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2781A - 设备漏电检测电路 - Google Patents
设备漏电检测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02781A CN104502781A CN201410844824.7A CN201410844824A CN104502781A CN 104502781 A CN104502781 A CN 104502781A CN 201410844824 A CN201410844824 A CN 201410844824A CN 104502781 A CN104502781 A CN 1045027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resistor
- diode
- electric capacity
- testing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漏电检测电路,属于应用电路领域。本发明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相互串联,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自由端分别连接设备外壳和零线端N;所述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并联;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共同端,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开关单元;所述第二电容C2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零线端N之间。通过检测电路检测外壳是否带电,并在电器外壳带电时进行报警,能够及时提醒人们注意检查和排除故障,尤其可以在维修时提醒维修人员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漏电检测电路,具体讲是一种设备漏电检测电路,属于应用电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气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因老化或操作不当,容易发生漏电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对人体、设备造成损害或引发火灾。现有的设备漏电检测电路构造复杂、功能单一,检测效果无理达到预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全面的设备漏电检测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设备漏电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包括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相互串联,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自由端分别连接设备外壳和零线端N;所述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并联;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共同端,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开关单元;所述第二电容C2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零线端N之间。
本发明中,所述报警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5、蜂鸣器P和发光二极管D3,所述限流电阻R5、蜂鸣器P并联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3与限流电阻R5、蜂鸣器P串联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检测电路检测外壳是否带电,并在电器外壳带电时进行报警,能够及时提醒人们注意检查和排除故障,尤其可以在维修时提醒维修人员注意安全,避免触电;(2)、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齐全,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气设备的漏电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备漏电检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备漏电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路、报警电路,检测电路、报警电路通过开关单元连接,开关单元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如可控硅SRC、开关管或继电器等。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相互串联,串联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设备外壳和零线端N。
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并联。
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共同端,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
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开关单元,第二电容C2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零线端N之间。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容C2分别用于对分压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为开关单元提供可靠的触发电压。
报警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5、蜂鸣器P和发光二极管D3,限流电阻R5一端连接开关单元,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3串联连接;蜂鸣器P并联连接在限流电阻R5。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当电气设备损坏对地线漏电时,便在地线与零线间形成一定的电动势,该电动势加载在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上形成回路。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组成阻容降压回路,对较大的电动势进行抑制,以免电流过大,对整个电路造成破坏。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一起形成的分压电路。若发生电器漏电,漏电电流流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在第二电阻R2上产生降压信号作为漏电信号。漏电信号经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整流、第二电容C2滤波后触发开关单元导通,从而限流电阻R5、蜂鸣器P和发光二极管D3导通,蜂鸣器P报警、发光二极管D3发出光线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及时断电找寻漏电源并修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设备漏电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和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相互串联,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自由端分别连接设备外壳和零线端N;所述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并联;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共同端,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开关单元;所述第二电容C2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零线端N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漏电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5、蜂鸣器P和发光二极管D3,所述限流电阻R5、蜂鸣器P并联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3与限流电阻R5、蜂鸣器P串联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44824.7A CN104502781A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设备漏电检测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44824.7A CN104502781A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设备漏电检测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02781A true CN104502781A (zh) | 2015-04-08 |
Family
ID=52944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44824.7A Pending CN104502781A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设备漏电检测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02781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89045U (zh) * | 2009-09-02 | 2010-05-26 | 福建俊豪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带控制器的漏电流检测装置 |
CN201725987U (zh) * | 2010-05-28 | 2011-01-26 | 徐华军 | 一种带有声光报警的漏电保护插座 |
JP4963827B2 (ja) * | 2005-11-29 | 2012-06-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組電池の漏電検出回路と漏電検出方法 |
CN202434818U (zh) * | 2012-02-20 | 2012-09-12 | 慈溪冬宫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漏电报警功能的电源插座 |
CN104062533A (zh) * | 2013-03-20 | 2014-09-24 |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漏电提示电路 |
-
2014
- 2014-12-31 CN CN201410844824.7A patent/CN10450278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63827B2 (ja) * | 2005-11-29 | 2012-06-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組電池の漏電検出回路と漏電検出方法 |
CN201489045U (zh) * | 2009-09-02 | 2010-05-26 | 福建俊豪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带控制器的漏电流检测装置 |
CN201725987U (zh) * | 2010-05-28 | 2011-01-26 | 徐华军 | 一种带有声光报警的漏电保护插座 |
CN202434818U (zh) * | 2012-02-20 | 2012-09-12 | 慈溪冬宫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漏电报警功能的电源插座 |
CN104062533A (zh) * | 2013-03-20 | 2014-09-24 |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漏电提示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9302A (zh) | 地线带电跳闸的全能漏电保护插头 | |
CN102565662B (zh) | 一种高电位晶闸管状态检测装置 | |
CN106711938A (zh) | 漏电保护器 | |
CN103336168A (zh) | 一种全回路交流自检高压验电装置 | |
CN202206118U (zh) | 一种电流互感二次过电压保护装置 | |
CN202817702U (zh) | 漏电保护装置 | |
CN203465391U (zh) | 一种高压晶闸管无光纤隔离故障检测装置 | |
CN202183530U (zh) | 一种带报警装置漏电保护插头 | |
CN103346443A (zh) | 一种地线带电异常报警的安全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3205827U (zh) | 电流互感器二次过电压保护电路 | |
CN203300911U (zh) | 一种地线带电异常报警的安全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5195233U (zh) |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 |
CN104502781A (zh) | 设备漏电检测电路 | |
CN204615349U (zh) | 一种集成式浪涌保护器失效指示及失效时遥信告警装置 | |
CN205484714U (zh) | 一种断路器开关状态侦测电路 | |
CN208459565U (zh) | 电动车辆及其动力电池和接触器的状态监测装置 | |
CN203180491U (zh) | 漏电保护装置 | |
CN103856098B (zh) | 一种线路故障指示器的脉冲式取电装置及方法 | |
CN203352155U (zh) | 一种电流互感器微机监测保护器 | |
CN102097261A (zh) | 一种熔断器侦测电路 | |
CN202678933U (zh) | 直流漏电保护电路 | |
CN202353176U (zh) | 一种电流互感二次过电压保护装置 | |
CN203415973U (zh) | 集成视频三合一防雷器 | |
CN106483349B (zh) | 一种互感器二次侧接地检测保护系统 | |
CN203851064U (zh) | 一种线路故障指示器的脉冲式取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