘108到向内侧具有一定间隔的梁下翼缘102各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通过所述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间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116。在所述外侧梁OG腹板104的一侧设置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设置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的上方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在所述内侧梁IG的梁上翼缘200两侧,形成一定区间上方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206。在所述内侧梁IG的梁下翼缘202两侧,形成一定区间厚度大的厚板梁下翼缘208。所述厚板梁下翼208缘各设有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通过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间设置外侧第一PS钢丝212。从所述厚板梁下翼缘 208到向内侧具有一定间隔的梁下翼缘202上各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通过所述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间设置内侧第一PS钢丝216。所述外侧梁OG内侧腹板104的上端一侧设有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128,在所述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128设置桥墩支座PS钢丝130的一侧;所述内侧梁IG内侧腹板204的上端两侧设有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228,在所述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228设置桥墩支座PS钢丝130的另一侧。因所述PS钢丝120,124,130的依次拉伸,增大了PSC U型连续梁桥CB的效率。
并且,所述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相连接的接合处J在一定区间上,可形成较之于接合处J以外的部分更厚的断面。
然后,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的连续连接是从位于外侧梁OG的两端腹板104端部的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和处于所述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上端的桥板合成之后拉伸的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122区上,经过所述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的腹板104,204全区间,拉伸连续连接第一钢丝120及连续连接第二钢丝124。
并且,从所述外侧梁OG的两侧至内侧有一定距离的内侧腹板132上安置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在所述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上安置PS钢丝锚固136。后期维护管理时,将钢板锚固区通过插入安置于所述PS钢丝锚固区136上。
并且,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具有可连接的桥墩支座内部隔墙138,要么设有PS钢丝锚固区140,要么设有可使PS钢丝通过的方向转换路径。
即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连续梁桥CB是将桥台A与桥墩P上安置的外侧梁OG,所述外侧梁OG连为一体,与此同时,对于由在桥墩P和桥墩P上表面安置的内侧梁IG构成的PSC U型连续梁桥CB而言,所述外侧梁OG一侧的端部构成桥台支座AP,另一侧端部构成桥墩支座PP。所述桥台支座AP的梁上翼缘100在形成段差101的同时,形成上缘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106。
在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的上表面形成的桥板,较之于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以外区间的开口梁上翼缘100上的桥板,其形成的断面更厚。所述桥墩支座PP上的梁上翼缘100在形成上缘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106的同时,在所述外侧梁OG两侧的梁下翼缘102端部与两侧内侧的梁下翼缘102上,设有可以承受外侧梁O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与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外侧第一PS钢丝212及内侧第一PS钢丝216得到拉伸。
所述外侧梁OG一侧桥墩支座PP的内侧腹板132上端,设有PS钢丝锚固区142,在所述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142设置的内侧支座PS钢丝144,经过闭合梁上翼缘106,与接壤的内侧梁IG连接并接合。在所述外侧梁OG一侧桥台支座AP的端部腹板104,在合成桥板前后,设有使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的,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及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
在所述外侧梁OG的腹板104全区间,设有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及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在合成桥板前,使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拉伸。在桥板合成后,使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拉伸。桥板合成后,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和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124。桥板合成前,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和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120,而前者位于后者的上端。
所述内侧梁IG是由两侧端部形成桥墩支座PP,所述两侧桥墩支座PP的梁上翼缘200形成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206。在所述内侧梁IG的两侧梁下翼缘202端部和两侧的内侧梁下翼缘202上方,安置能够分担内侧梁I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和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由外侧第一PS钢丝212及内侧第一PS钢丝216对内侧梁IG的梁下翼缘202进行拉伸。
在所述内侧梁IG两侧,桥墩支座PP内侧腹板232上端,安置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242。在所述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242上安置内侧支座PS钢丝244。所述内侧支座PS钢丝244与经由闭合梁上翼缘206衔接的外侧梁OG或内侧梁IG相连接。
在内侧梁IG的腹板204,在合成桥板前后,设有使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拉伸的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220及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224。在桥板合成后,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224。桥板合成前,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220,而前者位于后者的上端。
如所述结构构成的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连续梁桥,因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各自的断面结构与PS钢丝的依次拉伸而有机地结合并连续连接。
并且,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接合处J的梁上翼缘100,200、梁下翼缘102,202及腹板104,204的厚度,较之于除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接合处J以外的梁上翼缘100,200、梁下翼缘102,202及腹板104,204,所形成的厚度更大。
然后,所述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连续连接的特征是在位于外侧梁OG桥台支座AP上端的腹板104端部,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的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上以及在位于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上端,桥板合成之后拉伸的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上,经过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腹板104,204全区间,拉伸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120及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124。
并且,在所述外侧梁OG的桥台支座AP上端,梁上翼缘100及腹板104向内侧偏离一定距离,形成梁上翼缘100和没有腹板104的梁下翼缘202,所述梁下翼缘202比内侧的梁下翼缘202形成的厚度更大。
而且,所述外侧梁OG桥台支座AP的内侧腹板132设有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 所述混凝土镇墩134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136。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桥墩支座PP的内部隔墙138,要么设有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140,要么设有可使PS钢丝通过的方向转换路径,从现存的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内加强外部PS钢丝的强度。
如上所述,接下来将对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8至图41所示,基于本发明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是制作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使所述外侧梁OG的外侧第一PS钢丝112、内侧第一PS钢丝116、内侧梁的外侧第一PS钢丝212、内侧第一PS钢丝216拉伸,将所述拉伸的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安置在桥台A及桥墩P上,通过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的腹板104,204全区间,使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拉伸。将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上部的混凝土浇筑并染色,使其合成桥板。在使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拉伸后,继而使所述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桥墩支座的PS钢丝130拉伸。
即,基于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在PSC U型连续梁桥CB的的施工时,外侧梁OG的一侧端部构成桥台支座AP,而另一侧端部构成桥墩支座PP。从而形成桥台支座AP梁上翼缘100的将一定区间作为闭合断面的闭合梁上翼缘106。而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以外的区间,形成以开口为断面的开口梁上翼缘100。这里有与桥台支座AP闭合的闭合梁上翼缘106的高度和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以外区间的开口梁上翼缘100的高度。令前者低于后者,从而形成段差101。所述闭合梁上翼缘106的上方形成厚度大的桥板,可减轻经过外侧梁OG车辆的冲击产生的负载。在所述外侧梁OG两侧的梁下翼缘102端部与两侧的内侧梁下翼缘102上方,设有可承受PSC U型梁PCG负载的外侧第一一PS钢丝锚固区110与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在桥板合成后,使外侧第一PS钢丝112与内侧第一PS钢丝116拉伸第一拉伸。
在此,所述外侧第一PS钢丝112和内侧第一PS钢丝116是指,连续的全区间的外侧梁OG和内侧梁IG,在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120直到完成连续连接之时,持续分担各PSC U型梁PCG负载的结构。
并且,所述外侧梁OG桥墩支座PP的梁上,下翼缘100,102及腹板104将断面扩大,使接合处J更加稳定。将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和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的受压面积扩大,使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和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4更加稳定。在桥墩支座PP的腹板104上端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安置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130。在桥板形成之后,对通过桥墩支座PS钢丝132连续连接的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进行拉伸4次拉伸,额外增加负力矩引张阻力。
并且,在所述外侧梁OG桥台支座AP的端部腹板104,设有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第一连续连接与可承受桥板负载的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在桥板合成前,使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拉伸第二拉伸。在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的上部,设有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第二连续连接与可承受活载的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在桥板合成 后,使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拉伸第三拉伸,从而完成连续连接拉伸。
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及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使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全区间从腹板106,206开始连续连接拉伸。
并且,在桥板合成后,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通过全区间进行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区122和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124。在桥板合成后,将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通过全区间进行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8及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120。而前者在腹板104上总是位于后者的上部。
原因是,较之于因车辆产生的活载,桥板的负载更大。连续连接的1次PS钢丝120承受活载,因此将它的偏心效率增大,可更加轻松的承受桥板的活载。
并且,在所述外侧梁OG桥台支座AP的腹板104上端与桥墩支座PP端部的混凝土内部隔墙138上端设置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其在公用中能够从外侧梁OG的内部加强外部钢丝的强度。在所述混凝土镇墩134设置多个PS钢丝锚固区136,这种方法用于维护和加强工作。
原因是,在U型梁上不会预先设置钢板锚固区,而是为了必要时在PS钢丝锚固区136插入并安置钢板锚固区,预先在凹槽内设置喇叭形状的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134。必要时,在所述PS钢丝锚固区136可设置钢板锚固区。因此,在建造桥梁时,可用最少的施工费用建造简单的维持管理系统。
并且,在所述外侧梁OG桥台支座AP的上部一定区间上,若以梁上翼缘100及腹板104向内侧偏离的梁上翼缘100和没有腹板104的梁下翼缘102来形成桥台支座AP,则在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及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的拉伸施工时,在PSC U型梁PCG的后方障碍物干扰最小化的状态下,很容易搭建成功。
在此情况下,桥台支座AP上部的梁下翼缘102形成比内侧更厚的厚板梁下翼缘108。
一方面,内侧梁IG的两侧端部和外侧梁OG或内侧梁IG与桥墩支座PP上相连接并接合。所述桥墩支座PP的梁上翼缘200在其一定区间为闭合断面,形成闭合梁上翼缘206,使引张阻力增大。所述闭合梁上翼缘206以外的区间为开口断面,形成开口梁上翼缘200。在所述内侧梁IG的两侧梁下翼缘202端部上,安置能够分担内侧梁IG负载的外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0和内侧第一PS钢丝锚固区214,由外测第一PS钢丝212和内侧第一PS钢丝216拉伸第一拉伸。在内侧梁IG桥墩支座PP腹板204上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安置能够分担负力矩的桥墩支座PS钢丝锚固区228。在桥板形成之后,对通过桥墩支座PS钢丝230连接的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梁上翼缘100,200进行拉伸5次拉伸,增大负力矩引张阻力。
并且,桥墩支座PP接合点J的梁上翼缘100,200、梁下翼缘102,202及腹板104,204较 之于其他区间,其形成的断面更厚,因此可增大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连接及接合的性能。
并且,所述内侧梁IG的腹板204,设有从外侧梁OG的腹板104开始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220与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224。致使连续连接的外侧梁OG及内侧梁IG的全区间连续连接拉伸。在所述内侧梁IG桥墩支座PP端部的混凝土内部隔墙238上端,形成能够让PS钢丝锚固区140和PS钢丝通过的转换方向的通路,该通路是用于维持和管理,没有插入钢板锚固区,而且带有喇叭形状的孔洞。如上所述形成的PSC U型连续梁桥CB,是因外侧梁OG与内侧梁IG的断面结构与PS钢丝的依次拉伸而有机地连接、结合及连续连接的一种改善的PSC U型连续梁桥。
总之,以上就是本发明的各个技术要点,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得出多种相似的启示和变通,并作出相应的简单变化与修改,类似于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PSC U型梁桥,其是一种简支梁桥,所述简支梁桥的两侧端部构成桥台,两侧桥台支座的梁上翼缘形成具有段差以使得形成闭合结构,在所述梁上翼缘上浇筑的桥板比其他区间的断面更厚,其特征在于,
所述简支梁桥梁两侧的梁下翼缘的端部与该两侧端部的内侧的该梁下翼缘上,构成能够承受梁负载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其向梁的下缘方向延伸;通过所述第一PS钢丝锚固区设置第一PS钢丝;
所述简支梁桥梁的两侧的所述桥台支座端部的腹板,在合成桥板前后,设有拉伸的第二PS钢丝锚固区及第三PS钢丝锚固区,通过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设置第二PS钢丝,通过所述第三PS钢丝锚固区设置第三PS钢丝;
在所述腹板的全区间上构成上述PS钢丝,在桥板合成之前拉伸第二PS钢丝,桥板合成后拉伸第三PS钢丝;所述第三PS钢丝锚固区和所述第三PS钢丝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和所述第二PS钢丝更靠上的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和第三钢丝PS钢丝锚固区,在的腹板全区间,拉伸第二PS钢丝及第三PS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梁桥,其特征在于,在桥台支座上端,由腹板及梁上翼缘的向内侧偏离的梁下翼缘形成,梁下翼缘比梁上翼缘的内侧形成更厚的断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PSC U型简支梁桥的桥台内侧腹板由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所,为了在维持和管理时,在所述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上,顺利插上安置钢板锚固区,在其上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使现存的PSC U型梁从内而外地加强PS钢丝的强度。
5.一种PSC U型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梁桥具有外侧跨度梁和内侧跨度梁;
所述外侧跨度梁的一侧端部构成了该桥台支座,另一侧端部构成桥墩支座;桥台支座的该梁上翼缘是具有段差的闭合结构,该闭合的梁上翼缘上表面浇筑的桥板比其他区间形成的断面更厚;桥墩支座的梁上翼缘也具有闭合结构;
在所述外侧跨度梁的两侧的梁下翼缘的端部与该两侧内侧的该梁下翼缘的上表面上,构成了具有能够承受梁负载的第一PS钢丝锚固区(110,114),并向梁下缘拉伸;
在所述外侧跨度梁一侧的桥台支座内侧腹板的上端,形成内侧支座PS钢丝锚固区(242),使得内侧支座PS钢丝(244)与经由闭合梁上翼缘衔接的内侧跨度梁相连接的结构;
在所述内侧跨度梁的腹板,在合成桥板前后,形成使内、外侧跨度梁连续拉伸的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与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具体的,在桥板合成后,将内、外侧跨度梁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124),桥板合成前,将内,外侧跨度梁连续连接拉伸,形成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120),而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位于所述连续连接的第一PS钢丝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侧跨度梁的接合处上的梁上翼缘、梁下翼缘及腹板的断面是较之于梁桥的其他部分更厚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梁桥,其特征在于,通过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设置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通过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区设置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
所述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和在处于所述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上端的所述连续连接第二PS钢丝锚固区,并经过内、外测跨度梁的腹板全区间,通过所述连续连接第一PS钢丝锚固区拉伸连续连接第一钢丝,通过所述第二PS钢丝锚固区拉伸连续连接第二钢丝。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梁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跨度梁的桥台支座上端,腹板及梁上翼缘向内侧偏移一定区间;所述梁下翼缘形成的断面比内侧形成的断面更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型梁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跨度梁桥台支座的内侧腹板上,构成用于维持和管理的混凝土镇墩,在所述混凝土镇墩设置了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
在内、外侧跨度梁的桥墩支座内部隔墙上,可选择的设有所述多个喇叭形状的凹形PS钢丝锚固区,或者设有可使PS钢丝通过的方向变化路径。
10.一种对权利要求1-4中之一所述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在制作厂商制作所述PSC U型梁,向梁下缘拉伸PS钢丝,从而承受梁的负载,并将其安置于桥台上,而后在桥板合成之前,在桥台支座上端的腹板的端部上并在腹板全区间,对第二PS钢丝进行拉伸,在桥板合成后,对第三PS钢丝进行拉伸。
11.一种对权利要求5-9中之一所述的PSC U型梁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在对其进行施工时,所述外侧跨度梁与内侧跨度梁各区分开来,交付制作厂商进行制造;
首先,在梁下缘拉伸第一PS钢丝,减轻梁的负载;
然后,将桥台及桥墩安置在梁上;
在合成桥板之前,从桥台支座上端的腹板端经过腹板全区间拉伸连续第一PS钢丝;
在桥板合成后,使连续连接的第二PS钢丝拉伸;
在全区间完全连续连接后,在内、外侧跨度梁的桥台支座上端腹板的内侧或外侧,沿着梁上缘对桥墩支座PS钢丝进行拉伸,从而实现连续连接的施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73986.XA CN104631301A (zh) | 2015-02-12 | 2015-02-12 | 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73986.XA CN104631301A (zh) | 2015-02-12 | 2015-02-12 | 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31301A true CN104631301A (zh) | 2015-05-20 |
Family
ID=53210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73986.XA Pending CN104631301A (zh) | 2015-02-12 | 2015-02-12 | 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31301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29842B1 (ko) * | 2006-04-25 | 2007-06-19 | 석정건설(주) | 철도교의 유도상화를 위한 보수공법 및 구조 |
KR20120012517A (ko) * | 2010-08-02 | 2012-02-10 | (주)삼현피에프 | 높은 지지 능력을 가지면서 경량화된 합성 거더 교량의 상부 구조 및 그 시공 방법 |
KR20120070120A (ko) * | 2010-12-21 | 2012-06-29 | 최승희 | 아치형 피에스씨빔을 이용한 라멘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
CN102587286A (zh) * | 2012-03-28 | 2012-07-18 |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 桥梁上部结构简支变连续施工方法 |
KR101311530B1 (ko) * | 2011-09-09 | 2013-10-14 |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 강합성 바닥판 구조물 및 강합성 교량과 그 시공방법 |
KR20140097780A (ko) * | 2013-01-30 | 2014-08-07 | 우경기술주식회사 | Psc u거더교 |
-
2015
- 2015-02-12 CN CN201510073986.XA patent/CN10463130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29842B1 (ko) * | 2006-04-25 | 2007-06-19 | 석정건설(주) | 철도교의 유도상화를 위한 보수공법 및 구조 |
KR20120012517A (ko) * | 2010-08-02 | 2012-02-10 | (주)삼현피에프 | 높은 지지 능력을 가지면서 경량화된 합성 거더 교량의 상부 구조 및 그 시공 방법 |
KR20120070120A (ko) * | 2010-12-21 | 2012-06-29 | 최승희 | 아치형 피에스씨빔을 이용한 라멘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
KR101311530B1 (ko) * | 2011-09-09 | 2013-10-14 |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 강합성 바닥판 구조물 및 강합성 교량과 그 시공방법 |
CN102587286A (zh) * | 2012-03-28 | 2012-07-18 |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 桥梁上部结构简支变连续施工方法 |
KR20140097780A (ko) * | 2013-01-30 | 2014-08-07 | 우경기술주식회사 | Psc u거더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45936B1 (ko) | 프리캐스트 벽체구조물 시공방법 | |
CN104018581A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f板及框架结构体系 | |
CN104313994A (zh) | 一种混合梁无背索矮塔斜拉桥 | |
CN104790289A (zh) | 一种钢复合psc波纹钢板u型简支梁桥及连续梁桥 | |
KR20180058178A (ko) | 건축물용 합성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둥과의 접합구조 | |
KR101582599B1 (ko) | 교각 연속지점부를 거더 연결형 코핑부로 형성하는 교량 시공 방법 | |
CN104631301A (zh) | Psc u型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184029A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装配式剪力墙叠合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 | |
KR101392833B1 (ko) | 트러스형 교량 구조물 | |
KR101632911B1 (ko) | 단부 종방향빔을 이용한 교량 및 그 시공방법 | |
KR20140125754A (ko) | 교각 연속지점부를 거더 연결형 코핑부로 형성하는 교량 시공 방법 | |
US7441990B2 (en) | Proces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gment of an open-air work by prefabricated structural members, and prefabricated structural member related thereto | |
CN103015304B (zh) | 内置斜腿刚架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3653171U (zh) | 一种新型装饰中承式拱架结构 | |
KR102368426B1 (ko) | 장경간 교량용 합성 거더 | |
CN109184033A (zh) | 一种便于施工的装配式剪力墙叠合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 | |
CN214328478U (zh) | 一种三塔自锚式悬索桥 | |
CN105221160B (zh) | 一种错层隧道的竖向分岔布置结构 | |
CN209637142U (zh) | 钢砼组合平底板轻型装配式楼梯 | |
CN103233419A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 |
US20070079567A1 (en) | Grid system for buil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therefor | |
CN109629779A (zh) | 钢砼组合平底板轻型装配式楼梯 | |
CN106087714B (zh) | 一种仿生桥墩及其建造方法 | |
CN113529582B (zh) | 一种高速铁路站台梁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220433392U (zh) | 桥墩系梁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