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排气的烤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排气的烤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烤锅一般包括可提供加热的底座和底座上可盛放食物的锅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一的烘烤功能很难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状况,有些厂商作了些改进,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379075Y于2000年5月24日公开了一种电炒烤锅,特别是一种家用小型电炒烤锅,在电炉上安一只U型炒锅,炒锅内设有一把可旋转的转铲。这种电炒烤锅利用电炉提供的热量可方便的制作炒烤食品,其缺点是盖为固定安装结构,没有设置进气和排气结构,水蒸气多影响食物制作的外部硬内部软的效果,清洗不方便,而且整机复杂,功能单一,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烹饪效果好、自然进气和排气、易装拆、易清洁、适用范围广的一种能排气的烤炉,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能排气的烤炉,其主体包括: 加热内腔、下主体组件、食物容纳器组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内腔由盖与下主体组件组成;或者,所述加热内腔由食物容纳器组件与主体组成;
所述下主体组件用于加热食物容纳器内部的食物,下主体组件外壁上设置进气口,进气口将低温空气微吸入到食物容纳器内部,或上部,或者,下主体组件与盖组合成一个进气口,或间隙,进气口,或间隙将低温空气微吸入到食物容纳器内部、上部,由盖上设置的排气孔或排气管将水蒸气排出到盖外部空气中;
所述食物容纳器组件开口向上,食物容纳器用于盛装食物;
所述食物容纳器组件由食物容纳器、阻挡翻滚块组成,食物容纳器倾斜旋转运动时,阻挡翻滚块设置在食物容纳器内侧用于阻挡食物,推动食物一起转动,食物到达高位后向下翻转或移位多面加热,将食物表面的水分烤或煎出到加热内腔内部空间成水蒸气,由盖上设置的排气孔或排气管将水蒸气排出到盖外部空气中;
或者,食物容纳器组件由搅拌装置、食物容纳器、阻挡组成,搅拌装置设置在食物容纳器内用于搅拌食物,阻挡块设置在食物容纳器内侧用于阻挡食物与搅拌装置相互作用搅拌食物多面加热,将食物表面的水分烤或煎出到加热内腔内部空间成水蒸气,由盖上设置的排气孔或排气管将水蒸气排出到盖外部空气中;
所述盖与下主体组件组成一个加热内腔和一个排出水蒸气的气流自然循环排水蒸气的系统,通过进气口至排气孔或排气管组成一个由下至上,或由低温至高温,或由盖外围至盖中部,或由盖中部至盖外围的气流自然循环排水蒸气的系统排出水蒸气;
所述食物容纳器开口外围进气,食物容纳器开口上部出气,或者,盖上的排气孔或排气管出气,与食物容纳器开口形成一个倒喇叭形的低温与高温交换的气流自然循环排水蒸气的系统;
所述食物容纳器下部或侧部设置进气口;外部空气进入主体内部沿食物容纳器外壁由下至上流动进入到食物容纳器开口或内部;
所述加热内腔相对密封排气孔或排气管与主体外部贯通,排气孔或排气管设置主体的高位上,或者,次高位上,加热内腔通过下加热器加热,将食物内的水分加热带入到加热内腔内澎涨变为水蒸气,加速水蒸气沿排气管或排气孔排出多余的食物水分,加速食物被加热的速度;
所述盖的内壁至少将一部分热量隔离在加热内腔的内部不外泄,增加食物的热量,保持恒温、持续加热,食物恒温通过加热内腔外部主体上的温控器控制实现气流自然循环排水蒸气系统,能防止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流回或滴回食物容纳器内,至少防止一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流回或滴回食物容纳器内;
所述盖的排气管或排气孔的出气面积小于盖的内壁面积;或者主体上的排气管或排气孔与进气口进出口总面积小于盖的内壁面积;或者至少主体上的排气管或排气孔与进气口进出口总面积小于盖的内壁1/2面积;
所述排气孔与排气管可独立设置,或排气孔与排气管可组合设置,排气孔与排气管组合设置时,排气孔设置在排气管一侧,或排气管上端、下端或中部;
所述盖与主体之间间隙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或竖立设置;
进气口与出气口通道截面积大小一致,水蒸气停留在盖内壁面积小;进气面积大,出气口面积小时,水蒸气会长时间留在盖内壁面积大上;进气口面积小,出气口面积大时,水蒸气不停留在盖内壁上;
所述盖上部设置排气孔或排气管,排气孔有规律或无规律排列在盖上部或中部或外围;排气孔或排气管开口向上,或开口倾斜。
所述食物容纳器下部设置下加热器,下加热器将食物容纳器内的食物水分子加热渗出形成自然上升的水蒸气;盖上的排气孔或排气管致使盖内侧的水蒸气面积小于盖内壁的面积,至少盖内壁一部分面积保持无水珠凝结状态对食物进行烤或煎加热,实现食物表面硬化,内部保持食物的松软。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盖与下主体组件或食物容纳器之间;或者,进气口设置在下主体组件下部,或侧部;或者,进气口设置在食物容纳下部,或侧部;或者,进气口设置在盖的外缘;或者,进气口与排气孔或排气管混合设置在盖的外缘或外缘内侧。
所述主体的外壁上设置进气口,进气口低于排气孔或排气管设置,或者,进气口大致与排气孔或排气管等高设置,或者,盖与下主体之间组合成进气口,进气口为进气通道,或进气孔,或进气间隙。
所述盖与下主体盖合之间留有水平进气间隙,或下主体上设置进气通道或进气孔,或盖的低端设置进气口。
所述盖与下主体盖合之间为倾斜间隙,倾斜间隙低端为进气通道或进气孔,倾斜间隙高端形成排气孔或排气管。
所述盖与下主体盖合连接,或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盖与下主体盖合连接时,盖的周边与下主体或食物容纳器接触连接;盖与下主体转动连接时,盖与下主体一端设置转轴转动连接;盖与下主体固定连接时,食物容纳器由主体的侧部开口插入加热内腔内加热。
所述食物容纳器设置向上开口,侧部和底部密封设置;所述食物容纳器设置向上开口,侧部或底部设置进气或排气通孔。
所述食物容纳器开口的外侧、倾斜上方设置进气口;
微排出的水蒸气竖立上升的高度尺寸大于食物容纳器开口的直径或半径尺寸。
所述加热内腔内部通过进气通道,或进气口,或进气间隙微吸入相对干燥的低温空气,排气孔或排气管通过进气口与排气孔或排气管位置的高低落差、内外距离,将加热内腔内的高温水蒸汽气体微吸排出到空气中。
所述排气孔或排气管设置在盖上,所述排气孔或排气管下端与加热内腔贯通,排气孔或排气管的内壁底端与加热内腔贯通连接,排气孔或排气管的上端内壁与外部贯通。
所述排气孔或排气管位于食物容纳器开口的上方,或外侧位置。
所述进气通道上设置风扇,风扇将干燥低温的空气吹入到加热内腔内与水蒸气混合,同时将高温水蒸气沿排气孔或排气管排出到空气中;
所述排气孔或排气管上设置风扇,风扇将高温水蒸气沿排气孔或排气管吹出到空气中,所述排气孔或排气管上与风扇轴夹角或同心设置。
所述排气孔有规律或无规律设置在盖的外壁高位上。
所述排气管设置在盖的上部,排气管的出口高于盖的内壁,排气管的内壁下端连接盖内壁,排气管上端与外部贯通,形成一个烟囱,将加热内腔内的水蒸气微吸排出到空气中。
所述加热内腔内的水蒸气被微吸排出的排热速度小于主体内加热器的加热速度,保持加热内腔内的温度加热食物时能持续升温。
所述加热内腔由进气口进气与排气管或排气孔排气构成一个气流自然循环排水蒸气系统的加热系统结构,该加热系统结构通过下加热器加热,将食物内的水分加热带入到加热内腔内澎涨变为水蒸气。
所述盖顶部设置成斜面或锥面或弧面,盖外围低中部高或中部低外围高设置加速水蒸气沿排气管或排气孔排出多余食物水分,加速食物被加热的速度,气流自然循环排水蒸气系统,能防止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流回或滴回食物容纳器内,至少防止一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流回或滴回食物容纳器内。
所述排气管或排气孔排气通过一个加热内腔内的水蒸气澎涨自然循环排气加热系统结构实现。
所述下主体上的温控器的温度设置在190度—270度之间;温控器设置在下加热器一侧,位于烤锅胆或者加热器的下方或外侧或内侧。
所述排气管或排气孔排气时,水蒸气停留在盖内壁上的面积小于盖内壁的面积,或者可见水蒸气停留在盖内壁的面积不超过盖内壁面积的1/2,至少是食物加热时后段加热的时间中,可见水蒸气停留在盖内壁的面积不超过盖内壁的面积的2/3。
所述排气孔单一孔的透气面积至少2平方毫米;所述排气管的横切面透气面积至少25平方毫米。
所述盖上的排气管或排气孔至少一个设置,排气管或排气孔越多、越大排气越快,排气管或排气孔越少、越小排气越慢;排气管或排气孔排水蒸气降温的速度小于下加热器的加热速度,加热内腔内部的局部最低温度不低于120度;
所述加热内腔内部的局部最高温度不低于200度。
所述盖与下主体组件、食物容纳器分离式支撑连接;或者,盖与下主体组件、食物容纳器一侧设置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盖外围设置支撑柱或支撑边与下主体或锅体活动连接;所述盖外围支撑柱一侧与下主体或锅体开口之间留有间隙;支撑边上设置进气口;
所述盖为容量腔体设置,或者为板面设置。
所述食物容纳器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小于食物容纳器的直径尺寸,或者,食物容纳器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小于食物容纳器的半径尺寸;或者,食物容纳器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与食物容纳器的半径尺寸一致;或者,食物容纳器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与食物容纳器的直径尺寸一致;实现气流自然循环排水蒸气的系统通过进气口与排气孔或排气管组成一个由下至上,或由低温至高温,或由低位至高位,或由盖外围至中部,或由盖中部至外围的气流自然循环排水蒸气的系统排出水蒸气。
所述食物容纳器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至少小于食物容纳器的两倍直径尺寸;
所述食物容纳器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的直径,或半径尺寸时,能加速低温干燥空气进入加热内腔内部或食物容纳器内部、上部,快速将高温水蒸气排出,确保水蒸气停留在盖内壁上的面积小于盖内壁的面积,并能保持加热内腔内的温度加热食物时能持续升温。
所述盖内壁面与食物容纳器底部之间的高度尺寸小于,或大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的直径尺寸;或者,盖内壁面与食物容纳器底部之间的高度尺寸小于,或大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的半径尺寸;能加速加热内腔内部或食物容纳器内的食物加热并将高温水蒸气排出,确保水蒸气停留在盖内壁上的面积小于盖内壁的面积,并能保持加热内腔内的温度加热食物时能持续升温。
所述盖外围尺寸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或下主体的开口尺寸,确保水蒸气停留在盖内壁上的面积小于盖内壁的面积,并能保持加热内腔内的温度加热食物时能持续升温。
所述进气口水平设置时,进气口形成主要入口;进气口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大于10度;进气口的低端一部份为进气口,高端部位一部份为出气口;进气口倾斜角度小于10度时进气,间隙口高低起伏设置时,高端间隙出气,低端间隙为进气;间隙竖立设置时,间隙低端进气,间隙高端顶部出气。
所述搅拌装置条形或S形设置,中部低两端高或内侧高外端低,搅拌装置外端靠近食物容纳器侧壁位置设置内翻转挡片或挡块,挡片或挡块前后延伸,中部与搅拌装置条形或S形主杆连接过度。
所述挡片或挡块由上至下向食物容纳器中心倾斜,挡片或挡块前端低后部高,挡片或挡块前端与食物容纳器中心距离大于挡片或挡块后部与食物容纳器中心距离,挡片或挡块前端进料口宽,挡片或挡块后部出料口窄将食物推向食物容纳器中心部位倒流翻转;挡片或挡块后部向后延伸的长度至少是挡片或挡块前端向前延伸长度的1倍。
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食物容纳器内壁底部,与食物容纳器彼此相对360度运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食物容纳器内底壁中部360度转动;或者,所述食物容纳器带动搅拌装置在食物容纳器内壁底部同向转动,搅拌装置上的阻挡块静止设置食物容纳器内彼此相对360度运动搅拌食物,搅拌装置一端与主体内腔静止连接。
所述主体内的食物容纳器倾斜转动带动食物转动、翻转、移位、受热均匀同时释放水蒸气;所述食物容纳器侧部或底部设置阻拦块,推动食物一起转动,食物到达高位后向下翻转或移位。
所述搅拌装置搅拌食物加热或食物容纳器倾斜转动带动食物转动、翻转、移位驱使食物多面受热均匀并排除水蒸气,所述搅拌装置或食物容纳器与电机轴转动连接。
所述搅拌装置上的挡片或挡块后部向内收缩,挡片或挡块后部的内外两侧留有空间,挡片或挡块后部高位将食物两边内外分流均匀的翻转到食物容纳器的底部受热,驱使食物上下受热释放水蒸气,或者,挡片或挡块后部悬空设置,将挡片或挡块后部高位分流两边的内外食物下落到食物容纳器底部,挡片或挡块后部的下方翻转混合,驱使食物上下受热释放水蒸气。
所述排气管设置在盖上部或内侧或外侧,排气管的内壁下端与盖内壁套接或对接或顺滑连接,排气管将加热内腔内多余热量和加热食物容纳器内食物的水蒸气由下至上自然微吸入出主体外部,同时将相对干燥的冷空气由进气口或进气间隙吸入食物容纳器开口上部与加热内腔内的水蒸气混合,进入加热内腔内的冷空气自然下沉同时挤压水蒸气热流上升沿排气孔或排气管排出主体外部,或者,加热内腔内的水蒸气热流上升沿排气孔或排气管排出主体外部,同时带动进入加热内腔内的冷空气自然下沉与食物表面的热流水蒸气混合后变成热流水蒸气沿排气孔或排气管排出主体外部。
所述加热内腔内加速水蒸气热流上升沿盖内壁流动,一部分水蒸气由排气孔或排气管排出主体外部,另一部分水蒸气与冷空气混合后上升沿盖内壁流动由排气孔或排气管排出主体外部。
所述盖为平面设置时,盖外围与食物容纳器外围设置进气间隙,盖内围上布设满排气孔;
所述盖上设置可调节排气孔面积大小的拦板或小盖;
拦板或小盖旋转设置或上下移动设置;
拦板或小盖旋转设置时,拦板或小盖上设置通孔,拦板或小盖旋转时与盖的排气孔重合时排水蒸气,错位时关闭锅体内的蒸气外流;拦板或小盖与盖之间设置旋转位或轴。
所述拦板或小盖上下移动设置时,拦板或小盖通过上移动增加与盖排气孔之间的间隙,形成盖与锅体开口之间的冷热气流交换和流动,实现排水蒸气功能;
所述拦板或小盖上下移动通过弹簧、扣位实现。
所述盖上部设置柱子,柱子下部与盖通过筋位连接,筋位与排气孔并排连接,柱子中部活动连接拦板或小盖,柱子底部、盖上部与拦板或小盖之间设置弹簧或扣位控制拦板或小盖升降。
本发明的烤炉在前段工作时间时,盖上的水蒸气较多,随着加热内腔内的温度上升,气流自然循环排水蒸气系统排水速度加快、低温与高温交换活跃,中段工作时间时盖上的水蒸气明显减少,后端工作时间时盖上的水蒸气几乎没有一直到工作完毕。
本发明的食物容纳器的开口向上,开口贴近盖内壁防止食物抛出食物容纳器,使食物容纳器在烹饪过程中,不会抛出食物容纳器外,食物容纳器内还设置有阻挡件,对一部分食物进行翻转自动涂覆配料或油脂,使食物受热更均匀,在进风口与排气孔或排气管排出相互作用下,形成一个进出排气循环气流,盖内壁不会凝结水珠,至少主要的水蒸气部分不会凝结水珠,水珠不会回流到食物容纳器内部,能够获得外硬内软的烹饪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烹饪风味,达到用油少,给食物自动涂覆配料或油脂,油脂将食物表面弄湿效果佳,健康环保。
本发明在食物容纳器内还设置有用于搁置食物或者食物托盘的支架,满足烤面包、蛋糕类食物的烹饪需求。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食物受热均匀、烹饪效果好、易装拆、易清洁、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搅拌加热与排气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倾斜搅拌加热和排气实施例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本发明主体平放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盖与下主体的立体装配转动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发明搅拌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食物容纳器组件示意图。
图中:01为主体,1为下主体,1.2为进气口,1.4为排气管,1.41为排气管位,1.5为排气孔,2为盖,2.1为把手,3为烤锅胆,4.6为下加热器,8为电机,9为连接头,12为食物容纳器,13为按键,15为阻挡翻滚块,17为锁定装置,18为热流发生器,19为搅拌装置,19.1为挡片或挡块,20为加热内腔,A为搅拌装置中部,B为挡片或挡块前端,C为挡片或挡块后部,D为进料口,E为出料口,F为中心部,G为外分流,J为 食物内翻轨迹,H为搅拌装置移动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6,本一种能排气的烤炉,主体01包括下主体1、盖2和加热器4,下主体1设置有翻滚食物的食物容纳器12,食物通过食物容纳器12迫使食物移动、松散,食物容纳器12内部设置有带动食物的阻挡件15;食物被带到高位时惯性向前进方向滑行松散;或者,食物容纳器12内部设置搅拌装置19,搅拌装置19食物容纳器12中部旋转搅拌食物,迫使食物移动、松散翻滚,下主体1与盖2共同围成相对密封的腔体,下主体1与盖2之间设置进气口1.2,进气口1.2进入干燥低温的空气到加热内腔20,水蒸气自然沿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排出,排气管1.4设置成条形;排气管1.4设置在盖2上,设置在盖2上时,排气管1.4时将相对密封的腔体内的食物容纳器12内水蒸气微吸排出或抽出,或将食物容纳器12与烤锅胆3之间的多余的热量微吸排出或抽出,排气管1.4穿过排气管位1.41与盖组合而成。排气孔1.5设置在排气管1.4上部或下部,或者,所述排气管1.4上部设置网孔与外部贯通;
所述食物容纳器12下部设置下加热器4.6,下加热器4.6将食物容纳器12内的食物水分子加热渗出形成上升的水蒸气,水蒸气通过盖2内侧的的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排出到加热腔体外;致使盖2内侧的水蒸气面积小于盖2内壁的面积,至少盖2内壁一部分面积保持无水珠凝结状态对食物进行烘干加热或加热,实现食物表面硬化,内部保持食物的松软;
主体01的外壁上设置进气口1.2,进气口1.2低于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设置,或者,进气口1.2大致与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等高设置,或者,盖2与下主体之间组合成进气口1.2;进气口1.2与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组成由下至上、由低温至高温的气流循环系统排出水蒸气。进气口1.2为进气通道,或进气口1.2,或进气间隙1.2;
盖2与下主体盖合之间留有水平进气间隙1.2,或下主体上设置进气通道1.2或进气口1.2,或盖的低端设置进气口1.2;
所述盖2与下主体盖合之间为倾斜间隙1.2,倾斜间隙1.2低端为进气通道1.2或孔,倾斜间隙1.2高端形成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
所述食物容纳器12下部或侧部设置进气口1.2;外部空气进入主体01内部沿食物容纳器12外壁由下至上流动进入到食物容纳器12开口或内部;食物容纳器12开口的外侧、倾斜上方设置进气口1.2;
所述食物容纳器12开口外围进气,食物容纳器12开口上部出气,形成一个倒喇叭形的低温与高温交换的排气气流,排气气流竖立上升的高度尺寸大于食物容纳器12开口的直径或半径尺寸;加热内腔20内部通过进气通道1.2,或进气口1.2,或进气间隙1.2吸入相对干燥低温的空气,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通过进气口1.2与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位置的高低落差,将加热内腔20内的高温水蒸汽气体吸排出到空气中;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设置在盖2或隔热罩6.2上,所述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下端与加热内腔20贯通,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的内壁底端与加热内腔20贯通连接,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的上端内壁与外部贯通;
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位于食物容纳器12开口的上方,或外侧位置;
所述进气通道1.2上设置风扇,风扇将干燥低温的空气吹入到加热内腔20内与水蒸气混合,同时将高温水蒸气沿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排出到空气中;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上设置风扇,风扇将高温水蒸气沿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吹出到空气中。
排气孔1.5有规律或无规律设置在盖2的外壁高位上;排气管1.4设置在盖2的上部,排气管1.4的出口高于盖2的内壁,排气管1.4的内壁下端连接盖2内壁,排气管1.4上端与外部贯通,形成一个烟囱,将加热内腔20内的水蒸气微吸排出到空气中;
加热内腔20内的水蒸气被微吸排出的排热速度小于主体内加热器的加热速度,保持加热内腔20内的温度加热食物时能持续升温;加热内腔20由进气口1.2进气与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排气构成一个自然循环排气的加热系统结构,加热内腔20通过下加热器4.6加热,将食物内的水分加热带入到加热内腔20内澎涨变为水蒸气,加速水蒸气沿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排出多余食物水分,加速食物被加热的速度,防止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流回或滴回食物容纳器12内,至少防止一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流回或滴回食物容纳器12内;加热内腔20相对密封,只留有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与主体外部贯通,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设置主体的高位上,或者,次高位上,加热内腔20通过上、下加热器4.6加热,将食物内的水分加热带入到加热内腔20内澎涨变为水蒸气,加速水蒸气沿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排出多余的食物水分,加速食物被加热的速度;
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排气通过一个加热内腔20内的水蒸气澎涨自然循环排气加热系统结构实现。
盖2的内壁将大部分热量,至少是重要部份的热量隔离在加热内腔20的内部不外泄,增加食物的热量,保持恒温、持续加热,食物恒温通过加热内腔20外部主体上的温控器控制实现;
盖2上的温控器的温度设置在150度—230度之间;所述下主体上的温控器的温度设置在190度—270度之间;
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排气时,水蒸气停留在盖2内壁上的面积小于盖2内壁的面积,可见水蒸气停留在盖2内壁的面积不超过盖2内壁面积的1/2,至少是食物加热时后段加热的时间中,可见水蒸气停留在盖2内壁的面积不超过盖2内壁的面积的2/3;
盖2上的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的横切面积的总和小于盖2的内壁面积,或者,排气孔1.5单一孔的透气面积至少2平方毫米;所述排气管1.4的横切面透气面积至少25平方毫米;盖2上的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至少一个设置,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越多、越大排气越快,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越少、越小排气越慢;排气管1.4或排气孔1.5排水蒸气降温的速度小于加热器的加热速度,加热内腔20内部的局部最低温度不低于120度;
所述加热内腔20内部的局部最高温度不低于200度;盖2由外壳、把手、转动轴组成,所述排气孔1.5与排气管1.4可独立设置,或排气孔1.5与排气管1.4可组合设置,排气孔1.5与排气管1.4组合设置时,排气孔1.5设置在排气管1.4一侧,或排气管1.4上端、下端或中部;食物容纳器12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小于食物容纳器12的直径尺寸,或者,食物容纳器12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小于食物容纳器12的半径尺寸;或者,食物容纳器12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与食物容纳器12的半径尺寸一致;或者,食物容纳器12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与食物容纳器12的直径尺寸一致;食物容纳器12外围侧壁的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12的直径,或半径尺寸时,能加速低温干燥空气进入加热内腔20内部或食物容纳器12内部,快速将高温水蒸气排出,并能保持加热内腔20内的温度加热食物时能持续升温;盖底部与食物容纳器12底部之间的高度尺寸小于,或大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12的直径尺寸;或者,盖底部与食物容纳器12底部之间的高度尺寸小于,或大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12的半径尺寸;盖底部与食物容纳器12底部之间的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12的直径或半径尺寸,能加速加热内腔20内部或食物容纳器12内的食物加热并将高温水蒸气排出,并能保持加热内腔20内的温度加热食物时能持续升温;盖底部与下加热器4.6上部之间的高度尺寸小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12的直径或半径尺寸,能加速加热内腔20内部或食物容纳器12内的食物加热并将高温水蒸气排出,并能保持加热内腔20内的温度加热食物时能持续升温;盖底部与食物容纳器12底部距离越远,食物下部加热越慢;加热的食物体积越大,食物下部的水蒸气再次加热,或汽化越慢,水蒸气排出越慢;盖底部与食物容纳器12底部距离越近,食物下部加热的速度越快,水蒸气再次加热,或汽化的速度越快,水蒸气排出越快;
排气管1.4道下部同盖2内壁贯通,排气管1.4顶部与外部贯通;所述排气管1.4道设置在盖2上部向上凸起,盖2排气管1.4凸起穿过盖2主体与外部贯通,盖2排气管1.4设置在盖2的高端,高过盖2内壁形成管道;盖2中部拱起外围上的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的高度大于盖2的厚度或排气管1.4的高度等于盖2的厚度。
盖2与主体之间间隙1.2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或竖立设置,进气口1.2水平设置时,进气口1.2形成主要入口,进气口1.2倾斜设置,至少倾斜角度大于10度,进气口1.2的低端一部份为进气口1.2,高端部位一部份为出气口,进气口1.2倾斜角度小于10度为进气口1.2,间隙1.2口高低起伏设置时,高端间隙1.2出气,低端间隙1.2为进气;间隙1.2竖立设置时,间隙1.2低端进气,间隙1.2高端顶部出气。
进气口1.2与出气口通道截面积大小一致,水蒸气停留在盖2内壁面积小,进气面积大,出气口面积小时,水蒸气会长时间留在盖2内壁面积大上,进气口1.2面积小,出气口面积大时,水蒸气不停留在盖2内壁上;搅拌装置19设置在食物容纳器12内壁底部彼此相对360度运动;搅拌装置19设置在食物容纳器12内底壁中部360度转动;或者,所述食物容纳器12带动搅拌装置19在食物容纳器12内壁底部同向转动,搅拌装置19上的阻挡块静止设置食物容纳器12内彼此相对360度运动搅拌食物,搅拌装置19一端与主体内腔静止连接;主体内的食物容纳器12倾斜带动食物转动、翻转、移位、受热均匀;所述食物容纳器12侧部或底部设置阻拦块,推动食物一起转动,食物到达高位后向下翻转或移位;搅拌装置19搅拌食物加热或食物容纳器12倾斜带动食物转动、翻转、移位驱使食物多面受热均匀并排除水蒸气,盖2上部设置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排气孔1.5沿加热器的外围有规律或无规律排列在加热器上部或内侧或外侧;
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设置在盖外壳上;所述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开口向上,或开口倾斜向上;
排气管1.4设置在加热器上部或内侧或外侧,排气管1.4的内壁下端与盖2内壁套接或对接或顺滑连接,排气管1.4将加热器多余热量和加热食物容纳器12内食物的水蒸气由下至上自然微吸入出主体外部,同时将相对干燥的冷空气由进气口1.2或进气间隙1.2吸入食物容纳器12开口上部与加热内腔20内的水蒸气混合,进入加热内腔20内的冷空气自然下沉同时挤压水蒸气热流上升沿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排出主体外部,或者,加热内腔20内的水蒸气热流上升沿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排出主体外部,同时带动进入加热内腔20内的冷空气自然下沉与食物表面的热流水蒸气混合后变成热流水蒸气沿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排出主体外部;当冷空气的进入加速水蒸气热流上升沿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排出主体外部;加速水蒸气沿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内壁排出到大气中;加速加热内腔20内的水蒸气沿排气孔1.5或排气管1.4排出主体外部。
食物容纳器12的开口向上,开口设置有向内翻滚食物的内翻部,旋转时食物不会被抛至食物容纳器外,而向食物容纳器中心翻滚。食物容纳器12底部设置发热盘4.6,发热盘4.6传导加热。
食物容纳器12为倾斜式旋转;食物容纳器12的内侧底与开口之间为圆弧过渡;本实施例的内翻部为环状内翻盖,通过卡扣机构分体连接在食物容纳器12的开口上。同样,内翻部可采用与食物容纳器12一体成型的方式。两种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只是生产方式不一样,前者使消费者更便于清洁食物容纳器12,后者的食物容纳器12则更为美观。或者食物容纳器12开口大于或等于食物容纳器12底部,食物容纳器12为倾斜式旋转,食物容纳器中部设置有传动接口,食物容纳器12底部大致设置为平底,生产方便成本低,空间小使用率高。
食物容纳器12内侧底上还设置有阻挡件15,阻挡件可为截面呈楔形,或三角形,或圆弧形,或扇形,或梯形的凸块,阻挡件可有助于带动食物运行,加强食物向食物容纳器12旋转前进方向滑行松散运动。
食物容纳器12的食物容纳器边设有插槽,食物容纳器12内还设置有用于搁置食物或者食物托盘的支架。
下主体1内设置有电机8、烤锅胆3、发热盘4.6,电机8通过连接头9与食物容纳器12转动连接;电机8通过连接头9与搅拌装置19转动连接;下主体1的加热通道4.1中设置有从腔体进风的进风口4.3、抽风机6、和朝向食物容纳器12的出风孔4.2,加热器4设置在食物容纳器12的上部或下部或侧部;下主体1内还可以设置有转动环,转动环上设有三个以上的滚轮,滚轮压接在下主体1与烤锅胆3之间。
盖2与下主体1可分离式设置或转动设置,盖2上设置排气管1.4、把手2.1,盖2底部一侧把手2.1,盖2中部凸起,排气管1.4设置在盖2的外围或中部,设置在盖2的边沿外侧一端,把手2.1设置在盖2另一端,排气管位1.41,排气管1.4插入排气管位1.41,按键13、锁定装置17、扣位14、转轴、弹簧设置在下主体1上,通过锁定装置17锁定底座与下主体1,通过驱动按键13致使盖2与主体分离,盖2设置方便可拆除清洗。
盖2与下主体1之间设置有进气口1.2与加热腔体20连通,下主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与电机8连接。电路板控制电机8、下加热器4.6工作,实现电机8快速转动,或者慢速转动,或者间歇转动,或者双向转动,抽风机6可使风道内部空气循环,或者外部空气循环,或者内外部空气混合循环。
另外,电机8转动的参数为每分钟2-20转,食物随电机8转动的次数的增加而松散次数增加,食物容纳器12配合支架的使用,为了实现多功能烤食物,食物容纳器12内可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倾斜或水平带动食物转动、翻转、移位、受热均匀;所述食物容纳器侧部或底部设置阻拦块,搅拌装置与阻拦块相互作用力推动食物一起转动翻转或移位;食物容纳器下部设置发热件传导加热,本实施例可实现烧烤功能。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髓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的任何变动,都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