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033A - 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2033A
CN104512033A CN201410478719.6A CN201410478719A CN104512033A CN 104512033 A CN104512033 A CN 104512033A CN 201410478719 A CN201410478719 A CN 201410478719A CN 104512033 A CN104512033 A CN 1045120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emperature
speed roller
high speed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87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崎俊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12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0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parallel with the direction of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利用上游侧的低速辊对(21)与下游侧的高速辊对(22)的辊周速差,将膜(15)沿搬送方向延伸。在将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设为T,与高速辊(22a)的表面接触的膜(15)的表面温度设为t时,使用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将两者的温差|T-t|设为小于或等于10℃。更优选设为t=T。因温差减小,从而得以抑制膜(15)与高速辊(22a)接触时的冷却或加热。膜(15)的收缩或膨胀减小,从而消除由收缩或膨胀引起的延伸不均。

Description

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一对辊的周速差而将膜沿搬送方向延伸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热塑性树脂膜的制造大致分为溶液制膜法与熔融制膜法。溶液制膜法中,将热塑性树脂溶解于溶剂中所得的浓液(dope)从模具流延到例如为冷却圆筒或干燥带的支撑体上后,剥离而形成膜。而且,熔融制膜法在利用挤出机将热塑性树脂熔融后,从模具挤出至例如为冷却圆筒的支撑体上后,剥离而形成膜。
由所述方法制膜的热塑性膜,例如酰化纤维素膜,其通常在纵向(搬送方向)、横向(宽度方向)上延伸,由此可体现面内延迟(retardation)(Re),厚度方向的延迟(Rth)。由此,在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相位差膜时,可实现视角放大。
在将热塑性膜沿纵向延伸的情况下,例如利用多根预热辊将热塑性膜预热后,利用在搬送方向上分开配置的一对延伸辊的周速差而在纵向上进行延伸加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延伸加工中,利用预热辊或延伸辊等,对膜进行加热并进行纵延伸。而且,纵延伸后利用冷却辊进行冷却,并送往下一工序。这样,在使各辊与膜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加热或冷却,因而会在膜宽方向上产生皱褶,或因该皱褶而产生擦伤。
例如,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膜与多根预热辊接触,而在膜表面产生擦伤或产生皱褶,根据膜与各辊接触前后的温度变化,使多根预热辊与上游侧的延伸辊的周速度,随着朝向下游而依次增速,对各预热辊间赋予适度的张力而抑制擦伤或皱褶的产生。而且,专利文献2中,在纵延伸时,将低速侧延伸辊与膜的接触时间设为大于或等于0.5秒且小于或等于2.5秒,且将低速侧延伸辊的表面温度设为大于或等于Tg-6℃且小于或等于Tg+6℃,从而在纵延伸时抑制剥离不均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13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2456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且说,最近的液晶显示装置被要求轻量、薄型、高品质,对所使用的膜也要求例如大于或等于20μm且小于或等于60μm左右的薄且高品质的膜。在将此种薄型膜纵延伸而制造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这样的利用预热辊进行预热的方法、或如专利文献2这样的通过调整低速侧延伸辊的表面温度或膜接触时间,而抑制剥离不均的方法中存在极限,有时会在膜表面产生整体性的凹陷、或产生擦伤、或产生皱褶,从而要求加以改善。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对膜的薄膜化且膜上不会产生擦伤或皱褶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解决问题的手段]
对伴随薄膜化的凹陷、擦伤或皱褶的产生原因进行了锐意研究后获得如下发现。在纵延伸时,因膜与经加热的低速侧延伸辊接触而加热膜,然后,利用低速侧延伸辊与高速侧延伸辊的速度差,将膜纵延伸。与低速侧延伸辊接触而得到加热的膜在延伸辊间移行,并与下一高速侧延伸辊接触。此时,如果与高速侧延伸辊接触的膜和高速侧延伸辊之间存在温差,则以该温差量将膜接触冷却或加热。利用该冷却或加热而膜的收缩或膨胀与延伸同时产生,由此产生延伸不均。因该延伸不均,而整个膜的平面性劣化,从而出现凹凸。如果使此种膜与延伸辊接触而进行搬送,则获得如下发现:除在膜的整个面上产生凹陷外,膜局部受到强烈摩擦,而在膜上产生擦伤或皱褶。
基于所述发现,在本发明中,搬送包含带状的热塑性树脂的膜,利用配置于膜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低速辊及配置于下游侧的高速辊的周速差,将膜纵延伸而制造延伸膜。将高速辊的表面温度设为T,与高速辊接触的膜的温度(即,膜与高速辊接触部位的膜的表面温度)设为t时,将两者的温差|T-t|控制为小于或等于10℃。
优选以与高速辊接触的膜温度t成为高速辊的表面温度T的方式,对低速辊及高速辊间的膜的温度进行控制。低速辊及高速辊间的膜的温度控制中,使用配置于与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或送风喷嘴、温调辊、覆盖低速辊及高速辊间的膜的加热腔室等。
优选在将膜的玻璃转变温度设为Tg时,利用低速辊,将膜加热至大于或等于Tg-20℃且小于或等于Tg+20℃的延伸温度Te,利用高速辊,将膜冷却至大于或等于Tg-100℃且小于或等于Tg-5℃。
优选在膜的纵延伸前将膜预热至大于或等于Tg-40℃且小于或等于Tg-5℃,在膜的纵延伸后利用与膜接触的冷却辊将膜冷却。而且,优选为将低速辊与高速辊之间的膜搬送方向长度除以延伸前的膜宽所得的纵延伸长宽比为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3.0。
本发明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搬送包含带状的热塑性树脂的膜,利用配置于膜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低速辊及配置于下游侧的高速辊的周速差,将膜纵延伸而制造延伸膜。所述延伸膜的制造设备包括温度控制部,该温度控制部在将高速辊的表面温度设为T,与高速辊接触的膜的温度设为t时,将两者的温差|T-t|控制为小于或等于10℃。温度控制部更优选以与高速辊接触的膜温度t成为高速辊的表面温度T的方式,对低速辊及高速辊间的膜的温度进行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高速辊和与该高速辊接触的膜的温差变小,可进行无凹陷或擦伤、皱褶等膜面状故障的纵延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的一例的概要的侧面图。
图2是表示纵延伸部的一例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使用了送风喷嘴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延伸部的一例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使用了温调辊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延伸部的一例的侧面图。
图5是表示使用了加热腔室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延伸部的一例的侧面图。
图6是表示在纵延伸部的下游具有纵切机(slitter)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侧面图。
[符号的说明]
9:前工序装置
10:延伸膜的制造设备
11:预热部
12:纵延伸部
13:冷却部
14:后续工序装置
15:膜
16:预热辊对
16a、17、18:预热辊
16b、21b、22b:夹持辊
21:低速辊对
21a:低速辊
22:高速辊对
22a:高速辊
23: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
23a:近红外线加热器
23b:反射器
24、51、55、59:温度调节器(温调器)
24a、51a、55a、59a:温度传感器
25、26:冷却辊
27、28:搬送辊
50:送风喷嘴
52、58:送风机
53、54:温调辊
56、57:加热腔室
56a、57a:迷宫式密封件
61:纵切机
61a、61b:辊刀
62:旋转刀具
Ls: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10包括预热部11、纵延伸部12、及冷却部13。在延伸膜的制造设备10上,入口侧连接着前工序装置9,出口侧连接着后续工序装置14。作为前工序装置9,有未图示的制膜设备、膜送出装置等。作为制膜设备,可使用周知的溶液制膜设备、熔融制膜设备等。膜送出装置与从制膜设备直接送出膜15的情况不同,是在制膜后从卷绕成卷状的卷膜中抽出膜15,并供给膜15。作为后续工序装置14,有在纵延伸后进行横延伸时所使用的布铗拉幅机(clip stenter)或膜卷绕装置等。在继纵延伸后并未连续进行横延伸的情况下,省略布铗拉幅机,而利用膜卷绕装置将膜15卷绕成卷状。
只要所延伸的膜15为热塑性树脂膜即可,例如为适合用于相位差膜等光学膜的酰化纤维素或降冰片烯系树脂、丙烯酸制、聚碳酸酯制等。
预热部11具备预热辊对16、第一预热辊17、及第二预热辊18。预热辊对16具有入口预热辊16a与夹持辊16b,将膜15夹持而搬送。膜15交叉悬挂在入口预热辊16a、第一预热辊17、第二预热辊18上而被移送。由此,膜15与各预热辊16a、17、18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效率佳地进行预热。
预热温度需要设为比可延伸的温度低的温度。因此,在将膜15的玻璃转变温度设为Tg时,将膜15预热至大于或等于Tg-40℃且小于或等于Tg-5℃,并将膜15送至纵延伸部12。具体来说,利用入口预热辊16a将膜15预热至大于或等于Tg-60℃且小于或等于Tg-35℃,利用第一预热辊17将膜15进一步预热至大于或等于Tg-50℃且小于或等于Tg-25℃,利用第二预热辊18将膜15进一步预热至大于或等于Tg-40℃且小于或等于Tg-5℃。
经预热部11而预热至固定温度的膜15被送至纵延伸部12。纵延伸部12具备低速辊对21、及高速辊对22。低速辊对21具有低速辊21a与夹持辊21b。高速辊对22具有高速辊22a与夹持辊22b。
低速辊21a、高速辊22a中,从温调介质循环部个别地供给温调介质,例如水或油、水蒸气等。利用该温调介质的循环供给,将各辊21a、辊22a设定为所需的表面温度。例如,低速辊21a为大于或等于Tg-20℃且小于或等于Tg+20℃,高速辊22a为大于或等于Tg-100℃且小于或等于Tg-5℃。通过设定为此种温度范围,可对大于或等于20μm且小于或等于100μm的薄膜15进行均匀的纵延伸,且优选对大于或等于20μm且小于或等于60μm的薄膜15进行均匀的纵延伸,尤其优选对大于或等于20μm且小于或等于40μm的薄膜15进行均匀的纵延伸。
如图2所示,从低速辊对21送出的膜15在被搬送至高速辊对22为止的期间内,因室温等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会降低。因此,在膜15与高速辊22a接触时,两者之间产生温差。在因该温差而高速辊22a的温度比膜15的温度低的情况下,与高速辊22a接触的膜15被接触冷却。由此,膜15的收缩与延伸同时地产生,从而产生延伸不均。为了消除该温差,靠近低速辊21a与高速辊22a之间的膜15而配置着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另外,如果根据制造环境,且因温差使得高速辊22a的温度比膜15的温度高,则与高速辊22a接触的膜15利用接触而受到加热从而在延伸的同时产生膨胀。该情况下,如后续说明那样,使用送风喷嘴50(参照图3)、温调辊53、温调辊54(参照图4)、加热腔室56、加热腔室57(参照图5)等,将膜15冷却。
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具有直管状的近红外线加热器23a与反射器23b。反射器23b收容近红外线加热器23a,使来自该近红外线加热器23a的近红外光在膜15上沿宽度方向聚集为线状。本实施方式中,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相对于膜15而配置于上侧,但该配置位置也可为膜15的下侧,还可相对于膜15配置于上下两侧。该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配置于膜15的宽度方向上,从而在膜15的宽度方向上呈线状地对膜15进行均匀加热。
在高速辊22a的附近配置着温度传感器24a。温度传感器24a对膜15的温度进行测定。温度传感器24a的输出被送至温度调节器(温调器)24。温调器24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24a的膜15的温度信息,对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的例如驱动电流进行控制,并对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的发热量进行调节,且以膜15的温度t成为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的方式进行控制。所谓膜15的温度t成为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是指例如膜15的温度t与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的温差为±1℃以内。另外,即将与高速辊22a接触前的膜温度t除了取决于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外,还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温度、膜15的搬送速度、膜15的导热率、比热、比重、膜厚等各物性。在温调器24的温度调节中,优选考虑所述各物性来进行温度调整。而且,也可代替使用温度传感器24a测定膜温度t,而根据所述各物性对膜温度t进行预测,并根据该预测值以膜15的温度t成为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的方式进行控制。由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温度传感器24a、温调器24,来构成温度控制部。
如图1所示,延伸后的膜15被搬送至冷却部13并受到冷却。从温调介质循环部个别地对各冷却辊25、冷却辊26供给温调介质,各辊25、辊26设定为所需的表面温度。例如,第一冷却辊25为小于或等于Tg-40℃,第二冷却辊26为小于或等于Tg-50℃。冷却后的膜15利用搬送辊27、搬送辊28而被送至后续工序装置14。
各辊16a、辊17、辊18、辊21a、辊22a、辊25、辊26上,虽省略图示,但连接着电动机,能够以所需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纵延伸部12中,利用低速辊21a与高速辊22a的周速差,膜15沿搬送方向拉长而得到纵延伸。低速辊21a与高速辊22a的周速差根据延伸倍率而适当变更,优选在例如大于或等于2m/min、且小于或等于100m/min的范围内进行设定。
在进行纵延伸时,纵延伸倍率优选为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3.0的范围。在纵延伸倍率为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3.0的范围时,可良好地抑制厚度不均的产生,所体现的延迟的分布不均也得到抑制。
而且,将低速辊21a与高速辊22a间的膜15的长度Ls除以延伸前的膜15的宽度W1所得的纵延伸长宽比(Ls/W1)优选为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3.0。该纵延伸长宽比越小,则宽度收缩的缩幅越小,从而在膜宽方向的膜厚分布中,中央部的均匀膜厚部的比例增大。由此,可减小由后续说明的纵切机61切除的膜两侧缘部的宽度,并以该减小量来扩大成为产品的中央部,从而可抑制产品损失。为了减小纵延伸长宽比,优选将膜15交叉悬挂在低速辊21a与高速辊22a上。利用该交叉悬挂,作为纵延伸跨距的Ls减小,结果可减小纵延伸长宽比(Ls/W1)。
利用预热部11将膜15预热至大于或等于Te-40℃,由此由纵延伸部12的低速辊21a对膜15加热时的温度上升量不会过大,从而可抑制在低速辊21a上产生波纹状的皱褶。而且,利用预热部11将膜15预热至小于或等于Tg-5℃,由此在预热部11内膜15并未延伸,从而可利用纵延伸部12均匀地延伸。
经纵延伸部12纵延伸的膜15利用后续工序装置14的例如膜卷绕机而卷绕成膜卷。
接下来,也可代替使用图2所示的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对膜15的加热,而如图3所示,使用送风喷嘴50对膜15吹送加热风,并控制膜15的温度。送风喷嘴50配置于与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该情况下,由温度传感器51a获得即将与高速辊22a接触前的膜15的温度信息,根据该温度信息并利用温调器51对来自送风机52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
而且,如图4所示,也可通过使温调介质在内部循环的温调辊53、温调辊54与膜15接触而设置,来控制膜15的温度。温调辊53、温调辊54配置于与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一个与膜15的上表面接触,另一个与膜15的下表面接触。该情况下,也由温度传感器55a获得即将与高速辊22a接触前的膜15的温度信息,根据该温度信息并利用温调器55来控制温调辊53、温调辊54的温度,且以即将接触前的膜15的温度t成为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的方式来调节温度。另外,也可代替温调介质的循环,而使用内置了加热器的温调辊。
进而,如图5所示,也可使用加热腔室56、加热腔室57、送风机58、温调器59,对低速辊对21与高速辊对22间的膜15的温度进行控制。上侧的加热腔室56在下端具有迷宫式密封件(labyrinth seals)56a,覆盖各辊对21、22间的膜15的上侧。迷宫式密封件56a靠近低速辊21a的上端及夹持辊22b的上端而配置,从而抑制来自加热腔室56的空气流出。同样地,下侧的加热腔室57也在上端具有迷宫式密封件57a,覆盖各辊对21、22间的膜15的下侧。在各加热腔室56、加热腔室57上连接着送风机58及温调器59。送风机58向加热腔室56、加热腔室57内送空气。温调器59对来自送风机58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且将膜15的温度设为与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相同。因此,靠近高速辊22a来配置温度传感器59a。来自温度传感器59a的温度信息被输入到温调器59,并根据该温度信息对来自送风机58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送风喷嘴50、温调辊53、温调辊54、加热腔室56、加热腔室57来构成温度调整部,以即将与高速辊22a接触前的膜15的温度t成为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的方式进行温度调节,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即将与高速辊22a接触前的膜15的温度t也可控制在T-10℃≤t≤T+10℃的范围内。而且,个别地使用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23、送风喷嘴50、温调辊53、温调辊54、加热腔室56、加热腔室57,来控制膜15的温度,但也可适当组合这些各构成。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设为固定,而使低速辊对21与高速辊对22之间的膜15的温度t变化,来进行纵延伸,但也可代替于此,或者此外也可以使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变化而两者的温差变小的方式进行控制。该情况下,为了使高速辊22a的表面温度T变化,例如,使温调介质在高速辊22a中循环,且利用温调器对温调介质的温度进行控制。
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预热辊16a、预热辊17、预热辊18并利用直接接触进行膜15的预热。然而,随着膜15变薄,有时会在预热辊16a、预热辊17、预热辊18上膜15发生热膨胀而成为波纹状。该波纹状的膨胀有使膜15上产生皱褶或擦伤的可能。因此,也可代替与膜15直接接触进行的导热,设置未被图示的预热室,且在该预热室内配置送气喷嘴及排气喷嘴,从而对膜15进行加热。该情况下,因未使用预热辊16a、预热辊17、预热辊18,所以膜15的波纹状的膨胀得到抑制。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由上游侧低速辊对21与下游侧高速辊对22进行1段纵延伸并进行了说明,也可视需要在将低速辊对21及高速辊对22设为多段的多段方式的纵延伸中实施本发明。而且,在低速辊21a与高速辊22a上交叉悬挂膜15,但也可平行悬挂。而且,夹持辊的夹持位置也可适当变更。
预热室可使用多个,也可将1个预热室作为预热部,该预热部具有由隔离壁在膜搬送方向上划分为多个的预热区。而且,预热室的膜的支撑方法中除使用自由辊外,还可使用利用空气的喷出而使膜浮起的转向杆(turn bar)。
另外,如图6所示,也可在纵延伸部12与冷却部13之间设置纵切机61。纵切机61具有1对辊刀61a、辊刀61b,将膜15在搬送方向上切断。由此,膜15在宽度方向上被切离为中央部与两侧缘部。该两侧缘部在被送至例如旋转刀具(rotary cutter)62后,作为膜15的原料等而再循环利用。利用纵切机61,将因纵延伸的缩幅(neck in)的影响而成为厚壁的膜两侧缘部去除,因而在膜15的冷却中,抑制由膜15在搬送方向上局部地收缩而引起的凹凸的产生。由此,在冷却辊25、冷却辊26的冷却中抑制膜15的擦伤或皱褶的产生。
[实施例]
使用酰化纤维素膜来作为膜15,并进行预热、纵延伸、冷却。纵延伸部12中,由上游侧低速辊对21与下游侧高速辊对22进行1段纵延伸。使用膜送出机来作为前工序装置9,从膜卷中抽出膜15并送出至预热部11,使用膜卷绕机来作为后续工序装置14,将膜15卷绕而形成膜卷。将预热温度设为120℃,延伸温度设为150℃,延伸倍率设为1.5倍,延伸长度设为300mm,冷却温度设为100℃,膜搬送速度设为2m/min,延伸前膜宽W1设为600mm,延伸前膜厚设为100μm,延伸后膜宽设为580mm,来进行实验。
将低速辊21a的温度设为150℃,高速辊22a的温度T设为120℃、130℃、135℃、140℃、145℃、150℃、160℃,即将与高速辊22a接触前的膜15的温度t设为135℃、140℃、145℃,来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表示于表1。
[表1]
如表1所示,在高速辊22a的温度T与膜15的温度t的差为“0”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情况下,卷绕后的膜上并未产生凹陷、擦伤、皱褶。而且,在差为“10℃”的实施例4、实施例5的情况下,膜上仅产生了微小凹陷,为在实用级别上无问题的状态,且膜上并未产生擦伤、皱褶。与此相对,在高速辊22a的温度T与膜15的温度t的差为“20℃”的情况下,卷绕后的膜上均产生了凹陷、擦伤、皱褶。另外,对于凹陷,利用非接触式2维位移计在膜移行方向上检测膜表面的位移,当所获得的最大值(max)-最小值(min)超过0.5mm时评估为NG(不良)。最大值为观察膜整体时的最高处的值,最小值为最低处的值。对于擦伤,利用显微镜观察,在宽度为大于或等于1μm、深度为大于或等于0.01μmm时,评估为NG。对于皱褶,只要可通过目视观察而视认,则评估为NG。

Claims (17)

1.一种延伸膜的制造方法,搬送包含带状的热塑性树脂的膜,利用配置于所述膜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低速辊及配置于下游侧的高速辊的周速差,将所述膜纵延伸而制造延伸膜,所述延伸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高速辊的表面温度设为T,与所述高速辊接触的所述膜的温度设为t时,将两者的温差|T-t|控制为小于或等于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与所述高速辊接触的所述膜的温度t成为所述高速辊的表面温度T的方式,对所述低速辊及所述高速辊间的所述膜的温度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速辊及所述高速辊间的膜的温度控制是使用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对所述膜进行加热,所述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配置于与所述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速辊及所述高速辊间的所述膜的温度控制是利用来自送风喷嘴的加热风来对所述膜进行加热,所述送风喷嘴配置于与所述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速辊及所述高速辊间的所述膜的温度控制是利用与温调辊的接触对所述膜进行加热,所述温调辊配置于与所述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速辊及所述高速辊间的所述膜的温度控制是利用加热腔室对所述膜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腔室覆盖所述低速辊及所述高速辊间的所述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膜的玻璃转变温度设为Tg时,利用所述低速辊,将所述膜加热至大于或等于Tg-20℃且小于或等于Tg+20℃的延伸温度Te,且利用所述高速辊将所述膜冷却至大于或等于Tg-100℃且小于或等于Tg-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膜的纵延伸前将所述膜预热至大于或等于Tg-40℃且小于或等于Tg-5℃,且
在所述膜的纵延伸后利用与所述膜接触的冷却辊将所述膜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低速辊与所述高速辊之间的膜搬送方向长度除以延伸前的膜宽所得的纵延伸长宽比为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3.0。
10.一种延伸膜的制造设备,搬送包含带状的热塑性树脂的膜,利用配置于所述膜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低速辊及配置于下游侧的高速辊的周速差,将所述膜纵延伸而制造延伸膜,所述延伸膜的制造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控制部,在将所述高速辊的表面温度设为T,与所述高速辊接触的所述膜的温度设为t时,将两者的温差|T-t|控制为小于或等于1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部使用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对所述膜进行加热,所述近红外线管线加热器配置于与所述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部利用来自送风喷嘴的加热风对所述膜进行加热,所述送风喷嘴配置于与所述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部利用与温调辊的接触对所述膜进行加热,所述温调辊配置于与所述膜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控制部利用加热腔室对所述膜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腔室覆盖所述低速辊及所述高速辊间的所述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膜的玻璃转变温度设为Tg时,利用所述低速辊,将所述膜加热至大于或等于Tg-20℃且小于或等于Tg+20℃的延伸温度Te,利用所述高速辊,将所述膜冷却至大于或等于Tg-100℃且小于或等于Tg-5℃。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热部,在将所述膜沿所述搬送方向延伸前,将所述膜预热至大于或等于Tg-40℃且小于或等于Tg-5℃;以及
冷却部,利用与经纵延伸的所述膜接触的冷却辊将所述膜冷却。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延伸膜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低速辊与所述高速辊之间的膜搬送方向长度除以延伸前的膜宽所得的纵延伸长宽比为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3.0。
CN201410478719.6A 2013-09-26 2014-09-18 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45120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9846A JP5896970B2 (ja) 2013-09-26 2013-09-26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設備
JP2013-199846 2013-09-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033A true CN104512033A (zh) 2015-04-15

Family

ID=52788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8719.6A Pending CN104512033A (zh) 2013-09-26 2014-09-18 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96970B2 (zh)
KR (1) KR20150034610A (zh)
CN (1) CN104512033A (zh)
TW (1) TWI64814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7334A (zh) * 2015-11-20 2017-06-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加热装置以及膜制造方法
CN109585752A (zh) * 2015-09-30 2019-04-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制造方法以及膜制造装置
US10263232B2 (en) 2015-11-20 2019-04-16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separator heating devic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separator production method
CN114536726A (zh) * 2022-02-24 2022-05-27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纵向拉伸装置及薄膜纵向拉伸方法
CN117621423A (zh) * 2023-11-07 2024-03-01 东莞市首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光学膜片的制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7884B2 (ja) * 2015-05-14 2019-07-03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フィルム延伸装置及び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5071117B (zh) * 2022-05-13 2024-04-19 湖州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人造纤维薄膜高速拉伸设备
JP2024080462A (ja) * 2022-12-02 2024-06-13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成形条件推定方法、プログラム、推定装置、表示装置及び学習モデルの生成方法
JP2024080463A (ja) * 2022-12-02 2024-06-13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プログラム、予測方法、予測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6607A (zh) * 2006-09-14 2009-08-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纵向拉伸热塑性树脂膜的方法以及由其制备的纵向拉伸膜
CN101513770A (zh) * 2008-02-19 2009-08-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用于制备酰化纤维素膜的方法、酰化纤维素膜和光学膜
CN101808806A (zh) * 2007-10-05 2010-08-18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其制造方法、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JP2011245624A (ja) * 2010-05-21 2011-12-08 Kaneka Corp 光学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3918A (ja) * 2008-03-26 2009-10-15 Toray Ind Inc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001074A (ja) * 2011-06-21 2013-01-07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639986B2 (ja) * 2011-11-01 2014-12-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6607A (zh) * 2006-09-14 2009-08-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纵向拉伸热塑性树脂膜的方法以及由其制备的纵向拉伸膜
CN101808806A (zh) * 2007-10-05 2010-08-18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其制造方法、偏振片及显示装置
CN101513770A (zh) * 2008-02-19 2009-08-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用于制备酰化纤维素膜的方法、酰化纤维素膜和光学膜
JP2011245624A (ja) * 2010-05-21 2011-12-08 Kaneka Corp 光学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5752A (zh) * 2015-09-30 2019-04-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制造方法以及膜制造装置
US10431795B2 (en) 2015-09-30 2019-10-0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Film production method
CN109585752B (zh) * 2015-09-30 2020-02-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制造方法以及膜制造装置
CN106827334A (zh) * 2015-11-20 2017-06-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加热装置以及膜制造方法
CN106827334B (zh) * 2015-11-20 2018-10-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膜加热装置以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隔膜制造方法
US10263232B2 (en) 2015-11-20 2019-04-16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separator heating devic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separator production method
CN114536726A (zh) * 2022-02-24 2022-05-27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纵向拉伸装置及薄膜纵向拉伸方法
CN114536726B (zh) * 2022-02-24 2023-11-07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纵向拉伸装置及薄膜纵向拉伸方法
CN117621423A (zh) * 2023-11-07 2024-03-01 东莞市首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光学膜片的制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621423B (zh) * 2023-11-07 2024-05-14 东莞市首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光学膜片的制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34610A (ko) 2015-04-03
JP5896970B2 (ja) 2016-03-30
TWI648145B (zh) 2019-01-21
TW201511923A (zh) 2015-04-01
JP2015066679A (ja) 2015-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2033A (zh) 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KR102188489B1 (ko) 연신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필름 연신 설비
CN103534078B (zh) 带材轧制和拉伸组合工艺
US9616606B2 (en) Cooling device and cooling method for an extrudate
CN104768729A (zh) 长条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CN105408088A (zh) 生产在线拉伸的膜的装置
JP5990213B2 (ja)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ィルム延伸設備
KR20140117268A (ko) 연신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필름 연신 설비
JP2008039807A (ja) 縦一軸延伸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縦一軸延伸位相差フィルム
JP2011098442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653747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664133B (zh)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film stretching device
KR102165609B1 (ko) Pet 발포시트 제조방법
CN104516042A (zh) 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JP2009018549A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KR20200080531A (ko) Pet 발포시트 제조장치
JP6606137B2 (ja) 溶液製膜方法
US2008023790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JP6293179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10119124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5214024A (ja) 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た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
JP2004209912A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材料及び液晶表示用材料
JP2017065052A (ja) ダイ、フィルム製造設備、溶液製膜方法及び溶融製膜方法
JP2003305769A (ja) フィルムの延伸方法とその延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