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4997A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14997A CN104614997A CN201410769190.3A CN201410769190A CN104614997A CN 104614997 A CN104614997 A CN 104614997A CN 201410769190 A CN201410769190 A CN 201410769190A CN 104614997 A CN104614997 A CN 1046149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lligent home
- home device
- user
- interlock
- physical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电子设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所述联动规则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通过电子设备与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三连接通道获得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标识;通过所述用户标识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的数量;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生成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命令。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待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器件已经被应用于人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所述电子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器、加湿器、热水器、饮水机、电灯、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为了便于所述电子器件的控制,已经开发出智能控制系统来协助用户控制所述电子器件。在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预定的控制方式来自动地控制各个电子器件,例如在家里有人时将空调器设置在为24℃以控制室内温度,在每天的预定时间打开饮水机的加热功能,在光线比较弱时打开电灯等。
在一个家庭或工作场所中,各个电子器件可能由多个用户共享而不是专门服务于特定用户。不同的用户可能对所述电子器件具有不同的工作期望,例如年龄大的人所期望的空调温度可能为25℃,而年轻人所期望的空调温度为22℃,不同用户期望的空调温度并不相同。在传统的技术方案中,仅仅可以根据预定的设置数据来自动地控制各个电子器件,其并没有考虑用户的不同数量和期望,更没有涉及不同用户的协调。
因此,亟需协调不同用户对电子器件的设置参数的期望,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其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待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建立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通道,所述M个智能家居设备可被设置在一物理空间内,所述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环境状态,各个智能家居设备可具有第一控制方式和第二控制方式,所述第一控制方式可以为接收用户操作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第二控制方式可以为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电子设备中可存储有针对不同用户设定的用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规则,所述控制方法可包括: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所述联动规则确定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三连接通道获得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用于识别所述物理空间中所包括的用户;通过所述用户标识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的数量;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通道发送给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所述控制参数执行所述控制命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同一个智能家居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可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仲裁方式;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可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在所述物理空间存在的与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当所述联动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各个联动用户的仲裁方式;基于所述仲裁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可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一个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是否在所述物理空间中;当所述联动用户不在所述物理空间时,从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仲裁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可包括: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优先级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基于与所述联动用户之中优先级最高的联动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平衡点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各个联动用户的加权值与其联动规则中的运行设置参数进行加权平均,基于加权平均后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询问特定联动用户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除了所述特定联动用户的联动规则之外的联动规则呈现给所述特定联动用户,并基于所述特定联动用户的指令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建立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通道,所述M个智能家居设备可被设置在一物理空间内,所述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环境状态,各个智能家居设备具有第一控制方式和第二控制方式,所述第一控制方式可以为接收用户操作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第二控制方式可以为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电子设备中可存储有针对不同用户设定的用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规则,所述控制装置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所述联动规则确定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第二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三连接通道获得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用于识别所述物理空间中所包括的用户;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通过所述用户标识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的数量;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通道发送给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所述控制参数执行所述控制命令。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同一个智能家居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可以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为至少两个,所述参数确定单元可包括:触发部件,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搜索部件,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仲裁部件,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仲裁方式;参数确定部件,用于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参数确定单元可包括:触发部件,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搜索部件,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匹配部件,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在所述物理空间存在的与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仲裁部件,用于当所述联动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各个联动用户的仲裁方式;参数确定部件,用于基于所述仲裁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参数确定单元可包括:触发部件,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搜索部件,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匹配部件,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一个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是否在所述物理空间中;参数确定部件,用于当所述联动用户不在所述物理空间时,从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参数确定部件可通过如下操作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优先级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基于与所述联动用户之中优先级最高的联动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平衡点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各个联动用户的加权值与其联动规则中的运行设置参数进行加权平均,基于加权平均后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询问特定联动用户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除了所述特定联动用户的联动规则之外的联动规则呈现给所述特定联动用户,并基于所述特定联动用户的指令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
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标识确定用户的数量、并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待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示意性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意性图示了图2的控制方法中的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的流程图;
图4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5是示意性图示了图4的控制装置中的参数确定单元的框图;
图6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控制装置60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利用椭圆示出了一物理空间,该物理空间例如可以是居住空间、办公空间、娱乐空间、车内空间等。在该物理空间中,存在一个或多个智能家居设备和用于控制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电子设备。该物理空间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使用。
图1中的用于控制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机、便携式计算机等,其具体类型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该电子设备可以建立与物理空间中的多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通道。例如,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将该电子设备有线连接到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特别是在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位置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无线保真(WiFi)技术无线地连接该电子设备和各个智能家居设备;该电子设备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而利用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连接。电子设备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方式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获取针对不同用户设定的用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规则。例如,可以将联动规则存储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或者可以将所述连接规则存储在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存储装置或云终端中。该联动规则是针对不同用户设定的用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规则。也就是说,每个联动规则是与用户、智能家居设备之间一一对应的。作为示例,假设用户A和用户这两个用户可能使用所述物理空间,所述物理空间中存在第一智能家居设备1和第二智能家居设备2,则与用户A对应的联动规则包括其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联动规则A1和其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联动规则A2,与用户B对应的联动规则包括其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联动规则B1和其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联动规则B2;类似地,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包括其与用户A相关的联动规则A1和其与用户B相关的联动规则B1,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包括其与用户A相关的联动规则A2和其与用户B相关的联动规则B2。
所述物理空间例如可以有M个智能家居设备,该M为自然数。所述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可以为智能门、温度计、空调器、音响系统、加湿器、热水器、饮水机、电灯、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遮阳窗帘等。智能家居设备的类型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环境状态。例如,空调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温度,加湿器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温度,遮阳窗帘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采光、温度等。传统地,每个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运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智能家居设备除了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运行之外,还可以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来运行。也就是说,每个智能家居设备可以具有第一控制方式和第二控制方式,所述第一控制方式为接收用户操作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第二控制方式为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而响应的控制方式。
在所述物理空间中,各个智能家居设备可能协同工作来将其中的环境状态调整为最舒适的程度,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居住空间为例,可以根据温度计的测量结果来决定是打开空调器还是取暖器,并决定该空调器或取暖器的设置参数;或者可以在安全门被打开而有人进入居室时,此时打开空调、音响系统等。因此,在所述联动规则中,与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可能包括两个甚或更多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操作、以及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设置参数。在实践中,可以根据需要在联动规则中设置各个用户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联动关系。所述联动规则可以由各个用户预先设置,也可以通过对各个用户针对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操作记录进行分析来自动地生成。
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1中的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标识确定用户的数量、并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待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200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200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建立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通道,M为自然数。所述M个智能家居设备被设置在一物理空间内。所述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环境状态。所述每个所述M个智能家居设备具有第一控制方式和第二控制方式,所述第一控制方式为接收用户操作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第二控制方式为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有针对不同用户设定的用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规则。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方法200可包括: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S210);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所述联动规则确定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S220);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三连接通道获得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用于识别所述物理空间中所包括的用户(S230);通过所述用户标识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的数量(S240);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S250);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通道发送给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所述控制参数执行所述控制命令(S260)。
所述步骤S210和S220用于确定要控制物理空间中的哪个或哪些智能家居设备。待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是基于物理空间中的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来获得的。作为示例,该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所述物理空间的智能门等。
在S210中,通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S210)。该第一连接通道可以是无线连接通道或有线连接通道。电子设备通过该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当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为智能门时,其状态信息可以是从关到开、并且有人进入的信息;当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为温度计时,其状态信息可以是温度计的当前温度信息,例如18℃;当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为湿度计时,其状态信息可以是湿度计的当前湿度信息,例如相对湿度50%(50RH%);当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为照度计时,其状态信息可以是照度计的当前光照信息,例如60勒克斯。
在S220中,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所述联动规则确定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典型地,联动规则可指明在物理空间的智能门被打开而有人进入时,打开该物理空间所中的电灯和空调器;此时,如果在S210中智能门将其打开并有人进入的信息传送给所述电子设备,则在S220中可以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为电灯和空调器。联动规则还可以指明在物理空间中的温度计处于20℃至26℃的范围之外时,打开该物理空间中的空调器;此时,如果在S210中电子设备获知温度计的温度为29℃,则在S220中可以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为空调器。此外,联动规则还可以指明在物理空间中的照度大于100勒克斯时打开遮光窗帘、在物理空间中的照度小于50勒克斯时打开电灯;此时,如果在S210中电子设备获知照度计的照度为50勒克斯,则在S220中可以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为电灯。
因此,利用上述的步骤S210和S220,可以确定物理空间中的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如上所述,该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S230中,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三连接通道获得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用于识别所述物理空间中所包括的用户。第三智能家居设备用于识别所述物理空间中所包括的用户。电子设备通过与该第三智能家居设备通信而能够识别哪个或哪些用户位于所述物理空间中。
例如,该第三智能家居设备可以为摄像头,其在用户进入所述物理空间中捕获用户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来确定用户标识。替换地,该第三智能家居设备还可以为物理空间中的智能门上的读卡器,其可以通过读卡器所读取的卡号来识别门卡的持有人,从而识别进入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的标识。所述门卡仅仅是示例。该第三智能家居设备可以通过用户所持有的用于标识其身份的任何票证来识别用户,所述票证例如可以是手环、火车票、飞机票等。
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同一个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如果联动规则是根据物理空间的智能门的状态信息判断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并且利用智能门上的读卡器来识别进入所述物理空间的用户,则该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可以为同一个智能家居设备,即智能门。此外,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例如,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温度计、照度计等,第三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摄像头、智能门。该第三智能家居设备的类型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S240中,通过所述用户标识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的数量。也就是说,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判断有多少用户位于所述物理空间。通常,用户与其用户标识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基于在S230中获得的用户标识来简便地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的数量。
在S250中,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可以基于用户的数量选择合适的方式来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当存在一个用户(例如用户A)时,可以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动规则中获取与该用户A对应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设置信息,并将该运行设置信息作为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如果电子设备中存储的关联规则中没有与该用户A的联动规则,可以将用户A针对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操作设置作为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也可以将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默认运行参数作为其控制参数。
当存在多个用户时,不同的用户可能期望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不同的参数运行,从而需要在多个用户之间进行仲裁,以使得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能被所述多个用户所接受。为了在不同的用户之间进行仲裁,需要设置仲裁基础。该仲裁基础例如可以是各个用户的优先级、平衡点、询问信息等。下面的表1示出了在各个仲裁基础下的仲裁方式。
表1
根据表1可以看出,当仲裁基础不同时,可以采取不同的规则来确定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也就是说,在S250中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可包括:当物理空间中的用户为两个或更多时,确定物理空间中的各个用户的仲裁方式;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如果物理空间中的用户具有不同的仲裁基础,可以预先设置不同仲裁基础下的仲裁方式。作为示例,可以为各个仲裁基础设置适用顺序。典型地,可以优先适用询问信息,再适用优先级,最后适用加权平衡点。例如,如果用户A的仲裁基础是优先级,用户B的仲裁基础是加权平衡点或没有仲裁基础,则将用户B设置为默认优先级,并且基于用户A和B的优先级进行仲裁;如果用户A的仲裁基础是加权平衡点,用户B没有仲裁基础,则将用户B设置为默认的加权平衡点,并且基于用户A和B的加权平衡点进行仲裁。
此外,如果物理空间中的用户具有不同的仲裁基础,则可以针对物理空间中的用户采取多于一种仲裁方式进行仲裁。例如,如果用户A和用户B的仲裁基础是优先级,用户C的仲裁基础是询问信息,则可以确定出用户A和用户B优先级较高的用户的运行设置信息,并向用户C询问将该运行设置信息是否可以;如果用户C确认该运行设置信息,则将该运行设置信息作为控制参数;如果用户C不接受该运行设置信息,则可以将默认的运行设置信息作为控制参数。在不同用户具有不同仲裁基础下的仲裁方式选择方式不够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以表1中的各个仲裁基础的上的仲裁方式为例,描述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优先级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基于与物理空间中的用户之中优先级最高的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平衡点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物理空间中的各个用户的加权值与其联动规则中的运行设置参数进行加权平均,基于加权平均后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询问特定用户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除了所述特定用户的联动规则之外的联动规则呈现给所述特定用户,并基于所述特定用户的指令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S260中,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通道发送给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所述控制参数执行所述控制命令。第二智能家居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道接收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命令,从而响应于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进行运行。由于该控制命令综合考虑了物理空间中的各个用户的控制权限和运行设置参数,所以该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参数能够为物理空间中的各个用户所接受,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面所述的图2中的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仅仅是示意性的。在实践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顺序。例如,可以在步骤S210和S220之前执行步骤S230和S240,或者可以同时地执行步骤S210-S220和步骤S230-S240。
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方法200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标识确定用户的数量、并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待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3是示意性图示了图2的控制方法中的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S250)的流程图。结合图3进行的描述将进一步加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
如图3所示,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可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S241);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S242);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仲裁方式(S243);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S244)。
在S220中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通常,所述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并不马上触发,而是在需要时才被触发,如步骤S241所述可以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触发相关信息来确定是否触发第二智能家居设备。这可以避免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不必要运行。该触发相关信息根据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不同而变化。该触发相关信息可以预先设置,也可以被包括在电子设备的联动规则中。例如,在根据智能门(即,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获知要控制空调器(即,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情况中,可以预先将触发相关信息设置为在物理空间中的温度在20℃至28℃的范围之外时打开空调器。显然,该触发相关信息可以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规则相同或不同。当触发相关信息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规则相同时,在S241中可以从电子设备存储的联动规则中获取该触发相关信息。该触发相关信息例如可存储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也可以存储在与该电子设备耦接的存储器件中。
然后,在S242中可以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和温度计的状态信息确定是否触发空调器。例如,在温度计的状态信息满足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的触发条件(例如,温度低于20℃或者高于28℃)时,确定要触发空调器。在确定要触发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由于在S230中已经获得了物理空间中的用户的标识,所以在S242中可以搜索物理空间中的用户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例如,搜索到了物理空间中的用户A和用户B的联动规则。
假设物理空间中的用户A的联动规则是将空调器设置为22℃,而物理空间中的用户B的联动规则是将空调器设置为26℃。由于具有两条联动规则,则在S243中需要获取用于各个用户的仲裁方式。各个用户的仲裁方式取决于各个用户的仲裁基础。该仲裁方式可以存储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或者与所述电子设备耦接的存储器件中。具体的仲裁方式可以是基于优先级、加权平衡点、和询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的仲裁,这可以参见上面结合表1的描述。
在S244中,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例如,在仲裁方式是基于优先级进行仲裁的情况中,如果用户A的优先级最高,则可以基于用户A的联动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即将空调器设置为22℃;如果用户B的优先级最高,则可以基于用户B的联动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即将空调器设置为26℃。在仲裁方式是基于加权平衡点进行仲裁的情况中,如果用户A是年轻人、并具有加权值0.3,用户B是老年人并具有加权值0.7,则各个用户的加权值与其运行设置参数进行加权平均算法是22℃×0.3+26℃×0.3=24.8℃,即加权平均结果为24.8℃,考虑到空调器的温度设置为整数,则将加权平均结果四舍五入而获得25℃的控制参数,即确定空调器的控制参数为25℃。在仲裁方式是基于用户A的询问信息进行的仲裁的情况中,可以将用户B的联动规则中的运行设置信息(例如,将空调器设置为26℃)呈现为用户A,如果用户A确认用户B的运行设置信息,则将控制器的温度设置为26℃;如果用户A拒绝用户B的运行设置信息,则可以将默认的运行设置信息作为空调器的控制参数,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方式确定空调器的控制参数。在用户更多的情况中可以进行类似地确定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步骤S242中搜索的联动规则是与物理空间中的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还可以采取其它的方式搜索联动规则。例如,先搜索与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然后确定在搜索到的联动规则中与物理空间中的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这将结合下面的步骤S245-S249进行描述。
在执行S241之后,如果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则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S245);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在所述物理空间存在的与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S246);当所述联动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各个联动用户的仲裁方式(S247);基于所述仲裁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S244)。此外,在执行S245之后,如果发现所搜索到的联动规则仅有一个两个,则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是否在所述物理空间中(S248);当所述联动用户不在所述物理空间时,从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S249)。
在S245中确定所有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而暂时先不考虑物理空间中的具体用户。此后,根据搜索到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的数量考虑物理空间中的具体用户。这在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较少的情况中能够提高控制效率。
当在S245中搜索到两个或更多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在S230中通过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在所述物理空间存在的与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这里,将物理空间中的具有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的用户称为联动用户。在物理空间中还可以存在没有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的其它用户。其它用户可能不关心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设置而没有其联动规则。因此,在设置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时,可以不考虑该其它用户的意见。
如果在在S246中确定物理空间中的联动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则需要在该至少两个联动用户之间进行仲裁,则与S243类似地执行S247而获取用于各个联动用户的仲裁方式。在获得各个联动用户的仲裁方式之后,执行上述的步骤S244,即基于所述仲裁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如果在S245中搜索到一个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时,则不需要进行多个用户之间的仲裁。即不需要步骤S247、S244这样的操作。此时,可以根据S245中搜索到的联动规则和在S230中通过第三智能家居设备确定的用户标识来判断确定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是否在所述物理空间中。
如果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在所述物理空间中,则基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确定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即可。在S249中,如果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没有位于所述物理空间中,则从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即根据用户的操作来控制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此时,还可以记录从用户接收到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并将其作为该用户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联动规则。
图4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装置400的框图。控制装置400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建立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通道,M为自然数。所述M个智能家居设备被设置在一物理空间内。所述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环境状态。所述每个所述M个智能家居设备具有第一控制方式和第二控制方式,所述第一控制方式为接收用户操作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第二控制方式为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有针对不同用户设定的用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规则。
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装置400可包括:第一通信单元410,用于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第一确定单元420,用于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所述联动规则确定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第二通信单元430,用于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三连接通道获得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用于识别所述物理空间中所包括的用户;第二确定单元440,用于确定通过所述用户标识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的数量;参数确定单元450,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控制单元460,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通道发送给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所述控制参数执行所述控制命令。
第一通信单元410和第一确定单元420协作来确定要控制物理空间中的哪个或哪些智能家居设备。待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是基于物理空间中的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来获得的。作为示例,该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所述物理空间的智能门等。
第一通信单元410通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该第一连接通道可以是无线连接通道或有线连接通道。当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为智能门时,第一通信单元410获得的状态信息可以是从关到开、并且有人进入的信息;当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为温度计时,第一通信单元410获得的状态信息可以是温度计的当前温度信息,例如18℃;当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为湿度计时,第一通信单元410获得的状态信息可以是湿度计的当前湿度信息,例如相对湿度50%(50RH%);当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为照度计时,第一通信单元410获得的状态信息可以是照度计的当前光照信息,例如60勒克斯。
第一确定单元420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所述联动规则确定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典型地,联动规则可指明在物理空间的智能门被打开而有人进入时,打开该物理空间所中的电灯和空调器;此时,如果第一通信单元410获得智能门将其打开并有人进入的状态信息,则第一确定单元420可以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为电灯和空调器。联动规则还可以指明在物理空间中的温度计处于20℃至26℃的范围之外时,打开该物理空间中的空调器;此时,如果第一通信单元410获知温度计的温度为29℃,则第一确定单元420可以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为空调器。此外,联动规则还可以指明在物理空间中的照度大于100勒克斯时打开遮光窗帘、在物理空间中的照度小于50勒克斯时打开电灯;此时,如果第一通信单元410获知照度计的照度为50勒克斯,则第一确定单元420可以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为电灯。该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物理空间中的第三智能家居设备用于识别所述物理空间中所包括的用户。第二通信单元430通过与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之间通信可获得物理空间中的用户的标识。例如,该第三智能家居设备可以为摄像头,其在用户进入所述物理空间中捕获用户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来确定用户标识。替换地,该第三智能家居设备还可以为物理空间中的智能门上的读卡器,其可以通过读卡器所读取的卡号来识别门卡的持有人,从而识别进入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的标识。所述门卡仅仅是示例。该第三智能家居设备可以通过用户所持有的用于标识其身份的任何票证来识别用户,所述票证例如可以是手环、火车票、飞机票等。
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同一个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如果联动规则是根据物理空间的智能门的状态信息判断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并且利用智能门上的读卡器来识别进入所述物理空间的用户,则该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可以为同一个智能家居设备,即智能门。此外,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例如,第一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温度计、照度计等,第三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摄像头、智能门。该第三智能家居设备的类型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第二确定单元440通过所述用户标识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的数量。也就是说,第二确定单元440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判断有多少用户位于所述物理空间。通常,用户与其用户标识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第二确定单元440可以基于第二通信单元430所获得的用户标识来简便地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的数量。
参数确定单元450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采取合适的方式来确定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当物理空间中存在一个用户(例如用户A)时,参数确定单元450可以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动规则中获取与该用户A对应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设置信息,并将该运行设置信息作为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如果电子设备中存储的关联规则中没有与该用户A的联动规则,可以将用户A针对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操作设置作为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也可以将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默认运行参数作为其控制参数。
当物理空间中存在多个用户时,不同的用户可能期望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不同的参数运行,从而需要在多个用户之间进行仲裁,以使得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能被所述多个用户所接受。为了在不同的用户之间进行仲裁,需要设置仲裁基础。该仲裁基础例如可以是各个用户的优先级、平衡点、询问信息等,具体可以参见上面的表1。当仲裁基础不同时,参数确定单元450可以采取不同的规则来确定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也就是说,参数确定单元450可通过如下操作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当物理空间中的用户为两个或更多时,确定物理空间中的各个用户的仲裁方式;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仲裁方式可以存储在控制装置400所应用于的电子设备中,或者与该控制装置400耦接的存储器件中。如果物理空间中的用户具有不同的仲裁基础,可以预先设置不同仲裁基础下的仲裁方式。作为示例,可以为各个仲裁基础设置适用顺序。典型地,可以优先适用询问信息,再适用优先级,最后适用加权平衡点。例如,如果用户A的仲裁基础是优先级,用户B的仲裁基础是加权平衡点或没有仲裁基础,则将用户B设置为默认优先级,并且基于用户A和B的优先级进行仲裁;如果用户A的仲裁基础是加权平衡点,用户B没有仲裁基础,则将用户B设置为默认的加权平衡点,并且基于用户A和B的加权平衡点进行仲裁。
此外,如果物理空间中的用户具有不同的仲裁基础,则可以针对物理空间中的用户采取多于一种仲裁方式进行仲裁。例如,如果用户A和用户B的仲裁基础是优先级,用户C的仲裁基础是询问信息,则可以确定出用户A和用户B优先级较高的用户的运行设置信息,并向用户C询问将该运行设置信息是否可以;如果用户C确认该运行设置信息,则将该运行设置信息作为控制参数;如果用户C不接受该运行设置信息,则可以将默认的运行设置信息作为控制参数。在不同用户具有不同仲裁基础下的仲裁方式选择方式不够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优先级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参数确定单元450可基于与物理空间中的用户之中优先级最高的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平衡点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参数确定单元450可将物理空间中的各个用户的加权值与其联动规则中的运行设置参数进行加权平均,基于加权平均后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询问特定用户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参数确定单元450可将除了所述特定用户的联动规则之外的联动规则呈现给所述特定用户,并基于所述特定用户的指令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图5是示意性图示了图4的控制装置中的参数确定单元450的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参数确定单元450可包括:触发部件451,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搜索部件452,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仲裁部件453,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仲裁方式;参数确定部件454,用于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触发部件45`、搜索部件452、仲裁部件453、和参数确定部件454分别对应于图3的步骤S241、S242、S243、S244,并且参见上面结合图3进行的描述。
搜索部件452还可以采取其它的方式搜索联动规则。例如,搜索部件452可以先搜索与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然后确定在搜索到的联动规则中与物理空间中的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
当根据触发部件451获得的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搜索部件452可以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参数确定单元450还可以包括匹配部件455。匹配部件455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在所述物理空间存在的与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然后,当所述联动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仲裁部件453获取用于各个联动用户的仲裁方式,参数确定部件454基于所述仲裁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此时,搜索部件452、匹配部件455、和仲裁部件453分别对应于图3的步骤S245、S246、和S247,并且参见上面结合图3进行的描述。
此外,如果搜索部件452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一个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则匹配部件455可以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是否在所述物理空间中。当所述联动用户不在所述物理空间时,参数确定部件430从所述物理控制中的用户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此时,搜索部件452、匹配部件455、和仲裁部件453分别对应于图3的步骤S245、S248、和S249,并且参见上面结合图3进行的描述。
控制单元460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通道发送给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所述控制参数执行所述控制命令。由于该控制命令综合考虑了物理空间中的各个用户的控制权限和运行设置参数,所以该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参数能够为物理空间中的各个用户所接受,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标识确定用户的数量、并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待控制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6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控制装置600的框图。该另一控制装置600可包括:存储器61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620,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以实现结合图2和图3描述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61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并向处理器62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61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行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
处理器6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由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10中,处理器620读取存储器610中的信息,以完成上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上面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控制装置之后,任何包括上述的控制装置的电子设备也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建立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通道,所述M个智能家居设备被设置在一物理空间内,所述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环境状态,各个智能家居设备具有第一控制方式和第二控制方式,所述第一控制方式为接收用户操作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第二控制方式为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有针对不同用户设定的用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规则,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所述联动规则确定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
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三连接通道获得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用于识别所述物理空间中所包括的用户;
通过所述用户标识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的数量;
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通道发送给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所述控制参数执行所述控制命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是同一个智能家居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为至少两个的情况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
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
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仲裁方式;
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
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
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在所述物理空间存在的与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
当所述联动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各个联动用户的仲裁方式;
基于所述仲裁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
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
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一个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是否在所述物理空间中;
当所述联动用户不在所述物理空间时,从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6.如权利要求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仲裁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包括:
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优先级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基于与所述联动用户之中优先级最高的联动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平衡点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各个联动用户的加权值与其联动规则中的运行设置参数进行加权平均,基于加权平均后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询问特定联动用户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除了所述特定联动用户的联动规则之外的联动规则呈现给所述特定联动用户,并基于所述特定联动用户的指令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7.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建立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通道,所述M个智能家居设备被设置在一物理空间内,所述每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能够改变所述物理空间的环境状态,各个智能家居设备具有第一控制方式和第二控制方式,所述第一控制方式为接收用户操作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第二控制方式为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而响应的控制方式,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有针对不同用户设定的用于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联动规则,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一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通道获得第一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和所述联动规则确定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待控制的第二智能家居设备;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与M个智能家居设备中的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三连接通道获得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标识用于识别所述物理空间中所包括的用户;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通过所述用户标识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的数量;
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数量确定待控制的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第二连接通道发送给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以所述控制参数执行所述控制命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智能家居设备与第一智能家居设备是同一个智能家居设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物理空间中所述用户为至少两个,所述参数确定单元包括:
触发部件,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
搜索部件,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与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
仲裁部件,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物理空间中的至少两个用户的仲裁方式;
参数确定部件,用于基于所述仲裁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参数确定单元包括:
触发部件,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
搜索部件,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
匹配部件,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在所述物理空间存在的与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
仲裁部件,用于当所述联动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用于各个联动用户的仲裁方式;
参数确定部件,用于基于所述仲裁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参数确定单元包括:
触发部件,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相关的触发相关信息;
搜索部件,当根据所述触发相关信息确定要触发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时,从所述联动规则中搜索与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联动规则;
匹配部件,当搜索到的联动规则的数量为一个时,根据所搜索的联动规则和第三智能家居设备所确定的用户标识确定与所搜索到的一个联动规则对应的联动用户是否在所述物理空间中;
参数确定部件,用于当所述联动用户不在所述物理空间时,从所述物理空间中的用户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12.如权利要求9和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参数确定部件通过如下操作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优先级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基于与所述联动用户之中优先级最高的联动用户对应的联动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平衡点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各个联动用户的加权值与其联动规则中的运行设置参数进行加权平均,基于加权平均后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在所述仲裁方式是基于询问特定联动用户进行仲裁的情况下,将除了所述特定联动用户的联动规则之外的联动规则呈现给所述特定联动用户,并基于所述特定联动用户的指令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参数。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69190.3A CN104614997B (zh) | 2014-12-12 | 2014-12-12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69190.3A CN104614997B (zh) | 2014-12-12 | 2014-12-12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14997A true CN104614997A (zh) | 2015-05-13 |
CN104614997B CN104614997B (zh) | 2017-12-29 |
Family
ID=53149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69190.3A Active CN104614997B (zh) | 2014-12-12 | 2014-12-12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14997B (zh) |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81015A (zh) * | 2015-05-29 | 2015-09-02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智能家居控制设备 |
CN104898634A (zh) * | 2015-06-30 | 2015-09-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4932277A (zh) * | 2015-05-29 | 2015-09-23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融入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 |
CN104950716A (zh) * | 2015-06-12 | 2015-09-3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022275A (zh) * | 2015-05-29 | 2015-11-04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家电联动控制系统 |
CN105045113A (zh) * | 2015-05-29 | 2015-11-11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云平台系统的智能家电联动控制系统 |
CN105099840A (zh) * | 2015-07-31 | 2015-11-25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家居场景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
CN105099931A (zh) * | 2015-05-20 | 2015-11-25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设备间互动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5425603A (zh) * | 2015-12-09 | 2016-03-2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019957A (zh) * | 2016-05-31 | 2016-10-12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终端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6444400A (zh) * | 2016-10-08 | 2017-02-22 | 华北理工大学 | 一种智能家居自适应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
CN106773763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重庆金鑫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联动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300859A (zh) * | 2017-08-19 | 2017-10-27 | 合肥智贤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性化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CN108303901A (zh) * | 2018-01-08 | 2018-07-20 | 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
CN108536033A (zh) * | 2018-06-29 | 2018-09-14 | 王莹莹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
CN109246842A (zh) * | 2018-09-25 | 2019-01-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
WO2019033317A1 (zh) * | 2017-08-16 | 2019-02-21 | 深圳市启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9668280A (zh) * | 2017-10-17 | 2019-04-2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 空调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1290284A (zh) * | 2018-12-06 | 2020-06-16 |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依据用户习惯管理设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1464404A (zh) * | 2020-03-31 | 2020-07-28 | 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系统 |
CN111766788A (zh) * | 2020-06-01 | 2020-10-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3864979A (zh) * | 2021-10-08 | 2021-12-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80078A (en) * | 1997-02-14 | 1999-11-09 |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 Process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automatic sensing and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devices |
CN101609588A (zh) * | 2008-06-16 | 2009-12-23 | 云南正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全自动无人值守别墅防入侵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
CN102299822A (zh) * | 2011-09-02 | 2011-12-28 | 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 数字家庭平台 |
CN102495617A (zh) * | 2011-12-29 | 2012-06-13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具备联动功能的智能家居空调系统 |
CN203054541U (zh) * | 2012-10-25 | 2013-07-10 | 浙江风向标科技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控制系统 |
CN103237382A (zh) * | 2013-04-07 | 2013-08-07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庭灯光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3345214A (zh) * | 2013-06-17 | 2013-10-09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中间件的智能家电联动控制方法 |
CN103595601A (zh) * | 2013-11-22 | 2014-02-19 | 深圳市高斯贝尔家居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物联网监控的家庭网关及物联网监控系统 |
-
2014
- 2014-12-12 CN CN201410769190.3A patent/CN1046149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80078A (en) * | 1997-02-14 | 1999-11-09 | Fisher-Rosemount Systems, Inc. | Process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automatic sensing and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devices |
CN101609588A (zh) * | 2008-06-16 | 2009-12-23 | 云南正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全自动无人值守别墅防入侵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
CN102299822A (zh) * | 2011-09-02 | 2011-12-28 | 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 数字家庭平台 |
CN102495617A (zh) * | 2011-12-29 | 2012-06-13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具备联动功能的智能家居空调系统 |
CN203054541U (zh) * | 2012-10-25 | 2013-07-10 | 浙江风向标科技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控制系统 |
CN103237382A (zh) * | 2013-04-07 | 2013-08-07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庭灯光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3345214A (zh) * | 2013-06-17 | 2013-10-09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中间件的智能家电联动控制方法 |
CN103595601A (zh) * | 2013-11-22 | 2014-02-19 | 深圳市高斯贝尔家居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物联网监控的家庭网关及物联网监控系统 |
Cited B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9931A (zh) * | 2015-05-20 | 2015-11-25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设备间互动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4881015A (zh) * | 2015-05-29 | 2015-09-02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智能家居控制设备 |
CN105022275A (zh) * | 2015-05-29 | 2015-11-04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家电联动控制系统 |
CN105045113A (zh) * | 2015-05-29 | 2015-11-11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云平台系统的智能家电联动控制系统 |
CN104932277A (zh) * | 2015-05-29 | 2015-09-23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融入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 |
CN104881015B (zh) * | 2015-05-29 | 2017-11-24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智能家居控制设备 |
CN104950716A (zh) * | 2015-06-12 | 2015-09-3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950716B (zh) * | 2015-06-12 | 2017-11-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898634B (zh) * | 2015-06-30 | 2018-08-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4898634A (zh) * | 2015-06-30 | 2015-09-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5099840A (zh) * | 2015-07-31 | 2015-11-25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家居场景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
CN105425603A (zh) * | 2015-12-09 | 2016-03-2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019957A (zh) * | 2016-05-31 | 2016-10-12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终端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6444400A (zh) * | 2016-10-08 | 2017-02-22 | 华北理工大学 | 一种智能家居自适应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
CN106773763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重庆金鑫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联动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19033317A1 (zh) * | 2017-08-16 | 2019-02-21 | 深圳市启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7300859A (zh) * | 2017-08-19 | 2017-10-27 | 合肥智贤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人性化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CN109668280A (zh) * | 2017-10-17 | 2019-04-2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 空调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8303901A (zh) * | 2018-01-08 | 2018-07-20 | 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
CN108536033A (zh) * | 2018-06-29 | 2018-09-14 | 王莹莹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
CN109246842A (zh) * | 2018-09-25 | 2019-01-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9246842B (zh) * | 2018-09-25 | 2020-1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1290284A (zh) * | 2018-12-06 | 2020-06-16 |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依据用户习惯管理设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1464404A (zh) * | 2020-03-31 | 2020-07-28 | 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系统 |
CN111766788A (zh) * | 2020-06-01 | 2020-10-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3864979A (zh) * | 2021-10-08 | 2021-12-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14997B (zh) | 2017-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14997A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10584892B2 (en) |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KR102393418B1 (ko) | 데이터 학습 서버 및 이의 학습 모델 생성 및 이용 방법 | |
CN109600285B (zh) | 一种智能家居中动态构建环境调节规则列表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709688B (zh) | 智能窗的安装模式和云学习 | |
CN105387563B (zh)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及远程服务器 | |
US988785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hanging group control mode by using user intervention information | |
US11255563B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air conditioner | |
US9996091B2 (en) | Comfort controller with user feedback | |
US20120298763A1 (en) | Distributed networked thermostat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7883536B (zh) | 空调设备的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终端 | |
JP6918215B2 (ja) |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機器制御方法 | |
US20140343698A1 (en) | 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ontrol system | |
JP2016070514A (ja) | 操作端末、および、制御方法 | |
CN111965991A (zh) | 智能控制开关的权限调节方法、装置、智能控制开关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8419439A (zh) | 家用设备学习方法、及服务器 | |
US11175058B2 (en) | Air cleaner and network system | |
EP3779618A1 (en) | Smart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nd smart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 |
CN112944624B (zh) |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和空调 | |
KR102049031B1 (ko) | 공기 조화기,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 |
EP3326435B1 (en) | Programmable switching system | |
KR20200102240A (ko) | 중앙 제어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
CN110546962B (zh) | 显示方法、程序以及显示系统 | |
WO2019186993A1 (ja) | 端末装置、機器制御システム、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20170321922A1 (en) | Ventilation control device, ventilation system, and progra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