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3961A - 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 - Google Patents

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3961A
CN104313961A CN201410333610.3A CN201410333610A CN104313961A CN 104313961 A CN104313961 A CN 104313961A CN 201410333610 A CN201410333610 A CN 201410333610A CN 104313961 A CN104313961 A CN 104313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section
traffic
road
changing
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36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3336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139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13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39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2Crossings, junctions or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the same 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是一种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减少交叉口延误,同时提高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的交通组织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属于交通设计与交通控制领域。该方法通过主路交叉换道使主路在交叉口内交叉换道,将直行和左转冲突点外移,使左转交通量在交叉口范围内无延误;同时使原来的三相位控制变为两相位控制,大大降低了信号配时的周期,有利于实施两个冲突处信号和协调控制,实现绿波交通,以保证干路和支路左转需求量和道路通行的畅达。

Description

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交通组织和渠化方法,属于交通设计和交通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路网密度越来越大,而且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城市道路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对路网的组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提出丁字型交叉口的新型组织方案设计之前,我们还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原则。在城市路网中,交叉节点处往往是交通通行的瓶颈,是造成交通延误的主要点。据统计,在城市路网中,车辆在交叉口处的延误时间占全程时间的30%。由于交叉口处各方向的交通需要产生大量的合流、分流、交叉等冲突,使交叉口成为事故的多发地,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事故有60%是发生在交叉口处。因此,如何正确的设计、组织交叉口处的交通是保证城市交通安全和通畅的关键。传统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平A1类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另一种是在高等级道路和低等级道路相交,选择平B1类交叉口(干路中心隔离封闭、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前一种方案是通过增加左转专用相位来处理左转冲突,这种方法虽然处理了冲突但是存在信号时间的损失,但导致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增加,大大降低了路口的通行能力。另一种方案是在高等级道路和低等级道路相交时,低等级道路采用右进右出,左转采用通过路段掉头的方案来实现,这种方案禁止主干道路上的车辆左转到低等级道路上,这样道路的可达性不能满足,影响了周围居民出行。因此,对于传统的设计方案在解决交叉口交通组织的时候,总会在功能上或者通行能力的处理有所不足,通过分析、创新、整合提出一种交叉口的新型组织方案来均衡的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次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适用于任何等级道路相交,在传统交叉口渠划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既满足交通需求又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具体的设计方案遵循以下原则:(1)减少信号控制的相位数。与传统的四相位相比,本次方案信号控制只需采用两相位,减少了周期时间,从而减少了延误,而且冲突点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同时,交叉换道设置的两处信号灯可实现“绿波”控制。信号相位数越少,信号损失时间越少,有效绿灯时间越多,通行能力越大,信号周期长度的调节弹性越大,越容易做到交叉口之间的协调控制,实现“绿波”交通,本次方案在信号灯控制处均为两相位,很容易实现“绿波”协调控制。(2)减少交通冲突点。冲突点越少,交通安全性越高。对于不能减少的交通冲突点可用时间分离与空间分离两种办法来处理。本次方案中交叉换道(空间分离)的直行车流之间的冲突点,通过信号控制(时间分离)予以分离,而左转车流、右转车流换道后冲突点取消,交叉口的冲突点都大大减少。(3)提高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安全。人行过街方案分为两种平面方案和立体方案:a、与机动车道信号灯结合,设置专用行人过街信号灯提高安全性。b、在道路相交处设置人行过街天桥。同时,根据渠化设置提供行人过街驻足区,增加过街机会与过街次数,提高行人通行能力及安全。(4)排队机会与合流机会。本次方案通过交叉换道被交道提供了更多的排队机会与合流机会,被交道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情况下,当主路红灯时,被交道通过合流进入主路车流排队,交叉换道为两相位信号控制,信号周期时间短,可供被交道合流机会较多,同时,由于交叉换道位于交叉口100m处,可供排队车道较长,提供给被交道的排队机会较多。设计方案交通流在交叉口范围内变换方向,调整后取消了左转与直行的交织,不需要设置左转专用车道和专用信号相位,减少了交叉口的相位,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同时,利用“绿波”交通减少停车次数与行车延误。本次方案与传统的交叉口相比,减少相位、减少冲突点、减少延误、提高了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附图说明
图1: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说明:将传统的“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进行改进,对于原有通过信号控制的方法来处理交叉口内的冲突点,通过主路与被交道的交叉换道将交叉口内的直行和左转冲突点外移,使干主路与被交道实现左转,减少相位、减少延误、增加排队长度,保证了主路与被交道的左转需求量。图2: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交通组织与相位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方案交通组织分析:方案如图1所示,它将传统的“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进行改进,对于原有相交的交叉口通过信号控制的方法来处理交叉口内的冲突点,通过交叉换道将交叉口内的直行和左转冲突点外移,分别使主路与被交道实现左转;同时使原来的三相位控制变为两相位控制,大大降低了信号配时的周期,增加信号配时的弹性,有利于实施两个冲突处信号和协调控制,实现绿波交通,以保证干路和支路左转需求量和道路通行的畅达。交通组织方案如图2所示,该方案主路与被交道都需交叉换道,在进入交叉口之前车辆需进入道路左侧行驶。这样左转进入相交道路的车辆可以避免与对向直行车辆的冲突,从而顺利进入相交道路。被交道通过合流机会与排队机会进入主路,即满足了被交道的交通需求,又不影响主路交通。该方案适用于任何交通量的交叉口。2、几何设计:几何设计要满足左转半径的要求,也就是对于左转的分流点选取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个会影响到左转半径的设计值问题,设计时候可以根据左转车速进行灵活处理。关于换道运行段的曲线半径设置问题,最好设计在100m左右,因为过大的半径值会使换道的长度增加,从而增加了这个交叉口的范围,而过小的半径会使换道的长度不够,不能及时完成换道,导致交通堵塞。3、信号灯控制:信号相位详见图2,三次交叉换道采用信号灯控制,单个交叉点为两相位信号控制,三个交叉点采用信号灯联控,交叉换道设置的三处信号灯可实现“绿波”控制。4、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要使行人能够快速安全的通过道路。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人行过街横道,能使过街距离最短有利于行人安全。人行过街方案可详细分为平面方案和立体方案两种:方案一:平面方案。详见图1,人行横道位于交叉换道处,与机动车道信号灯结合,设置专用行人过街信号灯提高安全性,由于机动车道为两相位,行人需二次过街通过道路,需设置行人二次过街渠化岛,该方案可增加行人过街机会与次数,同时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方案二:立体方案。远期可以在道路相交处设置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更安全。具体实施方案可根据人流量大小进行选择。5、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由于这种方案导致的驾驶员驾驶习惯不同(传统的驾驶习惯是直接直行通过交叉口,而此方案需要通过变道来完成直行通过交叉口),所以需要对交叉口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进行详细设计,使交通安全设施能够指导驾驶员正确驾驶,保证行车安全。例如,提前使用引导和指示标志传达车道方向;使用限速标志保证行车的舒适和安全;使用禁止通行标志,来帮助驾驶员减少错误概率;在相邻车道为对向通行时,设置护栏提高对向行车安全等。 

Claims (2)

1.一种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减少交叉口延误,同时提高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的交通组织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其特征为:主路和被交道在交叉口范围内分别交叉换道;将交叉口冲突点前移,并采用两相位信号控制,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利用绿波交通减少停车次数与行车延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其特征在于将传统的主干路和支路相交一般选用平B1类(干路中心隔离封闭、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和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改为主路换道,在进入交叉口之前车辆需进入道路左侧行驶,这样主路左转进入支路的车辆可以避免与对象直行车辆的冲突,从而顺利进入被交道。
CN201410333610.3A 2014-07-15 2014-07-15 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 Pending CN1043139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610.3A CN104313961A (zh) 2014-07-15 2014-07-15 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610.3A CN104313961A (zh) 2014-07-15 2014-07-15 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3961A true CN104313961A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6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3610.3A Pending CN104313961A (zh) 2014-07-15 2014-07-15 双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1396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6276A1 (en) * 2000-12-15 2002-06-20 Troemel David Eric Butzek-troemel roundabout or "spiralabout"
CN2751060Y (zh) * 2004-11-09 2006-01-11 贾长海 带有停车场功能的立交桥
JP2006260313A (ja) * 2005-03-18 2006-09-28 Koito Ind Ltd 交通信号制御装置及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交通信号システム
CN101215816A (zh) * 2008-01-09 2008-07-09 肖新凯 多种红绿灯交叉路口交通流量倍增的方法
CN203200625U (zh) * 2013-03-19 2013-09-18 张姝婧 一种三岔路桥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6276A1 (en) * 2000-12-15 2002-06-20 Troemel David Eric Butzek-troemel roundabout or "spiralabout"
CN2751060Y (zh) * 2004-11-09 2006-01-11 贾长海 带有停车场功能的立交桥
JP2006260313A (ja) * 2005-03-18 2006-09-28 Koito Ind Ltd 交通信号制御装置及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交通信号システム
CN101215816A (zh) * 2008-01-09 2008-07-09 肖新凯 多种红绿灯交叉路口交通流量倍增的方法
CN203200625U (zh) * 2013-03-19 2013-09-18 张姝婧 一种三岔路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5308B (zh) 一种基于车道动态使用的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法及系统
CN102024329B (zh) 十字交叉口左转预信号和直行继信号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01463582B (zh) 交通设施更新设置的路口
CN103046444A (zh) 优化设置的路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
CN105070080A (zh) 一种左转无冲突的平面道路交叉口疏导系统
JP7190756B2 (ja) 相乗効果で再構成可能な交差点
CN101256716A (zh) 道路平面交叉口无冲突交通模式设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52344A (zh) 一种新型t型信号控制交叉囗交通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
CN111143956B (zh) 一种基于慢行优先的彩色非机动车待行区的设计方法
CN102296503B (zh) 改进型全苜蓿叶立交桥
CN107293128A (zh) 大流量平面交叉口综合控制系统
CN106337343B (zh) 一种三叉路口及其换道控制办法
CN102493298B (zh) 能同时实现左转的交叉路口
CN102268852A (zh)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两相位实施方法
CN101320518A (zh) 一种道路交叉路口交通控制方法和交通信号控制器
CN105788305A (zh) 防止大都市中心区交通堵塞的方法
CN103426314A (zh) 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
CN105654738B (zh) 一种交叉口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左控制方法
KR100768751B1 (ko) 3지교차로 및 3지교차로의 신호제어방법
CN104294724A (zh) 主次两相位环道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案
WO2015055006A1 (zh) 平交路口五行互补纵横互动模式交通
CN104294721A (zh) 主路换道的平面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
CN104318785A (zh) 双换道的平面十字交叉口设计方案
JP2014026604A (ja) 青信号の有効度を100%とする交差点信号機
CN203596107U (zh) 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