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3506B - 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63506B CN104563506B CN201410744468.1A CN201410744468A CN104563506B CN 104563506 B CN104563506 B CN 104563506B CN 201410744468 A CN201410744468 A CN 201410744468A CN 104563506 B CN104563506 B CN 1045635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pipe
- pipe sleeve
- prefabricated
- sleeve column
- concrete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6 shut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开挖基坑,浇筑钢筋砼基础;(2)平整地坪,安放各层预制砼梁;(3)插入钢管套柱,作好钢管套柱与基础的固接;(4)吊车就位,逐段拔升内层钢管套柱至其设计高度;(5)浇筑钢管套柱内的混凝土;(6)提升机就位,自上向下逐层等步距同步提升预制砼梁至各层的设计高度;(7)制作各层预制砼梁的柱帽;(8)吊装预制叠合板,将叠合板与预制砼梁搭接固定。较现有技术而言,采用该方法施工,钢管套柱、预制砼梁和叠合板可以实现快速提升组装,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推动建筑行业产业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形式存在多种多样,主要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等,其中框架结构较为常见。但是,由于目前框架结构多采用现浇形式,该施工形式所有工程工序均在现场制作加工,具有建筑用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人员高层作业周期长和工程造价高等不足。
在公告号为CN1121539C、公告日为2003年9月17日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的技术原理为:无粘结预应力双向密肋楼盖板柱结构逐层升板施工方法是用下一层楼板作为底模,制作上一层楼板,并随即提升到位的施工方法。应先平整地面,在地面上制作第一层楼板,达到提升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即提升到第一层高度,再在第一层楼板上制作第二层楼板并提升到第二层高度,如此类推。
上述施工方法的缺点在于:提升机所提升的为各层楼板,而且上层楼板的制作需要依赖于其下一层楼板的凝固,具有施工进度慢、施工周期长等缺点,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可以提高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现浇模板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筑用地,促进建筑产业化生产。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开挖基坑,浇筑钢筋砼基础;
(2)平整地坪,安放各层预制砼梁;
(3)插入钢管套柱,作好钢管套柱与基础的固接;
(4)吊车就位,逐段拔升内层钢管套柱至其设计高度;
(5)浇筑钢管套柱内的混凝土;
(6)提升机就位,自上向下逐层等步距同步提升预制砼梁至各层的设计高度;
(7)制作各层预制砼梁的钢结构柱帽;
(8)吊装各层叠合板;
(9)将叠合板与预制砼梁搭接固定;
(10)以预制叠合板为底模进行楼板的浇筑。
上述预制砼梁为预制预留柱孔连续梁,所述钢管套柱穿过各层预制砼梁上的预留柱孔。
上述叠合板为预制预应力叠合板。
上述钢管套柱提升过程中,上下相邻两节钢管套柱之间由定位销临时固定,相邻两节钢管套柱的搭接处对应设置有可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销孔。
上述预制砼梁固定在各段钢管套柱的两端之间,且预制砼梁的各提升点提升高低差小于10mm。
上述钢管套柱上在各层预制砼梁的底面标高处预埋有空心管,预制砼梁提升过程中,各提升点同步提升,提升就位后在空心管内插入定位销对预制砼梁进行临时固定。
上述钢管套柱的底端与基础采用埋入式柱脚连接方式。
上述预制砼梁通过柱帽与钢管套柱固定连接,所述柱帽包括与钢管套柱焊接的加劲肋及与加劲肋上端焊接的环形承台板,所述环形承台板的内侧面与钢管套柱焊接。
上述步骤(2)中,各层预制砼梁之间由垫板隔开。
上述柱帽的制作步骤为:
(1)四块钢板沿钢管套柱的外周呈十字交叉摆放;
(2)将四块钢板与钢管套柱焊接固定;
(3)在四块钢板顶面焊接一圈环形承台板;
(4)环形承台板7与钢管套柱1之间焊接固定。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该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中,钢管套柱、预制砼梁和叠合板可以完全实现工厂产业化生产,节约建筑用地,减少模板消耗,降低工程造价,极大的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且可以通过升柱升梁快速构建结构框架,然后吊装叠合板进行结构重组,能够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这种结构体系可广泛应用于五层以下的住宅楼、办公楼、商住楼、厂房、库房及车站等。此外,该方法的施工进度不依赖于楼板的施工,在该框架结构组装完成后进行叠合楼板的浇注,较现有技术而言,采用该框架结构进行叠合楼板浇注时,各层楼板的施工可同时进行,可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速度,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管套柱的提升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钢管套柱的临时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5为柱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钢管套柱与柱下基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管套柱,2-预制砼梁,3-柱帽,4-地坪,5-定位销,6-空心管,7-环形承台板,8-加劲肋,9-预留柱孔,10-基础,11-叠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一种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开挖基坑,浇筑钢筋砼基础10,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2)平整地坪4,安放各层预制砼梁2,各层预制砼梁2之间应由垫板隔开,且应精确定位安放,以保证钢管套柱1的插入;
(3)插入钢管套柱1,作好钢管套柱1与基础10的固接;
(4)吊车就位,逐段拔升内层钢管套柱1至其设计高度;
(5)浇筑钢管套柱1内的混凝土;
(6)提升机就位,自上向下逐层等步距同步提升预制砼梁2至各层的设计高度,由空心管6处插入定位销,临时固定各层预制砼梁2;
(7)制作各层预制砼梁2的钢结构柱帽3,牢固固定各层预制砼梁2;
(8)吊装各层预制叠合板11;
(9)将叠合板11与预制砼梁2搭接固定;
(10)以预制叠合板11为底模浇筑各层楼板。
上述步骤(2)和(3)中,预制砼梁2和钢管套柱1均为按设计要求,在工厂生产,其中,预制砼梁2为预制预留柱孔连续梁;钢管套柱1与基础10的连接为现场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优选钢管套柱1的底端与基础10采用埋入式柱脚连接方式。
上述步骤(4)中,在钢管套柱1提升过程中,上下相邻两节钢管套柱1之间由定位销5临时固定,待钢管套柱1内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实现永久固定。相邻两节钢管套柱1的搭接处对应设置有可与定位销5配合的定位销孔,即在各段钢管套柱1搭接处(上下两端)预留定位销孔,优选四个定位销孔,且四个定位销孔沿钢管套柱1的外圆周面呈“十”字交叉的均匀布置方式,以便各段钢管柱1之间的临时固定。
上述步骤(5)中混凝土的浇筑,采取提升一段浇筑一段的作业方式,以保证浇筑质量。
上述步骤(6)中,钢管套柱1上在各层预制砼梁2的底面标高处预埋有呈“十”字交叉布置的空心管6,预制砼梁2提升过程中,各提升点同步提升,预制砼梁2的各提升点之间的提升高低差小于10mm。预制砼梁2提升就位后,在空心管6内插入定位销对预制砼梁2进行临时固定。所述钢管套柱1穿过各层预制砼梁2上的预留柱孔9,优选采用将预制砼梁2固定在各段钢管套柱1的两个搭接端之间。
上述步骤(7)中,预制砼梁2通过柱帽3与钢管套柱1固定连接,所述柱帽3包括与钢管套柱1焊接的加劲肋8及与加劲肋8上端焊接的环形承台板7,所述环形承台板7的内侧面与钢管套柱1焊接。下面以柱帽3采用四块加劲肋8为例说明柱帽3的制作步骤,加劲肋8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四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选择,所述柱帽3的制作步骤为:
(1)四块钢板沿钢管套柱1的外周呈十字交叉摆放;
(2)将四块钢板与钢管套柱1焊接固定,完成加劲肋8的制作;
(3)在四块钢板顶面焊接一圈环形承台板7;
(4)环形承台板7与钢管套柱1之间焊接固定。
上述步骤(8)中,叠合板11为预制预应力叠合板。
上述步骤(10)中楼板浇筑制作的步骤:a、以吊装的叠合板11为底模;b、进行板、梁钢筋的搭接绑扎;c、布设管线;d、浇筑混凝土。
上述步骤(5)和(10)中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
采用该框架结构,预制砼梁2、钢管套柱1和叠合板11均可在工厂批量预制,而无需在施工现场现浇,可以实现工厂产业化生产,节约模板消耗,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筑用地,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且该框架结构组装便捷,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楼板的制作,以预制叠合板11为底模,可大大降低模板费用,可免去全部支撑系统,将模板工作量减少到最低限。
预制砼梁2的提升可实现电脑程序控制等步距同步提升,比如当某提升点比其他提升点先升到30mm,该点停止提升,待其他提升点都升到30mm时,再同时开始下一个30mm的提升,控制各提升点高低差小于10mm。
该施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五层以下的住宅楼、办公楼、商住楼、厂房、库房及车站等的施工。
本发明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
(1)开挖基坑,浇筑钢筋砼基础;
(2)平整地坪,安放各层预制砼梁;
(3)插入钢管套柱,作好钢管套柱与基础的固接;
(4)吊车就位,逐段拔升内层钢管套柱至其设计高度;
(5)浇筑钢管套柱内的混凝土;
(6)提升机就位,自上向下逐层等步距同步提升预制砼梁至各层的设计高度;
(7)制作各层预制砼梁的柱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7)完成后,再进行如下步骤:(8)吊装各层叠合板;(9)将叠合板与预制砼梁搭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制砼梁为预制预留柱孔连续梁,所述钢管套柱穿过各层预制砼梁上的预留柱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叠合板为预制预应力叠合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钢管套柱提升过程中,上下相邻两节钢管套柱之间由定位销临时固定,相邻两节钢管套柱的搭接处对应设置有可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销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制砼梁固定在各段钢管套柱的两端之间,且预制砼梁的各提升点提升高低差小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钢管套柱上在各层预制砼梁的底面标高处预埋有空心管,预制砼梁提升过程中,各提升点同步提升,提升就位后在空心管内插入定位销对预制砼梁进行临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钢管套柱的底端与基础采用埋入式柱脚连接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制砼梁通过柱帽与钢管套柱固定连接,所述柱帽包括与钢管套柱焊接的加劲肋及与加劲肋上端焊接的环形承台板,所述环形承台板的内侧面与钢管套柱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各层预制砼梁之间由垫板隔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44468.1A CN104563506B (zh) | 2014-12-09 | 2014-12-09 | 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44468.1A CN104563506B (zh) | 2014-12-09 | 2014-12-09 | 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63506A CN104563506A (zh) | 2015-04-29 |
CN104563506B true CN104563506B (zh) | 2016-07-27 |
Family
ID=53080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44468.1A Active CN104563506B (zh) | 2014-12-09 | 2014-12-09 | 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6350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59325B2 (ja) * | 1993-04-20 | 1999-10-06 |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 鉄骨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躯体の構築方法 |
JP2006188842A (ja) * | 2005-01-04 | 2006-07-20 | Maeda Corp | 建物躯体の構築方法 |
CN201367644Y (zh) * | 2009-03-10 | 2009-12-23 | 大庆石油学院 | 钢管混凝土柱预应力钢梁框架 |
CN103741792B (zh) * | 2014-01-02 | 2015-10-28 | 王睿敏 | 整体装配式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CN103982041A (zh) * | 2014-05-07 | 2014-08-13 | 杜景云 | 框架结构体系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配式房屋建造方法 |
CN104005475B (zh) * | 2014-06-16 | 2016-08-24 | 王睿敏 | 易于安装的空心柱装配式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
2014
- 2014-12-09 CN CN201410744468.1A patent/CN10456350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63506A (zh) | 2015-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49360A (zh) | 一种整体装配式建筑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201738443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双叠合梁 | |
CN104895230A (zh) | 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的后浇带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452350B (zh) | 装配式电子厂房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502714B (zh) | 一种装配式竖井筒体结构及设计施工方法 | |
CN109667376A (zh) | 适用于钢结构h型钢梁的新型叠合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712086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空心叠合楼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5024719U (zh) | 桩基础与地下连续墙一体化的逆作法施工竖向支撑体系 | |
CN204282824U (zh) | 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 | |
CN104047381B (zh) | 装配整体式少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
CN203716289U (zh) | 整体装配式框架体系 | |
CN105569264A (zh) | 双面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958259B (zh) | 一种混凝土塔柱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769200U (zh) | 先穿式后张法竖向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柱结构 | |
CN203603542U (zh) | 装配式电子厂房 | |
CN207110035U (zh) | 基于钢板连通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
CN104563506B (zh) | 预制升柱升梁组合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203394027U (zh) | 半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施工体系 | |
CN104005475A (zh) | 易于安装的空心柱装配式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7100322A (zh) | 后张法竖向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柱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4060757B (zh) | 预制混凝土框撑剪力墙墙板 | |
CN207027858U (zh) | 一种适用不同长度和截面形状的后张法预制梁台座 | |
CN105756323A (zh) | 基于民用建筑厨卫间的下沉式吊模模具的施工方法 | |
CN206769198U (zh) | 分离组合式钢筋混凝土预制块锚固端支撑结构 | |
CN202689278U (zh) | 叠合空心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